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工作經歷

脱貧攻堅個人事蹟材料

欄目: 工作經歷 / 發佈於: / 人氣:1.17W

  脱貧攻堅個人事蹟材料

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夢想,把學有所長奉獻給脱貧一線。我要帶領着父老鄉親們,實現真正脱貧。下面是本站分享的脱貧攻堅個人事蹟材料資料,歡迎參閲。

脱貧攻堅個人事蹟材料

材料一

大家好,我叫秦x,是共青團xx省委xx市xx縣遲營鄉孫莊村的第一書記。我報告的題目是:貧困羣眾叫我“閨女書記”。

很多人問我:“你一個85後海歸,還是個未成家的女孩子,從20多歲駐村駐到30大幾,青春都耗到村裏了,後悔嗎?”説實話,我真不後悔,而且還很自豪!因為這裏已經變成了我的家,近五年過去了,我已經在這個省級貧困村連任了三屆第一書記了。不僅收穫了一個新稱呼,叫 “閨女書記”,而且還收穫了很多很多的親人。

為啥叫俺“閨女書記”呢?這還要從村裏的貧困户王紅大娘説起,王大娘75歲了,患有直腸癌,常年懸掛便袋,身上的異味很重,街坊鄰居們都躲着她。我第一次走訪時,看到屋裏空空蕩蕩,老人坐在炕上,孤零零的,歲數和我奶奶差不多,我忍不住上前一把抱住了她。老人先是一愣,然後竟然趴在我的肩頭哭了起來。她説:“閨女啊,你不嫌俺臭嗎?”説實話,那味兒啊,真挺大的。我邊給老人擦眼淚,邊説:“大娘,您都叫俺閨女了,以後有啥困難,您就跟俺這個閨女説。”老人拉着我的手,抖抖嗦嗦的説:“中啊!中啊!往後啊,俺就叫你閨女書記了。”一傳十,十傳百,我這個“閨女書記”的名字,在孫莊村算是叫開了。

村裏像王大娘這樣因病致貧的不止一家。我在一次走訪時,大老遠就看到一個孩子,被一條粗粗的大鐵鏈子拴在門口的大樹上。他叫孫俊豪,是個先天性腦癱兒,父親因病去世,母親改嫁,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因為小俊豪跑丟過幾次,爺爺奶奶下地幹活時,沒法照顧她,只好把他拴在門口的大樹上。

還有一個小夥子叫李二磊。他得了強直性脊柱炎和雙側股骨頭壞死,卧牀八年,骨瘦如柴,23歲了,看上去只有十來歲,吃飯、上廁所,就連簡單的翻個身,都需要母親的協助。家裏為了給他治病,能賣的東西都賣了,能借的錢都借了,他的嫂子受不了這個累贅,和他大哥離了婚。最後,他父母絕望了,砍了門口一棵樹,哭着給他打了一口棺材,等着他嚥氣。

小俊豪和李二磊絕望的目光深深刺痛了我,我下定決心,不管多難,一定要想法子幫助他們!我帶上病歷連夜到鄭州,大醫院一家挨着一家地跑,專家一個挨着一個的找,總算有專家説可以治療,但手術費要幾十萬,這錢打哪來啊?我不死心,跑衞生部門,跑民政部門,跑醫藥企業,跑慈善基金.....終於,北京的一家基金會答應承擔全部的自負醫療費用。第二天,我就踏了北上的火車。

在回程的車上,我在想:xx像李二磊這樣的貧困户一定還有很多,他們知道這個治療渠道嗎?能不能把精準醫療扶貧項目引進xx呢?我開始四處奔走,沒日沒夜的加班、趕路。在奔波了一個多月、跑了四千多公里之後,終於順利推動“中國夢·脊樑工程”精準醫療扶貧項目落户xx,帶來了最高可達一億元人民幣的醫療救助基金。2017年6月6日,項目舉行了啟動儀式,地點就在我們孫莊村,全省凡是符合條件的貧困户都可以減免5萬元手術費。

截止目前,全省已經有數百名貧困患者得到救治。李二磊是第一個,23萬元手術費全部減免,經過8個多小時的手術,癱瘓八年的李二磊啊,終於站起來了!

李二磊身體的脊樑挺直了,精神上的“脊樑”又該如何挺直呢?我為他聯繫了電商培訓,鼓勵他創業,幫他買了電腦,開了網店。現在啊,李二磊已經成了我們當地很有名的電商老闆,帶動周邊年青人開設400多家淘寶店鋪,年收入超過一百萬元,家裏蓋起了三層小洋房,哥哥又成立了新的家庭,父母每天都樂的合不攏嘴。現在他擔任了我們村的團支部副書記,還被評為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頒獎那天,李二磊走下領獎台第一個給我打了電話,我聽到他叫了一聲“姑姑”,然後就再也説不成話了…

而小俊豪也得到了救治,病情有了好轉。有一天,我正像往常一樣給他洗臉、洗手,平時不説話、智商只有一歲的小俊豪,突然喊了一聲“媽媽”。我一時沒反應過來,愣住了,當明白之後,我眼淚奪眶而出。“媽媽”這個稱呼,對我來説很陌生,孤身奮戰的我長期駐紮農村,與我同齡的女孩子,大多數早就做媽媽了呀。小俊豪這一聲媽媽,讓我心裏又苦澀、又温暖、又滿足……我呀,值了!

我還在村裏正式認了一個乾女兒。樑夢雨今年13歲了,從小就是個孤兒,和年邁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小姑娘非常懂事,晚上經常一個人去抓知了,一個知了可以賣1毛5,每天掙的兩塊多元交給奶奶補貼家用。隨着幫扶措施落地、生活改善,房子翻新,夢雨現在也不用靠賣知了賺生活費了,也可以像其他的孩子一樣,好好享受童年的快樂。更讓人欣慰的是,樑夢雨今年成功當選為全國第八次少先隊員代表大會代表,現場聆聽了國家領導人的親切寄語。看到夢雨的變化和成長,我打心眼裏感到高興。“扶貧”,扶的不僅是貧,扶的更是心、是魂、是幸福相依,是希望長存。

現在,村裏的大娘們都叫我“親閨女”,村裏的孩子們有的叫姐姐的,有叫姑姑的,有叫姨媽的,還有叫“姑奶”的。我已經把這裏當成了我的家,他們都不是我的親戚,卻都是我的親人。

要想真正脱貧,必須發展產業。有人説,一個女孩子,這麼柔弱,脱貧攻堅任務這麼重,責任那麼大,你扛得住嗎?聽到這話,我就不服!xx縣是xx特色小吃胡辣湯的發源地,我就想利用這個特點,創一個產業,立一個品牌。

可是,這個想法一提出,就被潑了一腦袋冷水:xx那麼多胡辣湯品牌,能打響嗎?一套設備就要100多萬元,錢從哪來?即使做成了,銷路又在哪兒?阻力可真不小啊!我召集村幹部和黨員一次一次開會,反反覆覆商量,為了讓老少爺們放心,我拍着胸脯給老少爺們保證:“賺錢了,是村裏的;賠錢了,算我的!”

註冊商標、設計包裝、對接廠家、拓展銷路……那段時間,真是忙得像個陀螺。邵蠻樓村是孫莊村的一個自然村,我們的胡辣湯就以邵蠻樓為商標註冊,邀請了奧運冠軍鄧亞萍免費代言。2017年10月8日,第一批邵蠻樓胡辣湯生產出來了。為了打響品牌、打開銷路、發展電商加盟,我調動了所有資源,發動了所有的朋友。

記得前年年底,有一個3000份的訂單必須連夜送到鄭州,可巧夜裏突降的一場暴雪封了高速,因路面結冰,道路太滑,我的車突然失控了,重重的撞上了一輛大巴車,玻璃破碎、車頭變形,我和一個駐村隊員當場暈了過去……等我們醒來時胡辣湯包裝上全是血……

我們就這樣咬着牙、拼着命去跑銷路。現在邵蠻樓胡辣湯遠近聞名,已經出口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疫情期間,邵蠻樓胡辣湯第一時間批量捐贈到武漢,一線醫護人員在喝到家鄉的胡辣湯的時候,激動的把小視頻發在了抖音上,一個小時點贊超過了 10萬次,網友們紛紛求購,邵蠻樓胡辣湯成了傳説中的網紅產品。

自駐村以來,我已經連續三個春節沒有回家了,今年新冠肺炎突如其來,除夕接到任務以後,我和村裏的黨員幹部24小時守護在卡點,守護着孫莊村的村民,鄉親們看到我大雪的夜裏還在防疫卡點執勤時,紛紛在村羣裏留言, “有我們的閨女書記在,我們就放心了!”面對大家的信任,覺得再苦再累一切都值得!

回望駐村工作這幾年,我與孫莊村的父老鄉親一起迎來了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新時代,見證了中國農村一次驚天動地的變化。孫莊村引進資金3280多萬元,發展了種植、養殖、加工等7個產業,被評為xx省脱貧攻堅示範村,先後有省內外六十多個觀摩團來參觀學習。

我們這一代人的青春、使命、擔當是什麼?這些年的經歷讓我找到了答案:把青春之歌融入時代旋律,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夢想,把學有所長奉獻給脱貧一線。我要帶領着父老鄉親們,實現真正脱貧,過上富裕生活。我們村的支部書記常對我説:“秦倩啊,咱孫莊村的2150口人,可都是你的孃家人啊!”是啊!做這樣一名幸福的 “閨女書記”,我的青春,紮根農村,無怨無悔!

材料二

大家好,我叫付xx,來自革命聖地延安。今天我分享的題目是《用重殘雙手為脱貧掌燈擎旗》。

我18歲那年,一場意外的大火奪去了家裏3位親人的生命,我自己全身燒傷面積達80%,雙手重殘,面容遭毀。幸虧左鄰右舍、四面八方為我家捐獻了6萬元,幫助我和哥哥治療。經過大大小小三十多次手術,還有漫長的恢復期,我總算活下來了。看到自己手燒沒了,鏡子裏面目全非的樣子,我整日以淚洗面,極度絕望中我想到了死,一了百了。父親很警覺我的反常舉動,一次我找到一瓶農藥準備喝下去,父親立即跑過來,一把打翻藥瓶,緊緊抱住我嘶喊着:“女子,咱家已經沒了3個人,你這一口喝下去,讓我和你媽咋活呀!”母親也跑了過來,我們三人抱在一起大哭。那一刻,我的心在滴血。哭着哭着,我慢慢平靜下來。是啊,我死了自己解脱了,可父母怎能接受再一次失去親人的痛?我要堅強地活下來。

説是要堅強,做起來真是千難萬擊。我開始接受沒有手的日子,從基本的生活自理開始。母親心疼我,讓我穿套頭衣服,可我是女孩子,也愛美,光穿沒釦子衣服怎麼行?為了扣上一顆鈕釦,一雙已經看不出樣子的“手”經常磨出血泡,天一冷就會裂開,疼痛無時無刻不在刺激着我,我咬牙忍了下來。憑着這股不服輸的韌勁,經過一年多的磨難,我慢慢適應了沒有手的生活。後來,我遇到了我的丈夫,他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心,漸漸融化了我冰冷的心。1992年兒子出生了,我的生活也一下子被點亮了。我暗自下決心,不管以後有多難,我都要堅強地把日子過好。

1993年春天,看到別人放羊打工,想着這個活兒我也可以幹。我就試着用前臂夾钁頭掏土塊丟向羊羣,這樣也能將羊羣趕到一起,這讓我增強了信心,連續幾天跟着同村放羊人起早貪黑放羊,成了名副其實的“羊倌”。年底,我説服丈夫拿出家裏僅有的3000多元買了20多隻羊,自己養羊,一年下來淨賺了10個羊羔。養羊不光有了收益,更在心裏萌發了做一番事業的信念。後來,隨着孩子進城上學,我又先後開了手機店、做了蘋果採購代辦員、販賣玉米。隨着日子越過越好,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更強烈了。

20xx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無臂少年張璐,看到他彷彿看到了曾經的自己。他家條件不好,正輟學在家,我拿出僅有的2萬多塊錢資助他上學。為了照顧他,我還讓兒子去陪他在職業技術學校讀書。兒子不理解,哭着説我是你親生的,還是張璐才是你親生的?我告訴兒子,媽媽遭遇大難的時候得到好多人的幫助,等你長大了有能力了,也要幫助更多的人。張璐畢業後能熟練操作計算機,娶妻生子,自食其力。

命運似乎總在捉弄我,人生就是這樣起起伏伏。2009年,因火災後遺症,我頻繁吐血,被診斷為胃癌,原本已有起色的家庭再次遭受磨難。經過一年多治療,我的身體逐漸好轉,但家裏的錢也都給我看病了,這次又欠了親戚朋友不少錢,真是發愁啊!2015年,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吹響了脱貧攻堅的號角,我家被確定為貧困户,在黨的扶貧政策幫助下,家裏的基本生活得以保障。但我不甘心做一個只能靠社會接濟的貧困户。

2015年8月,縣裏開辦電商扶貧培訓,我馬上報了名,成了班裏年齡最大、學歷最低、電腦知識零基礎、用電腦還沒有手的學員。而到培訓結束時,我不僅能熟練操作電腦,還註冊了自己的淘寶店。沒想到淘寶店開業的當天,就接到了至今讓我記憶猶新的兩單生意:五斤小米,五斤青皮核桃。這兩單生意雖沒掙多少錢,但讓我看到了通過電商擺脱貧困的機會和希望。隨後,在縣、鄉政府的支持幫助下,我創辦了“雲果飄香”特產專賣店,專賣店也成為全鎮貧困户電商培訓孵化基地。隨後我又成立了宜川縣蒙恩農產品經銷有限責任公司,註冊了商標“蒙恩農場”,短短3個月公司銷售額就達到50萬元。為了更好地適應互聯網發展,我先後參加了清華大學殘疾人企業培訓班等多個電商培訓。為了節約開支,我不敢坐飛機,經常坐火車硬座出行,但開心的是我學到了很多電商知識,認識了很多電商達人。2016年,我的首家電商形象推廣店在宜川縣壺口瀑布景區落户,2018年與京東、天貓、今日頭條、新浪微博等網絡平台合作,在這些平台積極推廣延安農特產品。產品銷售額逐年攀升:2015年50萬元,2016年209萬元,2017年360萬元,2018年600萬元,2019年更是突破3500萬元。

回想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我深知,現在擁有的一切,得益於黨的關懷支持,社會各界的關心厚愛,感恩一直是我心中最大的精神動力,我把自己的公司取名為“蒙恩”,時刻提醒自己蒙受了黨的恩典,要用感恩的心回饋社會。我覺得,最好的感恩,除了用掙來的錢扶貧救殘,更要以自己的人生故事和經驗,幫助更多的人自強自立。我雖然失去雙手,但是,我能掌起一盞燈為摸索中的脱貧攻堅照亮一段路程,更能舉起一面衝鋒的旗幟帶領更多人奔向美好未來,我還希望這些擺脱貧困的人們也成為掌燈人、擎旗手。2016年“五一”勞動節,我為宜川300名環衞工人送去了3萬多元的慰問品。從2016年到2019年我公司出資為宜川殘疾人、貧困户舉辦了5期電商培訓班。為説服他們接受培訓,我一家一家上門去勸,挨個去講電商培訓的好處。幾年下來,累計培訓殘疾人472名,貧困家庭150户,手把手指導60多人註冊開辦網店。50多歲的殘疾人劉愛珍,通過培訓,開辦起了微店和淘寶店,年收入5萬多元。

2018年,由於經常用殘缺手掌幹活,老是潰爛,我再一次患細胞癌,不得已又切掉了倖存的半個手掌。大家到醫院看我,殘疾朋友發來短信,讓我堅強,説我是他們的主心骨,我心裏暖暖的。我想,我不再為財富而活,要活出我的社會價值,為大家做事,我決定用餘生做好扶貧助殘的公益事業。今年,我成立了陝西蒙恩優選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楊凌蒙恩優選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同時,我和楊凌農科及陝西省青年電商聯合會展開深入合作,共同推進扶貧助殘工作,現已組織在陝西省的56個貧困縣開展電商、新媒體運營等系列培訓。我們深入到縣、鎮及村,走進殘疾人及貧困户羣體,培訓他們學習使用抖音、淘寶直播、一直播等平台,來推動農產品銷售,助力農民增收。讓他們在田間地頭通過一個十幾秒的短視頻,就能銷售農產品。

我最大的目標,就是希望通過我們搭建的蒙恩優選公益平台,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為全省乃至全國的殘疾人、貧困户搭建技術和銷售橋樑,為他們服務,振興我們的鄉村、建設我們的美麗家園,帶動大家共同走上富裕之路!

材料三

大家好!我叫楊xx,是xx市奉節縣委書記,我報告的題目是:遍訪千家萬户,共赴小康之路。

十元人民幣上的風景瞿塘峽就在我們那兒,可是我們那卻很貧困。我到平安鄉林口村蹲點調研,看到“256人留守在村,57個單身漢,42個重病慢病”的艱難,聽見“黨的政策好,就是幹部在亂搞”的埋怨,目睹一個單身老漢家裏只有兩隻碗,一間房,又睡覺又煮飯;看到一個殘疾婦女,拖着潲水桶,走一步哼一聲、挪一步歇一下。那些場面,實在揪心!作為縣委書記,我深感愧疚和不安,深深感受到總書記囑託“任務不輕”四個字的分量。在全縣脱貧攻堅誓師大會上播放調研視頻後,1700名幹部大多紅了眼圈,捫心自問:我們的黨組織在哪裏?各級幹部在哪裏?大家的責任又在哪裏?

這些年,我們欠羣眾最多的是什麼?是見面!最缺乏的是什麼?是信任!於是,我們推行幹部走訪、教師家訪、醫生巡訪、農技隨訪,深入千家萬户,幫羣眾解難題,為羣眾增福祉,讓羣眾享公平,做羣眾貼心人。2019年4月,總書記在xx主持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點讚我們彙報的《以“四訪”助力脱貧攻堅》,讓我們信心十足、幹勁倍增!

第一,幹部走訪,訪出幹羣好樣子。農業税費改革後,羣眾有田有錢不靠你、不偷不搶不怕你、外出打工不理你,大家卡上領錢、網上辦事、電話聯繫,幹羣見面越來越少,感情越來越淡,關係越來越遠。幹羣不見面,心中生怨念。這種局面必須改變!我們圍繞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定期到户看院子、抬眼看房子、伸手開管子、進門開櫃子、走近問身子、坐下問孩子,迅速形成“幹部共赴一線、機關只留一人”的濃厚氛圍。

脱貧攻堅,不能幹部幹,羣眾看,做了事情還遭怨。我們堅信,只有落後的幹部,沒有落後的羣眾!為了讓羣眾認同,全縣幹部回村回訪,講政策講變化,解怨氣解難題,和羣眾一起算政策支持賬、收入對比賬、生活變化賬,讓羣眾明白,還幹部清白,用幹部行動,讓羣眾主動。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們發揚“流血流淚不留憾,任勞任怨不認輸”的奮鬥精神,用幹部的無處不在換來羣眾奮進自在。雙店村74歲的“犟老頭”楊正堂,以前總和村裏“唱反調”,幹部不厭其煩上門做工作。前段時間國家普查,問他滿不滿意,他説:“我就不回答了,用一首歌表達下心情。”於是,他唱了一首《社會主義好》。這幾年,奉節各級黨組織凝聚力、政府公信力、幹部執行力和羣眾滿意度全面提升,信訪問題創下十年最低,羣眾滿意度終結十年墊底,逐年攀升,躍居全市前列。

第二,教師家訪,訪出寒門好孩子。精神上的貧窮比物質上的貧窮更無奈,教育上的落後比發展上的落後更讓人揪心。一度時期,全縣因學致貧佔比高達35%。山區農村,最怕的是一代窮、二代困、三代四代接着混。我在山裏長大,曾做過教師,深知貧困學生的艱辛!我們創新教師家訪,開展送育上門、送愛上門、送教上門,講學生表現、講資助政策、講家庭教育,決不讓一個貧困學生輟學失學。

在教師家訪的路上,湧現出了一個將生命奉獻給教育的鄉村校長,他叫張湧濤。2019年,他已是肝硬化晚期。生命最後十多天,他還惦記着學生、放不下扶貧,拖着病體溜出醫院,驅車5個小時返回學校,忍痛上完最後一課,依依不捨地離開校園,又輾轉到幫扶對象苟文權家,囑咐他千萬別讓孫女輟學,最後一站看望了結對智障兒童冉月。當小冉月把寫着自己名字的紙片當作禮物送給他時,張湧濤蒼白的臉上浮現出欣慰的笑容。回到醫院,張湧濤在手機上艱難地向組織發出一條“辭職”短信:對不起,扶貧工作沒有做到有始有終,身體不允許了……

幾天後,他帶着遺憾永遠告別了最牽掛的學生和貧困羣眾……至今,一提到張湧濤,苟文權夫婦還止不住地抽泣;至今,小冉月還不知道她喜愛的張校長已經再也不能來家訪了。

鄉村教師,角色可以小,但情懷比天高。這幾年,全縣教師把孩子的未來視為自己的使命,奮鬥在一線,奔波在前線,轉戰於火線,我縣教育滿意度從全市倒數第一,變成連續三年全市第一。

第三,醫生巡訪,訪出病患好身子。“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見閻王”,這曾是貧困山區羣眾面對疾病的無助無奈。為了從根子上阻斷因病致貧,我們統籌全縣資源實施醫生巡訪,村醫送診、鄉醫問診、集中義診、專家會診,大家風裏來、雨裏去,讓貧困羣眾小病少跑路、大病少花錢。巡訪發現,新民鎮貧困户餘國蓉因患結核性腦膜炎,一病不起,錢花光了,人癱了,生活不能自理,壓垮了整個家。這種情況絕非個案!一些家庭往往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貧上加貧。我們創新集中供養模式,統籌政策、統一服務,讓貧困家庭失能有尊嚴、有能可掙錢,數以千計的貧困羣眾因此脱離苦海。

住進失能人員集中供養中心的餘國蓉,吃住有人細心照料,起居有專業護理,生活有病友陪伴,家人“鬆了綁”,騰出手來打理果園,賬還清了,家裏也脱貧了。絕境重生靠政府,脱貧不忘報黨恩。餘國蓉説:是黨和政府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一個病人啥也沒有,將來去世後,要把器官全部捐出來,回報社會!

這幾年,貧困患者與醫生的關係,發生了從生人,到熟人,變親人,成恩人的巨大轉變。

第四,農技隨訪,訪出羣眾好日子。奉節曾是全國產煤百強縣。30年來,山挖塌了、水挖斷了、樹挖死了、人挖殘了,很多人只能守着一畝薄田,七分種、三分收,看天吃飯度春秋。

脱貧攻堅,當期靠政策,長遠靠產業。2016年,我們痛下決心關“煤礦”、開“綠礦”,走上美麗經濟轉型路。實行專家團包片、技術隊包村、經紀人包銷,農技人員到田間地頭,面對面講、手把手教、點對點銷,不脱貧不脱鈎,不致富不放手。這幾年,低山帶臍橙提質增效,中山帶油橄欖增量提質,高山帶中藥材融合增值,徹底改變了“土豆紅薯當主糧”的產業結構,農業增加值增速連續四年領跑全市。

瞿塘峽邊有個仙女村,種臍橙是村民主要收入來源,但因技術品種不過關,人均收入不到兩千元。農技人員爬山涉水、走村串户搞培訓、做幫扶,僅僅兩年,村民户均收入就提高了七、八萬元!產業效益好了,吳漢成、鄧金平等30户貧困户主動寫下《自願脱貧申請書》,摁上紅手印,摘下窮帽子,挺起腰桿子,走上小康路。江對岸的三沱村在農技專家幫助下,臍橙品質也提高了,全村80%的人做起了“微商”,臍橙由“爛果子”變成了“柑兒子”,羣眾用“金扁擔”挑起了“好日子”。脱貧不忘本,戰疫見真情!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村民帶頭向武漢、孝感等抗疫一線捐贈臍橙280噸,他們説:國家有難,我們也要站出來盡份心、出點力。

羣眾擁護,江山永固。俗話説,為民着想者,民信之、民服之、民從之。我常用呼天搶地、順天應地、戰天鬥地、改天換地、感天動地、歡天喜地概括奉節的脱貧路。這幾年,全縣13萬多人穩定脱貧,135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國家抽檢,全縣零漏評、零錯退、羣眾認可度98.7%!國家普查,100%的羣眾認為生活明顯改善!

作為一名縣委書記,能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帶領1xx萬人擺脱貧困,共赴小康,是人生之大幸!未來,我們將堅定不移拔掉窮根子、探索新路子、做出好樣子,在“三峽之巔 詩·橙奉節”逐夢鄉村振興與美麗經濟的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