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莊子讀後感範文5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7.63K

莊子的心性註定了他的不凡,他身上的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莊子》的讀後感,希望給大家提供幫助。

莊子讀後感範文5篇

莊子讀後感

原天地之美,達萬物之理。濮水一別,濠梁傾覆,終是莊生曉夢,浮世今生。

——題記

蝴蝶,耀目的蝴蝶。

棲在巖壁上的,騰舞於空中的,鳳凰于飛,流光溢彩,蝶落蝶生,生生不滅。

那些唯美纖細的精靈,那些絢爛至極的永恆,是本該就如此明豔的張揚,還是理智與幻想邊緣的沉淪?我分不清,只知彼時花落花飛花滿天,煙火灼鬢,流螢成眠。蝶的幻影,美麗的墜落,反倒把蝶中央男子眉目的清冷,襯得越發清晰。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他淡淡開口,“化而為鳥,其名為鵬,往生天地間,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是以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多年前的道理,你可還懂得?”神色平淡如他,待我,卻如鄰家老友。

“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醜窮,人事貴在無為,莫以心為形役即可。那年相見,你問我何謂自由,今日我便告訴你,自由,便是精神上的超脱。”

我越聽越疑,不知何處見過此人,那雙洞察認識的清透眼睛在都市中本不該輕易被人忘記,只是那人口中的自由讓疲於奔命的我只覺得尖鋭刺耳,自由,沒錢談什麼自由?

我急忙打斷了他;“老先生,這片蝴蝶谷一經打造一定是有名的風景區,咱們一塊商量個價吧,你要多少都成,我給您算算啊………”我沉浸在“黃金夢”裏,完全沒有注意到那片蝴蝶的絢麗,在金錢的叮噹聲中向更深的黑暗褪去。

男子歎了口氣,神色無悲無喜,“名利縛汝身,我當何作為?你不再是那年探求自由的孩童了。”

“老先生,價錢還可以商量……”

我趕了兩步,想抓住他的衣襟,卻只觸到一片温涼如水,清皎如月,熟悉的感覺……仿若宿命裏的輪迴。

身上一個小本子掉落。我撿起,是兒時一個老人送的塗鴉畫本,翻到首頁,上面赫然寫着——《南華經》。

孩子很小,卻不再樂意和同齡的夥伴一起玩耍,他想追尋一種“道”,一種讓人無限放空的絕對自由,濠水的橋上留下他的吶喊,橋下的魚兒也記住他的找尋。

終於有一天,一個清淡的聲音叫住了他,“子安知魚之樂乎?”

孩子回頭,男子坐在河邊悠然垂釣,眉目間的清冷,極為清晰。

“我不知,那你知道嗎?”孩子不服氣。

“無憂無慮的自由,便是魚的快樂。”

自由!孩子精神一震,停下了繼續找尋的腳步。

言談中,孩子漸漸瞭解了他。涸轍之鮒,濠梁觀魚,惠子相樑,擊缶而歌,一個超脱世俗虛名的大智慧者,一個不屈財富寧生而曳尾塗中的大無畏者,一個看破生死超然灑脱的大自由者。孩子想追求的“道”,在他身上,有了最完美也最矛盾的體現。

貧困交加,麻鞋為生。孩子覺得他可憐,然而是這個人,“以天地為棺淳,以日月為連璧”,氣魄灑脱超然若天神。朋友離開,妻子辭世,孩子覺得他孤獨,可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超凡人格,對精神自由的上下求索,讓任何讚美的語言,都無法形容他的充實。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紫陌紅塵,他是獨守心靈月亮的月桂,讓所有孤獨彷徨的人一抬首總能發現一輪皎白的圓月——是他的靈魂在永不放棄的追逐。天下紛爭,諸侯戰亂,他放下功名利祿坦然守住一池的游魚,用道家的樂生詮釋精神自由的超脱與快樂——那是他自己的逍遙遊,在別人難以企及的心靈高度。

當一種美美到無法言表,只能舞之蹈之,頌之詠之;當一種淡淡到無從品味,只能歎之惜之,贊之賞之。孩子沐浴在道的自由中,想:有一天我會像他一樣。

可還沒等到這“有一天”,他走了。孩子伏在池邊大哭,橋上一本小書飄來:“自由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那孩子是我,那小書,我今天才知,是莊子的《南華經》。

思緒回到現實,看着那些不斷退去的蝴蝶,我忽然間淚流滿面。莊周,是你麼?這些年,原來你一直都在,看着我從一開始嚮往純淨的自由一直到掙扎於名利難以自拔。聖人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在你看來,我和他們沒什麼不同。只是這一次的對話,又代表了什麼?重新告訴我自由的定義,是回答多年前的問題,還是新的希望?男子不回答,只是笑,驀地,縈繞心頭的疑惑消失殆盡。

自由,是一尾雀躍於心間的游魚。

蝴蝶重又出現,男子逍遙跳躍,一如往昔。這一次,沒了年少的執着,沒了名利的追尋,我只衝他笑笑,便反身出了山洞。與他的第一次對話,是啟蒙,第二次對話,是救贖。對所謂名利的糾纏,不過拘泥於外物罷了;自由,是精神上的超脱。對所謂自由的追尋,關鍵是看自己。

出了山洞,風清月朗,心如明鏡,所有的一切倏忽消失,彷彿永久存在,又彷彿從未來過……

莊子讀後感

世俗名利和青山綠水之間,你選擇了淡泊明志,持竿垂釣碧泉綠潭;權力富貴和草舍茅廬之間,你選擇了寧靜致遠,曉夢翩躚奼紫嫣紅。

陰暗朝廷是鳶飛戾天者的翅膀,但卻是束縛你靈魂的鎖鏈;計謀社會是追名逐利者的天堂,但卻是折磨你身心的地獄。為了恪守那一份淡雅,你毅然決定步入山林,感受鳥語花香的自然氣息;為了保護那一份清靜,你決絕離開官場,遠離爾虞我詐的官場煩擾。你放棄了楚王的盛情相邀,寧曳尾於塗中,不展翅於仕途;你原諒了惠子擔心威脅的陷害,寬容了這唯一的一份友情。

一間草舍,一幽清夢,將你帶到五彩斑斕的花間,化身為淡藍的蝴蝶,飛舞、翩躚、悠然,忘卻世俗煩憂,只是一直簡簡單單的蝴蝶,與同伴一起,快快樂樂地徜徉天空,可以永遠不受精神和身心的束縛,自由自在、恣情率性。

世事無常多紛擾,而你,選擇退出紛爭,超脱物外。因為對這個世界愛的深刻,所以你更對這個各國戰亂頻仍、百姓流離失所的時代恨的徹底、放棄的決絕。你以一顆樸素淡然、超凡脱俗的赤子之心,將你對於社會的愛恨情仇、悲憤不滿、憤懣不平,轉化為有力的文字武器,用你的才華橫溢,書寫了無數的意味深刻、發人深省、使人獲益匪淺的篇章。你大膽批評孔子所謂的不合時宜的仁道思想,批判他周遊列國的愚昧及對這個連年征戰、黎民苦不堪言的春秋戰國交接的時段還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你早已看透這個悲慼無望的世界,離開,對你——一個擁有經天緯地之才、可以斡旋宇宙扭轉乾坤的將才,卻不願深陷戰爭泥淖,更不忍看血流成河、屍骨如山的殘垣瓦礫。是啊,萬物皆有道,冥冥之中皆有定數,又何必天而行呢?況且分分合合本就是世間的規律,而“合”終究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即使胸懷大志、熟諳韜略,也要追尋真正精神上的自由,於是乎,便有了“莊周夢蝶”的故事流傳千古,並被後代的文人墨客所推崇,成為他們追求隱逸生活的先驅,成為他們在陰暗世界中的一縷希望之光,成為他們在繁華世界中恪守自我的精神慰藉。而你,也終將名垂青史,即使你並沒有想要被後世所記住,但世世代代的後人都將記住你的恣意,你的傲視萬物,你的才氣,以及你曉夢迷蝶的灑脱境界……

在最貼近自然心靈的山中,在最能體會到蟲鳴鳥叫、高山流水的世外,你成為了真正只為自己而存在的自己,你也真正成為了那個時代最最成功的人,你恪守了最純真、最無慾無求的本質,而那些被名譽金錢所矇蔽了雙眼的人,才是那個時代最可悲、最最讓你不屑一顧、也最徹頭徹尾的失敗者,他們最終得到的所謂的在你看來只不過是身外之物而他們卻拼命嚮往的虛華,而他們失去的,遠比得到的重要和有價值得多。

繁華如三千東流水,你只在乎閒雲野鶴般的採菊東籬、身心自由,置身置靈魂於曠野,高聲吟唱着屬於自己的歌,悠悠然永遠地成為一個真真正正的淡泊名利、鄙棄功名利祿的隱者。

迷蝶,在午夜夢境之時;灑脱,在淡然無悔之刻。

躑躅,在綠水佳林之間;化仙,在靈魂昇華之日。

只戀你化身的蝶,淡藍,不失信仰……

只尋你走過的路,堅決,不變方向……

永遠的藍蝶,永遠的莊子!

莊子讀後感

在我的認知中,莊子是一個冷靜、豁達、超凡脱俗的人。他的豁達逍遙並不是像阿Q那樣逃避一切,而是看淡一切。莊子的豁達逍遙是在經過一番磨難,心智進步後的豁達,是在經歷挫折後才體驗到的自由。這一份心智讓莊子的人生變得超凡脱俗,註定他的一生會在不凡中度過。

而反觀21世紀之現代人,缺少的恰恰就是一顆豁達的心。人們似乎都急功近利,人心不古。只知道大步向前趕,而忽視了路上的美麗風景。人們因此常常抱怨活得累,錦衣玉食卻索然無味,不知幸福在哪裏。其實,我們還有莊子!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無妨,你也許看不到樹葉從枝頭落下,但你可以去聽空氣的聲音,那裏有莊子所説的“天籟”可能就在離你不遠的地方。“空山無人,水流花開”、“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空山密林之中,當你在流動的水中聽出一份安靜,在鳥語花香的寧和中獲得一絲欣喜,你就是體驗到了生活的美,你就是遇到了莊子!

然而現實中總是説説容易做起來難,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莊子那樣既“出世”又“入世”的。既要奮鬥,又不注重結果,幾人能有這樣的心境?我想,我還做不到!我努力學習,為的就是那一份結果。每當收穫與付出不成比例時,就掉入糾結與煩惱中了。因此,我佩服莊子!

可惜的是,這樣一位聖人,卻沒有幾個朋友。據説在惠子死後,莊子就孤獨一人了,再也沒有人和他鬥嘴了,再也沒有人和他談人生了,自然也不會再有“濠上之辯”了!他的不凡註定他要寂寞一生,不入俗世之人,又怎會食“人間煙火”呢,普通人又怎會讀懂他呢?所以聖人是註定要孤獨的。

總之,我佩服莊子,他能耐得住寂寞,棄得了功名,任何事情都不能在他心裏泛起漣漪。正如他所説:“泉涸,魚相處於陸,相響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莊子讀後感

我在九年級的時候讀過一次《莊子》,大二上學期再讀的時候,理性分析的眼光多了一些,但是體驗感悟的成分也少了一些。不過這次重讀,還是可以發現許多有趣的問題與收穫。

(一)重讀《莊子》的困難與經驗

我們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曾經談論過閲讀《莊子》的方式與目的。當時我建議大家不要單純把《莊子》當作一種知識體系去學習、閲讀,更可以把它當成一種人生智慧去體驗、感悟,讀到喜歡的句子可以摘抄一下,這也是我的閲讀的方式。

後來我們曾多次遇上過很多問題與分歧。我記得我不止一次的、在不同的場合説過自己的一個觀點:中西哲學的語境是不一樣的,它們之間的交流很多時候都是不平等的。例如西哲會批評中哲語意不清,概念模糊,缺乏邏輯體系;中哲也可以批評西哲過於注重概念遊戲,缺乏對德性、人生、社會、自然的體驗感悟。我們以此差異來對兩者進行認識、理解,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我們在此問題糾纏不放,故意抬槓,那也是有礙交流、進步的。

而《莊子》這本書的問題也在於此,首先它不是一個系統、邏輯的思想理論體系,這個不需多講。其次,由於文言解讀的差異,人們可以從很多個方面,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方向去解讀。另舉《道德經》的一個例子,開篇第一章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這第二個“道”字,到底是“遵循”的意思,還是“説明”的意思,兩種解讀,兩種思想,國學有時候就有這個問題。再次,《莊子》年代久遠,我們難以確定,到底它哪些部分是偽造的、被篡改過的;哪些部分才是其真實的,一貫的思想。

這樣的問題也是還有很多,不一而足,它們導致我們在解讀的時候會遇上很多困難。比如説,我們哲學小組在讀《莊子》的過程中,遇上的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是:莊子常説的、最重要的那個“道”,到底是什麼?我們不能像讀西哲一樣,運用邏輯推理、總結歸納的方法來得出答案。就像我們把《論語》裏面有關“仁”的表訴全部列出來對比,不能總結出什麼是“仁”。而莊子的“道”,同樣如此。

於是我們會開始思考,到底那些觀點才更接近莊子的思想本身,那些觀點明顯是假託?我們到底是要去追求莊子思想的本真,還是隻追求自己偶有所得便好?面對這些問題,我想每個人讀書的立場、目的不一樣,人們也應該會有自己的答案。但我認為重要的是:第一,我們在讀《莊子》的時候,要格外小心,保持謹慎懷疑的態度,切莫以片面的理解,就以為自己領悟了莊子的精髓。第二,這些問題能否解決,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你有心閲讀,走進莊子這個虛幻浩瀚的世界,多提出這樣的問題,其實這個過程已經會激發你的思考,你終究會有所收穫。

(二)莊子為何不講清楚他的“道”

在《莊子》當中,處處有在講他所崇尚的“道”,但是都是描述,沒有定義。所以我們對於“道”的理解,不能通過精確的概念,而是要通過心性的感悟。不過儘管如此,相信大家對“道”的理解,也不會相差太遠的。

莊子或者道家所謂的“道”,大概是一種一元的、形而上的、永恆的、無所不包的、符合自然的、清靜無為的存在。這樣一種“道”,貫穿於莊子思想的本體論、認識論、政治哲學、人生哲學等方方面面。

縱觀東周諸子,除了陰陽家之外,道家算是最關注形而上的問題的了,老子就是這其中最突出的一個代表。我在大學裏一位講中國哲學的老師曾經有過一段很好的説明,他是這樣説的,我們人、動物,會走會動會説話,是因為我們有一個腦子在控制自己(古人就以為是心),腦子一發令,我們的手腳就會動,嘴巴就會説話了;那麼老子就觀察天地變化、山河日月,他也在想,這大自然一切一切的變化,是不是也有一個最高的“腦子”在發號施令呢?於是他就發現了“道”。道家的“道”,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符合一切自然的本性的,人只要獲得了“道”,那就會走入最高的境界,與世間萬物融為一體。

那有一個問題來了,老子和莊子,為什麼不把他們的“道”,用文字語言説清楚?這個問題就是我們曾經多次討論過的“言意之辯”。

首先來對比西方的哲學,西方古代思想家們的傳統,一向注重概念、語言的清晰。從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開始,他們已經強調概念、定義的重要性,而且對此也有諸多開創;後來經過中世紀經院哲學,再一直髮展到康德、黑格爾,整個西方哲學,彷彿就是一個龐大而精緻的概念王國。西方的思想家們,就是想要通過考察精確的語言概念來發展思維,從而認識世界。

至於中國古代哲學,則有另外一個傳統——言意之辯。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們會懷疑,語言真的可以準確地表達意思嗎?就算我真的準確地表達出來了,你可以準確地接收得到嗎?道理很簡單,我們每個人人生經驗、知識水平不一樣,很多時候對外部世界的理解都是有主觀性的。如果我説失戀了我很傷心,“傷心”這個詞,可以準確地表達我此時內心情感是何種感受何種程度嗎?你所理解的“傷心”,是以你昨晚掉了一百塊錢那種“傷心”來理解的嗎?

言意之辯是魏晉玄學家們所關注的一個重要的問題,但是在先秦早有根源。《易經》也有寫:“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而道家則多次多方面地談過這個問題。莊子認為,所謂的“道”都是淵博的、宏大的,無所不包的;而語言本身是糟粕,是狹窄的。如果“道”有了一個具體定義的框定,那麼它就只能“是”這個而“不是”那個,但這是不符合“道”的本質的。這裏有體現莊子的辯證法,不過我之後再詳細談。

對於“言意之辯”,不僅中國古代哲學有關注,西方後現代的思想家們也有具體深入的研究了。而我們哲學小組討論的結論大概是,一定的語言和概念本身,會利於我們表達意思情感,加深對世界外物的思考與認識(比如你現在看我這篇文章就是如此),否則我們或許只能通過大笑來表示開心、拍桌子來表示憤怒。但是語言和概念是相對靜止的,思想和情感是非常細膩、豐富的,某些時候,概念也會妨礙我們認識世界,語言也會淪為“語言化石”。如果有心的朋友,應該對此格外小心。

所以,最後重申,由於莊子他們對語言和概念的不信任,我們讀《莊子》,有時候不能通過精確的概念來理解,而是要通過心性經驗來感悟。

(三)“道”的合理性來源

在上一節當中,我已經簡單地提到,道家的“道”,是來自於老子對自然變化的觀察,這就是“道”的合理性的來源之一:天無不覆,地無不載,道無所不容、無所不在。因為“道”,日月星雲得以運行,山川河流得以形成,人類社會得以運作。只有符合“道”,一切的一切才得以存在、發展。

然後我還從另外一個方面讀出來莊子的“道”的合理性來源,那就是崇古。大家都知道,先秦諸子在思想上都有崇古的傾向。他們在論證自己思想合理性的時候,都會回到夏商周三代,甚至堯舜禹、三皇五帝時期找到理論支撐。由於諸子都是民間興起的私學,他們需要找到一個官方的“正統”來證明自己思想的合法性。有趣的是,不同的派別居然可以在同一個例子當中找到截然不同的結論,比如説,孔子會讚頌三代和西周時期的音樂,然後提倡恢復禮樂制度;而墨子也會提到三代時期的音樂,但是就會提倡“非樂”。

對於諸子的崇古,我發現有一個問題就是,諸子在引用以前的歷史來論證自己的思想的時候,並非尊重客觀現實與內在聯繫的,而是片面地找到有利於自己立場的一面,甚至歪曲、捏造歷史來證明自己的思想。第二個問題比較根本的是,我認為諸子這種“崇古”,是一種盲目的崇古。因為諸子總是在強調,過去有多好,遠古有多好,現在就不好了。但是這種過去的好,其實更多是他們幻想、構建出來的。在遠古時期,社會普遍更會存在生產力落後、疾病橫行、生存環境惡劣等問題,只不過壟斷知識的人們,用文字為遠古時期的社會粉飾太平罷了。

説回莊子,他也是崇古的,但是他的崇古與諸子不同,他不是崇尚三皇五帝的時期,他是崇尚更久遠更古老的、甚至三皇還沒出現的時期的遠古社會,並且從中找到“道”的合理性。

我發現這一點跟兩千年後西方的思想家盧梭的做法很相似。盧梭為了論證“人民主權”與“社會契約”的存在,也是從人類遠古的狀態找到“人生而平等”的合法性的。盧梭的思想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他盛讚人類的“原始自然”的狀態,認為文明與智慧就是導致人類不平等和災難發生的根源。

而莊子的做法一模一樣,他崇尚“道”,而“道”的要求是無知、無慾、無為。莊子認為,智慧、慾望、妄為是導致東周時期戰爭不斷、社會混亂、人民生活疾苦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崇尚遠古時期,因為遠古時期的人民正是無慾無知的,他們也不追求有所作為,所以社會安定,人民幸福,這樣的一切,才是符合“道”的。如果當今(東周)的社會想要獲得安定,就要學習遠古時期的社會,那樣就可以獲得“道”,獲得幸福。這樣的思想,在《在宥》、《繕性》、《庚桑楚》等篇目,多見論證,由於篇幅過長,我就不一一例舉了

(四)為什麼要“無為”?

莊子崇尚遠古時代,因為遠古的社會與人民符合“道”,符合自然。人民淳樸、簡單、平等,社會沒有等級、沒有壓迫,更沒有戰爭動亂。莊子和道家,一直就是讚頌這種社會狀態。

然後他們考察智慧與技能之所以產生的原因。老子説:“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道德經》第十八章)而莊子也是持同樣的觀點,他認為“德蕩乎名,知出乎爭”(《人世間》)。也就是説,所有的智慧、技能、名聲、禮節、等級秩序等等一切一切被稱為人類文明的東西,是因為人們淳樸的心性受到迷惑了,才逐漸發展出來的。因為有了鬥爭之心,所以才會又不斷進步的智慧;因為有了盜竊,所以才會有鎖鏈和監獄。所以《莊子》一書多有反對、批評儒家孔子主張恢復禮樂仁義的做法。

再者,莊子考察智慧、技能出現之後的影響和後果。道家始終認為,仁義智慧是不符合“道”、不符合“自然”的,如果越是鼓吹這種文明的發展,人們就會越來越遠離自然淳樸的狀態。所謂“禮樂偏行,則天下亂。”(《繕性》)因為提倡賢能,百姓就會互相競爭;因為提倡禮節,家人就會產生隔膜;因為有了貴重的財物,人民就會成為盜賊。

更進一步的是,莊子認為,因為人們脱離了淳樸的狀態之後,世間善良的人會比邪惡的人要少得多,這種情況下,所有的智慧技能,也就作惡得多,而不是為善得多。在《胠篋》一文中莊子就有精妙的諷刺: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發明了籠子來保護自己的貴重物品,但是更聰明的盜賊直接把籠子都偷走了,這樣一來,籠子不是為了給盜賊更好地保護他所盜之物嗎?那些自以為聰明的臣子用禮樂制度來維繫一個國家,結果傾國之賊把整一個國家都奪走了,所謂“盜國者為諸侯”,那樣人民提倡的禮樂制度,不也是為亂臣賊子保存國家嗎?

以上就是莊子和道家批評智慧仁義的主要原因。因此,莊子極力提倡“無知、無慾、無為”的狀態,反對智慧與仁義。

在《漁父》一篇中,莊子譏諷儒家想通過提倡禮樂來恢復社會和諧的做法,就像一個人想擺脱自己的影子而在太陽下拼命奔走,結果跑到累了也沒能擺脱影子。莊子主張,想要恢復社會的和諧穩定,只要讓人們放棄智慧,迴歸淳樸就行了。就像那想要擺脱影子的人,只要在樹蔭出歇息就可以了。

所謂“至治之世,不尚賢,不使能”,“絕聖棄知,大盜乃至,“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不過,無論莊子的這個思想有多大的合理性,但都是不符合現實的,人類文明發展的河流是不可阻擋的。他所提倡的“無知、無慾、無為”的狀態,不可能再退回去。而且,他本來也沒有實現這一理念的實際措施。他只是一個思想家。

莊子讀後感

昨天我第一次讀完了《莊子》這本書。從上學期開始,用課餘時間磕磕絆絆的看完了。我談一談我的看法。

莊子,美而不自知。甚至也不為人知。能見者少,見而能受者更少。知其美不為人知,難,知其不自知,更難。事實上,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美,而是他不在意自己美不美,更何況別人怎樣看他了。

他無所謂語言,言不盡意。但是他也不逃避語言。他不介意寫很多字。他不在意。開口也好,不開口也好,傳之後世也好,不傳也好。因為他沒有想要守護的東西。孔孟要守護仁義,墨翟要守護苦難,惠施要守護言辭,管商韓要守護法度。他沒有想守護的東西,他所倚仗之物,不需要他的守護。滅亡的是人,不滅亡的是道。

莊子是庶民。有人提出他是貴族,王族,也有人説漆園吏在楚地待遇是很高的。但我説的庶民,是他的態度。字裏行間透露出來的,小人物的自嘲。這個世界對他而言只是玩笑。這種庶民感,與道德經對比起來,尤為明顯。他像落入凡塵的神仙,雖然是神仙,但終究落在凡塵裏。但在哪裏又有何分別呢?哪裏都是無何有之鄉。

他逃避着人,但不逃避天。他自認為天下無敵,但讓人疑惑的是,在那個時代,他為什麼沒有出來拯救?不只是他,李耳也沒有出來拯救。答案我已經漸漸明白了。因為世界,不是你想拯救就能拯救的。他或許已經看見了天意,看見了自己的命運。孔丘沒有看見,他失敗了。誰能保證莊周能比他做得更好呢?莊周是莊周,不是秦始皇。秦始皇也是奮六世之餘烈,而不是一蹴而就。他明白自己做不到,也明白孔丘那樣的拯救沒有意義,與其折磨自己,不如快樂。諸侯授予他爵位,他不接受,是不願意接受爵位嗎?只是這爵位是人給的,不是天給的而已,既然不是天賜,就不可能長久,也不可能隨心所欲,更不可能借之拯救世界。他已經看見了未來,所以不接受。莊周比我們想象的要勇敢。對他而言,放棄拯救,或許比頭破血流更為疼痛。他只是無可奈何,遂不在意。

最後説説他的孤獨。

惠施和他爭辯:“人怎麼能沒有感情呢?”莊周利索的把他辯倒了。在惠施看來,是莊周贏了。

然而贏了嗎?惠施死去之後,莊周講了一個故事。他説,有個人鼻子上沾了白土,讓一個木工幫他砍掉。木工刷刷的就砍下來了,鼻子絲毫沒有損傷,而這個人也面色不變。後來木工被王召見,讓他表演這個技術,木工説:“我之所以能做到,是因為對象是這個人,現在他已經死了,我再也做不到了。”

莊周真的沒有感情嗎?惠子其實並不該問,莊子也不該辯,但惠子不明白不言的道理,莊子也因為快樂而駁倒了他。莊周其實喜歡和他説話,惠子或許不明白。

莊周在惠施的墳前説道:“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

他説自己逍遙自在,説自己無所待,他覺得自己是匆匆過客,與造物者為友。但身為人類的他,依然存在桎梏。他依然在時空中留下了痕跡。或許他的內心已經不再泛起波瀾,如同他在妻子的屍體前放歌。但他是永遠的放歌着嗎?惠子看見之後訓斥他:“你難道一點都不難過嗎?”他説,她剛剛死的時候,他難過。

只是很多事情都沒有辦法。

再怎麼悲傷,哭泣,她也不會回來了。

在他心裏存在着翱翔於冥海的魚;覆蓋寰宇的大樹;吸雲氣飲露水的神仙;十步殺一人的劍術;莫逆於心的友人;隱姓埋名的漁翁;棄天下如敝履的先賢;侵暴諸侯的大盜……但他看見的是真實的世界。他這麼説着,隨便寫着,但他並不虛妄,也不虛無,也不是漫無目的。如果真的沒有私心,又何必留下這樣宏偉的鉅著?

他依然想拯救世界,只是這條路很艱難,除了天道,他孤苦無依,他也明白,在他有生之年見不到天亮,但他依然動筆了。

他有別的辦法嗎?或許他真的經歷過沒米下鍋的困窘。那時候沒有人喜歡他,也沒有人理解他,也沒有人和他説話。這樣的一個人,如果説自己想拯救世界,恐怕會被嘲笑吧。實際上他也不在乎嘲笑。比人清醒,就會比人疼痛。在那個時代,或許他才是最痛的那個人。以至於他並不在意自身的困窘。

起初孤獨,繼而忘記孤獨。

莊子在開篇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每次讀到這段話,腦海裏便浮現出燦爛的星河。小小的地球上四季榮枯,天空的朱雀緩緩向地平線滑落。

他是一個多麼浪漫的人。

相關文章:

1.《莊子》讀後感優秀作文10篇

2.莊子優秀讀後感

3.《莊子》讀書心得體會4篇

4.《莊子》讀後感範文5篇

5.于丹《莊子心得》讀後感3篇

6.讀《莊子》有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