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黨建文案

黨史:全人類共同價值的理論底藴

欄目: 黨建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1W
偉大的人民不怕風浪,偉大的軍隊步伐堅強,鮮紅的黨旗在飛揚,不屈不撓的精神更加盛旺。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有關於黨史:全人類共同價值的理論底藴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黨史:全人類共同價值的理論底藴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共產黨將繼續同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一道,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這一莊嚴宣示,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對人類前途命運高度負責的歷史態度,具有深刻而豐富的思想理論底藴。
 
  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
 
  追求人類文明進步、最終實現人類解放,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主題。全人類共同價值理念以深邃的世界歷史視野和強烈的人類關懷精神,凸顯了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底藴。
 
  體現深邃的世界歷史眼光。馬克思、恩格斯曾深刻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於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人類的整體關聯性日益增強,正如列寧形象地指出:“世界歷史是個整體,而各個民族是它的‘器官’。”不同民族的價值觀念在長期的接觸、交流甚至碰撞中得以互鑑、融合並不斷髮展。生產力、分工與交往的發展程度,決定了人類對共同價值的需求程度。當前,人類普遍交往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深入、更廣泛,各國相互聯繫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頻繁、更緊密。隨着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意義日益凸顯,“全人類共同價值”深刻證明了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的當代意義。
 
  彰顯強烈的人類關懷。馬克思強調:“舊唯物主義的立腳點是‘市民’社會;新唯物主義的立腳點則是人類社會或社會化的人類。”這表明,站在全人類利益上來考慮問題,是馬克思新世界觀的根本立腳點。資本主義工業文明促進了人們的普遍交往和世界的相互聯繫,但是,它也帶來了階級剝削和民族壓迫。在資本邏輯的主宰下,各個資本主義國家爭當世界霸主,不斷欺壓其他落後國家,攫取國際壟斷利潤。19世紀50年代,馬克思多次撰文深刻揭露和批判當時西方對東方的欺凌和搶奪,對殖民者的“文明”和偽善給予辛辣諷刺。可以説,反對剝削和壓迫,提倡平等交往,是馬克思多次表達出的國際交往理念。在當今世界,一些西方國家出於狹隘的民族立場,依仗軍事和經濟優勢,在對外政策上長期奉行單邊主義、霸權主義。這無疑背離了世界各國對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的期盼,背離了人類整體利益。全人類共同價值理念的積極倡議,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的人類關懷和平等交往理念,具有重要的現實針對性。
 
  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
 
  全人類共同價值理念深植於中華文明大地,深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凸顯了中華文明價值理念的優良傳統和現實意義。
 
  彰顯中華文化天下大同的理想情懷。《禮記·禮運》有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天下大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理念之一。《尚書·堯典》有道:“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親仁善鄰、協和萬邦是中華文明一貫的處世之道。“協和萬邦”實際上表達了天下大同的理念,而這一理念深刻體現在全人類共同價值理念之中,集中反映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孜孜以求的美好夙願和獨具特色的社會理想。
 
  體現中華文化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和羹之美,在於合異。”所謂“合異”,就是異中求同,在差別中求統一,在多樣中求一致。長久以來,如何在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社會制度的價值觀念之間,從紛繁複雜的價值差異、價值分歧和價值衝突中,推動價值共識、價值互信、價值和諧的形成與發展,是一個擺在世界各國人民面前的重大問題。而作為對這一問題的解答,“全人類共同價值”承認不同個體、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社會形態的特殊性、差異性,同時還承認存在共性、普遍性和相似性,從根本上是堅持了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這一和而不同、兼收幷蓄的文明價值理念,不僅反映了中華民族“和實生物”的價值追求,也突顯了當代中國堅持開放包容、和平發展的堅定信念,為人類文明進步帶來了智慧啟示,為世界各國攜手和平發展奠定了價值基礎。
 
  國際社會長期以來達成的價值共識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縱觀近代以來的歷史,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目標。從36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立的平等和主權原則,到150多年前日內瓦公約確立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從70多年前聯合國憲章明確的四大宗旨和七項原則,到60多年前萬隆會議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國際關係演變積累了一系列公認的原則。這些原則應該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遵循。”毫無疑問,這些公認的原則也體現了國際社會形成的價值共識。
 
  反映當代世界和平、發展的時代主題。和平是世界人民的永恆期盼,發展是世界各國的第一要務。一方面,從現實來看,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往往有着各自不同的具體訴求,反映在價值理念上也會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差異性和特殊性。另一方面,各國人民之間又同時存在着普遍意義的價值訴求,即全人類能否始終保持長久光明和不斷開闢美好未來。無論是對於單獨個體,還是整個人類而言,和平與發展是互為一體的。有了和平穩定的環境,才能更好地生存與發展。而只有人類的共同發展才能為世界和平創造更加堅實的基礎和條件。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個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
 
  彰顯國際關係中公平、正義的重要準則。2000年9月,由189個國家簽署的《聯合國千年宣言》在第一部分“價值和原則”中就宣稱:包括自由、平等、團結、容忍等在內的“某些基本價值對21世紀的國際關係是必不可少的”。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少數西方國家主導着世界,一味推行霸權思維,打着“人權高於主權”的幌子,粗暴干涉別國內政。對於很多發展中國家而言,受強權邏輯宰制,大小、強弱、貧富國家之間不平等加劇趨勢並未緩解。正是因為國際社會普遍缺乏“公平”和“正義”,才更加映襯出“公平”“正義”的寶貴和重要。全人類共同價值理念高度重視維護公平和正義,本身就是對西方叢林法則、強權邏輯、霸權主義的否定,反映了國際社會對建立新型國際關係的普遍關切,藴含着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深刻變革的重大意義。
 
  體現各國人民對民主、自由的發展要求。不同的價值觀念和價值體系,對於何謂民主、何謂自由的問題,往往存在不同理解。一種價值體系對民主和自由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它對現代政治文明基本價值的立場。全人類共同價值理念深刻體現了各國人民對民主、自由的普遍發展要求。就民主而言,作為理論表達的民主雖然最先出現在西方,但是民主本身是人類追求平等與進步的產物。任何民主,和任何其他上層建築一樣,終究是由該社會中的經濟基礎決定的。不同的基本國情、不同的文化傳統,必然要求採取不同的民主形式。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主同樣是各國人民的權利,而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實現民主有多種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一個國家民主不民主,要由這個國家的人民來評判,而不能由少數人説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