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工作經歷

抗疫個人主要事蹟怎麼寫

欄目: 工作經歷 / 發佈於: / 人氣:7.23K


 

面對疫情,積極樂觀的情緒、健康向上的心態,也是一種強大的免疫力。疫情面前,我們無論來自何地、無論身處何方,都是休慼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在疫情面前,總有一些暖人的關懷牽動你我,總有一些樸實的感動直擊人心。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了抗疫個人主要事蹟怎麼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抗疫個人主要事蹟怎麼寫


       抗疫個人主要事蹟怎麼寫1

嶽西縣地處大別山腹地,山高嶺大,人居分散,疫情防控點多面廣。關鍵時刻,全縣各鄉鎮廣大鄉村醫生主動請纓,日夜奮戰在一線,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發揮了“尖兵”作用。

不放過任何一個疫情

“儲醫生,你馬上就要退休了,該享福了,還這麼忙,想得先進啊!”這是鄉親對儲澤鋒醫生的調侃。現年59歲的儲澤鋒是毛尖山鄉衞生院一名防疫醫生,曾經參加過抗擊非典,在防疫方面有一定的工作經驗。“關鍵時刻,醫務人員緊缺,正是我們防疫醫生的用武之地,年齡再大都不能退縮!”在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通知後,他主動請纓前往疫情防控檢查站值夜班,還包保兩個村的疫情防控任務。

在檢查站通宵夜班後,儲澤鋒顧不上休息,又奔赴各村指導防疫工作。連日來的晝夜奮戰,他眼睛佈滿了血絲。同事們讓他注意多休息,他説:“我挺得住,現在是疫情防控關鍵時刻,我們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疫情。”

輕傷不下火線

“從武漢回來的,在家裏安心隔離14天,要聽從我們的指揮。”柳昌文每天上門對湖北返鄉人員都要叮囑這樣的話。

柳昌文是該縣巍嶺鄉衞生院院長,1月18日,他的左小腿外踝骨折,尚未康復,走路不方便。自疫情防控命令傳來,柳昌文跛着腿每天奔波在防疫一線,堅持和同事們走訪湖北返鄉人員。“疫情防控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堅守一線是醫護人員的職責所在。”柳昌文説。

近期,巍嶺鄉共排查出湖北返鄉人員37人。醫護人員每天逐户上門對他們進行體温測量、家庭消毒、居家隔離指導、心理疏導和情緒安撫等工作。“有醫生天天上門檢查,我們不慌了,也不緊張了。”該鄉楊河村村民胡文婷説。

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把廢棄口罩帽子放在這邊。”“麻煩到這邊登記一下。”在蓮雲鄉衞生院,已退休的放射科醫生胡成生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一絲不苟地處置醫療廢物分類處理和放射工作。

從1月23日開始,胡成生揹着40斤重的消毒液,堅持每天兩次將醫院裏裏外外進行消毒。他認真對待每一位來訪的羣眾和患者,規範處置廢棄口罩和醫療廢物。

在這次疫情防疫工作中,放射工作尤為重要。對每一位來院疫情篩查人員,胡成生都認真負責,做到嚴謹細心,篩查、登記、拍片、寫報告,每一個環節都是他自己親自完成。在疫情防控關鍵時刻,胡成生每天經常一干就是十幾小時。面對家人的擔心,胡成生説:“當前,疫情形勢這麼嚴峻,大家都不能鬆懈。”


       抗疫個人主要事蹟怎麼寫2

掏出早已準備好的紙筆,周青豔在紙上寫了幾個大字“你們是從武漢回來的嗎?”一個四五歲小女孩從媽媽身後探出頭來,有些怯弱又好奇地看着她.......

這户人家的女主人嚴女士是武漢人,年前丈夫帶着她回武漢探親。1月23日,他們乘坐高鐵從武漢回到奉賢區青村鎮錢橋社區新張村。夫妻倆均從事消毒物品生產行業,年前匆匆趕回也是為了投入奉賢的抗“疫”工作。

當企業得知他們是從武漢返回時,便將情況反映給了新張村村委會。周青豔是錢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的一名鄉村醫生,那天正好她當班,接到消息後,便隨同中心醫生、村幹部一同前往。

上門後周青豔發現,嚴女士夫妻倆都是聾啞人,孩子才4歲,村裏正在為如何溝通而煩惱。小周醫生平常點子就多,立馬想到了用寫字的方式,於是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嚴女士一家是錢橋衞生中心轄區內遇到的第一户需要居家醫學觀察的對象,當老百姓看到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出現時,都頗為好奇,迅速圍過來的人羣讓夫妻倆顯得有些慌張。所幸有村幹部協助安撫羣眾情緒,驅散人羣后,工作才得以開展。

其實夫妻倆早已習慣於寫字交流的方式,小周醫生還沒寫完一句話,他們就已經把自己要回答的東西寫了出來,溝通進行的很順暢。

令人高興的是直到隔離期滿,一家三口一切安好,一天兩次的上門,讓小姑娘也不再害怕,聽到醫生的聲音,就早早等在門口,走的時候還一一再見。

鄉村醫生是村民的健康守護者,他們默默堅守在戰疫第一線,用智慧和勇氣、責任和擔當共同築起抗擊新冠阻擊戰、保障廣大羣眾生命和健康的重要堡壘。


        抗疫個人主要事蹟怎麼寫3

2月24日下午3點,一場特殊的入黨宣誓在武漢市肺科醫院舉行,放射科主任秦立新和另外5名同事一起火線入黨。

自1月3日醫院成為定點醫院後,50歲的秦立新就投入到了抗疫一線。他帶着同事紮根鉛門之後,全天24小時在崗,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默默為新冠肺炎患者拍CT片、進行影像學診斷。

“放射科是診斷患者的第一道關卡,也是抗疫戰中的‘偵察兵’,不能有一點疏忽、一點差錯。”秦立新説,他對每一張片子都會認真再認真。

秦立新每天至少要診斷50名患者,查看100多張片子,兩萬多個鏡頭。因為長期用眼過度,他不得不用上放大鏡來閲片。作為醫院疫情防控專家組成員,秦立新除了承擔大量閲片任務外,下班後還要與其他專家商討患者病情,制定診療方案,經常會忙到深夜。

1月23日,秦立新加入火神山醫院籌備建設放射科,曾連續80多個小時沒有閤眼。他左膝有積液,不能多走路,但在火神山奮戰的三天三夜裏,每天步數都有兩三萬。由於工地陰冷,他的膝蓋一度嚴重腫脹無法彎曲。施工現場離廁所較遠,他為了少去廁所,水都不敢多喝一口。

“‘火線入黨’是組織對我的信任,我將更加努力地投入戰鬥,當好火線上的‘偵察兵’,早日戰勝疫情!”秦立新説。


 

Tags:抗疫 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