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職場 > 工作計劃

市南區教育和體育局2021年工作計劃

欄目: 工作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2.46W

市南區教育和體育局2021年工作計劃

市南區教育和體育局2021年工作計劃

2021年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是全面開啟新時代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開局年,是“十四五”規劃實施的起步年。新徵程新機遇新發展,市南區教育和體育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及教育大會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圍繞區委區政府的中心工作,全力起勢,奮力拼搏,以“率先實現有市南特色的高水平教育現代化”為戰略目標,堅持“立德樹人五育並舉”,聚力六大攻堅新攻勢,賦能24個項目新發展,全力打造市南教育新樣態。

一、聚力“黨建引領”新攻勢,打造面向現代化的優質教育新生態

()“黨建促校建”新領航

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政治領導作用。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成果。強化黨建工作統籌領導機制,進一步規範執行“三會一課”制度,構建黨建促校建工作大格局。組織“迎建黨百年守教育初心”主題教育活動,向建黨百年獻禮。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不斷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培育黨建特色品牌。建強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發揮黨組織和在職黨員“雙報到”機制作用,凝聚強大正能量。                                                                                                                                                

(二)廉政建設新作為

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持之以恆正風肅紀,夯實管黨治黨責任,加強自查自糾和執紀問責力度。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格落實“一崗雙責”,不斷加大監督管理力度,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特別是第一種形態,防微杜漸、抓早抓小,做到早提醒、早發現、早糾正。

()意識形態新嚴實

嚴實扛好意識形態之責,守牢校園主陣地,嚴格執行《中

共青島市市南區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細則》,不斷加強市南教體系統意識形態領域各項任務落實落細。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嚴防宗教滲透。定期研究分析全面從嚴治黨和意識形態領域形勢,以責任制落實縱深推進意識形態工作。深入貫徹國務院《關於深化新時代思想政治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配齊配強思政課教師,開足開好思政課,不斷推進思政課教師專業發展一體化團隊建設,夯實中國小意識形態思想政治工作基礎。

二、聚力“教育綜合改革”新攻勢,賦能教育現代化優質均衡發展新格局

 ()教育督導新治理

認真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教育部等八部委《關於進一步激發中國小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的有關部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以提升羣眾滿意度為核心目標,深化督導機制體制建設,落實督政、督學、質量監測各項工作,助力市南區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借勢借力提高落實督政考核指標成效,落實用“帶電長牙齒”的教育督導推動政府履職,切實強化政府主體責任,依法履行教育職責,形成履職合力,完善督學督導管理機制,基本建立機構健全、運行高效、結果權威、問責有力的市南區教育督導管理機制。積極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持續抓好責任督學和學校視導員兩隻隊伍,組建新一輪責任督學隊伍建設。健全督學工作流程,優化教育督導方式方法,突出結果運用的閉環管理。建全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應用機制,促進依法行政教育治理現代化。推廣普及與創新發展相融合,推進語言文字工作治理現代化,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力度。

() “以海育人”新動能

深度推進“以海育人”項目,深化“海洋研學”實踐,全面提升市南區“以海育人”區域教育主張。不斷加強學生海洋意識培育,深度挖掘“以海明德十品行”德育內涵和內容素材,推動海洋元素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做強海洋特色學校建設,形成規模可觀、梯度合理的海洋教育特色學校集羣。深入推進“海洋+”研學實踐,持續突進《海洋特色教育課程匯》學科課程教學,支持高水平學校校本課程開發,探索海洋STEAM課程,開展“雲端”研學、“海洋+實驗”課程,全面做好“市南區海洋教育實驗室”建設和使用工作。

() 智能教育新突破

全面貫徹青島市教育局《青島市人工智能教育實施意見》文件精神,推動人工智能教育發展部署,加快推進人工智能與教育相互賦能、深度融合發展,闖出人工智能教育市南之路,把推進智能教育作為攻堅的主要目標,主動迎接智能化教育的機遇與挑戰,積極探索智能教育改革發展新路徑和新模式。積極推進市南區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在課程深度建構之中,增加人工智能課程和教學活動,積極開發人工智能基礎課程、特色課程和社團活動,把人工智能教育有機地與科技教育、綜合實踐教育、海洋教育等相結合。培育一支高素質的人工智能教育師資隊伍,在試點學校採取“普及+培優”方式,普及課程,深化社團競賽,舉辦“市南區人工智能嘉年華”活動,為市南學子打造“有意義+有意思”的人工智能體驗與展示平台。提升各類信息化平台應用水平,探索建設市南教育移動e平台。

() 教育評價新改革

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切實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將“改革黨和政府教育工作評價,推進科學履行職責”作為重點任務,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頂層設計,強化落實,探索實施。全面正確認識教育評價的性質和功能,樹立問題導向,破立並舉,推進教育評價關鍵領域改革。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通過教育評價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保障學生平等權益、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營造和諧育人環境。

()“悦動課堂”新活力

積極推進“悦動課堂”教學變革,加強頂層設計,把教科研的側重點落到“悦動課堂”的探索與實踐中。結合課程的深入建構、教學方式的轉變和學校的辦學特色,進一步深化校本領域的“悦動課堂”探索,讓“悦動課堂”成為教育教學提質擴優的“總抓手”。實施初小幼“五十百千” “悦動課堂”行動計劃,打造“悦動課堂”10所示範學校,推出100節“悦動課堂”精品課例,培養1000名“悦動課堂”研究典範教師,推進“悦動課堂”研究提檔進階。

()集團化辦學新探索

着力打破學校、學區壁壘,進一步完善以強帶弱、優勢互補的發展機制,積極探索更為持續、深入、創新的集團化辦學之路,強化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積極與青大、城投等集團合作,探討成立教育集團,讓集團化辦學成為加快推進優質、均衡、高水平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動力,辦好每一所“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三、聚力“學生綜合素養”新攻勢,實現面向現代化的學生關鍵核心品質新培育

(十)“以海明德”新特色

堅持立德樹人,全面構建一體化育人體系,持續推進“以海明德”項目行動。做好“德育一校一案”的工作落實,開展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德育。深入推進“1+N”德育一體化課程實施,把立德樹人作為各學科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以中國小道德與法治課程為龍頭、各學科協同推進的方式,做好“六個一”一體化課程實施。形成各學段縱向銜接、各學科橫向融通、課內外深度融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成長規律的德育課程實施體系,鞏固各學段德育成果。

 (十一)智育水平新提質

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落實五項舉措助力教學質量提升,指導各學校編制20212025課程建設規劃,準確把握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做好課程實施工作。引導教師深入理解學科特點、知識結構、思想方法,科學把握學生認知規律,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深入開展零起點教學和初小幼銜接研究,落實各學段各年級的質量要求,實現初小幼一體化發展。全面把關命題、組織閲卷、深挖數據,進行科學分析精準施策。持續深化提質減負工作,在規範減負工作的基礎上,探索實踐性、項目化、單元塊的作業類型。完善作業、考試等各類制度清單,強化過程性評價,實施增值性評價,助推區域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十二)“康樂健身”新提升

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實現以體育智、以體育心獨特功能,落實立德育人根本任務。探索個性化的體質健康提升方案,推進學生體質健康檔案“一生一檔”、體育作業“一生一策”模式的建設。實施學生體質健康責任制、約談制、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等剛性制度,確保2021年下半年全區學生體質健康平均合格率穩定在95%以上,優良率達到40%以上。啟動“雙能三高 提質促健”體育工程,面向全體學生實施“普及+特色”“6+N”項體育技能。打造“市南校園體育品牌”,加大校園足球普及力度,爭創3所全國級和5所市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進一步擴大市南區中國小生花樣滑冰比賽和冰雪嘉年華活動的影響力,爭創全國冰雪項目特色校和試點區市。推進“體育課程、課餘訓練、體育競賽、體育社團”四位一體建設,打造市南特色的賽事品牌。

科學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教育教學工作,實行一校(園)一策,不斷完善校園疫情防控管理體系和聯防聯控機制。積極落實“2030健康中國”行動計劃,全面推進校園健康教育宣教與監測體系建設,積極爭創“健康校園”,完善校園傳染病防控工作體系。以“明亮雙眸”項目積極推進“近視防控”工程,以“健康大數據”有效落實學生“康樂健身”重點工程,有效提高學生健康素質。

(十三)“藝海探航”新實踐

全面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要求,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創新豐富以美育人模式,深化“藝海探航”美育工程,打造區域美育新格局。開展“悦動美育課堂”,豐富美育基地,聘請第三方公司入校實施學校藝術素養測評工作。打造區域及學校美育特色品牌,進一步推進區域管樂特色品牌建設,繼續舉辦“2021青島·市南管樂藝術周”系列活動,特色實施“藝海探航”美術教育系列活動,成立市南區藝術教育委員會。探索合作育人新模式,充分挖掘社會力量,打造區級公益社團優質品牌,加強學校特色社團建設。

(十四)“勞動促成長”新樣態

深化“勞動促成長”項目,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意見》、教育部《大中國小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根據《市南區關於進一步落實中國小勞動教育指導意見》,出台《市南區中國小生勞動教育指導綱要》,建立中國小勞動清單制度,建構區域勞動教育課程框架,做好勞動教育課程的落實、實施和監督。出台勞動教育評價辦法,建設市南區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積極推進“勞動+”教育行動,推進科技教育和勞動實踐相結合,打造“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市南勞動教育新樣態,構建“學段貫通、學科融通、五育互通、全域暢通”的一體化育人體系。

四、聚力“立德樹人”新攻勢,促進面向現代化的教師關鍵行為與核心素養新提升

(十五)制度舉措新完善

全面貫徹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進一步激發中國小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有關要求,擴大學校人事工作自主權,聚焦“關鍵制度”完善教師招引制度,深化“1+X”多元化人才引進機制。完善待遇保障制度,推進義務教育教師工資與區公務員工資長效聯動機制,完善教師收入分配激勵機制。推進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以問題為導向,拓寬優秀人才引進方略。調控人員編制管理機制,逐步緩解中國小結構性缺編問題,優化職稱崗位設置管理。深化尊師惠師長效機制,實現惠師項目數量和質量的雙提升。

(十六)“四有好老師”新建設

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實施教師評價改革。重點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引導和教育廣大教職工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建立教師職業行為清單,建立師德失範行為通報警示制度,對違反師德行為零容忍,依規進行處理。建立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五位一體”師德師風評價機制。落實《市南區“四有好教師”專業素養提升工程實施方案(2019-2022年),推進幹部教師分類分層培訓。大力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深入推進思政培訓,健全完善政治輪訓制度。繼續進行校長學院培訓,在本土化教育實踐中鍛造名優校長。組織中層幹部專項研修班,進行“三研實境”培訓(即研讀、研討、研修)。系統開展新教師培訓、學科帶頭人培訓、班主任帶頭人培訓、“種子教師”培訓,推進教師隊伍可持續發展。

五、聚力“教育服務水平”新攻勢,深化適應和服務於現代化優質教育發展的新變革

(十七)“樂教興園”新路徑

全面貫徹《山東省學前教育條例》要求,以促進高質量發展為導向,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精準擴充普惠學位。全面精準預測招生形勢,提前謀劃設計2021年學位供給,不斷鞏固“幼有所育”工作成果。藉助“一街一案”,持續應對入園高峯,健全學前教育資源均衡發展機制,持續多舉措擴增普惠園,有效拓展學前教育普惠資源供給,不斷滿足羣眾對就近入園的供需需求。以構建“幼有善育”為主線,形成富有影響力的區域特色,積極爭創全國普及普惠區。編制學前教育“十四五”專項規劃,發佈新一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及相關配套文件。打造“慧玩空間”遊戲品牌,深入推進聯盟辦園方案,形成一批可推廣、可複製的經驗與做法,探索區域保教特色發展路徑。

(十八)“康教融合”新促進

全面落實教育部《關於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持續完善特殊教育發展體系,形成成熟暢通的學前到職業高中一體化育人體系。探索形成中國小及幼兒園基於校本的隨班就讀(隨園保教)特色推進模式,建立融合教育質量監測體系,推進區域融合教育開展。加強“普特融合項目”課題研究,打造特殊教育普特融合特色集團化辦學。優化特殊教育課程體系,推進以個別化教育為核心的特殊教育課程建設。依託特殊教育發展委員會,打造以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為樞紐,以醫教結合為貫穿,協調推進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專業發展的“一點三線”市南區特殊教育模式。

(十九)民辦教育新品質

改革創新教育機制,實現民辦教育格局多元化,增強自主辦學能力,完善法人治理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推動民辦學校監事會建設,健全民辦學校重組和退出機制。深化分類管理制度,繼續推行年檢第三方財務審計方式,探索建立民辦學校風險防範和税管協作機制。落實民辦學校各項同等待遇保障項目,依法維護民辦學校各項權益。探索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合作辦學、交流引入機制,發展民辦學校特色化辦學格局。加強治理能力建設,讓民辦學校辦學更加規範。加大執法工作力度,建立違規失信懲戒機制,發揮協會自治職能,讓民辦教育行業更加自律。

(二十)“教育服務”新優化

提速學區制建設進程,推進“緊密型”學區建設,擴大學區共建共享優勢,構建“五位一體”學區一貫式培養模式。推進資源共享,構建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學區網絡鏈接共享平台。不斷完善招生入學服務機制前置,優化招生入學“六個一”服務模式,完善入學服務平台,做好部分學校實施“學位預警”第一年的摸底調研,繼續做好“限定學位”政策的探索研究。優化市南區社區教育學院課程內容,豐富公益培訓內容,加快推進“一街一特”社區教育學院分院建設,推進資源聯盟建設,做好社區教育專兼職隊伍建設,擴大社區惠民服務內容,豐富校外教育實踐活動內容。系統做好招生考試服務工作,積極營造良好的考試環境,健全完善聯防聯控,扎牢織密疫情防控屏障,嚴格抓實考務管理,不斷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大力建設誠信考試文化,誠心為考生温馨服務。

(二十一)“家校育人”新聯動

推進家校協同育人,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全國家長學校工作指導意見》《教育部關於建立中國小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創建家長學校課程,創新家校共育課堂,全面加強與學生成長同步的家長學校“相伴成長”課程體系建設。健全家訪月機制、家委會常規工作機制、日常實踐引領機制、家校互動創新機制等,形成家校共育的“市南模式”。全面整合資源,合力育人,強化家庭教育服務站作用,為社區居民提供服務。依託“互聯網+”構建家校互助信息化平台,探索多種形式的網絡家校合作渠道,拓展家校合作載體。成立家校共育指導團隊,擴大家校合作育人工作覆蓋面,促進區域家校合作育人一體化工作的開展。

(二十二)“教育優保”新效能

以流程再造為契機,開創全域保障服務新格局,繼續深化教育保障網格化包乾服務,深化採購管理流程提升採購工作效能,紮實“建、配、管、用、督”全方位一體化閉環管理新格局。強化重點項目督查和項目負責人制度,推進“閉環式”管理新樣態,構建新建校(園)交接新模式。全力推進教育裝備配備,做好設備更新配備,強化設備日常管理,加大二次培訓和全員培訓,加大采購流程監管及審核力度。全力推進校園食品安全保障,加強監管,鞏固校園食品安全穩定局面。強化對學校、幼兒園食堂的監督指導力度,着力防範食品安全事故。完善舉措,提升校園食堂管理服務水平。抓好學生用品管理及節能工作,提高學生制服裝穿着使用頻率,推進學生用品質量安全跟蹤檢測工作。

(二十三)“平安校園”新升級

將確保校園安全作為中心任務,全面落實“六個不發生”,按照“三個一切”的標準執行相關措施,藉助多種排查、教育、培訓等形式,打贏“思想重視”和“行動落實”兩個領域的安保維穩陣地,着力打通各校“管、查、改、評,防、訓、聯、戰”為集合的學校安全管理閉環優化鏈條。推動教育和公安兩個部門聯防深度融合,積極推動校門口監控與公安“天網”工程融合,完善學校與公安的技術防範規範操作流程,建立常態化聯動機制,深化保安隊伍常態練兵工作。開展體悟式安全系列培訓活動,大力開展三支隊伍多種專業領域的覆蓋式學習培訓,繼續深化學生安全體驗活動,不斷深化安全習得效果。

六、聚力“打造運動時尚城區”新攻勢,推進面向現代化的高能級體育強區新發展

(二十四)體育健身新時尚

繼續做好市、區兩級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面做好健身場地和健身器材的維修、新建,創建特色健身示範點。做好各項時尚體育賽事活動及活動,延續做好廣場舞比賽、冰上趣味運動會、濱海時尚健身季等比賽及活動,着重做好2021年市南區全民健身運動會各項工作。推進市南區各項目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工作,引領全民健身科學健康發展,持續做好國民體質監測工作,爭取全年監測1000人以上。                                                                                                                                                                                                                                                                                                   

營造良好的體育行業發展氛圍,激發體育行業活力,深化

“雙招雙引”工作,樹立一個意識,強化三個思維,加快推進工作步伐。在做好2020年經濟工作總結的同時,繼續完善經濟工作方式方法,加強經濟工作執行力度,力爭完成2021年經濟發展既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