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2024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釋出於: / 人氣:3.2W

優秀的教案應該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實用的教案應該結合實際的教學時間和學科要求,合理安排教學任務和學習進度,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2024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2024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篇

2024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1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有餘數的除法”例1,例2。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已有知識,教學豎式計算表內除法,掌握除法豎式中的各部分含義。

2、認識餘數,知道餘數的含義。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4、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並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能正確地將表內除法列成豎式來計算和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教具、學具:小方塊。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老師說算式,學生搶答。

54÷6= 42÷6=72÷9=

2、最大能填幾?

()×4<25 ()×7<60 ()×4<10

二、情境探究,感受新知

2024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2

一、學習目標

(一)學習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17頁例3及做一做和相關的練習題。

例3創設了現實生活中“整理照片”的情境,教學一位數除三位數(商三位數)的筆算除法以及驗算。教材呈現不完整的豎式計算過程,只給出第一步計算方法,餘下的學生自己完成,讓學生利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完成除法筆算,培養遷移類推能力。

(二)核心能力

學生在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筆算的基礎上,利用已有經驗自主探究,理解和掌握一位數除三位數的筆算方法,進一步提高推理能力和運算能力。

(三)學習目標

1.利用已有經驗自主探索計算方法,能正確筆算和驗算一位數除三位數(商三位數)的除法,初步養成驗算習慣。

2.通過與一位數除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對比,總結出演算法,並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四)學習重點

學習重點:一位數除三位數筆算的演算法。

(五)學習難點

學習難點:一位數除三位數筆算的算理。

(六)配套資源

實施資源:《一位數除三位數(例3)》名師教學課件

二、學習設計

(一)課堂設計

1.複習舊知

1)口算:

39÷3= 180÷6= 320÷8= 4500÷9=

2)筆算並說出每一步計算的含義。

84÷4= 56÷2=

?設計意圖:鞏固一位數除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為進一步學習一位數除三位數的筆算除法做好鋪墊。】

2. 探究新知

(1)情境匯入,提出問題

師:小美和小麗是一對好姐妹,他們正在整理旅遊回來的照片,看他們整理的多認真啊!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觀察情境圖,你知道哪些資訊?

引導學生說:小美和小麗一共有256張照片,用2本相簿正好插完。

師:用這些資訊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預設:每本相簿插多少張照片?

師:讓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該怎麼解決呢?怎麼列式?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256÷2=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整理照片”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出示情境圖,讓學生從中找出數學資訊,並提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蒐集資訊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絡。】

(2)嘗試計算,探究新知

①學生自主探究:你能試著用豎式計算這道題嗎?

學生在演草紙上嘗試筆算。

②全班彙報,交流演算法

教師結合豎式,與學生交流演算法。

師:百位上為什麼商1?

引導學生明確:2個百除以2得一個百,1表示1個百,所以百位上要商1。

師:十位上為什麼商2?餘下來的1個十怎麼辦?

引導學生明確:5個十除以2商2餘1個十,2表示2個十,所以百位上要商2。分掉4個十,餘下的1個十沒辦法整捆分,需要把十位上的餘數和個位上的6合起來繼續除。

教師要求學生補充完整豎式,並訂正評價。

③怎樣驗算

提問:怎樣檢查結果對不對?你會驗算嗎?

放手讓學生自己驗算,並與同桌交流驗算方法。

小結:通常用乘法驗算除法,即用商乘除數看是否等於被除數,這種方法更容易發現錯誤。

④小試牛??

計算並驗算:378÷2 925÷5

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後展示計算過程,交流演算法,再集體訂正。

(4)對比總結

師:今天學習的一位數除三位數的筆算和以前學習的一位數除兩位數的筆算有什麼聯絡?

師:誰來說一說一位數除三位數筆算的方法。

預設: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哪一位上有餘數要與下一位數合併起來繼續除。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學生不僅要掌握列豎式計算的方法,還要明白計算的道理。因此,在設計時儘量讓學生自己探索演算法,在交流中理解算理演算法。最後通過對比,引導學習發現今天學習的新知與前面學習的舊知,雖然形式上不同,但是計算的實質是一樣的,進而掌握演算法,提高遷移類推能力。】

3.鞏固練習

(1)把下面的豎式補充完整,再驗算。

(2)列豎式計算。

855÷5= 636÷4=

①學生獨立解決

②交流:這兩道題和前兩題有什麼不同?

引導學生髮現:前兩題正好除盡,沒有餘數,而這兩道題最後沒有除盡,有餘數。但計算方法是相同的。

(3)解決問題。

4.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2)小結:我們這節課學習了一位數除三位數(商三位數)的筆算,計算時,先用一位數去除百位上的數,除到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有餘數,要和下一位上的數合併後繼續去除,做完後要自覺地用乘法進行驗算。

三、課時作業

1. 列豎式計算並驗算

324÷2 651÷3 675÷5 798÷6

答案:略。

解析:【考查目標1】考察學生能否正確計算一位數除三位數。

2. 解決實際問題:

(1)三年級有248名學生,每2人共用一張課桌。一共需要多少張課桌?

答案:248÷2=124(張)答:需要124張課桌。

解析:【考查目標1、2】考察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一段路625米,工程隊計劃用6天修完,實際用了5天就完成任務。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答案:625÷5=125(米)

解析:【考查目標1、2】5天修625米,平均每天修多少米?用除法計算。注意:6天是多餘條件。

2024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3

一、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複式統計表,經歷資料收集、整理統計的全過程,培養學生細心的好習慣。並能根據統計表的資料進行簡單的分析。

2、讓學生經歷“複式統計表”產生的過程,進一步體驗統計表必要性。在認識、填寫、分析複式統計表的過程中,培養資料分析觀念。

3、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目標解讀:

20xx版課程標準解讀提出:“瞭解在現實中許多問題應當先做調查研究,收集資料,通過分析作出判斷,體會資料中蘊涵著資訊;瞭解對於同樣的資料可以有多種分析方法。使學生樹立資料分析的觀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讓他們投入到資料分析的全過程中。在此過程中,學生將不僅僅學習一些必要地知識和方法,同時還將體會資料蘊含的資訊,提高自己運用資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對收集資料、記錄資料的方法已經有初步的體驗,會將資料整理後填入單式統計表,並能對資料進行簡單的分析和解決簡單的問題,也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驗。在此基礎上,本單元藉助複式統計表的學習,進一步體會資料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資料分析方法的多樣性,體會資料中蘊含的豐富資訊及其應用價值,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統計的方法和意義。複式統計表呈現、處理資料的方法也是學生以後學習複式條形統計圖、複式折線統計圖的基礎。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複式統計表,能正確填寫資料,並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

教學難點: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經歷”複式統計表“產生的過程培養資料分析觀念。

三、教學準備

動畫課件,活動單,隨堂檢測單。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生交流: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的課餘生活很豐富,老師這裡有六個活動專案(相機出示情境圖中的六項活動)提出問題:你最喜歡的活動是什麼?

生暢談

教師提出問題:老師特別想知道我們全班最喜歡的活動是什麼,該怎麼辦呢?

生:可以進行調查

教師提問:可以採取什麼樣的方式調查呢?

預設:舉手表決統計資料,畫正字

好今天我們就採取舉手表決的方式調查,老師有個問題男女生的特點不一樣,喜歡的活動差別也很大,合在一起調查出的結果,能較真實的反應實際情況嗎?那我們該怎麼調查?

預設:男女生分著調查。

設計意圖:聯絡生活實際,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創設了一個調查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統計的必要性,為複式統計表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自主調查,探究新知

1.自主調查收集整理資料

調查活動要求:先對男生做調查。

(1)找兩名女同學到前面來,兩個任務,第一全部負責統計資料,第二一個負責調查,一個負責記錄。

(2)男同學在心中選好自己喜歡的活動,當調查員說出你心中的活動時,請高高舉起你的右手,不準動,(每人限舉一次)

(3)在統計時全體同學保持安靜,全部坐好,同時其他同學同桌進行監督看有沒有多舉或不舉情況。

用同樣的方法調查女同學

根據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並填入以下表格。

2、分析資料

從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資訊?可以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3、對比分析,引發衝突。

(1)觀察討論:這兩張表有什麼共同點?又有什麼不同點?

(這兩張表統計的專案都是一樣的,但調查的物件不同,每項的資料也不同。)

(2)提出問題:最喜歡看書的是男生多,還是女生多?多多少?

最喜歡踢球的是男生多,還是女生多?多多少?

……

(3)引發衝突:兩張表不方便比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項對比更方便?

合併成一個表格

4、合併表格,揭示課題。

師提出問題,我們這兩個表有相同的活動專案,怎麼合併呢?

預設有的同學可能拉近兩個表的距離。教師出示這種情況這叫一個表嗎?教師動畫演示。請同學們思考:這兩個表相同的專案怎麼辦?不同的地方又將怎麼處理,最終將這男女同學不同的資料,同時在一張表中體現出來。

學生獨立思考,然後與你的小夥伴交流一下。

下面自主合併。找同學到前面板演

(1)集體交流。

說一說自己是怎麼合併的?

(2)教師動畫演示過程

(3)比較表格:這張統計表與合併前的統計表有什麼不同?

合併前的只能體現一個專案的資訊,合併後可以同時體現兩個統計專案的的資訊。這樣看起來會更簡便。

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複式統計表。可以同時體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統計專案的資訊。

5、解讀資訊,體驗優勢。

認識表頭,從表頭可以看出一個表包含哪些專案。

這張表包含哪幾項內容?根據上表回答下面的問題。

(1)男生最喜歡哪種活動的人最多?女生呢?

(2)參加調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對調查的結果有什麼看法和建議?

設計意圖:讓學生親力親為調查統計的全過程,從複習學過的單式統計表入手,把握學生知識的起點,通過對比分析,引發學生內在的認知衝突,從而產生合併創造一個更簡潔的表格的慾望,真切地感受到複式統計表的優越性和必要性,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在認識、填寫、分析複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培養資料分析觀念。

(三)鞏固運用,拓展提升

(四)回顧課堂,暢談收穫

這節課我們研究了什麼問題?你有什麼收穫?複式統計表和單式統計表相比有什麼不同?它有什麼優勢?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總結、暢談收穫讓學生重溫回顧本課內容的同時,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複式統計表的優越性,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深化統計思想,享受數學的簡潔美。

(五)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練習

今天我們學習了複式統計圖,你在生活中見到過它嗎?

預設;學生可能沒見到過,教師提示在我們的教室裡就有?

生課程表,還有值日表

教師:其實只要你留心觀察,在我們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

2024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在探索中感知正方體的基本特徵,體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2.在操作中增強觀察比較與合作的能力。

3.初步感知正方體,知道其名稱和最顯著的形狀特徵。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1.大正方體一個、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紙片若干張。

2. 正方形紙與正方體積木各面大小相同(每人一份)、筆。

3. 各種正方體玩具、積木等。

4. 課件。

活動重點

知道正方體的名稱以及正方體有六個大小形同的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活動難點

能用觀察比較的方法瞭解正方體的特徵。

活動過程

(一)出示正方形的紙,複習匯入

1.小客人是誰?它是什麼形狀的?正方形有什麼特徵呢?(一樣長的四條邊,一樣大的四個角)

2.有什麼辦法證明它的四條邊是一樣長的、四個角是一樣大的?

3.幼兒操作、交流。

小結:上下折、左右折、斜折邊和角都能重合,說明邊一樣長、角也是一樣大的。這是一種辦法,也可以用一條線來測量一下。

(二)出示正方體,感知正方形的特徵

1. 你認識它嗎?它有什麼特徵?

2. 幼兒操作探究正方體。請幼兒在正方體每個面都貼上正方形的紙並編號。

3. 交流、驗證“你發現了什麼?你用了幾張紙?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的大小怎樣?”

小結:正方形的面是平面的,正方體是有稜角的,有空間的,是由六個正方形組成的。

(三)觀察完整的“正方體展開面”,進一步瞭解正方體的特徵

1.數一數:有幾個圖形呀?(六個)

2.看一看:每個圖形都是什麼形狀呀?(正方形)

3.比一比:每個正方形一樣大嗎?(一樣大)

4.六個一樣大的正方形組合起來就變成了“正方體”。

小結: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四)尋找正方體

1.在提供的材料中,尋找正方體

2.檢查驗證

3.出示長方體(有2個面是正方形的)

提問:它是正方體嗎?為什麼?

4.找一找,圖片裡面有哪些東西是正方體?

5.小朋友,你們家裡有哪些東西也是正方體的?

(五)活動延伸

拼搭正方體,在生活中正確辨別正方體盒長方體。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別和本質聯絡,從而瞭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活動開展中,幼兒興趣濃厚,經過操作比較,能大膽表達形與體的區別,知道體是在形的基礎上構成的,而且在拓展環節,幼兒能拓展思維,積極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體的,使經驗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內化。

2024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體積的概念和體積單位,感知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單位的大小。

能力目標動手操作,正確推匯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並能熟練計算它們的體積。

情感目標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以及歸納推理能力,進一步發展他們的空間想象力,體驗探索的樂趣。

重點:引導學生探索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難點:理解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激趣引入

同學們,最近你們發現的城市有哪些變化呢?在城市裡為什麼要建這麼多高樓大廈呢?如果建平房,會怎麼樣?

老師帶來一件衣服,誰想試一試?(點名讓一胖一瘦上來)問:同樣一件衣服,為什麼有的寬鬆,有的緊?(因為他們體型不一樣,也就是佔的空間不一樣)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跟空間有關的內容。板書課題:體積

二、學習“體積”、“體積單位”的概念

1、出示大、小蘋果,問:哪隻蘋果佔的空間大?你能從自己的身邊選兩件物體,比比它們的大小嗎?

2、出示差不多大的土豆和一個長方體石塊,你知道它們哪個大嗎?那你有什麼辦法?

演示書上的實驗,得出:土豆佔的空間小,石塊佔的空間大。

3、師揭示: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土豆和石塊相比,誰的體積大,誰的體積小?

4、計量體積的大小,要用到什麼呢?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請同學們自學14頁中間部分。

5、學生彙報:

(1)常用的體積單位

(2)拿出課前做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體,說說哪邊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3)立方米是怎麼規定的?老師用3根1米長的木條搭成一個互相垂直的架子,放在牆角感知1立方米的大小,並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跟1立方米差不多大。

6、擺一擺:用稜長是1釐米的正方體木塊,擺成下圖中不同形狀的模型,你知道它們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見教材)

得出: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三、自主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

1、猜一猜: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跟什麼可能有關?

2、實踐:拼擺長方體,四人一組,用不少於16塊小正方體拼擺長方體,並分別記下襬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和體積。

3、小組合作:學生四人一小組操作並做好實驗記錄。

四、知識遷移推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1、師: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有什麼關係?

生: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長方體。

師:根據這種關係,你能推匯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嗎?

2、師生共同歸納: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用字母表示為:v= a×a×a= a3

師強調: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3 a表示3個a相加。

拓展應用學校要在操場修建一個長方體的沙坑,如果長6米,寬4米,裡面要鋪墊0。9米厚的沙子,需要多少立方米沙子?按每立方米沙子重1。7噸計算,這些沙子重多少噸?

總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最高興的是什麼?你還有什麼疑惑?

作業佈置33頁8、9題

板書設計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小正方體的個數=每排個數×每層排數×層數

‖ ‖ ‖ ‖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v = a×a×a= a3

2024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6

(1)利用課件演示例1:提出問題,引出筆算。

學校運動會開幕式即將就要舉行了,需要佈置會場。小朋友先般來15盆花,他們打算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老師想請我們班的同學來分一分。

(2)動手操作:請同學上講臺進行分一分

(3)提問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擺一組,擺成了幾組?15盆花有沒有擺完?想一想15裡面有幾個5?

(4)嘗試列式:如果用計算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

15÷5=3(組)

(5)加法和減法中,我們都能用豎式來計算,那麼除法如何列豎式來計算呢?

(6)(課件出示:豎式)仔細閱讀課本p50頁,看看這個豎式中的每一個數和符號表示什麼意思?同時瞭解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7)練習:豎式計算(並說出各部位的名稱)

27÷3=

2024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7

(1)課件演示例2:同學們打算將班級聯歡會的會場用鮮花布置,同學們將校園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會場,還是每5盆擺一組,最多可以擺成幾組?

(2)23盆花平均每組擺5盆,用什麼方法來計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3)動手操作:讓學生小組合作,用學具代替23盆花來擺一擺。看看每5盆擺一組,能不能全部分完?還剩幾盆?剩下的夠不夠再分一組?

(4)嘗試列式:23÷5=4(組)……3(盆)

(5)認識餘數:餘下的3盆不夠再分一組,我們就把這3盆叫做餘數,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餘數的除法。(接著板書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6)觀察比較:看看例1和例2的豎式,比一比,從這兩道題的計算中你發現了什麼?(發現了當餘數是0,也就是沒有餘數,剛好能被分完.而有餘數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3、小結餘數的含義

餘數就是不夠再分而剩餘下來的數,就像分5盆一組,3盆因為不夠分成一組,而是剩餘下來的,所以餘數要比除數小(板書:餘數要比除數小)

三、鞏固拓展,運用新知

1、完成51頁做一做。

2、現在從小袋子中拿出50個小方塊,平均分給8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個?剩餘幾個?你會列算式和列豎式嗎?(學生小組合作完成)

四、歸納小結,結束全課。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五、板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

1、餘數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2、餘數要比除數小

2024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8

教學導航:

?教學內容】

搭配(2)(教材第102頁及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分析,掌握尋找簡單事件的組合數並用符號表示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養成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2.讓學生經歷從眾多表示組合的方法中,體驗數學方法的多樣化和最優化。

3.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培養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有序地找出簡單事件的排列數。

教學過程:

?新課講授】

1.(課件出示)同學們,元旦快要到了,小紅代表我們學校去參加縣裡面舉辦的跳棋比賽。可是,小紅遇到了麻煩事,為穿哪套衣服而煩惱,她左選右選,還是拿不定主意,同學們你能幫幫小紅嗎?

2.(螢幕顯示: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兩條裙子、一條褲子)哪位同學能來介紹一下小紅都有哪些上衣和下衣呢?(生答:2件上衣,3件下衣)

你會建議小紅穿哪套衣服呢?(學生自由說,請學生說)

3.你們提到了這麼多的穿法,同學們真是有心,如果一件上衣只配一件下衣的話,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學生思考)

此時,不少同學心裡已經有了想法,我們不妨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都有怎樣的搭配方法?

同時思考:怎樣搭配才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

4.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5.彙報。(找學生來回答他們的搭配過程)

(1)先選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別與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有三種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別與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種不同的穿法,有2個3種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種不同的穿法。

(2)先選下衣,一件下衣分別與兩件上衣搭配,有2種不同的穿法,三件下衣就有3個2種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種不同穿法。

請同學們回顧剛才的搭配方法,思考:上衣的數量和下衣的數量與有多少種搭配之間有什麼關係?(學生思考回答)2×3=6(種)。(板書)

6.同學們真棒,剛才老師還給你們留了一個問題,我們在搭配的時候怎樣搭配才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學生回答)

剛才我們通過小組討論,觀察得出來共有6種不同的搭配方法,現在請同學們把學具卡片拿出來,現在我們有一張圖,在一幅圖中怎樣表示出不同的搭配呢?(用連線)想一想連線時應注意什麼?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學生回答完再課件演示)

7.同學們,其實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走進了數學廣角,剛才你們為小紅搭配衣服,就是運用了我們數學廣角的知識——搭配(板書課題)。

通過有順序的搭配可以為我們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問題,同學們可要做個有心人,說不定你還能在生活中發現並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呢?

剛才同學們為小紅搭配的衣服,每一套她都非常喜歡,老師代表小紅謝謝你們,選好了衣服,小紅該吃早餐了,她又拿不定主意了,你能再幫她一次嗎?(生答)(課件出示)

同學們請看螢幕,早餐裡都有哪些飲料和點心?(生答)

如果飲料和點心各選擇一種,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呢?

(1)下面以小組為單位,用我們剛剛學的方法,找出不同的搭配來。學生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彙報。(教師強調,按一定的順序搭配)謝謝同學們的熱情幫助,為小紅解決了這麼多問題,下面我們來放鬆一下,一起到公園裡看看吧!(課件出示)

請看螢幕,公園裡都有哪些景色?(生答:有猴山,百鳥園,數學樂園)

再仔細看看從猴山到百鳥園可以怎樣走?從百鳥園到數學樂園呢?我要從猴山先到百鳥園再到數學樂園呢?一共有幾種走法?

(1)先自己標一標。

(2)交流彙報。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表現的太優秀了,請把你們的另一個學具拿出來,拉一拉,看看還能組成哪些兩位數?記下來,也可以把數字換掉拉一拉。

?課堂作業】

教材第102頁“做一做”。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課後作業】

1.教材第104頁“練習二十二”第4、6題。

2.完成《典中點》中本課時的練習。

教學板書

2×3=6(種)

按一定的順序搭配,就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

教學反思:

搭配這個知識學生比較熟練,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比較緊密,如何培養學生有順序的搭配是這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節課力爭從兩個方面進行教學重難點突破:一是教學生首位固定法;二是教學生連線法。在教學時關鍵是讓學生體會和感悟這兩種方法的作用,既方便快捷又避免遺漏。體會越深,前後感悟越矛盾,學生就能更深刻的掌握這個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