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我對講好“概論課”導論部分的再思考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19W

我對講好“概論課”導論部分的再思考

俗話説,萬事開頭難!上好一門課也是同樣的道理。我自己雖然一直在“概論課”的教學上對於如何講課這門課程在探索,客觀地講也一直沒有尋找到“最優解”。這裏面既有客觀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觀方面的因素。

我認為,“概論課”這門課,因它的政治要求高、時間跨度大、學科涉及廣、理論難度大、敏感問題多、更新速度快、壓縮幅度大等特點,決定了要講好這麼課程比較難,具體體現在“講準了難、講透了難、講活了難、講信了難、講好了難”。

當前,我們“概論課”依託的教材為“18版教材”,與前面多個版本的教材相比,許多教師、尤其是承擔本門課程時間不長的青年教師而言,打開教材,直接面對的是毛澤東思想的具體內容,總的來説好像缺少了原來有的導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總論部分,不僅無法從宏觀總體上給學生一個課程的框架思路,其實對於教師自己對於課程的把握也不太適應。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強調不要照本宣科、甚至強調採用專題式教學,其目的是在於增強“概論課”的針對性(研究)和親和力(吸引),主要是解決一些高校、一些教師完全被教材捆住了手腳、甚至一句一句的摳的問題,但絕對不是不要教材。

 我們一些教師往往忽略了甚至貶低思政課統編教材,一些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已經沒有了寫教案備課的習慣和能力(教學設計與教案並不完全相同),僅憑PPT就直接講課了。

 好多教師抱怨2018版教材怎麼直接從毛澤東思想開講,沒有了原來的導論部分。我認為是沒有認真閲讀教材。認真仔細閲讀2018版“概論”教材,它裏面包含的一些信息很多人沒有將它讀出來。2018版“概論”教材的前言部分(只有六頁),已經將我們這次集體備課所要求的討論的主要話題都點到了,儘管沒有展開。比如:

 如何講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

 如何講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要性”?

 如何講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

 如何講授“‘概論課’的學習意義”?

 上述問題都可以從前言中找到對應的答案。

 當然,再新的、再好的教材,都要是需要靠思政課教師的創造性勞動而不是照本宣科式的簡單勞動在教學中進行講授的。

多少年來,處理教材與教學內容的關係一直離不開的“兩個轉化”問題,即“教材體系與內容要轉化為教學體系與內容”;“知識理論體系要轉化為價值信仰體系”。前者主要體現在“進課堂”的環節上,後者更主要的是體現在“進頭腦”的要求上。

我希望各位老師在在備課的過程中首先要閲讀教材,尤其是“前言”!

為了便於進行課程設計,去年春季開學前後,我自己針對“概論課”教學設計問題撰寫了系列的網文,見“老夏説課”2019年3月之後推出的文章。一是由於因其他的事務沒有寫完,二是自己參加華中師大“同課異構”集體備課,作為點評人應當圍繞着“前言”或“緒論”的內容和講授和老師們交流。這也促使我在前面思考的基礎上,將如何講好“概論課”導論、甚至如何講好“概論課”談一談自己的體會。因為更多的是理論思考,適當地增加了一些實踐感悟,講的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批評。

我自己在教學中,按照2018版對應的內容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也就是在正式講授“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前,我需要用4個課時(因為我們的課內總學時不多,如果學時充裕的話可以講6個學時)來設計導論部分的教學。

我對於導論部分內容的設計是這樣考慮的:

第一,講清楚“概論課”是一門什麼樣的課程?它與我們已經學過的其他幾門課程的關係?尤其是對於高職類院校來講,在不開設“原理課”、“綱要課”的情況下,講好“概論課”其實難度更大。

第二,給學生講清楚“概論課”主要的邏輯線索。“概論課”的主線就是講清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問題。這裏面主要分為兩個方面:

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個問題的本質是要講清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如何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問題。作為本科類院校,教師在講授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的立足點就是——“回顧”!因為關於“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我們為什麼要選擇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含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教條主義、經驗主義等主觀主義傾向及其危害等等,在“原理課”和“綱要課”的學習中多多少少都學習過;而對於高職類院校,則需要花一些時間對於上述的問題給學生一定的“補課”,否則,後面的內容很難有效地進行下去。

在講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的時候,用適當篇幅講一講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

二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這個問題本身強調的是中國共產黨接受、傳播、應用馬克思主義的歷程雖然曲折、艱辛、代價慘重,但是中國共產黨是善於在前進中及時發現錯誤、改正錯誤並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並上升為理論的政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就是要講清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地進行理論創新的成果,即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同時,在講授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可以講一講對待什麼是理論的判斷和理解。因為在過去在理論學習中,本身存在對理論的認同問題。比如,馬恩列斯是:“一本本”;毛澤東思想是“一篇篇”;鄧小平理論是“一段段”;三個代表是“一句句”的説法。當年在理論上事實上存在着對某些理論形態的不認同問題。

我在講授中的基本觀點是,理論形態雖有差異,但是都有一些共性的特徵,比如:一是要有明確的主題、二是要有基本的理論觀點、三是理論觀點要形成相互的支撐。告訴學生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不同形態的主題、觀點和邏輯聯繫。

我對講好“概論課”導論部分的再思考

第三,給學生講清楚“概論課”的把內容結構。即可以根據教材前言部分的內容,也可以結合我自己講全部的內容劃分的“三個模塊”(見老夏説課文章)。

 從總體結構來看:全書內容由15版教材的12章調整為18版的14章,分三個板塊:毛澤東思想4章,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各1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7章。

從基本邏輯來看:按照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邏輯,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主線,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為主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重點。

我對講好“概論課”導論部分的再思考 第2張

第四,給學生講清楚設置和開設這門課程的意義。在教材的前言部分用了“四個認識”,也就是要做到四個增強,即:一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形成的理論成果有更加準確的把握;二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歷史變革、歷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三是對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堅持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徹的理解;四是對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有更加切實的幫助。

對於如何講授“概論課”的學習意義?個人體會是:

       我們教師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存在着“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價值目標”的統一問題。我們在講授“概論課”的學習意義時,就是要説明通過教師的課程講授,想給學生傳遞什麼?從學生的視角中,通過學習,可以從本門課中學習到能夠破解認識困惑的方法論。因此,在講授“概論課”的學習意義時,主要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從教師的角度看(供方):按照前言的內容要求,就是希望學生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幫助學生實現下列的目標:更加準確地把握“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更加深刻地認識“三個歷史”:歷史進程、歷史變革、歷史成就更加透徹地理解“三個基本”: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更加切實地提升“三個能力”: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當然,這都是我們的願望,剩下的就看我們有沒有這種能力。

     從學生的角度看(需方):我們還必須認真研究學生的狀態:

  極少數的學生因為存有思想的困惑,對理論有一些需求;

  絕大多數學生帶着一種好奇心,需要在吸引力上下功夫;

  多數學生對於思政課的學習是帶有一定的功利性目標的;

  還有一些學生帶着對教師的一種好感。親其師信其道!

  我們學校有個例子:學生認為“你們老師‘累’的很!!!”

       這就對教師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五,給學生講清楚學習“概論課”的方法。這一點其實在前言部分也講得很清楚了:

 一是努力掌握基本理論。從整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的科學內涵、理論體系,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觀點,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覺自信。

 二是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緊密聯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聯繫自己的思想實際,樹立歷史觀點、世界視野、國情意識和問題意識,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是培養理論思考習慣。不斷提高理論思維能力,以更好地把握中國的國情、中國社會的狀況和自己的生活環境,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貢獻。

Tags:導論 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