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農業機械化綠色可持續發展調查報告材料

欄目: 調查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63W

統籌全市綠色環保農機化發展,形成相關技術指導意見,明確鼓勵應用綠色環保農業機械化技術,建立健全產業鏈循環利用機制。本站小編整理了農業機械化綠色可持續發展調查報告材料,希望大家喜歡。

農業機械化綠色可持續發展調查報告材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推行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農業機械化,農業現代化離不開農機現代化,綠色農業的發展更加離不開綠色環保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支撐。我們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按照“轉變發展方式、堅持示範引領、圍繞全程全面、服務現代農業”的工作思路,提高先進適用、安全可靠、綠色環保、智能高效、集成配套農機化政策、裝備、技術的有效供給,將推廣綠色環保農機裝備與技術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讓綠色農機在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增產增收型農業中發揮重要作用。

一、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省廳關於“一項行動、兩大工程”的部署要求,把綠色環保農機裝備和技術的發展擺上議事日程,積極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推廣應用了一批新裝備。乘坐式插秧機、85馬力以上大拖拉機、自走式噴杆噴霧機、無人植保機等先進適用、綠色環保農機裝備發展迅猛,特別是乘坐式插秧機已連續五年保持高位增長態勢,每年新增數都在1000台以上,在全省名列前茅。截至目前,上述機具的保有量分別達到6337台、5888台、1177台、586台,全市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機作業效率進一步提升。二是推廣應用了一批新技術。稻秸稈犁耕深翻還田、水稻機械化集中育秧、高效植保、清潔熱源烘乾、農業廢棄物處理等綠色環保農機化技術得到廣泛應用。自20xx年大面積推廣以來,我市每年完成的稻秸稈犁耕深翻還田面積都在60萬畝左右,截至目前累計已達259萬畝;全市自走式噴杆噴霧機、無人植保機等高效植保機械的作業能力已達180萬畝/季,在提高作業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農業面源污染;更為值得一提的是水稻機械化集中育秧技術,今年全市共建設20畝以上的水稻機械化集中育秧基地152個,其中20-30畝的108個,30畝及以上的44個,機械化集中育秧面積近5000畝,是去年的三倍有餘,既提高了育秧和機插質量,更起到了明顯的節地、節水效果。三是打造了一批新典型。自20xx年以來,我市重點圍繞秸稈機械化還田(犁耕深翻)、水稻機插秧側深施肥、小麥複式作業、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和水肥一體化應用等技術,在全市範圍內着力打造各類綠色農機示範點22個,示範帶動效應明顯。四是更新換代了一批舊裝備。持續做好農機具報廢更新工作,加快淘汰排放超標農機具的步伐,每年報廢的老舊拖拉機、收割機在500台左右;20xx年,我市在全省率先開展了燃煤糧食烘乾爐清潔熱源改造工作,截止目前,全市526台燃煤糧食烘乾爐已全部淘汰,電能、天然氣等清潔高效的熱源取而代之。

二、存在問題

農機裝備結構不合理。我市農業機械化發展速度較快,但農機裝備“三多三少”的問題仍然較為突出。一是小型機具多,大中型機具少。以拖拉機為例,我市擁有拖拉機57937台,其中小型拖拉機48714台,佔比達84%,農機具作業效率較低。二是動力機械多,配套機械少。我市擁有拖拉機配套農機具118528台,機具配套比僅為1:2,農機具使用效率較低。三是低檔機具多,高端裝備少。我市農機裝備層次不高,在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全程化方面,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農機公共服務能力不到位。一是農機技術推廣能力薄弱,全市縣級農機技術推廣機構僅有5家,技術推廣人員54人,還存在體制不順、機制不活、隊伍不穩、保障不足等方面的問題,難以適應推動農機化綠色發展的需要。二是農機維修服務能力薄弱,全市一級農機維修點僅有4家,農忙時難以滿足大中型、高性能農機裝備的維修和保養需求。同時,農機配件價格貴、農機維修費用高,給農民機手增加了負擔。

農機報廢更新制度不健全。老舊、小型農業機械普遍存在設備陳舊、能源消耗大、碳排放多等諸多問題,但是購置先進適用、綠色環保的農機裝備,需要大量的資金而且成本回收週期過長,一般情況下,農民機手不願意主動報廢老舊農機具更換新裝備。現有的農機報廢更新制度不夠健全,報廢更新補貼尚未普及,僅對拖拉機、收割機等個別機具進行補貼,制約了農機裝備的升級換代和綠色發展。

農機裝備產業基礎不強。據初步統計,我市現有各類農機企業220多家,但其中零部件生產企業有190多家,佔比達86.3%,高端整機生產企業少。我市農機產品以零配件為主,檔次低、附加值小,“大路貨”多,綠色農機裝備的研發和製造能力較弱。

三、幾點建議

強化政策扶持。積極發揮秸稈機械化還田、農機購置補貼等資金的拉動效應,提高資金扶持的精準度,促進高效節能、智能環保機械發展。整合各類涉農項目資金,加大綠色環保農業機械化技術集成應用、試驗示範和新產品新技術研發方面的項目資金投入。加快相關綠色環保農機裝備的示範,制定綠色環保農機主推技術裝備目錄,充分發揮政策導向作用,統籌相關財政資金,向農業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等綠色環保裝備和技術傾斜。鼓勵引導金融、社會資本向綠色環保農機領域投入,構建多元化投入機制。

強化科技創新。統籌全市綠色環保農機化發展,形成相關技術指導意見,明確鼓勵應用綠色環保農業機械化技術,建立健全產業鏈循環利用機制。搭建產學研推深度融合的農機化技術創新平台、創新聯盟,支持培育綠色環保農機化科技創新中心,探索綠色環保農機化技術創新的運行機制和模式,加快形成原創性技術成果。在全市各種不同區域設立綠色環保農機工程技術與農藝技術緊密融合的綜合試驗點,進行較長時間的技術跟蹤與分析,為綠色環保農機裝備機具研發、技術推廣和制定政策提供技術依據。促進國外先進綠色環保農機化技術、機具的引進試驗,強化消化吸收再創新。加大先進適用農機具的示範推廣,促進現代農業全產業鏈裝備技術集成配套,充分發揮農機化在建設綠色生態農業中作用。

強化示範引領。按照種養結合要求,充分利用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周邊的農田、山林、草場、蔬菜基地和果園,加大畜牧糞便機械的收集和處理裝備技術的試驗示範,就地消納有機肥、沼液、沼渣。鼓勵經過機械化處理後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廢水回用於場區園林綠化和周邊農田灌溉。探索“種養加”一體化生產模式以及區域性整體推進模式,並建立完善農業廢棄物機械化處理與利用循環利用補貼模式。進一步提高報廢更新補貼標準,擴大報廢更新範圍,引導農民自願報廢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的老舊農機具,購買先進適用、安全可靠、節能環保的農業機械。

強化技術培訓。加大綠色環保農機裝備和技術的培訓力度,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以打造高素質職業農民隊伍為目標,以促進農機行業從業人員職業化為導向,通過農機“三個課堂”教育培訓、農機職業技能鑑定等平台,實施精準化、科學化、系統化培訓,加速培養打造一支職業素養和操作技能高、經營管理和服務能力強的新型農機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