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二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絕句》導學案3篇 "領略古詩魅力:《望廬山瀑布》《絕句》導學案"

欄目: 其他文案 / 釋出於: / 人氣:1.5W

本文介紹了二年級語文課程中所學習的兩首古詩,分別是《望廬山瀑布》和《絕句》,並且給出了詳細的導學案,以方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兩首經典古詩。

二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絕句》導學案3篇

第1篇

從素質教育的角度說,語文教材不僅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載體,更是美的礦藏。其中,語言凝練,對仗工整的古詩更是這礦藏中的瑰寶。讀詩能使人靈秀。古詩教學中,應充分挖掘詩中美的因素,創造一切條件,引導學生“讀”中“悟”,“悟”中“讀”,主動學習,品味古詩,深入其中,吸取營養,探索真諦。讓學生的心靈真正充實、靈秀起來,真正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體,以學生為本”的新時期語文課堂教學的要求。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1、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寫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深刻理解詩文的含義,並能用自己的話講出詩文的內容。

?課前準備】廬山瀑布風景課件。草堂春景圖片、課件。

1、同學們,在開展今天的學習活動前,我們先去廬山遊覽一番,欣賞一下廬山風光吧!

廬山風景迤儷,吸引了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篇。唐代大詩人李白也曾遊覽過廬山。結合介紹李白(你瞭解李白嗎?你會背誦他的詩嗎?)

讀題,理解“望”的意思(遠看)。再一次帶感情地讀題。

1、學生自能讀詩,自學生字,並結合課前預習自主釋疑,就有疑惑的字詞質疑問難。

說說自己生活中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曾見過這些字,是用什麼辦法記住這個字的。

遙:遠,與題目中的“望”相呼應。銀河:天河。 九天:天的最高層。

1、引導學生分組品味詩中寫得好、寫得美的重點字詞,並指導朗讀。

⑵ “掛前川”的“川”指的是什麼?“三千尺”是不是準確的數字“三千尺”?

⑶ “疑”字我們在李白的哪一首詩中也學到過?(疑是地上霜)背背《靜夜思》結合舊知理解“疑”。

在陽光的照射下,廬山的香爐峰升起紫色的雲霧。一條白練似的瀑布從青翠的山壁間跌落下來,好象一條大河掛在山前。那長長的瀑布飛快地直往下瀉,真讓人以為那是銀河從九重天外落了下來。

3、扣住重點字詞再小聲讀讀,仔細體會一下,詩人寫這首詩的目的是什麼,展開想象,談談感受,體會詩歌意蘊及詩人傾注的情感。

“銀”字有兩個豎提,金字旁的豎提高,右邊的豎提略向下。

2、板書課題,解題:絕句,是我國古詩中的一種,他的特點之一是,每首詩共四句,每句一般為五個字或七個字。每句五個字叫“五絕”,每句七個字叫“七絕”。

你知道本詩的作者嗎?學生介紹,教師再根據學生所講作補充。

這首詩是唐代又一位偉大詩人杜甫寫的。公元759年,杜甫到了四川,在朋友的資助下,他在成都城郊浣花溪邊建起了一座草堂。這個時候,他的心情特別好,面對著草堂附近生氣勃勃的景象,便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這首小詩。

對有關字進行正音,識記字形後通過範讀把握好詩句節奏。

⑴ 引導學生藉助註釋和圖,邊讀古詩邊想,看看自己讀懂了哪些內容?還有哪些問題要和小組同學研究?

⑶ 引導生質疑,梳理出重點問題。例如:詩人為什麼用“含”?

⑵ 引導學生小結歸納:查資料、討論,合作畫簡筆畫,也可以根據老師提供的詞句練習寫話。

(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______。柳樹______。黃鸝______,白鷺______。詩人覺得眼前的一切就像______。)

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繼續深入學習這首詩,把合作作畫的一個小組請到黑板旁,提示小組畫前商量該怎樣畫?為什麼這樣畫?

課件出示“雪山”圖,後在此圖上出現“窗框”。“窗框”逐漸變化到恰好成為“雪山圖”的畫框。看圖,感悟雪山的壯麗。

補充資料:藉助註釋自讀《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進一步感悟杜甫回草堂時的興奮。

讓學生面對圖,回味古詩,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這首古詩。

1、再現古詩,要求想象生動活潑畫面,感情朗讀,讀出節奏美、韻律美。

仔細觀察“鳴、吳、含”的共同部件“口”,區別它們的不同點。(“口”在左邊高又小,“口”在上下小而扁。)

泊、流:三點水中三點的形態不同,但延長後相交於一點。

柳:看字形,想象柳條下垂的樣子,記住一撇別忘記。

二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絕句》導學案3篇

第2篇

在《語文課標準》(實驗稿)中提出對1—2年級的“閱讀”目標中有一條是“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從這一目標,我們體會到在低年級古詩的教學要儘量避免逐字逐句的教學,要讓學生在詩情畫意中開展想象,理解詩意,領悟內蘊。而且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為本,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它注重興趣的培養,情感的激發,語言的感悟積累,學習方法的習得,學習習慣及創新意識和精神的培養。在新課程標準還特別重視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它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課體圖片,聲效啟迪,背景音樂為學生創設美的情景,引導他們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培養語感,領悟古詩中所蘊涵的意味。的確,通過教師一次次的引導及指導,通過學生自己的朗讀領悟,學生正一步步地走進“詩”意,使他們達到身臨其境的妙感。

1、出示李白影象,教師問:你知道他是誰嗎?你知道他的哪些情況?(板書:李白)

生3:李白寫了許許多多的詩,我知道《靜夜思》就是他寫的。

2、教師乘機問:他們還知道李白的哪些詩?能背一背嗎?

學生爭先恐後地舉手,背誦了《靜夜思》、《朝發白帝城》、《贈汪倫》、《望天門山》。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課伊始,教師便創設了學生喜愛的說話情境,激發學生交流的興趣,在最短的時間內拉近了學生與李白及李白的詩歌的距離,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吟誦詩歌,當小詩人的快樂,並把學生的興趣遷移到後續學習中。)

問:什麼是瀑布?誰見過瀑布?(舉手的學生極少,一臉茫然。)

生2:我們這裡有個“百丈飛瀑”,我看到那裡的瀑布是從山上流下來的,水很大,發出很響的“嘩嘩”聲,站在下面很涼爽。

(“瀑布”一詞對學生來講非常陌生,但意想不到的是生2碰巧到過王院鄉的“百丈飛瀑”,她把她看到的、聽到的及親身感受講得非常貼切,於是教師相機出示了廬山風景區的瀑布,讓學生欣賞瀑布,使他們在腦海形成了抽象的瀑布形象,讓學生與古詩中描寫的物件走近一步。)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不理解的字、詞劃出來)。

男生1——初讀古詩,讀得並不熟練,甚至讀得有些支離破碎。

教師一句一句地邊範讀邊劃分,第二句劃好之後,學生馬上就領悟了老師的意圖,很順利地就劃分好了三、四兩句該停頓的地方,並且根據往常念古詩的經驗,學生們馬上象模象樣的、搖頭晃腦地讀起來。

(學生的模仿能力是極強的,經過教師的這一點撥,語感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深入理解語言文字是有情感地朗讀的必要條件,因此在這一片段中教師對每句詩中的重、難點進行了適當的指導。)

生1:老師,第一句中香爐在太陽的照射下真的生出了紫色的煙霧了嗎?

師:哦,老師告訴你們,這裡的香爐並不是指燒香的爐子,而是一座山峰的名字,因為樣子像香爐,所以叫香爐峰。現在你們知道這句話的意思了嗎?(解決了這個問題,學生能清楚地講出第一句詩的意思。)

生2:這條瀑布真的有三千尺長嗎?(他的提問使一小部分的同學笑了起來。)

師:是的,這裡運用了誇張的手法寫出了瀑布的長。這麼長的瀑布從山上流下來,速度怎樣?你從哪個詞中體會到?

(課件出示瀑布圖並播放瀑布“飛流直下”時發出的巨響,讓學生感受到瀑布的聲勢浩大。)

(課件出示廬山瀑布,教師讓學生看圖一邊解釋詩句的意思。通過這樣圖文結合的講解,使問題變得簡單化了。)

班長馬上舉手說:“銀河”是天上的一條河,它把牛郎和織女分開了;“九天”是指天有九層,它是最高的一層。

(聽完回答,老師對她有豐富的課外知識進行了肯定和表揚。)

師:這是一個比喻句,有誰知道這裡把-----------比作了-------------。

生:把瀑布比作銀河。(思考了半分鐘後,學生舉手了。)

(通過教師的層層點撥,學生馬上理解了詩的意思。並且學會了這首詩中的一句比喻句。)

最後,教師在學生已理解全詩的基礎上再次指導學生朗讀。

(低年級學生的語言特徵是詞語概念總是和事物表像緊密結合著,脫離了一定的表像,學生就很難理解詞義,也很難入情。如若空洞地讀文,便難以對學生進行語感培養。在這一片段教學中,教師通過出示廬山瀑布圖,聽瀑布的巨響,為學生進行語感培養提出了模擬的體驗,在教師這種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的引導下,學生的朗讀水平更上一層樓了。)

師:理解了整首詩的意思後,讓我們再來欣賞廬山的美麗風光。

(課件出示廬山的風景及播放以古箏為主的背景音樂,老師深情講述古詩的全意:抬頭仰望,一輪紅日正灑著金光,光芒柔和地照射在青翠的香爐峰上,點點金光和籠罩在峰頂的雲霧交融起來。於是峰頂像升騰起一縷縷紫色的雲煙。呀!一陣水聲傳來,循聲走去,只見一道從天而降的大水簾出現在香爐峰前,水流從高高的峰頂一路咆哮而下,落入深潭中,使人疑心是九天的銀河從九天落入人間。”)

師:欣賞了廬山的瀑布,聽完了老師的講述,讓我們也在音樂聲中,像李白一樣站在瀑布前一起來吟誦這首古詩吧!

學生全體起立,在音樂聲中“小詩人”們投入地朗誦,他們完全融入到了“詩”境中。

(文章是靠語言文字塑造形象,抒發感情的,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特定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把書中描繪畫面與具體生動實在形象及生活體驗掛起鉤來,增強語言文字的形象感。通過設計配樂朗讀及背誦這一片段,帶領學生進入古詩情境,得到了精神的愉悅,讓學生在讀中生情,悟中激qing,真切,紮實地在詩境中走個來回,並且通過指名吟誦,集體吟誦,讓每位學生都有了“小詩人”的成就感。)

師:李白是唐朝的詩人,他用短短的28個字就高度凝練地將瀑布那雄偉的氣勢描述出來了,真是功力不凡。現在作家葉聖陶先生也與了一首現代小詩《瀑布》,我們一起來欣賞。課件出示葉聖陶先生的詩《瀑布》,也許同學們還沉浸在剛才的詩境中,他們立即充滿激qing地誦讀起來,“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學生們朗讀起來領悟起來都顯得輕鬆多了。

(語文課堂應體現開放性,注意與課外語文資源的適度綜合,這樣的教學使課內有機地拓展到了課外,有效達到了積澱語言素材的目的。)

在新課標下,語文課堂教學不再是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而是充滿活力的,不斷生成的,開放式的教學,並且它還要求教師一方面讓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還要引導學生去體驗,感悟文字和生活。

真正地閱讀課堂教學,就是要求老師要巧妙地引導,要善於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領會文字所蘊含的情感,去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再通過朗讀外化表達,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活躍狀態,從而使整堂課都充滿著激qing。

這些目標及要求,我覺得在這篇《望廬山瀑布》教學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整堂課聽下來,不僅沒讓人感到空洞、枯燥,而是讓人覺得學得充實,學得有味,它讓人在讀中生情,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了美的薰陶和情感的昇華。

第3篇

1、使學生理解詩句,瞭解古詩內容,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3、出示圖片,老師也來做一回詩人,請同學們告訴我,應該站在哪兒來給大家吟誦這首詩呢?(“望”“遙”說明詩人是站在遠處觀察瀑布的。)

⑴說說每句詩的意思,藉助字典或聯絡詩句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生、遙、川、疑、飛。

⑶“紅日、高山、紫霧”詩人用寥寥幾個字,就把我們帶入瞭如詩如畫的境界,你能把它讀得那麼美嗎?

②老師引導學生體會大自然的神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此時,你就是大詩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現了這樣的景象:

萬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瀑布飛騰奔湧,傾瀉直下,你想怎樣吟誦這首詩?(學生根據自己的習慣或坐或立,也可以加動作,有感情地讀詩。)

1、學生彙報自己所知道的李白的其它詩。(學生自備投影片,把詩中的內容講給大家聽。)

1、預習《絕句》,瞭解杜甫的有關情況,並蒐集杜甫的詩。

熱門搜尋
關於緬懷先烈演講稿 往年大學聯考滿分作文歷年滿分大學聯考作文 一年級教師工作總結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工作計劃範文錦集 有趣的書作文300字最新 志願隊工作總結報告 關於冰手工教案 家務勞動心得體會 上課說話檢討書範文合集 實習保育工作總結 出納會計工作總結共會計出納年度工作總結 銀行安全工作自查報告 文明行為演講稿共做行為文明的人演講稿 系團委工作總結 植樹作文錦集 社會實踐寒假心得通用 鄉黨委對照檢查材料共鄉鎮領導對照檢查材料 大學生學生實習報告 傢俱銷售月工作總結 語文老師自我介紹 共收 醫院後勤工作計劃 扎染 勞動實踐課個人心得 透析室護士個人總結 蘭蘭過橋的教案 建黨系列活動方案 青春飛揚演講稿推薦 讓讀者身臨其境 一年級寫運動小作文優質 勞務合作協議書 班級主題活動方案 語文老師自我鑑定 倉庫個人年度工作總結年度倉庫工作總結個人 忙於 工會申請書範文 敬老愛老心得 魚和小鳥讀後感通用 幼兒園關於馬的教案最新 個人工作總結及2024年工作計劃精選 班主任年級工作總結模板 幼兒園工作總結工作總結幼兒園 五四青年獎章集體事蹟材料範文2000字 處分後思想彙報 個人軍訓心得體會簡短全新 關於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工作計劃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工作方案 《神祕巨星》觀後感關於神祕巨星的觀後感 物業工作總結與計劃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