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職場 > 工作總結

七一建黨集體成員感悟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1.48W

  七一建黨集體成員感悟總結

這是激動人心、令人振奮的時刻!如習主席所説的一樣,我們要在黨的領導下,自信自強,不忘初心。在一百年中的發展,我們能自豪的説出:我是中國人。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七一建黨集體成員感悟總結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閲讀。

七一建黨集體成員感悟總結

七一建黨集體成員感悟總結一

百年奮鬥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作為21世紀的新青年,我們要不忘初心、砥礪奮進。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百舸爭流,書寫青春答卷,不負學院栽培,不負山河重託。

100年的風雨洗禮,留下的是不變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讓我們在今天立下宏願:緊緊跟隨黨的領導,熱愛祖國,勤奮學習,積極實踐,用自己的雙手描繪出一幅二十一世紀的宏偉藍圖。

我們可以不要宗教、不要圖騰,但我們不能沒有精神,沒有信仰!我們要努力,讓黨旗永遠飄揚!讓形象永遠閃亮!憶往昔崢嶸歲月,展未來任重道遠。我們要以時代為己任,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出我們的全部才智。

今天是中共成立一百週年的慶典,這是激動人心、令人振奮的時刻!如習主席所説的一樣,我們要在黨的領導下,自信自強,不忘初心。在一百年中的發展,我們能自豪的説出:我是中國人!

身為一名學生我們要不斷努力,再接再厲,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昂揚的精神,身體力行地投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踐中,才無愧於“共產黨員”們這一路的艱苦與犧牲。

慶祝黨的百年華誕,思考黨的歷史擔當,給我們許多深刻啟示。我們必須始終牢記初心使命,努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實現新的跨越。

七一建黨集體成員感悟總結二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回望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百年畫卷,讓人充滿了無窮的力量。正如1982年,年輕的習近平來到正定,圍繞“奮鬥”,用了3年多的時間,推動了“大包乾”在正定全面推廣,為正定經濟的騰飛打下堅實基礎。圍繞“奮鬥”,帶領全縣人民大膽改革,衝破“經濟上農業單打一,農業上糧食單打一”的模式,實施工業興縣、科技興縣、人才興縣、文化興縣、旅遊興縣等策略,讓正定全面擺脱“高產窮縣”的帽子,逐步走向致富道路。

在奮鬥中解決發展問題

在奮鬥中才能發現新問題。發展的問題往往比不發展的問題多,發展的過程就是解決一個又一個新問題的過程。不幹,問題就少,就得不到發展,想發展就必須奮鬥,在奮鬥中發現並解決新的問題。書中寫道,為轉變正定農業“單打一”的發展模式,為發展工業廣納人才,制定“人才九條”。期間,便遇到了涉及分配製度、人事體制、户籍管理等各種問題,本着遇水建橋、遇山開路的精神,習近平帶頭逐項突破,最終為正定引進了大批人才,正定工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只有奮鬥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

問題是普遍存在的,敢幹才有機會解決問題。發展有發展的問題,不發展有不發展的問題,發展得好有發展的好的問題,發展落後有發展落後的問題。當時,正定縣糧食產量很高,是省第一個“跨長江”的縣,農業發展的很好,然而由於交糧太多,百姓負擔重,同樣有不夠吃的問題。縣裏的領導無不知曉,但沒人敢上報。不幹就永遠解決不了問題,習近平放下顧慮,大膽向上反應情況,最終,上級調查後決定減少徵收,習近平如願解決了百姓糧食不夠吃的問題。

在奮鬥中找到解決方法

方法一般是指為獲得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而採取的手段與行為方式,沒有方法就無法實現目的,沒有方法,所有的美好願景都宛若只可遠觀的出水蓮花。

方法通過奮鬥實踐產生,乾的過程中產生的辦法往往不只一條。條條大路通羅馬,但不同辦法意味着達到目標的過程不同,萬一選擇了錯誤的辦法,又將導致無法實現目標。想要找到正確的高效的目標,就必須隨着做的過程去逐步篩選。正定當時開始整治“連茅圈”,把農村的廁所和豬圈分開,主張“一刀切”,到農民的家裏進行強制性的改造。結果不僅讓農民反感,而且強拆後百姓很快就又建起來,工作推進效果很差。習近平決定改變做法,先搞試點、立標杆,再進行廣泛的宣傳,讓羣眾慢慢接受。通過穩步的推進,最後改造效果顯著,百姓意見也少了。

在奮鬥中抓住難得機遇

機遇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附帶有一定的天時、地利、人和等外在因素。機遇又是相對的,具有一定的前提條件。同樣一件事物,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下的性質可能會截然相反,正定發展問題的解決,同樣是改革開放春風吹拂下的產物。

當時正定仍在割資本主義的尾巴,賣毛線的被視為投機倒把,拉沙子、擺小攤的被批為走資本主義道路。“鳳陽花鼓”還沒有傳到這裏,人們依舊習慣於敲鐘下田、吹哨上班,成了遠近聞名“高產窮縣”。本着“改革必定海闊天空,守舊未必風平浪靜”的決心,習近平帶領全縣人民大膽改革,衝破“經濟上農業單打一,農業上糧食單打一”的模式,走出了“半城郊型經濟”,掀起了正定縣前所未有的經濟發展熱潮。機遇往往伴隨着挑戰,彼此相互依存,要抓住機遇就必須勇於挑戰,敢於挑戰才會有機遇。

在奮鬥中完成使命擔當

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一使命深刻闡釋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民,把人民是否真正得到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保障作為檢驗發展成就的根本標準。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習近平在從政之初就緊密和人民羣眾聯繫在一起,時任正定縣委副書記的王玉廷回憶説:“近平所做的這些大事小事,都是為羣眾着想,解決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問題。每天,他腦子裏想的都是縣裏的事,想的都是老百姓的事。”

直到今日,每當看到播放1949年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主席用他那帶着湖南口音的洪亮聲音,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畫面的時候,我依然覺得身體湧着一股熱流,有一種想要留下熱淚的悸動。雖然我不曾經歷過那段特殊的歷史時刻,但是我從不敢忘記歷史、忘卻初心,而是始終點燃內心中永不熄滅的微光,珍惜當下一切的來之不易,把奮鬥的精神融入崗位、融入日常,以只爭朝夕的姿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建設民航強國夢而不懈奮鬥。

七一建黨集體成員感悟總結三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曆史中,湧現了許許多多革命事業的開拓者,新中國的建設者,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者。他們將國家民族的命運與自己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了一起,一心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未來,不畏艱難,砥礪前行,走出了一條前人未曾走過的可歌可泣的道路。在其中,有這樣一位家喻户曉的偉人,他是新中國的締造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軍事戰略家和理論家,詩人和書法家,他,就是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

實事求是,堅持真理。“實事求是”一詞源於《漢書》,原意是指一種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方法,毛主席一生提倡並踐行“實事求是”,使這個詞語在現代漢語中得到新生。在“八七會議”前後,毛主席便敏鋭地察覺到,照搬蘇聯經驗去攻打大城市在當時的中國革命形勢下是行不通的,他切合實際地提出了有關“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構想,這在中國革命進程中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在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長征的途中,毛主席在遵義會議中從實際出發,批判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給革命事業帶來的重創,遵義會議也成為了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實事求是”至今仍是目前黨政機關作風建設的一個關鍵詞。

以人民羣眾為本,想人民羣眾所想。毛主席在井岡山時期,就深知人民羣眾,尤其是農民對整個國家的重要性。他在革命根據地轟轟烈烈地開展了土地革命,推翻了幾千年來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為廣大貧苦農民分得了祖祖輩輩夢寐以求的土地。他在1945年召開的中共“七大”上,就提出了今後組織“人民代表大會”的制度構想,認為只有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才能保證社會主義政權的延續。“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人民解放戰爭中,“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羣眾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羣眾用小船劃出來的,這充分證明了人民離不開黨,黨也離不開人民,毛主席堅持走羣眾路線是具有先進性的。

堅守初心,絕不妥協。毛主席在延安時期談到魯迅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表達了他對國民黨反動派、日本侵略者等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勢力絕不妥協,並堅持為人民解放鬥爭到底的決心。他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給予了革命人民和軍隊極大的精神鼓舞以戰勝在裝備上強大的敵人。不論在井岡山,還是在延安、西柏坡,亦或是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都注重黨建和整風工作,始終堅守初心,保持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絕不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