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職場 > 工作總結

市財政局工作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1.35W

20XX年,市財政工作堅定不移地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積極應對“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和經濟形勢重大變化帶來的挑戰,在預算執行中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市財政局工作總結

確保財政收入持續增長。20XX年是分税制財政體制改革以來抓收入最艱鉅的一年。財政收入總體走勢大起大落、增長前高後低。“5.12”汶川特大地震前4個月,財政收入仍處於高增長運行。“5.12”汶川特大地震後,財政收入增幅逐月回落。而後,又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發展變化衝擊,收入增幅下滑速率加快。在後8個月中,全市財政收入增長平均每月以4.2個百分點的速率下滑,保收入增長成為財政工作最緊迫的任務。針對組織收入中出現的新情況,在抓收入中實行了保收入增長就是保全局的方針。一是充分發揮財政在組織收入中的統籌協調作用,適時分析經濟發展走勢對財政收入的影響,適時監控財政結構變化對財政收入的影響,適時梳理政策性減收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指導和協調各項財政收入的徵收。二是主動配合税務部門實行主體税收與一般税收、重點税源與零散税源一齊抓工作方針,實行精細化分類徵管,努力縮短税收差距;支持執收執罰部門依法合規的開拓非税收入渠道、範圍,提高政府資源性收益運作水平,組織各項政府非税收入。三是主動把握收與調的力度,顧眼前謀長遠,在全市兑現各項政策性減税免税193,188萬元、制度性減費減收38,149萬元的情況下,税收和非税收入同口徑比上年增長17.1%和23.9%,全市一般預算總收入完成6,859,419萬元,同口徑比上年增長20.2%,實現了持續增長。

確保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資金需要。一是緊急啟動財政資金應急預案,首批抗震救災專款 3,000萬元第一時間撥付抗震救災搶險第一線;二是把資金保障視為抗震救災的生命線,按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原則,在全域建立24小時資金暢通“綠色通道”;三是集中統籌、調度、管理中央、省、市各類抗震救災資金,在尊重捐贈者意願前提下將各類捐贈資金納入抗震救災資金保障體系統籌安排;四是市級黨政機關帶頭髮揚艱苦奮鬥精神、帶頭壓縮行政公用經費、帶頭調整專項支出,從嚴控制人員支出、從嚴控制車輛購置、從嚴控制會議、從嚴控制辦公設備採購、從嚴控制公務接待、從嚴控制差旅費、從嚴控制其他一般行政支出、從嚴加強財務管理,當年調整壓縮行政經費和項目預算39,910萬元,全數用於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五是實行我市歷史上力度最大、涉及範圍最廣的減税減費政策,對15個税種和93項行政事業收費和政府基金項目實行了減免,當年地方財政減收231,337萬元支持災後恢復重建;六是建立市級政府災後恢復重建專項資金。20XX年由市級財政負責籌集100,000萬元災後重建資金的任務超額完成,實際到位200,000萬元。同時,整合政府資源,發揮政府融資平台籌資功能,多渠道籌集災後恢復重建資金。截至12月31日,全市財政撥付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資金1,007,770.66萬元,其中,抗震救災應急搶險248,819.33萬元,災後恢復重建758,951.33萬元,主要用於從廢墟解救羣眾5,456人,免費醫治受傷人員8.4萬人,安置轉移受困羣眾和境內外遊客14.3萬人,幫助94.7萬受災羣眾實行過渡安置,對200餘萬受災羣眾實行生活補助,幫助34.8萬名災區羣眾實現就業,實現大災之後無大疫。認真落實城鄉損毀房重建補貼政策,全面啟動農村永久性住房和城鎮安居房建設,對67.6萬户受損、倒塌、毀損民房維修加固和實行安置、重建,對277所中國小校、93個縣鄉醫療機構、首批9個交通項目等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實行重建,率先在全省重災區恢復生產,全力推進災後重建六大工程。關於財政撥付抗震救災應急(搶險)資金使用情況細項見表9,關於財政撥付災後恢復重建資金使用情況細項見表10。

確保改善民生資金需要。市級財政在預算執行中落實資金9,695萬元支持實施就業促進工程,落實資金133,799萬元支持實施扶貧解困工程,落實資金109,412萬元支持實施教育助學工程,落實資金48,691萬元支持實施社會保障工程,落實資金43,807萬元支持實施醫療衞生工程,落實資金53,221萬元支持實施百姓安居工程,落實資金8,730萬元支持實施道路暢通工程,落實資金232,275萬元支持實施環境治理工程,共落實惠民行動資金639,630萬元,帶動全市財政共投入1,006,213萬元資金支持八項惠民行動共87個項目實施。除實施以上惠民行動工程外,市級財政還落實11,291萬元預計對我市城鄉37.9萬餘低保人羣發放消費券、對返鄉農民工和失業轉崗等羣體15餘萬人發放就業培訓券,落實資金22,582萬元用於新增CNG空調車和老年人免費乘車補貼,落實資金4,302萬元用於食品、藥品質量安全檢驗和專項檢查,落實資金18,872萬元用於困難企業離退休人員生活補貼和醫療補助、企業軍轉幹部生活困難補助和事業單位養老補助,切實解決人民羣眾衣、食、住、行、上學、就醫、就業、改善城鄉環境等切身利益問題。

確保統籌城鄉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資金需要。市級財政在預算執行中繼續擴大公共財政在城鄉覆蓋領域和範圍,全力推進試驗區建設。

一是安排落實“三農”投入587,080萬元,帶動全市財政“三農”投入1,477,562萬元,比上年增加305,185萬元。落實資金72,732萬元及時兑現包括糧食直補、良種、農機購置、退耕還林、能繁母豬、農業政策性保險、家電下鄉、農資綜合等各項惠農補貼;向市現代農業發展投資公司注入財政性資金和落實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產業發展資金67,387萬元,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發展;落實資金230,908萬元繼續推進農村就業、農村社保、農村教育、農村醫療衞生等社會事業發展,在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衡化進程中加快建設新農村;落實資金31,814萬元對全市農村“普九”所欠債務予以化解;落實資金10,000萬元設立政府耕地保護基金,推動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需要説明的是,為了彙總統計“三農”投入和便於審議,專門把公共財政涉及用於農業、農村、農民各方面的支出集中反映在“三農”投入中。此口徑與以下所涉教育、文化、社保、醫療衞生、城鄉公共設施建設和對區(市)縣轉移支付等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相關支出在統計上會有交叉。

二是安排落實支持教育事業方面的投入308,855萬元,主要用於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惠及農村中

國小學生75萬人,免除城市義務教育學雜費惠及學生30萬人,對約12萬名高校、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行生活補貼,對因地震受損的67萬m2校舍實行維修加固和重建,對受損的29萬件(台)教學儀器設施進行重置,保障我市28萬名災區學生秋季如期開學,實施農村中國小標準化學校和城區薄弱學校設施設備滿覆蓋,支持大學新校區、職業技術學院、石室中學擴建等一批教育重點項目建設。

三是安排落實支持文化事業發展方面的投入63,443萬元,促成11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完成標準化建設,新建88個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完成670個農村信息工作站、880個農家書屋和200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對因地震受損的國家重點文物、檔案實施保護性搶救,繼續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成功舉辦奧運火炬接力,支持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四是安排落實支持就業與社會保障方面的投入339,891萬元,其中,落實資金41,564萬元對25.4萬名下崗失業人員、失地農民、返鄉農民工實施再就業技能培訓和對農民工實用技術培訓140萬餘人次;落實資金52,788萬元提高城鄉低保及優撫保障對象補助標準和水平、對五保户實行集中供養、開展新型農村養老試點、對城鄉低保人羣實行醫療救助、免費為殘疾人發放助殘器械和對低保人羣發放消費券;落實資金40,932萬元完成低保家庭危舊房改造2,749户,新建經濟適用房3,030套,新建廉租住房4,982 套,新增廉租住房租賃補貼5,639户,幫助農村無房户和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解困。

五是安排落實支持醫療衞生方面的投入131,922萬元,對損毀的鄉鎮衞生院、村衞生站實施重建;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的基礎上,推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全市740.6萬城鄉居民參加醫療保險;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公共衞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推進鄉鎮衞生院向社區衞生服務模式轉變,全面實行社區衞生服務全覆蓋,惠及城鄉居民1,112萬人。

六是安排落實城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620,694萬元,重點支持交通、水利、學校、醫院等城鄉基礎設施重建;啟動農村新型社區建設;238個鄉鎮建成農村垃圾集中收集、清運體系,開工建設83個農民集中區微型污水處理系統,加快中心城區污水處理系統建設,在全市城鄉開展污染(源)普查,完成22條小流域污染整治和20條特色街道、30個小遊園區和部分主幹道風景區的綠化建設,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1.4萬噸,促成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實現319天;支持地鐵1號線全線鋪軌、2號線全線開工,支持城南、城東副中心公共設施配套建設和優化道路功能等一批城鄉重大基礎設施和改善城鄉環境項目實施。

七是落實對區(市)縣各項財政轉移支付資金1,936,913萬元,比上年增加940,864萬元,當年新增各項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轉移支付710,107萬元,對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等重災區實行過渡期財力補助47,423萬元,對蒲江實行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試點補助6,303萬元,促進“全域”協調發展。

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資金需要。市級財政盡力增加支持產業發展和擴大內需投資規模。一是對產業發展投入力度不減。當年用於支持三次產業發展的投入達545,657萬元,比上年增加投入54,704萬元。主要用於農業產業發展、農業服務體系建設、糧食豐產示範工程、農業綜合開發、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和土地整治,主要用於80萬噸乙烯、一汽豐田搬遷、成芯一二期等重大產業化項目實施及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小企業風險引導、企業創新技改貼息、自主創新科技研發、節能減排和工業集中發展區建設,主要用於支持文化與傳媒、旅遊、外經外貿、會展、現代物流、國內貿易、信息產業和地方金融發展;二是實施有利於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發展的財税政策。先後兑現中央、省、市支持災後產業重建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減税減費財税政策。結合實際,在促進房地產和旅遊業復甦中實行個人購房財政補貼、退税減税免費和貸款擔保等政策;三是創新支持產業發展的投入機制。注入資金10,000萬元支持組建市投資控股集團公司搭建運用金融工具的融資平台,充實文旅集團資本金10,000萬元促進我市文化旅遊產業振興和發展,充實市現代農業投資公司等資本金45,250萬元探索財政、金融機構、農業產業化企業和農户多方融資新型投入機制,安排資金27,250萬元支持重災市縣組建農村產權流轉擔保公司;四是落實擴大內需。年底落實投資規模217,000萬元,提前啟動一批拉動內需、惠及民生的災後恢復重建項目等,為支持全市20XX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2.1%發揮財政積極作用。

確保公共財政管理水平有新提高。在預算管理中,通過建立部門預算庫、基礎數據庫、專項資金項目庫,對部門預算實行精細化管理;開展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試點,探索城鄉公共服務均衡化新途徑。在國庫管理中,統籌預算內外資金,集中調度資金保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保運轉、保民生和促發展中重點需求,23個市級部門推行公務卡試點,開闢“本地優秀企業園地”欄目,為本地優秀企業、產品提供政府採購引導平台。在財政監督中,及時制訂抗震救災資金監督、規範捐贈物資和加強抗震救災物資緊急採購等管理辦法,從資金籌集、撥付、使用、複核等環節建立健全抗震救災資金管理制度;建立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資金統計報告制度,將不同來源、不同用途的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資金納入專户,實行動態監管;建立接受捐贈資金公示制度,在財政網政務公開目錄向社會公示;組織力量對抗震救災資金及物資使用、災民臨時生活救濟補助、遇難人員國家撫慰金、集中安置點醫療補助、基礎設施搶修等進行專項檢查,保障各項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資金專款專用。在財務會計管理中,對市級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參股企業、聯營企業財務狀況開展調查分析,試編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工作已開展;開展產業結構與税源結構等重大課題研究,動態掌握我市財政收入發展趨勢;進一步推進農村代理會計核算中心建設,農村代理會計核算已覆蓋全市2,327個村。在堅持依法理財中,依法向市人大報告“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後財政預算變動情況,市級財政壓縮行政公用經費和籌集災後重建資金情況,邀請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全程參與市級政府災後恢復重建資金籌集、使用、管理決策全過程的監督。

Tags: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