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最新關於傳承紅色基因牢記初心使命黨課個人心得體會範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13W
       “紅色基因” 是黨的精神內核,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紅色基因” 孕育了永放光芒的抗洪搶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北京奧運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代中華兒女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堅強自立、堅持夢想、勇往直前。以下是由本站為您帶來的範文,供您品鑑。
最新關於傳承紅色基因牢記初心使命黨課個人心得體會範文
[篇一]
金秋時節,中原大地洋溢着豐收的喜悦,到處生機盎然。碩果飄香。習近平總書記就經濟社會發展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情況到河南深入開展考察調研,並提出了股切期望。要求黨員幹部要講好中國故事,踐行初心使命,打好三大攻堅戰。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奮勇爭先,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講好中國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初,就自覺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為了完成這一偉大的歷史使命,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一以貫之地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如同一顆顆璀璨的夜星, 在中國故事的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在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中,習近平總書記久久佇立。彷彿在與紅色印記演繹若一場偉大的時代變革。 紅色江山不可變,而我們每一位共產 黨人都應該成為中國故事的傳唱者,紅色基因的傳承者,美好生活的創造者。踐行初心使命,涵養清風正氣。
“不能忘記紅色政權是怎麼來的、新中國是怎麼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麼來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鄂豫皖蘇區首府烈
士陵園時,告誡全黨同志的“三個不能忘記”內涵豐富,意義深刻。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作風建設的重要性,明確指出,執政黨如果不注重作風建設,聽任不正之風侵蝕黨的肌體,就有失去民心、喪鐵政權的危險,必須要將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為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貫徹主題教育全過程。引導廣大黨員領導幹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保持振奮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風,憂人民所憂,急羣眾所急,不斷增強人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帶領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建強戰鬥堡壘,決戰脱貧攻堅。農村畝不宙,關鍵在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基層黨組織既是上級政策的執行者,也是黨密切聯繫羣眾,解決“三農"問題的核心力量,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凝聚力和號召力,是貫徹落實各項工作的必要條件,是黨同人民羣眾密切聯繫的內在要求。從給下黨鄉鄉親們的回信到調研考察河南,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着人民羣眾的生產生活,期盼着百姓脱貧致富,奔向幸福小康。在脱貧攻堅戰的決勝階段,我們必須掐起袖子,挑起擔子。趟出路子,舉非常之力,盡非常職責,不忘初心,奮發作為,不斷強化組織建設,建強戰鬥堡壘,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地開花,愈久彌香。
[篇二]
新中國成立70週年大慶臨近。紅色教育隨之升温。大量黨員走進紅色教育基地,感受紅色精神,觸碰澎湃初心。就拿剛剛向社會公眾開放的香山革命紀念地來説,八處革命舊址僅中秋三天小長假就接待了五萬多人,十大本留言簿被寫得滿滿當當。紅色教育基地紅火起來,當然是好事。通過文獻檔案、影像視頻,重温激情歲月,緬懷先輩事蹟,對於每位參觀者來説都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但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隨着紅色資源不斷被挖掘開發,紅色教育基地日漸增多。摩肩接踵的人潮中,持有“打卡”心態的確有不少,在大門前拍張合影,便“黨旗一收、四散而去”的支部也不在少數。上網一搜,隨處可見的攻略指南,將“打卡”路線、最佳拍照點,介紹得明明白白。只求身到、不求心到,這樣的紅色教育多少有些變味。
紅色教育淪為“到此一 -遊”, 背後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根本的,恐怕在於心態沒有擺正。或是想着“完成任務”, 或是隻圖合影露臉,心思根本沒放在學習體悟上。也有一些單位,將組織紅色主題活動當成“例行公事”。覺得這是上面要求的“規定動作”。關鍵在“留痕”。人頭湊齊、出黨旗,或是穿上軍裝、唱了紅歌就算“程序圓滿"。而另一方面,現實情況也確實“嚇退”了不少真心學習者。每到節假日或重大時間節點,各大紅色教育基地總是人滿為患。所到之處往往沒有細緻的講解、周到的服務,只有擁擠不堪的人羣和維護秩序的口令。再珍貴的書卷、再動人的故事在這樣的一片唔雜中。怕也難讓人駐足細品。
紅色教育基地不是旅遊錄點。想要有所收穫必須端正態度。走進紀念館。是為了從歷史中汲取力雖;參觀舊物,是為了從先輩處獲得啟迪。品味紅色記憶,感悟崢嶸歲月,必須得“走心”。抗戰老兵在老照片前駐足良久。眼含淚光;母親握着年幼孩子的小手,一筆一畫寫下“祖國生日快樂”,這樣動人的場景背後是心有所感。靜靜聆聽,細細品味,將自己融入到那些過往的歷史中,才能更加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從何而來,才能知曉未來該走向何處。
參觀要“走心”。組織布展更得“用心”。在特殊節點。提前增設服務,疏解人流避免“扎堆”。讓參觀者有更好的體驗,再去談獲得感才有意義。而更為重要的是將功夫用在“平時”。紅色教育的方式不止一種,相比於提供拍照場地、機械背誦講稿這些“套路”。利用先進技術,主動探索靈活生動的展陳方式,打造真實可感的現場體驗等,或許更能打動人心。總之,不讓紅色教育流於形式,還需要多動腦筋、多花心思。傳統不是守住爐灰,而是熱情火焰的傳遞。”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我們才能不忘初心,紮實走好逐夢新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