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黨建文案

地震志願媽媽培訓演講稿

欄目: 黨建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6.19K

非常感謝大家的到來,5月12日在中國XX的大地上,發生了重大的地震災害。很多人痛失了家園,很多母親失去了孩子,也有很多孩子失去了母親。這是讓每一箇中國人無比痛心的事!中國外交部設立了弔唁冊,接受各個友好國家的弔唁,這證明了我們中國是一個大家庭,我們是血脈相連、心連心的家人!

地震志願媽媽培訓演講稿

家人有難,我們的心怎麼不痛!家人的家園盡毀,我們的心怎麼不傷!家人的親人就是我們的親人,他的親人離去了,就是我們的家人的離去,我們的心怎麼不哀、我們的心怎麼不痛!

所以所有的中國人都站起來了,我們要幫助我們的家人!我們要用愛温暖這些破碎的心!我們不但要幫助他們重建美好家園,我們還要幫助他們治癒內心的重創!

在地震中有很多媽媽失去了孩子,也有很多孩子失去了母親。有一位母親,她已經死去了,她的臉是灰色的,但她懷中的孩子卻依然活蹦亂跳,一張粉紅的臉。那是為什麼啊!那是因為這位媽媽在黑暗中,用她的乳汁餵哺她的孩子。雖然最終她死去了,但死神依然沒能阻擋她繼續餵哺她的孩子。當救援人員發現她們的時候,孩子仍含着媽媽的乳頭,大家從媽媽的懷裏把他抱開的時候,嬰兒的哭聲讓在場的人無不撕心裂肺地痛。

還有這樣一位媽媽,救援人員發現她時,她也離去了,但卻是用一個奇特的姿勢離世,兩膝着地,弓着腰,兩手叉地。原來在她的身下,還有一個活着的嬰兒。在嬰兒的小被子裏,手機上留着這位媽媽最後的遺言:“寶貝,如果你還活着,你要記住我愛你!”

當我讀到這句話時,頃刻間已經是淚流滿面!這是感天動地的母愛啊!一個被廢墟掩埋多天,極度虛弱的人,在最後選擇一個根本不可能的姿勢去死,絕不倒下,只為了保護她的孩子!這不是意志可以做到的!這是一個人不死的靈魂!

這些靈魂感天動地,震撼着我們的心靈!她們的心願未了啊!她們都是我們的姐妹,她們的孩子就是我們的孩子!她們的孩子是每一箇中國人的孩子!今天來到這裏的都是志願者媽媽,我們都是這些孩子的媽媽!每一箇中國婦女都是這些孩子的媽媽!我們要完成死去的姐妹的心願,我們要把她們感天動地的愛永遠留在中國大地!

妹妹,你們安息吧!

今天來到這裏都是內心充滿了愛的姐妹們,感謝你們內心的愛,是愛呼喚着你們行動起來,去XX、去給這些孩子送温暖、送問候,甚至我們要成為這些孩子的媽媽。你們的愛心我聽到了,我感動了。把你們的愛心化作愛的能力吧!雖然有時候我們的內心充滿了愛,但因為這些孩子剛剛經歷了重大的傷害,所以我們要用最恰當的方式表達我們的愛,儘自己最大的能力,愛護這些孩子、保護這些孩子,以免無意中再次傷到這些孩子。讓我們一起來交流,學習着怎樣發展我們愛的能力,學習着怎樣成為這些孩子的好媽媽!

首先我們先去知道愛是什麼呢?

愛就是聆聽;

愛就是感同身受的理解;

愛不是我和你,而是我們,我們一起共同經歷和麪對;

愛就是我願意用一生撫慰你,愛是恆久的、綿長的,愛是沒有任何功利和從不期望回報;

雖然你失去了至親和家園,但我願化作你腳下的泥土,在新的大地上和你一起重建美好家園。

我們要學會聆聽這些孩子的心聲,要懂得聆聽就要具備相當的知識,地震後孩子們可能會產生創傷應激後障礙,會出現這些症狀:

闖入性症狀:一些輕微的刺激也可能引發他們對痛苦經歷的回憶;

迴避症狀:迴避和事件有關的話題,出現麻木症狀;

易激惹性:容易生氣、發脾氣等。

兒童的臨牀表現

年幼兒童因為大腦語言表達、詞彙等功能發育尚不成熟的限制常常描述不清惡夢的內容,時常從惡夢中驚醒、在夢中尖叫,也可主訴頭痛、胃腸不適等軀體症狀。兒童重複玩某種遊戲是回閃或闖入性思維的表現之一。

災區失去雙親的兒童心理反應案例

地震發生的瞬間,三歲的馨懿的父母臉對着臉、胳膊搭着胳膊,用自己的身體搭成一個拱形,雙雙擋住倒塌下來的沉重牆體,用血肉之軀為孩子構築了一道“生命之牆”。馨懿在雙親的護翼下生存下來了,但雙親卻不幸雙雙離世。

馨懿的心理反應:

迴避:入院來從沒笑過,大多時候都是一個人靜靜地躺着,無論你怎麼逗她,她要麼就不説話,要麼就認真説“不要”或“要” 。

闖入性回憶:小馨懿一醒來就拼命地哭起來,她夢見了自己和爸爸、媽媽在一個山洞裏,“爸爸走了,媽媽走了!我知道!”

反覆體驗:小馨懿會重複着這些話。

追尋失去的母愛和父愛 :小馨懿也經常吵着説:“我要爸爸、媽媽!”這兩天很多人都來看小馨懿,她見到男人都會輕輕地叫“爸爸”,而見到女人也會叫“媽媽”。

當我們和這些經受重創的孩子相處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以下是一些做法的參考:

不要做:

1、不要欺騙(如孩子父母已經雙亡,還是騙他);

2、不要承諾他做不到的事(我一定幫你找到你的父母);

3、不要強迫他回憶或説話(不要説“沒有關係,你説啊”);

4、不要粗暴地“干預”他的情緒,如“不要哭了”、“要勇敢”、“哭吧!”等等,他有自己發出情緒的方式,人的情緒不能大量積壓,否則會產生更多不良後果;

5、不要表現出他很可憐,需要被同情的樣子,這是施捨的態度

6、不要試圖取代他的父母,不説“沒關係,我們都愛你”,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背叛了自己父母;

7、不要過度的給予,有可能造成依賴、遷怒或感覺被施捨,會把憤怒發泄到別人身上;

8、不要以為自己是救世主,不要以為只有自己能幫助他,讓他先找到康復的方法,啟動每個人自我療傷的能力;

9、不要造成他們的內疚(倖存者綜合徵——為什麼我的同學都死了)、不要説“你已經很幸運啦!”“你已經比別人好多了!”

10、不要對他所經歷過事情充滿好奇,即使我們很愛這個孩子,我們還會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這是二度傷害。

要做什麼:

1、如果需要和可能的話,大量軀體接觸:

對孩子此階段,在這種情境下(僅限休克、急性反應期——在重大事件中,在幾秒鐘後或幾小時內數月內),毫不猶豫地軀體接觸。身體接觸能帶給孩子安全感。

舉例:擁抱着他,輕撫他的頭、輕拍他的身體,温和淡定地説:“不用怕,現在已經很安全了,地震正在過去,我們保護着你,不會再讓你受到任何傷害。”

[1] [2] 下一頁

但如果孩子有拒絕,不要勉強。

2、先用日常生活的招呼語言,建立信任的關係,開啟談論的可能性;
簡單、通俗的、甚至可以重複的非常正常的方式,“你冷不冷啊,你中午吃什麼了”;

3、禮物:巧克力,畫筆和紙;
補充營養的;
建立信任感,才能給出關懷。

4、如果有時間,也允許的,給孩子表達的方式:特殊渠道的溝通,例如繪畫、講故事、玩遊戲、聽音樂、做手工等的方式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並達到釋放的目的。

5、告別時要説

如果你以後需要我的幫助,還是可以來找我,難過的時候我都在。可以提供一個統一的電話或者地址

(來來往往的探看者,造成了孩子不停地被拋棄、分離的創傷。懂得説再見是很重要的,不能讓孩子再承受突然的分離了。)

對於已建立收養關係的家庭,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緬懷他的父母

1、用一些儀式,例如花環,燭光等和孩子悼念告慰他的雙親;

2、最好讓孩子保留一些父母的遺物,讓他的心靈永遠有一個懷念父母、家園的角落;

3、每年在他父母罹難日,和他一起深切紀念。這些都是讓孩子漸漸走出悲痛的方式。

把愛永駐神州,一起重建我們美好的家園!

謝謝大家!謝謝姐妹們!我們是中國媽媽!我們是每個孩子的媽媽!未來的路雖然艱辛,但只要我們團結在一起,我們一定會更有能力!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