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黨建文案

電影《絕殺慕尼黑》觀後感

欄目: 黨建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29W

電影絕殺慕尼黑觀後感1

電影《絕殺慕尼黑》觀後感

電影絕殺慕尼黑是一部俄羅斯史上票房最高的影片,2019年6月13日在中國上映。雖然口碑非常好,貓眼9.7分,豆瓣8.3分,其他平台分數也非常高,但是排片率比較低,不過這絲毫不影響觀眾的熱情。

絕殺慕尼黑裏,戰鬥民族俄羅斯帶觀眾重温了了47年前蘇聯的榮耀。最後三秒鐘,絕殺反擊。故事講述的是,在美蘇冷戰的背景下,那年的慕尼黑奧運會籃球錦標賽決賽,在比賽結束的前三秒,美國隊仍然以一分的優勢領先,而他們也早就開始提前慶祝比賽的勝利,因為幾乎所有人都相信結果已成定局。

然而,就在這關鍵的時候,一位蘇聯的籃球教練率領蘇聯國家隊令比賽結果發生了戲劇性的逆轉,這也讓整個籃球史發生了改變。從未在籃球比賽中輸給任何一個國家的美國,卻在這場比賽中吃了敗仗。正因為場上蘇聯隊員和教練擁有同樣的信念,他們才能堅持到最後一刻;
正因為他們懂得團隊協作,才能在最後一刻漂亮的絕地反擊

俄羅斯影片在體育類型上的強勢發力,並非曇花一現。此前的花滑女王戰火中的芭蕾最後一球,都為俄羅斯在體育電影這一小眾類型上的延續,做着持續不斷的努力。

舊蘇聯時代的歷史榮光已在褪色,但體育運動所代表的的拼搏力量,仍然讓人熱血沸騰。絕殺慕尼黑帶觀眾回溯1972年的奧運會,蘇聯籃球隊直面36年連續不敗的美國隊,並在最後時刻完成絕殺。

這一設計符合體育電影的劇本創作規律以影片主角獲得事業成功為敍事方式。體育本身擁有“更快更高更強”與“挑戰自我”的精神,而反襯到熒幕上,就是反敗為勝的競技場景和逆境生存的生活境遇。這使得體育電影與現實生活中的運動員一樣,都天生具有勵志和傳奇的品牌效應。

電影絕殺慕尼黑觀後感2

絕殺慕尼黑也是俄羅斯本土公認的近年來的現象級話題電影之一,上映之後該片展現了極強的票房號召力,以***億盧布創下俄羅斯影史本土電影票房奇蹟,並將紀錄保持至今,甚至連俄羅斯總統普京也曾公開表示自己非常喜歡這部電影。

絕殺慕尼黑講的是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男籃絕殺,蘇聯5150擊敗在奧運會上從來沒有敗過的美國隊,首次獲得奧運會金牌。絕殺慕尼黑高度還原了那場熱血沸騰的比賽,電影節奏也十分緊湊,同時也反應了“不拋棄、不放棄、拼到最後三秒鐘”的頑強精神。

在電影絕殺慕尼黑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羣蘇聯隊員,在教練帶領下,從毫無章法到不斷學習、借鑑、訓練,同時演練戰術的過程。而最後的奧運會決賽,這部電影更是幾乎還原現場的進程,重現了比賽現場。而在鏡頭上,電影巧妙的運用了激烈和快速運動中的定格和慢鏡,在關鍵時刻帶來時間停止般的緊張感,帶動觀眾屏住呼吸的等待,然後突然一個節奏還原,給觀眾帶來極具視覺和情緒衝擊力的精彩時刻。

絕殺慕尼黑電影的整體視覺效果出色,很有“戰鬥民族”的風範,同時顯得含情脈脈,這讓這部電影有了更豐富的元素。片中有糾結的家庭與工作的矛盾,有那個時代的羞羞答答的愛情,蘇聯隊員與外部世界的互動更是充滿了特別的趣味。

看這部電影就要去體會其中蘇聯隊員與外部世界交互的幽默時刻,去感受其中親情愛情的温情表現,而影片最後40分鐘的“高保真”時刻,更是會帶給我們體育電影的燃情衝擊,一起去體會那體育史上最具戲劇性的絕殺時刻,去感受這部俄羅斯影史本土票房冠軍的魅力

電影絕殺慕尼黑觀後感3

絕殺慕尼黑當時創造了***億盧布的本土票房冠軍成績,足以證明電影的實力,而且電影在中國院線已經點映過很多場,口碑很好,反響不錯,現在的電影豆瓣評分已經達到8.2分。

電影絕殺慕尼黑並非虛構,而是根據體育歷史中著名的一次籃球事件改編。在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中,蘇聯籃球隊打敗了保持36年全勝紀錄的美國隊的傳奇故事。這是一場非常有爭議的比賽,但凡説起這個事件都會引起不小的爭論。

電影絕殺慕尼黑講述了,面對30多年不敗的世界第一籃球強國美國隊,而且人人都認為不可能戰勝它,一位來自蘇聯的不知名籃球教練在率領着一支艱難、困苦、貧窮中的蘇聯籃球國家隊時口出狂言,聲稱要在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上擊敗從未在大賽上嘗過敗績的美國籃球隊,這一事件引起了巨大的輿論壓力。不僅如此,在隊員之間也有無法逾越的障礙

絕殺慕尼黑講的是體育精神,但裏面也確實摻雜了濃濃的民族情結,而且電影中交織着親情、友情、愛情,都是當下人們離不開的情感紐帶,雖然1972年的球隊,是蘇聯球隊,但是俄羅斯民族那種堅毅的、不願服輸的精神氣質依然力透銀幕。體育競技中所展現的那些拼搏奮鬥精神也都是世界通用的語言和符號。

在決賽結束前的三秒鐘,美國隊以一分優勢領先。當時的美國隊已經開始提前慶祝比賽的勝利了,因為他們相信比賽結果已成定局。然而,後來的比賽結果卻發生逆轉,而整個籃球界的歷史也發生了改變。

運動類型電影和音樂類型電影不太受中國觀眾的喜愛,很多關於這兩種類型的電影在海外口碑很好,票房成績很不錯,但是一引進,成績就很不理想。運動電影的真諦,是能讓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都能從電影中汲取到的力量的來源。

全片的高潮並不是最後三秒的絕殺,而是絕殺後,人們的瘋狂慶祝後,體現出的更衣室內的平靜。其中所有隊員的眼神交流,他們決定為國而戰,他們選擇回報一直在默默付出的教練。這種精神點燃的並不是人們的腎上腺素,而是人們內心中最脆弱,最普遍的情感。

絕殺慕尼黑明白自己希望帶給觀眾的是什麼,這或許是他大獲成功的原因吧。

電影絕殺慕尼黑觀後感4

絕殺慕尼黑是一部由安東梅格迪契夫指導,弗拉基米爾馬什科夫、約翰沙維奇、馬拉特巴沙羅夫、謝爾蓋加爾邁什和伊萬科列斯尼科夫主演的傳記類劇情片。

電影根據體育歷史中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發生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的籃球錦標賽的決賽中,蘇聯籃球隊打敗了保持了36年全勝紀錄的美國隊。2017年12月28日,該片在俄羅斯上映,並以***億盧布創下俄羅斯影史本土電影票房紀錄;
2019年6月中旬,該片在中國上映。

絕殺慕尼黑改編自爭議很大的慕尼黑奧運會男籃決賽,恰處於冷戰時期,前蘇聯vs保持36年全勝紀錄的美國,在體育之上,自然還有更深層次的角力,對於前蘇聯教練和普通的球員來講,壓力更是如此。教練需要籌錢給孩子出國治病、而球員大多也有各自的問題,有身患心臟絕症的、有揹負叛徒罪名的、有深度近視看不清隊友的,除此之外,國家榮譽之戰,來自蘇聯官員的壓力和監視,亦烘托了緊張的氛圍。

本身便極具看點的真實素材,再加上極具曲折性的比賽結果,故事在劇情上並不平淡,而俄羅斯電影人值得稱讚的地方在於他們對於這次事件的藝術加工和處理極具火候。黑色幽默和緊張氛圍之間的調度平衡、對前蘇聯官員的自黑也頗有力度,最為厲害的還是節奏的把控。

影片開始就放了一個大招,一開始是最後40分鐘大決戰,幾乎現場直播般的事無鉅細還原。以流暢的運鏡和多角度的特寫結合剪輯,在保證紀錄片的真實感與臨場感的同時,又增添了些許娛樂效果。俄式大片不輸好萊塢,這相信會是每位觀眾的最明顯感受。比起之前好萊塢熱血體育電影的優勢,比如還原拳擊賽場的拳拳到肉,本片中充當“反派”的美國隊頻頻惡意犯規完成了這一任務。讓觀眾體會到了籃球比賽激烈對抗的魅力。

影片開始就放了一個大招,一開始是最後40分鐘大決戰,幾乎現場直播般的事無鉅細還原。以流暢的運鏡和多角度的特寫結合剪輯,在保證紀錄片的真實感與臨場感的同時,又增添了些許娛樂效果。俄式大片不輸好萊塢,這相信會是每位觀眾的最明顯感受。比起之前好萊塢熱血體育電影的優勢,比如還原拳擊賽場的拳拳到肉,本片中充當“反派”的美國隊頻頻惡意犯規完成了這一任務。讓觀眾體會到了籃球比賽激烈對抗的魅力。

最後的影像殺招,則是美蘇關係加上奧運會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讓體育和政治不得不糾纏在了一起,這也是本片最值得玩味和最有深度的優勢所在。

從邏輯上來看,該片也沒有什麼硬傷,很多關鍵點上的處理基於對歷史的尊重都沒有放飛自我,從比賽開始一直到結束,掛在屏幕下方的實時記分牌和場上最後絕殺那一球的經典,重現無一都還原了當時緊張的現場狀況,更説明了這部電影存在的重要價值,努力、拼搏、進取、激情,永不服輸,勇往直前,民族自信,國家榮譽,這種體育競技精神才是影片的主旨。

絕殺慕尼黑是近年來體育熱血電影的代表之作,也是超越體育本身的商業片佳品。比起大部分西片大製作的泛善可陳,以及華語片類型片尚在摸索中的先天不足。它勝在更高的立意和更出色的細節處理。推薦你在影院感受着熱血沸騰的兩小時。

絕殺慕尼黑真實事件是什麼

自從1936年籃球項目進入奧運會,它的冠軍就一直被美國人所壟斷。1936年至1968年,美國籃球隊包攬了全部的七屆奧運會的金牌,並且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男籃決賽開始以前保持了63場比賽全勝的戰績,其統治力絲毫不亞於後來的“夢之隊”。

與長期稱霸的美國籃球相比,蘇聯籃球直到二戰以後才開始參與到世界大賽當中,但是他們一亮相便一鳴驚人,奪得了1947年和1951年兩屆歐錦賽的冠軍,從而成為歐洲第一強隊。1952年的奧運會男籃決賽美國隊以36比25戰勝蘇聯隊。其中,還發生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由於當時24秒進攻的規則尚未引進,美國人在取得領先以後控着球遲遲不出手,慢悠悠地讓時間消耗殆盡,蘇聯隊對此毫無辦法。

接下來的五屆奧運會,蘇聯隊始終無法戰勝美國隊,從1952年至1968年,蘇聯男籃在奧運會上取得了三銀一銅,6次輸給美國隊。

時間來到1972年奧運會,康德拉辛欽點了12位蘇聯男籃的精英打造了當時“史上最強”的蘇聯國家隊,一路過關斬將,和美國會師決賽。

獲得1972年奧運冠軍的***名蘇聯男籃隊員合影後排左起扎爾穆哈梅多夫、沃爾諾夫、波利沃達、科瓦連科、亞歷山大別洛夫、德沃爾尼、博洛舍夫;
前排左起保勞斯卡斯、科爾基亞、薩坎傑利澤、葉傑什科、謝爾蓋別洛夫。

美蘇之間的決賽是一場異常激烈的比賽,雙方每進一個球,每得一分都得付出巨大的努力。

趁着美國隊立足未穩,蘇聯隊開場便先聲奪人,一度取得了10分的領先優勢,上半場結束時他們以26比21領先。到了下半場,美國隊改變了此前以求穩為主的戰術,開始加快進攻節奏,在防守上也加大了緊逼的力度,蘇聯隊對此非常不適應,自身失誤顯著增多,比分上的優勢一點一點被蠶食。

直到比賽結束前10秒,蘇聯隊一直在苦苦維持領先地位。蘇聯隊在一次關鍵的進攻沒有得分,美國隊搶到籃板後馬上快攻,道格科林斯試圖上籃得分,蘇聯隊6號薩坎傑利澤情急之下把科林斯拽倒,美國隊得到兩次罰球的機會,此時比賽時間剩下最後3秒,蘇聯隊以49比48領先。

然而,一位在籃球界地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在美國隊忘情慶祝時站了出來,做出了一個改變比賽結果的決定,這個人就是國際籃聯的祕書長威廉瓊斯

圖注亞歷山大別洛夫投入制勝一球的瞬間。上帝派出了亞歷山大拯救了蘇聯男籃,可他卻又殘忍地帶走了這位天賦過人的年輕人。1978年10月3日,這位蘇聯隊的英雄因患有一種罕見的疾病而不幸英年早逝,年僅26歲。

瓊斯中止了美國人的慶祝,要求裁判重新開始比賽,把比賽時間調回到3秒科林斯罰完球后比賽剩下的時間。他的理由是蘇聯隊在科林斯罰球時已經向技術台申請了暫停,只是當時球場上噪音太大,技術台沒有聽到,所以當時暫停完後比賽時間剩下1秒是一個錯誤設置,必須得重新打,而且要打3秒。

美國隊自然不同意瓊斯的決定,球員已經打算退場,拒絕重新比賽。但這樣做會被視為棄權,直接判負。因此,比賽繼續,但美國隊對蘇聯隊的最後一攻並沒有足夠的重視,蘇聯的葉傑什科用盡全力把球傳出,年輕的亞歷山大別洛夫將飛來的籃球接住,起跳,上籃,球打板後落入籃筐,同時終場哨聲響起,比賽結束。最終比分定格在51比50,勝利者變成了蘇聯。

奧運會七連冠,63場連勝,經過這場鉅變後煙消雲散,美國隊裁判委員會提出了申訴,申訴最終被駁回。美國隊拒絕承認結果,他們也拒絕領取本該頒發給他們的銀牌,於是這些獎牌至今仍被保管在瑞士的奧林匹克博物館裏,默默地等待他們的主人,但是這批美國隊員至死都沒有去把銀牌帶回家,也不讓自己的家人、後代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