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2022高三地理教學反思6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73W

作為一名老師,小夥伴們一定要習慣性地進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老師對教育內容分析的一種文字材料,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2022高三地理教學反思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2022高三地理教學反思6篇

2022高三地理教學反思篇1

一.教學反思:

這次一模考試,我校學生基本上達到了預定目標,學生已初步具備了一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我們學生試卷上非選擇題的32、33、37、38題答得較好。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分述如下:

1.我們的學生選擇題失分率較高,尤其是單選題部分,除了第3題糧食問題,12和13題太陽波長範圍圖,全市失分率均較高,我們第5題和第6題青藏地區城鎮分佈,青藏鐵路線路題,第9題根據經緯度判斷地形區,好多學生一看等高線地形圖,也不看具體的經緯度就輕易選了四川盆地,第10題雲貴高原的成因,也就跟着錯。第15、16題風向、漁港2題錯誤率也很高。雙選題21題——23題有關沃爾瑪的知識,24——25題等温線、等壓面,26題鋒面氣旋的題目,29題貿易比率等幾題錯誤率也很高。

2.平時講題可能講得不夠透,比如選擇題第15和16兩題是上學期考過的,33題澳大利亞東北部是熱帶雨林氣候及其成因,我平時都講過,但學生錯誤率很高。可見老師不應光看到自己講了多少,而應看學生掌握了多少,力爭做到試後100分。還有人文地理部分要講到點子上,比如鹹海附近種棉花的有利條件是有一點是光照充足,我們學生有好多人只寫到降水少,晝夜温差大更是很少有人想到,這和我平時沒強調到點子上有關係。

3.尾巴還是比較長,我們這次還有10人不及格,有幾個恰恰認為應該及格的,反到沒考及格。高分不多。看來平時應把眼光面向全體學生,尤其關注一些中等學生,不應只注意一些後進的學生。

二.複習計劃和措施:

1.先用前兩個星期把專題複習進行完畢。平時插入幾套綜合練習。後兩個星期多做些練習。講題要講透,不僅要注重量,還要注重質。要重視講解考卷這一環節,尤其要注重選擇題部分的'講解。

2.進一步提優補差,爭取把不及格人數控制在5人左右。

3.教會學生進一步學會審題,規範答題習慣,選擇題部分要逐項做過去力爭提高選擇題的準確率。

4.進一步拾缺補漏,這一次34題印度半島冬季氣温比同緯度地區高的主要原因,尼羅河三角洲的面積不斷縮小的主要原因等幾個知識點我平時沒有強調,學生失分率較高。爭取在二模前儘量減少這種情況。

出題意圖:

本份單元練習卷的命題範圍是高中地理上冊第二單元(大氣環境),主要供高三單元複習教學使用,是學生的單元過關培訓題目。因此本份練習卷難度係數在0。65左右。

本份練習能級要求有識記,理解,應用,比如地球温室效應、臭氧層的破壞、酸雨、颱風屬識記部分。三圈環流、氣候類型的判斷、分佈及對應的自然帶就屬於理解部分。亞歐大陸一題屬實際運用題。

本份練習卷考察的知識覆蓋了整個章節應掌握的知識點的百分之八十。重點放在大氣運動,大氣環流,天氣系統,氣候類型的判斷四部分。難點是大氣環流和天氣系統部分。針對重點難點,我反覆通過題目考察學生這部分知識點。比如氣候類型的判斷、位置、成因,我重點考察了學生對亞熱帶季風氣候、温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温帶海洋性氣候四種氣候的掌握情況,因此單選1——8題,綜合1,2題都是考察學生這部分知識點。通過單選9、10兩題考察學生對三圈環流的理解。我國是一個氣象災害比較頻繁的國家,我通過颱風考察學生這部分知識點。颱風本身就是一個熱帶氣旋,這樣又可以和天氣系統一節很好的聯繫起來。綜合題16、17分別考察學生對我們居住的亞歐大陸及我們國家區域氣候的分佈及特徵,及對應的自然帶景觀,使課本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對等值線的判讀能力,是地理考試中最能夠區分考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我通過17題考察了學生這一部分知識。並能根據氣壓圖判斷風向、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全球性環境問題是一個熱點問題,我通過19題考察學生這一部分知識點。17題重點考察學生對對流層大氣氣温垂直分佈特點,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2022高三地理教學反思篇2

20xx年的大學聯考已經過去,但作為一名送過這一屆高三學生的地理教師而言,我的工作並沒有完成,還有好多東西是我必須反思的。比如,認真總結今年大學聯考試卷的特點和思路,分析自己在複習中的不足之處,為明年的大學聯考提出一些參考意見,並反思自己在新一年的教學工作中如何做得更好。

總體看來,今年大學聯考地理卷比較平穩,基礎知識考得比去年多,粗看不難,但得高分卻不易。試卷在難度上比去年略有增加,主要表現在人文地理的試題內容大幅減少,而自然地理的考察內容顯著增加,最後五個大題中,有四道是涉及自然地理的。試卷的特點為,首先,整張試卷強調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比如海洋航線,海水的鹽度,氣候,鐵路線等,這些都是書本中的主幹知識,尤其是試卷的最後一題,太陽高度的計算與運用,主要就是考查能力與學生的雙基。第二,試卷更關注社會生活,體現出開放性滲透性,重視探索性與聯繫實際。今年大學聯考地理卷的幾道綜合題都是如此,一道關於西部大開發的題目,要求考生分析東經108度以西農業以及基礎設施;一道江蘇海洋開發的題目,要求學生從中拓展開來,談談海洋資源,灘塗,港口等對促進經濟發展的影響;一道紅色旅遊的題目考的更是今年的熱點,考查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靈活運用。第三,充分體現出地理的學科特點,強調圖文並茂,地圖知識考得較多,符合地理學科特點,這對於基礎紮實,有較強的地圖分析能力,特別是各大洲經緯度意識強的考生比較有利;第四是新題比較多,從內容到形式都比較新。以往關於地球運動等都是以選擇題形式出現,但今年卻都以綜合題的形式出現,儘管內容相差不大,但對學生的概括能力和綜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再比如紅色旅遊,這個內容教材裏並沒有完整答案,其涉及選修教材,必修教材,國中地理等,知識面比較廣。在今年的地理考試中,還出現了空間定位題,這類試題要求考生有此類試題的考前專項訓練,是屬於教材沒有明確要求但考生應該掌握的高要求試題。第五,江蘇地方地理知識考題不多,只有一道試題涉及到江蘇海洋資源內容。

從我們學生的大學聯考分數來講,缺少高分,大部分集中在60-80分之間,雖然比幾次模擬考試都有了進步,但與我的期望還差了一些。由於試卷在難度上比去年略有增加,人文地理的試題內容大幅減少,而自然地理的考察內容顯著增加,這對我們學生來講是極為不利的,我們學生在空間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和綜合能力都不佔優勢。比如,地球的運動這一內容一直以來是難點,以往都是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所佔分值不大,而今年作為最後一道綜合題,就有12分。而這道題的得分情況在我估計是極低的。氣候內容也是難點,今年考的也比較多。選擇題除外,綜合題就佔19分。但由於是我們複習的重點,平時也練了很多,估計得分情況比上述一題要好得多。當然,學生的考試情況與教師的複習有很大的關係。比如,綜合題第34題是有關海洋資源的,雖然我們在複習基礎知識時一一過關,但平時缺少綜合練習,也沒有引起重視,所以這道題中第一小題海洋開發利用的這張圖表填起來有些費勁。另外,我們關注了,紅色旅遊就考到了,而我們複習時反覆地繪製了鐵路分佈圖,這應該給學生答題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所以,教師的複習思路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考試成績。然而,地理考點何其多,出題又千變萬化,抓基礎還是最根本的。

認真研究今年地理大學聯考試卷的命題特點與思路,對指引新高三的地理複習有重大的意義。

重視對地理基礎知識的考查,在今年的大學聯考試題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如印度的陸上鄰國、我國的重要鐵路與城市的分佈、海洋資源的分佈與開發等。基礎知識是形成地理能力的基石,千萬不能忽視。大學聯考試題一般通過大量引用課外知識和豐富的社會素材,形成新的問題情景,構成新的問題角度,從而考查學生的學科能力。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其考查的落腳點依然是地理學科的基礎知識。因此在今後的高三複習中,夯實基礎永遠是地理複習的"主旋律"之一。

突出地圖的考查功能,是歷年地理試卷的特色之一,今年也不例外,且對地圖的精確認讀有了更高的要求。如第2題要求學生對六大板塊的邊界範圍有準確的把握;第3、4、10、11、12、26、27題,需要學生能用直接或間接給予的經緯度大致判斷出所在的區域,從而結合該區域的地理特點解答各地理問題。面對大學聯考,讀圖訓練必須常抓不懈,比如等值線圖、示意圖、區域地圖的閲讀等都要掌握其閲讀的方法與步驟。特別重視各類變式地圖的判讀,熟悉世界和中國區域中的重要經線、緯線,各類重要地理分界線(自然地理界線、人文地理界線)等。學好用好地圖是複習地理的基礎,經常動手畫圖填圖可以幫助你建立空間概念,培養空間思維能力,把重要的地圖變成"心圖"、"腦圖"。因此加強地圖的教學,強化地圖的精確記憶,形成較為清晰的"心理地圖",是提高地理能力的關鍵之一。

結合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體現創新思維,是今年試卷的一大特點。如第15題,常規思維認為以冰川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

其徑流量隨氣温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塔里木河的最大徑流量應在7月,因為7月氣温最高,冰雪融化量最大。但實際上,考慮到冰雪融水匯入河流有一個時間的過程,因此塔里木河的徑流量應在8月。再如第32題中的第(2)小題,要求表述a城市的氣候特點。由於該城為地中海氣候,因此答案極容易寫成"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温和多雨",這也是一種過分拘泥於模式或思維定勢的結果。實際上從題中所給的7月平均氣温圖中,不難讀出a城7月的均温低於20℃,因此a城夏季氣温特點應寫成"涼爽或温和"而不能是"炎熱"。這兩題給我們的啟示是,在複習過程中學生既要能掌握基本的原理與規律,又要能在實際運用中對原理與規律進行靈活運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不可死搬硬套。

關心社會現實、聯繫生活實際,用所學地理知識與所具有的地理能力自覺地嘗試發現問題、評價問題與解決問題,是新課改革的方向之一,在今年的地理試題中有所體現。如世界能源問題、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用手錶定方向等。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既要擴大學生的閲讀範圍、拓展學生的視野,又需要引導學生參加一定的地理綜合實踐活動。

新的一學年又來到了,應該在總結過去的基礎上開始新的教學工作,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做好地理教學工作。

首先,作為一名地理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理論水平,研究學生心理動態的發展,探究適應新課程的地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等。

其次,強化地圖教學。地理新課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圖而且種類很多,有示意圖,素描圖,景觀圖,統計圖,曲線圖,柱狀圖,餅狀圖等,並且均是彩色圖。面對這些種類繁多的地圖,作為教者,應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讀圖,析圖,描圖,繪圖,將地圖變成學生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培養學生查閲地圖,獲取地理信息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等等。

第三,注重活動教學。活動是實施課程目標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課程的一大特色。地理新課程安排了大量的活動。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選擇一些活動精心設計組織,力圖每一項活動都培養了學生相應的能力,學生能感受到學習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等等。

第四,教學聯繫學生現實生活。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不僅使學生學得有興趣,學得輕鬆愉快,而且有利於啟發學生思維,獲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此外,積極轉變自己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地理教學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等。只有這樣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才能不斷地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效能和素養,才能不斷地創新,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素質。

2022高三地理教學反思篇3

探究式教學是指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參與一系列多種形式的開放的探究式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能力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它強調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而不是機械的記憶,同時強調學生通過參與探究問題的體驗,加深對學習價值的認識,使學生在思想意識、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昇華。高三複習階段的教學往往是教學改革難以觸動領域,在複習階段的教學中,教師習慣於以自己為核心,將自己對學科知識、技能的歸納總結細緻地灌輸給學生。而學生也十分“樂於”接受這種“填鴨式”的灌輸。然而這樣的教學更強調學生對知識的機械記憶,學生學會的也是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的技能。這種技能既適應不了信息量大、靈活多變的大學聯考形勢,更談不上是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了。基於上述情況,我嘗試在高三地理複習中開展探究式教學模式,具體通過如下圖四步驟來完成。

大學聯考典型例題展示 學生分析暴露問題教師歸納總結規律 教學反思教學相長這種模式的優點在於既能夠有效地暴露學生在主幹知識、重要知識點中的缺漏,讓課堂教學有的放矢;又通過規律總結,舉一反三,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地理綜合分析能力,提高學生運用地理原理解決地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適應素質教育環境下的大學聯考。具體做法如下:

(一)大學聯考典型例題展示,引發求知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學習從疑問開始,因而通過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求知慾成為調動學生主動性的起點。作為教學過程起始環節,問題的設計是十分關鍵的,而以近年來大學聯考題型為案例設疑更能夠激發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為實現預定教學目標提供了可能。由於近年大學聯考試題不講究學科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和知識點的覆蓋面,而是採取專題化考查方式,要求學生對某個知識點有從不同側面、多角度分析和解決的能力,命題的切入口小,縱向挖掘深的特點,因此在進行小專題複習的時候將近年來大學聯考有關這個知識點的題型集合起來統一訓練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分析影響工業佈局因素的時候,就把20xx年全國卷:

(1)大學聯考36題和20xx全國卷

(2)36題展示出來,讓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二)學生分析,暴露問題大學聯考題型的設計讓學生思維活動就有了明確的目的性,他們就會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和方法,來分析、解決地理問題,這個過程也是暴露學生知識缺漏很好的方式。在具體的複習課堂中,暴露學生缺漏的方式也比較多樣,通常可以採取以下兩種方式:

(1)個別提問:讓個別希望生起來回來問題,要求回答結論,得出結論的依據有哪些,比如題目中的材料,圖表信息,運用的地理原理等,通過對學生解題思路的分析,教師主要做好引導,分析優劣。

(2)小組討論:對於一些綜合題目,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允許同桌之間,上下桌之間進行討論。在小組討論時,每一位成員都需要提出自己解題過程中的方法或者出現的思維障礙,同時認真傾聽其他組員的觀點,並在此基礎上,將所有的觀點進行分析、歸納,得出比較全面的綜合性的結論。這種合作學習方式,促進了同學之間的思想交流,學生獲得了相互取長補短的機會,也提高了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合作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巡視,一方面確保紀律,另一方面個別小組,對於要討論的內容無從下手,白白的僵持着浪費時間,此時,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提示,幫助他們打開思路,深入到討論中來。

(三)教師歸納總結規律,案例遷移,舉一反三針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教師發揮引導作用,因勢利導,有的放矢,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堂中,教師要善於關注學生,通過以點帶面,表揚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分析總結暴露出來的問題,尤其大學聯考地理試題設計更加側重於地理信息的判斷、攝取、分析、應用能力的考查,這也要求老師要善於總結歸納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地理基礎知識點缺漏,主要體現在地理概念和地理特徵上;

(2)地理規律、原理不會運用,沒有做到《考試大綱》要求:“理解地理基本規律和原理,運用所學的地理及相關學科的知識和觀點,運用地理事實材料,簡明地推導或定性地説明地理規律和原理”;

(3)不能有效地從題目中獲取地理信息,包括文字材料信息,統計圖表信息,地圖信息。

(4)地理特徵、規律、成因描述不清楚。對於屬於審題思路的問題,教師要對大學聯考題型設計,題目切入口的位置、方向,以及跟書本基礎知識點的聯繫做出深入的分析,以大學聯考題型為案例將這種解題思路進行拓展遷移,舉一反三;對於屬於地理知識運用能力不足的問題,教師要善於歸納總結,將知識要素化,努力使學生答題做到“點多、面廣”以適應大學聯考踩點給分的要求。比如教師可以將工業、農業、城市等的區位因素分析,地形特徵描述,影響氣温和降水因素類似的地理特徵、規律,成因滲透到分析大學聯考典型試題上,讓學生知道如何進行運用。探究式的課堂模式讓學生有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但教師千萬不能掉入到就題論題,講解練習當中去,一定要不斷地歸納總結地理規律,進行地理知識遷移,努力使學生對同個知識點不同角度考查和同種角度考查不同知識點的題目都能夠做到得心應手。

(四)教學反思,教學相長教學反思是整個教學實踐十分重要的一環,課後教師可以自我反思,回憶下課堂教學設計是否存在紕漏,教學思路是否清晰,師生互動是否和諧,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階段性地向希望生徵詢課堂教學意見,包括學生對教學方式的接受情況和對重要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最終達到教學相長的目標。

將探究式教學引入高三地理複習中,通過以問題為導向,尤其以大學聯考題型為典型案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提高將地理原理解決地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調整教學方式,使得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這些不僅使學生能更好地應對靈活多變的大學聯考,而且使學生提高其地理素養,今後更好地應對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問題。

2022高三地理教學反思篇4

花開花落,春去秋來,忙碌了幾年的08屆學生終有了滿意的歸宿。綜觀大學聯考試題及學生考試結果,雖有得意之處,但也留有些許遺憾。

恢復大學聯考以來,大學聯考地理試題越來越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特別是對地理原理的考察。我們地理從高二接手文班就開始注重基礎知識積累,從大處着眼,從細處入手。地理能力的提高要依賴於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養,離開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能力就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地理學科來看,知識比較龐雜,自然、人文兩大類下包含眾多知識點,一些學生由於基礎薄弱等原因,認為高三地理學習枯燥,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握適當的學習方法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鍛鍊學生獨立思考、提高學習能力是根本原則。而能力的積累一是平時需要緊緊抓住課堂,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二是提高大學聯考考前複習過程的合理科學性。

一、地理課堂的教學實施的調整

1、重視知識的探索過程

較多的學生認為:地理和文綜的其它科目一樣,只要背背書就行,其實不然。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必須強化探索意識,把思維的全過程展現出來,才能達到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的目的。教材中每個概念的形成、每個原理的推導、每種物質的運動的規律,幾乎都經歷了前人長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概括、創造的漫長進程。由於教材知識點的銜接不足,很多知識忽略了知識的探索過程,以至於學生只會機械模仿,死記硬背,嚴重扼殺了學生創造才能的發揮。因此,在教學中,尤其是涉及到概念、原理、公式、運動規律等,要突出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創設“情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重新"創造"有關的地理知識,不僅給學生以啟迪,更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使其在探索的過程中學會發現真理的方法,得到創造的體驗,增強自信心、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習“風”時,我們遵循以下步驟:概念----成因(氣壓差、氣壓梯度、氣壓梯度力)----冷熱不均(温差)----太陽輻射(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這樣學生才會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2、用豐富知識、高亢的激情,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無論如何課程改革怎樣創新,只要學校教育、班級教學的制度存在,課堂講授仍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那麼在課堂上,要有好的效果,教師首先要有豐富知識,其次則需要激情。知識淵博就能駕輕就熟,有激情就能產生共鳴。做到這些必須潛心鑽研,研究歷年大學聯考題型,隨時快速準確解答學生問題。 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教師要善於把握學生心理特點、認知規律,以教學內容為載體,採用多種教學方法、精湛的教學藝術,融合教師的人格魅力,把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貫穿於教學的始終,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形成內驅力,對地理產生濃厚的興趣。如在台風、沙塵暴、地震、火山等自然災害時,要結合時事,用詳實的資料、清晰的圖像、優美的語言、氣勢磅礴的激情以及對人類的無限的憐惜之情,讓學生的心靈產生深深的震撼。

3、夯實基礎,突出能力訓練和培養,以適應以"能力立意"為主的大學聯考要求

大學聯考目標是選拔人才,考察的是學生學習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因此在平時上課要引導學生重視對地理事實的發生、發展、變化教程進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結論的背誦;要引導學生重視地圖知識的複習,養成經常看圖和分析圖表的習慣,而不要只注意課本的複習;還要注意把高、國中地理以及自然、人文地理有機結合起來,分專題將相關內容相對集中起來進行系統複習,而不要各自為陣。20xx大學聯考5-7考察產業轉移,是新課標教材必修三內容,但只要我們把握我國產業佈局的變化,此題則可迎刃而解。

4、教學中要緊密結合生產、生活實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近幾年大學聯考在題目創設和對素材進行選擇處理時,注意提供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以引導學生將知識重組、整合構成有機的社會科學知識。引導學生關注時事、關注熱點,關注國家經濟發展動向,平時注意收集的信息和材料的質和量,必須是與國家經濟建設的大方向相吻合,必須與世界的發展主流相一致,必須能與教材內容有機的結合為一體;還應在提供信息資料時,幫助學生會整理、分析資料的方法,明確信息資料與教材內容的關係,以及解答此類問題的方法。這樣有助於加強知識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幫助他們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真正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20xx年大學聯考卷Ⅰ39題材料就是電視劇“東歸英雄”就是充分體現人們關注生活,平時稍稍留意,答題就應當很順利。

5、加強課堂限時訓練,重視階段考試

習題訓練時,要注意在精選試題的基礎上限定答題時間,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即學科重點、主幹內容、薄弱環節和現實問題,把知

識點串聯起來,做到重點突出,前後呼應。課堂上及時反饋,協助學生回顧解題過程,從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從中找到規律性、原理性、基礎性的知識,總結出二級結論,以不變應萬變,只有這樣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進而達到訓練目標。練習的目的是進一步熟悉地圖,鞏固主幹知識,掌握解題技巧。讓學生學會讀懂各種圖表資料,如今年大學聯考題從座標圖、柱狀圖、圖表、區域地圖等類型較多,都需要平時課堂精講精練,從中準確提取有用信息,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三考試較多,試題一定要精選,既要檢測成績,又要考出學生自信。

二、二輪複習階段地理課堂教學策略

1、迴歸教材。

通過回想教材內容,理清思路,適應大學聯考。回想的方法主要是根據考試説明的要求進行。回想要目標明確,有計劃性,要將任務分解到每一天、每一節課。不僅教師要自己明白複習的目的與複習計劃,更要讓學生明白,便於師生配合進行復習。另外,還要讓學生從某一知識點出發,儘可能多地回想以前複習的內容,形成知識塊。如從"降水"出發,想到其成因、影響因素及該因素對天氣、氣候、農業、工業、交通等方面的影響,還要想一些相關的練習,這種方法雖然零亂,但往往對應着考題,實用性強,可作為前種方法的補充。通過回想不僅能查漏補缺,便於知識的遷移,而且學生會感到自己掌握了相當豐富的地理知識,能夠適應大學聯考,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對調整臨考狀態很有好處。

2、重基礎,抓熱點

大學聯考前的學習,要根據自身各科目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有效的複習計劃,一方面可以夯實自己的強項,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自己的薄弱科目得到較大的提高。對於大部分學生而言,不要處理過多的高難度習題,而應把自己模糊的知識點回歸課本,確保每個基礎點都過關。比如20xx年大學聯考伊犁河谷的水草充足等等,無一不是在基礎知識上做文章。熱點問題不可避免,這要求教師課後必須做大量工作,針對熱點,我做了以下專題:糧食問題、西氣東輸、雪災、地震、南水北調、北煤南運、交通等。為考前穩定軍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重視審題和解題技巧的訓練

在教學中,往往不是教師的忽視,而是學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有的學生認為等到臨近大學聯考或大學聯考時注意就行了,實際這種不良習慣已養成,在大學聯考那種緊張的氛圍中,這種不良習慣會不知不覺地"復原"。所以在平時教學中必須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的做法有:第一,慢審題,快答題。就是讓學生一字一句地讀懂文本材料和題意要求,一個圖例一個註記地看清圖幅內容,然後提取有效信息,並根據掌握的知識、技能、方法進行整合形成答案,最後較迅速地規範書寫。慢審題有兩個作用,一是找出"題眼",即解題鑰匙,二是找出最有效的信息。如20xx年大學聯考卷Ⅰ1--4題,圖中很多信息(油菜、中年人口比重)是題的答案的關鍵。對於新題型,教師應該講透,還要提醒學生重視。

總之,高三地理複習要讓學生多看、多想,在此基礎上,加強針對性的訓練,教師要切準大學聯考的脈搏,切實落實雙基,培養學生解題的策略意識,形成良好的考試心理,在平時的訓練中,一定要嚴格按大學聯考要求規範學生行動,把學生置於一種仿真的環境,對答題速度、答題規範做出嚴格要求,這樣才能使學生適應大學聯考,取得好成績。

2022高三地理教學反思篇5

忙碌了三年的20xx屆學生終有了滿意的歸宿。綜觀大學聯考試題及學生考試結果,雖有得意之處,但也留有些許遺憾。為了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做為一名年青的地理教師,很有必要對高三的地理教學進行總結與反思。作為2012屆學生地理學科的備課組長,我的做法如下:

一、勤訂計劃,合理安排複習進程

凡事預則立。合理安排複習的時間進程,目的是為了充分利用好每一節課,從全局上宏觀上把握複習的節奏。從高一開始,我們地理備課組就做了三年的規劃,高一至高二上認真抓會考,高二下進行《世界地理》、《中國地理》的複習和選修課程的學習,高三上必須完成一輪的複習。高三下進行知識的鞏固和補缺補漏。這樣做我們大家無論何時都對下一步的教學、學習任務明明白白,每一時間段大家都有明確的任務和目標。

二、深刻領會考綱要求,制定有效教學計劃,加強集體備課,發揮團隊精神

我們備課組有很特殊的實際情況,應屆文科就2個班,但我們倆每週一次的集體備課都非常認真的對待,備課組成員仔細研讀《考試大綱》和《考試説明》,深刻理解考試大綱內容和含義,不斷研究大學聯考的新變化和發展趨勢,研究大學聯考試題的命題思路和能力要求,使備課組的教學不偏離大學聯考的要求。

準確的把握大學聯考趨勢和命題方向,制定可行有效地理第一輪複習複習教學計劃。除此之外,我們還常常選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集體備課。依據不同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討論如何根據學生實際、採用何種教學手段來達成教學目標,要注重學習過程的設計和考慮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講課儘管是講解書本上的內容,但卻要變成自己的語言才能使學生受到教育,得到啟發,學到東西。在教研時間以外,無論何時碰到棘手的問題,我們也都經常相互交流,互補知識,不斷提高授課質量。

當然集體備課後,還要把集體討論中得到的收穫加以消化和鞏固,還得再進行個人鑽研。因為,別人的經驗再好,對自己來説,都只是間接的知識,只有通過個人鑽研這個過程,才能真正為自己所掌握。所以,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的關係是:在個人鑽研的前提下,進行集體討論;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再進行個人備課。

三、重視地理課堂教學實施的調整

如何有效的提高地理教學的效果,我們地理備課組還經常請教具有豐富經驗的老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方面進行了一些調整。

1、重視知識的探索過程

較多的學生認為:地理和文綜的其它科目一樣,只要背背書就行,其實不然。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必須強化探索意識,把思維的全過程展現出來,才能達到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的目的。教材中每個概念的形成、每個原理的推導、每種物質的運動的規律,幾乎都經歷了前人長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概括、創造的漫長進程。

由於教材知識點的銜接不足,很多知識忽略了知識的探索過程,以至於學生只會機械模仿,死記硬背,嚴重扼殺了學生創造才能的發揮。因此,在教學中,尤其是涉及到概念、原理、公式、運動規律等,要突出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創設“情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重新"創造"有關的地理知識,不僅給學生以啟迪。

更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使其在探索的過程中學會發現真理的方法,得到創造的體驗,增強自信心、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習“風”時,我們遵循以下步驟:概念----成因(氣壓差、氣壓梯度、氣壓梯度力)----冷熱不均(温差)----太陽輻射(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這樣學生才會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2、用豐富知識、高亢的激情,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無論如何課程改革,怎樣創新,只要學校教育、班級教學的制度存在,課堂講授仍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那麼在課堂上,要有好的效果,教師首先要有豐富知識,其次則需要激情。知識淵博就能駕輕就熟,有激情就能產生共鳴。做到這些必須潛心鑽研,研究歷年大學聯考題型,隨時快速準確解答學生問題。

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教師要善於把握學生心理特點、認知規律,以教學內容為載體,採用多種教學方法、精湛的教學藝術,融合教師的人格魅力,把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貫穿於教學的始終,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形成內驅力,對地理產生濃厚的興趣。如在台風、沙塵暴、地震、火山等自然災害時,要結合時事,用詳實的資料、清晰的圖像、優美的語言、氣勢磅礴的激情以及對人類的無限的憐惜之情,讓學生的心靈產生深深的震撼。

3、夯實基礎,突出能力訓練和培養,以適應以"能力立意"為主的大學聯考要求

大學聯考目標是選拔人才,考察的是學生學習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因此在平時上課要引導學生重視對地理事實的發生、發展、變化教程進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結論的背誦;

要引導學生重視地圖知識的複習,養成經常看圖和分析圖表的習慣,而不要只注意課本的複習;還要注意把高、國中地理以及自然、人文地理有機結合起來,分專題將相關內容相對集中起來進行系統複習,而不要各自為陣。2008大學聯考5-7考察產業轉移,是新課標教材必修三內容,但只要我們把握我國產業佈局的變化,此題則可迎刃而解。

4、教學中要緊密結合生產、生活實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近幾年大學聯考在題目創設和對素材進行選擇處理時,注意提供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以引導學生將知識重組、整合構成有機的社會科學知識。引導學生關注時事、關注熱點,關注國家經濟發展動向,平時注意收集的信息和材料的質和量,必須是與國家經濟建設的大方向相吻合,必須與世界的發展主流相一致,必須能與教材內容有機的結合為一體;

還應在提供信息資料時,幫助學生會整理、分析資料的方法,明確信息資料與教材內容的關係,以及解答此類問題的方法。這樣有助於加強知識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幫助他們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真正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2008年大學聯考卷Ⅰ39題材料就是電視劇“東歸英雄”就是充分體現人們關注生活,平時稍稍留意,答題就應當很順利。

5、加強課堂限時訓練,重視階段考試

習題訓練時,要注意在精選試題的基礎上限定答題時間,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即學科重點、主幹內容、薄弱環節和現實問題,把知識點串聯起來,做到重點突出,前後呼應。課堂上及時反饋,協助學生回顧解題過程,從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從中找到規律性、原理性、基礎性的知識,總結出二級結論,以不變應萬變,只有這樣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進而達到訓練目標。

練習的目的是進一步熟悉地圖,鞏固主幹知識,掌握解題技巧。讓學生學會讀懂各種圖表資料,如今年大學聯考題從座標圖、柱狀圖、圖表、區域地圖等類型較多,都需要平時課堂精講精練,從中準確提取有用信息,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三考試較多,試題一定要精選,既要檢測成績,又要考出學生自信。

四、二輪複習階段地理課堂教學策略

1、迴歸教材。

通過回想教材內容,理清思路,適應大學聯考。回想的方法主要是根據考試説明的要求進行。回想要目標明確,有計劃性,要將任務分解到每一天、每一節課。不僅教師要自己明白複習的目的與複習計劃,更要讓學生明白,便於師生配合進行復習。另外,還要讓學生從某一知識點出發,儘可能多地回想以前複習的內容,形成知識塊。如從“降水”出發,想到其成因、影響因素及該因素對天氣、氣候、農業、工業、交通等方面的影響,還要想一些相關的練習,這種方法雖然零亂,但往往對應着考題,實用性強,可作為前種方法的補充。

通過回想不僅能查漏補缺,便於知識的遷移,而且學生會感到自己掌握了相當豐富的地理知識,能夠適應大學聯考,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對調整臨考狀態很有好處。

2、重基礎,抓熱點

大學聯考前的學習,要根據自身各科目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有效的複習計劃,一方面可以夯實自己的強項,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自己的薄弱科目得到較大的提高。對於大部分學生而言,不要處理過多的高難度習題,而應把自己模糊的知識點回歸課本,確保每個基礎點都過關。比如2008年大學聯考伊犁河谷的水草充足等等,無一不是在基礎知識上做文章。

熱點問題不可避免,這要求教師課後必須做大量工作,針對熱點,我做了以下專題:糧食問題、西氣東輸、雪災、地震、氣候變暖等。為考前穩定軍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重視審題和解題技巧的訓練

在教學中,往往不是教師的忽視,而是學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有的學生認為等到臨近大學聯考或大學聯考時注意就行了,實際這種不良習慣已養成,在大學聯考那種緊張的氛圍中,這種不良習慣會不知不覺地“復原”。所以在平時教學中必須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的做法有:第一,慢審題,快答題。

就是讓學生一字一句地讀懂文本材料和題意要求,一個圖例一個註記地看清圖幅內容,然後提取有效信息,並根據掌握的知識、技能、方法進行整合形成答案,最後較迅速地規範書寫。慢審題有兩個作用,一是找出"題眼",即解題鑰匙,二是找出最有效的信息。如2008年大學聯考卷Ⅰ1--4題,圖中很多信息(油菜、中年人口比重)是題的答案的關鍵。對於新題型,教師應該講透,還要提醒學生重視。

總之,高三地理複習要讓學生多看、多想,在此基礎上,加強針對性的訓練,教師要切準大學聯考的脈搏,切實落實雙基,培養學生解題的策略意識,形成良好的考試心理,在平時的訓練中,一定要嚴格按大學聯考要求規範學生行動,把學生置於一種仿真的環境,對答題速度、答題規範做出嚴格要求,這樣才能使學生適應大學聯考,取得好成績

2022高三地理教學反思篇6

“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記得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公式的時候,着實被嚇了一跳!那時我還剛畢業不久。從參加工作到現在已經是第二十個年頭了,這個過程不止是一個經驗積累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反思的過程。藉此期會考試教學反思徵文活動機會,將我的高三地理教學反思做一小結。

一、教學理念反思——符合課標

新課標要求教學應該從單純教授知識轉向“知識+方法=能力”,優化教學活動。教師的講解應多啟發、多聯繫、多分析,而讓學生多思考(分析、比較、概括)、多動手(繪圖、列表)、多動口(提問、討論、交流)、多總結。

例如:在講授“影響工業佈局的區位因素”的相關內容時,我首先以魯爾鋼鐵工業區為例,讓學生回憶影響該工業區產生、衰落、再度崛起的主要區位因素,從而瞭解到工業佈局是多種區位因素作用的結果,而且這些作用因素對工業佈局的影響會隨着社會、經濟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從而説明影響工業區發展的因素是發展變化的。然後以上海寶鋼為例,瞭解影響其佈局的區位因素又是什麼,並分析它與魯爾鋼鐵工業區的佈局有什麼不同,並分析原因,從而説明某種工業部門是什麼指向型工業,只是針對某一特定時期、某一特定地點而言。同時指導學生分析影響鋼鐵工業佈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這種變化的總體趨勢又該是怎樣的?最後請同學們分析比較長江沿線五大鋼鐵工業基地(攀枝花、重慶、武漢、馬鞍山、上海),並説出它們形成的主要區位因素。

二、課堂教學反思——腳踏實地

課堂教學反思也就是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和教學策略。我的課堂反思有兩個關鍵的環節:

第一,反思問題情境是否得當,所選問題或例子是否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

例如:在學習城市化進程這部分內容時,分析發達國家出現逆城市化現象(以英國倫敦為例)的原因時,看到部分學生無動於衷,感覺教學效果較差。我靈機一動,轉入先結合黃埔(學校附近)分析發展中國家“城中村”現象出現的原因,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很多學生都能做出相應分析,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選例子和提問應儘量選擇學生身邊的事物、感興趣的事物。

第二,反思難點是否解決,是否需要進行進一步講解。

例如:在講正午太陽高度計算時,我先講解正午太陽高度的概念,緊接着列出一個公式即:h=90°-△δ(直射點的緯度與所求地的緯度之差),結果有很多同學不會做相關的試題。這時,我感覺可能是由於這個內容太抽象,學生還沒理解,必須重新舉例講解。因此,我畫了一幅夏至日光照圖,先讓學生找到正午12時的經線,並具體指導學生掌握繪圖的技巧和關鍵點,思考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規律和計算方法,這時學生已經知道了這條正午12時經線上的太陽高度就是正午太陽高度。以此為基礎,我在這幅圖中12時經線上又取兩點a(30°n)、b(30°s),通過“幾何作圖法”,最終得出兩地的正午太陽高度角,再推導出公式即:h=90°-△δ(直射點的緯度與所求地的緯度之差),此時學生就能理解了。重視從現象到規律的總結、點撥和提升,引導學生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接着,我再讓學生計算學校所在地——廣州(大約23°n)兩分、兩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學生都已經掌握。所以,上課時要儘量發現學生的思維障礙所在,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難點存在“盲點”,那麼就會對學習存在懼怕心理,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

課堂教學中的反思一般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和總結提升才能做到應付自如,只有堅持不斷地學習和自我總結,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教學行為反思——引以為鑑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地檢討自己的言行:是否從權威的教授轉向師生平等的交往與對話;是否有公正的品質、豁達的胸懷、豐富的感情,以及敏鋭的判斷力和豐富的想象力等等。

例如:在“西北地區荒漠化防治”一節教學中,有一位學生提出:“我認為植樹造林並不一定能解決荒漠化的問題,因為樹木生長過程中要吸收更多的水分,從而會造成進入湖泊、河流和地下的水分變少,反而會導致荒漠化的加劇。”這個觀點與教材相反,我當時作了批駁。在課後反思中我深感這樣扼殺了該同學積極思考的興趣、大膽創新的勇氣,其實學生的思路也不是一點也沒有道理。於是,在下一堂課中當着全班同學的面作了自我批評,並在後來的教學中注意寬容各種觀點,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創新。

這就是説作為老師一定要謹慎處理自身的教學行為,既要能積極肯定學生的“別出心裁”,但也要給予及時適當的匡正。

四、課後總結反思——總體突破

著名地理特級教師王樹聲在總結教學經驗時有“十年磨一課”的“精品”意識。我在課後主要針對教學中的成敗、得失進行反思和總結。

1.反思教學中成功做法

例如:我在講全球性大氣環流時,先引導學生畫熱力環流(單圈環流),並結合實例進行原理的透徹分析,讓學生熟練掌握原理規律,接着在黑板上畫圖分析北半球三圈環流的形成過程,然後請幾位同學板演南半球的三圈環流圖,再請同學們判斷正誤,最後請同學們總結三圈環流的分佈規律。經檢驗這種方法效果很好,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在判斷正誤時又加深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用這種方法教學的內容還有很多,如光照圖、氣旋圖、反氣旋圖、洋流分佈圖等。

創設寬鬆民主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提問的習慣,發展了學生,也提高了教師。

例如:學生學習過程中提出如下問題:

1.北半球海洋熱量收支隨緯度變化圖中低緯的熱量盈餘與中高緯熱量的虧損面積為何不相等?

2.北半球氣旋和反氣旋圖中,同樣是向右偏,為什麼反氣旋的中心氣流是下沉運動,形成晴朗天氣?氣旋的中心氣流是上升運動,形成陰雨天氣?

3.為什麼摩擦力越大,風與等壓線的夾角會越大?總之學生的問題很多,針對學生的問題,經常注意積累總結,並對問題分類指導,引導他們“探索―總結―提升”。這樣既提高了教學質量、提高了自己,更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探索精神。

2.反思教學失敗之處

記得有一次上“洋流”這一節課,我課前花了很多時間製作了一個課件,每頁背景很鮮豔,有海水運動、有音樂,雖然聲、文、圖並茂,還有洋流運動的鏡頭,可整節課讓人感覺很死板,信息整合不強,鮮豔的背景使學生分神,效果還不如沒用課件,這節課使我在以後的教學中得到了教訓。設計每節課,不管是用傳統的粉筆畫圖,還是多媒體輔助教學,都要考慮課堂實效性;考慮究竟需不需要用課件,是整堂用課件好,還是有針對性地用好。

每上完一節課之後,靜下心來仔細想想,這節課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過程是否合理,講授內容是否清晰透徹,教學手段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的內容是否突出,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了,學生學得是否輕鬆,感覺是否愉快、是否感受到了成功,還有什麼困惑等。把這些想清楚,想明白,進行歸納總結,然後以教學後記的形式記錄下來。這樣為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可借鑑的經驗,避免了同類事情的發生,不斷地改進與完善自己的教學,長期積累成一筆寶貴的教學財富。

五、教學階段反思——整體把握

首先,系統梳理高中地理所學全部內容,分析每冊、每單元、每節內容在全部教學內容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反思每學年、學期教學內容的順序是否合理,教學時間安排是否重點突出,詳略是否得當。

再次,研究教材內容的變化,大學聯考考試大綱的變化,思考為什麼教材考綱會修改、增刪這部分內容,我的教學應如何做出相應的改變。

最後,對大學聯考試題的反思,主要從大學聯考試題的特點、發展趨勢的變化,難易程度的調整等方面進行。

例如:通過對20xx年廣東省地理大學聯考試題的反思,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就必須更多地關注教材之外的資料和信息,重視典型性案例的收集和整理,多聯繫動態發展變化的事物和現象,以期能夠在課堂上把最精華、最有效的信息有計劃、有層次、有總結地引導學生掌握程序性的知識,提升學生思維和能力。

我常採用問卷或與學生談心的方式來蒐集信息和思考對策,通過各種方式讓教學中存在的更多的問題暴露出來,不斷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可以反覆地鍛鍊和提升自己。另外向地理同行和其他學科的老師學習,通過聽其他老師的課或請他們聽課、評課,與他們一起討論教學的得失,並及時修正自己教學中的失誤,借鑑他們教學中的優秀方法、成功經驗以及教學技巧,在不斷的聽、評與反思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是你搞教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反思是一個過程,永無終點。我的教育之旅還很漫長,我將繼續面對一個又一個預想不到的難題,但只要我保持着對教育的激情和反思精神,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記錄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同時不斷地創新,不斷地完善自己,不斷地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我就會繼續在激情中享受教育的快樂,在反思中提升教育的品質,在實踐中豐富教育的智慧,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地理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