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組織部長關於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心得體會兩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47W
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堅持落實科學人才觀,開創人才工作新局面。那麼關於人才工作會議的心得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組織部長關於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心得體會兩篇 ,以供參考。
組織部長關於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心得體會兩篇

組織部長關於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心得體會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視野巨集大、思想深刻,明確了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政策舉措,為我們做好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將切實把會議精神轉化為做好人才工作的強大動力,根植貫穿其中的新時代人才工作理念,著力提升人才強縣戰略質效。

強化“三力”聚英才,優化人才生態。用心營造“近者悅、遠者來”的人才發展環境,集聚各方面優秀人才。強化政治引領“向心力”。健全縣級幹部聯絡專家制度,把遂川籍在外高層次人才作為戰略性稀缺資源,經常性開展走訪慰問,加強溝通聯絡,積極聽取他們關於遂川發展的意見建議。常態開展“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和“迴歸家園、奉獻家鄉”等活動,強化對人才的政治引領。強化優惠政策“吸引力”。著眼於引進、留住、用好各類人才特別是急需緊缺人才,持續深入實施“龍泉英才”計劃,落實引進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實施細則、人才引進住房保障暫行辦法等,打包出臺系列含金量更高的優惠政策。大力改建人才公寓,暢通人才住房、就醫、子女就學等綠色通道,吸引廣大人才到遂川創新創業。強化人才平臺“支撐力”。對新建立的院士工作站、新認定的技術研發中心等給予資金補貼,推進院士工作站和行業平臺建設。充分發揮我縣巨集達秋科技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縣茶葉科學研究院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等人才平臺的作用,積極推動科技創新。

突出“三業”育良才,建強人才梯隊。堅持人才圍繞產業育、育好人才興產業,全力打造數量充足、結構優良的人才隊伍。突出首位產業抓培育。立足電子資訊產業在全縣產業體系中位居首位的實際,舉辦電子商務、電路板製作等培訓,為產業發展培訓專業人才。以阿里巴巴派駐我縣鄉村振興特派員為契機,紮實推進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的農村淘寶專案,健全農村網路服務平臺,以專案的引進培育一大批從事電商產業的實用性人才。突出新興產業抓培育。緊扣康養旅遊、文化旅遊、家政養老、資訊服務等產業蓬勃興起的發展態勢,分行業、分領域制定人才培育計劃,落實培訓任務,力爭每年培訓新興產業領軍人才、技能人才、實用人才萬人以上。突出優勢產業抓培育。把狗牯腦茶、金桔、板鴨等地方特色產業發展人才工作擺在突出位置,積極培育懂生產、會經營、善管理的鄉土人才。

聚焦“三線”興幹才,凸顯人才效應。堅持聚力中心、聚焦大局,充分發揮人才在引領發展中的第一動力作用,以“人才強縣”戰略匯聚起強勁的發展新動能。聚焦鄉村振興一線強動能。圍繞五個方面的振興,制定鄉村振興人才培育五年規劃,著力引進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緊缺性人才,培育一批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土專家”“田秀才”。聚焦工業發展一線強動能。堅持以用為主,突出緊缺實用導向,創新建立工業人才需求預測和定期釋出制度,發揮各類引才平臺和工業企業的主體作用,常態化開展招才引智工作。聚焦創新創業一線強動能。精準落實創新創業實施意見、返鄉創業實施方案,強化幫扶措施。發揮“創業培訓基地”和“江西圈子你我創業孵化基地”的作用,著力培訓創新創業人才。完善技能大師工作室專案建設管理辦法,新設立一批技能大師工作室。

組織部長關於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心得體會

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以“四個面向,八個堅持”科學回答了新時代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我們做好人才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聚焦市第五次黨代會巨集偉藍圖,泰和縣將從三個方面發力,抓好人才工作。

凝聚愛才重才的共識。當今世界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組織部門作為落實黨管人才原則的職能部門,必須履行好牽頭抓總職能。重點完善三項制度:重點工作提示制度。結合人才工作述職,按照“一單位一提示”的辦法,對人才工作重點任務突出短板進行交辦,並將完成情況作為考核重要指標,鍛長補短,定向補齊。定期業務培訓制度。充分運用領導幹部論壇、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專項政策解讀等平臺,每季度開展一次人才工作業務學習研討,提升業務能力。考核聯動互證制度。將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資、科研獎補、高企申報、政策兌現等同頻共振,加強資訊共享和成果互證,濃厚工作氛圍。

鎖定引才聚才重點。要藉助贛深高鐵通車、國際國內“雙迴圈”發展等重大契機,著力吸引和集聚人才。做到“三個提升”:提升精度。千方百計招引與泰和發展需求“適銷對路”的人才,聚焦我縣電子資訊首位產業和綠色食品大健康、智慧裝備製造兩大主導產業以及烏雞特色產業發展所需,聚焦高精尖、瞄準急緊缺,釋放企業主體作用,擴大總量、提升質量、啟用存量。提升溫度。拿出專項事業編制,引進財政金融、工業經濟、規劃建設、教育醫療、電子商務等專業人才,強化民生保障智力支撐。提升黏度。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常來”的理念,以泰和籍高層次人才、合作院校專家、贛籍青年學子聯合會等作為對接重點,創設“特聘專家”“週末工程師”“青年創業社群”等載體,打造“工作生活在外地,成果貢獻在泰和”的人才飛地。

搭建留才用才平臺。要為人才搭建一流的創新平臺,加快形成戰略支點和雁陣格局。重點搭建三個平臺:校地合作交流平臺。要持續深入拓展與中科院、社科院、浙大、江師大等校地院地合作,適度引入企業力量,既注重高屋建瓴,也注重緊貼實地,“把人才吸附在當地,把技術傳承在泰和”。產業聯盟承接平臺。按照地緣相近、業緣相關、人緣相親的原則,整合主導產業中分散化的研發力量,集聚院校人才資源,組建產業技術聯盟。配套出臺金融、財稅等補貼或資助政策,集中優勢資源對重大技術創新、重要研究領域和產業共性技術研究提供資金支援。政策供給服務平臺。嚴格兌現市“廬陵英才”計劃等系列政策,進一步結合泰和實際優化完善人才政策落地方案,按照產業重點優先、資金使用集聚、專案承接匹配“三原則”,提升人才資金使用實效,確保政策供給到點到位、政策紅利充分顯現、人才生態良性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