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黨建文案

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總結5篇

欄目: 黨建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5.97K

通過工作總結的寫作,我們可以記錄下工作中的優缺點,隨着人文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們對工作總結都越來越熟悉。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總結5篇,感謝您的參閲。

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總結5篇

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總結1

人社局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緊緊立足部門職能,突出就業創業、技能培訓、社會保障、鄉村人才支撐、農民工權益保障等工作重點,堅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積極實現農民業有所就、勞有所得、老有所養、弱有所扶。現將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主要做法(一)實施鄉村就業創業提升行動,增加農民收入。截至目前,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萬人,新增返鄉下鄉創業人,完成目標任務的人的%。全市勞務品牌培訓共人,完成目標任務的%。一是抓就業政策落地落實。以落實中央、省、市穩就業保就業系列政策措施為抓手,主動進入疫情防控主戰場,穩定和擴大就業。主動對接各類企業、項目的用工需求和城鄉勞動者、農民工的就業需求,搭建線上線下服務平台,組織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東西部扶貧勞務協作暨民營企業招聘周”等系列活動場,發佈崗位信息 餘萬條,幫助家企業招聘員工萬人。二是強化技能培訓。緊跟人力資源市場、產業發展、城鄉勞動力職業發展需求,積極回引農民工返鄉創業,組織開展勞務品牌培訓、轉移就業培訓、創業培訓,截止日,全市累計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人次,完成目標任務萬人次的%,已兑現補貼資金萬元。三是主動靠前服務。紮實開展農民工安全有序返崗“春風行動”,堅持“面對面”收集意願、“一對一”健康體檢、“點對點”返崗服務、“心連心”跟蹤上崗,累計為萬農民工辦理健康證明,組織專車專列專機班次,幫助萬農民工實現安全有序返崗。四是做實兜底保障。堅持把疫情防控與安置就業結合起來,先後開發農村公益性崗位萬個、臨時性疫情防控公益性崗位萬個,安置貧困勞動力、因疫情無法返崗農民工等人員就業萬人。(二)實施農村社會保障提升行動,解決後顧之憂。一是推進全民參保計劃。研究解決偏遠地區農村居民社保政策知曉度不高的問題,出台靈活就業人員就近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辦法,全面完成退捕漁民應保盡保工作任務,針對未參保城鄉居民開展精準擴面行動,截至目前,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人,參保率達到%。二是鞏固社保扶貧成果。建立動態清零機制,代繳萬名貧困人員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萬元。將5944名年滿60週歲、未領取社保待遇的貧困人員納入保障範圍,待遇領取人數達到55.65萬人,其中貧困人口24.81萬人,當期累計支付基金6.73億元,月人均養老金水平達到106元。三是提供高效便捷服務。上線運行全省社會保險信息系統,平均單筆業務相對以前提速60%。大力推廣“掌上12333”等載體向農村延伸,基本實現公共業務“足不出户”即可辦理。全面推行導辦、預約、延時等“家人式”服務,累計開展上門慰問式認證1000餘人次。(三)實施鄉村人才創優提升行動,激發農村活力。共為鄉鎮事業單位招聘批次人。其中,鄉鎮學校招聘教師人,鄉鎮衞生院招聘醫護人員人,鄉鎮其他事業單位招聘人,有效解決了鄉鎮機構改革人員短缺的問題。同時,配合鄉鎮機構改革,已對各區縣餘個鄉鎮事業單位完成了崗位設置核准。持續實施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2020年成功招募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志願者名,深入我市邊遠鄉鎮從事支農、支教、支醫和扶貧工作。爭取中央和省財政“三支一扶”專項資金400多萬元。(四)實施農民工權益保障提升行動,維護合法權益。積極履行市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能,部署開展了根治欠薪春季、夏季專項行動,全面清理整治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全市各級人社部門共立案查處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22件,向司法部門移送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案件8件,為567名農民工追發工資待遇597萬餘元。公佈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5起,將2家欠薪企業及相關責任人列入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聯合懲戒。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一)農民工條件受限制。我市農民工達到了萬餘人,由於自身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術的限制,在市場競爭的衝擊下,部分農民工失去了就業競爭力,很多農民工面臨不能就業、找不到理想工作的現象。(二)本地就業吸納能力弱。經濟總量小,發展相對滯後,依靠“三大重點”產業支撐,效率不高、產值不高、聚集效應不強等現象較突出。(三)基層專業技術人員存在流失現象。由於基層條件艱苦,對基層事業單位經費投入不足,專業技術人員業務開展受到限制,特別是邊遠地區,待遇較低,工作條件差,使得專業技術人才引進難,留住人才更難。

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總結2

一、培育現狀

培育背景。2012年8月農業部啟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2014年9月六盤水市獲批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整體推進市”,2016年11月《六盤水市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辦法(試行)》和《六盤水市新型職業農民扶持辦法(試行)》出台。

培育總量。2014年以來我市共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08萬人,其中,獲得頒發證書認定的新型職業農民僅為600人,佔總培訓人數6%不到。參訓人員基本情況。從農業主管部門信息管理平台獲取的參訓人員基礎信息中,僅有1141名參訓人員基礎信息登記較為完整。從該數據彙總情況看,參訓人員以農村中年男性為主,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一是從性別來看,男性學員702人,佔比61.5%。二是從年齡來看,29歲以下218人,佔比19.1%;30—39歲311人,佔比27.2%;40—49歲406人,佔比35.6%,50歲以上206人,佔比18.1%。三是從受教育程度來看,國中學歷905人,佔比79.3%;國小及以下學歷168人,佔比14.7%;高中學歷58人,佔比5.1%;大學及以上學歷10人,佔比0.9%。培訓人員結構:以專業技能型為主。1141名參訓人員信息資料顯示,參加專業技能型培訓的有662人,佔比58%。其中:茶葉、蔬菜、果樹、飼料草等種植培訓286人;牛、羊、雞、中蜂等養殖培訓376人;參加生產經營型培訓的有379人,佔33.2%;參加社會服務型的有100人,佔8.8%。

二、存在問題

(一)體制建設待完善。貴州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六盤水市中心分校(以下簡稱農廣校)作為六盤水市專門針對農民開展教育培訓的公共服務機構,既負責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又承擔新型職業農民認定職能。“運動員”和“裁判員”的雙重身份,導致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率低,同時影響認定的公正性。

(二)培訓模式缺“地氣”。目前,農民教育培訓的師資來源主要是聘請貴州大學、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的專家進行授課。授課費用為貴州大學專家500元/節,一天8節課;六盤水本地院校專家500元/天。授課方式以為期半月的理論性集中授課為主,且不為參訓學員提供後續跟蹤服務。上述培訓模式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方面,原來承擔培訓授課的農業主管部門技術人員因授課費用與身份問題衝突不能繼續承擔授課任務,導致農廣校被動高薪聘請院校專家進行授課。另一方面,走訪的部分農户表示,雖然參加了相關培訓,但聽不懂培訓內容,他們認為,培訓應該是在關鍵季節、重要農時,按照產業需求,開展各種技術入户服務,學員才能真正把所學知識有效地運用到生活生產中。對六盤水市5個集中連片貧困鄉(鎮)建檔立卡貧困户就業培訓意願調查的結果顯示,願意參加技能培訓的505人中,有158人選擇“希望提升農村實用技術”,佔比31.3%,這也印證了培訓內容“接地氣”的重要性。

(三)證書“含金量”低。從扶持力度來看,獲取新型職業農民證書的學員,僅享有申請創業項目的優先申報權和就業優先推薦權,關於《六盤水市新型職業農民扶持辦法(試行)》中涉及的特色產業補助、創業扶持、資源要素的傾斜、税費減免等政策均未落實,而政策不能落實主因之一是政策涉及部門較多,僅靠農廣校力量則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從市場競爭力來看,《新型職業農民證書》知名度低,實用性差。參訓學員反映,在競聘崗位時大部分企業並不知曉《新型職業農民證書》,上崗後是否擁有《新型職業農民證書》也不做為升職加薪的參考依據。

(四)培訓經費來源單一。目前,六盤水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是依靠中央、省級下撥的專項資金開展工作,市縣兩級沒有相應配套資金。如2017年中央和省級下撥的451萬元專項資金,市縣兩級沒有配套資金,在資金使用上也未出台使用細則,資金的主要用途只能用於購買培訓服務,在工作經費的使用上沒有明確規定,造成“有錢難用”的尷尬局面。

(五)缺乏優質培育對象。從多方走訪調研情況看,優質培育對象缺乏已對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人才振興戰略在六盤水市的實施造成嚴重影響。第一,走訪的部分培訓對象反映,村裏大量青壯年寧願外出到城市打工,也不願意待在農村務農,“種地不如打工”、“農民低人一等”思想已經在農村年輕一代中固化;第二,從農業主管部門信息管理平台獲取的1141名參訓人員彙總數據看,目前40歲以上學員佔53.7%,國中及以下學歷學員佔94%,培育對象以40歲以上羣體為主,存在年齡偏大,教育程度低問題,受年齡和學歷因素影響,他們吸收能力相對較弱,對於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中的許多知識難以理解;第三,六盤水市5個集中連片貧困鄉(鎮)505名建檔立卡貧困户就業培訓意願調查數據顯示,貧困户中35歲以上羣體國中及以下學歷的有292人,佔比99.3%,高中及以上僅佔0.7%;從調查對象分年齡段文化層次結構看,16-25歲、26-35歲、35歲以上三個羣體未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比例分別為30.7%、63.7%、87.1%,青壯勞動力文化層次普遍較低問題凸顯。

三、幾點建議

(一)為鄉村人才振興提供組織保障。一是基層黨員在鄉村人才培育工作中擔負起核心和引領作用,通過板凳會、院壩會、羣眾會等方式,圍繞黨的十九大精神、脱貧攻堅政策、鄉村振興政策、實用勞動技能、先進典型事蹟和致富經驗做法等,宣講鄉村戰略中人才的作用,讓村民感受到黨員的工作魄力和工作實效;二是從新型職業農民中選出典型,發展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黨員人才隊伍,帶領農民提升技能,脱貧致富。

(二)為鄉村人才振興提供政策保障。一是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加快修定《六盤水市新型職業農民扶持辦法(試行)》,如對獲得《新型職業農民證書》的農民,推行以證就業,以證創業,落實創業貸款、資源要素流轉、特色產業補助等方面的扶持,引導符合條件新型職業農民參加城鎮職工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使他們實實在在享受到看得見、摸得着的好處,吸引更多農民、返鄉農民工、退伍軍人、大學生農村創業者加入新型職業農民行列。二是完善考核制度,根據《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採取第三方評價機制,從工作落實、工作效果等方面以縣為單位開展績效考核工作。三是分級建立以農業部門專家為中堅力量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師資庫,建立師資考核和薪酬制度,培養技能型、專業型本土師資隊伍。

(三)為鄉村人才振興提供資金保障。市、縣兩級政府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設立政府性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基金,以基金為支撐,政府牽頭,部門協作,助推培育工作開展。

(四)為鄉村人才振興提升培訓品質。組建“政府+專家+經營主體負責人”授課團隊,一是通過鄉鎮主管幹部、村幹部、大學生村官對參訓農民進行認知改造、心理疏導、法制教育等,以“扶志”來激發參訓人員主觀能動性。二是對外聘請專家負責開展集中培訓,提升理論水平;各級農業部門技術人員前往田間地頭幫助新型職業農民解決生產實際問題。三是通過經營主體負責人授課,拓寬培訓覆蓋面,特別是為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的創業項目或產品從產業鏈角度提供對接和支持。

(五)為鄉村人才振興儲備後備力量。重視農村青壯年教育層次普遍偏低的問題,以加快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育體系建設為抓手,為鄉村人才振興儲備後備力量,形成初、中、高級職業農民教育培育體系。初級培育以農廣校為主導,通過短期輔導、農閒夜校、田間課堂、遠程教育等形式,發揮教學、培訓、技術推廣等環節的主體作用,提高農民知識水平和農業技術水平,改善其農業生產經營管理能力,注重實用性;中級培育以本地職業技術類學校為主體,提供較為系統的職業教育,通過一定學時學制參加農業職業教育,培育具有獨立經營能力或專門農業技術的職業農民,突出專業性;高級培育以政府主導,啟動六盤水市山地特色農業領軍人才培育工程,以示範作用明顯的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家樂經營業主為培訓對象,打造一支能擔當起引領六盤水市鄉村人才振興重任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總結3

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在中央會議上、在調研考察中,他多次就“三農”問題發表重要講話。此次集體學習前兩個月,總書記就曾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

定戰略、明思路、論辦法,習近平主席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系列重要講話,為開啟城鄉融合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指明瞭方向。

鄉村振興,是關乎中國廣大農村羣眾的切身利益,是國家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下的一項偉大工程,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引導下,正逐步成為現實,一步一步的向着目標邁進。

振興鄉村,聚焦三農,需要解決面對的問題很多,這時候就要嚴格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從上抓起,嚴格落實《鄉村振新戰略規劃(2018-2022)年》的行動綱領。實施鄉村振新戰略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舉措;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是健全現代化社會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當前,最突出的發展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顯著的發展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時代的呼喚,是解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需要。解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對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來説,就是要切實把習近平同志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作為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應認識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後勁也在農村。在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的進程中同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樣的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才能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鄉村振興要想取得突破性進展,遵循國家策略,提高農村的經濟收入是十分關鍵的,要想讓農民提高收入,一方面是加強農業的幫扶和現代化農業作業的發展,讓鄉村的土特產有銷路,打開市場。另一方面是可以積極發展鄉村旅遊,帶動經濟收入。在發展的同時,同樣要貫徹國家的政策要求,強化環境保護意識,可持續發展。

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總結4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吸引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激發廣大農民羣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眺望“十四五”,擘畫新藍圖。站在鄉村全面振興的新起點上,書寫“人才振興篇”,要強化“向心劑”、注入“精準劑”、提供“暖心劑”,分別念好“引”“用”“留”三字訣。

強化“向心劑”,念好“引”字訣。鄉村振興是一盤涉及產業發展、生態建設、鄉風文明、鄉村治理、生活富裕的“大棋”。如何落好每一子、盤活這盤棋,人才這個“執子人”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要創新鄉村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充分激發鄉村現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鄉村創新創業。做好鄉村人才這個“大篇章”,要增強“向心”功能,念好“引”字訣。一是加強宣傳。當各鄉村要不斷加大宣傳,打好“鄉情牌”、送出“號召信”、發揮“鄉愁引力”,吸引有志青年建設家鄉。二是加大建設。要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投入力度,打通道路“交通脈”、寫好創業“服務篇”,從而吸引歸鄉人才創業投資。

注入“精準劑”,念好“用”字訣。人才引進來,還需用得好。隨着當前全面脱貧任務的順利完成,做好鞏固脱貧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保障銜得好、銜得穩、銜得緊,是實現第二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基礎。當前有些鄉鎮存在選人標準不規範、用人機制不完善的問題,導致一些崗位出現“一崗多人”的閒置、“一人多崗”的忙碌現象。要想盤活人才資源,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和效應,需要注入“精準劑”。在用人崗位上要“精準”。各鄉村要充分結合自身的發展實際,打破“四唯”標準,招錄實際發展需要的人才,使得“職得其人,人盡其才”。在用人培養上要“精準”。要強化對本土人才的培育。對本村的大學生村官、後備幹部、返鄉人才等分別制定培訓課程,提升業務能力,培育一批懂農業、識農情的“行家裏手”。

提供“暖心劑”,念好“留”字訣。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不能急功近利,要一茬接着一茬幹、一張藍圖繪到底。隨着社會流動性的不斷加強,鄉村人才流失較為嚴重。尤其是在一些條件較差的鄉村,存在“幹幾屆、走幾個”的現象。要想穩住人才“梧桐樹”,讓其扎深根於農村,可以多鬆鬆土、施施肥,提供“暖心劑”。要打通人才上升渠道的束縛。對於一些羣眾評價高、反映好、工作能力強的鄉村人才,要及時進行提拔,讓人才既能下得來、又能上得去,防止出現“抬眼到頭”的天花板現象。要加強對人才的人文關懷。相對於大城市,鄉村的生活和工作條件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別是對於遠離家鄉的外地人才來説,來到一個陌生的鄉村,飲食、習俗、語言等都存在一些差異。因此,各級領導要在生活和工作上加大對鄉村人才的關懷。多組織座談,聽取他們生活上的堵點、工作上的難點。多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讓外來人才儘快融入工作環境。

涓涓細流,匯聚成海;

點點星光,照亮銀河。實現鄉村全面振興,需要源源不斷的人才流入鄉村,使廣袤的鄉村煥發勃勃生機,迎來更美好的前景。

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總結5

人才是社會幹事創業的第一資源。大學生則是人才當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學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質和能力還是值得信賴的。近年來,不少地方對於大學生越來越重視。很多農村地區,長年難以擺脱貧困。關鍵還是在於人才方面出了不少問題。近日,一篇名為《讓大學生成為鄉村振興生力軍》的文章更是旗幟鮮明表達了大學生應該不斷為鄉村振興助力,促進早日實現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

很多貧困地區,貧窮和落後與人才的匱乏和短缺不無關係。貧困地區,受限於諸多的客觀條件,人才,特別是大學生難以在一些貧困的農村施展才能。更為重要的是,由於貧窮,導致對於很多鄉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沒有底氣和勇氣。對於大學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遠農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顯得人才過剩甚至飽和。這就是長期以來困擾很多偏遠農村發展的重要障礙。因此,加強人才工作,讓大學生不斷在鄉村振興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鄉村振興發展的問題。

新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經濟發達的地區,之所以能夠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質量發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沒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質的大學生不斷助力當地發展,經濟想要實現突飛猛進難以為繼。因此,破解偏遠農村發展的瓶頸,就要不斷髮揮大學生的作用,讓大學生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讓大學生助力實現鄉村振興,要積極打造可以讓大學生施展才能夠的事業平台。很多農村地區,產業都比較落後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礎設施也比較落後,導致很多大學生即使去了很多農村也難以有所作為。很多大學生到了這些地方甚至有種被埋沒、甚至最終被荒廢的情況。這樣的情況如果不解決,往往就會導致農村地區與城市的差距會越來越大,人才的匱乏問題必將長存。在一些農村地區,大學生來到這些地區,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農村地區人才的問題,還是要不斷髮展事業平台,讓大學生來到農村不會覺得是“遊一遊”。

大學生,是社會改革發展的財富,更是社會精英人才的重要組織部分。幹事創業,需要人才的不懈奮鬥,更是需要大學生不斷在幹事創業中不斷努力。鄉村振興,這是十九大國家的戰略部署,是保證廣大農村人民羣眾實現脱貧致富的關鍵。作為這一重大戰略的實施,就需要大學生的不斷助力,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