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黨建文案

市政局“三個代表”駐村工作隊三年來工作紀實

欄目: 黨建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37W

傾心實踐“三個代表” 一片丹心換民心

市政局“三個代表”駐村工作隊三年來工作紀實

商丘市市政公用事業管理局三年來忠實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高度重視下鄉駐村工作,所派駐的三批駐村工作隊員不負眾望,在市、縣委的正確指導和鄉黨委的直接領導下,撲下身子、放下架子、紮下攤子全心全意投入到駐村工作,突出治窮、治癱、治亂、治弱,以促進經濟發展為中心,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着力提高農業收入,使農民儘快脱貧致富。並在不同時期着力為羣眾解決熱點、難點問題,在羣眾中好評如潮,被喻為“雪中送炭的工作隊”。

一、村是我家,民是親人,把根深深扎進農村熱土

三年來,市政局駐村工作隊所駐鄉村多為貧困鄉村,地處偏僻、資源貧乏,農業基礎設施差,人均收入低。窮鄉僻壤自然趕不上都市裏豐富多采的物質和文化生活,一些過慣了城市生活的隊員們初來乍到這“與世隔絕”的鄉村不免有些不適應,房屋簡陋不能遮風擋雨,水土不服時常鬧肚子,物質貧乏頓頓粗茶淡飯,有時還經常停電,這些都給駐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裏隊員們深深地感到肩上擔子的分量,我們清楚的認識到這就是貧困,這就是差距,改變它們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為此,市政局黨組在每一批駐村隊員駐村伊始就着力加強黨性教育,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端正態度,要求駐村隊員要時刻牢記黨的宗旨,發揚不怕苦、不怕累、勇於奉獻的精神,克服困難、躬身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以村為家、心在村裏、村在心上,紮紮實實為民辦實事、兢兢業業為村謀發展。要懷愛民之心,謀富民之路,辦利民之事。隊員們深刻領會精神實質,在思想和行動上有了較大的轉變。他們主動拉近與羣眾的距離,把心貼近羣眾,儘快適應農村生活,穿樸素的衣服,學説當地鄉音,或走街串户,或坐在田間地頭與羣眾拉家常。漸漸的羣眾把我們當成了一家人。為了不擾民,我們堅持自帶行李、自起爐灶,工作隊還自力更生,在所駐地“開荒”種菜,“自給自足”。為能撲下身子、紮下攤子,隊員們自覺堅守駐村崗位,與羣眾同吃、同住、同呼吸,就連非典時期隊員們也是不顧個人安危,與羣眾並肩作戰、齊心協力抗擊“非典”。2003年汛期,隊員們舍小家顧大家,奔走鄉里與羣眾共患難、度難關,真正把村民當作親人,把村當作了家,把村裏的事當作了自己的事。現如今無論是永城市黃口鄉田莊村,還是虞城縣賈寨鎮幸福、新民、保衞、民主、萬堤口的村民,只要一提起市政局駐村工作隊,他們就象親人一樣如數家珍,對你娓娓道來。

二、深入調研、理清思路、幫助制定發展規劃。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深入細緻的調查,吃透村情民意,是開展好駐村工作的堅實基礎。市政局每期駐村工作隊沿用“重調研”的工作方法,在駐村之初便深入羣眾展開廣泛細緻的調查研究,傾聽羣眾呼聲、瞭解羣眾所急。一是認真開好四個會,即村兩委班子會、村組全體幹部會、全體黨員會和羣眾代表會,先後接觸幹部、黨員、教師、羣眾6000多人,基本掌握所駐村的基本情況。二是在開好四會的基礎上進百家門、問百家情、交百家友,與羣眾席地而坐,在閒聊間瞭解羣眾的所急、所想、所盼。三是設立意見箱,鼓勵羣眾向工作隊提好的建議、好的思路、好的方法,進一步拓寬信息蒐集渠道。通過調查摸底我們瞭解到,目前落後村的通病在於農業基礎設施差,農民經濟意識弱,缺少致富的經驗、技術、信息、門路、資金等,另外缺少致富帶頭人也是一個關鍵因素。市政局黨組結合各村實際,提出“加快農業結構調整,以農業效益為保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村組班子建設為重點,推進農村產業化結構調整進程,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努力提高農民致富能力,幫助找好致富門路,實現致富長效化,留下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的駐村思路,並以此作為市政局駐村工作的指導思想。各工作隊以此為指導,結合各村實際,分別制定了近期發展目標和中長期發展規劃,並按照各村的目標、規劃制定了全年工作方案,為駐村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辦事實、解民憂,努力改善當地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2001年以來,市政局駐村工作隊在軒敬傑、屈保文、段雲泉、魏自強等隊長的帶領下傾心為民服務,始終把為羣眾解疑難、辦實事作為駐村工作的切入點,從而取得羣眾信任,得到羣眾支持,順利打開工作局面:

一是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打井引水,完善農田水利設施,解決羣眾的灌溉難題。工作隊通過調查發現,市政局所駐各村農田水利設施普遍較差。這裏的機井多為七八十年代打的井,多年來年久失修,如今塌的塌、壞的壞,多半無法使用。每遇旱年來臨,由於水井缺少曾多次出現搶井、等井、佔井、一井多機的現象。一些農民用不到水井只能挑水灌溉,每每都要用去兩個半月的農時,既費工費時,又不見成效。然而貽誤農時又造成農作物大量減產,且嚴重影響着農業結構調整。此現象,是造成農民貧困的主要因素之一。工作隊員看在眼力、急在心裏。我們找來水利專家多次現場考察、嚴格論證,並自制了《打井項目申請書》,打印成冊共計35份,上萬餘字,分送至省、市、縣有關部門反映情況、彙報問題,先後協調到位機井配套項目資金14萬元,打井22眼,購買水泵6台,解決了4個村1100畝耕地的水利灌溉問題,提高作物產量20%左右。初步解決了這些村多年來農田灌溉難的問題。

二是修建學校,改善教學條件,為當地長遠發展打好人才基礎。致富先致愚,致愚先教育。市政局駐村工作隊所駐村多為貧窮落後村,師資力量薄弱,教育水準低,受教育人口少,人口素質偏低,封建迂腐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一些青少年兒童深受其害。這裏教學設施落後,有的學校多年以來房屋年久失修、危房重重,生員流失達70%以上。完善教育基礎設施,加強人口教育勢在必行。駐村工作隊針對一些學校年輕教師多,教學經驗不足的現狀,先後6次從市裏請來教學經驗豐富,曾榮獲省、市優秀教師稱號的老教師前來示範教學,受到了全校師生的熱烈歡迎。老教師通過聽課、授課的方式現場説教、指導,使學校師資教育水平得了到迅速提高;
為解決學校破舊且危房較多的問題,一方面,隊員們頭頂烈日,10多次親臨校園,現場勘察論證、作出預算,並撰寫了項目建議書。為了求得有關部門的幫助,隊員們有時自費路資乘車前往,有時跨上自行車“千里走單騎”,奔走市、縣,向有關領導和部門認真反映情況、詳細説明問題,往返行程達2000多公里,為了找到主要領導,隊員們時常在單位門前一等就是一整天。在此期間,我們還得到了駐村辦的大力支持,他們幫助指路子、搞引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共協調建校款21萬元。另一方面,召開了全體村民大會,號召羣眾捐資建校,工作隊長慷慨解囊帶頭捐資,帶動村民捐資6萬元。羣眾們熱情高漲,主動丟棄田中的農活紛紛前來充當義務工,幫助學校建設搬磚添瓦。短短兩個月內12個班級36間房屋平地而起,流失的生員也紛紛重返校園,每日清晨,學校裏朗朗的讀書聲清脆入耳、餘音繞樑;
農村貧困生較多,他們買不起學習用品,即使是一個小小的鉛筆頭,對他們來説也是十分珍貴,往往用了再削,削了再用。為了解決貧困生的實際困難,工作隊員從生活費中擠出助學資金,為100個貧困生送去作業本3000餘本,書包、文具盒100餘個,背上新書包的孩子們手裏拿着文具盒愛不釋手,臉上透露着燦爛的笑容;
工作隊還出資1300元為學校購置了鋼琴、畫板、木馬、單槓、籃球等,幫助孩子們全面發展體、音、美;
自2001年以來,市政局三批駐村工作隊,為所駐村在更換教學設施和改善教學環境方面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為當地培養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是扶貧解困送温暖,永做羣眾貼心人。工作隊所駐鄉村多處在貧困地區,部分羣眾因災因病致貧, 生活困難,生產難以為繼, 隊員特別注意把這部分羣眾掛在心上。市政局黨組對此更是關注萬分。

幾年來,局黨組書記、局長焦明太同志多次帶頭捐款捐物,向貧困村民獻愛心 ,送去慰問金1.28萬元、衣物350件,為市政局所駐村中230多户貧困户解決了實際困難,把黨的温暖一次次送到羣眾的心坎上,得到了羣眾的普遍稱頌;
我們市政局工作隊還始終不忘“代表着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先後為缺乏勞動力的貧困户協調扶貧款1.74萬元,購買四輪拖拉機6台投入勞動生產,不僅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增強了勞動能力,同時還解決了農忙時期的燃眉之急,過去一週的農活如今一天就可以完成;
工作隊員還時常到孤寡老人家中訪貧問苦,為他們解決生活困難。村民張劉氏年高體邁,喪失勞動能力,無依無靠,家住房屋長期無人修葺,多處漏雨,工作隊員籌集資金1000元,親自動手為她修建房屋,當年邁的張劉氏住進新修的小屋後淚流滿面,激動的説不出話來…..每值“三夏”麥收期間,市政局都要抽調機關幹部組織麥收幫扶小組,走進田間地頭幫助困難羣眾搶收小麥。尤其是2003年“三夏”麥收期間,由於“非典”疫情的影響,大部分外出勞動力不能返鄉收麥,一些返鄉民工正在醫學觀察,既要勸阻民工返鄉,又要穩定民心,還要確保“三夏”生產,因此麥收工作更加困難化、艱鉅化。在緊急關頭,駐村工作隊一方面就地組織黨員、團員、民兵、教師組成麥收服務小分隊參加“三夏”幫扶,另一方面得到了局麥收小組的大力協助。一支由局辦公室、人事科、市政科、公交科等13人組成的麥收小組奔赴“三夏”第一線,完成了村中麥收特困户18畝小麥的收割問題,所到之處羣眾自覺送茶端水,盡顯黨羣魚水情,保衞村80多歲的老太太陳李氏拄着枴杖用顫抖的雙手為同志們一碗碗的端水,嘴裏還不停的唸叨着:“共產黨好,還是共產黨好!”通過麥收,同志們臉曬黑了、手磨破了、腰累酸了,可與農民的心貼近了;
2003年入汛以來,賈寨鎮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洪澇災害,市政局駐村工作隊所駐的三個村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薄弱,生產救災的任務十分艱鉅。市政局駐村總隊長顧不得身患疾病,強忍傷痛奔走鄉里,每日都要到訪貧困户、五保户、軍烈屬家中查看災情,帶領工作隊員疏導積水、遷移羣眾。為了幫助受災貧困户重建家園,他積極到縣裏反映情況,尋求救助,協調救災資金6000元幫助村民建造房舍12間,初步解決了三個村受災貧困户的住房禦寒問題。市政局黨組心繫百姓冷暖,為了讓受災後的羣眾能在春節吃上餃子過好年,每年春節前夕,局黨組書記、局長焦明太同志都要帶領局全體領導班子,在全體駐村隊員的陪同下,到駐村點慰問,把黨的關懷一次次送到了基層。工作隊通過訪貧問苦、排憂解難,使這部分羣眾切切實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温暖,拉近了與羣眾之間的距離,密切了黨羣、幹羣關係,工作隊在羣眾中的地位與日俱增。

四、因地制宜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市政局駐村工作隊所駐賈寨、黃口兩個鄉地處偏遠,信息不靈,多年來以農業種植為主,結構單一,比較效益低下,農民增收困難。工作隊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條主線,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積極引導農民進行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

一是因地制宜發展經濟作物,廣開增收門路。市政局所駐村多屬後進村,尤其是在農業結構調整方面基礎較差,經濟作物面積幾乎空白,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僅佔全部耕地面積的0.4%左右,人均收入偏低。為了幫助羣眾更新觀念、轉變思路,工作隊員以村民組為單位分頭召開動員會發動宣傳。由於白天農活忙不便集中,工作隊就利用吃晚飯的時間,打着手電筒挨家挨户走訪宣傳,他們與羣眾細心交談、認真講解、比較效益;
為了讓羣眾增長見識,工作隊無償提供車輛,組織全村幹部和村民代表赴經濟結構調整較好的鄉、鎮參觀學習,使廣大羣眾開闊了視野,轉變了舊的種植觀念,在羣眾一致呼聲下,村民決定以棉花種植為重點,大力發展棉花、花生、紅薯等經濟作物;
為了解決羣眾缺乏種植技術的問題,工作隊10多次聘請高級農技師下鄉授課,開展技術培訓班5期,羣眾受教育10000餘人次,種植技術水平顯著提高;
為了鼓勵羣眾種植經濟作物,工作隊還向有關部門協調到無償磷肥數噸,對經濟種植户以每畝經濟作物獎一袋磷肥的激勵辦法鼓勵種植,以此促進發展經濟作物。為方便羣眾購買優良品種,工作隊請來植保公司工作人員駐村直接銷售種子、農藥等農用物資。為了給羣眾找銷路,工作隊積極與淮北棉廠取得聯繫,與棉花種植户簽定銷售合同,解除了羣眾的後顧之憂。一時間全村經濟作物種植空前高漲,種植面積比重迅速增長至14.48%,僅棉花種植一項就佔到8.7%,佔全部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的60%以上,人均增收近150元。

賈寨地方特產遠近文明,這裏祖祖輩輩傳承豆製品加工技術。工作隊結合當地特產優勢,積極引導農民發展豆製品加工業,利用這一優勢展開經濟發展攻勢,以此增加農民收入。然而當地羣眾並未看清自身優勢,他們只是把豆制加工技術用於自給自足,仍然拘泥於傳統經濟思路,靠地吃飯、靠天吃飯。為了讓當地羣眾扭轉觀念、解放思想,工作隊打出“依靠優勢致富”的口號,利用廣播、大會多次宣傳為羣眾“洗腦”。他們還聘請經濟專家來到村中為羣眾比較效益,引導農民走特色化經濟發展的道路。工作隊員還到多家超市、代辦點登門推銷,幫助找銷路。在工作隊不懈努力下,村民們逐步轉變舊有觀念,認清自身優勢,增開豆制加工手工作坊,掀起了一場以發展豆制加工為主導的手工業經濟高潮。賈寨鎮有百畝金銀杏園,銀杏個大肉美,十里八鄉亦是聞名遐邇,許多村民都有種植果樹的經驗。但銀杏不宜存儲,容易腐爛,這使得銀杏銷售倍加限制。工作隊員決定對現有果樹種植進行結構調整,他們請來虞城縣園藝局局長、全國優秀果樹專家金新富同志到村中現場講評,並推薦虞城縣新引進的“新西蘭紅梨”品種,該品種果大肉美、核少肉多,且耐存儲、運輸,能遠銷外地,市場預計價格不菲。該品種在國內亦屬首次引進,市場較為廣闊。村民種植積極性很高,由農户每畝投資200元,工作隊籌資400元為幫扶,在虞城園藝技術專家指導下,種植了6畝示範園基地。

二是引導羣眾發展二三產業。賈寨鎮原有保衞村小商品批發市場4000平方米,修建於1991年,由於設施不完善、規格品位低,加上多年來無人管理,曾一度繁榮的小商品市場日趨凋零。市政局駐村工作隊入駐賈寨後,發揮賈寨鎮地處豫魯兩省三縣一區(河南省虞城縣、山東省曹縣、單縣、商丘市梁園區結合部)的地理優勢,配合該村積極整建市場。2003年7月,虞城縣市場發展局投入資金6萬元,對原小商品市場進行了全面改建,參照現行市場規格重修市場攤位200個,對市場環境進行了整頓,吸引附近鄉、村及外地200多家商販進入市場從事經商,使小商品市場再度繁榮。每日從早7:00到晚6:00人潮湧動,前來購物的人熙熙攘攘、絡繹不絕。此外市場的繁榮起到了連動效應,市場周邊的餐飲業迅速膨脹,原來生意清淡、門可羅雀的飯館現在可謂熱火朝天,就連早已關門許久的門店也重新開業大吉,目前僅市場周圍的餐飲店就多達20多家。同時貨運、客運等運輸業在市場的刺激下呈回升趨勢。小商品市場不僅活躍了農村經濟,還多渠道增加了農民收入,一大部分保衞村村民由此走向了致富路。

三是鼓勵羣眾大力發展養殖業。三年來市政局駐村工作隊在所駐的6個村中採取以點帶面、示範帶動,通過多方努力,為羣眾協調支農貸款2.4萬元,先後無償提供波爾山羊20只,種羊24只,大力扶植26家有條件的農户發展養殖業,加速提高畜牧養殖業在農民收入中的比重,以此推進致富步伐,從根本上解決羣眾的貧困問題。

四是幫助鎮政府完善市政公用設施,全面提速小城鎮建設的步伐,以小城鎮建設促商業經濟的發展,豐富農民物質文化需求。2002年、2003年兩年內,市政局駐村工作隊為賈寨鎮免費規劃、設計了鎮兩條主要商業街即南北大街、東西大街,並幫助施工建設。新建的道路寬敞明亮,路旁店鋪林立,每逢集市,這裏商賈雲集,各種商販擺攤設點,所買商品應有盡有。為了完善道路設施,提高小城鎮品位,市政局還先後為賈寨鎮投資共12萬元,安裝路燈36組,每到夜晚華燈初上,街道燈火通明,夜市攤點相繼而出,好不熱鬧,在街上村民都説:“還是市政局三個代表工作隊,走到哪裏就亮到哪裏,這回俺也嚐嚐城裏的夜生活是個啥滋味”。

五、特殊時期的戰鬥,更顯駐村風采。

2003年夏季,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給市政局駐村工作隊帶來了新的挑戰和考驗。面對疫情,隊員們沉着應對,在戰鬥中靠前指揮,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身先士卒、夜以繼日,始終戰鬥在“非典”第一線。展現了共產黨員不怕犧牲、不怕困難、敢於鬥爭的風采。

市政局所駐的村由於長期貧困,外出務工人員較多,情況複雜。為了讓羣眾進一步瞭解防非知識,隊員們連夜製作防非標語150條,第二天一大早便徒步張貼在三個村中的大街小巷,同時協助村委幹部張貼防非資料5000餘份,往返行程達10多公里,在返回途中,總隊長疲勞過度,頸椎疼痛難忍,仍堅持工作,號召隊員繼續戰鬥。”此外工作隊員還利用三個村中30多塊板報製作防非內容25期,自制錄音材料在廣播中播放36場次。使防非知識家喻户曉、婦孺皆知。

為了杜絕疫情的傳入,工作隊會同村委對外出務工返鄉人員進行嚴格管理,出台了外出務工返鄉人員管理辦法,並對三個村509户外出務工農民進行了登記造冊,加強了與在外務工人員的聯繫。通過電話、電報、書信等多種形式對外出人員展開勸阻,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分析厲害、講明原因,使之入心入腦,有效勸阻返鄉人員215人,減輕了防非工作的壓力。

工作隊還配合各村委在村300米外規劃隔離區十幾處,動手搭建隔離棚198個,隔離返鄉人員184人。工作隊還與村委共同成立防非指揮部,把辦公地點設在隔離區內靠前指揮,提高了防非工作的聯動速度。隔離這一安全防範措施並非所有人都能接受,並非所有人都能按要求嚴格執行。7月15日保衞村隔離區內幾位按耐不住性子的隔離人員嚷嚷着要回家,聲稱:“誰也攔不住俺回家,過年都沒回來,現在又不讓回家,眼看這麥就要割了,誰攔我,我給誰拼傢伙”。工作人員勸説不下,眼看就要進入白熱化,此時總隊長帶着隊員剛好過來檢查工作,見次情景,他和藹的和大家打招呼,親切的叫道:“兄弟們,你不為全村人着想,總該為妻兒老小想想吧,今天你説你沒事不隔離,明天大夥都説自己沒事不隔離,萬一哪個兄弟有事,到頭來還不是苦了我們自己啊!”此情此景沒有冷語問之,沒有默然處之,沒有聽之任之,惟有好言勸之,惟有曉之以理,惟有動之以情。當這幾位農民朋友得知眼前這位就是市政局“三個代表”駐村工作隊總隊長時激動地説:“早就知道市政局工作隊是個辦實事的工作隊,俺家可沒少落實惠,市政局下來的都是好官,都是為俺老百姓辦好事的,啥也別説了,俺幾個聽你的,叫住多長時間都中。”説着走進了隔離棚。直至非典疫情結束,我們對全部返鄉人員實施了嚴格隔離,有效的切斷了疫情的傳播途徑,為全鄉羣眾構築了一條安全網。

自2001年以來,市政局三批駐村工作隊心繫百姓冷暖、傾聽羣眾呼聲、洞察百姓疾苦,想羣眾之所想、幹羣眾之所盼、了羣眾之所願,為民勤勤懇懇、不遺餘力、盡職盡責。積極為羣眾找出路、想辦法、出主意,幫助羣眾及早脱貧致富,為農村小康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在與羣眾親密接觸的日子裏,我們同羣眾一起走進田間地頭,幫助羣眾澆地、收麥、鋤草,一塊兒打井引水,一塊拉土修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大家撲下身子、放下架子與羣眾打成一片,以心換心、以情換情贏得廣大羣眾的理解和擁護。在三年來的駐村工作中,市政局路燈所、市政工程管理處、公交總公司、政航小公交公司、垃圾處理廠、污水處理廠、市政監察支隊、市廣告辦公室、市政工程處等單位勇當後盾,多次前往駐地資助錢物,為工作隊創造寬鬆的生活環境,使工作隊員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紮紮實實為羣眾服務。當一批批工作隊員離村返城的時候,樸實的農民聞訊趕來與我們含淚而別,依依不捨......。三年的駐村工作使我們深切的體會到:幹部只有把羣眾的需要當作第一要務,盡心盡責為人民排憂解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得到羣眾的擁護;
三年來的駐村工作使我們深刻感到:幹部只要一心一意的為人民謀幸福,腳踏實地的為羣眾辦實事,才能得到廣大人民羣眾的支持;
三年來的駐村工作使我們深深的感悟到:實踐三個代表關鍵在於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於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於堅持執政為民這一精神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