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黨建文案

2020新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黨課講稿

欄目: 黨建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74W

  2020新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黨課講稿

2020新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黨課講稿

尊敬的XXX書記、XXX局長,各位領導、同志:

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興能夠在XXX市委黨校與在座的各位見面。首先,請允許我代表XXX市委黨校誠摯歡迎大家的到來!我們都知道,社會主義發展史可以從中國和世界兩個區域視角來講解。不同的取鏡,就會呈現不同的直觀感受和解讀。那麼,中國視域下的社會主義發展史又會讓我們產生怎樣的感觸與思考呢?根據XXX書記的指示,結合自身的研究方向,接下來我所要授課的主題是“新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和同志不吝指出問題。現在,課程開始。

一、新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的開篇序言

任何一部歷史的撰寫,都有它的時代背景。可以説,新中國的社會主義發展史也有它蹣跚學步的前奏。

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揭開了中國百年黑暗近代史的序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惡化的過程之中,我國人民任人宰割,身陷水深火熱的悲慘境地。期間,多少仁人志士慨以當慷、前赴後繼,為拯救國民探索出路、四處鑿壁、呼號奮戰。然而,由於他們始終奔走在資本主義道路之上,終究未能在救國之路上走通、走成、走完。

1917年十月革命為滿目瘡痍的中國送來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早已麻木的廣大工人、農民脱下沉睡的外衣,紛紛登上歷史的舞台,發出擺脱壓迫與剝削的吶喊與警醒。這個時候我們國人才發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可以跟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尤其是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一開天闢地的事件再次印證了中國勞動人民的大膽嘗試與無限智慧。隨後,在我們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終於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頑固大山,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最後的偉大勝利。

1949年新中國建立前夕《論人民民主專政》為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插上指路牌。可以説,國人也曾在1949年10月1日前思考過諸如新中國應該走什麼道路、應該建成什麼性質國家等問題。慶幸的是,革命的成功讓人們對資本主義道路報以堅定的否決。可是,除了資本主義道路之外,新中國難道要選擇封建主義嗎?就在國人議論紛紛、迷茫困惑之際,我們黨偉大領袖毛主席大筆一揮,著文《論人民民主專政》,旗幟鮮明地告訴國人:“走俄國人的路。”沒錯,這就是最終的答案,即社會主義道路。由此,新中國的歷史隨着社會主義發展史的書寫同步進行,開啟了中國人民的新歷史。

二、新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的篇章基調

新中國的成立雖然成功搭建起社會主義發展主體框架,但還缺乏社會主義制度主心骨的支撐。因而,在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前,新中國致力於打造社會主義發展史的主心骨。

1949年至1953年,中國陸陸續續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遺留下來的歷史使命與責任。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三反”、“五反”、剿匪除惡霸、抗美援朝等一系列事件,有力鞏固了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切實恢復了殘破的國民經濟。

1953年至1956年,中國通過大規模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1953年,我們黨適時提出渡時期總路線,指出國家要實行社會主義工業化,並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這就是所謂的“一化三改”。期間,我們黨依據當時中國國情,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領導廣大人民羣眾投身到“一化三改”運動之中。1956年,新中國基本完成三大改造。這標誌着我們這樣人口眾多、情況複雜的新民主主義大國,在短短几年時間之內就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不僅僅是一種社會的變革,更是一個國家歷史基調的奠定。過渡時期總路線反映了歷史的必然性,是完全正確的。整體上來説,在一個4億人口的大國中比較順利地實現如此複雜、困難和深刻的制度轉型,促進工農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勝利。不得不説,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新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基石。

三、新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的曲折探索章節

新生事物的成長難免遭遇碰壁和挫折。新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經過了兩個曲折的探索階段,雖然有所失,但也有所得。總體來説,這是一種曲折的前進。

1956年至1966年,新中國開始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曲折十年。需要着重指出的是,1956年毛澤東主席《論十大關係》為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樹立了一個良好開端。不同於蘇聯否定社會主義社會存在矛盾的觀點,新中國準確判斷社會主義社會狀況,表明敵我矛盾並非社會主流,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非對抗性矛盾,即人民內部矛盾,確實佔了主體。這一論斷在當時的整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都起到了振聾發聵和獨樹一幟的作用。但是,1956年蘇聯赫魯曉夫全盤否定斯大林引發了世界性反共反社會主義浪潮。由此,新中國1957年極少數資產階級右派分子向黨和新生的社會主義制度放肆發動進攻。進而,國內的反右派鬥爭被擴大化,大量人民內部矛盾被當作敵我矛盾。在這樣的國內外不穩定發展趨勢影響下,我們黨在1958年提出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雖然反映了廣大人民羣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後狀況的願望,也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各族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但卻忽視了客觀的經濟發展規律,催生出“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因此,我國被迫在1959年至1961年進入生產生活困難時期,國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損失。好在國家領導人及時調轉航舵,通過1960年“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及1962年“七千人大會”,國民經濟得到順利恢復與發展,出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1966年至1976年,新中國迎來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又一個曲折十年。不得不承認,這十年間的探索雖然防止了像西方世界資本主義復辟的預演,但付出了較為慘重的代價。我們應該看到,國家領導人發動思想文化領域革命運動的初衷是為了反修防修、防止資本主義復辟。蘇東劇變便證明了關於防止資本主義復辟的思想具有戰略意義,富有遠見。而且,這種思想至今仍不失深遠意義,應該給與肯定。只是,探索過程中的具體做法和指導方略缺乏科學的分析,使黨和國家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理應加以拋棄。當然,在這十年間也取得不少成績,如:三線建設、兩彈一星、中美中日恢復外交關係。這些都為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經濟騰飛準備了重要的條件。

四、新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的起承轉折段落

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的哲理同樣適用於勤勞、勇敢、奮鬥的中國勞動人民身上。當新中國沉浸在碰壁、迷茫、挫折的困境之中時,改革開放一聲炮響,將步履蹣跚的中國推向新世紀的迎風潮頭。

1978年,我們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開放偉大決策扭轉了新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的進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鑰匙打開了人民羣眾身上的教條主義枷鎖,讓人們的內心從曲折的過去解脱出來,重新面對新時期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為完善社會主義及推動社會主義發展創造新動能、提供新動力,我們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再次節節高升、蒸蒸日上。

1982年,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為中國社會主義加上“特色”內涵。我們根據國情實際和時代特點,通過艱辛探索賦予了鮮明的中國發展特色。自此,新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愈加“特色”、更加閃耀。由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逐漸成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基本理論、基本道路、基本路線。在這裏,我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毛澤東主席時期開始探索的,但作為一個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機制,則是在鄧小平同志時期完成的,兩者屬於前後繼承關係。也就是所謂的“始於毛,成於鄧”這個説法。

新時代,我們構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在經濟上,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國有經濟為主導、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在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以及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體;在文化上,建立了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紅色革命文化為基因,同時吸收傳統文化和世界先進文化中積極內容的文化制度。經過實踐的證明以及時間的見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已經成熟,有力促進了國內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經受住了國際複雜形勢的考驗。因此,我們充滿了新時代的自信心與自豪感。

同志們,新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是一段從建立到建設再到完善的歷史,是一部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史。社會主義事業在探索中發展、在挫折中前進、在困難中成長。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勞動人民的汗水與心血,讓我們為國人、為自己鼓掌致謝。

同志們,新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是世界上的不平凡歷史。我們經歷多少風風雨雨,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們經歷多少坎坷磨難,才能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逐步強起來;我們經歷多少淚眼婆娑,才最終走向了偉大復興。應該説,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人民的選擇,也是歷史的選擇。今天,我們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路,我們走對了。

最後,希望對於新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我們十四億中華兒女奮力在新時代陽光普照下,繼續譜寫華麗新篇章。

我的授課到此結束,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