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八年級下數學教案優秀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釋出於: / 人氣:1.47W

教案需要根據學生的反饋進行適時的調整,教案是教學的路線圖,幫助我們不偏離軌道,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八年級下數學教案優秀7篇,感謝您的參閱。

八年級下數學教案優秀7篇

八年級下數學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1.瞭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能熟練地求出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

二、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

2.難點:能熟練地求出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

3。認知難點與突破方法

難點是能熟練地求出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突破難點的方法是利用分式與分數有許多類似之處,從分數入手,研究出分式的有關概念,同時還要講清分式與分數的聯絡與區別。

三、例、習題的意圖分析

本章從實際問題引出分式方程=,給出分式的描述性的定義:像這樣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屬於分式。不要在列方程時耽誤時間,列方程在這節課裡不是重點,也不要求解這個方程。

1.本節進一步提出p4[思考]讓學生自己依次填出:。為下面的[觀察]提供具體的式子,就以上的式子,有什麼共同點?它們與分數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可以發現,這些式子都像分數一樣都是(即a÷b)的形式。分數的分子a與分母b都是整數,而這些式子中的a、b都是整式,並且b中都含有字母。

p5[歸納]順理成章地給出了分式的定義。分式與分數有許多類似之處,研究分式往往要類比分數的有關概念,所以要引導學生了解分式與分數的聯絡與區別。

希望老師注意:分式比分數更具有一般性,例如分式可以表示為兩個整式相除的商(除式不能為零),其中包括所有的分數。

2.p5[思考]引發學生思考分式的分母應滿足什麼條件,分式才有意義?由分數的分母不能為零,用類比的方法歸納出:分式的分母也不能為零。注意只有滿足了分式的分母不能為零這個條件,分式才有意義。即當b≠0時,分式才有意義。

3.p5例1填空是應用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母不為零,解出字母x的值。還可以利用這道題,不改變分式,只把題目改成“分式無意義”,使學生比較全面地理解分式及有關的概念,也為今後求函式的自變數的取值範圍,打下良好的基礎。

4.p12[拓廣探索]中第13題提到了“在什麼條件下,分式的值為0?”,下面補充的例2為了學生更全面地體驗分式的值為0時,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1分母不能為零;2分子為零。這兩個條件得到的解集的公共部分才是這一類題目的解。

四、課堂引入

1.讓學生填寫p4[思考],學生自己依次填出:

2.學生看p3的問題:一艘輪船在靜水中的最大航速為20千米/時,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順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實踐,與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時間相等,江水的流速為多少?

請同學們跟著教師一起設未知數,列方程。

設江水的流速為x千米/時。

八年級下數學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體會公式的發現和推導過程,瞭解公式的幾何背景,理解公式的本質,會應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2、過程與方法:通過讓學生經歷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發現、歸納、概括、猜想等探究創新能力,發展推理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性和創造性,並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與喜悅,樹立學習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對公式的理解,包括它的推導過程、結構特點、語言表述(學生自己的語言)、幾何解釋.

2、會運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難點:

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導及其幾何解釋.

2、完全平方公式的結構特點及其應用.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知

問題1:請說出平方差公式,說說它的結構特點.

問題2:平方差公式是如何推匯出來的?

問題3:平方差公式可用來解決什麼問題,舉例說明.

問題4:想一想、做一做,說出下列各式的結果.

(1)(a+b)2(2)(a-b)2

(此時,教師可讓學生分別說說理由,並且不直接給出正確評價,還要繼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創設問題情境、探究新知

一塊邊長為a米的正方形實驗田,因需要將其邊長增加b米,形成四塊實驗田,以種植不同的新品種.(如圖)

(1)四塊面積分別為:、、、;

(2)兩種形式表示實驗田的總面積:

①整體看:邊長為的大正方形,s=;

②部分看:四塊面積的和,s=.

總結:通過以上探索你發現了什麼?

問題1:通過以上探索學習,同學們應該知道我們提出的問題4正確的結果是什麼了吧?

問題2:如果還有同學不認同這個結果,我們再看下面的問題,繼續探索.(a+b)2表示的意義是什麼?請你用多項式的乘法法則加以驗證.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提到猜想、感覺得到的不一定正確,只有再通過驗證才能得出真知,但還是要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發表見解,但要驗證)

問題3:你能說說(a+b)2=a2+2ab+b2

這個等式的結構特點嗎?用自己的語言敘述.

(結構特點:右邊是二項式(兩數和)的平方,右邊有三項,是兩數的平方和加上這兩數乘積的二倍)

問題4:你能根據以上等式的結構特點說出(a-b)2等於什麼嗎?請你再用多項式的乘法法則加以驗證.

總結:我們把(a+b)2=a2+2ab+b2(a–b)2=a2–2ab+b2稱為完全平方公式.

問題:①這兩個公式有何相同點與不同點?②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敘述這兩個公式嗎?

語言描述:兩數和(或差)的平方等於這兩數的平方和加上(或減去)這兩數積的2倍.

強化記憶: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央,和是加來差是減.

三、例題講解,鞏固新知

例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計算

(1)(2x-3)2(2)(4x+5y)2(3)(mn-a)2

解:(2x-3)2=(2x)2-2o(2x)o3+32

=4x2-12x+9

(4x+5y)2=(4x)2+2o(4x)o(5y)+(5y)2

=16x2+40xy+25y2

(mn-a)2=(mn)2-2o(mn)oa+a2

=m2n2-2mna+a2

交流總結:運用完全平方公式計算的一般步驟

(1)確定首、尾,分別平方;

(2)確定中間係數與符號,得到結果.

四、練習鞏固

練習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計算

練習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計算

練習3:

(練習可採用多種形式,學生上黑板板演,師生共同評價.也可學生獨立完成後,學生互相批改,力求使學生對公式完全掌握,如有學生出現問題,學生、教師應及時幫助.)

五、變式練習

六、暢談收穫,歸納總結

1、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

2、我們在運用公式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公式中的字母a、b可以是任意代數式;

(2)公式的結果有三項,不要漏項和寫錯符號;

(3)可能出現①②這樣的錯誤.也不要與平方差公式混在一起.

七、作業設定

八年級下數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經歷探索兩個圓之間位置關係的過程;瞭解圓與圓之間的幾種位置關係;瞭解兩圓外切、內切與兩圓圓心距d、半徑r和r的數量關係的聯絡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圓與圓之間的幾種位置關係

難點:兩圓外切、內切與兩圓圓心距d、半徑r和r的數量關係的聯絡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1)複習點與圓的位置關係;2)複習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二、師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書本引例

☆ 想一想 p 125 平移兩個圓

利用平移實驗直觀地探索圓和圓的位置關係。

2.圓與圓的位置關係

每一種位置關係都可以先讓學生想想應該用什麼名稱表達。在講解兩圓外切、內切與兩圓圓心距d、半徑r和r的數量關係的聯絡時,可先讓學生探索,老師不要生硬地把答案說出來

☆ 鞏固練習 若兩圓沒有交點,則這兩個圓的位置關係是 相離 ;

若兩圓有一個交點,則這兩個圓的位置關係是 相切 ;

若兩圓有兩個交點,則這兩個圓的位置關係是 相交 ;

☆ 想一想 書本p 126 想一想

通過實際例子讓學生理解圓與圓的位置關係。

3.圓與圓相切的性質

☆ 想一想 書本p 127 想一想

旨在引導學生思考兩圓相切的性質:如果兩圓相切,那麼兩圓的連心線經過切點,這一性質是下面議一議的基礎。學生容易看出兩圓相切圖形的軸對稱性及對稱軸,但要說明切點在連心線上則有一定困難。

如果兩圓相切,那麼兩圓的連心線經過切點

4.講解例題

例1.已知⊙ 、⊙ 相交於點a、b,∠a b = 120°,∠a b = 60°, = 6cm。求:(1)∠ a 的度數;2)⊙ 的半徑 和⊙ 的半徑 。

5.講解例題

例2.兩個同樣大小的肥皂泡粘在一起,其剖面如圖所示,分隔兩個肥皂泡的肥皂膜pq成一條直線,tp、np分別為兩圓的切線,求∠tpn的大小。

三、隨堂練習

1.書本 p 128 隨堂練習

2.《練習冊》 p 59

四、小結

圓與圓的位置關係;圓心距與兩圓半徑和兩圓的關係。

五、作業

書本 p 130 習題3.9 1

八年級下數學教案篇4

通過學生的討論,使學生更清楚以下事實:

(1)分解因式與整式的乘法是一種互逆關係;

(2)分解因式的結果要以積的形式表示;

(3)每個因式必須是整式,且每個因式的次數都必須低於原來的多項式 的次數;

(4)必須分解到每個多項式不能再分解為止。

活動5:應用新知

例題學習:

p166例1、例2(略)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應用提公因式法共同完成例題。

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提公因式法進行因式分解。

活動6:課堂練習

1.p167練習;

2. 看誰連得準

x2-y2 (x+1)2

9-25 x 2 y(x -y)

x 2+2x+1 (3-5 x)(3+5 x)

xy-y2 (x+y)(x-y)

3.下列哪些變形是因式分解,為什麼?

(1)(a+3)(a -3)= a 2-9

(2)a 2-4=( a +2)( a -2)

(3)a 2-b2+1=( a +b)( a -b)+1

(4)2πr+2πr=2π(r+r)

學生自主完成練習。

通過學生的反饋練習,使教師能全面瞭解學生對因式分解意義的理解是否到位,以便教師能及時地進行查缺補漏。

活動7:課堂小結

從今天的課程中,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方法?明白了哪些道理?

學生髮言。

通過學生的回顧與反思,強化學生對因式分解意義的理解,進一步清楚地瞭解分解因式與整式的乘法的互逆關係,加深對類比的數學思想的理解。

活動8:課後作業

課本p170習題的.第1、4大題。

學生自主完成

通過作業的鞏固對因式分解,特別是提公因式法理解並學會應用。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機板書)

15.4.1提公因式法 例題

1.因式分解的定義

2.提公因式法

八年級下數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掌握正方形的定義、性質和判定及它們初步應用.

2.理解正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的內在聯絡.

3.通過正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的聯絡的教學來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正方形的定義及正方形與矩形、菱形的聯絡;

難點是正方形與矩形、菱形的關係及正方形的性質、判定的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設計

一、通過知識結構的教學,學習正方形的知識.

1.複習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的定義.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用活動教具演示平行四邊形演變成矩形、菱形的過程,並畫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絡圖.(畫出圖4-50(a)中的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及箭頭)

2.類比聯想,用運動方式得出正方形的定義.

問:既然矩形、菱形都能由平行四邊形運動變化得到,那麼正方形呢?

啟發學生將國小熟悉的正方形與平行四邊形作比較,用教具演示出平行四邊形形成正方形的過程,同時歸納出正方形的定義.教師板書定義並畫出圖4-50中的正方形及箭頭①.

3.完善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的知識結構.

(1)師生共同分析正方形定義的三個要點:①是平行四邊形;②有一個角是直角;③有一組鄰邊相等.

(2)對比正方形與矩形、菱形的定義,得出它們的聯絡:

①由正方形定義①,②條件可知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畫出圖中的箭頭②及正方形集合a5和矩形集合a1)

②由正方形定義的①,③條件可知正方形是特殊的菱形.(畫出圖4-50中的箭頭③及菱形集合a2)

③由正方形的定義的所有條件可知,正方形又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畫出圖4-50中的集合a3)

④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四邊形.(畫出圖4-50(b)中四邊形集合a4)

而且從以上過程可知,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集合a2與a1的公共部分)

4.從整體知識結構出發,研究正方形的性質和判定.

(1)正方形的性質.

引導學生由正方形與矩形、菱形的關係得知: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一切性質.讓學生複習矩形和菱形的性質,從而得到正方形的性質.

①邊:四邊都相等.(性質定理1)

②角:四個角都是直角.

③對角線:相等、互相垂直平分,每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性質定理2)

(2)正方形的判定.

引導學生根據正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之間的關係,總結出正方形的三類判定方法:

①先判定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再判定它是正方形;(圖4-50(a)中箭頭①)

②先判定四邊形是矩形,再判定這個矩形又是菱形;(圖4-50(a)中箭頭②)

③先判定四邊形是菱形,再判定這個菱形又是矩形.(圖4-50(a)中箭頭③)

(3)鞏固練習:判斷下列命題是否正確,不是正方形的補充什麼條件能讓它成為正方形?

①四個角都相等的四邊形是正方形;(×)

②四條邊都相等的四邊形是正方形;(×)

③對角線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④對角線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⑤對角

八年級下數學教案篇6

1、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

(2)重點和難點分析:

重點:四邊形的有關概念及內角和定理。因為四邊形的有關概念及內角和定理是本章的基礎知識,對後繼知識的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

難點:四邊形的概念及四邊形不穩定性的理解和應用。在前面講解三角形的概念時,因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確定一個平面,所以三個頂點總是共面的,也就是說,三角形肯定是平面圖形,而四邊形就不是這樣,它的四個頂點有不共面的情況,又限於我們現在研究的是平面圖形,所以在四邊形的定義中加上在同一平面內這個條件,這幾個字的意思學生不好理解,所以是難點。

2、教法建議

(1)本節的引入最好使用我們提供的多媒體課件,通過這個課件,使學生認識到這些四邊形都是常見圖形,研究它們具有實際應用意義,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本節的教學,要以三角形為基礎,可以仿照三角形,通過類比的方法建立四邊形的有關概念,如四邊形的邊、頂點、內角、外角、內角和、外角和、周長等都可同三角形類比,要結合三角形、四邊形的圖形,對比著指給學生看,讓學生明確這些概念。

(3)因為在三角形中沒有對角線,所以四邊形的對角線是一個新概念,它是解決四邊形問題時常用的輔助線,通過它可以把四邊形問題轉化為三角形問題來解決。結合圖形,讓學生自己動手作四邊形的一條對角線,並觀察四邊形的一條對角線把它分成幾個三角形?兩條對角線呢?使學生加深對對角線的作用的認識。

(4)本節用到的數學思想方法是化歸轉化的思想和類比的思想,教師在講解本節知識時要滲透這兩種思想方法,並且在本節小結中對這兩種數學思想方法進行總結,使學生明白碰到複雜的、未知的問題要轉化為簡單的、已知的問題。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掌握四邊形的有關概念及四邊形的內角和外角和定理。

2、瞭解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及它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氣象站的例項,培養學生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能力。

2、通過推導四邊形內角和定理,對學生滲透化歸思想。

3、會根據比較簡單的條件畫出指定的四邊形。

4、講解四邊形外角概念和外角定理時,聯絡三角形的有關概念對學生滲透類比思想。

(三)德育滲透點

使學生認識到這些四邊形都是常見的,研究他們都有實際應用意義,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四邊形內角和定理數學,滲透統一美,應用美。

二、學法引導

類比、觀察、引導、講解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教學重點:四邊形及其有關概念;熟練推導四邊形外角和這一結論,並用此結論解決與四邊形內外角有關計算問題。

2、教學難點:理解四邊形的有關概念中的一些細節問題;四邊形不穩定性的理解和應用。

3、疑點及解決辦法:四邊形的定義中為什麼要有在平面內,而三角形的定義中就沒有呢?根據指定條件畫四邊形,關鍵是要分析好作圖的順序,一般先作一個角。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膠片、四邊形模型、常用畫圖工具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引入新課,學生觀察圖形,類比三角形知識匯出四邊形有關概念;師生共同推導四邊形內角和的定理,學生鞏固內角和定理和應用;共同分析探索外角和定理,學生閱讀相關材料。

第一課時

七、教學步驟

【複習引入】

在國小裡已經對四邊形、長方形、平形四邊形的有關知識有所瞭解,但還很膚淺,這??

章我們將比較系統地學習各種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分析它們之間的關係,並運用有關四邊形的知識解決一些新問題。

【引入新課】

用投影儀打出課前畫好的教材中p119的圖。

師問:在上圖中你能把知道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找出來嗎?(啟發學生找上述圖形,最後教師用彩色筆勾出幾個圖形)。

【講解新課】

1、四邊形的有關概念

結合圖形講解四邊形,四邊形的邊、頂點、角,凸四邊形,四邊形的對角線(同時學生在書上畫出上述概念),講解這些概念時:

(1)要結合圖形。

(2)要與三角形類比。

(3)講清定義中的關鍵詞語。如四邊形定義中要說明為什麼加上同一平面內而三角形的定義中為什麼不加同一平面內(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一定在同一平面內,而四個點有可能不在同一平面內,如圖42中的點。我們現在只研究平面圖形,故在定義中加上在同一平面內的限制)。

(4)強調四邊形對角線的作用,作為四邊形的一種常用的輔助線,通過它可以把四邊形問題轉化為三角形來解(滲透化歸思想),並觀察圖4—3用對角線分成的這些三角形與原四邊形的關係。

(5)強調四邊形的表示方法,一定要按頂點順序書寫四邊形如圖41。

(6)在判斷一個四邊形是不是凸四邊形時,一定要按照定義的要求把每一邊都延長後再下結論如圖4—4,圖4—5。

2、四邊形內角和定理

教師問:

(1)在圖4—3中對角線ac把四邊形abcd分成幾個三角形?

(2)在圖4—6中兩條對角線ac和bd把四邊形分成幾個三角形?

(3)若在四邊形abcd如圖4—7內任取一點o,從o向四個頂點作連線,把四邊形分成幾個三角形。

我們知道,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那麼四邊形的內角和就等於:

①2180=360如圖4

②4180—360=360如圖4—7。

例1已知:如圖48,直線於b、於c。

求證:(1)(2)。

本例題是四邊形內角和定理的應用,實際上它證明了兩邊相互垂直的兩個角相等或互補的關係,何時用相等,何時用互補,如果需要應用,作兩三步推理就可以證出。

【總結、擴充套件】

1、四邊形的有關概念。

2、四邊形對角線的作用。

3、四邊形內角和定理。

八、佈置作業

教材p128中1(1)、2、 3。

九、板書設計

八年級下數學教案篇7

教學目的

通過分析儲蓄中的數量關係、商品利潤等有關知識,經歷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有效數學模型。

重點、難點

1.重點:

探索這些實際問題中的等量關係,由此等量關係列出方程。

2.難點:

找出能表示整個題意的等量關係。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儲蓄中的利息、本金、利率、本利和等含義,關係: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數

本利和=本金×利息×年數+本金

2、商品利潤等有關知識。

利潤=售價—成本; =商品利潤率

二、新授

問題4.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年利率為2.43%的二年期定期儲蓄,今年到期後,扣除利息稅,所得利息正好為小明買了一隻價值48.6元的計算器,問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多少元?

利息—利息稅=48.6

可設小明爸爸前年存了x元,那麼二年後共得利息為

2.43%×x×2,利息稅為2.43%x×2×20%

根據等量關係,得2.43%x·2—2.43%x×2×20%=48.6

問,扣除利息的20%,那麼實際得到的利息是多少?扣除利息的20%,實際得到利息的80%,因此可得

2.43%x·2.80%=48.6

解方程,得x=1250

例1.一家商店將某種服裝按成本價提高40%後標價,又以8折(即按標價的80%)優惠賣出,結果每件仍獲利15元,那麼這種服裝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

大家想一想這15元的利潤是怎麼來的?

標價的80%(即售價)-成本=15

若設這種服裝每件的成本是x元,那麼

每件服裝的標價為:(1+40%)x

每件服裝的實際售價為:(1+40%)x·80%

每件服裝的利潤為:(1+40%)x·80%—x

由等量關係,列出方程:

(1+40%)x·80%—x=15

解方程,得x=125

答:每件服裝的成本是125元。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15頁,練習1、2。

四、小結

當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首先要弄清題意,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然後分析數學問題中的等量關係,並由此列出方程;求出所列方程的解;檢驗解的合理性。應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是:根據題意首先尋找“等量關係”。

五、作業

教科書第16頁,習題6.3.1,第4、5題。

以上內容就是差異網為您提供的3篇《八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希望可以對您的寫作有一定的參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