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比例的意義》教案11篇 "比例:量化世界的奧妙"

欄目: 其他文案 / 釋出於: / 人氣:2.64W

介紹:本文介紹的是一篇關於數學教學的教案,主要講述了比例的含義和應用,適用於國中數學教學。該教案內容豐富、系統性強,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概念。同時,教案也提供了各種實際情境的例子,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比例的實際應用。

《比例的意義》教案11篇

第1篇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知道比和比例的區別,能應用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1)出示例1:同學們能寫出多少個有意義的比?觀察這些比,哪此能用等號連線?把能用等號連線的比用等號連線起來。這些式子都是比例,你能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什麼是比例嗎?

(1)在一個比例裡,有四個數,這四個數分別叫什麼名字?

(2)請同們分別找出80:2=200:5和2分之80=5分之200的內項和外項。

(3)你們任意找一個比例,把它們的內項和外項分別乘起來,雙可以發現什麼?

(4)指導學生歸納後,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質。

有一房間,窗子的長是6分米,寬是4分米;門的長和寬分別是21分米和14分米,你能用已知的四個陣列成多少個比例?比一比哪個同學組成的多。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認識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稱,體會數學的規律美。

3、培養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主動探究的精神,激發學生的審美愉悅。培養學生進行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出示cai課件(一張微型照片)。你能看出這是杭州哪一個景點的照片?的確,照片太小了,那現在老師將這張照片按一定比例放大一些,。由此出現一張平湖秋月的風景照。【誘發審美注意】

我們的祖國方圓960萬平方公里,幅員遼闊卻能在一張小小的地圖上清晰可見各地位置。建築設計師可將濱江四區的設計構想展示在一張紙上。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識,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有關比例的一些知識。

(3)根據以往經驗,可將相等的兩個比怎樣?(用等號連線)

2、 讓學生任意寫出比例,並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比例的意義。

3、 教師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用分數形式表示。

(2)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

(1) 這個比例已知的是哪兩項,要求的又是哪兩項?學生試填。

(4) 指導學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質,並板書:在比例裡,兩個外項之積等於兩個內項之積。

2、根據18 x 2 = 9 x 4 寫出比例。【體會到數學的邏輯美,規律美】

不久前,汪駿強家的菜地邊高高矗立起一個新鐵塔,這天午後,陽光明媚,鄰居家剛讀一年級的小明又拉著汪駿強來到鐵塔下,玩著玩著,小明問道:“強強哥哥,這鐵塔幹嘛用?”“鐵塔嘛,架設高壓線用的,以後等電線架好了,可不能再來玩了,更不能攀登,高壓線可危險了!”“那這個鐵塔有多高壓呀?”

《比例的意義》教案11篇

第2篇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2—24頁反比例的意義,練習六的第4—6題。

1.使學生理解反比例的意義.能夠正確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2.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絡和發展變化規律。

(2)說出每小時加工零件數、加工時間和加工零件總數三者間的數量關係。在什麼條件下,其中兩種量成正比例?

教師:如果加工零件總數一定。每小時加工數和加工時間會成什麼樣的變化.關係怎樣?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出示例4;豐機械廠加工一批機器零件。每小時加工的數量和所需的加工時間如下表。

讓學生觀察這個表,然後每四人一組討論下面的問題:

學生分組討論後集中發言。然後每個小組選代表回答上面的問題。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如下:每小時加工數加工時間

“這個積600。實際上是什麼?”在“加工時間”後面板書:零件總數

“積一定,就說明零件總數怎樣?”在零件總數後面板書:(一定)

“每小時加工數、加工時間和零件總數這三種量有什麼關係呢?”

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觀察分析.我門可以看出。表中每小時加工零件數和所需的'加工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所需的加工時間是隨著每小時加工數量的變化而變化的,每小時加工的數量擴大。所需的加工時間反而縮小3每小時加工的數量縮小,所需的加工的時間反而擴大。它們擴大、縮小的規律是:每小時加工的零件的數量和所需的加工時間的積都等於600,即總是一定的:我們把這種關係寫成式子就是:每小時加工數×加工的時間=零件總數(一定)。

用小黑板出示例5用600頁紙裝訂成同樣的練習本,每本的頁數和裝訂的本數有什麼關係呢?請你先填寫下表。

“誰能說說表中第一欄資料的意思?”(用600頁紙裝訂練習本,如果每本練習本15頁,可以裝訂40本。)

“如果每本練習本是20頁,你能計算出可以裝訂多少這樣的練習本嗎?如果每本是25頁呢?……請你把計算出來的本數填在教科書第23頁的表中。”教師把學生報出的資料填在黑板上的表中。

讓學生觀察上表,回答下面的問題:“表中有哪兩種量?”(板書:每本的頁數裝訂的本數)

“裝訂的本數是怎樣隨著每本的頁數變化的?”隨著學生的回答,板書如下:每本的頁數 裝訂的本數

一’然後讓學生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不成比例,是成正比例還是成反比例。

教師:我們在前兩節課分別學習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初步學會判斷

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關係,發現有些同學判斷時還不夠準確。這節課我

們要通過比較弄清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讓學生觀察上面的兩個表,然後根據兩個表所提的問題,分別在教科書上填空。訂正時。指名說出自己是怎樣填的,教師板書:

相關聯的量是路程和時間. 路程隨著相關聯的量是速度 路程隨 時間變化,速度是 和時間,速度隨著時間變化

一定。因此,路程和時間 ,路程是一定的。因此,速

(1)從表1,你怎樣發現速度是一定的?你根據什麼判斷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2)從表2,你怎樣發現路程是一定的?你根據什麼判斷速度和時間成反比例?

教師:路程、速度和時間這三個量中每兩個量之間有什麼樣的比例關係?

教師:結合上面兩個例子,比較——下正比例關係和反比例關係,你能寫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嗎?試試看。組織討論,教師歸納並板書:

教師:請同學們說說正比例和反比例關係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第3篇

1、學生根據具體情境教學,結合例項認識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正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

2、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體會數學源於生活,進一步提高學習興趣。教學重點:

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二、數學活動。在學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並樂於與人交流。

活動一:在情境中感受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的變化規律。

1、觀察圖,分別把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的變化情況填入表格中。請根據你的觀察,把資料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後思考討論,教案《正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的變化是否有關係?它們的變化分別有怎樣的規律?規律相同嗎?說說從資料中發現了什麼?

3、小結:正方形的周長和麵積都隨邊長的增加而增加,在變化過程中,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比值一定都是一定的。

4、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的比是邊長,是一個不確定的值。

學生在小組內練說發現的規律,初步感知正比例的判定。

1、一種汽車行駛的速度為90千米/小時。汽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如下:

2、請把下表填寫完整。3、從表中你發現了什麼規律?說說你發現的規律:路程與時間的比值(速度)相同。

(三)情境三:1、一些人買一種蘋果,購買蘋果的質量和應付的錢數如下。

2、把表填寫完整。3、從表中發現了什麼規律?應付的錢數與質量的比值(也就是單價)相同。

小結:路程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路程與時間的比值相同;應付的.錢數隨購買蘋果的質量的變化而變化,應付的錢數與質量的比值相同。

(1)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正比例關係。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追問: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正比例的關鍵是什麼?(比值是不是一定)

如果字母y和x分別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正比例關係怎樣用字母表示出來?=k(一定)

師:根據正比例的意義以及表示正比例關係的式子想一想:構成正比例關係的兩種量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一)想一想:請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與同桌交流,再集體彙報

1、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嗎?面積與邊長呢?為什麼?

(二):練一練。教師適度點撥引導,強調正比例關係判斷的關鍵。先自己獨立完成,然後集體訂正,說理由。

1、判斷下面各題中的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並說明理由。

2、根據下表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高相對應的數值,判斷當底是6釐米的時候,它們是是成正比例,並說明理由。

3、買郵票的枚數與應付的錢數成正比例嗎?填寫表格。先填寫表格,再說明理由

②畫一畫,把上表中長度和價錢對應的點描在座標紙上,再順次連線起來。看發現了什麼?

第4篇

1、使學生學會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能正確組成比例.

1、對學生進一步滲透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2、使學生感悟到美源於生活,美來自生產和時代的進步,提高審美意識

應用比例的意義或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低年級學生思維的基本特點是: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針對這一特點,利用多媒體這一新穎、直觀的現代教學手段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並通過動手操作,討論探究,觀察分析,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從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策略意識及創新意識。

教學時有意識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慾望,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演示,小組討論等活動,讓學生運用知識和能力的遷移規律,將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運用微機精心設定問題情境,使學生自覺發現、意識到問題存在,可啟用學生思維,促使問題意識的產生,又可以調動學生探索新知的積極性.

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組織學生藉助學具動手操作,尋求多種計算方法,同時運用多媒體,變靜為動,直觀形象,再結合語言表述,使學生的思維逐漸內化.

4、教師提問: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和 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

教師: 和 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說這兩個比是相等的,因此它們可以用等號連線.(板書: = )

例1、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列表如下:

這兩個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們有什麼關係?(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相等)

2、教師明確: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這兩個比相等.因此可以寫成這樣的等式

3、揭示意義:像 = 、 這樣的等式,都是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我們把它叫做比例.(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

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①如果兩個比的比值相等,那麼這兩個比就( )比例.

②一個比例,等號左邊的比和等號右邊的比一定是( )的.

1、教師以 為例說明: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板書)

3、讓學生計算上面每一個比例中的外項積和內項積,並討論它們存在什麼關係?

4、學生自己任選兩三個比例,計算出它的外項積和內項積.

5、教師明確: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6、思考: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等號兩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的積有什麼關係?為什麼?

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一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並學會了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組成比例.

2、在 這個比例中,外項是( )和( ),內項是( )和( ).

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寫成( )×( )=( )×( ).

3、根據比例的意義或者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4、下面的四個數可以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能組幾個就組幾個)

第5篇

教科書第52頁例1,第55頁課堂活動第1題及練習十二1,2,3題。

1.使學生通過具體問題情境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義,並能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關係,能找到生活中成正比例的例項,並進行交流。

2.通過探索正比例意義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感受事物中充滿著運動、變化的思想,並且特定的事物發展、變化是有規律的。

3.通過觀察、交流、歸納、推斷等教學活動,感受數學思維過程的合理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推理能力、歸納能力和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

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義,並能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關係。

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感受事物中充滿著運動、變化的思想,並且特定的事物發展、變化是有規律的。

(1)下面是居委會張阿姨負責的小區水費收繳情況,用這個表中的.數能寫成多少個有意義的比?哪些比能組成比例?把能組成的比例都寫出來。

教師:在上面的表中,有哪兩種量?(水費和用水量、總價和數量)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除了這兩種量,我們還要遇到哪些數量呢?

教師:這些數量之間藏著不少的知識,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些數量間的一些規律和特徵。

用課件在剛才準備題的表格中增加幾列資料,變成表。

教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張表,先獨立思考後再討論、交流:從這張表中你發現了什麼規律?並根據這種規律幫助張阿姨把表格填寫完整。

教師:同學們發現表格中的水費隨著用水量的增加也在不斷增加,像這樣水費隨著用水量的變化而變化,我們就說水費和用水量是相互關聯的。

學生在這裡主要體會水費除以用水量得到的每噸水單價始終是不變的,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出來,便於其他學生觀察:

教師:水費除以用水量得到的單價相等也可以說是水費與用水量的比值相等,也就是一個固定的數。

教師:你能用剛才我們研究例1的方法,自己分析這個表格中的資料嗎?

表中的路程和時間是相關聯的量,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時間擴大若干倍,路程也擴大相同的倍數;時間縮小若干倍,路程縮小相同的倍數。

路程與時間的比值是一定的,速度是每時80 km,它們之間的關係可以寫成路程時間=速度(一定)

教師:我們研究了上面生活中的兩個問題,誰能發現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呢?

引導學生歸納出這兩個問題中都有相關聯的量,一種量擴大或縮小若干倍,另一種量也隨著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所以它們的比值始終是一定的。

教師:像上面這樣的兩種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成正比例關係。

教師:請大家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是成正比例的量。

教師:請同學們用所學知識判斷一下,下面表中的兩種量成正比例關係嗎?為什麼?

教師:這節課你們學到了哪些知識?用了哪些學習方法?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第6篇

購買練習本的價錢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

1、匯入新課: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常見的數量關係中的另一種特徵成反比例的量。

(1)引導學生觀察上表內資料,然後回答下面問題:

b、水的高度是否隨著底面積的變化而變化?怎樣變化的?

c、表中兩個相對應的數的`比值各是多少?一定嗎?兩個相對應的數的積各是多少?你能從中發現什麼規律嗎?

d、這個積表示什麼?寫出表示它們之間的數量關係式

(2)從中你發現了什麼?這與複習題相比有什麼不同?

(3)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因為水的體積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隨著底面積的變化面變化。底面積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積減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積的乘積一定,我們就說高度和底面積成反比例關係,高度和底面積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積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個什麼樣的式子表示?板書:xy=k(一定)

2、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並說明理由。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麼樣的兩個量是成反比例的兩個量,也學會了怎樣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1、理解反比例的意義,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的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過引導學生討論探究,分析合作,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絡和發展變化的規律。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總結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關的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積一定,進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關係式。

教學難點:利用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

第7篇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包含“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兩部分。本節課的內容是這個單元的起始,屬於概念教學,是為以後解比例,講解正比例、反比例做準備的。學生學好這部分的知識,不僅可以初步接觸函式的思想,還可以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遵循“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數學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有以下特點:

新課伊始,通過談話啟用學生對國旗的已有認識,引出本節課要用的中國國旗的三種不同規格的相關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熟悉的現實情境中,情緒飽滿地進入到對比例知識的探究學習中。

教學比例的意義時,先引導學生依據三面國旗的長與寬寫出多個比,再引導學生髮現它們的比值相等,可以寫成一個等式,引出比例,最後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思考,進行歸納總結出比例的意義。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此,我們在教學中,不但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以“比例的基本性質”的探究為例,在教學中,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思維互補,既有利於知識的學習,又有利於學生概括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師:這三幅不同的場景都有共同的標誌——五星紅旗,五星紅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這些國旗有大有小,你知道這些國旗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嗎?

師:這些國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國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這中間隱含著什麼共同的特點呢?

師:每面國旗的大小不一樣,但是它們的長和寬中卻隱含著共同的特點,是什麼呢?這節課我們就結合國旗的知識來學習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求知慾,在加強學生對國旗知識瞭解的同時,有效地引入學習資源,為學生探究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提供第一手資料。

課件出示教材40頁主題圖,根據圖中給出的資料分別寫出不同場景中國旗的長和寬的比,並求出比值。

觀察寫出的比,想一想,這些比能用等號連線嗎?為什麼?用等號連線的兩個比的式子可以怎樣寫?

“2.4∶1.6=”和“60∶40=”可以寫作“2.4∶1.6=60∶40”。

生2:可以用等號連線,兩個比的比值相等,說明這兩個比也是相等的。

第8篇

本節課教學的正比例是數學中比較重要的兩個量的關係,它比較抽象、難理解,是今後學習反比例及國中學習函式知識的基礎。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學情實際,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有效利用教材圖表,增強對相關聯的量的形象感受。

教學伊始,在複習鋪墊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表。在觀察中,使學生髮現正方形的周長和麵積隨著邊長的變化而變化及變化規律,充分體會到什麼是相關聯的量,為進一步學習正比例知識打下基礎。

2.科學調動多種感官,增強對知識形成過程的體驗。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利用更多的大腦通路來處理學習資訊,建立起對知識與技能的深刻記憶,成為學習的主人,就能促進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本設計努力為學生創設動眼、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使學生在觀察、操作、分析、比較、討論、交流中,不斷探究相關聯的兩個量之間的關係,逐漸發現其中的規律,體會正比例的意義。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關注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

因為正比例表示的是兩個相關聯的量之間的關係,是學生接下來學習反比例及今後進一步學習函式知識的重要基礎。所以,本設計十分重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通過創設具體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並結合熟悉的情境及數量關係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師:兩個相關聯的量之間肯定存在著某種關係,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正比例就是表示兩個相關聯的量之間的關係的,這種關係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學習。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舊知,進一步理解相關聯的量,為在新情境中探究兩個相關聯的量之間的變化規律作鋪墊。

(1)上面是正方形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之間的變化情況,把表格填寫完整,並說說你分別發現了什麼。

(3)仔細觀察表格,討論:正方形的.周長是怎樣隨著邊長的變化而變化的?正方形的面積是怎樣隨著邊長的變化而變化的?

生1:我從表中發現正方形的邊長增加,周長也增加。

生2:我從表中發現正方形的邊長擴大到原來的幾倍,周長就隨著擴大到原來的幾倍。

生4:我從表中發現正方形的邊長增加,面積也增加。

(4)比較: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變化規律和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的變化規律有什麼異同?

生2:不同點是周長隨邊長變化的規律與面積隨邊長變化的規律不同。

生3:在變化過程中,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比值一定,都是4。

生4:在變化過程中,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的比值是一個不確定的值。

第9篇

1、使學生學會解比例的方法,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2、通過合作交流、嘗試練習,提高學生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學會解比例。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將比例改寫成兩個內項的積等於兩個外項積的形式,即已學過的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些比例的知識,誰能說一說什麼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麼?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做什麼?

2、判斷下面每組中的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為什麼?

3、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有關比例的知識,學習解比例。(板書課題)

我們知道比例共有四項,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外一個未知項。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

(3)讓學生指出這個比例的外項、內項,並說明知道哪三項,求哪一項。

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把它變成什麼形式?3x=8×15。

教師說明:這樣解比例就變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學過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數x的值。因為解方程要寫“解:”,所以解比例也應寫“解:”。

教師:從剛才解比例的過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變成方程,然後用解方程的方法來求未知數x。

提問:“這個比例與例2有什麼不同?”(這個比例是分數形式。)

這種分數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變成方程來求解嗎?

學生回答後,教師說明在寫方程時,含有未知數的積通常寫在等號的左邊,然後板書:1.5x=2.5×6

讓學生在課本上填出求解過程。解答後,讓他們說一說是怎樣解的。

剛才我們學習瞭解比例,大家回憶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麼?(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變成方程。)

變成方程以後,再怎麼做?(根據以前學過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從上面的過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過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識?(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變成方程。)

5、p35“做一做”。學生獨立解答,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是怎麼做的。

什麼叫解比例?解比例的根據是什麼?解比例的書寫格式應注意什麼?

2、4:8=12:24,如果將第二項減少1,要使比例成立,則第四項減少多少?

3、把兩個比值都是的比組成比例,已知比例的兩個內項都是15,請分別求出這個比例的兩個外項,並寫出比例。

第10篇

1、通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對比練習,加深對正比例和反比例意義的理解,提高判斷能力。

2、通過討論與交流,體會正、反比例的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並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解決實際問題。

正確應用比例知識解答基本的正、反比例應用題。教具學具:課件

(1)、一個因數一定,積和另一個因數; 積一定,一個因數和另一個因數。

(3)、貨物的總噸數一定,每次運貨的噸數和次數。

(4)、每袋茶葉的千克數一定,茶葉的總千克數和袋數。

(5)、拖拉機每天耕地的公頃數一定,耕地總面積和天數。問: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什麼比例,我們關鍵是看它們的什麼?

我們可以應用比例知識解答相應的`應用題,這節課,我們聯絡正、反比例應用題。出示:正、反比例應用題(練習課)

3、根據已知條件,將題目補充完整,使之成為用正或反比例解答的應用題,並列式。(口答)

(1)解放軍戰士劉剛從兵營騎馬去馬場,每小時行60千米,要3小時到達。如果每小時行72千米,幾小時可以到達馬場?

(2)解放軍戰士劉剛從兵營騎馬去馬場,3小時行180千米,照這樣計算,5小時行多少千米?

(2)師:現在我們運用比例知識來解答這兩道題,首先看第一題,請同學們找一找數量之間有怎樣的關係式?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什麼比例關係? 逐步出示數量關係式——對應關係——列出等式。

(4)比較:正、反比例應用題解題過程有什麼相同的地方?解題方法有什麼不同?

(1)讀一本故事書,小紅每天讀25頁,要讀12天;如果要10天讀完,每天應讀多少頁?

(2)用同樣的磚鋪地,鋪18平方米要用618塊磚;如果鋪24平方米,要用多少塊磚?

(3)一間房子要用方磚鋪地,需要用面積是9平房分米的方磚96塊;如果改用面積是4平房分米的方磚要多少塊?

(4)安裝一條下水管道,15天安裝了120米;照這樣計算,20天能安裝多少米?

(5)100克蜂蜜裡含有克葡萄糖;照這樣計算,千克蜂蜜裡含有多少千克葡萄糖?

(1)同時量得學校旗杆的影長是米,學校旗杆高多少米?

(2)量出自己身邊一個物體的高度,你能不能求出它的影長?

兩個底面半徑相等的圓柱,第一個圓柱的高是第二個圓柱的高的。第二個圓柱的體積是60立方分米,第一個圓柱的體積是多少?

問:“ 第一個圓柱的高是第二個圓柱的高的 ”還可以怎麼說? 思考:當兩個圓柱底面積相等時,

(2)兩個圓柱體積的比與對應高的比有怎樣的關係?為什麼?

說明:按照分數與比之間的聯絡,有些應用題可以用分數和比例知識採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1)選擇正確的解法:儀器廠現有5臺機器,每天可生產1800個零件;如果用8臺同樣的機器,每天可生產零件多少個? x=1800x5 :5= x:8 同桌討論:

(2)如果將上題改成“??如果再增加8臺這樣的機器??”,求每天可生產零件多少個?

(4)假如把上題條件再改為“??用8臺這樣的機器,每天可多生產零件多少個?”

1、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按每小時40千米的速度,要行駛小時;實際3小時行駛了150千米,這樣行駛完全程要幾小時? 學生先獨立思考列式,然後指名反饋。同桌學生討論各個算式。師生集體討論。

2、在含有鉛375克和錫 237克的合金中,增加鉛多少克,可使鉛與錫的比為5:3?

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成正、反比例的例子,與同伴交流。最後由小組彙報,全班交流。

6.鋪地面積一定,方磚的邊長和所需塊數成反比例.

1.把一堆化肥裝入麻袋,麻袋的數量和每袋化肥的重量.

3.在汽車每次運貨噸數,運貨次數和運貨的總噸數這三種量中,成正比例關係是,成反比例關係是.

a.汽車每次運貨噸數一定,運貨次數和運貨總噸數. b.汽車運貨次數一定,每次運貨的噸數和運貨總噸數. c.汽車運貨總噸數一定,每次運貨的噸數和運貨的次數.

你有什麼收穫?總結規律:如:涉及加減關係、平方關係、立方關係不成比例等。

第11篇

教學內容:教材第111~112頁比例的知識和比例尺的計算、“練一練”,練習二十一第9一14題,練習二十一後面的思考題。

1、使學生加深認識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能比較熟練地解比例。

2、使學生掌握比例尺的意義,能正確地進行有關比例尺的計算,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在複習了比的知識後,這節課複習比例的知識和比例尺的計算。(板書課題)

什麼叫做比例?(板書: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你能說出比例裡各部分的名稱嗎?(板書各部分名稱)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任意寫一個比和一個比例。指名一人口答所寫的比和比例,老師板書。提問:比和比例有什麼區別?說明:比和比例的意義不同,比表示兩個數相除的關係、比例表示兩個比的相等關係;組成比和比例的項不同,比只有兩項,比例有四項。

(1)提問: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麼?(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外項的積等於內項的積。)請同學們按照比例的基本性質,在課本第111頁上根據0.4:3=2:15,寫出內項積等於外項積的式子。追問:比例的基本性質和比的基本性質有什麼不同?

學習比的基本性質有什麼作用?(板書:解比例)做“練一練”第2題。指名四人板演,其餘學生分兩組,分別在練習本上做前兩題和後兩題。集體訂正,選擇兩題讓學生說一說第一步的依據。提問:大家總結一下解比例的過程。指出:解比例要先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寫成積相等的式子,再求出等式裡未知的因數x。

1、說明:應用比的知識或者解比例的方法可以計算比例尺的有關問題。(板書:比例尺)

請同學們自己閱讀第112頁上關於比例尺的內容,進一步弄清什麼是比例尺,比例尺有幾種形式。提問:什麼是比例尺?(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比例尺有哪幾種形式?誰來舉一個數值比例尺的例子,並且說明它實際表示什麼意思?(根據學生舉例板書出一個比例尺,讓學生說說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幾分之一,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多少倍)

如果學校平面圖的比例尺是1:1000,它表示什麼意思?圖上1釐米表示實際距離多少?你能畫出線段比例尺來表示它嗎?(讓學生畫在練習本上,然後交換檢查)

請同學們做“練一練”第3題。指名一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指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可以先設未知數為x,再根據比例尺的意義列出比例,然後解比例求出結果,也可以根據比的前項和後項的倍數關係來求出結果。

讓學生寫在練習本上。指名口答,老師板書。說說應怎樣想。

指名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提問:怎樣求一幅圖的比例尺?

提問:求出這幅圖的比例尺後,下面兩題可以怎樣解答?

讓學生讀題。這兩題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想一想,解答這兩題應該有什麼不同?(強調要注意份數與數量之間的對應關係)

讓學生讀題。提問:如果照按比例分配問題思考,還需要知道什麼條件?現在已知的比的條件怎樣?你能應用比的基本性質,把這個比改寫成甲數、乙數、丙數三個數的比嗎?請大家課後先把這兩個條件化成甲、乙、丙三個數的比,再自己試一試,求出三個數各是多少。

課堂作業;練習二十一第12題(1)、(3)、(5),第13題(2)、(3),第14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