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86W

在寫教案的時候,需要遵守考慮變化性原則,對於教案的寫作,相信作為教師的你一定十分熟悉吧,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8篇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瞭解圖形的旋轉變換。結合生活實際,能初步感知旋轉現象,探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

3、初步學會運用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造出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重、難點:

1、理解圖形旋轉變換的含義。

2、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

3、能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魔方,再做這個遊戲時,最常用到的操作時什麼?(旋轉)

請同學們用手示範一下怎樣進行旋轉?(學生用手勢演示)

問:你們在做旋轉手勢時為什麼有的向左旋轉,有的向右旋轉?(因為有的是順時針旋轉,有的是逆時針旋轉。)

集體聯繫順時針旋轉90度和逆時針旋轉90度。

請一人到投影前操作魔方。其他同學提示其具體的旋轉方向。

師:剛才同學們在做遊戲的過程中,反覆提到一個詞“旋轉”,這節課,咱們就來共同研究“旋轉”。

板書課題:旋轉

二、明確概念

1、聯繫生活

師: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旋轉現象呢?

生:風扇、陀螺、鐘錶、車輪、風車……

課件出示幾種旋轉現象。

師:同學們説的這幾種都是旋轉現象,那麼旋轉有怎樣的特徵和性質呢?我們藉助最常見的鐘表來進行研究吧。

2、學習例3.

(1)認識線段的旋轉,理解旋轉的含義。

出示鐘錶實物。

師:請同學們觀察鐘錶的指針,描述指針從“12”到“1”師怎樣旋轉的。(指針從“12”繞點o順時針旋轉30°到“1”)

師演示指針由“1”到“3”。

問:這次指針又是如何旋轉的?(指針從“1”繞點o順時針旋轉60°到“3”)

師演示指針由“3”到“6”。

同桌互相説一説:指針從幾開始?是繞哪個點旋轉的?怎樣旋轉?旋轉了多少度?

(2)明確旋轉要素

旋轉物體 起止位置 繞哪一點 旋轉方向 旋轉度數

板書: 點 方向 度數

師:要想清楚説明旋轉現象,明確以上幾個要素最為重要。

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

1、觀察風車的旋轉過程。(出示課件)

請學生説一説,在風的吹動下,風車是如何旋轉的。

風車繞點o逆時針旋轉90°。

思考:你是怎樣判斷風車旋轉的角度呢?

小組交流觀察到的現象。

一是由圖1到圖2,風車繞點o逆時針旋轉了90°;二是根據三角形變換的位置判斷風車旋轉的角度

三是根據對應的線段判斷風車旋轉的角度;四是根據對應的點判斷風車旋轉的角度。

2、小結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風車旋轉後,不僅每個三角形都繞點o逆時針旋轉了90°,而且,每條線段,每個頂點,都繞點o逆時針旋轉了90°.

3、概括旋轉的特徵和性質。

師:剛才通過觀察我們發現,風車旋轉後,每個三角形的位置都變了,那麼什麼沒有變呢?(三角形的形狀、大小沒有變;點o的位置沒有變;對應線段的長度沒有變;對應線段的夾角沒有變。)

四、繪製圖形

1、自主畫圖。

我們已經瞭解了一個圖形旋轉的全過程,想不想自己試着畫一畫呢?

(1)出示例4方格紙。

(2)請學生看清圖形。

(3)説一説你是怎樣畫的。

引導學生明確:對應點與點o所連線段的夾角都是90°;對應點到點o的距離都相等。

學生獨立完成。

(4)作品展示,交流畫法。

2、總結畫法。

我們在畫一個旋轉圖形時,首先要確定它周圍的點,然後找到這個圖形各個點的對應點,最後連線。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知道容積的意義。

2、掌握容積單位升和毫升的進率,及它們與體積單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間的關係。

3、會計算物體的容積。

教學重點:

1、容積的概念。

2、容積與體積的關係。

教學難點:

容積與體積的關係。

教具: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飲料瓶、紙杯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説出長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

二、準備:

把泥放入一個長方體的小木盒中(壓實,與上口平),然後扣出來,量一量泥塊的長、寬、高。計算泥塊的體積。這個長方體小木盒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是()。

三、新授:

1、認識容積及容積單位:

(1)箱子、油桶、倉庫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它們的容積。

通過上面的“做一做”,我們知道長方體小木盒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就是這個小木盒的容積。

(2)計量容積,一般就用體積單位。但是計量液體體積,如藥水、汽油等,常用容積單位升和毫升。

(3)演示:體積單位與容積單位的關係。

説一説,在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標有升或毫升。升和毫升有什麼關係呢?教具演示。

①1升(l)=1000毫升(ml)

將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裏。

小結:1升(l)=1立方分米(dm3)

②1升=1立方分米

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

1毫升(ml)=1立方厘米(cm3)

練一練:

1、8l=()ml3500ml=()l15000cm3=()ml=()l

1、5dm3=()l

(4)小組活動:

a、將一瓶礦泉水倒在紙杯中,看看可以倒滿幾杯?

b、估計一下,一紙杯水大約有多少毫升,幾紙杯水大約是1升。

2、長方體或正方體容器容積的計算方法,跟體積的計算方法相同。但是要從容器的裏面量長、寬、高。

例一個小汽車上的油箱,裏面長5分米,寬4分米,高2分米。這個油箱可以裝汽油多少升?

5×4×2=40(立方分米)40立方分米=40升

答:這個油箱可以裝汽油40升。

做一做:一個正方體油箱,從裏面量稜長是1、4米。這個油箱裝油有多少升?(訂正)

小結:計算容積的步驟是什麼?

3、我們知道了計算規則物體的體積的方法,如計算長方體的體積是用長乘寬乘高,計算正方體的體積是稜長的3次方。那有些不規則的物體怎麼計算它的體積呢?

出示一個西紅柿,誰有辦法計算它的體積?小組設計方案:

四、鞏固練習:

1、生物小組買來一個長方體魚缸,從裏面量長是6分米,寬是4分米,深2、5分米,它的容積是多少升?

2、一個長方體油箱的容積是20升。這個油箱的底長25釐米,寬20釐米,油箱的深是多少釐米?

3、有一個稜長是6分米的正方體水箱,裝滿水後,倒入一個長方體水箱內,量得水深3分米,這個長方體水箱得底面積是多少?

4、提高題:p55、16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通過對比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讓學生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會看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既可以表示數量的多少,又可以體現數據變化趨勢的特點。

2.問題解決與數學思考:能根據統計表所給的數據繪製完成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統計對數據進簡單地分析並能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根據折線統計圖數據變化的趨勢,對數據的變化做出合理的推測。

教學重難點:

1、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優勢。,會看折線統計圖,並能夠根據折線統計圖解決問題和提出問題。根據統計表所給的數據正確地完成折線統計圖。

2、學會用折線統計圖來分析問題,預測事情的發展趨勢,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

教學方法:討論法,講授法,小組合作交流等。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設疑自探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交流:同學們,你們喜歡機器人嗎?下面是全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參賽隊伍統計圖。(課件出示條形統計圖)

2.分析統計圖。思考:從這張統計圖中,你瞭解到哪些信息?生自由發言,讀懂條形統計圖。

3.揭示課題。師:為了便於分析,統計圖還可以這樣畫。出示折線統計圖。(課件出示統計圖)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內容,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二)解疑合探

1.初步感知

師:剛才,我們在條形統計圖中瞭解的信息在這張折線統計圖上都能找到嗎?學生觀察統計圖,指名説一説。問:xx年有多少支隊伍參賽?誰來指一指?生:邊指邊答xx年489支。追問:489在哪?生:在xx年這一列和橫着的489這個數據的交點。

2.揭示課題。

師:為了便於分析,統計圖還可以這樣畫。出示折線統計圖。(課件出示統計圖)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內容,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思考所有的信息都找到了,那他們為什麼還要製成這樣的折線統計圖呢?

3.深入探究。學生觀察折線統計圖,獨立思考教材中提出的2個問題。小組交流。全班討論、交流:你是是怎樣看出來的?怎樣想的?

4.讀懂圖意。

談話:看來折線統計圖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這個折線統計圖嗎?

請同學們先與同桌互相説一説,折線統計圖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它是怎樣表示數據信息的?

學生活動,教師組織全班交流。

提問:表示20xx年參賽隊的點在哪裏?這一年有多少支參賽隊?20xx年呢?

5.數據分析。

談話:你能回答下面的問題嗎?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説一説。

出示問題:

(1)多長時間記錄一次數據的?

(2)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多?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少?

(3)參賽的隊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讓學生説一説是怎麼看的,怎麼想的。

(三)、質疑再探

折線統計圖有什麼特點?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思考:那麼折線統計圖和統計表相比,哪個能更清楚地看出參賽隊伍的變化情況呢?為什麼?師:你有什麼感想?

(四)、拓展延伸

1.媽媽記錄了陳東0~10歲的身高,根據下表中的數據繪製折線統計圖。

出示統計圖(沒有描點),教師示範前兩個點的畫法。

學生嘗試畫圖,並組織交流(讓學生説一説製作折線統計圖時,要注意些什麼)。

提問:從這幅圖中知道了什麼?

提問:從圖上看,陳東的身高有變化嗎?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追問:為什麼身高長的速度越來越慢?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4

設計説明

“反比例”是在學生學習了“比和比例”和“正比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理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機會。

1.藉助定義、實例,滲透函數思想。

教學伊始,藉助正比例的意義和生活實例,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函數思想,充分理解成正比例關係的兩種量的比值不變的特點,為學生探究成反比例關係的兩種量之間的關係以及理解反比例的意義和特點奠定良好的基礎。

2.藉助具體情境,在觀察、討論中發現規律。

教學中,通過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在觀察、討論中發現“把相同體積的水倒入底面積不同的杯子中,水面的高度不同”及“杯子的底面積×水的高度=水的體積”這一規律,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歸納、概括出反比例的意義及特點。

3.藉助已有的學習經驗總結反比例關係式。

因為正、反比例體現的都是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的關係,且正比例關係表達式學生已經掌握,所以在總結反比例關係表達式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自己總結出反比例關係表達式,體驗成功的喜悦。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玻璃杯 直尺 水 實驗記錄單

教學過程

⊙複習引入

1.複習。

課件出示:一個圓柱形水箱,底面積是0.78平方米,高是1.2米,這個水箱能裝水多少立方米?

(1)引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2)提問:你是根據什麼公式進行計算的?

預設

生: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3)師追問:圓柱的體積、底面積和高之間還有怎樣的數量關係呢?在什麼情況下其中的兩種量成正比例關係?

預設

生1:底面積=圓柱的體積÷高,高=圓柱的體積÷底面積。

生2:如果底面積一定,圓柱的體積與高就成正比例;如果高一定,圓柱的體積與底面積就成正比例。

2.引入課題。

如果圓柱的體積一定,那麼底面積與高又成怎樣的關係呢?這就是本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反比例)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有關圓柱的體積問題以及列舉圓柱的體積、底面積和高之間的關係,在培養學生思維完整性的同時,為新知的學習作鋪墊。

⊙探究新知

1.在具體情境中初步感知成反比例關係的量。

(1)課件出示教材47頁例2,引導學生結合問題進行觀察。

師:觀察情境圖,理解圖意後,觀察下表,先一行一行地觀察,再一列一列地觀察,並思考下面的問題。

杯子的底面積與水的高度的變化情況如下表。

杯子的底面積/cm2

10

15

20

30

60

水的高度/cm

30

20

15

10

5

①表中有哪兩種量?

②水的高度是怎樣隨着杯子底面積的大小變化而變化的?

③相對應的杯子的底面積與水的高度的乘積分別是多少?

(2)學生思考後在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

預設

生1:有杯子的底面積和水的高度這兩種量。

生2:杯子的底面積增大,水的高度降低;杯子的底面積減小,水的高度升高。

生3:相對應的杯子的底面積與水的高度的乘積都是300,是一定的,也就是杯子的底面積×水的高度=水的體積(一定)。

(4)明確什麼是成反比例的量。

因為水的體積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隨着杯子的底面積的變化而變化。杯子的底面積增大,水的高度反而降低;杯子的底面積減小,水的高度反而升高。但是無論怎樣變化,杯子的底面積和水的高度的乘積總是一定的,所以我們就把杯子的底面積和水的高度這兩種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反比例關係。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5

教案設計

設計説明

1.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引導學生髮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

學生通過自主參與、主動探究,可以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在學生探究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時,給學生提供探究的時間,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再通過比較、整合,得出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和同伴的努力,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2.在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上促進發展。

本節課的內容相對簡單,學生在課前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因此,在課堂上讓學生自主探究,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得不同水平的學生獲得不同層次的發展,收穫的多少可能不同,但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兩張完全一樣的方格紙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帶着你們一起去“分數王國”和“小數王國”裏玩一玩。

(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分數王國”裏有哪些數呢?“小數王國”裏呢?

(生彙報)

師:“分數王國”的士兵和“小數王國”的士兵吵了起來,它們在吵什麼?

生:和0.06都説自己更大。

師:和0.06哪個數大?你能幫助它們嗎?(板書課題——“分數王國”與“小數王國”)

設計意圖:用“分數王國”與“小數王國”裏的士兵吵架這個情境導入新課,營造一種氛圍,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然後以比較“分數王國”裏的與“小數王國”裏的0.06哪個數大的問題情境引入,讓學生產生分數和小數互化的需要,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教材7頁情境圖。

師:比一比,“分數王國”裏的與“小數王國”裏的0.06哪個數大?

(2)大膽猜測,探究比較方法。

方法一 把分數化成小數來比較。

=1÷20=0.05,因為0.060.05,所以0.06。

方法二 把小數化成分數來比較。

0.06=,=,因為,所以0.06。

課件展示學生沒有想到的畫圖法,讓學生在討論中理解。

0.06>

師小結:比較分數與小數的大小時,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或者把小數化成分數。

2.“分數王國”和“小數王國”分別有不同的尺子,你能幫助“翻譯”嗎?

(1)認真讀題,明確題目中的“翻譯”指什麼。

(2)鼓勵學生根據“分數尺”和“小數尺”中呈現的例子説一説與0.125的互化過程。

(3)引導學生理解數線上的同一個點既能表示一個分數,也能表示一個小數。

3.歸納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

(1)探究將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

把下列分數化成小數:

練習,並思考轉化方法。

(2)小組內交流方法。

(3)班內反饋。

要求學生説出轉化方法,並講明轉化的原理。

師小結:分數化成小數,就用分子除以分母。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分數的分子相當於被除數,分母相當於除數。

4.歸納“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

把0.3,0.27,0.75,0.125化成分數。

練習,探究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

師小結:小數化成分數,原來是幾位小數,就在1的後面寫幾個0作分母,把原來小數的小數點去掉作分子,化成分數後,能約分的要約分。

設計意圖:數學知識只有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自主探究,才能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本教學環節中,學生以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探究,在多種方法的基礎上比較、整合,從而得出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6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正方體,掌握正方體的特徵。

2.理解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聯繫與區別。

3.發展空間觀念。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觀察實物和動手操作等活動,掌握正方體的特徵。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合作探究的樂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正方體的特徵。

教學難點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教學準備正方體紙盒、長方體和正方體對比教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回憶長方體的特徵,請學生用語言進行描述。

2.操作:同桌交流,分別説出長方體的稜有幾條?可以分別分成幾組?相交於同一個頂點的三條稜叫做什麼?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一種特殊的立體圖形。

二、新課講授

1.探索正方體的特徵。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紙盒,觀察並思考。

師:這些都叫什麼立體圖形?

生:都是正方體。

師:要探究正方體具有什麼特徵,我們應該從哪方面去思考?

生:從面、稜、頂點這三個方面

2.合作學習。

學生根據手中的正方體學具,小組合作探究。

3.集體交流。

(1)組:正方體有6個面,6個面大小都相等,6個面都是正方形。

(2)組:正方體有12條稜,正方體的12條稜的長度相等。

(3)組:正方體有8個頂點。

請學生到講台前,手指正方體模型,按“面、稜、頂點”的特徵有序地數一數,摸一摸,其他同學觀察思考。

師:怎樣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正方體?

4.教學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聯繫與區別:

老師出示一個正方體教具。請學生討論:它是不是一個長方體?

學生充分討論,集體交換意見。

學生甲組:這個物體的六個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長方體。

學生乙組:長方體6個面是對面的面積相等,而這個物體是6個面的面積相等,所以我們也認為它不是長方體。

學生丙組:我們組有不同意見,因為我們認為它的6個面雖然都是正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它的12條稜也包括每組4條稜長度相等;6個面面積相等,也包括了相對的面面積相等這些條件,所以我們認為它是長方體。

師:我們把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做正方體或者叫立方體。

三、課堂作業

1.教材第20頁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練習五的第4、5、8、9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大家有什麼收穫?(學生暢所欲言談收穫,教師將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7

教材內容:

?解簡易方程》是九年義務教育中六年制國小數學教材第九冊第四單元第二節內容。

教材簡析: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方程的定義,方程的性質和利用方程性質解方程。

從知識結構上看: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一定的算術知識(如整數,小數的四則運算及其應用),已初步接觸了一些代數知識(如用字母表示數及其運算定律)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關鍵。本節課的內容又為後面學習解方程和列方程解應用題做準備。這為過渡到下節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

從認知結構上看:本節課在初等代數中佔有重要地位,中學生在學習代數的整個過程中,幾乎都要接觸這方面的知識,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知識,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根據等式的性質,使學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檢驗的方法,並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驟,會解簡單的方程。

(3)情感目標:通過教學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自覺檢驗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滲透代數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教學重點:

根據上面的分析不難看出《解簡易方程》這節課在整個教材中將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特別是利用方程性質解未知數,它是後續知識發展的起點,學生對未知數的理解對今後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學習起着決定作用,另一方面,對於學生來説,弄清方程和等式的異同,正確設未知數,找出等量關係是很困難的所以我認為這節課的重點及難點是: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義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學學情:

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 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在課堂上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具有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與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組合作中,同學之間會交流合作,自主探討。 但有個別學生基礎知識差, 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自覺的完成學習任務,需要老師督促並輔導。

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學生往往更習慣運用算術方法解題,這是因為他們之前長期用算術的思路思考問題,再學列方程時,往往會受到干擾。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過渡和對比,克服干擾,多讓學生體會列方程解題的優越性。而在整節課的設計上,我想着重突出這麼幾點。

1、通過創設有效的情境串,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根據題目中信息的敍述方式,通過順向思考列出數量關係。由於是剛接觸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數量關係對於學生正確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

2、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採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在老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法,師生交談法,圖像信號法,問答式,課堂討論法。在採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的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啟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藉助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因勢利導、適時調控、努力營造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1)拋出問題

師:同學們我們上節課學了方程的意義,你還記得什麼叫方程嗎?

(生: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憶舊知識,鞏固舊知識,引出方的解、解方程的定義。結合引導複習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判斷下面哪些是方程

師:你能判斷下面哪些是方程嗎?

(1)a+24=73 (2)4x12

(4)72=x+16 (5)x+85 (6)25÷y=0.6

(生:1、4、6是方程。)

師:説説你的理由?

(生:它含有未知數,而且是等式)

?設計意圖】在老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法,師生交談法,圖像信號法,問答式教法,課堂討論法。鞏固方程的性質,承接後面利用方程的性質解方程的應用。

二、探究新知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圖寫方程

師:説的真好,那麼請同學觀察這幅圖(p57主題圖)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生: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來是250克。)

師:你能根據這幅圖列出方程嗎?

生:100+x=250.(板書)

?設計意圖】運用知識遷移,結合直觀圖例,應用方程的性質,讓學生自主探索列出方程。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數

師:那麼方程中的x等於多少呢?請同學們同桌交流,説説你是怎麼想的?(交流後彙報)

學生可能出現的回答

生1:根據加減法之間的關係250-100=150,所以x=150.

生2:根據數的組成100+150=250,所以x=150.

生3:100+x=250=100+150,所以x=150.

生4:假如在方程左右兩邊同時減去100,那麼也可得出x=150.……

?設計意圖】這樣的提問,有多種回答,鍛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有效的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3)驗證方程中的未知數,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兩個概念。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那麼它對不對呢?

生:對,因為x=150時方程左邊和右邊相等。

師:這時我們説“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剛才我們求x的過程就叫做叫解方程。(板書:方程的解、解方程)請同學在書中找到這兩個概念(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出方程的解的過程叫解方程。)並齊讀。

?設計意圖】學生齊讀的時候,把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板書在黑板上,並且在學生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加深印象。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兩個概念

師:你們能説出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麼區別麼?討論一下,然後彙報。

生:方程的解是未知數的值,它是一個數,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數的過程,是一個計算過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

?設計意圖】通過組內交流,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區別,提高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和小組合作精神。

2、例1解析

師:(出示例1圖)圖上畫的是什麼?你能列出方程嗎?

生:x+3=9(板書:x+3=9)

(1)引導學生思考怎樣解方程。

師:怎樣解這個方程?我們可以藉助天平(電腦顯示)

師:我們解方程的目的是求想x,怎樣使天平一邊只剩x呢?

生:天平兩邊同時減去3個球。(電腦顯示)

師:天平兩邊還平衡嗎?怎樣反映在方程上呢?

生:方程兩邊同時減3。(結合學生回答板書)

師:為什麼同時減3而不是其它數呢?

生:方程兩邊同時減3就可以使方程一邊只剩x。

(2)檢驗方程的解。

師: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生:是,因為x=6使方程左邊是6+3=9,右邊是9,左右兩邊相等,所以x=6是方程x+3=9的解。

師:以後解方程時,我們要養成檢驗的習慣,力求計算準確。

?設計意圖】自學思考彙報交流既有利於每個學生的自主探索,保證個性發展,也有利於教師考察學生思維的合理性和靈活性,考察學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3)強調解方程的格式步驟

解方程要注意:(1)先寫“解”,等號要對齊。

(2)做完後要注意檢驗。

?設計意圖】再一次強調,可以讓學生加深印象,掌握解方程的正確格式和步驟,再今後的解題中不會出現格式錯誤的問題。

3、鞏固練習

師:你會學老師這樣解方程嗎?

請同學們解方程x+3.2=4.6, x+19=30。

先獨立完成,再招學生板書練習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在理解例1的解法後再完成本題,鞏固對同種題型解題方法的認知,使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更牢固。

4、小組討論怎樣解方程x-2=15,x-1.8=4

師:剛才的題同學們都做的非常好,那麼下面的題你們會解麼?(出示題目:x-2=15,x-1.8=4)請同學們小組討論怎樣解方程x-2=15,x-1.8=4並説出你這樣做的根據。

學生小組討論並解出上面兩道方程,並板書、彙報自己的解題過程。

師:在這個過程中哪些是解方程,哪些是方程的解。

生:我們計算的過程是解方程,而x=17和x=5.8是方程的解。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出不同類型方程的解法,讓學生享受到自學的樂趣,明白解這類方程就是要在方程的左右兩邊同時加上或者減去一個相同的數,讓方程的左右兩邊仍然相等。與此同時再複習鞏固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三、實踐應用。

1、填空

(1)含有( )的( )叫方程。

(2)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 )叫方程的解。

(3)求( )叫做解方程。

(4)x-15=20 這個方程的解是( )

指名學生口頭回答。

2、解下列方程

x+0.3=1.8 x-1.5=4

x-6=7.6 x+5=32

學生獨立完成並集體訂正。

3、列方程解決問題

學生獨立列方程解答,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鞏固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四、全課小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課後請同學們思考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運用解方程和知識幫我們解決問題,把你想到的和同伴一起分享。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圓柱體積公式,會用公式計算圓柱體積,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討論等數學活動過程,理解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引導學生探討問題,體驗轉化和極限的思想。

3、在圖形的變換中,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並進一步發展其空間觀念,領悟學習數學的方法,激發學生興趣,滲透事物是普遍聯繫的唯物辨證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1、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並能正確應用。

2、藉助教具演示,弄清圓柱與長方體的關係。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體、圓柱形容器若干個;學生準備推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用學具。

教學設想

? 圓柱的體積 》是學生在有了圓柱、圓和長方體的相關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知識與技能上,通過對圓柱的具體研究,理解圓柱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會計算圓柱的體積,在方法的選擇上,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繫,通過想象、課件演示、實踐操作,從經歷和體驗中思考,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解決問題,體現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到生活去”的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知識的求知慾,使學生樂於探索,善於探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疑引入

“水是生命之源!”節約用水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前兩天,老師家的水龍頭出了問題,擰上閥門之後,還是不停的滴水,你們看,一刻鐘就滴了這麼多的水。

1、出示裝了水的圓柱容器。

(1)啟發思考:容器裏面的水形成了什麼形狀?(圓柱)你能知道這些水的體積?

(2)討論後彙報:

生1:用量筒或量杯直接量出它的體積;

生2:用秤稱出水的重量,然後進一步知道體積;

生3:把它倒入長方體容器中,從裏面量出長、寬和水面的高後再計算。

師:現在老師只有這些工具(圓柱形容器,長方形容器,半圓形容器和其他不規則容器),你怎麼辦?

生1:把水到入長方體容器中……

生2:我們學過了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只要量出長、寬、高就行

[設計意圖:通過本環節,給學生創設一個生活中的情境,提出問題,學習身邊的數學,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需要滲透圓柱體(新問題)和長方體(已知)的知識聯繫為所學內容作了鋪墊的準備]

2、創設問題情境。

師:(課件顯示)如果要求某些建築中圓柱形柱子的體積,或是求壓路機圓柱形大前輪的體積,能用同學們想出來的辦法嗎?

[設計意圖:進一步從實際需要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從問題中思考尋求一種更廣泛的方法來解決圓柱體積的問題的慾望]

師:今天,就讓我們來研究解決任意圓柱體積的方法。(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二、經歷體驗,探究新知

1、回顧舊知,幫助遷移

(1)教師首先提出具體問題:圓柱體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幾何圖形有聯繫?

生1:圓柱的上下兩個底面是圓形

生2:側面展開是長方形……

生3:説明圓柱和我們學過的圓和長方形有聯繫

師:請同學們想想圓柱的體積與什麼有關?

生1:可能與它的大小有關

生2:不是吧,應該與它的高有關

[設計意圖:温故而知新,既複習了舊知識又引出了新知識,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學到了新知。]

(2)請大家回憶一下:在學習圓的面積時,我們是怎樣將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推導出圓面積公式的。

配合學生回答演示課件。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由“形”到“體”;同時使學生感悟圓柱的體積與它的底面積和高的聯繫,通過圓面積推導過程的再現,為實現經驗和方法的遷移作鋪墊]

2、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啟發猜想:我們要解決圓柱的體積的問題,可以怎麼辦?(引導學生説出圓柱可能轉化成我們學過的長方體。並通過討論得出:反圓柱的底面積分成許多相等的扇形,然後反圓柱切開,再拼起來,就轉化近似的長方體了。)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操作體驗。

把圓柱的底面積分成許多相等的扇形,然後把圓柱切開,再把它拼起來,就轉化成近似的長方體了。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分的份數越多,形體中的 越接近 ,也就越接近長方體。同時演示一組動畫(將圓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

[設計意圖: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帶着問題大膽猜測、動手體驗。這樣學生在自主探索、體驗、領悟的過程中成為了發現者和創造者。]

(3)學生小組彙報交流:

近似的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圓柱的體積, 近似的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柱的底面積,近似的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根據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底面積乘高,得出圓柱的體積也等於底面積乘高。

教師根據學生彙報報,用教具進行演示。

(4)概括板書:根據圓柱與近似長方體的關係,推導公式:

長方體的體積 = 底面積 × 高

↓ ↓ ↓

圓柱的體積 = 底面積 × 高

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v= sh

設計意圖:首先通過學生的聯想建立圓柱體和長方體的聯繫,初步建立轉化的雛形,然後再通過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