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工作經歷

老鄉村醫生先進事蹟6篇

欄目: 工作經歷 / 發佈於: / 人氣:1.6W

在工作學習中,我們都會碰到過事蹟,對各類事蹟都不陌生,我們怎麼擬定事蹟材料呢,沒有嚴謹的語言表達是無法將事蹟寫好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老鄉村醫生先進事蹟6篇,供大家參考。

老鄉村醫生先進事蹟6篇

老鄉村醫生先進事蹟篇1

xxx,男,1977年3月出生,田莊鄉高馬二溪村鄉村醫生。

10多年來紮根農村基層,用愛和堅守呵護全村百姓健康,身殘志堅傳遞醫者大愛,贏得了羣眾的讚譽。

身殘志堅,創新建立了“流動村醫室”。高馬二溪村是一個遍僻的小山村,全村人口1890多人,交通不便,村民居住分散,年輕人多外出打工,空巢老人居多,村民缺醫少藥是常事。面對現實困境加之自己腿腳不便,xxx特別理解病人的痛苦。千方百計自籌資金幾萬元配備了一輛新車,將村民常用藥和醫療器械裝入車內,專門用於日常巡診和上門治療,隨叫隨到,實實在在方便了村民,村民樂哈哈的稱為家門口的村醫室。"流動村醫室"還免費為村民取送快遞,郵件,順路時常常搭乘村民,全方位便民服務。

不服輸,能做事,任勞任怨。作為村醫,他心裏有一本民情日記。一是為全村1600餘人參加醫保建檔立卡。二是對全村100多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建立了隨訪制度。三是對124名貧困户實行重點走訪,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送醫送藥上門。全村誰患病,誰需要定期上門檢查瞭如指掌。雙休日基本無休,堅宇村衞生室,流動村醫室,農户家三點一線巡診治療,把黨的温暖送入農户。

老鄉村醫生先進事蹟篇2

河有多深,能不能過?過不了!這是新疆鄉村醫生居馬泰護送小病人阿革蘭時在路上和同伴的對話。鄉村醫生居馬泰被冰河攔住了回診所的路,他懷裏抱的孩子名叫阿革蘭。只有8個月大,由於上呼吸道感染髮高燒已經兩天了,在這樣的高原和高寒地帶,隨時可能會轉發肺炎,危及生命。牧場裏缺少藥品,居馬泰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把小阿革蘭帶回到50公里外的診所。而這天山最艱險的一段路程被當地的牧民稱之為“魔鬼路”。

冰看一下!冰看一下!可以過得話,我們看一下,抓緊時間,過不去!冰太軟!繞過山從那邊走吧!阿革蘭。高燒不退的小阿革蘭,一直哭鬧不止,居馬泰想盡辦法,逗小傢伙開心,8個月大的小阿革蘭很快就跟他熟悉起來。阿革蘭的笑容讓48歲的居馬泰想起自己的三個孩子。居馬泰滿心愧疚。他的大女兒高哈爾説:我爸一般都説:有你在我放心,可是我嗎能幹什麼呢?

我們都上學的,這次居馬泰出門診前,妻子剛剛的做完子宮切除手術,可等不得妻子出院,居馬泰就又要出發了。他必須趕到在大雪封山前把藥品送到冬季牧場把危重病人轉移出來。因為自己是天山深處一塊2200平方公里冬季牧場中唯一的醫生。女兒高哈爾説:我爸走的時候,我媽就又掉眼淚説肚子疼,然後我爸就給她給了一些藥説可能過幾天就好了。

把生病的妻子交託給15歲的大女兒和9歲的小女兒照顧,居馬泰的心一路上牽掛。可這時,他卻不得不將精力放在眼前這50米的溜索上。溜索距離河面不到2米,不及一根拇指粗。居馬泰在冬季牧場出診已經在這根溜索上來回20年了。可是這一次,要抱着小阿革蘭。他雙手根本沒辦法抓住溜索。居馬泰把小阿革蘭緊緊綁在自己身上。路過的牧民找來繩子,把他倆拉過了河。

阿革蘭!阿革蘭!居馬泰在溜索上不停的叫着哭鬧的孩子。小心點!鄰近傍晚小阿革蘭體温突然升高,咳嗽的更加嚴重了。居馬泰停了下來,給小阿革蘭餵了僅剩下的一點藥。拔山涉水後。大家都很疲憊。居馬泰卻一個人在冰河邊剃起了鬍子。這也是他每次轉診病患孩子時必須做事。居馬泰説;一邊打鞭子,一邊抱孩子。那時候看看娃娃的體温怎麼樣,這樣子面對面(測體温),但是娃娃不舒服,鬍子刮掉好。上午十點回診所路上,第二天小阿革蘭病情加重,但回診所,卻要面對4200米的雪山。在這樣的冬季翻雪山被當地牧民認為是最危險的事。

在厚厚的白雪下面,掩蓋着無數的懸崖和冰川。居馬泰在這條路上往返20年,熟悉這裏每一條路的分佈,可依然不敢有絲毫的掉以輕心。他的三匹馬都曾摔死在這樣的路上。我和馬一塊下去了,摔倒了,馬死了,我活着。這讓居馬泰身上留下了三處舊傷,每到寒冷天氣就會傷痛加劇。可他還是毫不猶豫的承擔起最危險的用自己的身體為阿革蘭和媽媽開闢出一條安全道路。峯頂氣温驟降到零下25度,撲面的冷風空氣讓人無法呼吸,一米多厚的雪,讓每一步移動都非常艱難。4個多小時不停息的趕路,馬終於支持不住了。

兩晝夜的奔波,居馬泰已經體力透支了極限,可是他知道自己是小阿革蘭最後的生命保障,無論腳下的路多麼艱難,多麼漫長。無論還要面對怎樣的風雪,除了堅持他已別無選擇。兩個小時後,居馬泰帶着孩子終於回到診所。經過一個星期的治療,小阿革蘭恢復了健康。

他是居馬泰在天山深處“魔鬼路”上轉診的第92個病人。在這20年中居馬泰救治過192位病人。他冒着生命的危險在極地行走,守護着1500多户牧民的健康。

主持人問居馬泰:北京冷嗎?居馬泰答:北京不太冷。但對我們來講,剛剛過去的這個元旦是三十年裏最冷的一個元旦。零下十幾度相當於您那兒的什麼季節居答:現在我們那兒是零下30度。在這種天氣下,您還得進行巡診,繼續巡診。我手中拿的是一份病歷,我仔細看了這份病歷,分別是居馬泰所在那個縣和所在的州醫院所開的病歷證明,這上面醫生寫的是什麼,心力衰弱,您有這麼重的心臟病換個人行嗎?換個人去,換個人也行。但是我們牧民想有點擔心。擔心什麼?擔心他們為了需要我們這樣子。我們擔心他,擔心別人對路途不熟悉是嗎?到底有多危險?又高又那個啥?滑的很,雪也大,學業厚。那樣子,特別危險。一走就是20年。據説您是從父親的手中接過的藥箱。嗯!對,我父親留給我的。這個藥箱你想傳下去嗎?想傳給誰?那個藥箱,傳給誰?我的丫頭,兒子他(們)用。幾個孩子您?一個兒子,兩個丫頭。年紀最大的`是女兒是嗎?對!她希望當醫生嗎?她也希望當醫生。

有請居馬泰的大女兒高哈爾登場獻獎!小姑娘今年話不能不到16歲,家裏很多活死她幹。自己想當醫生嗎?想!我的夢想就是當一名醫生,像我爸爸這樣的醫生。其實居馬泰的妹妹和妹夫也是鄉村醫生。這一家人對周邊的很多百姓就是生命的護衞,真應該向他們致敬。這座獎盃所包含的是所有的那份敬意,浮雕上面有真實的鄉村中國,上面綻開的是巖石上的花朵,生命如花,十字交叉。神聖的醫生責任,向所有鄉村醫生致敬!向居馬泰致敬!

老鄉村醫生先進事蹟篇3

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新春佳節的喜慶氣氛。1月24日10點44分,一陣急促的手機鈴聲響起,燕凌主任接到區疾控中心電話,被通知所在街域內有新冠疑似密切接觸者,要求對其進行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燕主任立即聯繫街道社區,對其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監測體温並下達居家隔離醫學觀察通知書。第一次承擔居家醫學觀察工作任務,沒有經驗,也沒有任何好的工作方法可以借鑑,只能憑藉多年在全科門診和家庭醫生工作中與患者溝通的經驗,不厭其煩地和密接者反覆溝通,給他們做思想工作,讓他們積極配合我們的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任務。

從管理第一例疑似密接人員的生疏,隨着管理經驗的積累,到後來可以熟練地管理鐵路、寶坻、確診病例密接等各類密接人員。每天與密接人員電話溝通,問詢體温及健康狀況,同時兼顧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的思想工作,下發隔離人員的居家隔離醫學觀察通知書、解除隔離通知書,實時與區疾控部門、街道辦事處溝通協調密接人員轉運事宜,把關轉運單填報,每日向區疾控部門填報居家隔離醫學人員健康情況彙總報表。每一項工作都有時限性,每一項工作都容不得半點馬虎,每天工作到夜裏11-12點是“常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從疫情之初,作為全科門診科主任、農工黨員的燕凌主任就戰鬥在抗“疫”之路上,除了承擔街域內的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任務以外,作為科主任的他還要同時兼顧全科門診的工作。但是她從沒有一句怨言,因為她知道,比起戰鬥在援鄂一線的醫務人員,她的工作微不足道,是必須承擔的責任。

抗疫期間共核實各類人員信息54人,管理各類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37人。她默默無聞地奮戰在抗“疫”之路上,為社區居民健康保駕護航,用無言的身影書寫着抗疫必勝的答卷!

李,男,漢族,民權縣人,19xx年10月生,中專文化,全科醫師合格證,19xx年至今擔任xx鄉xx村衞生員,30年來,立足農村,在最基層的醫療衞生工作崗位上默默傾注和奉獻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護着全村各族人民的健康。憑着崇高的醫德、精湛的醫術,為病人除疾祛病,排憂解難,從未出現醫療事故,贏得了廣大羣眾的信賴和讚譽,多次受到鄉主管部門的表彰。其主要事蹟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義無反顧,立志農村衞生事業。

19xx年剛畢業,李廣歆就在雙樓村衞生室工作,由於工作認真出色,不計個人得失,任勞任怨,深得同事和羣眾好評。當時經濟較為落後,農村缺醫少藥現象十分嚴重。雙樓村人口一千餘人,雙樓村地廣人稀,卻沒有一名鄉村醫生,羣眾就醫十分不便,李廣歆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於是他就報名到商丘衞校學習,畢業後他回家幹起了鄉村醫生工作,這一干就是30年。

在平凡而艱鉅的工作崗位上,李廣歆日診臨牀夜讀書,刻苦學習,勤奮鑽研,儘可能多地學習和掌握醫學知識,在專業上力求精益求精,對一知半解的經常到衞生院、縣醫院虛心請教。

二、顧全大局,完成公共衞生任務。

2003年正當“非典”無情的肆虐祖國大地,外出返鄉人員如潮水般湧回,李廣歆作為一名村級衞生工作人員,義無反顧,不計個人安危,每日要給五十多名返鄉人員上門監測體温,及時將信息反饋給衞生院,並自費數百元打印“非典”預防宣傳手冊和黑板報,發送到家家户户。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裏,累計行程數千公里,不計個人得失,鄉黨委和衞生院領導給予高度讚揚。

三、情繫農村,關心廣大羣眾疾苦。

從事鄉村醫生工作以來,不但每天上門就診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診現象也很普遍。還記得在19xx年9月的一個夜晚,時間已是十二點多,勞累了一天的李廣歆剛剛睡覺。突然間,鄰村的兩個村民在門外大聲敲門,説他們村有人服了農藥,李廣歆急忙起牀,向他們簡單瞭解一下情況後,背起藥箱,不顧一天的疲倦,立刻趕到現場,對病人進行搶救,終於,病人得以脱險了。像這樣半夜出診的事對於李廣歆來説真的是太多了。三十年來,李廣歆共接診病人四餘萬人次,出診近萬人次,卻從沒有收取羣眾的一分出診費,給當地村民直接減少診療費用數十萬元。這三十年來,李廣歆跑遍本村和周邊幾個村每一條小道,熟悉了每一户村民身體健康狀況,誰患過哪些慢性病,誰對哪些藥物過敏,誰家有幾個小孩,在他心裏一清二楚。由於工作繁忙,他從沒睡一個安穩覺,從沒過一個輕鬆愉快的節日。由於技術過硬,口碑極好,周邊村甚至外鄉村的病人都慕名而來。得到過他精心醫治的人,都誇他是個“學歷不高水平高,年齡不大學問大,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好醫生。

四、與時俱進,積極支持醫改工作

20xx年,鄉村衞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工作在我縣進行試點,在標準化村衞生室建設的基礎上,超標準完成了規範化村衞生室建設,實現四室分開,寬敞明亮,佈局合理,制度齊全。,合作醫療門診統籌報銷,使村民在衞生室門診看病就能報銷藥費。把黨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得到廣大羣眾支持擁護和交口稱讚。在我縣實行醫改以來,實行藥品零差價銷售,嚴格執行國家基本藥品目錄制度,從根本上改變以藥養醫的局面,解除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對於鄉村醫生來講,這是個全新的挑戰,壓力重,任務多,每天都是超負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他沒絲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樣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積極正確宣傳醫改政策,言傳身教給其他鄉村醫生做思想動員工作。發揚艱苦奮鬥精神,廉潔自律,嚴格要求自己。相信黨和政府,困難是暫時的,也會得到妥善解決的。嚴格執行藥品零差價銷售,從不多收病人一分錢。認真開展公共衞生項目工作,免費為村民進行健康體檢,規範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崇高的醫德、良好的醫術、踏實的作風使姜榮顯在鄉村醫療事業中做出了紮實的成績,他贏得了廣大人民羣眾的擁護,也贏得了組織和政府的信任,作為一名鄉村醫生,他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農村醫療衞生事業,儘自己所能為村民們解除病痛。他擁有高尚的醫德、良好的醫風、過硬的醫術,他解羣眾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他為和諧社會添磚加瓦,為開發扶貧保駕護航,為我國經濟建設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無私奉獻青春熱血,不愧是人民心中的白衣天使。

王森鑫,男,33歲,漢族,是河南項城王明口鎮苗莊村一名鄉村醫生。十幾年來,王森鑫同志在行醫生涯中,大力弘揚白求恩精神,以真情真愛為老百姓服務,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鄉村好醫生的頌歌。

紮根農村,矢志鄉醫終不悔。

“我是農民,我離不開生我養我的農村,離不開我的鄉鄰,我要一輩子紮根鄉村,盡我的力,盡我的心,為村民看好病,守護村民的健康”。王森鑫常説這句話,也是他熱愛本職工作,不畏條件艱苦,紮根農村,為家鄉人民羣眾的健康服務的無悔追求。他義無反顧地放棄了在城裏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當了一名最基層的鄉村醫生,為村民提供基本醫療和公共衞生服務,長年累月,救死扶傷,無怨無悔。為了改善治病條件,他千方百計建設村衞生室.在條件十分艱苦,資金十分緊缺的情況下,建成了在全市一流的村衞生室,面積達到了400多平方米,成為周口市示範村衞生室,實現了“村民小傷小病不出村”的目標,一些農村常見病、多發病基本實現了就地治療。

愛崗敬業,心繫患者顯真情。

王森鑫醫生愛崗敬業,有着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業以來,他一直堅持邊理論學習,邊臨牀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技術水平,順利地取得了、執業助理醫師證書。醫療技術日益提高,受到鄉親的信賴,吸引了周口、界首等地的患者慕名前來求診。尤其是情牽患者、心繫病人,傾盡全力服務村民的感人事蹟,在王森鑫的行醫生涯中多次發生,被人們津津樂道。大家都誇王森鑫是個“年齡不大學問大,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好醫生。

王森鑫心裏時刻裝着村民的疾苦,無論風霜雨雪,無論白天黑夜,無論老幼貧富,總是隨喊隨到,不講價錢、不提條件,有錢看病,無錢也看病。2005年3月的一天,彭莊村57歲的村民張某頭疼難忍,神智不清。王森鑫火速來到患者家中,初步診斷為腦出血,由於患者家庭經濟困難,當時患者血壓太高,鄉村道路不好,長途轉送顛簸對病人有一定危險。患者家屬一再要求在家中治療,待病情穩定後再去市醫院確診。經過精心治療,7天后,患者的一般症狀有所改善,神智稍顯清醒,説話也能聽清一些。應患者及其家屬的請求,王醫生一同將病人護送到項城市中心醫院做了ct檢查,被確診為腦出血,證實了王森鑫的最初診斷是十分準確的。後因住院費昂貴,患者及其家屬要求回家請王醫生治療。經過王醫生一個多月的細心診治,患者開始下牀走動,半年後就可做一些家務活了。張某一家人逢人就説是王醫生救活了他,挽救了他們一家。

熱心公益,一腔熱血寫大愛。

他把醫生的博大的愛心融入到公益事業中去,把公益事業作為自已的社會責任,贏得了社會的稱讚。王森鑫在行醫中有一個死規定,凡是前來就診的殘疾人都減半收費,對困難殘疾人實行免費治療,多年來,僅此一項就為殘疾人減免藥費達3萬多元。王明口敬老院有20多位老人,王森鑫醫生時刻惦記着他們,每到週末都會到敬老院免費義診,免費送藥,幾年來為敬老院免費送藥5多萬元,受到社會的稱讚。

在公益事業中,王森鑫率先垂範,事事處處都走在前面。村裏道路年久失修,每逢下雨,道路泥濘,村民苦不堪言。王森鑫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率先捐款3萬元,在他的帶動下,村民紛紛捐款修路。此後,他又跑前跑後,指揮大家修路。不到一個月,村裏的道路就修好了,村民們高興地説,“今後下雨再也不怕了,多虧了王醫生。”

村裏的學校該修了,他又拿出2萬元對學校進行了修繕,村裏的孩子再也不為上學發愁了。

一件件實事感動着村民,也體現了王森鑫的拳拳之情。

為讓更多的村民脱貧致富,王森鑫把困難羣眾作為自己的幫扶對象,傾注了真情真心。本村村民王仲敏,生活全靠他一年四季外出打零工來維持生計,幾年前,他身患腦血管病而落下殘疾,生活極其困難,屬典型的貧困户。王森鑫把王仲敏作為自己的幫扶對象,拿出2000元幫他成立了小商店,使他重新樹立了生活信心。去年,王仲敏的小孩子考上大學,王森鑫立即又拿出2000元,讓他順利上了大學。幾年來,王森鑫視王仲敏一家為親人,把他們的困難當做自己的困難,真心關懷,真心幫助,使王仲敏逐漸擺脱了貧困。

家住苗莊村67歲的肢殘苗珍香老人生活十分困難。2009年5月18日,王森鑫到老人家中瞭解生活情況後,給她送去了大米,麪條,花生油,洗衣粉,棉被等生活用品。從此,他一有空就去看望老人;今年春上,突降暴雨,王森鑫擔心老人家的房屋經受不住風雨,就去看個究竟。短短的二里路程,他走走停停,走了近50分鐘。當他滿身泥水出現在老人家門前時,苗珍香激動的説:“我躺在牀上都不敢睡,你來,我心裏就踏實多了,你真是比親人還親啊!”

汶川地震,玉樹地震、南方旱災等,王森鑫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據不完全統計,多年來,王森鑫助殘、救災捐款達20多次,計8000多元,捐贈衣物100餘件,便民義診服務150多次,免費義診羣眾2萬多人次,幫扶困難村民6户,幫助貧困大學生11名,資助資金66萬元。

十幾年來,從未出現過重大差錯和醫療事故。給村民帶來了更多的方便和實惠。村民們給衞生室送來一個個錦旗,這是發自羣眾內心的感慨,更是對王森鑫的無聲讚譽。他先後榮獲了周口市先進鄉村醫生、項城市先進鄉村醫生、項城市扶殘助殘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面對未來,王森鑫以“為了村民的健康”為己任,執著追求,無私奉獻,為農村衞生事業作出更大的新的貢獻。

老鄉村醫生先進事蹟篇4

2020年,註定在歷史上寫下不凡的一頁,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奪走了春節的熱鬧與喜慶,對病毒的不安,在防疫中隔離成了過新年的常態,但與此同時,有這樣一批逆行者,他們毅然走出家門,用平凡的肩膀擔負起不凡的艱難使命,用身體為羣眾搭建起了一堵防護牆,他們就是社區工作者,李曉中便是他們中的一員。

年輕的老社區人

李曉中,男,31歲,中共黨員,2016年考入城西街道以來,先後在城西街道高溪社區、城西街道綜治辦、城西街道未來城社區、城西街道龍溪社區工作,常年的基層工作,讓他練就了輕鬆愉快地和居民羣眾打交道的本領,他有時開玩笑説我要把城西街道4個社區都服務到,老社區人了。2020年春節,疫情爆發之際,李曉中正就職於未來城社區黨政辦,也正是在這時,他遇到了湖北返凱重點人員,並堅守疫情防控一線,與同事並肩作戰,化險為夷,為凱里新冠疫情防控迎來春暖花開。

一條通知匆匆返崗:寶寶,跟爸爸説再見

全體幹部立即到崗到位……。時值大年七年級,萬家團圓的喜慶正濃,一條工作通知在城西工作羣閃動,李曉中立馬整理行裝,告別他異地工作才見面2天的妻子,和一對牙牙學語的龍鳳胎寶寶,踏上返崗行程。

你放心去吧,爸媽和寶寶我會照顧好,臨行前,妻子不捨地抱着兩個孩子送他上車。

喂,您好,請問近期您和您的家人有湖北旅居史嗎?,一返回社區,李曉中就投入了全轄區地毯式摸排,這句話每隔一分鐘便在李曉中的口中説出,社區電話排查人手緊缺,座機不夠,他就用自己的手機,餓了,就與同事一起吃泡麪,就在一次次詢問,一次次排查,一次次解除警報中度過了春節假期。

我們轄區有5户湖北返凱重點人員

2020年1月26日下午,在凱旋廠片區開展排查時,得知廠區內有5户湖北返凱人員,廠區的氣氛惶恐凝重起來,李曉中壓着緊張的情緒立即聯繫醫護人員排查瞭解,並詳細記錄相關人員的基本信息。李曉中向他們宣傳凱里相關防控政策,叮囑他們做好每日體温監測,得知有一户湖北返凱人家沒有體温計後,李曉中便立即跑往就近藥店為其購買體温計,並送到他們手中,同時一再囑咐他們做好居家隔離觀察。

爽約的爸爸在堅守疫情防控線

2020年1月29日這天是李曉中的一對龍鳳胎寶寶的週歲生日,説好在晚上9點前趕回家陪伴孩子過生日的他,這次又爽約了,他説類似的爽約已記不清有多少次了,看到愛心企業送來的水和方便麪,看到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決心,看到全體同事們頂着熊貓眼在各卡點、各小區奔走,他把對家人的愧疚藏在心中,用消瘦卻堅實的肩膀,扛起一名黨員幹部、一名社區工作者的職責和使命,在2020年1月29日這天下午,他投入到動員凱旋廠5户湖北籍返凱人員到凱裏市指定的集中隔離點隔離工作中。然而,動員工作並不順利,有兩户人家始終不同意前往集中隔離點,從下午四到晚上九點,電話裏磨破嘴皮子也依然不見效的李曉中和同事們,陷入了不知所措中。

大家跟我走,街道黨委書記周益民的一句話打破了凝固的空氣,就這樣,大家共同大踏步走向了釘子户,此時什麼病毒、危險、防護服等統統拋在了腦後。最終,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通過長達6個小時的思想工作,當日晚上10點終於將這5户人員全部安全送到凱裏市集中隔離點。回到家中已近凌晨12點,孩子們都睡着了,但回想起能夠順利將5户人家送往集中隔離點,便也無遺憾了。

此後,在這5户人家中有2人被確診。然而,正是通過前期一系列政策宣傳、思想動員、隔離防護等工作,才避免了疫情蔓延,為轄區甚至為凱裏市疫情防控贏得了時間。

強哥,還有菜沒?今天需要點啥?。2020年3月,經過醫療部門多次鑑定之後,湖北返凱5户家庭中未確診且達到居家隔離條件的回到了廠區居家隔離,隔離期間他們不能出門,吃飯購買居家用品成了難題,這時,李曉中又得忙碌起來,他每天除了通過電話微信瞭解他們的身體情況外,還了解他們的吃飯情況,只要他們有求,李曉中同志必定有應,直到疫情緩解。

疫情反覆責任不緩

疫情防控進入了常態化後,疫情防控宣傳、重點來凱人員、重點場所排查及疫苗動員接種又成了日常工作,李曉中堅持一次次深夜入户排查,一次次解除警報,始終按照防疫工作要求,做到第一時間核實、第一時間掌握、第一時間反饋,盡職盡責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2021年8月,國內疫情多點爆發,此時,警報再次拉響。地毯式排查,挨家挨户走訪又成了日常工作,您好,請問您及您的家人都接種疫苗沒?這句話一天不知道要重複多少次,從1樓走到頂樓,又從頂樓下到1樓,不斷的重複着就是為了能夠摸清轄區人員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況,並在其身體符合接種條件的情況下積極動員接種,為建立好疫情防控屏障貢獻自己的力量。幾天奮鬥下來,李曉中同志所負責的片區累計排查982户2448人。

自疫情發生以來,李曉中走街串巷,逐個樓棟排查,挨家挨户宣傳動員,累計共排查4000餘人次,跟蹤監測重點對象500餘人。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李曉中始終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恪盡職守,將轄區居民羣眾的安全健康放在首位、護在身後。當疫情暫緩,看着久居家中終於出門踏青的人羣,看着只能遙寄相思到團圓相聚的居民羣眾,從惶恐不安到迴歸正常的生活,深感欣慰,他在心裏默默告訴自己這一崗,我站好了,他深知,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是無數個和他一樣的基層黨員幹部,攜手並肩,給他力量!

老鄉村醫生先進事蹟篇5

昨天晚上,我觀看了《榜樣3》專題節目。這裏面的人讓我極其感動,最讓我感動的是80後的小夥子——賀星龍。

他出生在農村,家裏很貧困,他考上衞校那年家裏連學費也拿不出來。是村裏的鄉親們給他湊了三千元的學費,這樣他才得以完成了三年衞校的學習。他是一個感恩的人,2000年畢業後,放棄了留在條件較好的縣醫院工作,選擇了回村當一名醫生。從此,他成了國家級貧困縣的村醫。

他工作18年來以自己的一己之力,守護着黃河岸邊的28個村子的百姓。18年來他騎壞了七輛摩托車,鄉親們有病,他隨叫隨到,哪怕是半夜12點,老人打電話,他都不辭辛苦,騎車來給老人看病,當時各村之間的路還極其難走,他曾無數次的摔倒,摔傷在給百姓看病的路上,至今身上還留有無數的傷疤。

尤其是讓我感動的是他的那種為人民服務不圖回報的品格。鄉親們有病,有的拿不出錢,但他也照看不誤,少的三兩元錢,多的幾百元錢,十八年來,他不但一分錢不掙,手中還攢下了十萬元的欠款條。他知道鄉親們實在是太困難了,不是不給醫藥費,而是沒錢給他。後來他把這些欠條付之一炬。其實他的生活很難,家中有兩個孩子,他們也需要父母掙錢生活。他看病無收入,但他的妻子種二十畝果樹,靠果樹的收入維持生計。

我在想,讓我默默付出也許還能做到,但讓我十幾年如一日的付出是肯定做不到,讓我為別人幫助一次兩次我能做到,但讓我把全部家當幫助別人我肯定做不到。

跟賀星龍比我們的差距太大了。我們生在小城市,沒有那麼貧窮,可以説生活的挺滋潤。作為一名教師,也不用我們給孩子們墊付什麼,我們只需要用心的去教孩子就行了。可是我們自己做的又怎麼樣呢?反思自己是否每一堂課都精心準備了呢?對每一個孩子都充滿愛心了嗎?回答是否定的。有時沒有備好課為自己找理由“太忙了”,有賀星龍忙嗎?需要我半夜管學生了嗎?“沒有”。當總是對學生髮脾氣時,為自己找藉口“更年期”到了,到了就不壓抑自己,對學生大聲訓斥嗎?這些都不是理由,作為教師既不需要我們掏腰包又不需要我們下班後管學生。只需要在八個小時內對他們多關愛些,多輔導一下子,認真備課就可以了。所以今後我要改變自己,在業務上在精進一些,對學生再關愛一些,對同事再包容一些,做一個稱職的黨員!

老鄉村醫生先進事蹟篇6

王森鑫,男,33歲,漢族,是河南項城王明口鎮苗莊村一名鄉村醫生。十幾年來,王森鑫在行醫生涯中,大力弘揚白求恩精神,以真情真愛為老百姓服務,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鄉村好醫生的頌歌。

紮根農村,矢志鄉醫終不悔。

“我是農民,我離不開生我養我的農村,離不開我的鄉鄰,我要一輩子紮根鄉村,盡我的力,盡我的心,為村民看好病,守護村民的健康”。 王森鑫常説這句話,也是他熱愛本職工作,不畏條件艱苦,紮根農村,為家鄉人民羣眾的健康服務的無悔追求。他義無反顧地放棄了在城裏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當了一名最基層的鄉村醫生,為村民提供基本醫療和公共衞生服務,長年累月,救死扶傷,無怨無悔。為了改善治病條件,他千方百計建設村衞生室.在條件十分艱苦,資金十分緊缺的情況下,建成了在全市一流的村衞生室,面積達到了400多平方米,成為周口市示範村衞生室,實現了“村民小傷小病不出村”的目標,一些農村常見病、多發病基本實現了就地治療。

愛崗敬業,心繫患者顯真情。

王森鑫醫生愛崗敬業,有着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業以來,他一直堅持邊理論學習,邊臨牀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技術水平,順利地取得了、執業助理醫師證書。醫療技術日益提高,受到鄉親的信賴,吸引了周口、界首等地的患者慕名前來求診。尤其是情牽患者、心繫病人,傾盡全力服務村民的感人事蹟,在王森鑫的行醫生涯中多次發生,被人們津津樂道。大家都誇王森鑫是個“年齡不大學問大,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好醫生。

王森鑫心裏時刻裝着村民的疾苦,無論風霜雨雪,無論白天黑夜,無論老幼貧富,總是隨喊隨到,不講價錢、不提條件,有錢看病,無錢也看病。2005年3月的一天,彭莊村57歲的村民張某頭疼難忍,神智不清。王森鑫火速來到患者家中,初步診斷為腦出血,由於患者家庭經濟困難,當時患者血壓太高,鄉村道路不好,長途轉送顛簸對病人有一定危險。患者家屬一再要求在家中治療,待病情穩定後再去市醫院確診。經過精心治療,7天后,患者的一般症狀有所改善,神智稍顯清醒,説話也能聽清一些。應患者及其家屬的請求,王醫生一同將病人護送到項城市中心醫院做了ct檢查,被確診為腦出血,證實了王森鑫的最初診斷是十分準確的。後因住院費昂貴,患者及其家屬要求回家請王醫生治療。經過王醫生一個多月的細心診治,患者開始下牀走動,半年後就可做一些家務活了。張某一家人逢人就説是王醫生救活了他,挽救了他們一家。

熱心公益,一腔熱血寫大愛。

他把醫生的博大的愛心融入到公益事業中去,把公益事業作為自已的社會責任,贏得了社會的稱讚。王森鑫在行醫中有一個死規定,凡是前來就診的殘疾人都減半收費,對困難殘疾人實行免費治療,多年來,僅此一項就為殘疾人減免藥費達3萬多元。王明口敬老院有20多位老人,王森鑫醫生時刻惦記着他們,每到週末都會到敬老院免費義診,免費送藥,幾年來為敬老院免費送藥5多萬元,受到社會的`稱讚。

在公益事業中,王森鑫率先垂範,事事處處都走在前面。村裏道路年久失修,每逢下雨,道路泥濘,村民苦不堪言。王森鑫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率先捐款3萬元,在他的帶動下,村民紛紛捐款修路。此後,他又跑前跑後,指揮大家修路。不到一個月,村裏的道路就修好了,村民們高興地説,“今後下雨再也不怕了,多虧了王醫生。”

村裏的學校該修了,他又拿出2萬元對學校進行了修繕,村裏的孩子再也不為上學發愁了。

一件件實事感動着村民,也體現了王森鑫的`拳拳之情。

為讓更多的村民脱貧致富,王森鑫把困難羣眾作為自己的幫扶對象,傾注了真情真心。本村村民王仲敏,生活全靠他一年四季外出打零工來維持生計,幾年前,他身患腦血管病而落下殘疾,生活極其困難,屬典型的貧困户。王森鑫把王仲敏作為自己的幫扶對象,拿出2000元幫他成立了小商店,使他重新樹立了生活信心。去年,王仲敏的小孩子考上大學,王森鑫立即又拿出2000元,讓他順利上了大學。幾年來,王森鑫視王仲敏一家為親人,把他們的困難當做自己的困難,真心關懷,真心幫助,使王仲敏逐漸擺脱了貧困。

家住苗莊村67歲的肢殘苗珍香老人生活十分困難。2009年5月18日,王森鑫到老人家中瞭解生活情況後,給她送去了大米,麪條,花生油,洗衣粉,棉被等生活用品。從此,他一有空就去看望老人;今年春上,突降暴雨,王森鑫擔心老人家的房屋經受不住風雨,就去看個究竟。短短的二里路程,他走走停停,走了近50分鐘。當他滿身泥水出現在老人家門前時,苗珍香激動的説:“我躺在牀上都不敢睡,你來,我心裏就踏實多了,你真是比親人還親啊!”

汶川地震,玉樹地震、南方旱災等,王森鑫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據不完全統計,多年來,王森鑫助殘、救災捐款達20多次,計8000多元,捐贈衣物100餘件,便民義診服務150多次,免費義診羣眾2萬多人次,幫扶困難村民6户,幫助貧困大學生11名,資助資金6萬元。

十幾年來,從未出現過重大差錯和醫療事故。給村民帶來了更多的方便和實惠。村民們給衞生室送來一個個錦旗,這是發自羣眾內心的感慨,更是對王森鑫的無聲讚譽。他先後榮獲了周口市先進鄉村醫生、項城市先進鄉村醫生、項城市扶殘助殘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面對未來,王森鑫以“為了村民的健康”為己任,執著追求,無私奉獻,為農村衞生事業作出更大的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