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關於社區基層治理效能的調研報告

欄目: 調查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74W

社區居委會是社區的羣眾性自治組織,並非政府“下屬單位”“基層部門”。下面本站小編準備了關於社區基層治理效能的調研報告,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社區基層治理效能的調研報告

社區作為社會的基本單元,是社會治理的“前哨堡壘”,也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關鍵所在。X市第X期正科級幹部進修班第四調研組堅持問題導向,選取X區的X社區、X社區、X社區、X社區等X個城鄉社區作為調研點,採取座談交流、實地查看、查閲資料、走訪羣眾等方式,針對社區找準服務定位、提升治理效能工作開展了蹲點調研。

一、調研點基本情況

X社區。X社區隸屬X區西關街道辦事處,地處老城區。該社區成立於X年X月,轄區面積X.X平方公里,居民X户X人,現有直管黨員X人。其中X%以上居民為X捲煙廠職工及其家屬,屬典型的共駐共建型社區。X社區。X社區隸屬X區五一路街道辦事處,成立於X年,轄區面積X.X平方公里,居民X户X人,黨員X人,是X集團有限公司和地方共建社區。

X社區。X社區隸屬X區西大街道辦事處,位於老城區中心地帶,轄區總面積X.X平方公里,居民X户X餘人,直管黨員X人,是一個典型的“文商旅”融合型社區。

X社區。X社區隸屬X區五一路街道辦事處,是一個標準的“村改居”社區,轄區面積X.X平方公里,居民X户X人,正式黨員X人。X社區曾是X市多項改革的先頭軍——X年,X市第一個無地村;X年,X市第一個村民改市民的村;X年,X市第一個取消村民小組的村;X年,正式完成由村委會到社區居委會的轉變。

二、社區治理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激活“紅色細胞”,在基層治理中堅持黨建引領作用。X社區黨支部通過每月召開黨建聯席會,廣泛吸納轄區內各類黨組織,共同解決羣眾身邊的急事、難事。健全資源清單、需求清單,對照清單與聯席成員單位雙向認領、雙向服務,目前成員單位的X個支部為社區提供了幫扶慰問、圖書捐贈、藥品發放等X項服務;同時,充分發揮接收的X多名離退休老黨員的作用,義務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全社區未出現一例疑似或確診病例。日常管理中,許煙社區給X個樓棟配齊“兩長三員”,構建起社區黨支部——黨小組——黨員家庭户的服務管理體系。同時,把社區黨總支書記、小區黨支部書記的姓名、聯繫方式在社區顯眼位置公示,接受居民監督。

(二)提升“民生温度”,在基層治理中打通服務羣眾“堵點”。X社區X歲以上老人有X多人,為解決這一羣體的看病、託老難題,社區依託共建單位X醫院的醫療平台,為社區老人簽約家庭醫生,在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定期組織家庭醫生到社區坐診;社區託老站合理推出了生活照料、書畫閲覽、棋牌娛樂、康復保健、老年餐桌等服務內容;組建了X支專業志願服務隊,有X多人定期開展社區義診、家電維修、法律服務等志願活動;每季度組織志願者發起一次“撿煙頭、撿塑料袋換雞蛋、換棒棒糖”活動,積極引導居民愛護家園環境,自覺踐行垃圾分類。

(三)凸顯“文明底色”,在基層治理中涵養崇德向善之風。X社區積極組建各類文藝志願服務團隊X支,註冊文藝志願者X人,特色文藝志願服務品牌“欣馨紅色合唱團”,每週兩次進社區進行公益演出和義務教學,自成立起共演出X餘場次,受益羣眾萬餘人;與喜馬拉雅音頻平台結合,打造社區“有聲”圖書室,目前有聲圖書有X萬餘冊;建立由社區居委會、樓棟長、老黨員、熱心羣眾為主體的公約團隊,共同研究制定行為公約,以公約管人管事,推動有序治理,有效規範居民的日常行為,實現了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和自我監督。

(四)踐行共享理念,在基層治理中夯實和諧穩定局面。X社區通過羣眾集資在X路等優勢地段,改造近百間臨街門面房,以房屋租賃的形式,帶動社區集體經濟滾動發展。

X年,還清所有集體債務,年淨收入X萬元;X年,完成集體經濟股份化改革,集體經濟收益以家庭股的形式,劃分給社區居民,股權可出售、可轉讓、可繼承,解除了“城中村”失地農民養老的後顧之憂。目前,社區集體資產過億元,年收入X餘萬元,居民各項福利不斷“提檔升級”:社區退休居民退休金由過去X元/月上漲到X元/月,社區股份分紅由X股X元增長到X元;轄區居民入住社區日間照料中心享七折優惠,社區每月補償X元,X歲以上老人免費中午就餐、休息、娛樂;X年投入X多萬元,安裝X小時智能監控系統,實現社區所有角落全覆蓋,居民安全感大大提升。

三、存在問題及困難

(一)社區工作行政化傾向嚴重,出現角色錯位。社區居委會是社區的羣眾性自治組織,並非政府“下屬單位”“基層部門”。由於社區接收到大量硬性“政治任務”,社區工作者每天疲於應對,很難集中精力在提供公共服務和便民利民服務上有所作為。

(二)社區內生動力未充分調動,參與積極性低。一方面,參與社區活動的主力軍主要集中於“老、少、貧”三類居民,中青年居民參與社區活動的普遍不多,參與內容上也很少涉及社區規劃、社區事務決策、社區公共權力運作的監督等;另一方面,社區共駐共建單位作用發揮不充分,主動性不強,缺乏行之有效的常態化共駐共建機制和辦法,工作流於形式化,效果一般化。

(三)社區隊伍發展極為不平衡,專業人才短缺。雖然在學歷層次和年齡結構上,較以前傳統意義上的“居委會大媽”已經有了很大改變,但專業人才所佔比例不高,尤其是普遍缺乏能進行社區管理體制機制頂層設計的社區管理專才。同時,由於社區工作者目前的社會地位和薪資待遇仍然不高,為數不多的後備人才也流失嚴重,缺乏專業化、年輕化的後備人才隊伍支撐。

(四)社區服務精準度有待提高,社會組織缺位。大多數社區在為居民提供服務上都存在內容單調、重複度過高的問題,社區服務內容創新性不足,不能滿足居民日益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尤其是年輕人的需求,服務精準度不高。而各類能提供專業化服務的社會組織,在社區管理中還處於缺位狀態。

四、意見及建議

(一)釐清部門與社區角色定位,為提升社區治理效能提供方向指引。一是政府部門的角色要由指揮者變為指導者,把精力更多地投向扶持基層組織、增強基層自治能力上來,投向動員基層羣眾積極參與社區建設上來;二是對社區的常規性工作,明確具體協助事項、協助方式、工作職責。臨時性工作需交由社區承擔的可實行“准入制度”,由街道辦事處統籌,政府部門不得直接向社區攤派;三是嚴格規範政府部門對社區的各類檢查評比和考核,可定期由街道辦事處對社區居委會統一進行綜合考評。

(二)培育社區居民共同利益點,為提升社區治理效能提供動力源泉。一是積極搭建多元化社區協商議事平台,組織居民參加各級政府部門組織的價格、規劃、預算等聽證活動。二是拓展協商議事形式,如利用社區評議會、網上議事廳、社區論壇、社區簡報等,來增強協商議事的效果。三是充分利用好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等陣地,創新開展羣眾喜聞樂見的各類社區活動,用活動增強居民凝聚力和對社區的歸屬感。四是建立健全共駐共建常態化工作機制,建立符合社區實際的考核評價體系,量化細化考核評價內容,建立起社區居民評議評價制度,全面調動共駐共建單位參與社區服務工作的主動性。

(三)強化社區工作者綜合素養,為提升社區治理效能提供“智力支撐”。一是在社區設置社會工作崗位,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配備社區工作專業人才,以提高社會服務專業化水平;二是加大對社區工作人員社會工作專業知識的培訓力度,使其掌握基本的社會工作理論、知識、方法、技巧;三是建立健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薪酬保障機制,提大學聯考取社會工作專業技術職稱人員的獎勵標準,激發社區工作者考取專業職稱的動力;四是完善社區工作者職業規範、評價指標等相關政策,建立可操作性強的社區工作者晉升制度,提高其職業認同感和社會認可度。

(四)搭建社會組織融入的平台,為提升社區治理效能提供新鮮血液。一是放寬建立社區社會組織的條件,出台社區社會組織登記與備案管理辦法,積極培育社區社會組織;二是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力度,對社區養老、醫療等具有準公益性、專業性的公共服務事項,由政府通過購買服務來完成,為社區社會組織提供必要的經濟支持和政策保障;三是建立社區活動與專業社會組織項目對接機制,藉助專業化力量推動社區自治;四是理順社區與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的關係,通過交叉任職、建立聯席會議等方式,共同討論處理社區事務。政府相關部門要賦予社區一定監督制約權,在三方關係協調上,切實增強社區話語權,使其有底氣當好基層“裁判員”“守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