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職場 > 工作報告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專題培訓心得體會(6篇)

欄目: 工作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79W

(篇一)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專題培訓心得體會(6篇)

今年以來,局黨委在會黨委的統一部署下,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的教育活動。根據活動方案,局黨委分兩期組織全局幹部前往貴州的遵義等地,開展實地現場學習。我參加了第一期活動。活動期間,我與同事們一同參觀了遵義會議舊址等多處革命歷史遺蹟,瞭解了紅軍長征途經貴州期間的重大事件,感受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崇高思想和堅定信仰,更得到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現將現場學習情況和心得體會報告如下

一、現場學習情況

這次現場學習活動的主要行程在貴州省遵義市境內。中國共產黨在此地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紅軍長征路經遵義期間四渡赤水,成就人民軍隊歷史上一段傳奇。不少老一輩黨和軍隊領導人都在遵義留下了戰鬥的足跡。

我們於6月10日晚乘火車抵達遵義市。次日上午,在入住酒店的會議室,遵義市委黨校老師為我們上了一堂專題課,主題是遵義會議和遵義會議精神。當日下午,我們來到了位於市區的遵義會議會址。在這裏,我們參觀了當年召開會議的場所-貴州地方軍閥柏輝章的公館,接着我們又來到旁邊的遵義會議紀念館。結束參觀後,我們前往遵義市烈士陵園祭奠英靈。我們來到烈士紀念碑前,先鞠躬三下以表敬意,接着兩位同事向紀念碑獻上花圈,雲海局為花圈整理緞帶。最後全體黨員在雲海局領誓下,重温了入黨誓詞。儀式結束後,我們瞻仰了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烈士墓和紅軍衞生員塑像。陵園講解人員向大家講述了鄧萍烈士和紅軍衞生員的故事。

6月12日上午,我們冒着霏霏冷雨,前往遵義以北的桐梓縣開展現場教學。我們沿着盤山公路登上巍巍山嶺,俯瞰婁山關戰鬥遺址。婁山關扼守貴州去四川的交通要道。當年紅軍與國民黨軍隊兩次激戰於婁山關口,而第二次婁山關戰鬥史稱婁山關大捷。我遠望逶迤起伏的山樑,近看當年遺留的戰壕,難抑內心的激動,當年紅軍奮勇殺敵、奪佔隘口的場景彷彿就發生在眼前。接着,我們來到山腳下的婁山關演義中心,觀看了大型愛國主義教育實景演出婁山關大捷。當天下午,我們來到遵義播州區花茂村。花茂村是貴州省四在農家美麗鄉村新農村建設創建點。**年,習近平總書記到訪此地,調研鄉村建設情況。我們在村裏參觀了製陶作坊、陶藝商店,並來到了當年總書記召開座談會的“紅色之家”。告別花茂村,我們前往參觀苟壩會議舊址。我們先來到會議陳列館,瞭解會議的歷史背景和意義。接着,我們來到了會議舊址。在這裏,我看到了毛澤東同志用過的馬燈。臨近黃昏,我們結束了一天的參觀,來到離此處不遠的平正仡佬族鄉。該鄉是貴州精準扶貧示範點。仡佬族同胞們為我們備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長桌宴。我們在用餐之餘充分感受到了民族間的深情厚誼。天色漸晚,我們拜別樸實的鄉親,直奔仁懷市茅台鎮。該鎮是茅台酒的原產地,紅軍從這裏第三次渡過赤水河。我與同事們入住酒店後漫步來到赤水河畔,欣賞了兩岸美麗的夜景。

6月13日上午,我們從茅台鎮乘車北上習水縣土城鎮。土城鎮是紅軍第一次渡過赤水河的地點。在土城鎮,我們首先來到四渡赤水紀念館,瞭解紅軍四渡赤水,轉戰黔北的全過程。聽過工作人員聲情並茂的講解,我完全折服於紅軍神出鬼沒、靈活機動的戰術。中午用餐後,我們來到青槓坡戰鬥遺址。我們在紅軍烈士紀念碑前三鞠躬,並在紀念館講解員的領讀下,集體朗誦由紀念館職工創作的現代詩他們的名字,抒發對紅軍英烈的哀思。之後,我們折返土城鎮,參觀了紅軍醫院紀念館和女紅軍紀念館,瞭解了紅軍的衞生醫療事業發展歷史和女紅軍的英雄事蹟。結束土城的參觀活動後,我們返回茅台鎮住宿。

6月14日上午,我們先參觀了茅台鎮的中國酒文化博物館,系統瞭解酒的歷史淵源、與酒相關的人文風俗、酒的釀造工藝和茅台酒的生產歷史,接着,我們來到紅軍四渡赤水之三渡陳列館,又一次觀看主題展覽,重點了解了紅軍進入茅台鎮,三渡赤水發生的故事。當天下午,我們南下貴陽,在途中來到息烽縣參觀國民黨集中營舊址。在這裏,我們看到了陰森的牢房和恐怖的刑具,真切體驗了集中營的艱苦環境,也更能體會革命先烈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堅定的理想信念。

二、幾點收穫與體會

這次活動期間,我和同事們瞻仰烈士陵園、登臨戰場遺址、觀看主題展覽、凝聽革命故事,渾然不覺旅途的勞頓。我通過活動有效提升了對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黨的認識水平,也更加堅定了我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的理想信念。

一是看到了中國共產黨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勇氣。國際歌裏有一句歌詞這樣説,要為真理而鬥爭。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要保持先進性,就應當直面犯下的錯誤,並從中汲取教訓。中國共產黨可以説是在不斷的修正錯誤中成長與成熟起來的。遵義會議發生的三十年代,中國共產黨接受共產國際的領導。由於共產國際不切實際的指揮,中央紅軍被迫長征,革命事業面臨被斷送的危險。毛澤東等黨的高級領導人清醒認識到,糾正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歷史選擇了遵義這座城市作為修正錯誤的起點。遵義會議紀念館用實景模型再現了會議召開的情景,只見與會人員神色冷峻,會議氣氛凝重。我通過講解員的講述,瞭解到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黨和軍隊領導人,在會議上嚴肅批判了中央的路線方針,而當時中央負總責的博古同志也進行了辯護,意圖將工作失誤歸於軍事領域。我想,當年中國共產黨執行的路線方針是由共產國際制定。要修正共產國際的錯誤,在政治上需要極大的勇氣。從那時起,中國共產黨逐漸擺正了與共產國際的位置,獨立承擔起領導中國革命的重任。中國共產黨修正錯誤的勇氣,不僅表現在路線方針方面,也表現在一些具體的工作部署,苟壩會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通過參觀陳列館,瞭解到苟壩會議是長征期間一次重要會議。會議上,毛澤東與林彪等人就紅軍作戰部署發生了激烈爭論。毛澤東同志提出的關於不進攻打鼓新場的建議遭到眾人的反對。會議召開當晚,毛澤東提着馬燈找到周恩來深入交換意見。第二天大家繼續開會,毛澤東同志繼續細緻耐心的分析敵我形勢,最終與會同志同意了毛澤東同志的意見。紅軍總司令部取消了原定作戰部署,避免了戰鬥損失。苟壩會議説明,一名黨員在錯誤面前要敢於堅持真理,哪怕受到一時的委屈,也要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從遵義會議和苟壩會議的過程來看,修正錯誤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往往要經過一個艱難的認識過程,需要當事人之間的以誠相待、以心相交。我想,今天我們開展黨內監督,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同樣是修正錯誤的過程。我們應以毛澤東等老一輩共產黨人為榜樣,既要嚴肅的指出問題癥結,又要誠懇的感化對方,從而達到糾正錯誤、凝聚共識的效果。

二是瞭解了毛澤東軍事思想。去年在龍巖的時候,我瞭解了毛澤東思想的孕育過程。這次在遵義,我通過參觀展覽着重瞭解毛澤東的軍事思想。我認為,通過四渡赤水可以看出毛澤東指揮作戰有幾個特點。第一,通過積極調動敵人來創造戰機。紅軍原定在土城設伏殲敵,再經川南渡過長江,然而由於情報不準,土城作戰失利。毛澤東臨危不亂,指揮紅軍一渡赤水河,向雲南急速進軍,擺脱了敵人的追擊。紅軍在雲南北部略作休整,又出其不意的回馬一槍,殺回貴州。紅軍的行動有效調動了國民黨軍隊,從而形成了貴州北部防守兵力空虛的有利局面,給二佔遵義打下了基礎。第二,集中優勢兵力打擊敵人薄弱之處。四渡赤水期間,紅軍主要打擊的是國民黨的地方部隊,較少打擊國民黨中央軍。苟壩會議取消的打鼓新場戰役要打擊就是中央軍周渾元部。由此看出,選擇作戰對象時要考慮敵我力量對比,要優先選擇弱敵。與此同時,不能因為敵弱,而減少作戰兵力部署。有句俗語叫“殺雞焉用牛刀”,但作戰就要做到“殺雞就用牛刀”,集中優勢兵力給敵人毀滅性打擊。第二次婁山關戰役中,紅軍集中了一、三軍團超過萬人發起進攻,在兵力配比上超過防守的黔軍。第三,通過打亂敵人心理來獲得主動。孫子兵法説,上兵伐謀,攻心為上。毛澤東也深諳心理戰的重要性。他在紅軍第四次渡過赤水後,指揮紅軍擺出進攻貴陽的態勢,打亂了當時在貴陽指揮作戰的蔣介石的心理防線。為了進一步迷惑敵人,紅軍又派出偵查部隊在貴陽郊區虛張聲勢。蔣介石慌忙命令部隊向貴陽集結,紅軍由此成功的逃出了敵人的包圍。毛澤東之所以敢於出奇兵,設險局,就在於他摸透了蔣介石色厲內荏、貪生怕死的心態。紅軍四渡赤水最終得勝,不僅需要紅軍將士勇猛頑強的戰鬥作風,心理戰術的神奇作用同樣是不能忽視的。

三是感受了革命烈士不怕犧牲的精神。這次在遵義,每到一處,當地的講解員都會跟我們講述感人至深的烈士故事。這些故事令我感受到了革命烈士百折不撓的信念。在遵義烈士陵園裏,講解員講述了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烈士的故事。鄧萍烈士是彭德懷同志的好友,一起參加平江起義。在中央蘇區期間,鄧萍協助彭德懷指揮三軍團,打了很多勝仗。1930年紅三軍團一度攻佔長沙,這是紅軍攻下的唯一一個省會城市。長征期間,鄧萍身先士卒,多次深入前線指揮作戰。二次攻打遵義時,鄧萍和三軍團某團團長張愛萍來到陣地前沿偵察。就在即將結束偵察時,敵人的冷槍擊中鄧萍的頭部。鄧萍身體一軟,就勢栽倒在張愛萍懷中,永遠閉上了雙眼。鄧萍犧牲時,年僅27歲。當我聽到這個故事時,內心十分沉重。27歲本是年富力強的年紀,鄧萍同志卻猝然離世,連一句遺言也沒有留下。他以生命捍衞了共產主義信仰,履行了共產黨員對黨旗作出的誓言。在息烽集中營舊址,講解員給大家講述了張露萍烈士的故事。張露萍出身知識分子家庭。她從小關心國家大事。抗日戰爭爆發以後,張露萍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37年,張露萍在黨組織幫助下奔赴延安學習,並在那裏入黨。1939年,張露萍受組織委派,來到重慶開展地下工作。她按照上級安排,與打入軍統內部的地下黨員建立聯繫,建立了一條祕密的情報輸送渠道。1940年,張因身份暴露不幸被捕,與其他難友一起關進了息烽集中營。張露萍在獄中雖受盡酷刑,仍保持了共產黨員應有的氣節,沒有説出任何黨的祕密。我看着張露萍烈士的遺照,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想,當年這些革命者能夠為了信仰而獻出生命,今天的共產黨員沒有理由不從嚴要求自己,履行好黨員的義務。和平的年代裏,敵人的刀槍成為了歷史,但不怕犧牲的精神永遠不會過時。

(篇二)

十月下旬,我有幸參加了司法局組織的赴嘉興、上海的黨性教育班,參觀了南湖革命紀念館,到中共一大、二大、四大會址參觀學習,還到了淞滬會戰紀念館、上海四行倉庫、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館等黨性教育基地,受益匪淺。

我印象最深刻是南湖革命紀念館,感觸最深的是“紅船精神”。

“紅船精神”產生於中國共產黨創建的歷史實踐,概括反映了建黨時期共產黨人的首創精神、奮鬥精神和奉獻精神。它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和紅色文化之基,是紅色資源中的優秀代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仍然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對問題青少年的教育具有極好的指導和引領作用。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新安學校的一名教師,我有責任將“紅船精神”與學校的教育教學實踐結合,通過持續不懈的努力,讓“紅船精神”在學校生根開花。

一、以“紅船精神”引領青少年學生養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現在,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與社會的發展,青少年學生的價值取向、道德觀念、精神風貌和生活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同時也不乏存在世俗、功利的心理傾向。新安學校的學生普遍學習目的不明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沒有,或者不正。針對這樣情況,我們可以“紅船精神”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他們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不忘本、不變質,自覺用辛勤勞動肩負起振興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

二、以“紅船精神”激勵青少年學生養成勤奮刻苦、知難而進的學習品格

我校學生,多數沉迷於網絡遊戲,沒有遠大的抱復和學習的目標,這就迫切需要我們對他們進行“紅船精神”教育,激勵他們樹立起學習奮鬥的目標。

我校學生,多數受家長溺愛,懶於做事,厭學逃學、貪圖享受,不能體會父母長輩的辛苦,自我奮鬥意識缺失。適時地給他們講解“紅船精神”,讓他們感受到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奮鬥的艱辛。同時,從革命先烈和英模人物身上,學習刻苦學習、知難而進的學習品格。

三、以“紅船精神”培養學生與人為善、樂於奉獻的個性品質

孟子曾曰“與人為善,善莫大焉”,與人為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和諧的潤滑劑,更是我們處理好人際關係的必備素質。只有做到與人為善,才能造就和諧的人際關係。

新安學校的學生,開口閉口“我想,我不想”,自私自利,極端個人主義嚴重。而“紅船精神”,源於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集中體現了當代中華民族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道德品質。因此,我們有必要在青少年一代中,通過紅船精神中“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的指引,讓我們的青少年一代,真正領會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境界,倡導與人為善、團結協助、樂於奉獻的新時期青少年學生的個性品質。

四、以“紅船精神”指引青少年學生樹立遠大理想、不斷創新的堅定信念

1921年,黨的“一大”會議在白色恐怖中召開,由上海轉至嘉興,靠的是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紅船精神”是鼓舞我們堅定理想、百折不饒、艱苦奮鬥的強大精神支柱。

中國小生的思想政治觀念由於受到國內外思潮的影響會出現一定的遊離,這就要求我們幫助中國小生堅定理想信念,承擔時代使命,不畏艱難奮勇前行。培養中國小生的創新人格,引導中國小生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安心踏實,悉心求學,實踐“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創新成就卓越”的理念,把中國小生培養成具有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志和勇於創新的人。

五、因地制宜,把“紅船精神”融入課堂

政治課、歷史課、國學課,都可以在教學中將“紅船精神”內涵滲透進去,尤其像中共一大、五四運動、八一南昌起義、紅軍長征、南京大屠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新中國成立等重大革命歷史事件,要講清講透。音樂課可以通過教唱十送紅軍、長征組歌、黃河大合唱、國歌等歌曲,介紹歌曲創作背景,介紹聶耳、冼星海等革命藝術家進行滲透。

六、利用國旗下講話、“我們的節日”等活動,用“紅船精神”浸潤感染學生

道德的養成、信念的確立僅靠知識的灌輸和理念的教授是不能完成的,還要輔以各種各樣的教育活動。可以利用各種法定節日、傳統節日以及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等,開展主題活動。如清明節組織學生緬懷先烈,端午節利用屈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等。

這樣多點滲透,時時浸潤,持之以恆去做,“紅船精神”一定會深入學生心靈,引發學生感觸,指導學生生活,收到理想的效果。

那時,“紅船精神”就真正在學校生根開花了。

(篇三)

5月14-18日,我來到山東沂蒙革命老區臨沂,參加了區政協舉辦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培訓班的學習。

短短几天的培訓學習,我們聽取了兩個專題報告,參觀了沂蒙革命紀念館,沂蒙山小調活態博物館沂蒙山小調誕生地、孟良崮戰役紀念館、沂南縣馬牧池紅色教育基地。

專題報告培訓中,講課專家們結合沂蒙人民踴躍參軍參戰、擁軍支前、不怕犧牲、前仆後繼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對沂蒙精神的形成與發展、價值與意義作了深刻的解讀。沂蒙精神,內容十分豐富,內涵極其深刻。濃縮提煉,專家用了十六個字高度概括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這十六個字,我們已經銘記在心。“愛黨愛軍”是沂蒙精神的政治靈魂,新的征程中,我們要學習沂蒙人民一心跟黨走的堅定立場;
“開拓奮進”是沂蒙精神的永恆主題,改革開放中,我們要學習沂蒙人民敢為人先的先進思想;
“艱苦創業”是沂蒙精神的時代意義,強國復興中,我們要學習沂蒙人民不畏艱難的精神風貌;
“無私奉獻”是沂蒙精神的價值核心,奔向小康中,我們要學習沂蒙人民公而忘私的寶貴品格。

實地參觀,現場教學,聆聽着沂蒙山小調跟着共產黨走等沂蒙紅歌的歌聲,我們穿越了時空,似走進淵子崖村,看見在槍林彈雨中,男女老少齊上陣,拿着大刀、長茅正衝向窮兇極惡的日寇,看見板泉區委書記劉新一、區長馮幹三為了救援父老鄉親,最後血灑淵子崖;
--我們望着戰爭硝煙中的800裏沂蒙,看見沂蒙山人“百萬人民擁軍支前”,把“最後一碗米,用來做軍糧;
最後一塊布,用來做軍裝;
最後一個兒郎,送他上戰場”穿越中,我們受到了一次生動的黨的羣眾路線的革命傳統教育。

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才贏得了民心;
我也更進一步地理解了民進創始人馬敍倫先生“我們只有跟着共產黨走,才是在正道上行”這句話的深刻道理,--“跟着共產黨走”,這是中國各民主黨派創始人的初心。

踏上沂蒙這片紅色的土地,在革命烈士墓前,在紅嫂紀念館裏,在沂蒙山小調誕生地,在孟良崮戰役勝利紀念碑下,我看到黨為人民,人民愛黨;
黨和人民,魚水情深--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就是中國人民的民心,黨心民心,心心相印。

回望沂蒙這片紅色的土地,在“沂蒙母親”、“沂蒙紅嫂”、“沂蒙大姐”、“沂蒙六姐妹”等沂蒙英雄人物普通而又偉岸的身影裏,我讀懂了,為什麼中國各民主黨派創始人要以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初心;
我懂得了,作為民進會員、作為政協委員,只有薪火相傳,不忘“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這一初心,不忘不但要讓人民站起來,而且要讓百姓富起來、要讓祖國強起來這一初心,才能真正與黨同心同向,才會時時心繫百姓,關注民生,在政協履職中不辱使命。

(篇四)

3月25日至3月31日,我有幸參加了英德市委組織前往復旦大學進行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專題培訓班學習。在復旦大學學習的短短一週裏,行程滿滿,在校園裏隨處飄散着人文與科教氣息,讓人流連忘返,正如復旦大學校訓所言“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在這裏我們得到了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老師的熱情接待和周到安排,接受了復旦“文化”的洗禮、開闊了視野、啟迪了思維,收穫和體會頗多。

一、對黨的十九大精神有了更加深入明晰的理解

這次學習,是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的,圍繞黨的十九大精神展開了詳細深入的闡述。徐學通教授系統地講解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脈絡構成、重要意義;
施凱副主任就黨的十九大報告的精神內容逐一為我們進行了解讀;
馮小敏副部長結合組織工作實際深入淺出地為我們指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建思想的出發點和着力點,對我們今後新時代的黨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張全弟教授則與我們一同分享了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心得體會,在他的授課下,我們看到了實現民族復興百年中國夢的決心與信心。可以説,這次課程的安排,讓我們對黨的十九大精神有了更為貼近、更加明確、更易掌握的認識,讓我們進一步強化了“四個意識”,更加堅定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進一步深化了對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把握,進一步明晰了目標任務,對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及黨的建設努力方向和實現途徑有了更深入理解,進一步強化了責任擔當,認清了自身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發展大局中的職責定位。

二、從學習紅船精神與重温入黨誓言中堅定前行

在學習期間,課程還安排了我們前往嘉興南湖,沿着當年一大代表們在嘉興南湖走過的足跡,在當年一大代表乘船的渡口瞻仰了毛澤東、董必武等革命先輩的雕塑,開始了中國革命紅船啟航之地的體驗;
在渡船上認真聆聽發生在1921年夏天的那段紅色記憶,並瞻仰了紅船;
在南湖革命紀念館參觀了“開天闢地”和“光輝歷程”主題展覽,觀看了紅船專題錄像片,重温了入黨宣誓。在邊走、邊學、邊看、邊悟中,我們重温了一大從上海轉移至嘉興南湖的背景及過程,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必然性以及“一大”南湖會議在黨的創建中的歷史地位,感悟了紅船精神,思想心靈得到了淨化觸動,理想信念和前行的腳步更加堅定。

三、得到了一次全面及時、實用系統的自我提升

此次培訓的課程設置針對性強,特別對於我們這一期的學員來看,許多學員都是基層一線的一把手,在新時代下的如何主動佈局開題、務實落地,是我們許多學員在十九大召開後面臨的主要工作難點,在培訓中的幾節課程,給予了我們許多啟發。馬忠法教授講述的法制建設與經濟發展,與當前我們法治政府建設四級同創工作直接對應,一些重點難點工作怎麼依法依規的快速推進,在這裏找到了一些可參考的案例;
朱明教授講授的幹部的自我認知與溝通技巧以及吳濤老師講授的互聯網時代的媒體應對與危機管理則是對我們領導幹部知識層面的一次革新,既為我們在日常溝通協調時所出現的細節問題提出了正反面的案列,也及時地補充了我們在互聯網時代這些新生事物影響下的輿情應對方案,有效地填補了我們在工作中的短板問題,綜合素質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四、明確鄉村振興發展如何融合落地的實踐方向

在整個培訓過程中,印象中較為深刻的還有朱遠老師講解的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城鄉融合發展。鄉村的振興發展直接關係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享受幸福發展成果,本人所在的鄉鎮地處市郊,是一個正在從鄉村向城鎮發展融合的典型地區,在工作中我們遇到的情況和思考的辦法也比較多,且黨的十九大召開後,市委主要領導也曾到英紅鎮調研過鄉村振興發展的案列模式,所以説這節課程與我們工作的結合度是較高的,也是值得學習引鑑的。回顧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如何處理工農城鄉關係,從來都是貫穿中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主題與主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必須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在當前,我鎮兩個園區現已初具規模,城鎮道路網絡和基礎設施建設有了較大的變化,美麗鄉村建設、生態旅遊、紅茶特色行業、供港蔬菜基地、電商農業等現代化農業農村發展形態均已鋪開,可以説,也正是我們在實現鄉村振興發展、促進城鄉一體化與產城融合、埋頭奮鬥幹事創業的時候,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勢在必行。在培訓結束後,下一步我將把所學所思進一步轉化為工作思路,找準工作推進的最佳結合點,以英紅機動車駕駛人考試中心入駐、廣州經濟開發區接管園區等為契機,加快推進“工業園區化,農業產業化,城鎮特色化”城鎮一體化進程,

建設休閒旅遊和特色農業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宜商、宜業、宜遊、宜居城鎮,全力把英紅打造為英德市中心北擴軸極,切實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篇五)

今年以來,局黨委在會黨委的統一部署下,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的教育活動。根據活動方案,局黨委分兩期組織全局幹部前往貴州的遵義等地,開展實地現場學習。我參加了第一期活動。活動期間,我與同事們一同參觀了遵義會議舊址等多處革命歷史遺蹟,瞭解了紅軍長征途經貴州期間的重大事件,感受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崇高思想和堅定信仰,更得到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現將現場學習情況和心得體會報告如下

一、現場學習情況

這次現場學習活動的主要行程在貴州省遵義市境內。中國共產黨在此地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紅軍長征路經遵義期間四渡赤水,成就人民軍隊歷史上一段傳奇。不少老一輩黨和軍隊領導人都在遵義留下了戰鬥的足跡。

我們於6月10日晚乘火車抵達遵義市。次日上午,在入住酒店的會議室,遵義市委黨校老師為我們上了一堂專題課,主題是遵義會議和遵義會議精神。當日下午,我們來到了位於市區的遵義會議會址。在這裏,我們參觀了當年召開會議的場所-貴州地方軍閥柏輝章的公館,接着我們又來到旁邊的遵義會議紀念館。結束參觀後,我們前往遵義市烈士陵園祭奠英靈。我們來到烈士紀念碑前,先鞠躬三下以表敬意,接着兩位同事向紀念碑獻上花圈,雲海局為花圈整理緞帶。最後全體黨員在雲海局領誓下,重温了入黨誓詞。儀式結束後,我們瞻仰了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烈士墓和紅軍衞生員塑像。陵園講解人員向大家講述了鄧萍烈士和紅軍衞生員的故事。

6月12日上午,我們冒着霏霏冷雨,前往遵義以北的桐梓縣開展現場教學。我們沿着盤山公路登上巍巍山嶺,俯瞰婁山關戰鬥遺址。婁山關扼守貴州去四川的交通要道。當年紅軍與國民黨軍隊兩次激戰於婁山關口,而第二次婁山關戰鬥史稱婁山關大捷。我遠望逶迤起伏的山樑,近看當年遺留的戰壕,難抑內心的激動,當年紅軍奮勇殺敵、奪佔隘口的場景彷彿就發生在眼前。接着,我們來到山腳下的婁山關演義中心,觀看了大型愛國主義教育實景演出婁山關大捷。當天下午,我們來到遵義播州區花茂村。花茂村是貴州省四在農家美麗鄉村新農村建設創建點。**年,習近平總書記到訪此地,調研鄉村建設情況。我們在村裏參觀了製陶作坊、陶藝商店,並來到了當年總書記召開座談會的“紅色之家”。告別花茂村,我們前往參觀苟壩會議舊址。我們先來到會議陳列館,瞭解會議的歷史背景和意義。接着,我們來到了會議舊址。在這裏,我看到了毛澤東同志用過的馬燈。臨近黃昏,我們結束了一天的參觀,來到離此處不遠的平正仡佬族鄉。該鄉是貴州精準扶貧示範點。仡佬族同胞們為我們備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長桌宴。我們在用餐之餘充分感受到了民族間的深情厚誼。天色漸晚,我們拜別樸實的鄉親,直奔仁懷市茅台鎮。該鎮是茅台酒的原產地,紅軍從這裏第三次渡過赤水河。我與同事們入住酒店後漫步來到赤水河畔,欣賞了兩岸美麗的夜景。

6月13日上午,我們從茅台鎮乘車北上習水縣土城鎮。土城鎮是紅軍第一次渡過赤水河的地點。在土城鎮,我們首先來到四渡赤水紀念館,瞭解紅軍四渡赤水,轉戰黔北的全過程。聽過工作人員聲情並茂的講解,我完全折服於紅軍神出鬼沒、靈活機動的戰術。中午用餐後,我們來到青槓坡戰鬥遺址。我們在紅軍烈士紀念碑前三鞠躬,並在紀念館講解員的領讀下,集體朗誦由紀念館職工創作的現代詩他們的名字,抒發對紅軍英烈的哀思。之後,我們折返土城鎮,參觀了紅軍醫院紀念館和女紅軍紀念館,瞭解了紅軍的衞生醫療事業發展歷史和女紅軍的英雄事蹟。結束土城的參觀活動後,我們返回茅台鎮住宿。

6月14日上午,我們先參觀了茅台鎮的中國酒文化博物館,系統瞭解酒的歷史淵源、與酒相關的人文風俗、酒的釀造工藝和茅台酒的生產歷史,接着,我們來到紅軍四渡赤水之三渡陳列館,又一次觀看主題展覽,重點了解了紅軍進入茅台鎮,三渡赤水發生的故事。當天下午,我們南下貴陽,在途中來到息烽縣參觀國民黨集中營舊址。在這裏,我們看到了陰森的牢房和恐怖的刑具,真切體驗了集中營的艱苦環境,也更能體會革命先烈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堅定的理想信念。

二、幾點收穫與體會

這次活動期間,我和同事們瞻仰烈士陵園、登臨戰場遺址、觀看主題展覽、凝聽革命故事,渾然不覺旅途的勞頓。我通過活動有效提升了對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黨的認識水平,也更加堅定了我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的理想信念。

一是看到了中國共產黨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勇氣。國際歌裏有一句歌詞這樣説,要為真理而鬥爭。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要保持先進性,就應當直面犯下的錯誤,並從中汲取教訓。中國共產黨可以説是在不斷的修正錯誤中成長與成熟起來的。遵義會議發生的三十年代,中國共產黨接受共產國際的領導。由於共產國際不切實際的指揮,中央紅軍被迫長征,革命事業面臨被斷送的危險。毛澤東等黨的高級領導人清醒認識到,糾正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歷史選擇了遵義這座城市作為修正錯誤的起點。遵義會議紀念館用實景模型再現了會議召開的情景,只見與會人員神色冷峻,會議氣氛凝重。我通過講解員的講述,瞭解到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黨和軍隊領導人,在會議上嚴肅批判了中央的路線方針,而當時中央負總責的博古同志也進行了辯護,意圖將工作失誤歸於軍事領域。我想,當年中國共產黨執行的路線方針是由共產國際制定。要修正共產國際的錯誤,在政治上需要極大的勇氣。從那時起,中國共產黨逐漸擺正了與共產國際的位置,獨立承擔起領導中國革命的重任。中國共產黨修正錯誤的勇氣,不僅表現在路線方針方面,也表現在一些具體的工作部署,苟壩會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通過參觀陳列館,瞭解到苟壩會議是長征期間一次重要會議。會議上,毛澤東與林彪等人就紅軍作戰部署發生了激烈爭論。毛澤東同志提出的關於不進攻打鼓新場的建議遭到眾人的反對。會議召開當晚,毛澤東提着馬燈找到周恩來深入交換意見。第二天大家繼續開會,毛澤東同志繼續細緻耐心的分析敵我形勢,最終與會同志同意了毛澤東同志的意見。紅軍總司令部取消了原定作戰部署,避免了戰鬥損失。苟壩會議説明,一名黨員在錯誤面前要敢於堅持真理,哪怕受到一時的委屈,也要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從遵義會議和苟壩會議的過程來看,修正錯誤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往往要經過一個艱難的認識過程,需要當事人之間的以誠相待、以心相交。我想,今天我們開展黨內監督,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同樣是修正錯誤的過程。我們應以毛澤東等老一輩共產黨人為榜樣,既要嚴肅的指出問題癥結,又要誠懇的感化對方,從而達到糾正錯誤、凝聚共識的效果。

二是瞭解了毛澤東軍事思想。去年在龍巖的時候,我瞭解了毛澤東思想的孕育過程。這次在遵義,我通過參觀展覽着重瞭解毛澤東的軍事思想。我認為,通過四渡赤水可以看出毛澤東指揮作戰有幾個特點。第一,通過積極調動敵人來創造戰機。紅軍原定在土城設伏殲敵,再經川南渡過長江,然而由於情報不準,土城作戰失利。毛澤東臨危不亂,指揮紅軍一渡赤水河,向雲南急速進軍,擺脱了敵人的追擊。紅軍在雲南北部略作休整,又出其不意的回馬一槍,殺回貴州。紅軍的行動有效調動了國民黨軍隊,從而形成了貴州北部防守兵力空虛的有利局面,給二佔遵義打下了基礎。第二,集中優勢兵力打擊敵人薄弱之處。四渡赤水期間,紅軍主要打擊的是國民黨的地方部隊,較少打擊國民黨中央軍。苟壩會議取消的打鼓新場戰役要打擊就是中央軍周渾元部。由此看出,選擇作戰對象時要考慮敵我力量對比,要優先選擇弱敵。與此同時,不能因為敵弱,而減少作戰兵力部署。有句俗語叫“殺雞焉用牛刀”,但作戰就要做到“殺雞就用牛刀”,集中優勢兵力給敵人毀滅性打擊。第二次婁山關戰役中,紅軍集中了一、三軍團超過萬人發起進攻,在兵力配比上超過防守的黔軍。第三,通過打亂敵人心理來獲得主動。孫子兵法説,上兵伐謀,攻心為上。毛澤東也深諳心理戰的重要性。他在紅軍第四次渡過赤水後,指揮紅軍擺出進攻貴陽的態勢,打亂了當時在貴陽指揮作戰的蔣介石的心理防線。為了進一步迷惑敵人,紅軍又派出偵查部隊在貴陽郊區虛張聲勢。蔣介石慌忙命令部隊向貴陽集結,紅軍由此成功的逃出了敵人的包圍。毛澤東之所以敢於出奇兵,設險局,就在於他摸透了蔣介石色厲內荏、貪生怕死的心態。紅軍四渡赤水最終得勝,不僅需要紅軍將士勇猛頑強的戰鬥作風,心理戰術的神奇作用同樣是不能忽視的。

三是感受了革命烈士不怕犧牲的精神。這次在遵義,每到一處,當地的講解員都會跟我們講述感人至深的烈士故事。這些故事令我感受到了革命烈士百折不撓的信念。在遵義烈士陵園裏,講解員講述了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烈士的故事。鄧萍烈士是彭德懷同志的好友,一起參加平江起義。在中央蘇區期間,鄧萍協助彭德懷指揮三軍團,打了很多勝仗。1930年紅三軍團一度攻佔長沙,這是紅軍攻下的唯一一個省會城市。長征期間,鄧萍身先士卒,多次深入前線指揮作戰。二次攻打遵義時,鄧萍和三軍團某團團長張愛萍來到陣地前沿偵察。就在即將結束偵察時,敵人的冷槍擊中鄧萍的頭部。鄧萍身體一軟,就勢栽倒在張愛萍懷中,永遠閉上了雙眼。鄧萍犧牲時,年僅27歲。當我聽到這個故事時,內心十分沉重。27歲本是年富力強的年紀,鄧萍同志卻猝然離世,連一句遺言也沒有留下。他以生命捍衞了共產主義信仰,履行了共產黨員對黨旗作出的誓言。在息烽集中營舊址,講解員給大家講述了張露萍烈士的故事。張露萍出身知識分子家庭。她從小關心國家大事。抗日戰爭爆發以後,張露萍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37年,張露萍在黨組織幫助下奔赴延安學習,並在那裏入黨。1939年,張露萍受組織委派,來到重慶開展地下工作。她按照上級安排,與打入軍統內部的地下黨員建立聯繫,建立了一條祕密的情報輸送渠道。1940年,張因身份暴露不幸被捕,與其他難友一起關進了息烽集中營。張露萍在獄中雖受盡酷刑,仍保持了共產黨員應有的氣節,沒有説出任何黨的祕密。我看着張露萍烈士的遺照,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想,當年這些革命者能夠為了信仰而獻出生命,今天的共產黨員沒有理由不從嚴要求自己,履行好黨員的義務。和平的年代裏,敵人的刀槍成為了歷史,但不怕犧牲的精神永遠不會過時。

(篇六)

感受初心

立德樹人

此次崑山之行,所見所聞所感所想都沒有離開“初心”這個關鍵詞。崑山之路地方黨委和政府的初心在於擺脱落後面貌,為百姓謀幸福;
馮夢龍垂暮之年出仕任福建壽寧縣縣令,其初心在於為官立功、為民請命;
蘇州工業園區的初心在於發展生產力,勇立時代潮頭;
崑山杜克大學的初心在於以學生為本,培養“有根的世界公民”;
上海自貿區的初心在於先行先試、始終走在開放前沿。一路上,我們沿着追尋初心之旅不斷地叩問、思考,當走進97年前我們黨成立的“搖籃”,在此駐足重温入黨誓詞,我們感受到的是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作為高校黨務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我們的初心是什麼呢開宗明義,我們的初心就是“立德樹人”。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當代大學的根本使命。“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後繼有人,事關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事關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從大學的發展歷程來看,無論歲月如何變遷,無論大學的職能如何拓展,但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和中心地位必須堅守。可以説,人才培養就是學院的“初心”。所以説,教育工作者堅持立德樹人就是“不忘初心”。我理解,大學或者學院的四大職能是一個同心圓結構,而非並列結構、也非線性結構,四大職能是有時間的先後和權重的主次的。這個同心圓結構的圓心就是人才培養,向外圍拓展到科學研究等,但其核心仍然是人才培養、立德樹人。

應該説,堅持立德樹人已經廣為人知,圍繞立德樹人的實踐探索也方興未艾。北京有的高校專門設立了“立德獎”“樹人獎”。去年年底。學校第十六次黨代會明確,“立德樹人是一流大學建設的根本任務”。那麼,如何實現這個初心,結合這幾天的參觀交流討論,我從三個方面談談思考與體會。

一、思想認識層面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路決定出路。從崑山之路我們看到,崑山人不忘初心、不甘落後、敢為人先,結合自身實際,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上海自貿區的建設發展經驗在於先行先試,為全國經濟的發展趟地雷、樹樣板,從而形成了上海經驗。在這個過程中,領導班子解放思想尤為重要,敢於吃螃蟹,敢於闖雷區,敢於打破條條框框束縛。“三個敢於”的核心在於擔當作為,認識要不斷提高、心中要裝着百姓、肩頭要扛着責任。

近期,教育部在成都召開了新時代本科教學工作會,發表了“成都宣言”,提出了“高教大計,本科為本,本科不牢,地動山搖”,這次會議正是教育部門思想再解放的體現,應該用這些最新成果指導我校的教育思想大討論。勿庸諱言,我們的教育思想認識需要不斷的解放和突破。上半年,葉培建院士受聘航天學院院長。在第一次辦院研討會上,出人意料地,葉院士重點談的不是科研,而恰恰把重點放在了人才培養問題如何提高本科教學質量,如何為工業部門、為國家輸送人才重視本科教學、人才培養和立德樹人,是否應從增加教師的職稱評審、聘期考核中教學和育人的權重入手美國學者博耶將學術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創造知識、發現真理的學術,如原始創新、發明創造等;
二是使用知識的學術,如產學研用、工程實踐等;
三是傳播知識的學術,如課堂教學、教書育人等。一個時期以來,我們更強調將科研論文、科研項目的學術,高度重視科研項目、科研成果、產學研用,重視了創造知識、使用知識的學術,而忽視了傳播知識的學術。我們是不是對“學術”的認識產生了誤區我們會不會忽視了“立德樹人”這個初心在新形勢下亟待我們探討這一現象,亟待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認識。

二、體制機制層面

崑山之路,經歷了“農轉工”、“內轉外”、“散轉聚”、“低轉高”、“大轉強”,短短三十多年就經歷了五個轉換,平均大約7年一轉換。每次的轉換都把準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脈搏。可見崑山政府、社會運轉效率之高、轉換方向之準。崑山實現“五個轉”,離不開思想認識的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政策制度的轉變和服務羣體的轉變,最為核心的是體制機制的轉變。

轉變就面臨着變化震盪,面臨着利益格局的調整,就會遇到阻力。對我校而言,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一直在深入推進,各學院都在結合自身實際進行綜合改革,在管理重心下移、擴大學院辦學自主權的同時,責權利如何匹配,學院領導體制和運行機制如何適應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次培訓討論的重點是教工黨支部“雙帶頭人”建設的問題,總體而言,我們的支部書記在以往的工作中體現出了思想覺悟、發揮出了重要作用,但全面從嚴治黨的新時代、新形勢賦予了支部書記們更多、更大的職責。要完成時代的答卷,我們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是教工黨支部書記責權利三者的統一,我們需要完善院系黨組織中黨的權力、行政權力、學術權力三者的耦合機制。

三、物質空間層面

物質是承載精神的基礎,空間佈局影響着意識、思維和行為。參觀崑山杜克大學,給我們的最大感受就是校園建築的空間設計處處體現着以生為本的意識與親和力,從教學樓裏大量的公共空間、到小班授課的交流空間,再到會議室的座位佈局,都從有利於師生自由交流出發,把以生為本生動地體現在物質文化中。崑山緊靠上海,走在發展前列,城市乾淨、整潔,各項設施建設均較為現代、完善,在與崑山人短暫的幾天接觸中,我們能充分感受到崑山人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在一大會址參觀時,我翻閲了城市空間與中共建黨,該書從空間的角度分析了中國共產黨在特定的時間、空間誕生的原因及其對建黨精神的影響,這些都説明物質、空間對精神、文化層面的影響力。

立德樹人,落實到工作中也需要從校園基礎設施建設、文化氛圍方面提供有效保障。我校正處於“一校兩地四區”大力建設和現有校區功能完善升級的重要階段,應注重從物質空間層面助力人才培養,從而實現環境育人。我們也期待溧陽校區建設中能夠更多的以生為本,給師生更多自由交流的空間,重視高起點的校園文化建設和氛圍營造,讓探索的活力更多釋放,讓思想的火花競相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