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黨建文案

疫情帶給我們的思考文章5篇

欄目: 黨建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66W

疫情帶給我們的思考文章5篇

疫情帶給我們的思考文章5篇

 

從艱難困苦中走來,在風霜雨雪中跋涉,我們對困難和挑戰並不陌生,我們對成功和勝利更不陌生——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贏得疫情防控總體戰的最終勝利。一起喝本站來看看吧

情下的思考:人生的國學,國學的人生

曾有人呼籲,經濟發展太快,應該放慢腳步,等一等落在後面的心靈,那麼,我們究竟是要等什麼呢?

等一等被遺棄的中華優秀傳統美德!

等一等被丟掉的千年中華民族智慧!

等一等被忘記的國學文化精粹!

面對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被迫按下了暫停鍵,讓忙忙碌碌的人們有時間靜下來,好好進行一次反思!讓我們重新重視國學文化教育,更深刻的認識到國學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髓,對於成長和發展都有着深遠的影響。

國學是我們道德和價值的基礎,是中國人安身立命的基礎,這樣的國學才能振興我們民族的氣概,才能夠為我們民族今後的發展貢獻更多的營養,我們的民族才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往前走。

國學作品中藴涵了許多優秀道德成果,其中的“仁愛”思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格言,這些思想不僅是中國人做人的根本,而且是全人類文明中最光輝、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聯合國大廈鐫刻着孔子的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因此,“仁愛”是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學習國學經典就是用聖賢的教導喚醒並激發出我們自身的智慧和光明,讓我們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照亮我們的前程。

國學的主體內容與現代文明是一致的,特別是“書”、“五經”等經典,裏面藴藏着豐富的人生哲理和行為處事的道德標準。如孔子的"仁、義、禮、智、信"的思想;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精神,“厚德載物”、“知義明恥”、“和為貴”的思想;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有“厚德載物,達濟天下”的廣闊胸襟;有“奮不顧身捨生取義”的英雄氣概;有“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理想;有與人為善、誠實篤信、三省吾身、豁達大度、温良恭儉讓的修身之道;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情操。這些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是國學精粹,是全人類彌足珍貴的精神遺產,仍是當今社會塑造人性品格的起碼道德要求,是健康人的基本素質。這些都是現代文明所應提倡的。對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最近在愛奇藝上線的國學題材電影《少年鄧石如》就是學習國學文化的正面教材。作為一部十分純粹的國學題材電影,《少年鄧石如》講述的是一代書法名家鄧石如少兒時代的故事。鄧石如年幼家貧,但是熱衷書法和篆刻,“每日子時研墨,寅時墨盡”,勤懇好學。小小的鄧石如不僅具有自強不息的精神,而且兼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勇於擔當,助人為樂。

電影中包含的古詩詞、對對子、講國學等內容,生動有趣,是這個被疫情延長的假期中一部精神食糧佳作。電影上線後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很多家長表示這種正能量足以影響孩子的一生。小編也推薦,有時間不妨可以打開愛奇藝看一看這部優秀的國學電影。

試問,如果懂得“天人合一”,萬物須遵守自然法則,你們“疫情之後最想見的那個人”會吃蝙蝠嗎?

如果官員“在其位、謀其職”,“以天下為己任”,會讓疫情通報滯緩、導致全國蔓延嗎?

如果懂得“知義明恥”、“厚德載物”,會有無良媒體在譁眾取寵中拾着人血饅頭,有奸商囤貨抬價大發國難之財嗎?

一疫驚醒千萬人,疫情必將過去,而留下的教訓我們應當銘記。經歷過黑暗的人,一定會更懂得珍惜!

未曾見過這樣的你

我從來都沒有看過這樣的武漢:

不吵,不堵車,

黃鶴樓空無一人,

長江大橋,籠上了散不去的霾,

晚上七點,像凌晨三點,

生活像是被連底抽掉一樣;

是的,我從來沒都沒有看過這樣的武漢,

像被按下了暫停鍵,

熱鬧被病毒藏了起來。

武漢,九百萬個故事裏,

不會只有一種感受,

我們承認難過,也承認感動,

我們不粉飾淚水,也不迴避笑容,

疫情之下,幸與不幸都格外醒目,

但還有我們這些平凡而又幸運的大多數,

我們不太突出,不太起眼,

我們努力生活的痕跡,

藏在廚房、餐桌、客廳和陽台,

我們用鍋鏟和拖把來戰鬥,

在大家的目光之外,

製造着一個暖洋洋的武漢,

然後提醒自己,災難之中,平凡就是幸運。

我們讀新聞,也讀新聞背後的苦痛,

我們看數字,也看數字對應着的生命。

疫情從武漢到全國,

支援從全國到武漢,

每次都可以看到這樣的人,

他們從祖國的各地出發,

和之前的任何一次都一樣,

他們不顧一切去了武漢,拼命將烏雲撥開,

他們堅守在這裏,守好、守牢我們的家,

每一份待定的命運都重要,

每一個準時到來的明天都珍貴。

我見過這樣的武漢:

愛和希望,比病毒蔓延的更快,

他們不顧生命地保護我們的生命,

只有一個目的,把武漢還給我們。

我的祖國,一直被這樣勇敢的人保護着,

他們走在前面,我們跟上來,

我們熱烈地面對着,適應着,

這是給鍾南山們最好的回答,

不辜負他們的肩膀,保管好他們的勇氣,

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我們發出十四億分之一的光,

用中國的温度和中國人的温度,

讓更多人迴歸平凡。

2020,不是我們平凡又幸運,

而是我們幸運才平凡!

謝謝白衣天使

謝謝人民警察

謝謝物流勇士

謝謝太多太多為這次戰“疫”而努力奮鬥

甚至犧牲的英雄,

我相信,疫情結束的那天不遠了,

當這個城市重新按下播放鍵,

一定是繁花盛開,笑容燦爛。

封 城 隨 想

長這麼大,第一次聽説封城,而且封在大年三十的頭一天,封在全家團圓吃年夜飯的日子,封住了拜年、祭祀、旅行的腳步。聽到封城的消息,我首先想到海子那首著名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的一句話: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問題。立馬戴上口罩,冒着感染的危險,去市場、去超市囤積生活必需品,放下所有的遠方,只關注眼前的苟且。聽到封城的消息,我的腦海裏馬上浮現出抗戰劇的畫面。在城門口設卡,詢問是否有良民證,渾身上下搜個遍,一旦發現疑點就帶走。歷史常常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這次封城更為厲害,城裏的人想出出不去,城外的人想進進不來。聽到封城的消息,我還想到了蘇軾《江城子》中的一句詞: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因為冠狀病毒有近半個月的潛伏期,我們誰也保證不了自己是不是那個病毒的攜帶者,唯一能做的是隔離自己,不給他人造成麻煩。大疫之時,空城之日,站在突然安靜下來的城市廣場,四顧茫然。大風呼嘯,萬物凌亂,在視線模糊中,似乎看到一道微暗的光,冉冉升起於四合。空蕩蕩的宇宙中,好像有一隻毀壞的遙控器,正自在地,游來游去。軍運會成功舉辦,總覺得武漢離一線城市很近了,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武漢人成了眾人眼中的"瘟神″,人人避之;哪怕只是路過武漢,也要受之牽連,沒辦法,誰讓武漢是疫情發源地呢?武漢回來的都有可能是病毒的攜帶者,關乎生死不得不防。過去,人們談虎色變;現在,談武漢人恐懼。人們喜歡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鬥來鬥去一定是傷害自己。與天鬥,鬥出天災;與人鬥,鬥出人禍;與地鬥,鬥出地劫。一切違背規律的冒險遲早是要還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與自己鬥,就如同這次冠狀病毒一樣,你鬥不贏,輸的是命;你鬥得贏,贏的是運。在我們身邊,事前諸葛亮很少,事後諸葛亮多如牛毛。我們不要想當然用如果去解決問題,去埋怨政府、埋怨別人,尤其不要傳謠信謠。我們所要做的是:出門戴口罩,事前事後要洗手,盡最大的可能宅在家裏,其他的交給人間天使。面對越來越嚴重的疫情,我們除了宅在家裏,照顧好自己和家人外,還可以做好防護走出去,為他人和社會做點事情。在我參與應急保障物資運輸的那些天正是疫情爆發期,不是説我思想好、不怕傳染,而是一種習慣,就像戰士上戰場衝鋒,不是不怕死,而是一種使命和信仰。

當我們的國家帶着70週年大慶的豪情壯志走過來的時候,當湖北帶着中部崛起"領頭羊"名號的時候,當武漢帶着成功舉辦世界軍人體育運動會光環的時候,冠狀病毒無情的碾壓過來,再次考驗我們的意志和智慧。2020年的春節,一定是會被載入史冊的,這樣的過年,過去是從來沒有過的。但我相信當所有人都擰成一股繩,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這個關,武漢一定能闖過去,湖北一定能闖過去,中國,也一定能闖過去!如果説和災難面對面拼打的時候,人心內在的品行光芒會集中爆發;那麼每一次災難更長遠的價值總會衍生出不同程度的時代反思,推動着人性、傳統習俗乃至於經濟文化制度的進步,因為每一次災難無不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隔山,隔水,不隔情!封城,封路,不封心!短信,微信,傳真情!中國加油,湖北加油,武漢加油!

疫情下的思考——愛

在疫情的影響下,寒假的再次增長,網課的學習時光,在家的悠閒倒躺。疫情的發生,每個人多少有些的意料之外,每天呆在家裏,突然有了很多的時間可以自由的規劃。於是漸漸開始思考,在家我們能做些什麼?除了網課的學習,手中的遊戲,我們能否在這段時間裏挖掘生活的更多的樂趣和意義?

有人説:“人活着就得有點興致。寫字、畫畫、做飯,明明是最普通的日常,我們卻深得其樂。我們經歷了人世的複雜,卻天真得像個孩子。貪吃、貪唱、貪看、貪玩兒,對生活充滿興趣,不管在什麼環境下,永遠不消沉,少憂慮。”不止一次在各種社交平台刷到大家在家生活的分享。看得出來,大家生活也是五彩紛呈,妙趣橫生。但是印象最深刻的,也最為感觸的,是那些在假日時光裏重拾愛好的“重新出發者”。這個愛好不必是專業,不必為了什麼考級、證明,只是在未來的隨便哪一段時光,有一個空間屬於自己,能自娛自樂,能獨自舔傷,能積蓄力量重新上路。

還記得那一天是銘記疫情之中逆行的英雄和不幸同胞們的全國哀悼日。“此時無聲勝有聲,再多的話語也沒辦法挽回那些生命,好好地銘記他們,也更加熱愛着自己的生命和這個周遭世界。”這是我們都應該能做到的。

有人説:“愛,是一件非專業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是花木那樣的生長,有一份對光陰和季節的鐘情和執着。一定要愛着點什麼,他讓我們變得堅韌,寬容,充盈。本能的,愛着。”在這樣一場戰爭之中,從疫情剛開始爆發,湖北的醫生護士臨危受命,不談什麼大愛無疆。只言“我也很怕,但是一想到我是一名護士,我的職責就是這個,就沒那麼害怕了”;到後來一批又一批的省外支援人員前往武漢,只説“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想去,只知道我是一名黨員,就應該走在前面。”

或許,愛,本來就是一件本能的事情。不管你從事什麼職業、專業於什麼事業,只是一份你對一些東西的執着,你就可以愛着。有時候想想,或許不是因為那些我們的堅韌,奉獻和寬容,讓這個世界充滿愛。而應該是,我們業餘地愛着點什麼,才讓我們更堅強,更懂得奉獻和寬容。

一次疫情,我們國家面對太多的困難和阻礙。我們失去了很多,卻也見證了很多,也更堅定了很多。公共衞生,迅速貼上預防肺炎的傳單,隨處可見的消毒瓶和測量體温的站點;社會經濟,集中力量辦大事,疫情防控、經濟發展兩手抓;志願援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創紀錄的醫院建造,速度的配送物資和人員。是的,這樣團結的中國,就是我所在的中國。此生無悔入華夏,來生願在種花家。

汪曾祺先生説:“我後來到過很多地方,走進過很多水果店,都沒有這家水果店的濃厚果香。這家水果店的香味使我常常想起,永遠不忘。”同樣的,我瞭解過很多的國家,也見過了這些國家的抗疫防疫,都沒有中國這樣的速度和團結。疫情之下這樣團結的中國讓我驕傲自豪,永遠不忘。

戰“疫”中共生共長

你是否聽過“抱團養老”,你是否注意過身邊日益增多的連鎖經營,你又是否參與過“自律小組”的活動,這些生活中的點滴現象無不反映着一個共同的主題:共生。百度上對共生的解釋是是:共生是指兩種不同生物之間所形成的緊密互利關係。在共生關係中,一方為另一方提供有利於生存的幫助,同時也獲得對方的幫助。

原始社會時期,自然孕育了生命,出現了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泉湖海、蟲魚鳥獸、花草樹木,出於對自然的無知和恐懼以及生存的需要,人類依賴自然、崇拜自然。隨着對環境的適應,人逐漸由自然之子變成了萬物之主,將自然視為被支配、被改造、被征服的對象。

工業社會時期,將原始的自然力量轉變成工業的力量,大型的煤礦開採,大量的鋼鐵場建造,對土地的無端蹂躪,伴隨的還有無節制的森林資源的開發,誘人的發展速度背後是山體的崩塌、是水體的變質、是空氣的污染、是土壤的貧瘠、是風沙的肆虐。

當災難真正來臨的時候,自然不會手下留情,它可以孕育一個生命,也可以毀掉一段希望。可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不可違背的規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一個永恆的真理。

如今,這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正好印證了這句話,當人們知道這種病毒會人傳人且傳染率高時,才意識到不能吃野生動物了。當然野生動物沒有錯,出現問題的是人食用了野生動物,將病毒帶入了自己的體內。在人類與動物的共生關係中,所謂的互利實則是對人類更加有利。

一方面,我們並不殺死這些動物,而是以飼養和照料為代價來利用這些動物,比如,用牛來耕地、用狗來看家。它們與我們的關係自然不同於更為殘酷的獵物與捕殺者的關係,所以這種關係自成一類。

另一方面,就是人類捕殺動物,以動物為食,以命來續命。這是不平等的共生現象,因為我們操控着局勢,所以我們的動物夥伴極少有,甚至完全沒有選擇餘地。人作為高等動物屬於自然,低等動物也屬於自然,幸運的是人類有更強的大腦讓我們利用智慧擺脱了四肢着地朝向直立行走,我們會利用工具,而低等動物也不知不覺成為了我們的“工具”,這樣看來,我們是依靠自然而生,向着自然而立的,那這處世之道怎麼也離不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場人與動物的戰爭,人與病毒的較量,終歸是人類自食其果。

阿爾伯特·史懷特曾説:“當悲憫之心能夠不只針對人類而能擴大涵蓋一切萬物的生命時,才能達到最恢宏深邃的人性光輝。

Tags:疫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