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蘇霍姆林斯基心得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81W

大家在寫心得過程中,都可以鍛鍊自己的寫作能力,總結心得能夠增強我們的自我認可和自尊心,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蘇霍姆林斯基心得8篇,供大家參考。

蘇霍姆林斯基心得8篇

蘇霍姆林斯基心得篇1

雖然素質教育的理念已經提倡了很多年了,但是應試教育的現狀根本沒有得到改變,其根源首先當然要歸罪於現行的官僚式教育體制及其制度派生的難以更改的評價體系,但是教師也難逃其咎,一些教師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已經成為了冷血動物,已經不知道什麼叫做了,他們只知道用擠佔時間來控制學生的精力,用題海戰術來贏得名次和榮譽,用分數排名來刺激學生的鬥志,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成了不堪學業重荷的一頭驢子,成了瘋狂接受的一隻機器鸚鵡,成了喪失生活情感的一架活動書櫥。

解決當前的教育現狀,我們的教師首先得從“愛”開始,心中要有愛,但不能是膚淺的愛,要明白愛是一種責任,愛是一種能力和智慧。要把愛融入到真正的素質教育的理念中去加以實踐。作為一名教師,如果他的心中真的有愛,就應該懂得和教學的規律合作,努力將他的學生從沉重的學業負擔中解放出來,使學習變得“簡單”;如果他的心中真的有愛,就應該懂得和學生合作,讓學生的學習充滿“幸福的趣味”,讓學生在個性化活動中思考,在思考中更加個性化地活動,從而成為自己的主人,不再做教師設計的王國裡的順民;如果他的心中真的有愛,就應該把他的學生引向大量的閱讀或直接的生活裡去,使他們的心智活躍在一個“真實豐富而廣闊的生活背景”中,不再讓他們的大腦變成一具堆積抽象概念而易碎的容器。我把以上對充滿愛的教育的願望歸結為“簡單——有趣——豐富”。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努力追求這樣的課堂教學。下面我再結合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分別加以闡述。

一、追求教學的“簡單”。

教學顯得繁難的根源在於教師沒有把握住所教學科的規律。蘇霍姆林斯基強調要讓學生擁有讓教養、智力發展和信念的血肉能夠依附在上面的那個“骨架”,這個骨架就是一些實際技能和技巧,即觀察周圍世界的現象,思考,表達出自己關於所見、所做、所想的思想,閱讀,書寫共五種;他認為缺少這個教養的牢固的“骨架”,常常是學校工作中最為嚴重的缺點之一。我認為在這五種技能中,最首要的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使學生的閱讀達到一種自動化的程度,即用視覺和意識來感知所讀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過“出聲地讀”的能力。培養這種達到自動化程度的閱讀能力的關鍵就是培養快速提取資訊的能力,就是概括的能力,概括的能力也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就是從“具體的概括”到“抽象的概括”;有了概括能力以後再培養反咀細節的能力。這個規律可以簡單歸納為“具體概括——抽象概括——反咀細節”。教師應該牢記這種規則,通過足夠數量的事實材料的演練,使學生自然而然地也牢記了這種規則,從而能夠自動化地運用這種規則。

關於教會學生思考,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各種事實和現象之間的那些接合點,認識到把各種事實和現象串聯起來的那些線索。

二、追求教學的“有趣”。

這裡所說的“有趣”,不是一般的低階趣味,而是一種來自於創造的快樂。蘇霍姆林斯基說:“要在每一個人的身上發現他那獨一無二的創造性勞動的源泉,幫助每一個人大開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見、理解和感覺到自己身上的人類自豪感的火花,從而成為一個精神上堅強的人,成為維護自己尊嚴的不可戰勝的戰士。”教師的責任就在於培養學生養成從事緊張而又快樂的創造性腦力勞動的習慣,在那些各種思想相互交叉、糾纏、碰撞的“交集點”上,啟發並監視學生的腦力勞動,使他們能夠在這樣的勞動中由於激動和自豪而快樂地戰慄。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成立各種的活動小組,力求每一個小組都能夠顯示自己的特長和個性,並且能夠在活動中,設法使理論知識成為組員進行創造、解決各種智力任務和勞動任務的主要刺激。

努力追求教學的“有趣”,是追求真知識的必然途徑。關於什麼樣的知識才是真知識,蘇霍姆林斯基解釋的相當透徹,他認為,只有當知識成為精神生活的因素,佔據人的思想,激發人的興趣時,才能稱之為知識。所以,教學沒有學生的絕對參與,沒有學生的自主活動,沒有觸動學生精神、思想和興趣的創造,就不是真正的教學。只要在教學的第一線工作了一些時日的老師都應該知道,如果只是讓學生記誦別人的思想,而不創造自己的思想,那麼學生就會採取漠不關心和不易接受的態度,這樣哪裡還會有真正的教學存在呢?

三、追求教學的“豐富”。

追求教學的豐富,就是使學生從閱讀和生活之路走向真理,從而使學習的過程真正地豐富多彩起來。

蘇霍姆林斯基提倡的“兩套教學大綱,發展學生的思維”和“鼓勵優秀的學生超大綱”的教學理念到了今天依然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所謂“兩套教學大綱”,就是要求學生必須重視的兩套材料,第一種就是來自於教材中的學生必須熟記和保持在記憶裡的材料,第二種就是指課外閱讀和其他的資料來源。他認為第二種材料就是為學生識記、記熟和在記憶裡保持教學大綱規定的教材而創造的一個智力背景。所謂“超大綱”,就是讓那些天賦高、有才能的學生在他們有能力的那些學科上和創造性活動的領域裡超越教學大綱的界限,因為在這種豐富的智力生活的氣氛中,那些最有才能的學生了解、聽到和想到的東西很多,這樣就能激發他們去從事深入的研究,而且使他們理解和學會必須識記的材料變得更加的容易。而這些超越大綱的富有創造性的智力生活必然使集體的智力生活變得豐富多樣,對學習較差或比較平庸的學生必然會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實踐蘇霍姆林斯基的這種教學理念關鍵就是要靠把課堂教學與以閱讀和小組活動為中心的整套課外活動緊密聯絡起來,每一個教師都應該力求通過組織並激勵學生閱讀和組織小組的活動,使他的學生在最喜愛的學科或創造性活動方面知道的東西,比教學大綱所要求的多好幾倍。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避免學生成為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很可能以優異的成績從中學畢業,但是卻完全不懂得什麼是智力生活,完全沒有體驗個閱讀和思考這種人類的巨大喜悅”的人。

如果我們的教學能夠真正做到了“簡單、有趣、豐富”,那麼我們的愛就能真正地得到了體現,這種愛才成為了真正有價值的愛。

蘇霍姆林斯基心得篇2

三月份,我認真學習了《蘇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長談話》——第一次談話關於教師教師創造性勞動的幾個基本問題,通過學習,對我的教學思想和對教育的理解促動很大,現將感受總結如下:

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好校長,那你首先就得努力成為一個好教師,一個好的教學專家和好的教育者。他對教育事業的無私奉獻精神,他對教師和學生的研究和服務精神,是他取得成功的力量源泉;蘇霍姆林斯基每天堅持走進教室,觀察思考老師們的課堂勞動,給予他們切實的幫助。他還親自指導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經常跟學生們談話、接觸。

他對學困生的教育也特別值得我們教師學習。我們教師通常將造成學困生的原因歸咎於他們的智力低下,或是父母從小溺愛放縱,教育方法有問題。解決的辦法無非是有針對性地多補課,引導他們多讀相關的教科書。蘇霍姆林斯基卻認為“難教兒童並不是智力上有障礙,而是他們的觀察能力出現了問題”。他反對強迫難教兒童學會一定數量的教材,而要教他們去觀察世界,發展他們的智慧。方法轉變了,這些孩子多年產生的對教科書和補課的畏懼便會煙消雲散,課業負擔和心理壓力隨之減輕。利用兒童的好奇心去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會有事半功倍之效。

要領導好教育和教學過程,就是要精通教育和教學的科學、技巧和藝術。想成為一個好校長,首先就得努力成為一個好教師,一個好的教學專家和好的教育者,還要日益深入地鑽研教育和教學過程的微妙細節,不斷地開闢塑造人的靈魂這門藝術的新境界。其次是隻有當教育和教學工作中的那些最重要的問題能在實踐中不斷得到解決時,才能徹底改進學校工作,提高學生知識質量和完善道德教育。第三就是不斷滋養自己思想的源泉,而這種源泉就是課堂,我們必須大最地聽課和分析課,才能對教師的教育學和教學法修養,對他的精神財富、視野和興趣作出正確的結論。其次,蘇霍姆林斯基對如何發揮領導的作用的認識很值得推崇。“領導學校工作的祕訣之一,就在於喚起教師探索和分析自己工作的興趣。”喚起這種興趣,首先是樹立一種精神,“精神”是學校中最寶貴的財富,在學校裡,沒有比教師的精神狀態更重要的事情了!而對於一位校長的“工作”來說,沒有什麼比“喚起”更重要的事情了。在本次談話中,他還明確的得出了:“我認為校長的使命就在於使每個教師都成為善於思考、勤於鑽研的研究者。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

通過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學理論學習,使我對不斷加強學校改革的更堅定了信念,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只有提高自己多方面的素質,才能提升學校的品位。

蘇霍姆林斯基心得篇3

近來我利用空餘時間讀了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這一本書,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學習這些名著,接受專家的建議,來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但是說實話,面對這樣一本厚厚的書,我知道我沒有耐性一頁一頁把它讀完,現在我只能簡單地談談我所讀過的章節,以及這些建議給我的啟發:

當我讀關於寫教師日記的建議時我感觸很深。蘇霍姆利斯基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教育日記並不是什麼對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獻,而是一種個人的隨筆記錄,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記。這些記錄是思考和創造的源泉。我參加工作13年了,每天都是上課、下課、感覺沒什麼可寫。可蘇霍姆林斯基一生都堅持寫教育日記,讀他的一個個故事,心裡有說不出的敬佩,為什麼我就無話可寫呢?其實仔細想想我們身邊並不缺乏可寫的東西,有時候同學之間的一次爭吵,課堂上一次激烈的爭論,老師生病時同學們的一句問候,都可以點燃我們心靈的火花,只是我們沒有及時把它記錄下來。記得20xx年臘月二十九晚上,我在家看春晚,我的手機響了,我猜肯定是好朋友發來的祝福簡訊,誰知我打簡訊一看,我猜錯了,上面寫道:“老師祝您新年快樂,身體健康。”我情不自禁地笑了,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接著我給他回覆了一條簡訊:“老師也祝你新年快樂。”接著他馬上回復了我:“謝謝老師.”這是一個很平常的例子,也許大家會說像這樣的小事我每天都會發生。但是當我讀了這本書後,我才明白,為什麼不把這種震撼心靈的事記錄下來呢?原來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在自己身上也發生過呀。都怪自己太粗心,太不善於觀察,不善於總結了。所以從今以後我要做個有心人,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我都要隨時隨地把它記錄下來,儲存下來,若干年後這將是一筆多麼寶貴的財富呀。這些教育日記不但記錄了學生的點點滴滴,還記錄了教師的成長過程。我想我們把觀察到的和記錄下來的情況加以深入思考,這對教師的工作會有很大幫助的。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還給我們提了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大家都知道在大的集體裡,要比在小型學校裡更容易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因為這裡總有些有經驗的教師。但是學習別人的教育經驗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是一種創造。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學習別人的經驗要注意節約時間,如果你一個挨一個地去聽所有教師的課,那是很難得到教育技巧的。他建議我們首先看看所有低年級教師的學生的練習本,如果發現絕大多數兒童練習本里的字跡端正秀麗,錯別字很少,那麼在這個班裡你就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因為學生的練習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鏡子。關於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們學校裡的優秀教師魏瑞攢老師,她班上的學生百分之九十五寫字都清清楚楚,每次鄉里統測都是第一名。她是怎樣要求學生的,怎樣為學生做好示範的,她的許多經驗、方法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其次要學習別人的優秀經驗,這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地搬到自己的工作中,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即,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不是簡單地照搬挪用,而是在觀察思考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及教育物件的現狀,採用“拿來主義”,在吸收別人經驗的基礎上,滲透自己對教育教學的理解,做到移植別人的思想精華而非形體。

每一次縣裡組織聽評課活動,這都是我們學習先進教師經驗的機會。當我們聽一些優秀教師的觀摩課時,常常熱血沸騰,也想回去以後一試拳腳。可回到自己的課堂,卻常常是無從下手,因為生搬硬套的東西永遠不是自己的。教育的行為受教育思想的支配,如果我們不能通過有經驗的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透析他的教學理念,那麼感受必定膚淺,學到的也必定是皮毛,所以我們要把別人的經驗和思想精華融入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

在這條建議的最後,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你對年長的同事們的經驗研究和觀察得越多,你就越加需要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在自我觀察、自我分析的基礎上,你就會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就是讓我們在老教師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以更快的速度前進。作為新教師,我們要借鑑、學習老教師的教學經驗,更要大膽實踐,大膽創新,這樣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相信通過努力,我們新教師會像那些優秀教師一樣優秀的。

通過讀這本書,我對教育的理解加深了,在以後的日子裡,我會繼續閱讀未讀完的章節 ,繼續學習書中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我們要想當一名合格的教師,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不斷吸取書中的知識,這樣才能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得到自身的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心得篇4

讀一本好書能夠發人深省,是讀者產生共鳴。學生時代,常會在寢室裡和室友分享自己喜歡的書籍,如今踏上社會,瑣碎的事情多了,那些我想要看本好書的心情也漸漸的少了。本學期,園領導給我們創設了專用的閱覽室,投入資金購買了很多關於幼兒保健、飲食營養、學前教育方面的書籍,當然還有很多富有人生哲理的書籍。每週一中午空班的時候,我們幾個同事就會約好一起去看書,這又彷彿回到了校園時代與同學一起看書的日子。這次我又細細的品了品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又使我有了新的體會。

蘇霍姆林斯基撰寫的寫本書中,一共對教師有100條建議。其中第二條就是在論述教師的時間的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書中舉例說一位女教師的來信中表示:“是的,沒有時間!”——這是教師勞動中的一把利劍,它不僅傷害學校的工作,而且損及教師的家庭生活。作者又舉例,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老師上公開課,由於他上的太出色,聽課的教師與視導員聽得太入迷竟然忘記了記錄。課後,聽課的教師對他說:“你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給自己的學生了,您的每一句話都是那麼有感染力,你花了多長時間準備這節課?”那個老師老師回答:“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但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說現場準備只用了15分鐘。”讀到這我產生了很大的疑慮,什麼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呢?為什麼那個老師說我準備了一輩子?”繼續往下讀,我才知道“終生的備課”原來是讀書,他不是為了上一節課而去準備,而是將自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閱讀過程中所積累的知識告訴給他的學生。再想想自己的備課,我只是在單純的為準備一節課在備課,單純的在備學習活動中的素材點,怎麼樣和這個老師一樣,將自己所知道的東西與教學結合起來了,這是我要思考的東西。聯想到大教研中觀摩佳佳老師的一節活動《小兔找太陽》,一節原本簡單的語言課《小兔太陽》竟上成了一節綜合活動,活動中包括語言、計算、科學,充分發揮了孩子的想象力與記憶力。當孩子說道月亮有時也是“圓圓的、紅紅的”這個現象時,她也應將月食這個現象應答自如。活動後還留給幼兒探索的機會,讓孩子們思考“為什麼太陽能熱水去需要太陽”使整個活動有了延伸,有了新的知識點。能上出這樣好的優質課離不開教師的實踐經驗,更離不開教師本身的知識水平,才會在孩子提出疑慮的時候應答自如。

書中表明,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的讀書,不斷的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如果一個教師在他剛參加教育工作的頭幾年裡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兒童的最低限度知識的比例為10:1,那麼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齡的時候,這個比例就變為20:1,30:1,50:1。這一切都歸功於讀書。現在回想,為什麼園領導和組長讓我們看《教師成長手冊》、《課程綱要》,給我們創設閱覽室、讓我們多看書,這都是有原因的。在沒有弄懂原理知識、不掌握孩子年齡特點的基礎上去盲目的備課、上課是不會產生優質課的。

作《給教師的建議》,真的讓我受益匪淺。我知道做為一名新教師,要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一定要多看書。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閱讀過程中吸取他人的教學經驗,叢中取長補短使自己的頭腦更加的成熟。

蘇霍姆林斯基心得篇5

最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著的《帕夫雷什中學》一書,其中有這樣一段話“作為一位教師,要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而這,不正是我們追求的教師的境界嗎?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全體教職工團結一致,是學校能實現自身目標的根本保證。這一點,作者身為帕夫雷什中學的校長,不僅做到了,而且能以自己豐富的學識和對教育的深刻理解,保證了全體教職工能沿著教育正確的發展方向去努力工作。

書中對帕夫雷什中學的學校工作作了詳盡的描述,不僅細緻入微地描述了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而且也深刻明瞭地闡述了作者自身的教育思想和學校全體教職工一致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

今天,許多在理論上成熟,但在實踐上卻還沒有付諸實施的教育思想,在帕夫雷什中學早就變成了現實;今天,我們許多人甚至教育理論和實踐工作者認為只是教育上的一種理想甚至於空想的事,在帕夫雷什中學變成了輕而易舉的事。而在今日中國千千萬萬所中國小裡,在我們提出“素質教育”的同時,我們能否找到一點帕夫雷什中學的影子。

蘇霍姆林斯認為教師集體的財富之源,首先在於教師的個人閱讀。帕夫雷什中學提出,真正的教師必是讀書愛好者:這是帕夫雷什中學集體生活的一條金科玉律,而且已經成為傳統。一種熱愛書、尊重書、崇拜書的氣氛,乃是學校和教育工作的實質所在。帕夫雷什中學圖書館不僅有豐富的藏書,而且每個教師個人也有大量的私人藏書,每個教師都訂有幾種雜誌和幾份報紙,.他們彼此之間還進行互換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對教師的要求是“必須是讀書愛好者。”他對自己的要求是“切勿忘記關注教師讀些什麼書,他怎樣對待書籍和科學。”他把讀書作為衡量教師發展的標準,他說:“只有當讀書成為教師的一種很重要的精神需求,只有當他不僅有書而且也有讀書的時間的`情況下,他才有可能借鑑別人的經驗。

蘇霍姆林斯基把孩子帶到藍天下、森林裡、河流邊,通過童話、幻想和遊戲,引導他們進入周圍的世界,每天都發現一點新的東西,所走的每一步都成為走向思維和語言的源頭。

作為成長中的個體,學生身上的不良習慣和弱點是難免的,然而對於學生的種種問題,當老師們感到束手無策時,往往會採用批評的方法,結果情況越來越糟,如果適時地採取賞識讚美的方法,讓學生在“我是好學生”的心態中成長,則會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力。“十個手指也有長短”,更何況我們的學生?他們之間勢必存在著差異,但所有學生,不管是聰明的還是木訥的,是聽話的還是淘氣的,是家境優越的還是貧困的,都十分需要老師的關愛。愛好學生是容易的事,愛那些讓我們操不完心的學生就非易事。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提醒自己、不斷地學會愛:學會把每個學生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學會尊重學生的人格;學會欣賞學生,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學會向學生表達自己的愛;學會把學生看作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只有這樣,才能以更好的心態投入工作,才不會抱怨自己付出得太多,因為你會發現:在付出愛的同時,我們也在收穫著愛,付出愛也是一種幸福。

蘇霍姆林斯基心得篇6

暑假裡,我拜讀了《走進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教師的典範,做人的榜樣,世界教育大師。他的“盡義務”、“給予”、“給別人帶來快樂”的“奉獻”思想,他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優秀人才”、“培養真正的人“、”我把心給了孩子們“等思想讓我在暑假裡時時反思自己兩年教書生活裡的點點滴滴。他經歷35年的教育生涯,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記錄、總結自己的教育實踐,形成了豐厚的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經驗。通過遍遍閱讀,我一次次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的精神洗禮,接下來從以下兩方面進行闡述。

一、 人是財富

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優秀人才,“如果讓每個人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那麼任何人都可以達到全面發展的最高階段——不僅在創造物質財富方面,而且在創造精神財富方面,成為一個無與倫比的優秀人才“。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接受並將無私的愛奉獻給每個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愛因斯坦。

我認為,在當今的大環境下,做到真正意義的“愛學生”,不摻雜任何雜念,這真的是一種教育理想。坦誠的說,我覺得我沒做到。我經常因為學生不良行為屢教不改而費解進而怒火沖天,經常因為學生一道題“百講不得其解”而憤怒。雖然多數時候我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大發雷霆,不去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但做到這樣是遠遠不夠的,不傷害他們和發自內心的愛他們,就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這兩種心理狀態所表現出來的直接行為哪怕是一個眼神都是完全不同的。我真的會因為這些而對他們有條件反射的不喜歡。因為學習不好的孩子往往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協調,經常會做出讓人憤怒的事情。我覺得這樣真的不應該,其實這種憤怒正是對發展中的孩子不能正確對待的表現。每個孩子每天都是新的,因為他們每天都在變化,正在成長的孩子很容易被改變。“我們也曾經是孩子”這麼淺顯的道理,當我面對孩子的時候往往被拋在了腦後。這就是與真正的“好教師”的最大差距。自己真的還需要深刻的反思與“修煉”。

二、遊戲與休息篇

遊戲在兒童生活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遊戲既能給兒童帶來快樂,也能展現出兒童的創造才能。沒有遊戲,兒童就沒有完滿的智力發展。孩子們在遊戲中邁上認識階梯的第一級,他們的智力生活受著美、故事、音樂、幻想、創作和遊戲的鼓舞。凡是激動了他們情感並因美而吸引了他們的,都深深地印在了記憶中。關於休息,一天中的幾個小時的休息時間是一個人精神生活最為複雜的時間。使學生在學習和體力勞動以外的幾小時,充滿著活躍的、令人振奮的思想以及深厚的道德情感、智力情感和審美情感。兒童在休息時間的精神興趣越濃厚,那麼學習、上課時的腦力勞動便越能吸引他。而現在的兒童,每天滿滿的輔導班生活充斥著孩子們的生活,只能說現在的孩子離休息與遊戲越來越遠了。

此書的開頭, “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麼?首先意味著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時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恩呢該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值得我們每個年輕教師去領悟。

蘇霍姆林斯基心得篇7

今年暑假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國小教師而寫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從蘇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筆調中讀到了很多的東西,他沒有空洞的理論指導,而是以提“建議”的形式,將他對教育的認識和體驗娓娓道來。讓人讀了受益匪淺

書中的第2條建議是“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它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在平時的工作中我總感覺時間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參加教研活動等,一天過得非常緊張,但有時還感覺有些工作沒做好。

蘇霍姆林斯基在這本書給了我很好的建議:他在書中一個很好的建議,他認為: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

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由蘇霍姆林斯基舉的這個例子,我明白了:這位教師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用了終生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和教育技巧,上天給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每天24小時,我們不應該總是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應該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比如寒暑假及節假日,應制定合理的計劃,保證學習時間,不斷為大腦補充營養,增強知識儲備,到教學用到時就不必再去現學了,這就節省了一部分時間,正如那位上課的教師,對課題直接準備,只用了15分鐘,其實課題的內容早已存在他的腦海裡。我一定接受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節約時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不斷地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到上課時就應如“探囊取物”般的容易了,再也不會感到天天忙忙碌碌了。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書中的許多經驗都值得我學習和反思,都是我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蘇霍姆林斯基心得篇8

本學期抽空重讀閱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我深刻體會到了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只有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才能與時代同步,才能有足夠的知識傳授給我們的學生。

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改變與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某位年輕人來到一個地方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輕人便問:“這裡如何?”老人家反問說:“你的家鄉如何?”年輕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討厭。”老人家接著說:“那你快走,這裡同你的家鄉一樣糟。”後來又來了另一位年輕人問同樣的問題,老人家也同樣反問,這位年輕人回答說:“我的家鄉很好,我很想念家鄉的人、花、”老人家便說:“這裡也同樣好。”一旁的人很詫異的問老人家,為何前後說法不一致呢?老人家說:“你要尋找什麼?你就會找到什麼!”

的確,這個故事告訴大家:當你以欣賞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許多優點;當你以批評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無數缺點。我們傳統的教育,多是為了分數的教育,從教師自我出發,而不真正是對學生這一主體人的教育,教師的抱怨也就“順理成章”了。而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優生”有缺點,“差生”也有閃光點,在我們教師心目中每個學生都應是有天才的一面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改變教育觀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師生關係,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欣賞者”。從這一角度出發,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合理的心理需求與個性差異,尊重他們的愛好與選擇,尊重他們的人格。同時,及時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予以讚揚,特別是對“差生”而言,一兩次別開生面的欣賞無疑是沙漠裡的綠洲,久旱的甘霖,這樣將會激發他們身上的潛能,讓學生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閱讀過程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教師不單單是知識的傳授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問題能力在於學生,能不能以問題貫穿教學在於教師了。

目前,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我們有時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點,一學期下來不知道讓學生們學會了什麼?懂得了什麼?對自己教學產生了懷疑,不知從何處入手。這不由得引起問們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麼?在文中,袁教授給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為智慧,使文明積澱成人格”。其中包括兩層含義。其一:對教師而言,教會學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學會判斷知識和資訊,要比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重要得多。因為知識本身是多變的,不斷更新的。其二:現代文明的成果並不能通過傳授內化成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麼,教師的教學行為直接影響到學生智慧、人格的形成與發展。這不由又落實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師究竟應該教什麼,怎樣教?

好書是常讀常新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值得一讀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