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捉小魚教學反思5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46W

編寫教學反思能夠增強老師的教學質量,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育實踐反思的一種文字載體,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捉小魚教學反思5篇,供大家參考。

捉小魚教學反思5篇

捉小魚教學反思篇1

教學

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人物的心裏活動,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質。

3、能夠懂得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雙手儘自己的最大可能去幫助別人。

預習

作業:

讀通課文,掃除生字障礙。

教學板塊(註明各板塊時間及解決目標序號)學生課堂練習單

一、 通過詩歌《海浪》導入課題。(8分鐘)

1. 誦讀詩歌《海浪》。

2. 緊接着詩歌的最後一個小節“海浪是糊塗蟲,把很美很美的貝殼,忘在了沙灘上”,師述:是啊,海浪真是一個糊塗蟲呢!它不僅把很美很美的貝殼忘在了沙灘上,有時,還會把很可愛很可愛的小魚也忘在了沙灘上呢!(出示“淺水窪裏的小魚”圖)

3. 請學生説一説:看到這些淺水窪裏的小魚,你是怎麼想的,你又會怎樣做呢?

4. 師述: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8課----《淺水窪裏的小魚》,看看課文中的人又是怎樣對待這些淺水窪裏的小魚的。(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 檢查課文朗讀情況。(5分鐘)

1. 生齊讀。

2. 師根據學生讀的情況,進行正音,評議。

三、 自讀課文,思考:看着淺水窪裏的小魚,課文中的“我”是怎麼做的?小男孩又是怎麼做的?(8分鐘)

四、 彙報、交流、探討。(15分鐘)

1. 學生彙報自己讀課文,思考的結果。

2. 師出示相應的文字,抓住重點的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我”和小男孩不同的想法和做法。

五、 主題昇華,讓學生明白只要別人需要,就一定要儘自己的力量去給予別人幫助,而不要在乎自己的力量是不是太微弱,也不要在乎別人是不是也在做。(4分鐘)

1. 想象:

課文中的“我”在和小男孩進行了一番對話之後,會怎麼做呢?結果會怎樣呢?

沙灘上的其他遊人看見“我”和小男孩的行為後,他們又會怎麼做呢?結果又會怎樣呢?

2.通過幾個假設,讓學生明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的道理。

誦讀詩歌,結合圖片,弄明白沙灘上淺水窪裏的小魚的由來。

想一想,説一説:如果是自己看到淺水窪裏的小魚,會怎麼想,怎麼做?

朗讀課文。

自讀課文,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彙報自己的思考。

讀相關的課文段落,品相關的詞句,將“我”和小男孩不同的想法和做法進一步明晰。

想象,交流。

教後記:

這一課,週四上午,我給我們班的孩子上了。上的結果是,用胡校長的話來説,老師就像伏爾加河上的縴夫,費勁呀!究其原因,第一,由於週三下午學校在開展綜合知識競賽,佈置預習時在操場上佈置的,再説按照進度我們又還沒有上到這裏,很多學生可能沒有當回事,所以,沒有認真去對待預習!上課時,居然連課文都讀得一塌糊塗,我只得又給了學生練習讀課文的時間。第二,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個糟糕的開頭,讓我的心情很不愉快。接下來的教學,我的語氣一直都很生硬,表情也比較嚴肅,而學生呢,一方面,預習不到位,另一方面,少了我的激勵,再加上,在多媒體教室裏,學生坐得很散,感覺離老師很遠,很多學生似乎都不在狀態,一直到後面的主題昇華時,教室裏才開始有了學習的氛圍。

週五,在新舟國小,也給二(4)班的學生上了這堂課。大概的`思路是沒有變的。那裏的學生朗讀的能力還是挺不錯的,通過早讀的預習後,上課時就能將課文讀得很流利,只是部分字音讀得不夠準,平翹舌音沒有正確區分開來。學生的學習習慣也非常好,書一讀完,所有的孩子便馬上將書放好坐端正了。但是,或許是平時老師在教學中只是要求學生讀通了課文,認識了生字,而沒有引導學生就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的思考過,所以,學生沒有思考的習慣,思維的品質也不夠好。比如,第三個板塊時,我要求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屏幕上的問題。可是學生剛讀完課文,便放好書坐端正舉起手來了,我問他們思考問題了嗎?齊刷刷的回答是“沒有”。於是,再提醒孩子們,光讀完課文還不行,一定要邊讀便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孩子們“思考”過了,可當我問“課文中的‘我’是怎麼做的?”的時候,孩子們卻回答的是“撿魚”,我只得再帶着孩子們去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讓學生先搞清楚課文中誰是“我”,“他”是誰,再通過文本細讀,才終於讓孩子們明白了文中的“我”僅僅是有擔憂、焦急卻沒有撿魚、救魚的行動,而小男孩則是盡了自己的所能來救小魚的。在主題昇華的環節,儘管有幾個極為優秀的孩子用了極為精彩的發言將課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但還有部分孩子,卻也是遊離在課堂之外的。

通過這次對兩個班級孩子的教學,我有了如下的體會:

1. 預習太重要了,沒有課前充分的預習,要提高課堂的效率,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2.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的“兩套大綱”也太重要了,如果學生沒有充分的課外閲讀,哪怕朗讀的能力再強,那也只是遊離在文字之外,而不能走近文字裏,更不能將自己也拉進文字的,對文字的敏感度,也一定是有限的。

3. 儘管是低段的閲讀教學,但我們老師也一定要盡力將學生帶到一個憑他們自己的能力達不到的高度,要盡力的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和思維品質。

4. 在課堂上,老師一定要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情緒和狀態,不能帶着怨氣、怒氣來教學。

捉小魚教學反思篇2

這篇課文中小男孩的舉動很令人感動,那麼怎麼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深深體會到小男孩的感人之處呢?

首先,我直接出示課題,讓學生讀課題設疑,結果學生讀了以後,主要提出了三個問題:什麼是淺水窪?小魚是怎麼跑到淺水窪裏的?淺水窪裏的小魚怎麼了?所以自然地就引着學生開始看圖瞭解淺水窪,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解決這三個問題,那麼在理解時引着學生將自己的心情讀出來,第三個問題在第一段學生已找出內容,小魚太可憐了,那麼如果你見到這個情景你會做什麼呢?是看着它死掉?還是趁機全逮回家吃了它?在學生還未回答之時,讓學生讀下文,看你又瞭解到了什麼,接着學生就開始讀二到六自然段,説説自己的感受,有很多學生就説那個小男孩做得很感人,那麼他感人在什麼地方呢?學生再説,在説的基礎上,引導全班學生讀好,把感人讀出來。再給一部分時間讓學生小組練習分角色讀,接着找幾組同學來表演,在表演中,發現學生的表演讀能力需進一步培養,叫了三個小組有兩個小組都是讀得雖很好,但與動作等一結合就亂了陣腳。最後讓學生聯繫自己的家鄉説説自己家鄉的小動物,並説説自己怎麼保護他,在這裏我有個地方很困惑,很多學生學了這一課都説以後自己要保護小魚,堅決不讓自己的親人再釣魚,還有呀,更有的同學還要保護小雞、小狗之類的,看到他這樣認識,真有點不知所措,勸也不是,但也有點過不去,這該怎麼處理呢?

捉小魚教學反思篇3

?淺水窪裏的小魚》講述了一個小男孩盡力拯救那些困在淺水窪裏的小魚的感人場面。文章的主要寫的是一位先生和小男孩的對話,從兩人的對話中,我們知道小男孩明知自己這樣做無濟於事,但仍儘自己的力量奮力拯救小魚。文中的這個孩子純真、善良、感人至深,通過學文,要讓學生感受到男孩的善良。我在設計時,抓住教材的情感點和學生情感點,並努力在兩者之者架設一座橋樑。

一、以“在乎”為切入點展開教學。

在學生學習生字後,讓學生談談“在乎”一詞怎麼理解,説説在生活中誰在乎你?並談談大海中的小魚最在乎什麼?接着通過讀悟第一自然段體會魚兒在乎自已好好的活着,讀第2—6自然段感受,小男孩在乎每一條小魚。整堂課以“在乎”為切入點,以“在乎”為主線展開教學,教學過程的思路清晰,對教材的處理較到位。

二、創設心靈交流的平台。

英國大文豪蕭伯納説過:“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就有兩個甚至多於兩個的思想。”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個體之間是有差別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學習時空,創設心靈交流的平台,讓每一個孩子都覺得自己有“用武之地”,成為學生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理解小魚被困在淺水窪裏的情景時,讓學生想象,用不了多麼,火辣辣的太陽就會當空照,此時,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在教學2—6自然段時,讓學生通過表演體會小男孩撿魚、扔魚的辛苦,並有意識的“採訪”,引導學生揣摩小男孩的心理,這一個個環節的教學,我引領着孩子深入文本,進入文本角色,讓孩子與孩子們交流,讓孩子與文中的角色交流,和諧、輕鬆地營造了一個多方位交流的平台,使合作學習更加地愉悦,使孩子們更加地積極主動

三、有意識地進行語言訓練,讓學生在這種語言訓練中提升發展。

在學生讀悟了小男孩在乎淺水窪裏的每一條小魚後,我讓學生仿照課文句式進行填空練習:這條_________,這條也_________!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所有的小魚_________。學生藉助這一練習形式,開動思維,展開想象。有的説:“這條想回大海!這一條也想回大海……”有的説:“這條想活,這一條也想活……”還有的説:“這條是個小生命,這條也是小生命……”這樣的設計和教學,既達到了對課文內涵、情感的理解、體會,與作者、文中的小男孩心心相印,產生共鳴,又在此基礎上,啟發思維想象,發展了語言。學生由此“一舉多得”。這是有效的語文學習,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統一的語文學習。當然,這堂課既有亮點,也有不足之處。我深深地感受到學生的情感還並沒有完全釋放出來,誦讀還不夠到位。

我想,怎樣在課堂中幫助學生挖掘課文的情感,體會字裏行間中藴涵的真情,還需要我再度去思索吧!

捉小魚教學反思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出對小魚的憐惜和對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3、進一步樹立保護小動物、珍惜生命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難點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魚的可憐,對小男孩產生敬佩之情。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森林是小鳥的家,小鳥在美麗的森林裏快樂地歌唱;大海是小魚的家,小魚在蔚藍的大海里自由地遨遊。你們看![播放課件:魚在大海里游來游去,自由快活的生活情景。]

看了剛才的畫面,你想説些什麼?

2、可是有一天,大海漲潮了,巨浪一層一層陣拍打着岸邊,小魚也被衝到了沙灘上。後來,潮水退去了,可是可憐的小魚回不了家了,留在了沙灘的淺水窪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二十八課《淺水窪裏的小魚》。(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你們知道什麼是淺水窪嗎?[出示課件:淺水窪圖片。]

過渡:這些淺水窪裏的小魚,離開了美麗的大海,離開了親愛的夥伴,它們的命運將如何呢?讓我們一起去讀讀課文。

二、隨文識字,讀通課文。

1、初讀課文、交流識字方法。

①翻開書,自由讀課文,遇到生字,做上記號。

②遇到生字,你準備怎樣認會它?(相機提醒學生:①藉助拼音認字,這是個很好的辦法,要注意將拼音多讀讀,把字音讀準。②問問同學,也是個不錯的辦法,同學有困難,你要幫幫他,同學讀對了,你要誇誇他。)

③現在大家就用這些方法將生字認會吧!

2、檢查生字。

①生字都會讀了嗎?誰願意當小老師帶着大家讀?

②下面我們開火車讀一讀。

③去掉拼音你還會讀嗎?[出示課件]那我們來試試,如果讀對了,小魚就會遊起來呢!(指名、男生讀、女生讀、全班讀)

3、初步感知課文。

生字小魚遊啊遊,游回了課文中。請大家再讀讀課文,看看課文説了些什麼?

三、深入學文、感悟真情。

1、現在我們就到沙灘上走一走,去看一看淺水窪裏的小魚。自己讀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看看讀完後你有怎樣的感受呢?(學生談感受。)

2、那你們的這些感受是從第一自然段的哪句話體會到的?[課件隨學生髮言出示句子]相機指導朗讀。“它們被困在水窪裏,回不了大海了。”(板書寫“困”)還有哪些同學也是從這句話體會出來的?

誰能將小魚的困境讀出來?自己試着讀讀,指名讀。“被困的小魚,也許有幾百條,甚至有幾千條。”

捉小魚教學反思篇5

?小魚吐泡泡》是小班主題活動《圖形寶寶》中的一次美術活動。在這次美術活動中,我們一改以往用單一的蠟筆作畫的風格,讓幼兒運用多種材料來進行美術活動。孩子們對於本次活動興趣盎然,最後的作品呈現效果也不錯。課後,我對本次活動進行了如下反思:

一、活動形式新穎。

本節課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主題活動《圖形寶寶》,我們引導幼兒採用瓶蓋印畫的方法,表現大大小小的圓圈泡泡。一個個廢舊的瓶蓋當作印章,蘸上顏料,印出一個個圓圓的,色彩鮮豔的泡泡,這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説是多麼神奇的事情。在這過程中,幼兒不僅學習了一種新的繪畫方式,也對顏色和形狀進行了一次着重的感知,從中感受到美術的快樂!

二、操作要求明確。

在講解操作環節時,我首先請了兩個孩子來示範怎樣用瓶蓋印畫,但是效果並不理想。於是,我利用兒歌化的語言進行了講解示範,並鼓勵全體幼兒一起徒手和老師一起邊説邊做動作:蘸一蘸,壓一壓,拿起來,吐出一個圓泡泡。

在活動過程中,我給每個孩子提供了紅、黃、藍三種顏色。對於小班幼兒來説,玩色的機會並不多。在印章畫過程中,當孩子想換一種顏色進行是需要用抹布擦去,這個操作過程對於孩子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於是,我對操作注意事項交待得特別仔細:每組小朋友都有一個顏料盒,選你自己喜歡的顏色用瓶蓋進行印畫,印的時候要用點力,每次只能蘸一種顏色,換顏色的時候要用抹布將瓶蓋上的`顏色擦乾淨,才能換別的顏色寶寶,注意要保持畫面的整潔。

三、不足之處反思。

1、我對活動的主體性把握不夠。因為害怕孩子出現混亂的場面,所以我控制了孩子玩色的時間。操作前要求講得太多了。應該去除一些多餘的環節,把印畫的環節加強,使活動變得更為簡單,更滿足孩子的需要。

2、在活動中部分孩子們不在乎給小魚吐泡泡,而是注重用抹布擦拭瓶蓋上的顏料;部分幼兒注重換顏色、換瓶蓋,不去關注畫面的整潔性和整體性。我想這是因為類似這樣玩色活動孩子嘗試較少,他們對顏料和印章很感興趣,但興趣點在玩色的過程中。如果我們在區域活動中或者美術活動中多嘗試這樣的方式方法,讓孩子自由玩色,充分玩色,再進行這樣有規律的印色活動,加上教師的方法指導,這樣或許就不會出現孩子亂玩色的情況了。

3、本次印畫大多數孩子只關注了用不同的顏色和不同大小的瓶蓋進行印畫,畫面比較單一。教師可以對能力強的孩子進行適當的提升,引導幼兒觀察泡泡不同的組合方式,在創作時,可以進行重疊、聚合、分散的組合嘗試,相信這樣的畫面效果會更加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