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課改體會和心得推薦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3.05W

寫心得體會注重對工作的思考總結,演講稿能夠幫助我們在演講中運用適當的情感表達方式,讓觀眾更加深入地體會我們的觀點,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課改體會和心得推薦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課改體會和心得推薦5篇

課改體會和心得篇1

帶著新課程改革濃濃的春意,沐浴創新教育縷縷陽光,花季的雨露和園丁的微笑一齊映進我的視野。新課程改革讓我體會到了教學的生命過程。在經過這次培訓之後,我深有感觸,一切要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輔導為輔的主動性、小組合作性的課堂才是高效課堂。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隨著教育教學改革大潮的掀起,很多教師都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大膽的嘗試、改革和創新,當然我也不例外。我們採用了“走出去,聽進來”的方式來提高自己的能力。所謂“走出去”,就是走出自己的課堂走進別人的課堂,多去聽學校“老”教師的課,走出校門多去聽的優質課。從中學習他們的經驗和方法; “聽進來”就是即要聽取別人的教學經驗,也要多讓別人聽自己的課,聽取別人的評論,正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嘛。

二、開展課改實驗、走進新課改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眼前,英語教學採取了導學——獨學——互學——評學四部教學。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預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面對的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課改中我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往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往做。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手段的轉變;

4、採取五種方法

(1)激發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5)採用多樣性的評價機制。

三、新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1、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隻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生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3、誇大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中的主導性作用,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到盯、觀、跟,並且講解不能超過15分鐘。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希望、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絡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課改體會和心得篇2

這次培訓給我帶來思想和觀念的轉變與提升。在短短的3天時間裡,參加培訓的全體老們通過觀摩、評課和小組建設等實際操作,從發言的積極性到理論探究的層面,每一個人的心靈切切實實得到了洗禮,精神感受到了強烈的震撼,老師們真正學到用得著、用得上、用得好的知識、方法和技能,提高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達到高效課堂培訓的目的。

一、教學目標。

針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則就會導致體育課程性質定位的偏差。教學目標的制定還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

二、教學環節

教學環節的設計基本採用“四步導讀”的模式。

第一步,教學任務要明確,讓學生感知本節課的中心任務。

第二步,做好準備活動,讓學生理解準備活動的必要性。

第三步,老師示範講解,讓學生掌握動作要領。

第四步,學生自己練習,體會成功的喜悅。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站在教學的中心地位,教師的一切示範講解糾正都是讓學生真正的掌握動作要領。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互滲透,充分體現了老師與學生間、學生與學生間、師生及教材之間的雙向多邊的互動反饋。當然,對於難度大的動作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適當調整或刪減,形成靈活的教學風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變的。

三、課堂教學

課堂展示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檢查學生技能、動作要領,熟練的一個過程,進行當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對課堂中所示範的動作以及在講解上要簡潔明瞭,學生易懂易掌握。不要練習太多太難或者枯燥乏味,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展示要有一定的技巧,讓學生充分的展示自己,展現出自己優秀的一面。在一些動作不一致時,教師不引導,反覆追問,讓學生再練再體會,直追到與自己的標準動作一致為止。

總之,高效課堂所蘊含的宗旨就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所提倡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是對課標理念的全面展示,是研究生成教學,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的陣地。

課改體會和心得篇3

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一種基本形式,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數學教學的目標必須在課堂中完成。新課標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把以往的“鴉雀無聲”變成“暢所欲言”,“紋絲不動”變成“自由活動”,“注入式教學”變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們不但要教給孩子們知識,更要教給孩子們掌握知識的方法。這一點在我們的課堂上落實的不是很好,這裡折射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國小數學是一個多層次、多方面的知識體系。課程改革使國小數學教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材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媒介,解讀教材成了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解讀教材即有效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的內涵,以保障教學活動高效的開展。我個人認為,瞭解教材應首先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知道本學年要交給學生那些知識,並知道各個知識點與前後知識點的聯絡。同時要領會教材意圖。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課標要求教師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師不能認為讓教材再現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必須經過再加工重新創造,使教材“新鮮出爐”,更大程度上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培養態度、能力的過程之中。

我相信,一個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隊伍裡排隊等候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厭倦、沮喪”來形容。在我們的教學中,由於受“希望學生儘快掌握所學知識”的心理影響,教師往往更樂意將知識嚼得碎碎的餵給學生,期望學生都能體會到獲得知識的欣喜,所以突破難點時總愛嘮叨幾句,練習中總願意等最慢的一個學生也把題目做完,哪怕減緩上課節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學生為本,卻不知這正是消磨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癥結所在。美國“啟發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當老師在整堂課裡快節奏地講解。

課改體會和心得篇4

本人很榮幸於11月18日前往市五中聽課,通過本次聽課,我覺得在教學方面收穫很多,雖然只聽了兩節節課,儘管這兩節水平不一、風格各異,但每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鑑的地方。尤其是韓萍老師的這堂課,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

一、課堂有條不紊,井然有序

這是師生配合默契,最直接的體現。良好的課堂習慣,是課堂順利高效進行的前提。

二、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是新課標的重要特點,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主體參與,教學中互動模式多樣,多采用小組競賽的模式或創造一個語境,讓學生展開聯想,激起了同學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平時在這一方面我做得不夠好。因此,聽課時我特別注意各位老師調動學生的不同方式:積分獎勵,卡片激勵,口頭表揚,物質獎勵。形式雖不同,但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化難為易,指令明確

學生積極性調動起來以後,怎樣保特下去也很重要。在這一方面,開課老師的課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一開始,我把原因歸結於:韓老師是和自己的學生在配合,而其他老師是初來乍到,不熟悉情況。後來感覺這樣理解有失公正,認真回憶了另一課的“預測未來"活動環節,發現還是有質的區別的,在這個活動中,其他老師只是出示題目,讓學生暢想未來,但是未來面太大、太廣,學生茫然不知所措,結果這個環節進行得不盡如人意。但是韓老師這個環節的設計就很巧妙,讓學生從“工作,交通方式,居住地,環境”四個方面對未來進行預測,每組派代表上來“搶任務”,然後討論。學生熱情非常高,討論進行得也非常熱烈,

我覺得老師在每個教學環節中對學生的要求一定要清楚明確,而且難易一定要適中。只有學生清楚地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時,才有可能幹好這件事;而問題太難面太大,學生會無從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這都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四、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基本保證

在這兩節的聽課中,我發現優秀的教師都有幾個共同特點:

1.口語流利,發音準確。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保證學生對課程的理解,才能保證學生學到正確的知識,地道的語言。

2.善於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手段輔助教學,使學生接觸到的知識更立體,更直觀,更生動。

3.教態親切,表情豐富,在課堂上能輕鬆,活潑,瀟灑地進行授課,富有藝術性。

4.有紮實的英語基礎知識作為後盾,詞彙豐富,課堂充實。

通過這次聽課,我學到了很多,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也給自己提出了許多問題去思考:怎樣讓學生更喜歡上英語課?怎樣提高課堂效率?怎樣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成績?

課改體會和心得篇5

有的學生談到英語學習有一種共同的感覺,按照他們自己的話說:“高中英語難度相對增大,成績下降。”“考題靈活,很難找到規律。”“九年級的學習方法和複習方法不很適應高中,國中時念唸書就會有長進,而在高中多做題也未必帶來明顯效果。”總之,同學們在學習中或多或少存在著某種不適應。

九年級複習階段的學習表現出應試教育的典型特徵:與考試相關的就學,不相關的就不學,而哪些考,哪些不考老師們心中都有一本賬,國中三年所學的內容完全可以濃縮為一張紙,這點東西不斷地反覆,直到老師和學生對會考都胸中有數,即使有的學生兩年沒努力學,在最後一年只要拼點命,聽老師的話,成績也不致太差。老師在考試前都講一些應付考試的“柺棍”,有的學生英語能力不高,掌握的詞彙也有限,但只要懂得怎樣使用“柺棍”,拿70%到80%的基礎分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這就使學生在國中考試容易得高分。然而高分並不等於高能力,分數與能力這對被高分數掩蓋的假象在高中就被揭開了。

學生會注意到高中的試題結構較之國中試題而言變化很大。穩穩得分的題少了,題多了,而丟的分又非輕易可得回。這是因為高中的英語學習與測試重點從國中的基礎知識向語言能力轉移,更重視綜合的語言知識與能力的運用。如;基礎語法題量相對減少,閱讀量及其分數比重增加,筆頭表達能力的測試力度加大。而這些絕不是單純靠“柺棍”所能應付得了的,高分必須建立在紮實的語言知識與能力的日積月累上。盲目學習的想法或國中時平日裡懈怠的態度,考試前臨陣磨槍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如果說國中像盆中摸鵝卵石的話,那麼高中階段的學習則更像海里摸貝殼,需要投入更多更大的精力以及更巧妙的方法。

體會初、高中英語學習的變化,也就自然懂得了為什麼國中的學習方法不能完全適應高中的原因,由於高中學習環境的重新組合及多樣化,老師在課堂上的工作更富於指導性,學生的學習更趨於個體化,學習方法也就應該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不斷地加以調整。空懷一份抱負而無切實可行的計劃,只能使初、高中之間的落差越來越大。

語言知識一般多指語法知識,如:涉及單詞的有語音、語義、構詞、詞類、用法等,涉及語句的有時態、語態、語氣、單句、複句等。比較而言,詞語學習更瑣碎和不著邊際,句法學習則相對單一,有規律可循,且往往被列於課本重要位置並附專項練習。雖然學習語法知識並不等於學英語,但卻是我們在學習英語的道路上無法躲避的障礙。一般在課堂上有三種做法,一是老師在處理正課之前為鋪墊背景及掃清障礙而做;二是老師在處理課文過程中為準確理解課文而做;三是在處理課文之後專設語言點課集中處理重要的語言知識。

語言能力一般是指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能力,它們排列的先後順序也反映了學外語的一般規律:聽、說先於讀、寫。國中學習強調聽、說,高中學習側重讀、寫。實際上偏廢哪一項也學不好英語,只重聽、說導致文盲,只重讀、寫導致聾啞。在語言學習中這四種技能是交織在一起的,應該共同提高,全面發展。高中階段,高二要攻會考,高三要攻大學聯考,高一是個大好時機,一定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