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5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03W

教案在完成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注意邏輯思路清晰,出色的教案是幫助課堂變得更加活躍的重要工具,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5篇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篇1

●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主要是通過傳説故事導入,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不斷地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對照課本知識獨立解決問題。並通過收集的文本和圖片資料,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生活情景。並會進行對比。自始自終圍繞“會不會製造工具是動物和人類的區別”,“勞動創造人”展開。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瞭解和掌握有關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歷史基礎知識。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以及獨立思考和進行比較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中國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古人類遺址是的世界文化遺產,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培養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北京人、山頂洞人。

教學難點

本課的難點是所講內容距今久遠,只有依據考古發掘成果進行科學推斷並結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課的基本內容。

●教學方法

識圖分析法、討論歸納法、聯繫對比法、閲讀講解法。

●教學媒體

1、教具準備

投影儀、多媒體電腦

2、素材準備

“女媧造人”、“亞當、夏娃”、北京人生活相象圖、“山頂洞人生活想象圖”、“山頂洞人頭部復原像”的圖片;“北京人與原始人”及“北京人”視頻。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結構與過程

新課導入:

我們偉大祖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按照古代的傳統説法,從傳説中的黃帝到現在,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裏,有許多動人的有意義的故事。其中有許多是有文字記載的。至於五千年以前遠古時期的情況,沒有文字記載,但是也流傳了一些神話和傳説。譬如,我們人類的祖先,究竟是從哪裏來的?那麼同學們,有誰知道:“盤古開天闢地”和“女媧造人的故事”?學生講述,老師總結並補充《聖經》中關於上帝造人的故事。

(展示“女媧造人”和“亞當、夏娃”的圖片)

神話畢竟只是神話,現在誰也不會相信真有這樣的事。那麼,人類歷史究竟應該從哪兒説起呢?後來,科學發達了,人們從地下發掘出來的化石,證明人類最早的祖先是一種從古猿轉變而來的類人猿。(展示“人類的進化”圖片)類人猿是一種近似於人的古猿,它們經過漫長歲月的勞動、演變、進化、發展成現代人。那麼在遠古時期,我國境內又有哪些居民呢?這節課我們就學習:

(板書)第1課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講授新課:

(展示“中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圖)結合課本“我國早期人類主要遺址分佈圖”,請同學們數一下早期人類遺址共有多少處,瞭解20世紀以來中國眾多的遠古人類主要遺址,歸納我國早期人類遺址的分佈特點。請同學回答“看一看”,教師補充總結,引出我國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發現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我們這節課主要學習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

(板書)

一、中國境內已知最早期的人類——元謀人

請同學們閲讀課本關於元謀人的知識,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1、元謀人生活的年代距今多長時間?

2、元謀人是什麼時候發現的,具體在什麼地方?

3、講述一下元謀人的生產生活狀況?

(通過引導學生閲讀課本第一段知識,得出元謀人會製造簡單的石器工具,知道火)

教師總結補充學生的回答,導出:會不會製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板書)

我們通過課本獲得了元謀人的信息,那麼科學家們是如何獲得170萬年前的元謀人的信息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是通過考古發掘成果進行的科學推斷(展示元謀人牙齒化石、元謀人遺址出土石尖狀器、刮削器),通過提問:什麼是化石?引起學生注意教師解釋化石的定義。

遠古人類在緩慢的發展進化,在進化的過程中,勞動起來重要的作用。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再來看看我國比較進化的另一個遠古人類——北京人。

(板書)

二、北京人

(展示“北京人頭部復原像”,播放“北京人與原始人”及“北京人”視頻),指導學生閲讀課文關於北京人的知識,回答以下問題:

1、北京人生活的年代?

2、北京人是什麼時候發現的,具體在什麼地方?

3、結合北京人的圖像,説一下北京人和現代人長的有什麼不同?

4、為什麼説北京人是人類而不是古猿呢?

5、北京人遺址有什麼特點?

(是世界上出土早期人類遺骨化石和遺物最豐富的遺址,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址”名錄)

結合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儘管北京人在面部特徵上比較接近古猿,但是由於北京人的手腳分工明顯,能製造和使用工具,所以説北京人已經是人類而不是古猿了。因為,會不會製造和使用生產工具是猿和人類的區別。北京人生活的使用打製石器的時代,被稱為舊石器時代。瞭解了北京人的長相,我們在進一步看一下北京人的生活。

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一帶距今約70至20萬年之間。那時候,中國北方的氣候比現在温和濕潤。山上山下,生長着樹林、灌木和豐茂的野草。兇猛的劍齒虎、豹、狼、熊等野獸,出沒在樹林和山野中。那裏還生長着大象、犀(音xī)牛和腫骨鹿。(展示“劍齒虎”和“腫骨鹿”圖片),這些野獸嚴重的威脅着北京人的安全。北京人是如何同惡劣的自然環境和這些野獸作鬥爭,並生存下來呢?請同學們暢所欲言。(展示北京人生活相象圖)

教師總結,北京人會製造簡單和石器工具和棍棒工具,並用這些同野獸作鬥爭,不僅如此,他們還用這些工具採集樹上的果子,挖植物的根莖,獵取食物。但是,這種工具畢竟太簡陋了,他們獲取的食物是很有限的,靠單個人的力量,沒法生活下去,只好過着羣居的生活,共同勞動,共同對付猛獸的侵襲。

另外,北京人比元謀人更進化的另一個表現是,北京人不僅會使用火還會保存自然火種,同學們想一下,使用和保存火,對北京人有什麼好處呢?

(展示“火的使用”三組圖片)教師舉例講解對北京人來説,使用火的意義。(照明、防寒、驅趕野獸、增強人的體質)

教師總結,在嚴酷的自然環境面前,北京人依靠集體的力量,憑藉簡陋的生產工具,通過採集和狩獵這樣的生產勞動,艱難地維持生存,隨着時間的推移,在北京人生活的地區,出現了另一羣遠古人類,他們是山頂洞人。

(板書)

三、山頂洞人

(板書)

時間:距今約1。8萬年

地域: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

山頂洞人

生產生活狀況: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懂得愛美,

地位:是我國氏族社會的開始

(展示“山頂洞人頭部復原像”),請同學們指出山頂洞人的面部特徵和北京人有什麼不同?

比較山頂洞人比北京人進步的表現:(展示“山頂洞人生活想象圖”)

(板書)

體質進步:相貌和現代人基本相同

工具製作技術:掌握磨製和鑽孔技術,人工取火,會捕魚

生活進步:用骨針縫製衣服,製作裝飾品,懂得愛美。生活的集體——氏族(

解釋“氏族”的定義)

(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我國境內三個比較有代表性的遠古居民的生產生活情況。對照課本,師生共同商討填充下面的表格。

代表文化距今時間體質形態工具製造生產活動觀念社會組織

北京人

山頂洞人

●板書設計

第1課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一、中國境內已知最早期的人類——元謀人

二、北京人

時間:距今約70—20萬年之間

地域: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

北京人生產生活狀況:打製石器,採集,漁獵,保存並使用自然火

地位:世界上出土早期人類遺骨化石和遺物最豐富的遺??

三、山頂洞人

時間:距今約1。8萬年

地域: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

山頂洞人生產生活狀況: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懂得愛美,

地位:是我國氏族社會的開始

體質進步:相貌和現代人基本相同

工具製作技術:掌握磨製和鑽孔技術,人工取火,會捕魚

生活進步:用骨針縫製衣服,製作裝飾品,懂得愛美。生活的集體——氏族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篇2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炎、黃帝的肖像掛圖、對二人陵墓的簡介課件、祭奠活動的圖片、禹治水的幻燈、佈置學生收集我國曆的傳説。

學生準備:瞭解、收集我國古代的傳説。

?教學方法】講解法、講述法、歸納法、圖示法、比較法和討論法。

?教具媒體】計算機與課件。

?教學過程】

(結合舊知識導入新課)

師:前兩課我們學習了關於我國遠古居民和原始農耕文化的歷史,我們主要是通過考古資料來了解這些歷史的,在古代歷史文獻中並沒有相關的確切的記載。但是,從我國廣為流傳的大量關於遠古時代的歷史傳説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遠古的農耕文化相印證。傳説雖然難免誇張虛構,但不少傳説生動地反映了人類的歷史,包含了極有價值的內容。

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遠古傳説?

(出示課題)第3課遠古的傳説

一、炎帝和黃帝的傳説

1.農業起源的傳説

(選定一位或兩位同學上台講述炎帝或黃帝的傳説,以此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聯繫炎帝和黃帝的傳説,開展討論,根據課本介紹的有關炎帝、黃帝的傳説事蹟,總結歸納炎帝黃帝對中華文明演進所做的貢獻。

師:大約在4000多年前,我國大地上分佈着許多部落。相傳,黃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最為有名。華夏族的形成與炎黃部落有着密切的聯繫,可究竟誰的功勞?誰才是真正的華夏之祖呢?

師:通過同學們激烈的爭論,我們可以知道無論是炎帝還是黃帝都對華夏族作出了巨大貢獻。讓我們一起走進傳説中的炎帝和黃帝。

(課件展示:中國古代地圖、炎帝畫像,《白虎通》記載的傳説:“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耕”)

老師講解:炎帝又號稱神農氏。傳説他姓姜,生下來是牛頭人身。他剛做首領的時候,人們主要靠採集、狩獵為生,經常捱餓。想到人們今後的生活,炎帝愁得整日寢食難安。後來經過仔細觀察,他發現自然界的植物有一定的生長規律,於是他想,如果能分辨出哪些果實能吃,那些果實不能吃,將那些能吃的果實採集起來,春天把它們埋入地下,秋天就會結出果實。這樣一來,人類的生存問題不是解決了嗎?於是他不辭辛勞,翻山越嶺,嚐遍百草。據説,他在嘗百草、定五穀的過程中,有時一天就中毒達70多次,最後終於知道了哪些東西可以吃。傳説中炎帝首先教人選擇土地的乾濕、肥瘠、高低,教人觀察氣候,選擇五穀的類別,並製作勞動工具。所以後世把炎帝稱為中華原始農業的創始人。師:農業真是炎帝發明的嗎?那麼這個傳説有沒有真實成分呢?

學生回答後,老師總結:農業的發展確實經歷了傳説中的這樣一個過程,原始農業的確是由採集發展來的。正是由於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發現了某些植物的生長規律,在住處附近馴化和栽培這些植物,才出現了原始的農業。遠古時

候的任何一件發明或改進,都是積無數人力,經歷漫長歲月摸索的結果,絕不是一個人短時的功勞。但是,後人在追述歷史時,總愛將一些發明創造集中附會在他們的傑出代表身上。除炎帝外,黃帝也是這樣,傳説黃帝創制曆法,指導人們根據季節的變化播種、收割。他還發明銅車、車船、加工穀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等。(課件展示:黃帝畫像和傳説中黃帝的發明)

師:傳説中黃帝、炎帝對原始農業和中華文明的起源作出了巨大貢獻。炎帝因此被尊奉為神農,黃帝更被尊奉為中華人文始祖,他們另外一個巨大貢獻是推動了華夏族的形成。

2.華夏族的形成

師:隨着炎帝、黃帝部落逐漸發展壯大,為爭奪土地和財富,雙方產生尖鋭矛盾,終於爆發了大規模的戰爭,在戰爭中各個部落逐漸融合在一起,促進了華夏族的形成。

學生分組討論,歸納華夏族的形成過程,並且思考回答:為什麼我們自稱炎黃子孫?

(課件展示:華夏族的形成過程示意圖)

師:炎黃部落聯盟不斷融合其他民族,稱為華夏族的主幹。華夏族即是漢族的前身,故我們自稱“炎黃子孫”、“華夏兒女”。炎帝、黃帝也因此被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受到世世代代華夏兒女的尊敬和紀念,在湖南的炎帝陵和陝西的黃帝陵是華夏族的祖陵,是世界各地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的聖地,千百年來掃墓祭祖的人絡繹不絕。

(多媒體播放《海內華夏子孫在陝西黃帝陵舉行盛大祭祖活動》或者指導學生看圖)

(組織學生討論)在黃帝陵舉行祭祖活動究竟有何重要意義?

教師點撥:結合炎帝和黃帝的貢獻、説明他們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華夏兒女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我們應學習體會使學生受到傳統道德的薰陶和情感的教育。

師:在黃帝之後黃河流域又湧現出了許多傑出的部落聯盟首領。其中堯舜禹及其“禪讓”的傳説最為。

二、禪讓的傳説

(本目內容簡略,學生理解禪讓較難,為化難為易,宜用歸納法由具體到抽象,最後給禪讓下定義)

(展示傳説中堯舜禹的畫像)

老師先提出如下問題:

1.三位部落聯盟首領更替的順序是怎樣的?

2.舜和禹接替前任經過了哪幾個步驟?他們為什麼能夠擔任部落聯盟的首領?

3.在你看來什麼是“禪讓制”?“禪讓制”最突出的特徵(或實質)是什麼?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並過渡:禪讓制其實就是通過部落首領民主推薦賢能的、能為各部落接受的人擔任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舜以其高尚品質得到部落首領的信任被舉薦擔任部落聯盟的首領,禹則因為治水有功被推薦為部落聯盟首領,讓我們一同來了解大禹治水的傳説。

三、治水的傳説

(本目故事性強,文字也無障礙,可以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適當點撥)(課件展示《大禹治水圖》,指導學生閲讀教材內容)

1.禹和鯀治水的方法有什麼不同?結果怎樣?

師:疏導——成功:堵塞——失敗

(展示《史記•夏本紀》記載的禹治水的傳説:“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而不入)

2.我們可以從大禹身上看出中華民族祖先有哪些優秀的品質?

師:傳説大禹治水歷時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歷盡艱辛,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堅忍不拔、勤勞勇敢、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

3.你認為禹治水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學生能答出1、2其中之一方面就應該肯定。

4.大禹治水的傳説為後人研究歷史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

師引導:遠古發生過大水;水災影響了人們的生活;人們與洪水進行艱苦的鬥爭;那時人們通過民主選舉治水的人;通過多次失敗,人們總結出治水經驗,用疏導的方法取得治水成功。

5.大禹治水成功對部落聯盟發展和禹個人有什麼重要意義?

師:大禹治水成功,保障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同時也使他在人們心目中樹立起崇高的威望,為他擔任部落聯盟首領奠定了基礎,也為其建立我國曆第一個王朝——夏朝創造了條件。

?課堂小結】

這堂課我們一起了解了大量遠古傳説中關於中華文明起源的傳説。我想知道同學們有怎樣的感想,得到了哪些收穫?

學生自主發言,暢談本課學習的感悟和收穫。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篇3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應掌握知識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瞭解。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閲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批判地繼承曹操、諸葛亮的道德、精神;

2、瞭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赤壁之戰、三國鼎立局面

[難點]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係的史觀。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式教學

[授課過程]

1、複習、提問上節內容

2、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第21課三國鼎立,就是那像一個圓鼎的三條腿分

立似的分佈在中國大地上的三國。今天我們共同討論這課的內容。

3、講述新課:

三國鼎立是哪三國?同學們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請翻翻課本找到關於三國建立的那一段,請一位同學給大家講講。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陽;221年劉備建立蜀國,都:成都;

222年孫權建立吳國,都:建業。

[播放多媒體《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是非成敗轉頭空,轉頭之間或得或失,這個道理突出的表現在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兩大戰役中。

這兩大戰役都有曹操這個主角,大概同學們對曹操也很有興趣,先從課文中找出這兩個戰役的年代。(官渡之戰在200年,赤壁之戰在208年)相距僅八年的兩戰,曹操呢?前者以少勝多,後者以多敗於少,這是為什麼?請大家評論,我們先説説官渡之戰。

(留出一段時間讓學生準備,後由學生髮言,講述故事。)

208年,孫劉聯軍在長江邊的赤壁與曹操對壘。請大家先談一下在這一戰中居於優勢的曹操,弱點在哪裏?赤壁之戰經過、結果又如何?

(先觀看多媒體詩詞大江東去……,後由學生髮言)

接下來我們一塊瞭解魏蜀吳三國經濟的發展情況。

4、小結。展示課件知識點匯萃

5、課堂討論:戲曲中的曹操與歷史中的曹操區別。播放多媒體資料,戲曲資料並展開討論。

最後由教師小結,指出如何評價曹操。

(對於曹操的一生的評價是一個1000多年來爭論不休的問題,曹操的人生哲學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他愛惜人才,他從下層選拔,從敵方爭取;他還重視文化,他本身也是一位大詩人,他統一北方,功勞是不可低估的。有人把他説成亂臣賊子,是不對的,誰有本事誰就應當稱帝,羅貫中以漢朝為正統,在《三國演義》影響下,曹操就成了舞台上的白臉奸臣,這是不公平的。)

6、作業

附:板書設計

一、官渡之戰200年袁紹與曹操

二、赤壁之戰208年孫權劉備聯軍與曹操

三、三國鼎立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陽;

221年劉備建立蜀國,都:成都;

222年孫權建立吳國,都:建業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

秦滅六國及其意義;秦始皇鞏固統一的主要措施。

2、能力培養:

能夠通過基礎知識的學習把握歷史發展的基本面貌。

[情感態度]

教師應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

[教學難點]對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概念的理解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學設計]

一、複習提問上節內容:百家爭鳴中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是什麼

二、導入:出示長城圖片與電影《英雄》片段讓學生觀看,創設歷史情境使學生注意力集中並引發思考。

三、講授新課:

提問:

1、荊軻刺秦王沒有成功,自己反被殺害,也沒有阻止秦國攻取燕國。對於這件事。你怎麼看?

2、為什麼由秦國完成了統一?

3、秦王是怎樣完成統一的?

4、秦統一是好事還是壞事?你對荊軻刺秦王有沒有新的認識?

口訣記憶:公元前221,秦滅六國有大功。都城設在咸陽城,中華民族得安寧。

討論:秦朝如何鞏固它的統一的?(學生自由討論,各抒己見)

聯想:通過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學生可以進行小組討論。

教學探究:師生討論如何評價秦始皇?(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討論,注意學生的知識面,不要過深)

自由空間: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那些對後世有深遠影響?

參考答案:

贏政統一六國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專制集權:

一、政治上——建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a、贏政規定統治者稱皇帝,皇帝總攬一切大權。

b、中央政府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職。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同時負責監察百官,太尉管理軍事

c、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議,把全國劃分為36郡(後來增加到40郡),郡下設縣。郡縣制度為後來的封建王朝長期沿用。

二、文化方面:秦統一後,在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銅錢;同時還統一了度量衡;把小篆作為全國統一的文字,後來使用更為簡單的隸書。

三、思想:為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發佈焚書令,規定除政府外,民間只可收藏有關醫學、占卜、種植的書,其它一律燒燬,又把暗中誹謗他的儒生全部活埋,這就是焚書坑儒。焚書坑儒給我國古代文化造成極大損失。

四、修築長城和開發邊疆:

1)秦朝統一後,派將軍蒙恬北伐匈奴,並修築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長城。

2)秦始皇派人開鑿了靈渠,溝通了湘水和離水,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接起來。

以上是秦朝鞏固統一加強統治的措施。

板書設計:

一、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都:咸陽。

二、秦朝鞏固統一加強統治的措施

1、政治上;2、文化方面;3、思想方面;4、修築長城和開發邊疆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有關陳勝、吳廣起義以及秦朝滅亡的基本歷史知識,並瞭解楚漢之爭的簡單情況。

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秦的暴政是激起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從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過程和方法

本課使用談話法,師生互動,讓學生帶着問題閲讀課文,培養分析問題,概括問題能力,巧妙設問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討論,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秦末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意義。

本課難點是秦亡前後,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

[教法和學法]講述法、講解法、討論法,學生分組進行討論。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學過程]

導入根據課本中的歌謠“阿房,阿房,亡始皇”導入新課

一、秦朝滅亡的原因

1、繁重的徭役秦朝的徭役非常繁重。

2、刑法殘酷秦朝刑法非常殘酷,刑罰的種類繁多。

3、秦二世秦二世(前230-前207),即胡亥,秦始皇少子,秦朝第二代皇帝,更加殘暴,他統治時期政治十分黑暗。

二、陳勝、吳廣起義

公元前209年,九百多個窮苦農民,被徵發到漁陽戍守長城。他們走到大澤鄉,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達,按秦法誤期者要被處斬,陳勝吳廣號召起義,農民戰爭爆發。之後,在陳建立政權。

三、陳勝派主力軍向咸陽進攻陳勝建立張楚政權後,率軍繞過滎陽,突入關中,直逼咸陽。

四、農民起義--秦朝陳勝,吳廣起義以後,項羽和劉邦領導的農民軍繼續戰鬥,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鉅鹿大敗秦軍。與此同時,劉邦率軍直逼咸陽,秦朝滅亡。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歷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