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天津小長假最新放假通知提醒模板範文2021

欄目: 其他文案 / 釋出於: / 人氣:2.32W
中秋節又像是一江的春水,流過每個人的心田,滋潤每個人的心靈。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天津小長假最新放假通知提醒模板範文2021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閱讀。 
天津小長假最新放假通知提醒模板範文2021
幸福在哪裡~
 
  幸福在那一晃而過的假期裡!
 
  各位優秀的打工人
 
  最近有沒有開始掐著手指
 
  算算下次小長假是什麼時候?
 
  沒錯
 
  就在下週末
 
  中秋節放假通知
 
  9月19日至21日
 
  中秋節放假調休共3天
 
  9月18日(星期六)上班
 
  再過半個月
 
  又一個超長假期也將如約而至!
 
  國慶節放假通知
 
  今天
 
  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釋出2021年國慶節放假通知
 
  10月1日至7日
 
  放假調休共7天
 
  9月26日(星期日)10月9日(星期六)上班
 
  下一個假期已經在路上了
 
  是不是瞬間元氣滿滿?
 
  想想就很激動~
 
  畢竟
 
  國慶假期結束後的假期
 
  就是2022年的元旦了
 
  當然
 
  不少天津人最關心的是
 
  今年中秋國慶能出行嗎?
 
  最新迴應
 
  9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釋出會,對中秋、國慶假期是否可以外出旅行、疫苗接種情況如何等問題,進行了迴應。
 
  ►中秋、國慶期間可以外出旅行嗎?
 
  在假期期間,不提倡聚集和聚會,尤其是不允許大規模的聚集。
 
  出行前,先了解目的地的疫情防控等級,不去中高風險地區。
 
  出行中,做好個人防護,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
 
  中秋、國慶假期不提倡聚集和聚會。
 
  中秋、國慶假期即將到來,公眾在出行過程中依然要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在假期期間,對於聚集和聚會,不提倡,尤其是不允許大規模的聚集。公眾在出行之前,去目的地時要了解目的地的疫情防控等級,如果是中高風險地區就不能前往,如果您所在地是中高風險地區,也不能出行。出行過程中做好個人防護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保持手衛生、保持社交距離、不扎堆、不聚集。
 
  事關中秋、國慶假期!
 
  天津日前已釋出重要提示!
 
PART1.
 
  出行前
 
  1.做好行程安排,申請或更新目的地健康碼,關注當地實時疫情變化及防控措施。如果是中高風險地區就不能前往,如果您所在地是中高風險地區,也不能出行。
 
  2.準備充足的防疫物資和應急藥品。
 
  3.在身體情況允許的情況下,全程接種新冠肺炎疫苗。
 
  4.中秋、國慶假期期間,不提倡聚集和聚會,特別是避免大規模的聚集。
 
 PART2.
 
  出行途中
 
  1.自覺遵守並主動配合目的地各項疫情防控措施。
 
  2.處於室內、室外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與其他人近距離接觸時,應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護等級口罩。口罩弄溼或弄髒後,及時更換。與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離。
 
  3.儘量避免直接接觸公共區域的高頻接觸物體表面(如電梯按鈕、樓梯扶手、門把手等),全程做好手部衛生。
 
  4.參觀、遊覽購票選擇線上實名制預約或購票,儘量減少直接接觸。
 
  5.觀看演出、觀影時應對號入座,保持安全距離,建議時間不超過兩小時。
 
  6.在餐廳處於非就餐狀態時,應佩戴口罩,就餐時使用公筷公勺,建議就餐時間不超過兩小時。
 
  7.合理安排行程並留存票據,做好行程記錄。
 
  8.做好健康監測,出現發熱、咳嗽、乏力、嗅(味)覺減退等症狀,及時到就近的發熱門診就診,途中正確佩戴口罩,做好手衛生。
 
 PART3.
 
  出行後
 
  1.繼續做好14天的健康監測,出現異常症狀及時到就近的發熱門診就診,並主動告知相關旅居史。
 
  2.關注出行地的實時疫情變化,若出現風險等級變化,按照我市防控要求主動向社群及單位報備,並配合做好相應管控措施。
 
 餐飲安全提醒
 
  此外,金九銀十,還是我市海產品大量上市之際,我市居民喜食“海貨”。根據以往監測資料,此間正是腸道傳染病和食源性疾病高發時期。在此提示廣大市民朋友們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加工食物前要徹底洗手,加工生熟食物使用的砧板、刀具、器皿等要分開。
 
  2.海產品充分加熱後食用,不吃生冷、半生不熟的海產品。
 
  3.剩菜剩飯要及時低溫儲存,再次食用前要充分加熱。
 
  4.餐具、器具定期消毒。
 
  5.海鮮肥美,也要有節制,避免暴飲暴食。
 
  6.若出現腹瀉、嘔吐等消化道症狀,及時到就近的腸道門診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