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黨建文案

20xx微型黨課講稿 改革主題範文5篇

欄目: 黨建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5W

20xx微型黨課講稿_改革主題範文5篇

一個新聞鏡頭的時間很短,可能只有一、兩秒鐘的時間,可是它所承載的社會責任感很重,既然堅守媒體崗位,我們定當始終如一,繼續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不斷奔跑,牢記使命,做好一名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微型黨課講稿範文5篇文章,提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閲讀。

 

20xx微型黨課講稿 改革主題範文5篇

 

黨課講稿一

20xx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整個宣傳思想戰線的殷切希望,也為廣大新聞工作者提高本領能力指明瞭努力方向。作為中國偉大成就的見證者、黨中央主旋律的傳播者、正能量輿論的導向者,我們在中國逐步強大的過程中深刻認識到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性,做好基層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牢記使命,勇於擔當,切實增強“四力”,寫好祖國業績,講好身邊故事。

對於新聞工作者而言,大到世界經濟、小至人情冷暖,新聞的意義就在於通過記者的鏡頭讓羣眾眼睛目及到任何一個空間和角落,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踐行記者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上磨鍊自己,特別是要腳踏實地、接地氣,把記者的觸角和人民羣眾的喜怒哀樂緊密相連。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必須要用雙腳去跑出新聞,因為只有走在路上心裏才有時代,身在基層心裏才有羣眾,人在現場心裏才有感動。黔江區金溪鎮是全市xx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守着僅有2.95萬畝耕地的匱乏資源,擺脱深度貧困之路顯得異常艱辛。為了講述好金溪鎮扶貧脱貧的故事,我們來到這片土地進行了蹲點採訪。在金溪鎮我們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走下每一片沙地良田傾聽“筲箕攤”精準扶貧的村間故事,走遍每一户人家採訪樸實農户間的豐收喜悦。我們發現,做一個好記者,前提要做一個參與者,尤其是在基層,你得真正地俯下身子參與其中,坐一起、看一起、聊一起,才能對採訪的一切有更深刻的認識。這樣得來的新聞素材,才更準確、更真實、更接地氣。

非凡腳力出眼力,勤想多思著華章。我們曾經做過一期節目叫做《阿蓬江上的守渡人》,這條新聞在2015年春節期間登上了央視的新聞聯播,説起這則新聞素材的獲取也是純屬機緣巧合,我記得當時是2015年2月,因為要拍攝油菜花海,我跟隨攝影師一起來到阿蓬江畔踩點,然而到達江邊後我們驚奇的發現在這個年代居然還有守渡人,帶着疑問我們詢問到了這位老人。老人名叫楊勝環,已堅持擺渡20年,20年間他不曾休息1天,即使逢年過節也始終堅守在這片江上。
        為了能將這份平凡的堅守傳播出去,我們毅然決定為這位老人做一期專題節目,為了突出老人這份堅守的不易,拍攝期間,我們提出了多種拍攝方案,終於找到切入口,通過在除夕佳節這個萬家團圓的特殊的節日裏記錄老人擺渡的工作日常,突出老人堅守的力量。其實,如果沒有工作者的新聞眼力,也許電視上只會出現迷人的景色,那麼我們就會失去這樣一個在平凡中堅守的人物故事;如果沒有對這期春節特殊節目的思考,我們就無法讓廣大羣眾切身感受到老人的辛勤付出。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在增強眼力,放寬視角時,同時需要投入腦力,去思考新聞的價值以及新聞最貼切的表達方式,只有善於觀察、見微知著,才能展現細節的魅力,吸引羣眾的眼光。

“邁進羣眾的門檻容易,走進羣眾的心坎不易。”這就需要記者不斷增強筆力,寫“沾泥土”“冒熱氣”的文章,才能真正和羣眾打成一片,更加接 “地氣”聚“人氣”。照片中的這個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就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獲得者——老黨員鄭書明。在過去的30多年間,並不富裕的他用自己的全部收入,先後資助了300餘名貧困學生。而他自己卻長期被病痛折磨,從不肯花錢進醫院,一日三餐吃鹹菜、紅薯,就連去世時身上僅剩115.78元。在他生前,我有幸能和這位老黨員面對面進行採訪溝通。
        這是我們當天拍攝的鏡頭:一間不足15㎡的出租屋,擺滿瓶瓶罐罐藥品的舊木桌,老式灶具裏的簡單午餐,還有端起藥杯顫顫巍巍的雙手。採訪中的鄭書明也只有樸實簡短的幾句話。而他的奉獻精神更多地體現在那些瓶瓶罐罐的生活細節當中。其實,作為一名電視新聞工作者,筆力不僅要體現在語言文字上,也必須體現在鏡頭語言上,鄭書明的故事中,既沒有華麗的鏡頭語言,也沒有宏大的場面,只是捕捉了一些生活化的場景,用最樸實的敍述、最真實的對話為大家講述了這個不平凡的老黨員的故事。憑藉這種有温度、接地氣的視頻,讓滿滿的正能量在指尖和鏡頭前傳播,用人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寫出有筋骨、有品質、有温度的優秀作品。讓主流思想潛移默化、入腦入心。

脱貧的路上堅持作為、守渡人的默默堅守、鄭書明的無私奉獻,在報道每一個新聞事件時,我們的記者都用心去感受老百姓的冷暖,用情講好身邊的故事。用一個個新聞故事詮釋着人們不忘初心的真諦,傳遞着身邊的正能量。為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和強大的精神力量。

一個新聞鏡頭的時間很短,可能只有一、兩秒鐘的時間,可是它所承載的社會責任感很重,既然堅守媒體崗位,我們定當始終如一,繼續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不斷奔跑,牢記使命,做好一名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

黨課講稿二

中國革命搖籃井岡山,48000多名烈士長眠於此。今年4月,我有幸赴井岡山學習,在小井紅軍烈士墓和曾志墓前感受了“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的悲壯忠誠;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裏感受了“當年忠貞為國酬,何曾怕斷頭?”的堅定信念。

舊時的中國,列強蠶食;億萬同胞,飽受凌辱。無數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報國無門;各種政治力量輪番登場,無果而終。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維新求變皆未能改變舊時中國的悲慘命運。

終於,俄國十月革命的火種,點亮了在黑暗中尋路的希望。1921年7月,13名代表在上海祕密集會,以馬克思主義為旗幟,成立了中國共產黨。他們的平均年齡只有28歲,比此時站在台上的我還小兩歲,但他們卻把中國人民對獨立、富強、民主、文明的美好追求擔在了肩上。

從這裏出發,中國共產黨從一個不到60人的“地下黨”,發展壯大到擁有近9000萬黨員的世界最大執政黨。

38歲的李大釗,36歲的瞿秋白,33歲的彭湃,25歲的王爾琢,22歲的尋淮洲……為了心中的理想,他們甘灑熱血寫春秋。共產黨人就這樣九死一生,在壯懷激烈的革命鬥爭中,高擎顛撲不滅的精神火炬!中央檔案館館長李明華説:“世界上很難找到這樣一個政黨,從領導層到基層黨員,一批批為着他們信仰的事業前赴後繼、捨生忘死。”

擔當,意味着犧牲;擔當,意味着奉獻;擔當,意味着迎難而上。勇於擔當,是共產黨人與生俱來的優秀品格,中國共產黨為國家民族的犧牲與奉獻,永遠銘刻在歷史的豐碑。

黨課講稿三

堅持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面對此次全球性危機,世界級大考,中國治理體系上的各級鏈條高速運轉,以舉國之力向病魔宣戰。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從武漢到湖北,從湖北到全國,全國上下擰成一股繩,下好一盤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釋放出了強大的組織優勢。一聲動員,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拔地而起,十多家方艙醫院快速建成;一個號召,14億中國人閉門不出,19個省份對口支援;一聲令下,330多隻醫療隊,41600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各省市搬家式支援,王炸組合會師武漢,社會主義大家庭裏任誰有難,所有人都會拿出自己最硬的磷。

全國一盤棋的制度優勢,為戰“疫”提供了強大支撐。社會主義制度的“舉國動員”,不是資本主義制度的“一盤散沙”所能企及的。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我作為一名年輕的參與者、見證者,深切體悟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歷經這次疫情,我們必將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也必將迎來無限春光,創造讓世界更加驚歎的中國奇蹟!

黨課講稿四

兒時的春節總是伴着一條蜿蜒深山、佈滿泥濘的路,每逢歲末,爸爸會騎着摩托車載着我和媽媽回老家過年。老家位於石家鎮交溪村,距離黔江城大約兩個半小時車程,除去縣道和村道,還得步行半小時。鎮上到村裏的路,大多是素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雨天或潮濕的季節,山裏的路面會變得泥濘不堪,摩托車車輪不時陷進深深的溝壑裏打轉,有時打滑爬不上坡使勁往後退,每每遇到這些時候,我和媽媽都緊張得要求下車,勸爸爸把車停在路邊走回去。雖然後來買了小車,但面對泥巴路那深深的溝壑,也免不了要走半小時山路才能到達。於是,回老家的記憶充滿的是“顛簸”與“不情不願”。

近幾年,老家的路不知不覺換了新模樣。隨着民族資金援建項目和財政專項扶貧項目的落地,回老家路程縮短至一個半小時,硬化後的水泥道路直通老家房子跟前,老家房裏的泥地和院壩也硬化成了水泥地面,一大家人聚在老家過節成為了常態。道路的通達給村民們帶來了實惠:一棟棟小樓房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老式“旱廁”逐漸被沖水便池取代;村民依託便捷的交通大力發展種養殖業;在家務農的親戚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當起了他們片區的保潔員,每月增收近1000元;逢年過節總是能見到在外務工的村民滿載而歸,把小車開到了自家門前……於是,回老家的不情不願變成了輕鬆愉快,途中的關注點也不再是蜿蜒泥濘的路,而是村裏日新月異的變化。

老家路的變遷,只是黔江發展變化的冰山一角,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縮影。不止我的老家有這樣一條路,還有千千萬萬條“路”蜕變成了“坦途”,又從坦途變成一條條康莊大道,通向充滿希望的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中華民族的昨天,正可謂“雄關漫道真如鐵”,我們遭受的苦難和付出的犧牲,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但我們從不屈服,不斷地奮起抗爭,終於掌握了自己的命運;中華民族的今天,正可謂“人間正道是滄桑”,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總結歷史經驗,不斷地艱辛探索,終於找到了一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那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華民族的明天,可謂是“長風破浪會有時”,我們持續奮鬥,在中國大地上展現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昨天的路,走得艱難曲折;今天的路,走得蹄疾步穩;明天的路,滿載夢想希望!

“只有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準”,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啟迪我們在回看、比較、遠眺後更好地前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等待我們的還有更艱鉅的任務、更嚴峻的挑戰、更偉大的工作,這就要求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穩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作為青年黨員幹部,我們要以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奮鬥目標,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以實際行動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全面落實在黔江大地上。大道之行,天下為公,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我們要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以優異成績向新中國成立xx週年獻禮!

黨課講稿五

江河萬里總有源,樹高千尺不離根。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這個“最先進的思想武器”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自主探索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

革命28年間,從“槍桿子裏出政權”到“農村包圍城市”,從推翻“三座大山”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共產黨人在血與火的淬鍊中,開創了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的正確道路。

執政xx年間,中國共產黨人在艱辛探索中,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百年來,世界潮流浩浩蕩蕩,多少政治力量此消彼長。中國共產黨能帶領中國人民走向復興,絕不是偶然,而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必然。

xx年過去,中國共產黨給了世人太多“意料之外”,不斷為世界提供着“另外一種可能”。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作出如此巨大的歷史貢獻,就在於黨能夠在不同歷史時期解決重大時代課題。與時俱進,是中國共產黨始終站在時代前列的鮮明特質,是築就民族復興的生命力所在。

世界上幾百個政黨中,除中國共產黨外,建黨時間長達xx年、連續執政超過xx年的政黨已經找不到了。而中國共產黨恰風華正茂、意氣風發。更偉大的成功在砥礪前行中孕育,中國共產黨過去能、現在能,將來一定會更“能”!而作為近9000萬黨員中一份子的我們也一定能!必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