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3國中物理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84W

通過心得體會我們能夠深入瞭解自我,探尋隱藏的情感和信仰,通過心得體會我們能夠在以後的道路上避免重蹈覆轍,更加順利地前行,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2023國中物理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2023國中物理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7篇

2023國中物理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篇1

國中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生習慣是物理新課程要求的一項重要內容,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比掌握知識更重要。教師在教學中要從“教會學生物理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要針對物理學科的特點——觀察和實驗,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動手操作能力。教師在做演示實驗時,要引導學生有目的的觀察,認真觀察實驗中物理現象,注意觀察引起變化的原因和條件。 新大綱規定的“必學”知識是物理學核心、基礎的知識。這些知識不但是物理學本身的基礎,而且也是學習其它學科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必須狠抓這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和訓練。對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規律,要不厭其煩地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去理解和應用。新大綱對“必學”知識提出的教學要求是用國家教育部對我們教學提出最基本的要求,這是在教學中所必須讓學生掌握的。當然,我們在完成“必學”知識教學後,還可根據需要完成“選學”知識教學,讓學生閱讀“閱讀材料”,動手做“小實驗”,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思維。同時,我們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對教學的內容和要求可根據學生情況高於新大綱規定的內容和要求:既可在規定的內容的知識廣度上做文章,也可以在知識的深度上下功夫。

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更新教學理念。

新教材對物理教師自身素質的要求更高,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培養不出高素質的學生;沒有創造性的教師,就很難培養出創造性的人才。我認為為適應新教材的需要,應具備以下一些基本素質:

①有敬業、樂業、勤業的精神;

②具有系統的專業知識,在整體把握物理學理論體系的同時,能居高臨下地分析和處理教材;

③掌握教學藝術水平。因為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

④具有終身學習的觀念,開拓自身的視野,對教學進行研究,以不斷提高自身的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

堅持以學生為本

物理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物理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物理課本中不僅有豐富的物理知識,而且滲透了大量的物理學思維方法,如牛頓從蘋果落地現象,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奧斯特從通電在導線下小磁針的偏轉現象發現了電流的磁場等。學習物理,應該學習物理敏銳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維能力,推理判斷能力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學習物理從現象到本質,從具體到抽象,從巨集觀到微觀是思維方法。同時還應該學會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如控制變數法、理想化模型法,虛擬假定法等。並自覺地運用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使知識轉化為能力。另外還要引導學生儘可能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與眾不同新觀念,新思維,然後歸納總結,從中篩選出最好的解決辦法。只有讓學生體會到物理學的應用價值,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才能逐步培養學生樂於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2023國中物理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篇2

?國中物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主要概括為“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注意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構建新的評價體系.”這對物理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師角色定位提出新的要求,新課標迫切呼喚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師角色的再定位,強調的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當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時,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就意味著學生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施展,創造性的解放,教師式學生和學生式教師的出現。作為一個教師應作好多方面的教育教學準備。

一、精心設計教學方案,認真備課。

由於探究教學的開放性,決定了教學具體過程不可預測,因此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對教師備課的要求大幅度提高。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針對教材和學生狀況加以分析,對比新舊課程理念,儘可能多角度、大範圍地預測學生可能的思維方向和教學過程中可能隨機出現的問題及因應策略,並將這一切儘量溶入實驗器材的準備及電腦課件的設計製作中等等這些方法既能確保教學過程的開放,又能提高教師對整堂課的駕馭能力。

例如:在每一節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都特別加入了“教材分析”“學生現狀分析”及“實驗探究中可能出現的情況預測及處理方法”等板塊。在這些板塊中,有的教師寫道:

1、有的學生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可能將本章後面的知識提出來。對於提出這類問題的學生,應予以鼓勵,並告知大家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學習探究的課題,只是本堂課可能時間不夠,需留待後面的學習過程中進行探究,並對學生這種勇於探索的精神予以肯定。

2、學生可能得到的有錯誤的認識和結論。不輕易否定學生的認知成果,可建議學生反覆實驗、收集證據、查詢資料以獲得有關的資訊,通過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來讓學生自己糾正前面的錯誤,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勇於認錯、改錯的品質。

3、學生可能提出目前還無法解釋清楚的問題。讚賞學生的勇氣,並建議查詢有關資料,瞭解弄清這樣的問題,還需要哪些知識,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教學設計中這些較為客觀全面的分析,特別是對學生的各種見解、一些不太成熟的觀點、甚至是錯誤的想法教師也都採取給予正面積極評價的方法,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學生克服對科學探究的神祕畏懼心理,減輕了學生科學探究的壓力,增強了探究學習的信心,從而確保了探究教學的順暢進行。

二、創設情境,精彩匯入。

科學探究是學生參與式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創設情境,精彩匯入尤為重要。從課堂座位的安排、紀律的制定、教室的佈置到純正的普通話、優美的語言和各種教學情境的準備等,這一切無不影響著探究教學的氣氛和效果。例如:可以突破傳統教室的課桌布局,將座位排成若干u形單元,採用六人學習小組,形成開放性結構,便於學生們交流合作;整堂課不受約束,學生可自主學習、自由討論、舉手發言,無須起立等等。在教學《運動與靜止》時,教師用電腦多媒體播放夜空中的流星,暴雨前的烏雲,小溪的流水等畫面,讓學生深切感受自然界的運動。教學《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先播放各種各樣學生熟悉的聲音,再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發出聲音,研究聲音產生的原因。在這樣真實的活動情境中,學生們滿懷興趣地通過仔細的觀察、身體的觸控,去感知發聲體的振動,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深刻領會物體發聲的原理。實踐表明,新課程的實施中,創設情境,精彩匯入是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學生,並快速地將師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從而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地、全身心地參與進科學探究中來。

三、循序漸進,開展探究教學。

新課程提倡科學探究式的課堂教學,這種探究式教學給了學生更加寬鬆的思維和活動空間,在實驗教學之初,我們往往會遇到兩難的局面:一方面,教師若指導過度,則學生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教師若指導不到位,學生的探究和學習活動又會雜亂無章,盲目無序,從而無法完成學習任務……兩者彷彿形成了一個“解不開”的“結”。如何處理教師指導和開放式教學之間的關係呢?如何在教學過程開放的同時儘量減少探究活動的盲目和無序呢?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初步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首先教學方法上“迴圈探究,逐步深入”。先將新課內容劃分為幾個大問題,再將每一個大問題分為若干個環環相扣的小問題。從而讓學生的思維和探究教學形成一個先散後聚,不斷聚散交替的迴圈探究過程。同時將探究教學的相關內容延伸至課外。比如:對學生而言,可以提前佈置學生先預習新課,“簡閱課文”“查詢資料”“自制自帶實驗器具”等,將課堂上沒有探究完的內容帶至課外,課後佈置學生寫“探究報告”和“學習心得”等;對教師而言,課前認真備課,課中用心教學,積極應對隨機出現的課堂情況,課後撰寫教學實錄和教學反思,這一切不僅有利於學生探究學習任務的紮實完成,也有利於教師在新課程的實踐中不斷地完善教學,發展自我。其次教學過程中“運用《學案》”。讓學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動中應該要幹什麼事,明確自己的目的,教師也在學生探究過程中給學生一些方向性的

提示,但這些提示應區別於我們傳統實驗課中的“實驗步驟”。實踐表明,《學案》的使用非常奏效,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學生隨意玩耍實驗器材、手足無措等現象的發生。教學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條不紊地進行。再次,在教學理念上“淡化概念的嚴整性”。物理學科概念的嚴整性有時反而是學生探究學習的“障礙”,大多數學生會覺得非常困難,因此而產生為難情緒。對於這些問題我們提出在教學中“淡化概念的嚴整性”,降低探究學習的難度。最後教學結束後“開展問卷調查”,及時地溝通師生間的需求,使進一步的教學更有針對性和指向性。

四、開發課程資源。

當前與新課程相配套的課程資源相當匱乏。單就我們使用的物理實驗教材上所列的新增隨堂實驗器材就達百餘種。這還不包括延伸至課外的學生自主開發的探究內容,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大力倡導教師和學生自己動手自制教具學具。

改變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總之,我們的物理教學功在今天,利在明天。不管教學評價體系怎樣,作為教育者務必把握一點,我們必須要用活的思想、活的思維、活的方法、活的語言來面對一個個活的課堂。做到教學相長。

2023國中物理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篇3

近期通過研讀《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xx版)》課程目標部分,使我對今後的教學有了進一步的思考,以下是我對課程目標的研修心得:20xx版的課標要求是立足學生全面發展,依據核心素養內涵及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確定課程目標,體現物理課程獨特的育人價值。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四個方面:

對物理觀念的思考

物理觀念是從物理學視角形成的關於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能量等內容的總體認識,是物理概念和規律等在頭腦中的提煉與昇華,是從物理學視角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其主要包括物質觀念、運動和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等要素。

物理觀念並不是課堂教學中總結出來的物理概念和規律,而是學生在思考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時的一個具體思路,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多引導學生聯絡實際,從生活中去發現物理現象並認識物理世界。

對科學思維的思考

科學思維是從物理學視角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內在規律及相互關係的認識方式;是建構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過程;是分析綜合、推理論證等方法在科學領域的具體運用;是基於事實證據和科學推理對不同資訊、觀點和結論進行質疑和批判,予以檢驗和修正,進而提出創造性見解的品格與能力。

科學思維主要包括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質疑創新等要素。

根據國中階段的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特點,會用所學模型分析常見的物理問題,在基於事實證據和推理的基礎上,敢於質疑與批判,在此過程中,對於學生的見解和創新給予鼓勵和肯定。

對科學探究的思考

科學探究是指基於觀察和實驗提出物理問題、形成豬想與假設、設計實驗與制訂方案、獲取與處理信總、基於證據得出結論並作出解釋,以及對科學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交流、評估、反思的能力。

科學探究主要包括問題、證據、解釋、交流等要素。

對科學態度與責任的思考

科學態度與責任主要包括科學本質觀、科學態度、社會責任等要素。

培養學生的的好奇心和學習物理的慾望,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其實事求是、嚴謹認真、持之以恆的品質,並在最後昇華到熱愛自然、保護環境遵守科學倫理的自覺行為。

2023國中物理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篇4

物理學是自然科學領域研究物質的基本結構、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一門基礎學科。物理學的研究促進了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對人類的思維方式、價值觀等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為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旨在促進人類科學事業的傳承與社會的發展,幫助學生從物理學視角認識自然、解決相關實際問題,初步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引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養成科學思維習慣,進而學會學習;引領學生認識科學、技術、社會、環境之間的關係,形成科學態度和正確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情感,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研讀完新課標有以下體會:

一、新課標的修訂原則:

1、堅持全面落實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培養要求為導向;

2、堅持全面梳理課程改革的困難與問題,明確修訂重點和任務,注重對實際問題的有效迴應為導向;

3、堅持創新導向。強化課程綜合性和實踐性,推動育人方式變革,著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增強課程適宜性。堅持與時俱進。

二、對於課程標準的理解

1、整體目標,強調了提高全體學生科學素養,並且強調要注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探究能力、創新意識、科學態度等方面的培養。

2、強調了物理學習與生產、生活及時代發展的聯絡。

3、進一步強調了“科學探究”的重要性,強調了“科學探究”不僅是物理的教學方式,也是學生的學習目標。

三、新課標的變化

1、凸顯物理文化本質

國中物理課程顯然是以物理文化為主要資源和內容的課程,自然需要反映物理文化的內在特點。簡單而言,物理文化的特點可從內涵界定、人際關係、文化要素三個方面來看。

2、系統設計課程目標

高質量的課程目標的設定需要充分地調研論證和頂層設計。20xx版《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規定的課程目標與高中、國小(段科學課程標準)課程目標順暢銜接,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科學態度與責任四個維度。

3、重構課程基本生態

物理課程是一個系統,課程更是一個生態。良性的物理課程生態需要課程內部內容豐富、結構嚴謹、型別多樣、層次清晰、聯絡廣泛這個課程結構反映物理學科的本質特徵,將課程內容按照本體知識、活動特徵和科技聯絡三個方面進行了聚類,《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xx版)》的《教學建議》也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培養格外關注,專門、明確提出要“突出問題教學”,要“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探索和發現知識,掌握技能,發展創新思維,不斷增強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通過學習,我明白了《新課標》的地位,物理的學習是上升的,是不斷髮展的。《新課標》也對我們物理老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們不斷學習,要有發展的意識與終生學習的意願,才能更適應當前的教育教學的需要。總之,新課標對培養學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3國中物理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篇5

最近一段時間我在認真研讀20xx年版《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裡的課程目標,從中深刻的意識到,20xx年版物理課標在課程理念的基礎上,將全面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物理課程的目標,並且分別從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課程目標,接下來我就從這四個方面闡述我對課程目標的理解。

一、物理觀念

在新課標中為了幫助學生樹立物理觀念,提出了兩條要求:一是理論學習,教師幫助學生獲得教材上的知識,幫助學生初步形成物質觀念、運動和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二是理論聯絡實際,注重培養學生應用物理觀念解釋有關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平時在講授新課和佈置作業時多設定以現實背景為依託的問題,讓學生多去思考。

二、科學思維

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思維,平時就要注重幫助學生構建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質疑創新的思維模式,對此20xx年版的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提出了四條要求:一是在習題課中,多把同類型的習題拿出來讓學生練習,從中幫助學生獲得解決這些型別題的基本思路,也就是等同於幫助學生形成一種模型建構,這樣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題海戰術,能把有限的精力用到刀刃上;二是在做課本上的實驗時,多讓學生學會自己去探究,自己去思考實驗的方案是什麼,在這其中教師可以適當的提醒,幫助學生學會利用物理的實驗方法,如控制變數法、轉化法等去設計實驗,從而能讓學生具有初步的科學推理能力;三是在課堂上多讓學生嘗試去處理自己在實驗中記錄的資料,發現其中的規律,具備初步的科學論證能力;四是激勵學生獨立思考,在相關資訊、方案和結論提出自己的見解,敢於質疑,提出新的方案,具有質疑創新的意識。我覺得目前來看大部分的學生對於問題不懂得自己思考,缺乏主動性,總是依賴於別人,坐等答案,在教學過程中應先調動學生主動去思考問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可以多設定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場景作為背景。

三、科學探究

在科學探究方面,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四個基本步驟,即問題、證據、解釋、交流,主要包括四條要求:一是能夠從事實和生活中的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形成猜想與假設,具備初步的觀察能力及提出問題的能力;二是基於前面提出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能夠利用物理方法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方案,會通過實踐操作等多種方式收集資訊,初步發展獲取證據的能力;三是幫助學生學會處理資料,得出實驗結論;四是能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觀點,能自我反思和聽取他人意見,具有與他人交流的能力。

四、科學態度與責任

其中包含三個要素,即科學本質觀、科學態度、社會責任,主要包含三條要求:一是通過讓學生多動手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二是培養學生在遇到困難時不退縮,勇於表達自己的訴求,善於與他人分享和合作,勇於放棄或修正不正確的觀點,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態度;三是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使命和責任,培養學生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對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充實豐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相關內容。

2023國中物理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篇6

新課程標準把以學生髮展為本;作為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滿足全體學生的終身發展需求為培養目的,現代課程目標,都是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提出來的,三個維度相互滲透,融為一體,具有很強的整體性和立體感,改變過去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研究、勤于思考,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培養其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積極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

一、“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當今的課堂教學應當成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天地。“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較強的主體作用,能夠自我定向,自我選題,自我激勵,自我監控和自我評價。“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藉助小組和團隊的力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更加有效地進行學習。“探究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採用探究的方式 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不同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在課堂內外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動手操作、動腦思考,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的,因材施教,讓每位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感覺,激發其對物理的好奇心、求知慾以及學習物理的興趣,使他們覺得物理不再那麼高高在上,不再那麼枯燥、乏味,教學過程中緊密聯絡實際,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物理,生活離不開物理 從思想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了。

二、“學物理”轉變為“用物理”。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初步學會從物理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發展應用物理知識的意識。但物理課程的教學卻常常重解題輕應用,重理論輕實踐,不太注重物理知識的實際來源和具體應用,而讓物理脫節於生活,沒有實用性。在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體會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物理的強烈慾望,變“學物理”為“用物理”。

三、“向老師學”轉變“共同探討”。新課程標準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將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轉變為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將一言堂多言堂轉變為師生互動,共同發展。在教學中應該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在物理教學中,不僅僅是直接灌輸給學生某些知識,而是給學生一個話題,調動他們自己去看書、查資料、甚至寫論文,這樣可以逐步培養他們處理資訊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學會從一大堆資訊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資料,開闊思路,利於創新。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以學習為主,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物理、理解物理和應用物理,使物理課堂真正成為現實生活與科學知識的聯絡樞紐。

2023國中物理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篇7

課程目標體現了學科育人,落實“雙減”要求,著眼於發展學生的學科素養,培養學生具有科學的思維、科學的方法,體現了物理學科服務於社會、服務於生活的理念。課程目標是在三維目標的基礎上,進行了優化,從國家對教育的要求角度出發,以培育“有理想、有本領,有相當”的時代新人為培養目標,課程標準將這一目標逐步分解,具有了可操作性。所以,我們不再會以知識點為具體的目標,而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這個目標統領我們的每一個教學設計、每一個學習活動、每一個單元設計、每一節課、每一個學期。課程目標中要求1。立足學生全面發展2。依據核心素養內涵及學生身心發展特點3。體現物理課程獨有的育人價值。

(一)對核心素養內涵的思考。

核心素養學生經過漫長的學習過程後所達到的一種境界或能力,這種能力既能使自己面對這個複雜的世界又能為社會做出貢獻。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

1、物理觀念的思考。

物理觀念是具有科學思維的基礎、包括物質觀念、運動和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等,但不是教材中具體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它是學生在認識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時思考的一個角度。例如。學生在買鞋時除了考慮美觀、經濟外,還需考慮實用,而實用這個角度就包含了運動和相互運用的物理觀念。雖然我們教師每堂課都在教物理概念和規律,但真正的目的是學生學了這些後,能夠與實際的情境、生活中的事物、或者實際的問題聯絡起來,所以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經歷科學家如何獲得這些物理概念和規律的過程,以便能學以致用,能客觀、辯證的認識這個世界。

2、科學思維的思考

科學思維是一種認識方式,是人的大腦對認識事物的一種反應過程,它包括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質疑創新等。模型建構是科學思維的基礎,指在熟悉的環境中,建構模型分析物理問題,例如在學習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時,提供的器材是木塊、水、大燒杯、細線,一種情境是木塊在細線的作用下懸浮在水中,一種是剪斷細線後的情境,兩種情境下,木塊的受力等情況是不同的,這時就需要學生的模型建構能力,從而進行科學的推理和論證,國中階段學生所構建的模型沒有十分複雜的,都是簡單的模型。

3、科學探究的思考

科學探究是學生在處理問題或認識自然現象時的一種方法,包含四個要素:問題、證據、解釋、交流,教材中的探究實驗、演示實驗都是在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學生在做這些實驗時也要遵循科學探究的四個要素,潛移默化地使其在生活或社會中運用到這些科學探究方法。

4、科學態度與責任的思考

科學態度與責任是一種品質,一種自覺的行為,一種使命擔當,主要包括科學本質觀、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等要素,這三個要素是逐層遞進的,首先有想認識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然後去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有嚴謹認真、實事求是、與他人合作交流、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最後在這個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對社會、人類等做出貢獻。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只能多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靜待花開,使其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與責任。

(二)對課程目標要求的思考

課標中明確提出了目標要求,四個要求是對核心素養的具體要求,即學生應達到的目標,所以為了在教學中落實課程目標,我認為要做到四點:1、創設熟悉的物理情境來引領學生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2、創設難易程度不同、層層遞進的物理問題,引導運用物理模型,推理論證各個擊破3、注重實驗或實踐過程,領悟科學探究方法4、設計與生產生活社會相關的問題或情境,體會物理的有趣和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