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2021年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內容分類及說明

欄目: 其他文案 / 釋出於: / 人氣:1.36W

2021年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內容分類及說明

2021年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內容分類及說明

 

一、大賽內容分類及說明

1.軟體應用與開發

包括以下小類:

1Web 應用與開發。

2)管理資訊系統。

3)移動應用開發(非遊戲類)。

4)演算法設計與應用。

說明:

1)軟體應用與開發的作品是指執行在計算機(含智慧手機)、網路、資料庫系統之上的軟體,提供資訊管理、資訊服務、移動應用、演算法設計等功能或服務。

2)本大類每隊參賽人數為 1-3 人,指導教師不多於 2 人。

3)每位作者在本大類只能提交 1 件作品,無論作者排名如何。

4)每位指導教師,在本大類全國決賽中不能指導多於 3 件作品,每小類不能指導多於 2 件作品,無論指導教師的排名如何。

5)每件作品答辯時(含視訊答辯),作者的作品介紹時長應不超過 10 分鐘。

6)每校參加省級賽區每小類作品數量,由各省級賽區組委會或省級直報賽區自行規定。本大類每校最終入圍國賽決賽作品不多於 3 件。

2.微課與教學輔助

包括以下小類:

1)計算機基礎與應用類課程微課(或教學輔助課件)。

2)中、國小數學或自然科學課程微課(或教學輔助課件)。

3)漢語言文學(唐詩宋詞)微課(或教學輔助課件)。

4)虛擬實驗平臺。

說明:

1)微課是指運用資訊科技,按照認知規律,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充套件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其內容以教學短視訊為核心,幷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 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

2)教學輔助課件是指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經過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和任務分析、教學活動結構及介面設計等環節,運用資訊科技手段製作的課程軟體。

3)微課與教學輔助課件類作品,應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資訊化教學資源,能多層次多角度開展教學,實現因材施教,更好地服務受眾。本類作品選題限定於大學計算機基礎、漢 語言文學(唐詩宋詞)和中國小自然科學相關教學內容三個方面。 作品應遵循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符合認知規律等原則,作品內容應立足於教材的相關知識點展開,其立場、觀點 需與教材保持一致。

4)虛擬實驗平臺是指藉助多媒體、模擬和虛擬現實等技術在計算機上營造可輔助、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傳統教學和實驗各操作環節的相關軟硬體操作環境。

5)本大類每隊參賽人數為 1-3 人,指導教師不多於 2 人。

6)每位作者在本大類只能提交 1 件作品,無論作者排名如何。

7)每位指導教師,在本大類全國決賽中不能指導多於 3 件作品,每小類不能指導多 於 2 件作品,無論指導教師的排名如何。

8)每件作品答辯時(含視訊答辯),作者的作品介紹時長應不超過 10 分鐘。

9)每校參加省級賽區每小類作品數量,由各省級賽區組委會或省級直報賽區自行規定。本大類每校最終入圍國賽決賽作品不多於 3 件。

3.物聯網應用

包括以下小類:

1)城市管理。

2)醫藥衛生。

3)運動健身。

4)數字生活。

5)行業應用。

說明:

1)城市管理小類作品是基於全面感知、互聯、融合、智慧計算等技術,以服務城市管理為目的,以提升社會經濟生活水平為宗旨,形成某一具體應用的完整方案。例如:智慧交通、城市公用設施、市容環境與環境秩序監控、城市應急管理、城市安全防護、智慧建築、文物保護、數字博物館等。

2)醫藥衛生小類作品應以物聯網技術為支撐,實現智慧化醫療保健和醫療資源的智慧化管理,滿足醫療健康資訊、醫療裝置與用品、公共衛生安全的智慧化管理與監控等方面的需求。建議但不限於如下方面:醫院應用,如移動查房、嬰兒防盜、自動取藥、智慧藥瓶等;家庭應用,如遠端監控家庭護理,包括嬰兒監控、多動症兒童監控、老年人生命體徵家庭監控、老年人家庭保健、病人家庭康復監控、醫療健康監測、遠端健康保健、智慧穿戴監測裝置等。

3)運動健康小類作品應以物聯網技術為支撐,以提高運動訓練水平和大眾健身質量為目的。建議但不限於如下方面:運動資料分析、運動過程跟蹤、運動效果監測、運動興趣培養、運動習慣養成以及職業運動和體育賽事的專用管理訓練系統和裝置。

4)數字生活小類作品應以物聯網技術為支撐,通過穩定的通訊方式實現家庭網路中各類電子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以提升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便利程度為目的,包括:各類消費電子產品、通訊產品、資訊家電以及智慧家居等。鼓勵選手設計和創作利用各種感測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滿足生活需求的作品。

5)行業應用小類作品應以物聯網技術為支撐,解決某行業領域某一問題或實現某一功能,以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價值為目的,包括物聯網技術在工業、零售、物流、農林、環保以及教育等行業的應用。

6)作品必須有可展示的實物系統,需提交實物系統功能演示視訊(不超過 10 分鐘)與相關設計說明書,現場答辯過程應對作品實物系統進行功能演示。

7)本大類每隊參賽人數為 1-3 人,指導教師不多於 2 人。

8)每位作者在本大類只能提交 1 件作品,無論作者排名如何。

9)每位指導教師,在本大類全國決賽中不能指導多於 3 件作品,每小類不能指導多於 2 件作品,無論指導教師的排名如何。

10)每校參加省級賽區每小類作品數量,由各省級賽區組委會或省級直報賽區自行規定。本大類每校最終入圍國賽決賽作品不多於 3 件。

4.大資料應用

下設大資料實踐一個小類。

說明:

1)大資料應用類作品指利用大資料思維發現社會生活和學科領域的應用需求,利用大資料和相關新技術設計解決方案,實現資料分析、業務智慧、輔助決策等應用。要求參賽作品以研究報告的形式呈現成果,報告內容主要包括:資料來源、應用場景、問題描述、系統設計與開發、資料分析與實驗、主要結論等。參賽作品應提交的資料包括:研究報告、可執行的程式、必要的實驗分析,以及資料集和相關工具軟體。作品涉及的領域包括但不限於:

環境與人類發展大資料(氣象、環境、資源、農業、人口等)。

城市與交通大資料(城市、道路交通、物流等)。

社交與 WEB 大資料(輿情、推薦、自然語言處理等)。

金融與商業大資料(金融、電商等)。

法律大資料(司法審判、普法宣傳等)。

生物與醫療大資料。

文化與教育大資料(教育、藝術、文化、體育等)。

2)本類每隊參賽人數為 1-3 人,指導教師不多於 2 人。

3)每位作者在本類只能提交 1 件作品,無論作者排名如何。

4)每位指導教師在本類全國決賽中不能指導多於 2 件作品,無論指導教師的排名如何。

5)每件作品答辯時(含視訊答辯),作者的作品介紹時長(含作品的現場演示)應不超過 10 分鐘。

6)每校參加省級賽區作品數量,由各省級賽區組委會或省級直報賽區自行規定。本類每校最終入圍國賽決賽作品不多於 3 件。

5.人工智慧應用

包括以下小類:

人工智慧實踐賽。

說明:

(1)人工智慧實踐賽是針對某一領域的特定問題,提出基於人工智慧的方法與思想的解決方案。這類作品,需要有完整的方案設計與程式碼實現,撰寫相關文件,主要內容包括:作品應用場景、設計理念、技術方案、作品原始碼、使用者手冊、作品功能演示視訊等。本類作品必須有具體的方案設計與技術實現,現場答辯時,必須對系統功能進行演示。作品涉及的領域,包括但不限於:智慧城市與交通(包括汽車無人駕駛)、智慧家居與生活、智慧醫療與健康、智慧農林與環境、智慧教育與文化、智慧製造與工業網際網路、三維建模與虛擬現實、自然語言處理、影象處理與模式識別方法研究、機器學習方法研究。

2)本大類每隊參賽人數為 1-3 人,指導教師不多於 2 人。

3)每位作者在本大類只能提交 1 件作品,無論作者排名如何。

4)每位指導教師,在本大類全國決賽中不能指導多於 3 件作品,每小類不能指導多於 2 件作品,無論指導教師的排名如何。

5)每件作品答辯時(含視訊答辯),作者的作品介紹時長應不超過 10 分鐘。

6)每校參加省級賽區每小類作品數量,由各省級賽區組委會或省級直報賽區自行規定。本大類中,每校最終入圍國賽決賽人工智慧實踐賽的作品不多於 3 件。

6. 資訊視覺化設計

包括以下小類:

1)資訊圖形設計。

2)動態資訊影像(MG 動畫)。

3)互動資訊設計。

4)資料視覺化。

說明:

1)資訊視覺化設計側重用視覺化的方式,歸納和表現資訊與資料的內在聯絡、模式和結構。

2)資訊圖形指資訊海報、資訊圖表、資訊插圖、地圖、資訊導視或科普圖形。

3)動態資訊影像指以視覺化資訊呈現為主的動畫或影像合成作品。

4)互動資訊設計指基於電子觸控媒介的介面設計,如互動圖表以及儀表板設計。

5)資料視覺化是指基於程式設計工具、開源軟體或資料分析工具等實現的視覺化作品。

6)該類別要求作品具備藝術性、科學性、完整性、流暢性和實用性,而且作者需要對參賽作品資訊資料來源的真實性、科學性與可靠性進行說明,並提供原始檔。該類別作品需要提供完整的方案設計與技術實現的說明,特別是設計思想與現實意義。資料視覺化作品還需說明作品應用場景、設計理念,提交作品原始碼、作品功能演示錄屏等。

7)本大類每隊參賽人數為 1-3 人,指導教師不多於 2 人。

8)每位作者在本大類只能提交 1 件作品,無論作者排名如何。

9)每位指導教師,在本大類全國決賽中不能指導多於 3 件作品,每小類不能指導多於 2 件作品,無論指導教師的排名如何。

10)每件作品答辯時(含視訊答辯),作者的作品介紹時長應不超過 10 分鐘。

11)每校參加省級賽區每小類作品數量,由各省級賽區組委會或省級直報賽區自行規定。本大類(組)每校最終入圍國賽決賽作品不多於 3 件。

7. 數媒靜態設計 (普通/專業組)

包括以下小類:

1)平面設計。

2)環境設計。

3)產品設計。

說明:

1)本大類的參賽作品應以 2022 年北京-張家口冬奧會、冰雪運動、冬季體育運動和中華古代體育運動相關元素為主題進行創作,以弘揚奧林匹克精神,普及冬奧會運動專案、奧運文化和知識。

2)平面設計,內容包括服飾、手工藝、手工藝藝品、海報招貼設計、書籍裝幀、包裝設計等利用平面視覺傳達設計的展示作品。

3)環境設計,內容包括空間形象設計、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展示設計、園林景觀設計、公共設施小品(景觀雕塑、街道設施等)設計等環境藝術設計相關作品。

4)產品設計,內容包括傳統工業和現代科技產品設計,即有關生活、生產、運輸、交通、辦公、家電、醫療、體育、服飾等工具或生產裝置等領域產品設計作品。該小類作品必須提供表達清晰的設計方案,包括產品名稱、效果圖、細節圖、必要的結構圖、基本外觀尺寸圖、產品創新點描述、製作工藝、材質等,如有實物模型更佳。要求體現創新性、可行性、美觀性、環保性、完整性、經濟性、功能性、人體工學及系統整合。

5)本大類作品分普通組與專業組進行報賽與評比。普通組與專業組的劃分,參見後面“二、界定數媒類專業組作者清單”所述。

6)參賽作品有多名作者的,如有任何一名作者的專業屬於專業組專業清單,則該作品屬於專業組作品。屬於專業組的作品只能參加專業組競賽,不得參加普通組的競賽;屬於普通組的作品只能參加普通組競賽,不得參加專業組的競賽。

7)本大類每隊參賽人數為 1-3 人,指導教師不多於 2 人。

8)每位作者在本類(組)只能提交 1 件作品,無論作者排名如何。

9)每位指導教師,在本大類全國決賽中不能指導多於 3 件作品,每小類不能指導多於 2 件作品,無論指導教師的排名如何。

10)每件作品答辯時(含視訊答辯),作者的作品介紹時長應不超過 10 分鐘。

11)每校參加省級複賽作品每小類數量,由各省級賽組委會或省級賽直報賽區自行規定。本大類(組)每校最終入圍國賽決賽作品不多於 3 件。

8.數媒動漫與短片 (普通/專業組)

包括以下小類:

1)微電影。

2)數字短片。

3)紀錄片。

4)動畫。

5)新媒體漫畫。

說明:

1)本大類的參賽作品應以 2022 年北京-張家口冬奧會、冰雪運動、冬季體育運動和中華古代體育運動相關元素為主題進行創作,以弘揚奧林匹克精神,普及冬奧會運動專案、奧運文化和知識。

2)微電影作品,應是藉助電影拍攝手法創作的視訊短片,反映一定故事情節和劇本創作。

3)數字短片作品,是利用數字化裝置拍攝的各類短片。

4)紀錄片作品,是利用數字化裝置和紀實的手法,拍攝的反映人文、歷史、景觀和文化的短片。

5)動畫作品,是利用計算機創作的二維、三維動畫,包含動畫角色設計、動畫場景設計、動畫動作設計、動畫聲音和動畫特效等內容。

6)新媒體漫畫作品,是利用數字化裝置、傳統手繪漫畫創作和表現手法,創作的靜態、動態和可互動的數字漫畫作品。

7)本大類作品分普通組與專業組進行報賽與評比。普通組與專業組的劃分,參見後面“二、界定數媒類專業組作者清單”所述。

8)參賽作品有多名作者的,如有任何一名作者的專業屬於專業組專業清單,則該作品屬於專業組作品。屬於專業組的作品只能參加專業組競賽,不得參加普通組的競賽;屬於普通組的作品只能參加普通組競賽,不得參加專業組的競賽。

9)本大類每隊參賽人數為 1-5 人,指導教師不多於 2 人。

10)每位作者在本大類(組)只能提交 1 件作品,無論作者排名如何。

11)每位指導教師,在本大類全國決賽中不能指導多於 3 件作品,每小類不能指導多於 2 件作品,無論指導教師的排名如何。

12)每件作品答辯時(含視訊答辯),作者的作品介紹時長應不超過 10 分鐘。

13)每校參加省級複賽作品每小類數量,由各省級賽組委會或省級賽直報賽區自行規定。本大類(組)每校最終入圍國賽決賽作品不多於 3 件。

9.數媒遊戲與互動設計 (普通/專業組)

包括以下小類:

1)遊戲設計。

2)互動媒體設計。

3)虛擬現實 VR 與增強現實 AR

說明:

1)本大類的參賽作品應以 2022 年北京-張家口冬奧會、冰雪運動、冬季體育運動和中華古代體育運動相關元素為主題進行創作,以弘揚奧林匹克精神,普及冬奧會運動專案、奧運文化和知識。

2)遊戲設計作品的內容包括遊戲角色設計、場景設計、動作設計、關卡設計、互動設計,是能體現反映主題,具有一定完整度的遊戲作品。

3)互動媒體設計,是利用各種數字互動技術、人機互動技術,藉助計算機輸入輸出裝置、語音、影象、體感等各種手段,與作品實現動態互動。作品需體現一定的互動性與互動性,不能僅為靜態版式設計。

4)虛擬現實 VR 與增強現實 AR 作品,是利用 VRARMRXRAI 等各種虛擬互動技術創作的圍繞主題的作品。作品具有較強的視效沉浸感、使用者體驗感和作品互動性。

5)本大類作品分普通組與專業組進行報賽與評比。普通組與專業組的劃分,參見後面“二、界定數媒類專業組作者清單”所述。

6)參賽作品有多名作者的,如有任何一名作者的專業屬於專業組專業清單,則該作品屬於專業組作品。屬於專業組的作品只能參加專業組競賽,不得參加普通組的競賽;屬於普通組的作品只能參加普通組競賽,不得參加專業組的競賽。

7)本大類每隊參賽人數為 1-5 人,指導教師不多於 2 人。

8)每位作者在本類(組)只能提交 1 件作品,無論作者排名如何。

9)每位指導教師,在本大類全國決賽中不能指導多於 3 件作品,每小類不能指導多於 2 件作品,無論指導教師的排名如何。

10)每件作品答辯時(含視訊答辯),作者的作品介紹時長應不超過 10 分鐘。

11)每校參加省級複賽作品每小類數量,由各省級賽組委會或省級賽直報賽區自行規定。本大類(組)每校最終入圍國賽決賽作品不多於 3 件。

10.計算機音樂創作(普通/專業組)

包括以下小類:

1)原創音樂類(純音樂類,包含 MIDI 類作品、音訊結合 MIDI 類作品)。

2)原創歌曲類(曲、編曲需原創,歌詞至少擁有使用權。編曲部分至少有計算機 MIDI製作或音訊製作方式,不允許全錄音作品)。

3)視訊音樂類(音視訊融合多媒體作品或視訊配樂作品,視訊部分鼓勵原創。如非原創,需獲得授權使用。音樂部分需原創)。

4)互動音樂與聲音裝置類(作品必須是以計算機程式設計為主要技術手段的互動音樂,或互動聲音裝置。提交檔案包括能夠反應作品整體藝術形態的、完整的音樂會現場演出或展演視訊、工程檔案、效果圖、設計說明等相關檔案)。

5)音樂混音類(根據提供的分軌檔案,使用計算機平臺及軟體混音)。

說明:

1)本大類的參賽作品應以 2022 年北京-張家口冬奧會、冰雪運動、冬季體育運動和中華古代體育運動相關元素為主題進行創作,以弘揚奧林匹克精神,普及冬奧會運動專案、奧運文化和知識。

2)計算機音樂創作類作品分普通組與專業組進行競賽。普通組與專業組的劃分,參見後面“三、界定音樂創作類專業組作者清單”所述。屬於普通組的作品只能參加普通組競賽,不得參加專業組競賽。

3)本大類每隊參賽人數為 1-3 人,指導教師不多於 2 人。

4)每位作者在本大類中只能提交 1 交作品,無論作者排名如何。

5)每位指導教師,在本大類全國決賽中不能指導多於 4 件作品,每小類不能指導多於 2 件作品,無論指導教師的排名如何。

6)每件作品答辯時(含視訊答辯),作者的作品介紹時長應不超過 10 分鐘。

7)每校參加計算機音樂類直報平臺每小類數量不限。本大類(組)每校最終入圍決賽作品總數不多於 4 件。

8)為更有利於參賽作品的創作,本屆大賽暫時取消往屆大賽中“編曲類”計算機音樂作品小類,新增“互動音樂與聲音裝置類”小類。

 

二、界定數媒類專業組作者清單

1教育學類:040105 藝術教育

2)新聞傳播學類:050302 廣播電視學、050303廣告學、050306T網路與新媒體、050307T數字出版

3)機械類:080205工業設計

4)計算機類:080906 數字媒體技術、080912T 新媒體技術、080913T電影製作、080916T虛擬現實技術

5)建築類:082801 建築學、082802 城鄉規劃、082803 風景園林、082805T人居環境科學與技術、082806T城市設計

6)林學類:090502 園林

7) 戲劇與影視學類: 130303 電影學、130305 廣播電視編導、130307 戲劇影視美

術設計、130310 動畫、130311T 影視攝影與製作、130312T 影視技術

8)美術學類:130401 美術學、 130402 繪畫、130403雕塑、130404攝影、130405T書法學、130406T 中國畫、130408TK 跨媒體藝術、130410T 漫畫

9)設計學類: 130501 藝術設計學、130502視覺傳達設計、130503環境設計、130504產品設計、130505 服裝與服飾設計、130506 公共藝術、130507 工藝美術、130508 數字媒體藝術、130509T 藝術與科技、130511T 新媒體藝術、130512T 包裝設計

 

三、界定音樂創作類專業組作者清單

同時符合以下三個條件的作者,劃歸計算機音樂創作類專業組:

① 在以專業音樂學院、藝術學院與類似院校(諸如武漢音樂學院、南京藝術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師範大學或普通本科院校的音樂專業或藝術系科就讀。

② 所在專業是電子音樂製作或作曲、錄音藝術等類似專業,諸如:電子音樂製作、電子音樂作曲、音樂製作、作曲、音樂錄音、新媒體(流媒體)音樂,以及其它名稱但實質是相似的專業。

③ 在校期間,接受過以計算機硬、軟體為背景(工具)的音樂創作、錄音藝術課程的正規教育。

 

四、參賽作品相關要求

1所有類別、所有小類的每一件作品均必須為作者原創,如果和已發表、展出、獲

獎的作品雷同或相似的作品(包括作者前期的作品),均不得參賽。

2無論何時,參賽作品一經發現如有涉及重複參賽、剽竊抄襲等違規行為,賽事組

委會有權取消該作品的參賽資格。若已獲獎,則取消該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