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在選調生崗前培訓班上的講稿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51W

同學們:

在選調生崗前培訓班上的講稿

非常感謝省委組織部的信任,非常榮幸在革命聖地井岡山,同你們——一羣朝氣蓬勃、年輕有志的選調生交流談心。我看到你們,就想起了年輕時的我,充滿活力,無所畏懼,也想起了毛澤東主席的一句詩詞“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這樣的意境,讓人振奮;這樣的氛圍,讓人感染。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泱泱中華,歷史悠久,文明博大。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讀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鑑今。讀歷史,可以增加歷史厚重感,從中發現規律、掌握規律。品國學,可以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感悟前人修身、幹事、為官的智慧和力量。那麼,今天我想就《讀歷史,品國學,感悟做人做事做官》為主題,結合當前工作實際,與大家分享一些感受和感悟。你們都是百裏挑一的選調生、而且不少是博士生。你們都是現在的優秀人物,可能還會成為將來的傑出人物。所以,我的觀點和感悟,只能是與大家一起共勉!

對於如何做人、做事、做官,自古以來都是一個常講常新的話題,也是我們每個從政為政的人,要用自己終生的實踐來回答的問題。有道是“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心裏有一千部《紅樓夢》”對於做人的道理,做事的規矩,做官的準則,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古今中外很多仁人志士、聖賢先哲有着豐富而深刻的見解,都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很有哲理,很有意義。比如古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君子為政之道以修身為本”“先修身而後求能”等等。我以為,做人、做事、做官三者三位一體,不可分割,互為關聯,互為作用的。把做人、做事、做官之間的關係想明白了,悟透徹了,實踐好了,才能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官。

做人是根本。◆常言道:“做官一陣子,做人一輩子”“做官有止境,做人無止境”。◆決定人生成敗的三分在做事、七分在做人,人生的一切成功歸根結底都是做人的成功,人生的一切失敗歸根結底都是做人的失敗。

做事是目的。◆孫中山先生説:“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周恩來總理講:“關注小事,成就大事。”都把做事放到很重要的位置。

做官是載體。◆做官意味着義務,意味着責任,意味着奉獻和付出。在其位就要謀其政。要想做好官、做好事,先要做好人。只有做好了人,做官才能成為好官;只有做好了人,做事才會有正確的動機,才會有正確的方法,才會做出讓老百姓歡迎的事。◆好人不一定是“好官”,但“好官”一定是好人!

◆決不能顛倒做事與做官的關係,做官只能是載體,做事才是目的。假如顛倒了這一關係,就有可能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做人需要修身,做事需要信念,做官需要境界。做人是一世的,做事是永恆的,做官是一時的。做人要知不足,做事要不知足,做官要知足。

下面,我分別就做人、做事、做官這三個問題,談點個人體會。

一、關於做人的問題

人字結構只有一撇一捺,真正寫好不容易。一劃朝天,兩筆着地,意為頂天立地。如何做人,古人有一段話講得非常好:“敬天地,忠社稷,孝父母,和夫婦,友兄弟,信朋友,睦鄉鄰,施窮人,救危困”。《易經》中説:“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而對於這個問題分析很透徹、很深刻、很全面的還是毛澤東主席,他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我們黨員幹部的做人主張,那就是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做人的道理浩如煙海,做人的方法千姿百態,但我想,作為黨員幹部,包括我們在座各位選調生,究竟要做個什麼樣的人,最基本的要做到以下六條:

(一)做個追求理想的人。◆一個人沒有理想,就沒有方向。◆沒有理想就會胡思亂想,沒有信念就會心生雜念。◆一個人,要靠精神支柱來支撐,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如果一個人缺乏精神支柱,缺乏精神追求,那麼他不可能會演繹一個精彩的人生,也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講到這裏,站在革命聖地井岡山,我想起無數革命先烈為中國革命堅定理想信念,作了一首詩與同志們分享:信念/故國積弱百年多,山河破碎淚成河/求索真理多志士,馬列主義起沉痾/數有艱難擾航向,駛過驚濤履平波/前途縱有千般險,人民定會譜凱歌。那麼,我們如何去追求理想?我以為要做到三點:

一是要勾畫人生藍圖。兩千多年前,孔子的藍圖,是“大同社會”,力求“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孫中山的藍圖,是“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推翻帝制,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毛澤東主席的藍圖,是解放全中國,使中國人民站起來,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方誌敏同志的藍圖是“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鄧小平同志的藍圖,是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民富起來,實施“三步走”戰略,達到小康社會;習近平總書記的藍圖,是“兩個一百年”的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有多麼大的理想,才能勾畫出多麼大的藍圖,才能幹多麼大的事。作為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選調生,一定要善於描繪自己的“人生藍圖”。

二是要立志建功立業。毛澤東主席16歲離家求學,寫出了“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的豪情壯志。周恩來總理19歲東渡日本,作詩“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羣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朱鎔基總理當選總理第一天就在記者招待會上慷慨陳詞,“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將勇往直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習近平總書記在意大利出訪,回答提問時説“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這短短八個字,充分體現了一個大國領袖高尚的思想境界和立志建功立業的偉人擔當。作為選調生,必須要有這種為國家、為江西、為你將要踏上的那片土地建大功、立大業的志向和追求。

三是要有高尚價值取向。孟子提出要“捨生取義”;屈原心�黨持疚闖輳成常渡磴杪�;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面對封賞,堅辭不就;岳飛説“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勇戰沙場,精忠報國;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抗金愛國,矢志不渝;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血灑刑場;方誌敏烈士“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為了可愛的中國置生死於度外;焦裕祿身患肝癌,忍着劇痛,堅持工作,等等。他們是一種什麼價值取向?是一種矢志不渝追求國家興盛、民族振興的高尚價值取向。這是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弘揚的。

(二)做個品行端正的人。◆品行端正是每一個人的立身之本、處事之基。品格決定人生,它遠比天資更重要。◆有了良好的人品作保證,做人才有底氣,做事才會硬氣,做官才有正氣。◆人正不怕影子斜,腳正不怕鞋子歪,身正你就能睡得好覺。我以為,品行端正至少包含三層意思:

一是忠誠。忠誠是對一個人生活中所扮演的各種角色是否合格的一個檢驗標準,是惠及他人的一種大德。大家都知道,儒家有十三部經典著作,被稱為“十三經”《詩經》《尚書》《易經》《孝經》等。東漢文學家馬融因為“十三經”有《孝經》而無《忠經》,就專門寫了一部《忠經》,裏面講:“忠能固君臣,安社稷,感天地,動神明”。忠誠,是對他人、對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是愛的外延。人各有所事,便應各有所忠。南宋文天祥所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當年在朱元璋與陳友諒鄱陽湖大戰中,朱元璋手下大將韓成穿起朱元璋服裝替其身死,體現為一個“忠”字,朱元璋稱帝后在我們餘干為36個忠臣建起忠臣廟,現在已是國家4a級景區,歡迎大家來感受忠義文化。古人尚能如此,何況我們?作為一個人,就要忠於家庭、孝敬長輩;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要忠於黨、忠於人民;作為一名國家幹部,就要忠於事業、忠於職守。上,要無愧於國家;下,要對得起羣眾。不要讓自己成為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選調生是黨政領導幹部的後備人選,是黨的事業接班人,首要是要有忠誠之心,對黨絕對忠誠,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二是正直。什麼是正直?先賢孔子説“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孟子講:“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實正直就是對正義和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堅守,就是堂堂正正、坦坦蕩蕩,光明磊落、剛直不阿,上不欺天、中不欺人、內不欺心。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人生在世,只有把“人”字寫正了,才會有服眾的底氣和被尊敬的資格。作為黨的幹部,更要講良心、講黨性。

三是嚴謹。“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這是諸葛亮54歲臨終前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誡子書》裏的一句話,意思是説,放縱懶散就不能振奮精神,急躁冒險不能陶冶性情。深刻地指出了嚴謹對於人生修養的重要性。嚴謹是一種對人、對事、對己嚴肅認真的態度,沒有這種態度,人生就可能流於放縱,事業就可能流於荒廢。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都是對人生、對事業、對自己採取嚴謹態度的人。對於黨員幹部來説,嚴謹就是工作作風上的務實高效、追求卓越,就是生活作風上的潔身自愛、維繫自我。我們在座的各位都很年輕,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更要把“嚴謹”二字時刻懸於腦際,始終保持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危機感,慎言、慎行、慎獨、慎微、慎終,決不能自我放縱。否則,權力就有可能成為墮落淪喪的根源。

(三)做個誠實守信的人。古人云:誠信於君為忠,誠信於父為孝,誠信於友為義,誠信於民為仁。正因為如此,誠信一直被古代先賢視為安身立命之本、道德修養之基。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文化一直將誠信作為修身的重要部分,孔子講“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孟子認為:“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而墨家也非常推崇誠信,比如墨子提出了“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的觀點。另外,道家也把誠信作為人生行為的重要準則,如老子認為:“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莊子也極為看重誠信:“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正是古代先賢對誠信的推崇,幾千年來,誠信被中華民族視為自身的行為規範和道德修養,並形成了其獨具特色並具有豐富內涵的誠信觀,中華民族也素有“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言必信,行必果”的誠信品質。

西漢初年有一個叫季布的人,是特別講信義的人,他曾是項羽的得力干將。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無論有多麼困難,他一定要想方設法辦到。當時流傳一句諺語:“得黃金千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是成語“一諾千金”的由來)後來,項羽戰敗,劉邦當上了皇帝,懸賞千金通緝季布。但季布重信義,深得人心。人們寧願冒着被誅滅三族的危險為他提供藏身之所,也不願意為賞賜的一千兩黃金而出賣他。後來,有人為了保護他,就祕密地將季布送到魯地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家很欣賞季布對朋友的信義,全力將季布保護起來。不僅如此,他還專程到洛陽去找汝陰侯夏侯嬰,請他幫忙解救季布。夏侯嬰也非常欣賞季布的信義,就在劉邦面前為季布説情,終於使劉邦赦免了季布。不久劉邦還任命季布做了河東太守。

古代很多經典文學作品裏也藴含了中國古人崇尚“一諾千金”“言必行,行必果”的精神追求。比如,《紅樓夢》中的劉姥姥目不識丁,是一個老寡婦。她和王熙鳳的祖父聯過宗,有點沾親帶故,於是在一年的冬天,帶着外孫板兒踏進了賈家的大門,以尋求幫助。劉姥姥一進榮國府,得到王熙鳳打賞的二十兩銀子。第二年夏秋季節,劉姥姥帶着糧食和瓜菜二進榮國府,感謝賈家的關照,再次受到賈老太太的厚待。劉姥姥三進大觀園時,賈府已被查封,王熙鳳已落到“力詘生人怨”的地步,先前被她傷害的人們,都來乘機報復。精明過人的鳳姐相信質樸、善良、熱心的劉姥姥是唯一可以急難相依的人。因此,鳳姐在臨死的時候,重託劉姥姥照應獨生女兒巧姐。

王熙鳳一生陰險刻薄,樹敵太多。她一死,巧姐的舅舅王仁,為了幾個錢,打算把巧姐賣到妓院。正在危急的時候,劉姥姥毅然救出巧姐,避匿鄉間,信守了她對王熙鳳的承諾。劉姥姥看不懂人生道德的大道理,卻知恩圖報,一諾千金。

在古代,不僅平民百姓將誠信視為自己做人的原則,而那些達官貴族、賢明君主也信守自己的約定,將誠信作為國家的運行之規。比如齊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晉文公不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棄虞人之期。

誠實守信不僅對於一個人很重要,它也是一個企業、一個地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孔子的學生子貢向老師請教治國的辦法。孔子對他説:“一是老百姓豐衣足食,二是國家擁有強大的軍隊;三是取得臣民的信任。”子貢問:“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條,應該先去掉哪一條呢?”孔子説:“去掉軍隊。”子貢又問:“如果再去掉一條呢?”孔子答:“去掉衣食,寧可無食,也不要無信”。如果得不到臣民的信任,國家遲早要滅亡。孔子的這番言論是得到了充分驗證的。分享兩則小典故:一個是“立木為信”,一個是“烽火戲諸侯”。

“立木為信”:春秋戰國時,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了一根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它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商鞅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開。秦國由此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400年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bāosì),為了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美女一笑的把戲後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開心得笑了。五年後,周幽王被圍,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弄諸侯。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後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誠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誠信走天下。對現代人來説,誠信是立身之本,是取信於人的法寶,是結交好運的幸運石,是孕育成功的基石,是成就事業的無形資本。恪守誠信,方可獲得越來越多人的信賴、支持和幫助,在競爭中取得勝利。如果沒有誠信交不了朋友,沒有誠信談不成生意,沒有誠信幹不了大事。如果不講誠信,作為普通人,你借不到錢、辦不成事,坐不了高鐵;作為領導幹部,你對本單位的幹部羣眾就沒有號召力。所以,領導幹部,包括今年在座各位選調生,你們肯定是要走上領導崗位的,決不能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更不要口是心非,心術不正,故弄玄虛,用心計、耍手腕。小聰明,不是大智慧;小聰明,成就不了大事業。不誠信的幹部,樹立不了形象,形成不了品牌,要自覺做到以誠修身,以誠待人,以誠做事。

(四)做個毅力堅強的人。蘇軾在《晁錯論》中説,“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成就一番事業,不會一帆風順,都會遇到挫折,經歷重重困境,關鍵就是看有沒有雍正那種“堅剛不可奪其志”的韌勁,有沒有鄭板橋説的“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執着,有沒有陳毅元帥那種“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鬆高潔,待到雪化時”的錚錚鐵骨。那麼毅力堅強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一是困難不足懼。孟子講,“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周文王牢獄演《周易》;孔子受難著《春秋》;屈原流放寫《離騷》;左丘明失明著《國語》;孫臏被砍雙足著《孫臏兵法》;司馬遷受宮刑成《史記》;越王勾踐,卧薪嚐膽,滅吳雪恨,成為霸主;蒲松齡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終不負,卧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作為座右銘;毛澤東主席經歷過秋收起義、井岡山的鬥爭、爬雪山、過草地,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革命勝利;鄧小平同志“三落三起”,推動改革開放,為國家繁榮富強奠定了堅實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陝北插隊經歷“五關”磨鍊(一是跳蚤關,從咬得睡不着覺到不怕咬。二是飲食關,從糠菜粗糧難以下嚥到什麼都能吃。三是生活關,從什麼也不會料理到事事自己動手做。四是勞動關,從上山就氣喘吁吁到評為最壯的勞動力。五是思想關,從不想也不會和羣眾打交道,到和羣眾睡同一個炕,帶領羣眾脱貧致富),最後成長為大國領袖。作為年輕幹部,一定要堅定“困難面前有我,我面前沒困難”的思想。目前,我省農村有的地方條件還很艱苦,你們到村一級工作還會面臨許多困難,但同志們一定要向習總書記學習,堅信“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把到村掛職作為非常難得的學習機遇,把戰勝困難作為歷練人生的途徑,把應對挑戰作為磨練意志的手段,做到困難面前不後退,挫折面前不氣餒,壓力面前不動搖。如果我們天天講困難,而不去研究困難、克服困難,那就跟懶漢冬天説冷一樣,越説越冷。

二是人言不足畏。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曾國藩贈其弟曾國荃一首詩:“左列鍾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低頭一拜屠羊説,萬事浮雲過太虛”。意思是説,儘管左面掛滿了朝廷的褒獎狀,不要驕傲自滿;右邊放了毀謗自己的奏摺也不要生氣煩惱,人世間本來就像天秤一樣,這頭高了那頭低。只要效法“屠羊説”(出自《莊子》,講的是楚國一個賣羊肉的,在楚昭王失敗後他跟隨流亡外地,但在楚昭王大勝返國後,他卻拒絕賞賜)的精神與做法,樂觀豁達,淡然處之,榮譽也罷,誹謗也罷,不過是藍天上的一片浮雲,一旦被風吹散,就會成為往事。幹任何工作,如果意志上不堅定,聽到風吹草動,就瞻前顧後、患得患失,前怕狼、後怕虎,就必然一事無成。

三是完美不現實。現實生活中,完美主義者總是給自己和他人設定過高的標準。當人、事、物令他不滿意時,他就會產生不良情緒,甚至厭惡和惱怒。為了避免不完美,他們不惜多花許多時間、氣力去做多餘事情,結果適得其反。不僅在事業上難以成功,而且在家庭問題、人際關係等方面,也不可能取得滿意的效果。胡適有句話叫,“對事要於無疑處有疑,對人要於有疑處無疑。”心理要健康,不要多疑。因為有疑,項羽逐范增,崇禎殺袁崇煥。人之處事,固不可以不思,而亦不可以過思。不想是“傻子”,但是想多了就是“瘋子”。追求完美只會讓人走進形式主義的怪圈,有智慧的行動家不會如此。完美主義就是空想主義,必然導致形式主義,而形式主義絕對會害死人。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脱貧攻堅前期一些地方走過的彎路)。所以,從去年開始全國上下,我省縣、鄉、村都在着力反對和防止形式主義。

四是美言不亂腦。《鄒忌諷齊王納諫》講,“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有些帶着目的誇你的人不是親近你、害怕你,就是有求於你。作為有思想、有文化、起點高的你們,人生的第一步邁得非常順,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力,一定要頭腦冷靜,不要把美言當成口碑,否則就會步入美言陷阱,自我陶醉,自高自大,自以為是,心高氣傲,好高騖遠,必然會害了自己。同時,還要正確對待批評,因為表揚使人振奮,但批評更使人進步。

(五)做個寬厚善良的人。◆寬厚善良是一種心境,是一種胸懷。有人講,“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它包含三個內容:

一是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從古至今,凡成就大業的君主,必然有一顆寬容之心。齊桓公與管仲曾是政敵、仇人,管仲甚至為幫助齊桓公的弟弟射殺齊桓公,但齊桓公上位後,不計前嫌,重用管仲,治理國家,成為春秋五霸之一。魏徵原是李建成的主要謀士,曾獻策除掉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見魏徵性格剛直,才識超越,任命他為諫議大夫。魏徵病死,李世民十分悲痛説:“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魏徵一死,我失去了一面鏡子。”正是因為李世民的包容胸懷,才有了“貞觀之治”。這裏還有個故事:清代康熙年間,安徽桐城人禮部尚書張英的老家和姓吳的富豪人家相鄰。由於兩家都是祖上留下的產業,時間久遠,兩家中間的三尺空地屬於誰家也不清楚了。後來,吳家重修房舍,要用三尺空地,説這空地是他家的,但張家認為是自己的。兩家為此爭執不下。於是張家給張英寫了一封家書,告知情況,希望張英用自己的地位和權力將吳家壓一壓。不料張英不但沒有壓吳家,還讓自家人讓出這三尺空地。張英在信中寫道:“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家人遵囑給吳家讓出三尺空地。吳家被張英的大度謙讓所感動,在重修房屋時,也讓出三尺宅基地。兩家之間,空了一條巷子,有六尺寬,人稱“六尺巷”。張英大度謙讓處理鄰里財產糾紛傳為千古佳話。官渡大戰後,曹操繳獲了許多他的屬下私通袁紹的書信,但他當眾把這些書信都燒燬了,對這些人也沒有采取任何懲罰措施,這也是一種寬容。五代時,有個布袋和尚,寫了一首《插秧詩》“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説的是插秧,實際也是做人。古人云:“進一步寸步難行,退一步海闊天空”説的也就是這個道理。

二是厚道。厚道不是懦弱、不是無能,而是一種氣度、一種雅量。以一種厚道之品為人處世,會給人一種信任感、一種踏實感,所以古人講“厚德載物”。那麼,怎麼樣才能算厚道呢?

◆厚道的人,不佔人家便宜。春秋的鮑叔牙,他為人從不佔便宜,特別厚道,當時他跟管仲一起做生意,管仲拿走更多的錢。人家跟他提醒,他不僅沒有計較,還説管仲家裏很窮,可以多拿點。

◆厚道的人,能為他人設身處地着想。孔子參加人家的喪禮,他都能感同身受,替他們悲傷,連吃飯都會感到不舒服。明朝楊榮,他的祖父跟曾祖父以擺渡為生,也就是划船的。剛好當地大水,他的祖父跟曾祖父只是救人,所有的貨物都沒有拿。這就是一種厚道,體恤到別人有生命的危險,就拼了命地去救。

◆厚道的人,能夠知恩報恩。時時不忘一生中誰對我們有恩德,念恩念舊,深情待人。

◆厚道的人,不指責,不給人難堪。北宋的韓琦是一代名臣,他有一次晚上看書,旁邊幫他執燈的士兵不專注,分了神,把他的鬢髮燒了。他頭也沒轉,順手就把這個火給滅掉。過了一會兒,他轉頭一看,那個士兵已經被換掉了。於是他問,剛剛那個執燈的人呢?底下的人就説,他把將軍的鬢髮都燒到了,就把他換掉了。結果韓琦説,你把他找回來,不要為難他。事情已經發生了,他會認真改正的。其他士兵聽説自己的將軍這樣包容底下的人,無不感佩將軍的度量和對士兵的愛護,整個軍隊士氣大增。

作為一名年輕幹部,你具備了厚道的品質,在你的周邊就會聚起一股股人氣,羣眾會信任你,同事會支持你,領導會關注你,這是一種力量。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這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言。我們剛下到基層,基層幹部可能對我們不熟悉、不理解、不支持。説話沒人聽,辦事沒人跟,很難受。大家對待這些問題,一定要厚道,用我們的工作,用我們的才能來展示自己,來取得他們的信任和支持。

三是善良。我們所處的社會好比一個大家庭,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與人為善,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但是不管是小善還是大善,只要永遠有一顆善心,便足以讓你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

(六)做個有責任感的人。◆“責任”是一個非常厚重的概念,是檢驗一個人做人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和尺度。◆任何一個人懈怠了自己的責任,都會給別人也會給自己帶來不便和麻煩,甚至是生命的威脅。◆責任讓人堅強,責任讓人勇敢,責任讓人知道關懷和理解。

什麼是責任?李商隱説“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是責任,范仲淹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責任,辛棄疾説“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是責任,顧炎武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責任,龔自珍説“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是責任。

昭君出塞,她明知此去艱難異常,要永遠忍受思鄉之苦,在宮女們都不願嫁到匈奴的情況下,主動挑起“使國安”的責任,遠嫁他鄉。茫茫大漠,黃塵漫天,是責任讓柔弱如水的她作出了這樣壯舉。白求恩大夫在敵人炮彈滿天飛來時,不顧個人安危,堅持為傷員做手術,當有人勸他轉移時他説“手術枱是醫生的陣地。戰士們沒有離開他們的陣地,我怎麼能離開自己的陣地呢?”這是責任。

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我以為至少應該在兩個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要有強烈的責任心。責任心是一種工作態度,一種客觀需要,也是一種主觀追求。三國時期一代猛將呂布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三英戰呂布,他的能力可以説是超強,結果卻以失敗告終。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沒有責任心,沒有原則,沒有底線,見利忘義,見異思遷,最後丟了性命,身敗名裂。那麼回到我們工作當中,領導就是責任。無論是作為單位“一把手”,還是分管某一塊工作的領導,有沒有強烈的責任心,直接影響到一個單位、你所分管領域的決策水平和工作成效。有什麼樣的責任心就會有什麼的落實結果。責任心強,就會在其位、謀其政、行其權、負其責,執行起來就會沒有任何藉口、不發牢騷、不談條件、不講代價、不計得失。相反,責任心不強,碰到問題不解決,遇到矛盾繞着走,結果就會困難越來越大,問題越積越多,最終肯定要出大問題。

二是要做到勇於擔當。習總書記説“能否敢於負責,勇於擔當,最能看出一個幹部的黨性和作風”。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放棄肩上的責任,扛着它,就是扛着自己生命的追求與信念;扛着它,就是扛起對自己人生的美滿與幸福。放棄了責任,做人是一種可悲、是一個人的不幸;放棄了責任,做官則是一種錯誤、是人民的不幸。人既要有才華又要敢擔當。比如諸葛亮,劉備臨終託付他要興復漢室,他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敢有絲毫懈怠;出師北伐時,馬謖失街亭,他不僅揮淚斬了馬謖,而且自貶丞相之職,完全承擔了整個戰役失敗的責任。我們要學習諸葛亮勇於擔當的精神,這既是一個政治品質的問題,也是一個思想境界的問題。

二、關於做事的問題

人活着就要做事,從政更是要做事。聽説在座的各位,都是在市、縣任職,但要在村裏掛職兩年。當前村一級最重要的事情,是發展的問題、穩定的問題、民生的問題、生態保護的問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問題;最難的事情,通俗的講,就是要解決好活人的房、死人的墓、地面的垃圾等問題。那麼我們怎麼去做好這些事,我以為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善於謀事,做正確的事;二是要善於成事,用正確的方法做事。

(一)要善於謀事。俗話説,“謀定而後動”“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為一名領導者,怎麼安排工作一定要有謀劃,要有策劃,要有規劃,要有計劃,既要有長遠目標,也要有短期安排。

一是謀事要有思考的習慣。◆《周易》“靜則思、思則變、變則通、通則達”。韓愈説“行成於思,而毀於隨。”◆善於思考的人,能由小及大,小中見大,從小事中得到大啟發。魯班被長又細齒的野草割傷了,大受啟發,發明了鋸子。國外也有這樣的例子,瓦特看到水開了,在不懈的思考中發明了蒸氣機;牛頓看到蘋果落了,經冥思苦想反覆思考,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善於思考的人,能由他及我,由此及彼,舉一反三,從他人的成功與失利中悟出事物的“道”和“理”。◆善於思考的人,能以獨到的眼光發掘問題表象掩蓋的實質,能以前瞻性的思維把握事物的發展趨向。年輕幹部,特別是我們在座各位都是剛從象牙塔裏走出來的,往往缺乏豐富的經驗,處理農村基層事務開始會顯得力不從心、無處下手。但是不怕經驗少,就怕不思考。面對新工作,多問自己“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是否還有其他更好的辦法措施”,多思考、多分析、多比較,找出自己的處理辦法;事後要善於總結、善於反思,找出不足,尋找改進方法,在總結中加強思考,在思考中推進工作。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志要在一年中寫一到兩篇有質量的調研文章,可以就發展問題、穩定問題、環保問題、壯大集體經濟問題等任何一個方面,這樣就倒逼着自己發現農村工作的規律,去總結農村工作的方法。像當年毛澤東主席寫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尋烏調查》《興國調查》,就對農民運動和土地革命的規律掌握得很精準。

二是謀事要有戰略的思維。◆高度決定視野,角度改變觀念。一個人的眼界如何,決定他謀事成業的高度和效果;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視野如何,決定其發展的格局和方位。所以孔子説“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1200年後,當杜甫循着孔子的腳步登上泰山之巔,也發出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歎。有了高度,就能“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高度不夠,只能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有了高度,會讓你處驚不亂;有了高度,事業自然會開闊,擁有開闊的視野是一位成功者必備的素質。這裏我在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有幾個泥瓦工在砌牆,一位哲學家正好路過,就過來問正在砌牆的人:“你們在幹什麼呀?”第一個人回答:“我在砌牆。”第二個人説:“我在蓋房子。”第三個人説:“我在建設美好家園。”那個回答砌牆的終生都是泥瓦工,回答蓋房子的最後成了工程師,回答建設美好家園的,最後成了大老闆。這説明什麼問題?這説明了一個人的眼界如何,決定他謀事成業的高度和效果。戰略思維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的重要思維方法。他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週年座談會上深刻指出,“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省委書記劉奇在省委十四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了“不以江西為世界、而以世界謀江西”的戰略理念。你們大家作為江西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戰略思維能力至關重要。要努力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經常有意識地訓練自己從全局、長遠、整體角度去分析和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努力做到審時度勢、深謀遠慮。

歷史上有兩篇文章充滿着戰略思維,推薦大家讀一讀:一篇是《隆中對》,“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諸葛亮全面分析了當時大勢,告訴劉備,曹操不可以爭,孫權只可以援,現在要謀益州、圖荊州、佔四川,然後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形成一霸。包括魯肅初見孫權時説,“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當時東吳確定了最主要的戰略方向,意義非常重大,實際上是東吳版“隆中對”。另一篇是《出師表》,首先提出了“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後進行了五點分析,提出了五點建議,指出:“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做到了這些,則漢室興盛,指日可待。

三是謀事要有全局的觀念。◆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隅;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有所得有所失”“有所進有所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將欲取之必先與之”“小不忍則亂大謀”等,講得都是全局與局部關係的辯證法。打仗如此,搞改革,搞建設,搞一切工作都如此。◆謀事不能夠站在部門看部門,要胸中有全局,在大局中找準位置,在大局中演好角色,這樣的謀才能謀到點子上去。

下棋的人都懂得一個道理: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毛澤東主席曾經説過:“沒有全局在胸,是不會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井岡山時期,有一次他站在黃洋界上問戰士,“從這裏你能看多遠”,戰士們你一言我一語説:“能看到江西,還可以看到湖南”,毛澤東主席接着大家的話説:“不僅要看到江西和湖南,還要看到全中國、全世界。”毛澤東主席還多次講過這麼一件事:紅軍過草地的時候,炊事員一起牀,不問今天有沒有米煮飯,卻先問向南走還是向北走。為什麼?因為在紅軍隊伍裏,即便是小小一名炊事員,也有大局觀、戰略觀。這是一個戰士的基本素養,也是一支隊伍的堅強保證。

不會看全局的人,難以知未來,也難以保局部,只會盲人摸象,憑感覺走路。現在,有的人總覺得全局是“知乎上”的東西,得由高層或者大人物來思考,自己人微言輕,用不上操那份心;有的或居“廟堂”常被“浮雲”遮蔽了雙眼,或處“江湖”卻讓“假相”忽悠了心靈;有的習慣於本位主義,盯着自家“菜園地”,為了個人或小團體的利益置全局於不管不問和不顧,甚至幹出“挖牆腳”的事情來,等等。

我們的年輕幹部,要自覺從大局看問題,自覺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擺佈,使自己的工作既為一域爭光、又為全局添彩。

四是謀事要有積極的心態。◆積極的心態是謀事成功的法寶,古人云:“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意思就是説,心是我們精神的主導力量。積極的心態像太陽,照到哪裏哪裏亮,消極的心態像月亮,七年級十五不一樣。◆心態是每個人的一股強大的力量,更像一把雙刃劍,好的心態可以讓你無堅不摧,是你走向成功的利器。相反,壞的心態則能讓你萬劫不復,成為自己的刀下之鬼。

有位秀才第三次進京趕考,住在一個老店裏。考試前兩天他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還打傘,第三個夢是夢到跟心愛的人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

這三個夢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趕緊去找算命的解夢。算命的一聽連拍大腿説“你還是回家吧。你想想,高牆上種菜不是白費勁嗎?戴斗笠打雨傘不是多此一舉嗎?跟心愛的人脱光了躺在一張牀上卻背靠背不是沒戲嗎?”秀才一聽,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準備回家。店老闆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今天你怎麼就回鄉了”。秀才把如此這般説了一番,店老闆樂了,“喲,我也會解夢的。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要留下來。你想想,牆上種菜不是高種嗎?戴斗笠打傘不是雙保險嗎?跟你心愛的人脱光了背靠背躺在牀上不是説你想不翻身都不行嗎?”秀才一聽,覺得店老闆説的更有道理,於是精神振奮參加考試,居然中了個探花。

從這個小典故中,我們應該看到心態可以決定命運。作為一名年輕幹部,包括我們在座各位,要時刻保持一顆積極的心態,把選調當作已經過去的一個短暫過程,在工作中延續學生時期的優秀,端正態度,找準定位:▲不要只是為了就業,更要為了幹好事業。▲不要只是在為未來選擇出路,更要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不要只是作為一時的跳台,更要作為支撐健�黨沙さ鈉教āR諢閼飧銎教ㄉ戲芰μ荊細叩奈杼ǎ叢旄嗟幕曰汀�

(二)要善於成事。謀事之後關鍵要成事。怎麼樣才能做成事?至少有這麼幾點:

一是抓重點。◆蘇轍講“主大計者,必執簡以御繁。”鄭玄講“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篇而萬篇明。”◆馬克思唯物辯證法中講,要善於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畫龍要點睛,擒賊先擒王,忙碌而不盲目,實幹而不蠻幹,巧幹而不亂幹,面面想到而不面面俱到。◆工作抓不住重點就會事倍功半,甚至無功而返。抓工作如果丟了重點,幹得再多也出不了成果。◆抓重點就是要抓事物的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一旦列為重點的工作,就要精心謀劃和實施,投入更多的精力,集思廣益,反覆研究,反覆調度。◆抓重點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西瓜芝麻一起撿。在這裏分享二則小故事:

◆駕車頂牛的故事:有個漢子趕着牛車經過岔路口,老牛隻顧朝前走。漢子連忙跳下車子,想要叫牛後退幾步。本來他只要一手牽住牛鼻子上的韁繩,一手晃動鞭子,牛就會乖乖地向後退。可他很生牛的氣,只管用雙手扳住車子向後拖。而牛卻拼命地朝前走。一個向後拖,一個向前走,這就是頂牛的故事。我們在農村工作,決不能像這個笨漢一樣,牽牛不牽牛鼻子。

◆買櫝還珠的故事:鄭國人買櫝還珠,只盯着那隻精美的盒子,結果卻丟掉了真正有價值的寶珠。可見,做什麼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則就會像這位“買櫝還珠”的鄭人那樣做出捨本逐末、取捨不當的傻事來。

這二則小故事形象的告訴我們在工作中首先要抓住問題的關鍵。不抓全面就會犯錯誤,不抓重點就沒有特色。“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在基層工作,日常要處理各種各樣的事務,紛繁複雜,這就要求我們大家一定要統籌好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學會“彈鋼琴”,有計劃地開展工作,絕對不能顧此失彼。基層工作千頭萬緒,但在一定時間內只能有一箇中心工作。工作漫無中心,會讓我們陷於忙忙碌碌和疲於應付的境地,很難做出出色的成績。

二是抓落實。◆易煉紅省長説“政府最重要的職責,就是沉下心來抓落實,把全部功夫都下在抓落實上”。所以,抓落實,不僅是一種工作態度,更是一種政治責任。事實上,易煉紅省長提出的“五型政府”建設(忠誠型、創新型、擔當型、服務型、過硬型)也就是為了更好地推動工作的落實。◆千忙萬忙,不抓落實就是瞎忙;千招萬招,不能落實就是虛招;千條萬條,不去落實就是白條。◆一件事的成功,5%在於決策,95%在於落實。◆抓落實既要善於從大處着眼、又能夠從小處入手,在“細”字上做文章、在“小”處上下工夫,落實的思路舉措儘可能緊貼實際、周詳具體。

選調生,是黨和人民事業的接續奮鬥者。作為“接力者”,必須懂得抓好落實,就是最大的擔當,最高的素質,最好的專業。所以,我們要始終把抓落實作為事業之基,把抓好落實放在第一位,對已經明確了的工作,要堅持盯住抓、抓到底,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抓落實,不僅要抓,還要抓出效果,這對我們年輕幹部來説是一項考驗。一般來説,抓不抓是態度問題,能不能抓好是能力問題。大家剛走出學校大門,社會經驗、工作經驗不足,在抓落實方面可能會存在“操作本領恐慌”的現象。但是俗話説,“人在事上練,刀在石上磨”。只有經過艱難坎坷的磨礪,才能在抓落實方面出彩。抓落實的過程必然會遇到許多的矛盾和問題,正是這些擋在我們前面的矛盾和問題,讓我們經歷“熱鍋上螞蟻”的考驗,這樣才會更加成熟、更加穩重。

三是抓典型。◆習近平總書記在《之江新語》裏面有一篇叫《要善於抓典型》的文章,文章裏面説“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善於抓典型,讓典型引路和發揮示範作用,歷來是我們黨重要的工作方法。實踐證明,抓什麼樣的典型,就能體現什麼樣的導向,就會收到什麼樣的效果。”◆劉禹錫説“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見金。”金子,是會發光的,但前提是要會淘金和鍊金。工作中抓典型,實際上也就是把金子般的典型精神發掘出來,為推動工作注入巨大的正能量。

一個典型,就是一面旗幟。抓典型為的就是找到工作推進的突破口,發揮典型的示範效應。1945年,鄧小平同志在指揮平漢戰役時,對國民黨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新八軍軍長高樹勛開展統戰工作,促使其成功起義。善於抓典型的毛澤東主席以此為典型,號召要長期和廣泛開展“高樹勛運動”,堅持不懈地對國民黨軍官開展統戰工作,最終促使在整個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隊有180萬人成功起義、投誠、接受改編,為全國解放作出了巨大貢獻。

抓典型很重要,既是一種工作方法,也是一門工作藝術。那麼要怎麼抓?一要善於發現典型。◆抓典型工作不僅需要眼睛和耳朵,更需要鑑別典型的政治頭腦。大家要做發現典型的有心人。二要注意培養典型。◆要讓典型在事關發展大局的工作上,確實起到導向、輻射和帶動作用,為各項工作豎起引路的旗幟。三要正確宣揚典型。只要方向對頭,特色明顯,就要大膽宣揚。

四是抓細節。◆老子在《道德經》裏説:“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就是説,所有的難事必須從容易的事開始,所有的大事都要從小事做起。

◆一個關鍵細節能夠影響全局,有時候1%的錯誤會帶來100%的失敗,注重1%的細節,也就可能鑄就100%的成功。1930年5月,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在河南南部進行了大規模的中原大戰,雙方使用了100多萬兵力。戰前,馮玉祥和閻錫山商定率軍在河南北部的沁陽會師,集中兵力一舉殲滅駐守在河南的蔣軍。但是,馮玉祥部下的一名參謀在擬定命令時,把會師之地“沁陽”錯寫成“泌陽”。恰巧河南南部有一個泌陽,該地與沁陽相距數百公里。這樣一來,就使馮玉祥的軍隊誤入泌陽,因而貽誤了聚殲蔣軍的有利戰機,讓蔣軍爭得了主動權。在近半年的中原大戰中,馮玉祥軍隊處處被動挨打,導致中原大戰以蔣的勝利、馮玉祥和閻錫山的聯軍失敗而告結束。後人戲稱此戰“敗就敗在一撇上”。

◆一名領導幹部,要以負責的心態對待每一個細節,以認真的態度做好每個細節,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周恩來總理就是注重細節的典範。美國前總統尼克松這樣評價周總理:“對於周恩來來説,任何大事都是從注意小事入手這一格言,是有一定道理的。他雖然親自照料每棵樹,但也能夠看到森林。”其實,很多成功人士最大的祕訣就是注重細節,細節決定成敗。想成就一番事業,特別是大家到村一級工作,絕對不能眼高手低,一定要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

説到這裏,我以為領導幹部要謀好事、做成事,還要做到“四個帶”“四個為”。也就是怎麼做事、做什麼事的問題。“四個帶”:一是帶着責任做事。前面在談到關於做人的問題時,我講了,要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體現在做事,就是幹工作,要不等不靠、不推不拖;不計名利、不計得失。對看準了的事情、部署了的工作,就要雷厲風行、立説立行,只為幹成事想辦法,不為不做事、做不成事找理由。比如,我所在的上饒市餘干縣,是國定貧困縣。全縣共有建檔貧困户34257户、125517人,“十三五”貧困村138個,貧困總人數佔全市的20%,佔全省的4%,壓力山大。我們始終堅持把脱貧攻堅作為“第一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來抓,全縣上下8000多名幹部帶着責任和使命,持續發力,久久為功,終於在2019年4月28日省政府正式批覆餘干退出貧困縣序列,7月中旬順利接受了國家第三方評估抽檢,一舉摘掉了戴了幾十年之久的貧困縣帽子。

二是帶着擔當做事。大事難事看擔當,決不能什麼事都要等單位主要領導開會研究,等會議紀要和抄告單出來後才去做。敢於把難辦的事辦成,敢於把原來辦錯了的事通過正確的方法變對。在攻堅克難中站得出來、衝得上去、豁得出去。

三是帶着智慧做事。帶着智慧幹,往往能事半功倍。(舉自己小時候砍柴的故事、組織警力進村打擊電信詐騙犯罪的例子)基層工作面廣事雜,雖然上級都有政策規定,但沒有具體操作模式,而且農村工作形勢又在不斷髮展變化,所以我們工作要有前瞻性,辦事要有靈活性,不能按部就班,亦步亦趨,否則就很難打開局面、解決問題。別人想辦法能做成的事、證明能成功的方法,我們就要拿來主義。同時,善於把別人幹不成的事幹成,把別人沒有突破的工作幹出色。尤其是要在徵地拆遷、環境整治、項目推動、新農村建設等主要工作上,樹立新思維、拿出新辦法,真真切切把問題解決了,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

四是帶着激情做事。毛澤東主席説“人是要有點精神的”;習總書記強調“我們領導幹部要有那麼一股革命熱情”。沒有精神、沒有激情,工作就難有起色。無論任務大小與工作輕重,都要始終保持一股昂揚向上的韌勁、奮發有為的幹勁,始終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當中去。不僅在順境要帶着激情,在逆境中更要保持激情。比如,陳毅元帥1936年被國民黨圍困在梅嶺時,依然寫下“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詩句,從未喪失革命的激情和鬥志。

解決了怎麼做事的問題後,就是要解決要做什麼事的問題。也就是要堅持“四個為”:一是要堅持發展為先。省委書記劉奇同志曾經指出,發展不足仍然是江西的主要矛盾,欠發達仍然是江西的基本省情,相對落後仍然是江西的現實基礎。特別是農村地區,還比較落後,有的還非常落後。所以,無論我們在縣、在鄉還是在村工作,都要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比如,要注重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因為產業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點和根本路徑;要加大土地開發力度,這是推動鄉村振興、壯大集體經濟的最重要資金來源。

二是要堅持穩定為重。穩定是硬任務,是改革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尤其是農村正處於深刻的改革之中,矛盾糾紛比較多,必須把穩定這根弦繃得緊而又緊,把穩定工作抓得牢上加牢。根據多年的基層實踐,如何做好維穩工作,總的來説要做到“八得八不得”,即重視高得低不得、保障捨得省不得、排查細得粗不得、矛盾解得激不得、處理快得慢不得(某縣處置信訪跳樓事件)、配合好得差不得、情況報得瞞不得、媒體導得炒不得。對突發的羣眾事件就要做到“五得”,即沉得住氣、説得了理、彎得下腰、出得了手、收得了場。對和諧平安建設,就要做到讓人民羣眾能夠有“八個不擔心”,即睡在家裏不擔心被偷、走在路上不擔心被搶、辦廠不擔心鬧事、建設不擔心阻工、抵制邪惡不擔心被打、打官司不擔心不公、買東西不擔心有假、有困難不擔心無援。

三是要堅持實幹為要。農村紛繁複雜,都需實幹。比如,農村宅基地改革工作,由於多年的陳規陋習,“一户多宅、建新不拆舊”“誰強勢誰蠻橫誰多佔”等現象較為普遍。這就要求我們務實作為,真抓實幹,必須把好“四關”,即“一户一宅”認定關、“無償退出”清理關、“有償使用”管理關、“規範管理”公平關,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再比如,綠色殯葬改革工作,這也是在農村工作必須面對的問題,破除千年陋習,難度可想而知,但只要我們緊緊抓住五個字,即“導”(宣傳引導,解決羣眾思想問題)、“建”(建設公墓,解決“火化遺體往哪裏葬”問題)、“治”(整治亂象,解決墳墓亂埋亂葬問題)、“控”(嚴格執法,解決骨灰裝棺再葬問題)、“好”(提升服務,解決“逝有所安”問題),就一定能夠有成效。

四是要堅持百姓為天。我們要把老百姓的長遠利益、根本利益、整體利益高高地舉過頭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比如,脱貧攻堅工作是當前基層最大的民生工程,在座的各位選調生上崗後,估計面對的最重要一項工作就是這項工作。這裏對如何抓好這項工作,有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一下,也就是要做到“十個全”,即識別全精準、政策全落實、收入全提高、危房全改造、設施全改善、衞生全變淨、信心全提振、資料全真實、問題全整改、責任全壓實。再比如,棚户區改造工作,歷史欠賬很多,涉及利益也很多,改造起來難度大,但是事關百姓切身利益,再硬的骨頭也要啃,近三年來我們餘干推動了6大城市棚户區改造,改造面積200多萬平米。在具體過程中我們做到了“三個到底、三個一樣”,即:一個方案管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個政策宣傳到底;拆官拆民一個樣、拆窮拆富一個樣、拆善拆惡一個樣。並讓帶頭改、主動改、配合改的羣眾得優惠、得實惠,不讓反對改、抵制改、拖延改的人佔便宜、得好處,讓羣眾服氣,讓羣眾公認,讓羣眾滿意。同時,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自始自終要讓羣眾拆個明白、遷個清楚、補個公正,整個過程非常順利。

三、關於做官的問題

做人、做事都做成功了,做官也就順理成章了。◆官場對我們來説,既是一個考場,也是一個舞台。在這個舞台上,你可以大展雄才,好的話,就是喜劇;在這個考場上,我們又要回答一道道考題,接受千千萬萬老百姓的監督和評判,不好的話,就是人生的悲劇。◆自古以來,有的人流芳百世,有的人遺臭萬年。當官一招不慎,則會滿盤皆輸。比如説,汪精衞青年時代行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吟詩明志,“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何其英雄氣概!孫中山逝世前,他又是“總理遺矚”起草人而贏得國民黨內的普遍尊敬。但後來他悍然發動“七一五”反革命事變,對共產黨人和革命羣眾進行血腥屠殺。抗日戰爭時期,他直接投降了日本人,墮落成了大漢奸、賣國賊,被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當官每天都是現場直播,沒有彩排”“當官是一條單行道,沒有回頭路”“當官就像駕飛機,既在於你飛得好飛得高,更在於你能平穩着陸”。

對如何做官,我主要講兩個方面,一是做官的基本功;二是做官的基本要求。

(一)做官的基本功。人們常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都有各自的基本功,中醫裏有望聞問切,相聲裏有説學逗唱,這些都是基本功。對於領導幹部來説,應該具備“四個會”的基本功。

一要會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一項科研成果,一個人的知識,在學校裏學的只佔20%,而80%是在走出校門之後,在社會這所大學裏面學到的。◆習近平總書記講“領導幹部讀書學習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工作水平和領導水平。”要想獲得做人、做事、做官的不竭動力,就要善於學習。

自古到今,大凡有所作為的人無不勤學、苦讀。孫敬“頭懸樑”、蘇秦“錐刺股”、孔子“韋編三絕”、惠施“學富五車”、匡衡“鑿壁偷光”、王羲之“讀書吃墨”,等等,都是勤學的歷史典故。習近平總書記也是勤學的典範。他從“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到走30里路去借書;從政務繁忙時堅持“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到暖心勸誡領導幹部“少一點應酬,多用一些時間靜心讀書、靜心思考”,一路走來,總書記把學習當成了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著名學者王國維説治學有三種境界: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習總書記教導我們學習也要有這三種境界:首先,學習要有“望盡天涯路”志存高遠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其次,學習要勤奮努力、刻苦鑽研,即使“衣帶漸寬”也“終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願;再次,在學習和實踐中“眾裏尋他千百度”,最終“驀然回首”,在“燈火闌珊處”領悟真諦。

那麼,要學些什麼?關鍵要掌握理論知識、政策知識、法律知識、業務知識,培養哲學素養、歷史素養、文學素養、專業素養。具備了這“四種知識”“四種素養”,我們才能武裝起來、強大起來,才會厚積而薄發,才會“腹有詩書氣自華”,否則“書到用時方恨少”“船到江心補漏遲”。

在這裏,我要特別提一下文學素養的問題。毛澤東主席對領導幹部提升文學素養十分重視。他説“誰不看完《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這三部小説,就不算中國人。”“《紅樓夢》,至少要看五遍。”讀古典名著,讀歷史著作,可以汲取和借鑑古人的資政經驗和領導智慧,為我所用。這是領導幹部應該努力把握的一門學問。這也是今天為什麼以《讀歷史,品國學,感悟做人做事做官》為主題的一個初衷和緣由。並且,我也特別建議大家多讀幾遍《紅樓夢》,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收穫。

陸游説,“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真正做到會學,除了要善於讀有字書,還要善於讀無字書。禪宗六祖慧能雖不識字,但其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參透禪機,以悟道獲得衣缽。為官從政一定要會讀無字書、彈無絃琴,要有一種“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態度,做到“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那麼,具體到我們即將到鄉村鍛鍊的選調生: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剛剛走出校門,有的可能在校期間有些社會實踐,但是當你們真正的走向社會,走向農村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還有很多的東西需要你們去學習。因此,大家走上工作崗位,必須既要讀好“有字書”,也要讀好社會、讀好農村這部“無字之書”。所謂讀好“有字書”:大家到農村以後,要努力學習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理論、基本政策,特別是與農業農村農民密切相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等,找到開啟基層工作難題的“鑰匙”;要努力學習各類實用的專業知識,掌握攻克各種現實問題的“利劍”。讀好“無字書”:大家到農村以後,要多向基層羣眾學,學習他們樸實無華的生活作風和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要多向鄉村幹部學,學習他們處理農村事務的方式方法,包括羣眾工作方法、信訪維穩工作方法;要多向上級領導學,學習他們通盤謀劃的大局觀念和運籌帷幄的領導藝術;這裏要特別強調,要向“同事”學習,有的人看不起“同事”,習慣學遠不學近。其實,有的“同事”是在農村工作多年,有些工作辦法看起來“土”,但卻很管用,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二要會説。◆會説就是有口才,口才是領導幹部的必備之才,是一名領導幹部的品德、素質、智慧、學識、水平的綜合體現,不僅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智力,一種內力,一種合力,一種競爭力。◆口才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領導幹部在羣眾中的形象和威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領導幹部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果。◆人生需要口才,口才改變命運,口才改變人生,口才成就人生。◆劉勰《文心雕龍》裏説:“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蘇秦朝“連橫”暮“合縱”,身配六國相印;藺相如使秦,完璧歸趙;毛遂自薦,救趙於危難;諸葛孔明,舌戰羣儒;恩來總理,口才外交,談笑風雲。◆説話的水平是一個人能力的綜合反映,話説得不好,不僅不能解決問題,有時還很容易激發矛盾。兩則笑話:

第一個請客的笑話,有個人平時不會説話,與同事關係不好,他想緩和,就下決心請大家吃飯,邀請了所有同事。吃飯時大部分人都來了,有幾個還沒到。這個人很着急,説該來的一個都沒來。有幾個人心想這不是説我們不該來嗎,就氣沖沖走了。這個人又説:“該走的一個都沒有走。”剩下的幾個人也呆不住了。只有一個最要好的留下了,就勸他你不要這麼説話。他又説:“這些人真是的,我又不是説他們。”關係最好的人聽了心想,你不是説他們,那就是説我,也走了。因為話説得不好,請客都請不成。

第二個傻女婿拜壽的笑話,講從前有個傻女婿,要去給岳父拜壽。他老婆因為怕他會亂説話,再三囑咐説:“今天是我父親的六十大壽,你就不要吭聲了。”到了岳父家,傻女婿果真一句話都沒有説。最後告別時候,傻女婿説:“今天,我一句話都沒有説,剛才岳父喝了酒,萬一晚上得了腦溢血死掉了,總不能怪我吧。”

習近平總書記在任浙江省委書記時,就曾對一些現象提出批評,一些領導幹部“與新社會羣體説話,説不上去;與困難羣體説話,説不下去;與青年學生説話,説不進去;與老同志説話,給頂了回去。”這裏所批評的現象,正是一些領導幹部不會説話、不善於説話的現象。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在總結自己成功的祕訣時説:“説話是成功的一大祕訣,要做到急事慢慢説,大事想清楚再説,小事幽默地説,沒有把握的事小心的説,做不到的事不亂説,傷害人的事堅決不説,沒有發生的事不胡説,別人的事謹慎説,自己的事是什麼就怎麼説,現在的事做了再説,未來的事未來再説。”我們到農村基層工作,面對不同的利益羣體,面對不同的對象,我們説話要注意些什麼呢?就是要做到“五説五不説”:

“五説”:一是要説有條理的話。有條理就是思路清晰。大家在佈置工作、闡述觀點的時候要有條有理。二是要説理性的話。理性的話就是辯證地看問題,就是全面分析問題。比如説,兩家吵架,往往是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我們做裁判,你就千萬注意不要幫一家説話。三是要�黨峽業幕啊R娉希嶁馴鶉恕⒃廾辣鶉碩家娉稀K氖且瞪塘康幕啊R嚶眯唐降鵲撓鍥粲杏嗟兀灰鴉八鄧饋N迨且低ㄋ椎幕啊@習儺盞撓鎇允峭ㄋ椎模鬩親苡貌喚擁仄呱畹幕壩�羣眾交流,人家聽不懂,記不住,也用不上,老百姓一定會很反感的。

“五不説”:一是不説自誇的話。特別是不要吹牛皮,面子是別人給的,臉是自己丟的。二是不説帶氣的話。你聽了別人沒有道理的話也不要生氣,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三是不説人壞話,特別是不在背後議論人,這要作為一種品德來培養。四是不説傷人的話。傷人自尊、罵人祖宗的話更不能説。五是不説不得體的話。説話一定要看時間、地點、對象、環境。我舉個例子,如果你和比你職務高的領導到村裏開會,説話最好這麼説,你説這個事情怎麼處理呢?我提個建議行不行,最後還是領導定。如果你説這個事只能這麼定,也就得這麼幹,這類就很不得體。因為這個時候,不是你最後拍板。

三要會寫。◆幹部光會説不行,還得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況,要善於運用精準的文字,總結工作,推動工作。毛澤東主席曾説過:“筆桿子、槍桿子,奪取政權靠這兩杆子,鞏固政權也要靠這兩杆子。”他不僅是用兵真如神,下筆更如神。他當年寫的《沁園春•雪》對取得民主黨派的支持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寫的《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對推動全國解放起了很重要作用。他還曾“一紙嚇退十萬兵”。1948年10月,黨中央駐西柏坡。傅作義準備出動10萬大軍奇襲中共首腦機關。當時黨中央周圍衞戍部隊僅一萬多人,形勢十分危急。毛澤東主席臨危不懼寫了一篇評論,把傅作義侵犯石家莊的種種計劃予以揭露,包括敵軍各部隊番號、將領以及作戰計劃予以公佈,號召解放軍和民兵在3天內,做好殲滅敵人的準備。這篇文章由新華電台廣播後,傅作義見我方對他們的計劃什麼都知道了,摸不清我方的底細,只好將剛開出來的部隊撤回北平,演繹了現代版“空城計”。毛澤東主席在一些關鍵時刻寫的諸如《井岡山的鬥爭》《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矛盾論》《實踐論》《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論十大關係》等不朽著作,極大地統一了全黨的思想,為中國革命和建設點亮了指路“明燈”。

文字表達能力,是幹部素質的綜合反映,沒有較高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綜合問題、表達問題的水平,是寫不出好文章的。我們有些同志,需要務實的時候,他來虛的,誇誇其談;需要務虛的時候,他又極不認真,結果彙報材料、情況説明比上訪户寫的告狀信的文字水平都要差。作為領導幹部,你寫的文章要人家看得懂,言之要有物,言之要有理,言之要有序,言之要有趣,言之要有味。

四要會幹。◆對於領導幹部來説,光會學習不夠,光會説話不夠,光會寫還不夠,關鍵還要幹。◆俗話説:“説一千,道一萬,不如‘兩橫一豎’一個‘幹’。”一切辦法,只有在實幹當中才能找到;一切問題,只有在實幹當中才能解決。◆“會幹事”是一種能力,一種膽識。毛澤東主席曾經把會幹事比作過河的“橋”或“船”,他説:“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黨員幹部要幹出一番事業,就要會造船、會搭橋,要練好本領、勇於實踐,在工作中展現能力。

會幹事就是要順應規律的實幹。荀子説,“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韓非子説,“萬物必有盛衰,萬事必有弛張。”客觀規律是絕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會幹事,就是要總結規律、把握規律,決不能只顧眼前利益,“竭澤而漁”;會幹事,就不能遇到困難問題硬幹、蠻幹,不計成本,一味崇尚“狹路相逢勇者勝”;會幹事,就是不能靠“拍腦袋”做決策,“錯了就改、改了再犯”,這些違背客觀規律的做法不但幹不成事,還會嚴重影響一個地方的發展。

會幹事就是要勤奮敬業的苦幹。《古今賢文》講“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一生之計在於勤”;韓愈講“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長歌行》裏講“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等。這些詩句都告誡我們,幹事業一定要勤奮苦幹。雍正是中國歷史上最勤奮的君王之一,每天睡眠不超過4小時,白天親政議政,夜晚批覽奏章,他批閲奏摺達2萬2千餘件,近1000萬字,是全部《資治通鑑》字數的三倍還多。周恩來總理每天只睡3、4個小時,把全部精力用在了中國革命和建設上。所以作為年輕幹部,一定要勤奮苦幹,相信一勤天下無難事,天道一定會酬勤。在具體實踐中,堅持在自己的能力極限上做事,抓緊每一天,幹好每件事,超越自我,精彩人生。

會幹事就是要不斷創新的巧幹。胡適講,“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創新也是成就事業的靈魂。我們一定要在工作中創出自己的經驗、自己的模式、自己的方法。

(二)做官的基本要求。什麼樣的官才算是一個好官,至少有以下六點要求。

一是要做一個為老百姓辦事的官。《尚書》中的“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于謙的“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鄭板橋的“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等等,都是在強調“百姓為天”的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以百姓之心為心。”唐太宗李世民講,“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蘇共有20萬黨員時奪取政權、200萬黨員時打敗法西斯、2000萬黨員時卻丟失政權,最重要的經驗就是人心向背;最慘痛的教訓就是人心喪失。歷史和現實事例都充分證明,那些一心當官,不關心羣眾生產生活、侵害羣眾利益的人,是得不到擁護和支持的。古人們把官員稱為“父母官”,説通俗一點,就是把老百姓當成自己的子女,像愛護自己親生兒女那樣,為他們辦事説話。

二是要做一個有人格魅力的官。◆人格魅力是一種特殊的力量,是指一個人在性格、氣質、能力、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的潛移默化的力量。◆一名領導幹部有沒有權威和威望,一是崗位決定他的權威,二是個人的人格魅力決定他的威望。崗位權威在領導學裏稱其為權力性影響,人格魅力稱其為非權力性影響。◆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吸引力、有凝聚力、號召力、有人格魅力的官?

首先,要以德取威。就是要以自己的品德、道德品質來樹立威信。古人言,“官德乃為官之本,本固則德厚,德厚則威高”;孟子説,“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誠服也。”諸葛亮“七擒孟獲”、劉備“三讓徐州”都是以德服人、以德立威的典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眾,是幹部成長成才的重要因素。”這既是對歷史和現實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也是對廣大黨員幹部的諄諄教誨。其次,要以識取威。“官升學問長”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説法。一個稱職的領導幹部必須增強“本領恐慌”意識。你要領導別人,你就要比別人有更高的知識修養,才能夠讓別人信服。第三,要以才取威。這個“才”主要指工作能力、領導能力,它集中體現在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如預見能力、決策能力、組織能力、指揮能力、協調能力等。第四,要以信取威。這個在前面關於做人的問題上已經講了,“言必信,行必果。”就是説話一定要講信用,不能食言,説了要算數,恪守諾言。第五,要以情取威。就是要以自己的情感去感化、融化我們的同事,聯繫羣眾、謙虛謹慎,作風民主、體察下情,待人寬厚、平易近人。

三是要做一個能合作共事的官。《易經》上講,“二人同心,其力斷金。”《孟子》言:“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孫武説,“上下同欲者勝”。諺語云,“人心齊,泰山移”“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單位如果不團結,再好也是地獄;如果團結,再差也是天堂。作為一名黨員幹部,要把團結作為一種素質來鍛鍊,作為一種品質來培養,作為一種能力來強化,作為一種境界來追求。

四是要做一個公道正派的官。◆公道正派是領導幹部最大的“官德”。治事理政,貴在一個公字,難在一個正字。◆自古以來大家對公道正派的問題就十分看重,孔子甚至把公道正派放到了從政的核心位置。當季康子問孔子如何從政時,他直截了當地回答:“政者,正也。”並告訴季康子“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古代許多官吏的大堂上都掛着“公正廉明”四個大字,這就是我們的先人對當官的基本要求。◆不公道,不正派,就不可能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

五是要做一個清正廉潔的官。清正廉潔的問題,我要把“五句話”送給大家。

第一句話,常聽聽一首歌。這就是《紅樓夢》開篇第一回跛足道人唱的《好了歌》。第一個“了”,即“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秦始皇、漢武帝都想長生不老,都想帝業千秋萬代,都沒有做到,所以要把功名看淡一點。第二個“了”,即“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人死了,兩手一攤,什麼都帶不走,所以要把錢財看淡一些。後面還有第三個“了”,第四個“了”,有機會看看,相信大家會有所感悟、有所觸動。

第二句話,常讀讀兩首詩。一首是包拯寫的一首律詩《書端州郡齊壁》:“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鈎。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史冊有遺訓,毋遺來者羞。”這首詩,是包公由當時發達地區安徽天長,調任到當時的落後地區端州(今廣東肇慶)時寫的,勉勵自己要清心,要正派,要剛正不阿,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好官。另外一首是與岳飛、張煌言並稱為“西湖三傑”的明代抗倭英雄于謙寫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詩,是于謙12歲的時候,在石灰窯前看見師傅們煅燒石灰後寫下的,可以説,這首詩不僅是對石灰形象的寫照,更是于謙自己人生的追求,後來也成為了他從政為官的真實寫照。

第三句話,常亮亮三盞燈。第一盞燈,規定規矩的“紅綠燈”。第二盞燈,模範帶頭的“導航燈”。第三盞燈,百姓為天的“長明燈”。任何時候都不能把這三盞燈“吹滅”,什麼時候吹滅了,就有可能“下課”,組織和老百姓就不會再讓我們坐在台上。

第四句話,常想想四句名言。(1)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2)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3)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4)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可吃。這四句名言也就是在警示我們,貪一次錢財就會留一次禍根,好一次美色就會留一次隱患,壞一次規矩就會損害一次形象。必須做到不貪錢財、不好美色、不壞規矩。

第五句話,常問問五個問題。就是要“一日三省吾身”,問問自己:(1)有沒有守住第一次;(2)有沒有守住100%;(3)有沒有守住小節;(4)有沒有守住晚節;(5)有沒有守住家人。

六是要做一個心態平和的官。一要正確對待組織。要常懷感恩之心,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門處世哲學,是一種智慧品德。作為一名領導幹部,一定要學會感恩,要感恩祖國,感恩社會,感恩人民;要感恩父母家人、領導同事、老師朋友;更重要的是要感恩組織。一個幹部如果離開組織,縱有天大的本事也難有用武之地;如果背離組織,一切榮耀均化為烏有。二要正確對待自己。老子説,“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紀曉嵐説,“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這是古人對我們的忠告,人要常懷知足之心,不為浮名所累,不為私利所謀,不為權益所惑,對待自己一定要知足常樂。三要正確對待他人。古人講,“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作為年輕幹部要見賢思齊,見不賢自省。對有爭議的人辯證看,對有失誤的人全面看,對有稜角的人從本質看,對資歷淺的人從發展看,這才是科學的觀人用人之道。

要做一個心態平和的官,還要有空多看看“三種人”。一是到醫院去看看病人(只有身體是自己的);二是到殯儀館去送送死人(死了什麼都帶不走);三是到警示基地去看看犯人(自由比什麼都重要)。大家都可能看過官正同志撰寫的《閒來筆潭》,非常有水平,也寫得非常實在。其中有一篇文章寫到:“剛生下來的孩子,他的哭聲好像聲稱對這個世界有着太多的慾望,緊握的小手好像要去抓取權和錢;到死的時候,他嘴巴緊閉、雙手攤開,好像在表明人生的旅程已經走完了,我什麼也不需要了!”對我們都是一個很好的啟發,無論窮漢富翁,無論高官百姓,無論名流常人,都無法帶走任何東西。

同學們,我今天與大家交流了這麼多感悟,集中到一點就是,我真誠希望大家一定要做到:做人以誠為本,做事以實為本,做官以民為本,讓我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善於從歷史、國學的角度,吸取做人、做事、做官的智慧,為江西乃至中國的大發展奉獻青春、貢獻力量,用實際行動去演繹精彩人生,譜寫新時期的公僕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