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工作經歷

抗疫情社區志願者事蹟材料8篇

欄目: 工作經歷 / 發佈於: / 人氣:2.6W

大家在撰寫事蹟材料的時候需要注意用詞恰當,不管在什麼時候,寫好事蹟材料對我們都是有很大幫助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抗疫情社區志願者事蹟材料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抗疫情社區志願者事蹟材料8篇

抗疫情社區志願者事蹟材料篇1

沈廣濤,男,1976年1月出生,中共預備黨員,現任中華志願者協會副祕書長、黑龍江省代表處主任、中華志願者雜誌社黑龍江省聯絡處社長、哈爾濱陸軍預備役防化團政治處副主任、呼蘭區青年聯合會常委、副主席。

2020年1月,庚子年伊始,正當全國人民張燈結綵、辭舊迎新的時候,一種新型病毒從武漢爆發,一路蔓延到全國。工廠停工、商鋪停業、居民區封閉,一時間,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護和消殺用品成了最緊俏的“年貨”,價格飛漲,“一罩難求”。正月初五的晚上,一條接龍信息在志願者圈被不斷的轉發,是他,在別人圍坐在電視機前看晚會合家歡樂之時,與省委宣傳部共同發起“抗擊疫情志願同行”主題志願活動,聯合社會組織、愛心人士、青聯委員為堅守在一線的工作人員籌集防疫物資。國難當頭,危急時刻,志願者、青年企業家、愛心人士紛紛慷慨解囊,6個小時,籌集口罩6萬餘隻,酒精、消毒液等2000餘斤。20萬餘元款項有了,可是,多數工廠尚未復工、具備資質的廠家都在南方、政府訂單優先等等因素都使口罩的北歸之路異常艱難,一夜之間,沈廣濤急得滿嘴大泡。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在志願者們的共同努力下,6萬支口罩陸續運抵哈爾濱。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人員聚集就增加了互相傳染的風險,為了更多人的安全,口罩分裝、清點、打包這些本應該十幾個人共同完成的工作,沈廣濤自己全部承擔了下來,兩整天在辦公室都是他一個人孤單忙碌的身影,閒下來時他還不忘苦中作樂,自嘲地説,以後又可以接個工作——快遞打包!聽者心酸,他卻樂在其中。接下來的又一個難題是如何送到一線去,對冠狀病毒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接觸、飛沫是主要傳染途徑,大家勸他別去送了,讓各單位安排人員來取吧。這個建議當即被他否定了,他説:“一線的同志已經很辛苦了,他們為我們守住病毒傳播的第一道大門,給他們送點防護用品又算得了什麼呢?!”。儘管有多名志願者報名參與,但考慮再三,沈廣濤只允許兩人與他同行,在他心裏,每個人都有家,不能讓他們的家人擔心,志願者們的健康安全也是最重要的,不能讓任何人冒風險!當我們宅在家中抱怨無聊的時候,他卻奔走於機場、高速關卡、火車站,社區、鄉村等人員最密集最危險的地方,將一包包口罩、一桶桶酒精、一箱箱消毒液交到一線工作人員手中,當我們看電視、吃水果的時候,他的午餐和晚餐只是一桶方便麪。在得知我們的志願者參加了青年志願者突擊隊上街執勤,更有請纓馳援湖北的醫生,他自費購買了測温儀、防護服、護目鏡、酒精棉片等防護用品,驅車送到他們手中。他説,他們“不計小家得失,義無反顧守護大家”,是衝鋒陷陣無畏的戰士,我們必須為他們做好後勤保障!這些衝在一線逆行者是在用生命守護我們祖國和人民安全,我們能為他們做哪些保障?為此沈廣濤積極聯繫華夏保險公司為全省各戰線的一線工作人員免費申請了10萬份防疫險,單筆保額20萬元,總額高達200億元。他欣慰的笑了!疫情嚴重,他不怕嗎?説不怕是假的,他也有家人有孩子,也是血肉之軀。但人的一生可以輕於鴻毛,也可以重於泰山,既然選擇了志願之路,就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從火車站回來的路上,沈廣濤説:“我們戴一會兒口罩,都會覺得呼吸困難,那些工作人員卻要長時間穿着防護衣,全副武裝,不敢多喝水也不能休息,當負責人接過口罩握着我的手連聲説謝謝的時候,其實説感謝的應該是我們,我覺得這麼做人生才有意義,才是值得的,將來才值得我們去回憶。

是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志願者是精神文明的引領者,志願行為更是這個社會向上向善的充分體現。這個時代需要志願者,更需要無私無畏、甘於奉獻的帶頭人,心繫社會、情繫羣眾,初心不改!

抗疫情社區志願者事蹟材料篇2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許多普通人不普通的靈魂。譬如奮戰在防疫一線的社區志願者們,他們勇擔責任、踐行使命,不斷創造“舍小愛 為大愛”的先進事蹟,充分展現“我為人人 人人為我”的奉獻精神。

市人才服務中心支部委員方榮,今年47歲,家住劉口花園。疫情發生後,她主動請纓,每天在社區門口開展志願服務,參與蔬菜水果的分發工作。“作為一名黨員,我不能閒着,得出力啊!”這是她常掛嘴邊的口頭禪。此外,她常常在社區微信羣轉發防護常識、傳遞抗疫正能量,鼓勵大家堅定信心、共度時艱。

3月5日,如往常一樣,方榮一大早就全身心投入到社區值守工作中。可剛吃完晚飯,她突然被家人電話告知,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公公從黃荊小區的住所不慎走失,而家人因疫情無法外出找人。放下電話,方榮焦慮萬分,因為她有公務在身,不能擅自出小區大門。思忖片刻後,她馬上聯繫黃荊小區社區書記李同成請求幫助,當晚在李同成書記和社區志願者的幫助下,其公公被順利找回。

“有國才有家”,為了心中的大愛,方榮暫時放下了自己的小家,選擇守護劉口花園小區的大家們。雖然在關鍵時刻她沒能親自守護自己的公公,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她的所作所為對得起黨和人民。這就是一種大愛!我們相信,當無數人的大愛匯聚在一起時,這場疫情就一定能早日結束!

抗疫情社區志願者事蹟材料篇3

百合社區是江北區孔浦街道、地域最廣的老小區,也是受“菲特”肆虐影響最嚴重的社區。整個社區90%的區域在台風中積水,800多户居民家裏進水,有的地段連着幾天停電停水。

孔浦街道黨工委委員、紀工委書記王軼芳是百合社區的聯片領導。從6日晚開始,在街道黨工委的統一部署下,他全程在百合社區指揮參與抗災工作,連續七天奮戰在第一線。

10月7日至9日,是百合社區受災最重的三天,社區很多地段普遍積水,深的地方已經漫及腰身。王軼芳與社區工作人員一道積極安排救災各項事宜,帶領着街道、社區幹部組成應急小分隊,轉移安置安撫受災居民,接聽居民求助電話……作為小分隊隊長,他始終衝在第一線,冒雨蹚水挨家挨户慰問通知。他在齊腰深的水中,拉着皮艇轉移羣眾,直接參與轉移西管小區、大通巷、壓賽堰和倪家堰等區域受災羣眾18人次。

針對受災較重居民無處安身的情況,在他的建議和協調下,街道開通了位於原區政府三號院的百合社區災民安置點就近安置受災羣眾,期間共接待受災羣眾150餘人次。

在恢復重建過程中,擔任羣眾工作組組長的他,帶領着5個工作小組,深入西管小區、倪家堰、大通巷的.居民家中瞭解居民受災情況,記錄羣眾需求,發放消毒藥片,直接參與走訪羣眾100餘户。

颱風過境後,由於姚江上游水位居高不下,造成緊臨姚江的百合區域積水時漲時落,此時羣眾盼望供電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但在上級“必須在具備恢復供電條件方可供電”的指示要求下,他冒雨帶領小分隊和電力公司同志,挨家挨户到倪家堰149號和大通巷等區域做羣眾的説服解釋工作。這期間,也遇到了不少難題,甚至遭受到了不理解羣眾的非議和謾罵。

如今,積水消退了,他仍堅守崗位,組織力量清掃垃圾,對社區主要地段開展消殺工作。

孔浦街道一位工作人員説,在抗災期間,王軼芳説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守土有責”,他也正是用始終和街道普通幹部一起並肩作戰的現實表現詮釋了一名紀檢幹部的責任擔當。

划船社區抗洪應急志願者隊——洪昌榮

一位老太太來到划船社區居委會,説想回家裏看看。站在邊上的退休工人洪昌榮立馬説:“走不過,我幫你!”。説完他拉來三輪車,把老太太扶上車,趟着水,向老太太家推去。

颱風“菲特”,使划船社區受災嚴重,水位達1.4米,一樓居民家中基本進水。災情發生後,划船社區成立“抗洪救災應急志願者服務隊”,主要協助社區開展居民轉移安置、清淤除污、宣傳疏導、公共秩序維護及物資保障等抗洪搶險救災工作。洪昌榮是家住划船社區的一名退休職工,他在第一時間加入了這個服務隊。

6日晚上,荷花一村一名80歲的獨居老人突感不適,全身發熱。由於房子被積水圍困,老人出不了門。接到求助後,洪昌榮等人一面和老人的子女聯繫,一面冒着大雨騎上三輪車,蹚過300多米長的污水,將老人接到臨時安置點。

近幾日來,洪昌榮每天來來去去接送居民達30多次。看着他全身濕漉漉的,有居民擔心他生病,勸他回家洗個澡,換身乾淨的衣服。洪昌榮説:“不用了,反正要濕掉的,我可以空出時間多接送幾個居民。”

“抗洪救災應急志願者服務隊”雖然是社區臨時組建的志願者團隊,但很快就凝聚成了一股力量帶動了更多的人。志願者的隊伍迅速擴大到了20多人,都是社區居民中的熱心人士。他們每天早上6點到社區,晚上10點才離開,拉着充氣艇和小三輪運送來往行人,還幫助扛沙袋、搬傢俱、協助抽水等。即使下大雨,他們也是從不間斷。至9日,志願者服務隊一共轉移受災人員112户,運送居民1000多人次,搬運物資200多件。

看着他們被雨水淋濕的頭髮,居民感激不已,心中格外温暖。而洪昌榮和他的隊友們都説這沒什麼。面對着趟水的居民,他們説的最多話就是:“走不過,我幫你!”

抗疫情社區志願者事蹟材料篇4

12月3日,渝北區石船鎮,郭明義愛心團隊的志願者帶領留守兒童玩耍。

“海面倒影着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着綠樹紅牆,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12月3日,舒緩柔和的歌聲給寒冷的冬日平添了一股暖意,在渝北區古路鎮草坪村,郭明義愛心團隊重慶大學分隊的年輕志願者們來到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身邊,陪伴他們度過一個充滿愛的週末。

剛見面時,老人和孩子們都有些拘謹,同學們默契十足地唱起了歡快的歌曲。娃娃們頓時來了興趣,圍成一圈,跟着歌聲一起搖晃着小腦袋;儘管老人們沒有跟着哼唱,但還是不住地為年輕人鼓掌,滿是皺紋的臉上流露着笑意。

氣氛調動起來後,大學生們一個個與老人、孩子結對。有的當起了“乖孫孫”,拉着老人的手,噓寒問暖、捶背揉腰,為他們打掃房間;有的成了“知心大哥哥”、“愛心大姐姐”,陪着留守兒童聊天,給他們講故事,同他們玩遊戲。

同時,愛心團隊還送上了同學們湊錢買的暖手袋、靠墊、水果、食用油等慰問品。73歲的謝惠珍婆婆歡喜得眼圈都紅了,“我的孫孫和他們一樣大,他如果沒去廣州打工,肯定也會和這些年輕人一樣孝敬我。”

志願者鍾清告訴記者,如今渝北區古路鎮已成為郭明義愛心團隊重慶大學分隊的慈善親情教育基地,在這裏,關愛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將成為愛心團隊的一個長期活動。

同學們一有空就會來到老人和孩子中間,給予關愛,為他們提供各種幫助。大家還會記錄下老人和孩子們的生日、愛好、心願,通過向微博、網站發帖,來獲得社會廣大愛心人士的關注。

“古路鎮歡迎大家來感受慈孝文化。”古路鎮黨委書記唐文武介紹,今年以來,古路鎮已吸引了俄羅斯、日本、非洲等20幾個國家的參訪團來參觀新農村建設和慈孝文化。結合全鎮慈孝文化建設,鎮上也成立了由機關幹部、大學生村官、青年學生組成的志願者服務隊伍。下一步,這支隊伍將走進各大高校,宣講慈孝故事。

同時,古路鎮還向全市愛心市民敞開大門,歡迎他們來鎮裏體驗慈愛與孝道。

抗疫情社區志願者事蹟材料篇5

侯俊剛,運城市第一時間愛心公益志願者聯合會河津分會、河津市志願者協會會長。

自河津市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以來,愛心志願者協會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為河津疫情防控積極獻言獻策!侯俊剛作為愛心志願者協會的會長,他用腳步、用行動、用擔當參與構建聯防聯控的人民防線!

自疫情防控開始以來,為了增強市民對疫情的防控觀念,侯俊剛會長每天親自上陣,把自己的麪包車作為宣傳車穿梭在河津的大街小巷,進社區、入村莊,把疫情防控知識送到千家萬户!每天早上出來,中午基本上也不回家,渴了吃口蘋果、餓了吃點麻花,累了就在車上眯一會,儘管如此辛苦,但是他還是任勞任怨,無怨無悔,堅持每天出車宣傳!因為他心裏時刻牢記着入黨誓言的那一句: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侯俊剛會長白天與志願者一起廣泛宣傳,組織勸導,晚上回到家裏通過媒體及抖音及時關注疫情發展情況,多次利用抖音平台語重心長的宣傳防疫的重要性,勸導大家少出門,多在家,並及時處理和協調協會志願者參加活動和捐款捐物的各種事宜,通過積極協調,聯繫到傳統文化教育基地捐助環保酵素一千斤用於城市霧炮車噴灑作業,積極為防疫防控工作做出一份努力。用實際行動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勇當戰‘疫’排頭兵。

抗疫情社區志願者事蹟材料篇6

_,男,56歲,漢族,_如東人,18歲入伍,服役於聞名全軍的“硬骨頭六連”所在部隊一軍一師一團,曾參加1984年7月對越自衞反擊戰,榮立三等功,198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0年退役轉業,任如東縣民政局財務科科長、監察室主任、救災救助科長,2019年3月任如東縣應急管理局應急管理科科長。先後榮立5次三等功。

在這個新春佳節時期,一場來勢洶湧的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中華大地,疫情發展舉國關注,牽動着每一個人的心。_同志作為一名老黨員,自覺踐行優秀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盡忠職守、無私奉獻。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他堅持工作在第一線,每天認真協調保障應急中心視頻系統暢通,為省市縣疫情防控會議和信息上傳下達做好服務保障,閒暇之餘,才有時間照顧近期剛做完手術在家靜養的愛人,他舍小家為大家,把人民羣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了第一位,充分展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亮麗風采。

作為一名參加過實戰的退役軍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攻堅戰鬥中,_貫徹聽黨指揮的優良作風,服從領導按排、履職盡責、鞠躬盡瘁、奮勇拼搏,在廣大羣眾闔家團聚的大年七年級,他仍然堅守崗位,認真值守,為春節期間疫情防控工作默默奉獻。在局黨組佈置無物業小區卡口執勤任務時,他第一時間響應,主動參與卡口設置、討論人員編組、編制值班表,積極參加第一班執勤,為全局工作人員起到了良好的模範帶頭作用。

抗疫情社區志願者事蹟材料篇7

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在疫情肆虐之際,_開發區_街道_社區全體工作人員始終奮戰在防疫抗疫第一線,有的堅守在崗24小時輪流值班;有的奔赴在入户排查第一線;有的不畏嚴寒上街懸掛宣傳條幅;有的加班加點確保防疫物資發放到位...,從除夕至今,這些默默無聞的社區工作人員始終堅守在各自崗位上,披星戴月,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守護着這座城市。

“隔門不隔心”,入户排查暖人心。“您好,我是_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請問最近有沒有湖北或武漢的親人來訪?”“請問家人中有沒有感冒發燒的?”……這是_社區每位工作人員入户的開場白。自_月_日下午起,社區書記_帶領全體社區工作者一起投入到疫情大排查工作中。為了不佔用社區公共資源,不漏接居民疫情電話,所有工作人員全部用自己的手機進行電話排查,並反覆叮囑居民做好疫情防護工作,提醒居民時刻關注自己身體狀態。通過網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_社區築起疫情防控的堅實屏障。

“微信運動幾萬步”,疫情宣傳樹信心。受疫情影響,春節期間大家都被“禁足”家中。然而,社區工作者日行幾萬步卻成為常態。為進一步擴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宣傳覆蓋面,確保信息傳遞及時準確,在這個非常時期,_社區工作人員爬上一層層樓梯,穿行在一個個街口,一次次站在不理解、抱怨聲不斷的居民門前,用真情感染着轄區每家每户。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宣傳,_社區第一時間發佈權威信息、防控工作動態、疫情防控科普知識及服務信息,已累計發佈各類信息_餘條。

“服務點對點”,最美娘子軍很貼心。_社區_名工作人員,僅有_名男同志,可算得上真正的基層“娘子軍”,她們都是平均年齡_歲左右的青年女同志,正是這羣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年輕媽媽們,不僅承擔着宣傳、排查、防控物品發放各項工作,還要保障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尤其是隔離返鄉人員、武漢返_人員的醫院就診出行、日用品採購等工作,都由這支娘子軍負責。疫情面前,這羣基層最美“娘子軍”以責任和擔當認真做着每一項聯防聯控工作,社區黨員們受其影響,也自發加入了防控戰鬥中。

_社區只是千千萬萬奮鬥在疫情一線的基層隊伍之一。重任在肩頭,使命在心間,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會早日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抗疫情社區志願者事蹟材料篇8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揚芬港鎮二街優秀青年李洪亮時刻不忘自己共產黨員和政協委員的雙重責任,關心羣眾、情繫疫區,把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為鎮村疫情防控做出重要貢獻。

李洪亮積極參加村街疫情防控志願服務行動,肩負起村街繁重走訪排查、疫情檢查站執勤等工作,用實際行動兑現自己對黨和國家的諾言,充分發揮一名基層黨員先鋒模範的作用。

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口罩、體温計等防護用品成了防疫最難得、最需要的物資,也是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黨員幹部以及志願者們最不可缺少的裝備,在一線執勤的李洪亮心裏想,疫情檢查點工作人員經常與外來人員接觸,他們的工作潛在風險比起羣眾危險多了,他們是村街羣眾最後一道防線,一定不能出現任何閃失和問題。於是他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得保護好志願者兄弟們!”於是李洪亮竭盡所能,找遍了所有生意夥伴和朋友,多次向鎮村防疫一線捐獻防疫物資。截至目前,他捐獻n95口罩500個、一次性口罩10000個、護目鏡40個、電子體温計2個等等,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政協委員的責任與擔當,為家鄉抗擊疫情志願者們的生命健康提供了保障。

據瞭解,作為優秀的企業家李洪亮還熱心公益,常年堅持遠赴偏遠山區扶貧助教,幫助許多貧困家庭渡過難關,多次獲得當地政府頒發的“愛心志願者”稱號,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社區優秀志願者個人先進事蹟材料

一、盡職盡責,認真做好文明創建工作。

作為社區創文志願者服務隊的隊長的他,不但要承擔社區和轄區幫扶單位文明創建的聯絡,而且他還在社區創文辦的領導下主動擔負起社區的創建宣傳、培訓、檢查和組織等創建活動中的大部分工作。該同志不畏困難,盡職盡責,認真細緻做好創建工作。根據縣文明辦和街道黨工委要求,分別制定了《永興社區關於創建文明縣城工作的實施方案》、《關於成立永興社區創建文明縣城的組織機構》等文件,並結合社區工作實際,按照文明縣城創建測評細則,將創建工作進行了分解,將社區下屬的各居民小組創文的目標任務按片區又進一步細化、分解,落實到人、責任到人,對文明創建成果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以身作責,推進文明創建工作。

他在文明創建活動中,處處以身作責,時時身先士卒,經常深入小區樓院、串門入户,面對面做好創建宣傳,認真聽取羣眾意見,就羣眾反映問題進行彙總和及時反饋,並幫助羣眾解決力所能及的問題。協助社區創文辦開展一系列創文宣傳活動。他自學文明禮儀各種書籍後,對轄區居民進行文明禮儀知識進行培訓3場;邀請了縣科協的領導進行科普性知識講座12場;在他的影響下,社區湧現出一批文明創建先進個人。他還不定期的帶領志願者對社區環境衞生、亂張貼的小廣告、亂停亂放等不和諧現象及時處理,不能處理的,都及時的向社區創文辦進行反饋,由社區創文辦聯繫有關單位,部門及時處理。他帶領的志願者辛勤的付出也使轄區居民逐漸認同創文、並積極參與其中。

三、總結鞏固創文成果,創新宣傳方法。

他協助社區創文辦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和方法,總結經驗,積極探索長效管理機制。鞏固創建成果,

他組織志願者36名長期在交通路口執勤和在月潭公園、轄區主要街道、農貿市場等公共場所進行文明勸導,使轄區內公共秩序有較大改觀。他充分利用社區現有的宣傳工具載體張貼一些”創建全國文明縣城”宣傳資料,在加強現有的文明創建宣傳形式外,他還創新了宣傳方法,申請了移動政務易辦公平台,利用這個平台可以隨時用短信的方式把創文的各種知識宣傳到轄區居民手中,提高了轄區居民文明縣城創建的知曉率和參與率。使永興居民的創文由知曉率不高到人人主動參與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