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黨建文案

抗疫情中英雄人物事蹟5篇

欄目: 黨建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2W

通過優秀的事蹟寫作,可以將我們的點滴記錄其中,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不可避免接觸過事蹟材料,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抗疫情中英雄人物事蹟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抗疫情中英雄人物事蹟5篇

抗疫情中英雄人物事蹟篇1

“董主任,我在電視上看到你了,你現在怎麼瘦得這麼狠吶?我年紀大了,不能給你幫忙,我一點力都出不了。我老伴説我,這麼大歲數了,待在家裏不給社區添亂,就是給董主任幫忙了。你要保重身體啊!”

一通來自90多歲的葉婆婆的電話,讓武漢市江漢區唐家墩街西橋社區書記、主任董守芝,倍感暖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董守芝一直奮戰在社區防控一線。24小時開機的她,有時一天要接一百來個電話,大多是求助的,也有表示關心和感謝的。

西橋社區是一個由單位宿舍、“城中村”和部分新建小區組成的混合型社區,有7300多户1.6萬餘人,老舊小區和平房區居多,有400多棟平房,而有物業管理的小區只有6個,11個小區沒有物業。

從年前開始,董守芝和同事們就開始在社區清樓道、清屋頂、清死角,做大掃除,用消毒液在整個社區開展消殺。

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疫情蔓延後,董守芝帶領同事開通社區之音,滾動播報各類通告和提示,組織居民在線上學習傳染病防治方法。同時,社區通過微信羣上報信息、工作人員撥打電話、上門排查等方式,開展拉網式大排查,及時發現“四類人員”,梳理蒐集危重在家的基礎病患者信息、需求,特別是尿毒症透析患者、惡性腫瘤以及孕產婦等,以便給他們提供急需的服務。

從事社區工作27年的董守芝深知,社區的疫情防控,必須發動羣眾、組織羣眾、依靠羣眾,必須堅持依法防控、科學防控、精準防控。

西橋社區裏,社區羣干與街道相關部門、物業公司、志願者、網格黨支部成員、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等通力協作,各方力量擰成一股繩,確保服務不斷檔。

給董守芝底氣和信心的,還有來自家人的關愛。董守芝的老伴身體不好,但總是力所能及地幫她做點事。只要她一到家,老伴總會叮嚀她加強營養、注意休息,又給她衝熱水袋,暖手暖腳。

“自己年齡大了,又患有高血壓,兒子兒媳不想讓我太操勞。他們很擔心我,一再叮囑我要照顧好自己。”董守芝説,每天看看3個月大的孫子的照片,是一種特別的慰藉。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説起疫情結束後社區的優先事項,董守芝不假思索:“安排好值班,讓同志們都休息一下,讓他們養好元氣再來投入工作。”

抗疫情中英雄人物事蹟篇2

1、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再次臨危受命,掛帥親征,敢於發聲,家喻户曉,一聲號令,全民不動,是一位院士,也是一位戰士,更是一位國士。

2、李蘭娟:中國工程院院士,對打贏這場戰役都有着不可磨滅的功勛,第一個提出武漢封城的人,奮戰在抗疫一線,嘔心瀝血,帶領團隊研發疫苗。

3、陳薇:中國工程院院士,生化專家,病毒終結者,縮短核酸檢測時間,加快了確診速度。

4、張文宏:上海市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更像是一個醫術高超的心理治療師,他在和人們調侃的同時醫治着疫情帶給人們心靈的創傷,最有效的藥物是什麼?人的免疫力你在家隔離也是戰士,病毒都給你悶死了,都在歌頌醫生,完整説法應該是醫護人員,防火防盜防同事成為抗疫的名句。

5、張繼先:武漢市中心醫院醫生,疫情上報第一人,奮戰在抗疫第一線,急病人所急,我這次把一生的眼淚流光了!

6、王辰: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內首屈一指的呼吸病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與鍾老齊名,大膽提出建設方艙醫院的設想,讓武漢在短短24小時之內,迅速建成3所方艙醫院,增加了4000多張牀位,是火神山醫院牀位的4倍還多。

7、張伯禮:中國工程院院士,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提高了中度和輕度病人治癒率,降低了重度和危重病人死亡率。

8、張定宇: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疫情狙擊手,身患漸凍症依然戰鬥在抗疫一線。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裏搶回更多病人。這位硬漢、這位狙擊手眼中只有一個目標---新冠狀病毒,狙擊、狙擊、再狙擊。

9、張思兵:武漢火神山醫院院長,解放軍總醫院衞勤部部長。2003抗擊非典年他和他的醫院做到了三個零感染,援建小湯山醫院,這次抗疫臨危受命,他要把救治流程搞好,因為流程很重要。

10、王行環:武漢雷神山醫院院長,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長。一切為病人着想,是王行環的座右銘。儘量針對不同的病人制定不同的方案,做到因人而異、個性化治療。

抗疫情中英雄人物事蹟篇3

我是護士長,是黨員,還是湖北人,於情於理,都該我去。”山西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唐珊説。

唐珊是湖北天門人,大學畢業後在山西工作定居。這位37歲的女護士長,在看到醫療隊招募信息後毅然報名,“這些年,兩年能回一趟家。到武漢,就當是回家了。”

2月28日,是唐珊來到武漢抗疫一線的第二十六天。“時間過得很快,每天像打仗一樣。”唐珊清楚地記得,到武漢是大年九年級晚上7點,培訓會一直持續到夜裏1點多,第二天一早7點多就到崗。唐珊和隊員們同中日友好醫院的戰友一起接管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這裏有50名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

這是一位對工作嚴格到近乎苛刻的護士長。唐珊所在的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是山西省級重點科室,護士有90多名。同事郝彬笑稱,提起唐珊,年輕一點的護士都説“可怕她了”,因為出了錯會被她毫不留情地訓斥。她把這種工作作風帶去了武漢,在她看來,救治一線“本來就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工作絕不能出錯。”

這是一位處事周到、愛摳細節的護士長。作為護士長,唐珊要對這支護理隊伍成員的年齡和工作年限摸底,“每個班儘量做到新老成員搭配,保證護理質量。”她還會根據自己的瞭解,考慮醫務人員的性格,“活潑的與相對沉穩的搭配,這樣配合能夠優勢互補。”護理時,她會説一口帶有湖北口音的普通話,讓病人們聽着鄉音,知道“湖北伢子”回來了。

她同時又很“仗義”和大氣。護理工作本來就極耗體力,唐珊還主動把接物資、分物資的後勤活攬了過來。

“來了就是一顆‘螺絲釘’,把自己放在最需要的地方。”剛到武漢那幾天,她的手對防護手套過敏,起了紅疹,她咬牙克服;忙起來午飯也顧不上吃,她笑笑説“也不覺得餓”。但她又能跳出眼前,不斷沉澱和思考。她向組織提出建議:“除了應收盡收,我們也要關注出院的病人,要考慮如何延伸護理工作。病人出院前,得通過規範化操作,讓他們學會自我管理,並帶動家人和周邊人做好防護。”

唐珊説,她會戰鬥到獲得全勝的那天。衣服上的“天門姑娘,山西唐珊”,是她的力量源泉。她也深信,愛與無畏,無遠弗屆。

抗疫情中英雄人物事蹟篇4

3月1日早上10點,剛到武漢市洪山區關山街的周朝輝和周海文,給理髮工具和座椅噴了一遍消毒液,為當天的志願理髮做準備。

“你有什麼需求,是要剪短一些還是留長一些?”每次理髮前,周朝輝和周海文都會這樣問。周朝輝説:“雖然是在疫情期間,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們會盡量滿足不同人對髮型的需求。”

周朝輝今年41歲,周海文今年33歲,兩人來自湖北赤壁,都是武漢渼樹理髮店的理髮師。2月14日,周朝輝看到同濟醫院招募志願理髮師的公告後,馬上報了名。“我想為武漢疫情防控儘自己一份力。”周朝輝説,他隨後在理髮師的工作羣裏發起號召,周海文看到信息後也報了名。

周朝輝和周海文第一次出門當理髮志願者就是服務同濟醫院的醫護人員,由於要近距離接觸,他們坦言當時有些緊張。但隨着防護認知提高,兩人的心態也平穩起來。“我們每次出門都會戴手套、口罩,穿防護服,不僅是為了保護自己,也是為了保護我們的服務對象。”周朝輝説,如果去醫院,他們還要戴好護目鏡。

只要抗擊疫情前線的人需要理髮,周朝輝和周海文都會開車前往,提前一天預約好之後,他們會在早上7時50分左右出門。每次給一個人理髮大概要10到15分鐘,為女性理髮需要更長時間。一天下來,周朝輝和周海文平均要服務60個人,回到住處往往已經晚上八到九點。摘下護目鏡和口罩後,他們的臉上都會留下深深的勒痕。

2月29日,許久沒回家的周朝輝收到了9歲兒子的一封信:“我們能保護好自己,你只用保護好自己就行了,不管多少天,我們在家都會很開心……”看完信,周朝輝哭了:“我們每天接觸的都是抗擊疫情一線的人羣,為了家人的安全,我們一直在外面住。”

“疫情只要不結束,我們就不收費。”周朝輝説,抗擊疫情一線的人更辛苦,能為抗擊疫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覺得很有意義。周海文説:“等疫情結束後,我一定要好好去吃一頓火鍋。”

抗疫情中英雄人物事蹟篇5

國家之使命,不容辜負,我等你回來!”1月27日,正月九年級,妻子白鈺的這條微信朋友圈,讓剛到武漢的邢正濤格外暖心。“定不負使命不負卿。”邢正濤説,“在這一刻,大家與小家,緊緊連在了一起。”

同為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急診科護士,1988年出生的邢正濤與1992年出生的白鈺,因醫結緣,因疫暫別。

“正月八年級得知要組建醫療隊支援武漢,大家都報了名,穿上這身白衣,就意味着使命與擔當。”邢正濤説,“我愛人也報了名,但最後不在名單上,她為此還鬧了脾氣。”在第一批支援武漢的北京醫療隊136名隊員中,男性護士只有16人,邢正濤正是其中之一。

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是邢正濤新的戰鬥崗位。“醫療隊分成11個組,每4小時一班。”邢正濤説,“大家都會提前半個小時到,穿好防護服,整理需要帶進隔離病房的各種必需品。”

“正常的治療和生活護理要膽大,敢於向前;病人的情緒變化和心理情況要心細,隨時掌握。”邢正濤説,住進隔離病房的患者,經常會產生焦慮情緒,進行心理治療同樣非常重要,“比如通過聊天,給他們加油鼓勁,或者給他們比劃加油手勢,但都要因人而異,注意時機、方式,儘量不刻意。”

“一定要做好防護,千萬別大意。”每天,身在北京的白鈺都會叮囑丈夫,“他剛到武漢的時候,我擔心得很,整夜睡不着,後來看到各種防護措施都做到了位,便放心多了。”

“戰勝疫情,挽救生命”,這是夫妻二人共同的心願,也是所有醫務工作者的職責與使命。

邢正濤出征武漢後,白鈺輪崗到醫院急診大廳分診台工作。測體温、量血壓、瞭解病情、輔助分診……丈夫邢正濤也是千叮萬囑,“急診病人接觸的第一位醫護人員就是你,一定要做好防護。”

互相打氣,共同抗疫。第一次進隔離病房前,邢正濤特意請同事將妻子與他的名字並排寫在了防護服上,同時寫上了大大的“我愛你”三個字。“這是我們最浪漫的戰地情書。”邢正濤説,夫妻倆雖身處兩地,但一直並肩戰鬥。

每當坐上班車,不論前往隔離病房,還是返回駐地,短短10分鐘的車程,第一次來武漢的邢正濤,總是對着窗外看個不停。“我覺得武漢真的很美。”他説,“等勝利了,我一定帶着白鈺來看櫻花,吃熱乾麪。”

雖然因疫暫別,但白鈺與丈夫心意相通,“等疫情散去,我們一起去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