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職場 > 工作總結

學科德育工作總結8篇

欄目: 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4.2K

我們的工作總結表明,我們能夠在快節奏的環境中保持高效率,並做出優秀的表現,我們通過工作總結來總結經驗,以便在將來的項目中能夠更好地應對類似的情況,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學科德育工作總結8篇,供大家參考。

學科德育工作總結8篇

學科德育工作總結篇1

本學期,每個英語教師都是在忙碌中渡過的。我擔任四年級4個班的英語教學工作。但我力求在教學中做到紮實,有效,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益,上好每一節課,帶好每一個學生。現將本學期的學科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思想方面:

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全面貫徹教育教學方針。認真學習《教育法》、《教師法》、《中國小教師日常規範》。積極參加學校的政治理論學習。注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堅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於教學活動之中。我積極參加各種學習培訓。時時做到教書育人、言傳身教、為人師表,以自己的人格、行為去感染學生。作為一名教師自身的師表形象要時刻注意,我在注意自身師表形象的同時非常重視對學生的全面培養。

二、在教學工作方面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的氣氛和學生的積極性,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很大的收穫。因此,平時,我緊抓備、教、改、輔、查等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備課時掌握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同時還要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所以,老師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

三、在課堂教學中

1、在課堂上,認真授課,運用實物教具、簡筆畫,情景教學、手勢語言等方法來啟發、教育學生。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在聽力方面。為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常讓學生聽英語歌曲及英語會話的錄音磁帶,還讓學生表演對話,背書。

3、在課堂或課後,及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前多朗讀,課堂35分鐘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講,把老師講的內容真正聽懂,不是似懂非懂。課後認真完成配套練習,不懂的地方,多向老師或成績好的學生請教。調動優生給差生補課,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四、自身的學習

雖然自己在英語教學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是仍然避免不了的兩極分化的嚴重性,尤其是後進生工作,以致於嚴重的已經跟不上,因此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努力填補自己在教學工作中不足,不斷的學習,不斷地反思自己,以豐富自己的自身的水平,爭取邁上一個新台階。

學科德育工作總結篇2

語文科由於其天然具有的深厚藴藉的鮮明人文特徵與深厚感召力而具備了獨厚的塑造人的精神這一獨特功能。“文道統一”,學文與悟道應同步進行,教育不僅是為文化的傳遞,更是人格心靈的喚醒,本學期,我在語文教學中積極進行了德育的滲透。

一、語文科德育滲透的內容。

1.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指在學生語文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的思想認識、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之一。

2.語文人格教育。語文人格教育,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結合知識傳授,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活動。

3.心理素質教育。心理素質教育也是中學語文德育滲透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教學內容上,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感想象和思維能力;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情感。我們的教學也應注意到學生的心理健康,要為學生整體心理素質的提高作努力。

二、語文德育滲透的途徑。

如何把德育滲透於教學之中,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呢?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1.結合課文內容,直接進行滲透。“文以載道”,課文中的許多內容都是非常好的德育材料,可以直接進行德育滲透。我教學時,讓學生邊看書邊聽錄音,把學生帶入課文內容,自然貼切地進行滲透,讓學生在欣賞享受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潛移默化。

2、通過語文活動進行德育滲透。語文活動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它可以優化學生心理,也是實施德育滲透的重要途徑。在語文活動課中,語文活動課的形式多種多樣,有“打電話、交朋友等專題活動。“通過語文活動課的設計、實施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得到充分的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促使每一位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在語文的實際運用中豐富知識,發展智力,促進少年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語文能力,也使學生在動手動腦過程中,找出自己的閃光點,對培養健康心理有裨益,比如我在開“故事會”活動,學生踴躍發言,連班裏平時語文最差的一位同學手也舉得老高,而她的故事講得生動有趣,從此,這位同學大大增強了學習語文的興趣,認為自己不如別人的不健康心理也摒棄了,現在這位同學的成績已居班級中游。語文活動課為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施展提供了大舞台,它既可以調節緊張的學習生活,同時又可以增強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從而促進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形成,優化學生心理。

3、通過語文教學進行感恩滲透。感恩,是人類最需要的精神品質,也是社會得以和諧發展的基礎。當前,隨着獨生子女比例的增加,社會正面臨着一場普遍性的道德危機:兒童感恩意識的嚴重缺失。道德學習理論、品德建構理論認為,感恩意識不是天生的,感恩意識的培養需要教育的點撥。在現行的國小語文教材中,潛藏着豐富的感恩素材。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彌補了以往感恩教育流於形式、效果不高的缺憾。比如上《孔子拜師》這課時,我就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的偉大,讓孩子們給教自己的老師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感恩之情。

今後,我在教學中應該利用各種契機,積極進行德育滲透,對學生進行薰陶、感染,讓學生成為品學兼優的學生。

學科德育工作總結篇3

一、我校德育滲透的途徑的情況

(一)學科中有些內容在德育意義上很有代表性,有些內容本身就是介很好的德育教材。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內容向學生傳輸道德文化知識。學科教學滲透德育是教學工作客觀規律的反映,是由教學具有教育性這一特點決定的。

1、教學過程具有教育性。教學過程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學生認識能力,逐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道德品質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培養認識能力的同時,必將影響學生思想、品質、意志、性格的發展。在學校教育中,學科教學所佔時間最多、最長,對學生影響也就最大,教師在引導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的同時,也培養着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觀點和態度,影響着學生思想品德和世界觀的形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智育人,才能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以德育人,才能適應我國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對人才提出的要求。

2、教師形象具有教育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着主導作用,學生學什麼,怎樣學都有賴於教師的指導。而這種指導成功與否又與教師自身形象即教師本身的職業道德形象和智能結構有十分密切的關係。教師自身形象的直接體現就是教學中的“講台形象”。教師教學中的“講台形象”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是教師素質的綜合體現,是教師學識、才幹、教學技巧和品德修養等多方面素質的集中表現。因此,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在學識、思想、儀表、操行等方面都能顯示出較為完美的講台形象,不僅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強化非語言行為的作用,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而且能在本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外,以教師的整體形象對學生產生整體的實際影響。

3、教材內容具有教育性根據我國的教育方針和中、國小教育的目的、任務所編寫的學科教材內容是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嘗觀點和方法選擇、組織的,注意了教材的思想、政治傾向,使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裏的有關知識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現實和長遠目標聯繫起來。因此,學科教材本身就是科學性和思想性的統一。一句話,具有教育性。

4、明確掌握知識與加強德育的關係,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一個能動的認識過程。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習目的,對學習的積極性起着決定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引導他們把個人的學習與祖國的前途聯繫起來,培養他們愛祖國的品德和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就能給學生以巨大的學習動力,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亦是説學科知識是提高學生思想素質的基礎,而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反過來會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產生積極的影響。

5、注意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指導,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學科知識為基礎的,是知、情、意行的統一發展過程。其中“知”是指對思想、道德的認識,是一個學習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認識過程。因為課堂教學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徑,當然也是向學生進行德育的主要途徑。因此,學科教學加強德育工作,最主要的還是通過課堂教學這一環去完成。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慾望是影響學習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是自發產生的,而是教師教育的結果。教學中思想教育因素的發掘,學生正確思想觀點的形成,思想覺悟的提高無一不是教師教育指導的結果。因此,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注意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引導學生知識學習的同時,加強德育指導,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

6、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學科教學內容是科學性和思想性的統一。要把德育滲透於學科教學之中,就要根據學科實際,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識教學與思想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學科德育特點及其實施

1、學科德育有共同特點又有各自學科的特點。學科德育的共同特點:一是以知識為載體。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各學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都是同本門學科的知識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語文學科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同文質兼美的愛國篇章的學習相結合;歷史學科以祖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實為載體,尤其是通過近代落後捱打的史實、中國人民前赴後繼反侵略鬥爭和無數仁人志士探索救國救民之路的事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地理學科通過祖國的地理環境、遼闊的疆域、豐富的資源、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運用我國燦爛的科技文明史,我國曆代科學家熱愛祖國和創造發明的事蹟,解放後我國在這些領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等等,以上這些事實充分説明,德育以知識為載體具有巨大的説服力和感染力,能夠給予學生深刻的影響,形成強大的內化力量。

現代教育的重要標誌就在於更加重視知識載體的作用,而任何知識、技能的傳授又總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聯繫的。學科德育以知識為載體,體現了知識與道德、教學與教育、教書與育人的統一。

二是面廣量大時間長。僅以必修課來説,國中有13門學科,。這些學科遍佈所有知識領域,其延續時間,短的一年兩年,長的貫穿3年。各門學科都具備德育滲透的功能,其教育力量是十分強大的。

三是有切實保證。學科德育有固定的課程、相對穩定的教材、排進課表的課時、專職的教師和評價考核的制度,而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在學科的學習上。這些條件切實保證了各學科能夠有目的有計劃地在教學中實施德育。

四是細水長流、潛移默化。人的思想政治素質,從品德行為的養成、基本觀點的確立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這個過程中,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知識經驗的積累是基礎,對教育內容的領會、接受、內化是關鍵,實踐、認識不斷反覆由量變到質變是過程。各學科教學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知識經驗,學科德育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有采取灌輸的方式,不少又是採取滲透的方式,使學生在接受各科知識的同時受到感染和薰陶,潛移默化,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有利於學生吸納,並在學習運用和實踐活動中逐步深化。學科德育又有各自學科的特點。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是德育的顯性課程,擔負着比較全面和比較系統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既是學科德育一個組成部分,又是學校德育體系中的一條主線,在學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2、學科德育的實施課程改革方案是學科德育實施的依據。

課程改革方案明確提出了加強德育的指導思想;在總的培養目標中,規定了提高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適應社會主義事業需要”的目標,並相應地規定了思想品德素質在國小、國中、高中的分階段、有層次的目標;設計了顯性與隱性結合的“三線一面”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課程體系,要求面上各門學科、各個領域都要滲透在貫穿德育工作,落實到各科課程標準和各科教材中去,使顯性德育課程外的各科,都作為德育的隱性課程發揮各自的積極作用,寓德育於各科教學和各項活動之中。

3、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編寫有明確的德育要求和內容。學科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和教學的依據,這次我們分析了中國小20個學科的課程標準和部分教材德育滲透的情況。總體上看,課程改革方案加強德育的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得到了貫徹和實施,各學科的課程目標、教材編寫要求、實驗操作和練習、教學評估,都有相應的學科德育要求。各學科課程教材德育滲透的主要內容,我們在《學科德育滲透一覽表》已作了歸納。這裏僅舉高中數學的課程標準為例作為説明。學科德育滲透在教師的教學中逐步得到體現。

(三)學科德育滲透中的問題及原因

課程教材改革幾年來,我校各科的德育滲透雖然取得不少進展,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主要的問題有以下幾個:

1、學科德育內在聯繫尚未得到充分揭示,難以形成“合力”。

各學科智育的任務和內容各不相同,因而德育的“載體”也就不同,學科德育往往容易強調自身特點,各行其事,難以形成合力。以中學為例,同一年級學科一般都在十門或十門以上,但所面對的都是同樣的學生。如果不去研究學科之間德育橫向的有機聯繫,就很容易重複,或有的過深,有的過淺,有的可能缺漏,就不能綜合實現它們的德育功能,使德育工作難成合力,不利於學校德育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同一門學科,在不同年級面臨着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同樣需要研究它們德育之間縱向有的機聯繫。

2、學科德育存在明顯的不平衡性,留下“斷裂層”。一是教師之間的不平衡。教師教書育人的意識強,才能在鑽研教材中注意發掘其德育因素,在教學中發揮學科的德育功能;相反,教師育人意識薄弱,即使課程標準有明確的德育要求,教材有很好的德育因素,也會視而不見。同一所學校不同學科的教師之間,甚至同一個學科不同的教師之間,學科德育滲透與否,成效如何,差別是很大的。對學科德育滲透重視並積極實踐和研究的,總的來看尚不如智育方面,隨意性尚未能得到克服。二是年級之間不平衡。這些不平衡性的存在,就使學科德育的縱向之間,橫向之間的銜接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斷裂層。

對於上述問題存在的原因,我們還來不及作深入的探討,初步分析,是否有以下幾點:一是整個教育體系尚未徹底擺脱單純應試教育的模式,新的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育體系尚未完整地確立,突出表現在考試評價、招生、招工的機制上,教書與育人在一定程度上割裂,學科滲透德育有時就變得可有可無。二是學科德育總體協調不夠,除了課程標準制訂中的問題外,編寫教材、培訓師資、教學研究三者之間也有脱節現象存在。

二、學科德育滲透應注意的問題

1、注意因勢利導,淡化德育痕跡。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學科教師進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與效應相對應,注意改善與教育對象的關係。古人説,寫文章“理不直指也,故即事以明理;情不可以顯出也,故借物以寓情”。我們也需要研究教育的“即事明理,借物寓情”,用愛心換愛心,以信任換信任,注意因勢利導,淡化德育痕跡,讓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進行,增強德育的滲透性和效果。如一次教學中,我發現一個學生在搞小動作,暗示多次未改,我將他叫上講台,請他在黑板上左手畫長方形,右手畫正方形,並且左右手同時進行,學生試多次後表示畫不出來。我問:這説明什麼道理?學生回答:一心不可二用。借事明理,沒有批評、訓斥,讓學生懂得了道理。

2、不牽強附會,避免生搬硬套學科教學滲透德育,一定要按學科自身的教學特點,結合每一節課的具體內容,自然地在課堂教學滲透德育,切不可牽強附會,生搬硬套的硬性滲透,不要因為強調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節課都戴一頂德育“帽子”,或栽一條德育“尾巴”,殊不知,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的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培養就是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3、客觀、公正、尊重事實。學科教學在滲透德育的同時,還應注意客觀公正,尊重事實。對學生、對事物的分析要一分為二。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一種傾向轉為另一種傾向。不能一説重視德育,對學生錯誤就以點帶面,抓其一點不及其餘,上綱上線,深挖思想根源,嚴而無格;一強調與黨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保持一致,教學中就“報喜不報憂”,誇誇其談,華而不實,只講國家在學科領域的成就,不談其差距。這些做法都不是真正的重視德育。客觀公正評價學生,客觀公正評價社會,才能增加學生對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們既要講古代燦爛文明,又要講當前四化建設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既要宣傳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又要讓學生看到我國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既要講改革開放的意義,又要強調抵制資產階級思想侵蝕的必要性;既要讚美祖國的名山大川,又要指出森林、古蹟破壞的嚴重性等。讓學生既為之鼓舞,又為之憂心,進而為國家、民族的繁榮、富強而奮鬥。

4、注意“四點”,增強效果。學科滲透德育應注意創造良好氣氛,態度要真誠、熱情、尊重學生,注意學生的個性特徵和心理狀態,從實際出發,充分準備,尋找彼此溝通的接觸點。切忌主觀武斷,信口開河、海闊天空,缺乏重點和針對性。總之,要民主一點,幽默一點,熱情一點,客觀一點,才能增強德育效果。綜上所述,學科德育目標是教學大綱和中國小德育綱要的綜合要求。

綜上所述,學科德育目標是教學大綱和中國小德育綱要的綜合要求。學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加強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良好學風及政治思想品德、意志教育,寓德育於各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之中,把加強德育具體落實到教學工作的實處。德育是教育的一個永恆主題,在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是一個需長期堅持的複雜工程。教師必須先要自己有德,成為"以德育人"、"以美傳美"的楷模。教師更要善用慧眼,巧耍"花招",充分開掘課程資源中的德育素材,對學生"細水長流"地實施德育滲透,成為共建德育網絡的專家。

學科德育工作總結篇4

德育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以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良好的思想品質是中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正如偉大的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説過:“教學如果沒有進行德育教育,只是一種沒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這就要求筆者們英語教師必須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在整個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注重教書育人。

那麼作為一名國中英語教師,應從哪幾方面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呢?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寓德於教。

新課標指出:要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本身的教育性因素,注重在薰陶感染、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國中英語教材中很多的對話、日常用語、閲讀文章都具有很好的德育涵養常識,教師用這樣的教材實施教學,在教授英語常識、培養英語運用能力的同時,還要通過對文章的分析,深刻挖掘教材所藴含的德育因素,讓學生分清是非善惡,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並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完成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1、挖掘課本中良好行為習慣方面的德育因素

行為習慣是思想品德素質的外在表現形式,在英語教學中滲透這一思想,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德。如教goforit七年級時,在學生學習了excuseme,i’msorry,thankyou,couldi?mayi?等這些語言後,筆者教育學生要自覺摒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文明語言,做一個文明的學生,提高自身的語言修養。通過語言美的教育,使學生得心靈得到淨化,日常用語趨於規範和得體。再如學完goforit七年級(下)unit12don’teatinclass。筆者讓平時不太守紀律的學生總結這單元所列舉的校規和家規,就此機會教育學生在家要遵循家規,在校要遵守班規校紀,將來進入社會要遵守國家法律。教材中類似的內容有很多,教師要善於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並用適當的方法讓學生接受並改正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從而促進學生文明禮貌習慣的養成。

2通過中西文化對比,挖掘課本中禮儀方面的德育因素中國是禮儀之邦,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應提倡的。英語在中西文化對比方面比其它學科佔優勢,英語教材中有很多單元都有相對應的介紹西方國家的背景知識,如goforit九年級unit12you’resupposedtoshakehands。這篇課文涉及到各國的餐桌禮儀問題,在學習外國的餐桌禮儀時,學生們很新奇,因為這方面是學生們平時不注意和欠缺的,例如不要用筷子指着別人、肘部不能放在桌子上、不能用手拿着東西直接吃等,這些他們平時常犯。學過課文後,筆者問:“你們有這種行為嗎?你們認為雅觀嗎?”學生們都説:“不雅觀”,筆者又問:“中國的餐桌禮儀是怎樣的?”學生們展開熱烈討論,最後總結出許多像吃飯後不打嗝、飯桌上不打噴嚏、吃飯時不咂嘴、飯桌上不喧譁等,使他們在教學中受到了禮儀文化的啟迪。這些知識對於學生來説很新穎,很容易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對學生的德育滲透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把德育教育融入英語課堂教學中

教學既是認知的過程,同時也是情感培養的過程,新課程標準強調參與、體驗和情感的過程,有利於學生在學習中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的真正統一。新課標在改變筆者們的教學方式,同時也要求筆者們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及健康的人格,使素質教育得到真正的體現,因此教師應該結合本校、本班學生的具體實際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策略,抓住時機,使學生通過學習既能掌握綜合語言技能,又能提升道德情感。

現在大多數的孩子自我意識較強,他們往往不懂得關心、愛護別人。教師可在教學活動中有目的地加以引導,以此來激發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薰陶。如goforit八年級(下)unit9中有一個句型為:whenwereyouborn?當筆者提出時,大家爭先恐後地回答:iwasbornonjanuary7,1997。iwasborninseptember,1998。筆者突然提出“whenisyourfather’sbirthday?whenisyourmother’sbirthday?”時,只有少數幾個同學能夠準確説出自己父母的生日。筆者説,“沒有一個父母會忘記自己孩子的生日,但為什麼孩子卻不記得父母的生日呢?”學生們陷入了沉思,教室裏一片寂靜,筆者把回答這兩個問題作為家庭作業。第二天上課時,所有學生都搶着回答這個問題,並且絕大多數學生把一月到十二月這十多個難記的單詞全部記住了,而且還相互詢問對方父母的生日以及在父母生日那天準備送給他們什麼禮物,通過這一課,學生懂得了不僅要關愛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學會關愛他人,特別是要感恩整日為他們操勞的父母。教育學生心中要有他人,學會關心他人,營造一種愛的氛圍,充分體現出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

三、豐富英語課外活動,實現英語學習與德育的有機結合

對學生德育的培養不能只侷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活動有機結合。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不僅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也可以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實現教學和德育雙豐收。可組織學生進行單詞接力賽、英語演講賽、英語角、課本劇等課外活動,這樣不但能加強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增強英語實踐能力,同時還能培養學生樂於學習、團結協作、共同進步的優良品質。比如:舉行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英語角,讓學生談論如何把筆者們的校園變得更乾淨,更美麗,以及應採取哪些措施來改變筆者們目前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通過調查活動和討論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加強環保教育和增強環保意識。四、英語教師應以身作則,把品德教育與實際行動統一起來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是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教師以師德示範,是所有方式中最有效、最有影響力的。教師是課堂的實施者,更是學生的引導者,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學生的品德。教師只有不斷加強品德修養,才能以高尚的道德影響學生。很多學生喜歡英語,往往是源於喜歡英語教師,源於教師高尚的師德,教師要時時、事事、處處以身作則,以身立德。既要嚴格要求學生的學業,也要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做好思想工作,做他們的良師益友。“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必須熱愛教育事業,注意不斷學習,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和思想修養,通過自身個人的人格魅力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受到良好的道德薰陶,讓學生在寬鬆、融洽、愉快的氛圍培養品德,完善性格。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德育工作要貫穿於學生成長過程的始終,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挖掘教材因素,巧妙地設計任務,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發展智力的同時,又引導學生從中自我發掘德育內容,學會自我教育,學會合作,學會做人,以切身的體驗去看待問題、關注社會、關注身邊的人和事,在身心方面有所進步。總之,教師應該讓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對高尚道德生活與豐富人生的體驗,使知識的增長過程同時也成為思想道德素養髮展的過程,寓德育教育於無形之中,像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起到作用,使學生真正全面發展。

學科德育工作總結篇5

本學期在具體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語文教材優勢,進行德育滲透,讓德育與知識、技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得到思想品德薰陶,促使青少年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一、在語文教學中,堅持文道結合的原則,讓學生獲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體、形象

“有德育的教學,智育也是蒼白的。”因此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落實教學目標,德育智育結合,文道結合是必要的。在教學中,我通過介紹寫作背景,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欣賞,歸納總結等方式,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掌握一定寫作技巧的同時,能更具體形象地獲得思想教育教學效果。

二、在語文教學中,注意激發,培養學生真摯情感,使之成為積極向上的動力,也確保教學中德德育滲透取得更大效果

語文學科那些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就是一塊塊的情感天地,我通過富有情感的教學,巧妙的教學手段,激發培養學生真摯情感,使學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藴含的真、善、美,從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積極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激發培養學生愛祖國、愛自然、愛生活的真摯情感。

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強對學生品德薰陶

教材中德育的內容,不可能像學科知識那樣處處明顯,它往往是內在的、深層的,個別隱蔽的,思想教育是滲透在學科知識的方方面面。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不能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內容上,而應當是深入挖掘教材內在的德育因素,語文學科的德育,材料雖然豐富,同樣需要我們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滲透的成效,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我通過引導學生欣賞文中字、詞、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變換、文中修辭、標點符號的運用,使學生能意識到祖國語言無可比擬的表現力,體會到祖國語言質美意深,簡練如金的妙處,能感受到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姿,包羅萬象。

四、把德育滲透到各種形式的語文活動

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是學生增強素質的另一途徑。課餘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如詩歌朗誦

比賽,成語接龍比賽,收集簡報,做手抄報,開討論會、講演等。這些活動豐富學生語文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素質,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思想薰陶。

學科德育工作總結篇6

一個學期緊張繁忙的英語教學工作即將告一段落,四個多月120多個日日夜夜,可謂一路探索、一路艱辛、一路欣喜、一路收穫。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和五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在工作中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老教師請教,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做出總結,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檢驗教訓,繼往開來,以促進教訓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做到了認真備課。

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針對四年級和五年級教學目標的不同:四年級在培養興趣的基礎上訓練學生認讀單詞的能力,還讓學生試着模仿教材書寫單詞;五年級是在保持興趣的基礎上學習新知識,加大聽寫單詞的力度。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對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做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並認真按蒐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

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作用,基本做到了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我講得儘量少,讓學生有更多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現在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英語課,尤其是四年級的學生。

三、虛心請教其他老師。

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單元的學習上都積極與其他老師商討,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其他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

四、認真批改作業:

佈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徹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對於六年級學生,培養小組長幫助我檢查其他學生朗讀、背誦課文。

五、堅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即用英語教英語(teachingenglishthroughenglish),並注意所用語言的正確性、純正性和流利性。教學改革在不斷深入,新教材層出不窮,越來越注重語言的真實性、地道性和交際性。

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促使教師不僅把語言用作講解知識、傳達信息和傳授技能的工具,更把它看作所要傳授的知識和技能本身。目前,由於課堂仍是絕大部分學生學習英語、使用英語唯一的方式和場所,教師更應該注重傳達知識和信息的形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語言的環境。我在運用英語進行教學時較能注意所用英語語言的可接受性、簡明性、階段性和實用性。具體做法是:

1、給每一個學生起英語名字。尤其是三年級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每個人都能説出自己的英文名字,有的學生甚至能説出其他人的英文名字。在課堂上用英文名字來點名,叫學生回答問題。

2、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用語儘管大部分相同,我注意不斷適量增加新用語,逐步擴大用語量,使學生保持興趣,經歷挑戰,從而日積月累,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3、用英語授課。不管上對話課還是課文課,我都堅持使用英語。儘量採用學生學過的詞彙,但難免有不少學生不懂的詞彙,如在用英語介紹課文背景知識時,這時輔之於實物、掛圖、簡筆畫、表情、手勢、表演等,或者藉助板書形式加以説明。總之,注意所用的語言略高於學生現有水平。

4、力求自己的語音、語調、語言規範和準確,並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我就調整語速的快慢。

5、努力創造和設計英語語言情景。把課堂當作培養和鍛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場所,鼓勵學生多講英語,在英語課上,除組織六年級學生開展課文表演、課文複述等活動外,還經常根據所教內容,呈現與學生學習和生活相關的用語。並經常啟發和組織六年級學生用英語簡單討論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或大家都共同關注的話題,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他們的聽説能力,又深化了教材內容。

六、在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中,除了對四年級的學生進行興趣的培養外,對於五年級的學生,培養他們自學的能力,而且對於優秀生還要求他們背誦課文,鼓勵他們自己找閲讀的材料,從而提高閲讀能力,為七年級打下良好的基礎。

1、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期末考試就是一種考驗,無論成績高低,都體現了我在這學期的教學成果。我明白到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下個學期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所教年級的英語水平。因此,無論怎樣辛苦,我都會繼續努力,多問,多想,多向前輩學習,爭取進步。

2、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活動,學生從剛開始的淡漠到喜歡到最後的欲罷不能,經歷了過程,豐富了體驗,掌握了方法,獲得了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呈現螺旋式的上升,再次驗證了我的理念---因為老師的用心,學生是幸福的。

學科德育工作總結篇7

本冊教科書以專題組織單元,以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共設八個專題,分為八組:美麗的秋天,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熱愛祖國,怎樣看問題想問題,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關愛他人,保護環境,愛護動物,熱愛科學。八個專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藴含教育價值,把知識,能力,方法,情感融為一體。

通過學習意境優美,內涵豐富的識字課,學生不僅識了字,而且積累了優美的語言,豐富了知識儲備,並受到思想和文化的薰陶。教材具有時代感,更貼近兒童生活。課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藴含着豐富的人文內涵,便於學生學習語言,並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

一、在語文教學中,堅持文道結合的原則。

語文課不光教會學生的知識,還要培養學生良好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不應該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務,而應該因勢利導,貫穿於每天的語文教學過程之中,通過薰陶感染,收到潛移默化的功效。"我在教學中積極貫徹了這一思想。我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藴藏的德育因素,適時、適度地進行德育滲透,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強化人文素質教育,做到"披文入情,以情悟文,情文結合"。

二、把德育滲透到各種形式的語文活動中去。

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是學生增強素質的另一個途徑。利用語文課和課餘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如朗誦比賽,成語接龍比賽,做手抄報,開展專題《我愛語文課》《要學好其他學科為什麼要先學好語文》等討論會,還有講故事。這些活動豐富學生語文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素質,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德育的薰陶,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如朗誦、講成語故事,讓學生們既能掌握朗讀的語感、節奏、演講的技巧,又讓學生能感受到祖國語言的魅力,祖國燦爛文化的源遠流長,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長大後為祖國的繁榮昌盛作出貢獻。這樣德育滲透和語文知識融為一體。

三、把德育滲透延伸到課外輔導中去。

課外輔導如抓兩頭帶中間,批改作業,指導寫讀書筆記等,這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深化、鞏固,當然也是語文教學進行德育滲透的另一途徑。大家知道,課堂教學是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一種教學活動,對知識分析、理解及德育滲透難免要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影響教育教學效果的提高,而課外輔導,相對限制少,它使教師更容易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知識現狀進行少數或個別的輔導,這樣教育教學更有針對性、更具體、形象。不僅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連效果也得到增強,例如抓兩頭帶中間,因為對象是學生羣體的兩極,人數較少,這就方便了教師有針對性的輔導,自然德育滲透也能更具體、實在、形象、直接。學生日記、作文,教師可以通過評語,指導學生,鼓勵學生樹立信心,確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不斷增強自身的道德情操。並將它化作學習進步的動力。總而言之,德育滲透的形式、途徑多種多樣,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當立足於語文學科教學,積極探索,積極參加教改,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挖掘語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學中認真、積極地進行德育滲透,使之成為青少年學生學習、生活的動力,將更多的學生培養成品學兼優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會小公民。

學科德育工作總結篇8

體育學科德育工作總結

伴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本期我校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進程,適時地將德育工作納入了我校學生教育總體工作中,使每位教師都經受了鍛鍊,增加了學生工作經驗,融洽了師生關係,同時,進一步幫助學生樹立起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學校整體工作的進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工作越上了一個新台階。

作為一名新時期條件下的體育教師,我亦積極投身到此項工作中,並做了一些工作,進行了一些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的嘗試,取得了一些成績,現將在學生德育工作中的一些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作為一名新的歷史條件下為學生工作的教師,首先,應該從自身作起。

俗語説:學生是教師的一面鏡子。學生思想水平和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教師本身素質,因此,自己平時非常注意自身思想和各方面素質的提高。除定時瞭解上級對學生青年工作的一些綱領性文件,儘可能多地向其他同事、領導請教學習外,還經常性的翻閲和查找一些關於學生德育工作以及做人道理方面的資料,用以提高自身修養,提高思想層次,獲取更多學生德育工作中的經驗和方法,以達到“全方位育人,多方面成才”的教育目的。

通過本階段的德育工作,首先使自己思想意識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上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在開展學生工作中能夠站在更高的思想高度來考慮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工作起來,感到非常得心應手。

二、在處理學生工作的具體實踐中,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得到了進一步的改進完善

過去,在沒有實行德育工作之前做起學生工作來,有時容易犯想當然的錯誤,由於和學生接觸沒有那麼緊密,有些處理學生工作的方法方式只是在自己的頭腦中覺得應該是怎樣,沒有完全深入瞭解學生想法,沒有站在學生角度看問題、理解問題,沒有做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許多事情處理起來,執行起來,覺得非常難於下手,有時甚至事倍功半。在實行了德育工作之後,覺得茅塞頓開,以前許許多多的學生工作問題彷彿豁然開朗了。通過前段時間的工作,的確使自己明白和深入理解了學校關於在我校全面實行德育工作的良苦用心。學生工作關鍵在於深入瞭解學生,掌握第一手資料,只有將學生心裏所想的所急待解決的問題作為我們學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們的管理工作、我們的教育事業,我們“全方為育人、多方面成才”的教育理念,才能夠順利實現。總之,通過本學期的德育工作,使自己開拓了視野、豐富了經驗,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從而,在學生德育工作中感到得心應手。

三、思維方式的改進提高,的確使自己受益非淺。

在新形勢社會條件下,作為學生的教師本人,應該是學生行動的楷模。我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着學生,俗話説,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因此,自己在具體的實際工作中十分重視個人形象和個人修養的培養,努力以一腔愛心對待自己的每一位學生,我覺得德育工作的祕訣就是“愛”,師愛是偉大的、神聖的,師愛是人類複雜情感中最高的情感,它凝結着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沒有絲毫私利目的的愛。

首先,愛就是了解。愛就是要了解學生,包括對學生的身體狀況、家庭情況、知識基礎、學習成績、興趣愛好、性格氣質、喜怒哀樂等方面的深刻了解。這是做好學生工作,避免教育盲點,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

其次,我認為愛就是關懷,師愛是教育的“潤滑劑”,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必要條件,當教師全身心的愛護、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師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為有了師愛,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學生才樂意接受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時,師愛要公平、全面,“金鳳凰”要愛,“醜小鴨”亦同樣需要愛。

第三,愛就是尊重。雖然教師與學生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不同地位,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理解學生要從他們心理髮展特點出發,理解他們的要求想法,放手讓他們在實踐中鍛鍊,在磨練中成長,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與教師縮小心裏距離,學生才會對教師產生依賴感、信任感。

第四,愛就是責任,師愛既藴涵着強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現出深刻的理智。不能僅僅着眼於學生目前的得失和苦樂,更要注重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前途,教師的責任不僅在 於 教授學生知識,更在於引導他們學會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道理,基於此點,自己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除非常注意教學過程這一育人主渠道的作用外,還在德育工作中傾注了百分的熱情,平時着重對學生思想認識水平、道德規範以及做人道理等方面下大力氣去展開工作,通過近一學期的教育引導,產生了明顯效果。

以上是自己通過近一個學期在德育工作中取得的一點心得體會,取得了一點點進步和收穫,但同時仍存在着許多的不足和困惑,但我堅信壯志和熱情是我們偉大教育事業輔翼,因我擁有美好的憧憬、崇高的理想、堅定的志向和對工作的那份執着,相信在未來的工作中,我會更加鋭意進取、百尺竿頭,以更為出色的工作成績向學校彙報。

體育學科德育工作總結

大嶺中學 李 晶 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