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工作經歷

英雄人物的事蹟7篇

欄目: 工作經歷 / 發佈於: / 人氣:2W

事蹟材料也是一個人的價值觀、信仰和追求的一部分,事蹟材料也可以為個體或羣體的成就和貢獻得到應有的認可和尊重,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英雄人物的事蹟7篇,感謝您的參閲。

英雄人物的事蹟7篇

英雄人物的事蹟篇1

“別哭,孩子,那是你們人生最美的一課。你們的老師,她失去了雙腿,卻給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們不多,卻讓我們學會了許多。都説人生沒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對那一刻,這也是她不變的選擇。”這就是最美教師——“張麗莉”。

一個平凡的女人,一個感動中國的女人!

“她撒下的大愛種子,必將被無數的奔跑竭力,從黑土地傳下四面八方。只要教師心中有愛,孩子的世界才會綻放光芒!危急時刻,她憑直覺挺身而出。那直覺的背後是具魅力的純正師德。”

張麗莉,28歲,被人們稱作"最美女教師"。她出生在一個教育世家,從哈爾濱師範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佳木斯巿第十九中學擔任九(3)班的班主任。

20__年5月8日放學時分,她發生了意外。張麗莉在路邊疏導學生,一輛停在路旁的客車,因駕駛員誤碰縱杆失控,撞向學生,危急時刻,張麗莉向前一撲,將車前的學生用力推到一邊,自己卻被撞倒了。車輪從張麗莉的大腿輾壓過去,肉都翻卷起來,路面滿是鮮血,慘不忍睹。被軋傷後她有時清醒有時昏迷,在送往醫院的途中,還問大家説:“這幾個孩子沒事吧!”經過搶救,張麗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親人和醫務人員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後的後果會是怎樣,但她很快接受了事實,還反過來安慰父親説:“當時的車禍場景我還記得,很幸運,如果車輪從我的頭碾過去,你們就見不到我了,我救了學生,也保住了命,今後一定會幸福的。”有人問她後悔嗎?她回答“不後悔。這樣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經28歲了,我已和父母度過了28年快樂時光。那些孩子還小,他們的快樂人生才剛剛開始。”

果斷的行動,樸實的話語,在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足可以看出她平凡卻偉大、質樸卻崇高的光輝形象?

英雄人物的事蹟篇2

3月12日,武漢火神山醫院門口,因道路進行緊急施工,接運患者的車輛暫時過不去。隨着車輛增多,有的人從車上下來,開始圍觀。火神山醫院安保專班負責人孟祥德(見圖。資料照片)感覺到了風險:人員聚集,有可能帶來交叉感染。你們退後一點!他立刻挺身而上,開始指揮各方:大家不要急,我們一定快速打通道路!孟祥德一邊將患者引至安全地帶,一邊帶領民警搬走門口的石塊、路障,經過緊急疏通,成功打開了一條車輛通道。

14年部隊生涯和17年警察生涯,鑄就了孟祥德頑強的硬漢性格。在火神山醫院建成之前,武漢市公安局特警六大隊大隊長孟祥德主動請戰,快速組建了火神山抗疫突擊隊,2月初率隊進駐火神山。我們的字典裏沒有squo;不squo;字,別人去不了,我們能去;別人幹不了,我們能行!孟祥德説。

2月2日晚8點起,為保障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順利入院,孟祥德帶隊連續奮戰兩天兩夜,交通指揮、人員排查、巡邏值守。2月4日早上7點,他就帶領隊員在現場開展交通管控和道路指揮,連續站崗17個小時,最終護送一台台載着患者的救護車順利駛入醫院。

2月8日,面對300張即將進場的新增牀位,在護欄數量不足的情況下,隨着他的一聲跟我上,40名民警在知音大道上每隔50米設一個崗,頂着寒風冷雨疏導車輛和穿越的行人,開闢了一條兩公里的綠色通道,確保了大批緊急物資的快速送達。

2月15日早上8點,孟祥德帶隊在醫院周邊開展巡控時,發現前夜的暴雪壓垮了一處醫院圍牆,他又第一個衝上去扶起近百斤的護牆板,和4名隊員一起將由近3米高的活動板組成的牆面重新拼接。醫院工作人員感謝道:你們搶修的不僅僅是破損的圍牆,更是生命安全的屏障。

面對大量求助運送救命資料的家屬,孟祥德設置了愛心傳遞箱,將患者的病例、ct等通過傳遞箱進行收集和登記,集中轉交醫護人員。醫護人員稱讚他是一面戰地旗幟。我只是這場武漢保衞戰中千千萬萬名戰士中的一員。守衞患者、守衞白衣天使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榮幸。孟祥德説。

孟祥德請纓上了一線,妻兒都很理解。孩子在作文中寫道:我的爸爸是警察,雖然很久沒見他了,但是我知道他就在我身邊,一直在守護着我們的安全!

英雄人物的事蹟篇3

3月1日,一場大雪過後,烏魯木齊寒氣襲人,即將赴北京出席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麥麥提·居馬和木沙江·努爾墩聚在一起,回想起他們的好同志拉齊尼·巴依卡,不禁哽咽……

拉齊尼生前是新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護邊員,也是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月4日,他為搶救一名落入冰窟的兒童英勇犧牲,生命定格在41歲。

“這是民族團結的最好體現”

“我與拉齊尼是在2018年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後相識的。每次參加會議,我們就一起學習討論,返回工作崗位後也保持着聯繫,像兄弟一樣親密。”麥麥提·居馬説,按照安排,去年10月,他們5位全國人大代表到喀什大學參加培訓,他倆住同一宿舍。在麥麥提眼中,“他勤奮好學、熱情開朗,他感染着周圍的每一個人。”

時間過去近兩個月,木沙江·努爾墩仍清楚地記得:1月4日那天,上午上完課,他們三人一起去做了核酸檢測,然後準備去餐廳吃飯。突然,從校園人工湖方向傳來呼救聲……他們立刻跑過去,拉齊尼跑得最快,第一個到達現場;在人工湖中的冰窟中,拉齊尼用一隻手臂摟住孩子,另一隻手努力託舉着孩子。緊接着,木沙江想要用衣服和圍巾拉起水中的拉齊尼和孩子,卻不慎落入水中;隨後趕到的麥麥提找來管子,和聞訊而來的民警一起參與救援;孩子和木沙江成功獲救,拉齊尼卻沒能上來……

“拉齊尼,你知道嗎?你不只是救了一個孩子,還救了一個家庭。你是塔吉克族,你救的孩子是漢族;趕來救援的人有維吾爾族、有漢族,可以説,這是民族團結的最好體現!”麥麥提感慨地説。

以上就是一祕為大家帶來的4篇《時代楷模人物英雄事蹟》,希望可以啟發您的一些寫作思路,更多實用的範文樣本、模板格式盡在一祕。

英雄人物的事蹟篇4

對我和我丈夫來説,武漢已成了我們的第二故鄉。浙江省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陶麗圓説。

26歲的陶麗圓,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心內科重症病房護士,和她同歲的丈夫麻利進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武漢艦副航空長。兩人高中時期相識,並在去年8月喜結連理。2016年7月,丈夫麻利進入伍來到武漢艦服役,這對聚少離多的小夫妻與武漢的緣分就此結下……

我們一直都很想去武漢旅遊,但是始終沒有時間。陶麗圓從未想到,第一次踏上這座城市,竟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的危急時刻。2月13日凌晨,陶麗圓接到醫院出征武漢的通知,她毫不猶豫地提交了請戰書。

2月14日,陶麗圓隨浙江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接手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隔離病房。在協和醫院腫瘤中心的30個日夜,陶麗圓和同事們悉心照料患者,和大家建立了難捨的感情。

病房中一位94歲的病患李奶奶,有一天對陶麗圓説:孩子,你們把我送出去吧。我年紀大了,不想浪費國家資源,不想治了……陶麗圓鼻子一酸,差點就哭了,趕快安慰李奶奶:奶奶,每一條生命都值得我們拼盡全力去努力挽救。全國各地的醫務人員都來到了武漢,我們都在拼命,您千萬不能自己放棄啊……

李奶奶身邊沒有親人陪伴,陶麗圓就送給她一台老年機,還教會她如何用手機和孫子聊天。慢慢地,李奶奶的病情明顯好轉了。老人每次看見我們,眼裏那種疼愛都快要溢出來了,把我們都當成自己的孫子孫女了。提起李奶奶,陶麗圓語氣裏充滿幸福。

在武漢1300公里外的廣東湛江某軍港,麻利進和戰友們正在以另一種方式,為武漢保衞戰作出自己的貢獻:他們在武漢艦上自發組織捐款行動。雖然相隔千里,但兩人每晚都會視頻連線,互相加油打氣。

3月14日,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隔離病區患者清零關閉,陶麗圓也隨醫療隊轉戰武漢肺科醫院icu,接手11張牀位,承擔起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任務。

這兩天看到有些醫療隊勝利返回了,但我們還有更重要的使命沒有完成。只要戰疫需要,我就會繼續拼!陶麗圓説。

如果沒有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今年3月本應是這對90後新人在湛江拍攝婚紗照的時間。為了在戰疫一線更好地工作,我把自己的頭髮剪短了。陶麗圓笑着説,要等頭髮重新長起來,恐怕要到9、10月份了。

3月20日凌晨,陶麗圓在武漢肺科醫院的第一個夜班前,和丈夫打了電話。做好防護,平安回來!麻利進囑咐她。

我們的共同心願,就是疫情可以儘快結束。陶麗圓説,我希望可以在明年春天,和愛人一起來武漢,好好地欣賞這裏的春色美景。在這裏奮鬥過的每一天,我都會永遠銘記。

英雄人物的事蹟篇5

雄城裏出英雄。英雄的誕生,從來不是偶然。

半個多世紀前,紅其拉甫邊防連成立,哨卡建在海拔4300米的帕米爾高原上。

這裏山路崎嶇,自然環境惡劣。拉齊尼·巴依卡的祖父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主動請纓,為紅其拉甫邊防連的官兵做嚮導,從此開始了一家三代護邊70餘年的傳奇。

時間一晃便是23年。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帶領官兵們走遍紅其拉甫邊防線上每一道河溝、每一個山口、每一塊界碑,同吃同住,一起經歷千難萬險,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不讓界碑挪動一毫米。”1972年,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走不動了,他將拉齊尼·巴依卡的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叫到身邊,囑咐道:“守好邊防的任務,以後就交給你了。”

一座氈房就是一座哨所,一個牧民就是一個哨兵。巴依卡·凱力迪別克騎上犛牛,謹記“家訓”,走上邊境線,與官兵一起爬冰卧雪、戍邊巡邏,這一干又是38個春秋。

拉齊尼·巴依卡從小跟着父親在邊境線上長大。巡邏路上,父親經常給他講爺爺巡邊的故事。年幼的拉齊尼·巴依卡聽着,兩眼放光,一顆種子在幼小的心靈裏埋下——“長大後也要和爺爺、爸爸一樣,為國守邊。”

2004年8月,剛剛從部隊退役的拉齊尼·巴依卡接過父親的班,成為家中第三代護邊員。同年,他光榮入黨。這讓他對自身有了更高要求——不僅要做一名優秀的護邊員,更要做到在入黨申請書中所寫的那樣“盡我所能,為人民、為祖國多做好事。”

巡邏路上,拉齊尼·巴依卡總是走在前面探路,憑着多年經驗,多次幫邊防官兵化險為夷。

“巡邏路上,我們每次都要穿越冰河,他總要自己先過去,試試水深不深、流速急不急,確認安全後,才讓我們過河。”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紅其拉甫邊防連戰士肖瑤説,“有拉齊尼·巴依卡在,我們心裏特別踏實。”

山區氣候變化無常,危險説來就來。2011年冬天,巡邏隊遭到暴風雪襲擊,邊防戰士皮濤突然滑入雪洞,周圍冰雪不斷塌陷。千鈞一髮之際,拉齊尼·巴依卡迅速爬到雪洞旁,脱下衣服打成結、做成繩子,花了兩個小時終於將皮濤拉上來。皮濤得救了,拉齊尼·巴依卡卻被凍得不省人事,送到醫院搶救了三個多小時,才挽回生命。

16年的護邊生涯,拉齊尼·巴依卡曾在峭壁探路途中被山石砸暈血流不止,也因渡河發生意外,噙淚與自己相伴多年的白犛牛作別。太多的急險時刻,卻從未攔下他巡邏的腳步。

“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好祖國的邊境線……”拉齊尼·巴依卡用青春和熱血踐行着錚錚誓言,被當地羣眾稱為守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

英雄人物的事蹟篇6

李大釗

李大釗同志1889年10月出生於河北省樂亭縣。那時,中國正處在帝國主義列強加緊侵略和封建統治癒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災難之中,國家和民族瀕於危亡的邊緣。進入二十世紀,辛亥革命爆發、新文化運動湧起,特別是五四運動的發生,使中國社會出現了曙光初現的變化。李大釗同志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

1913年,他東渡日本,就讀於東京早稻田大學,開始接觸社會主義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學説。1916年回國後,他積極投身新文化運動,宣傳民主、科學精神,抨擊舊禮教、舊道德,向封建頑固勢力展開猛烈鬥爭。他和他的戰友們改造舊中國的決心和激情,有力激發了當時中國青年的蓬勃朝氣和進取精神。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李大釗同志備受鼓舞,連續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新紀元》等文章和演講,熱情謳歌十月革命。他以敏鋭的眼光,深刻認識到這場革命將對二十世紀世界歷史進程產生劃時代的影響,也從中看到了中華民族爭取獨立和中國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在宣傳十月革命的過程中,他自己的覺悟得到迅速提高,從一個愛國的民主主義者轉變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並且成為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

1919年,偉大的五四運動爆發,這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次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李大釗同志熱情投入並參與領導了五四運動。在這場運動中和運動之後,他更加致力於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做了大量工作。他在《新青年》發表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當時的思想界產生了重要影響。

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1920年3月,李大釗同志在北京大學發起組織馬克思學説研究會。同年秋,他又領導建立了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和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並積極推動建立全國範圍的共產黨組織。1921年,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這是中國近現代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件,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李大釗同志對中國共產黨的創建作出了至關重要的貢獻。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李大釗同志代表黨中央指導北方地區黨的工作,在北方廣大地區領導宣傳馬克思主義,開展工人運動,建立黨的組織。

1922年8月到1924年初,他受黨的委託,幾次往返於北京、上海、廣州之間,同孫中山先生商談國共合作,為建立國民革命統一戰線、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貢獻。他領導北方黨組織發動羣眾,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帝反軍閥鬥爭,猛烈衝擊了帝國主義勢力和北洋軍閥統治。

1927年4月,在反動軍閥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釗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獄。他受盡各種嚴刑拷問,始終堅貞不屈、大義凜然,慘遭反動軍閥殺害,犧牲時年僅38歲。

英雄人物的事蹟篇7

在清朝末年的時候,我國派出了第一批出國留學生,他們中間有個12歲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得聰明好學,又立志為國家效力。後來他學習工程技術,在畢業之後他就回到了國內,但是當時的清政府對於一些國內的人才是十分不信任的,像修鐵路這些都是有外國人主持的,儘管詹天佑非常有才幹,但是他也只能當助手。在1905年的時候,修建北京到張家口鐵路的消息傳開了,這個時候英國、俄國都爭着要修這條鐵路,因為他們知道這條鐵路是在中國的戰略要地,掌握了這條鐵路就能夠控制整個中國,雙方爭執不下,最後卻達成了“協議”,如果中國這條鐵路不讓他們修,他們就什麼都不提供,他們以為中國人會讓他們來修建這條鐵路。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才讓詹天佑擔任總工程師,有很多人對他不放心,覺得他是自不量力,説他是膽大包天,還有很多人勸他不要承擔這項難度非常大的工程。但是詹天佑卻説:“京張鐵路如果失敗,不但是我的不幸,也會給中國帶來很大損失。外國人説中國工程師不行,我則堅持由自己來辦。”為了給中國人爭口氣,詹天佑把全部的精力都放進了這條鐵路里,他和工人們一起在工地吃住,細心勘察,大膽試驗,經過多年的艱辛勞動,終於成功地修築了京張鐵路。這是中國人修建成功的第一條鐵路,詹天佑的這一成功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由此也是能夠看出來詹天佑是一個十分愛國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