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八上生物教學反思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04W

現階段的教學結束後,老師們都需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老師對教學實踐反思的一種文字報告,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八上生物教學反思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八上生物教學反思7篇

八上生物教學反思篇1

跟崗期間,我上了一節彙報課,所選課文是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生物入侵者》。現就這節課説説我的反思。

接到上課任務時,我很為難,一來這篇課文我從來沒講過;二來準備的時間太少,只有一個完整的半天;三來説明文一直是我的弱項。對着課文,根本不知道從何下手。後來,聽了其他老師的幾節別的課,發現,真正高效的課堂一點都不花哨。所以我想,就將這節課定位為一節常態課,根據文體特徵,重點解決説明對象特徵、説明順序、説明方法這三個問題。為此,我設計了三個問題:一、本文的説明對象及其特徵;二、圍繞説明對象,概括每一段內容;三、從文中找出一處説明方法,並説説它的表達效果。因為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所以我想讓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課文,回答問題。拓展環節我用的是課後的問題,即讓學生説説身邊的“生物入侵者”以及對它們的態度。因為是借班上課,對學生完全陌生,所以我想到用小組競賽的方式來活躍課堂氣氛。

評課的老師認為,自讀前的三個問題,指向明確,且逐層遞進;競賽的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熱鬧是真的,但我卻覺得不理想。

首先,因為緊張,某些內容沒能及時展示,如原本導入後應讓學生了解本課的學習目標,結果是直接點到了自讀提示;又如在學生講完説明方法及其作用後,應出示課件,歸納相關內容,後來也被我跳過了。

其次,因為課堂掌控能力不強,使得課堂有些無序。原本自讀提示的三個問題是層層深入的,在讓學生起來回答時,為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我臨時決定讓學生自選題目,不需要按照我給出的順序作答。結果,一個學生回答了第三題,下一個學生回答了第一題,再下一個學生則又回到第三題。於是課堂給人留下了條理不清的印象。評課時,有老師提出,只要在討論回答環節結束時,老師進行歸納,簡單梳理一遍,這個問題就可以解決了。這確實是個好辦法。

再者,因為能力所限,課堂容量太小。在解決説明方法這個問題時,學生能準確説出某處使用的是哪一種説明方法,能簡單回答不同説明方法的作用,我便滿足於此,不再繼續追問。其實通過對本單元幾篇説明文的學習,學生對説明方法掌握得還是比較好的,所以這裏應該給學生多一點時間,讓學生先組織好語言,必要時可以寫一下,讓他們用流暢的語言説清楚説明方法的作用。這也説明我備課備得還不夠細緻,今後應該加大對教材的研讀力度。

此外,討論環節沒有掌握好時間,以致在下課鈴響後才匆匆小結。

準備這節課的過程中,身邊的同伴給了我很多的建議,從中,我更深刻地領會到,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對課文內容應有所取捨,重點突破。

雖然這是一節有很多瑕疵的課,但通過這節課,我又學到了很多東西,為日後的説明文教學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從這個角度看,這節課還是很有意義的吧。

八上生物教學反思篇2

如何打造高效課堂、優質課堂,是語文界、也是我自己近年來思考的一個問題。整體而言,課堂教學涉及“教什麼”和“怎樣教”這兩個問題。“教什麼”指向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確定的問題,“怎樣教”指向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環節的展開問題。

備教《生物入侵者》公開課的過程中,我在這兩個方面有了較深的認識。

下面選取兩個教學片段展開反思。

充分閲讀 精緻設題

——順暢的教學源於精緻的設計

教學片段一:

師:下面,我們進入課堂學習的第一環節,閲讀課文,理解文意——把握作者的主要觀點。請同學們速度課文。

(課件出示:閲讀課文,理解文意。——把握作者的主要觀點。)

學生默讀課文。(用時約4分鐘)

師:好。我們首先思考以下問題。看到問題後,我們首先要找到答題區間,就是説,在課文的第幾段我們能找到答案,然後閲讀相關文段,解答問題。首先看第一題:“生物入侵者”是指 。它有什麼危害?

生1:專家們把這種原本生活在異國他鄉、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中的“移民”稱為“生物入侵者”。

師:你是從第一段中找到答案的,對吧?你是直接讀了原文,而我們這裏是問“生物入侵者”是指,所以,需要調整一下語言次序。“生物入侵者”是指原

本生活在異國他鄉、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中的“移民”。看第二問,有什麼危害?

生1: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們給人類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對被入侵的其他物種以及物種的多種性構成極大的威脅。

師:兩方面,一是經濟,二是物種。

師:第二題:為什麼對發現一兩隻從未見過的甲蟲這種普通人不會感到驚訝的事情,生物學家和生態學家卻會認為這“不是件尋常小事”?往後。

生2:普通人不會感興趣,生物學家、生態學家對這件事就會與自己的思考。 師:從他們的專業的角度來思考,進行研究。

師:再看問題三:為什麼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

生3:如果一個物種在新的生存環境中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以及天敵傷害等諸多因素制約,它很可能會無節制地繁衍。

師:當一個物種無節制繁衍,大量繁衍時,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 眾生:產生生物入侵者。

師:也可能……

眾生:沒有產生生物入侵者。

師:也就是當地的生物平衡沒有被打破。好,我們可以做如下梳理。(課件出示)生物的自然存在和發展,是有一定規律的,那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某一地區的物種都是當地生物鏈的一環,經歷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形成一種平衡狀態。如果由於人為干預打破了這種平衡,等於破壞了生物鏈的平衡狀態,就可能產生兩種後果:一種是經過一個較長時期達到新的平衡狀態;另一種就是產生“生物入侵者”,給當地生態和人類生活帶來危害。

師:看最後一個問題:如何理解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為干預”?

生4:“人為干預”就是把一個物種帶到新的環境中,使它成為生物入侵者,破壞了生態平衡。

師:也許是這個問題本身有些模糊,我們看關鍵詞“如何理解”,這樣的題,我們一般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生4沉默。

師:往後。

生5:一種生物在新環境中繁殖很快,給當地帶來了損失。

師:看來,是大家不理解“人為干預”的意思。你覺得什麼時候我們人類會採取“人為干預”?

生5:把一個物種由一個地方帶到另一個地方。

師:我們前面説了,這種情況下會產生生物入侵者。這時,人類會怎麼辦?

生5笑而不答。

師:這樣,我們換個角度。你養過貓嗎?貓偷吃你家的食物,弄壞東西的時候,你會怎麼辦?

生5仍笑,他生忙着支招。

生5:拴住它。

師:拴住它,對吧。這樣就不會繼續破壞食物了。我們回來,當出現生物入侵者時,人類該怎麼辦?

生5:採取措施。

師:什麼措施?比如説……

他生:引進天敵,製造毒藥,捕殺它。

師:好,具體怎麼辦我們今天不研究了,那是生物學家、生態學家的事。我們梳理一下。(課件出示)生物種類的自然繁衍和遷移,是非常緩慢的,並受空間跨度的限制。但是如果這種遷移是由於人類的跨地域活動造成的,那造成的後果是不堪設想。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時,應充分考慮“人為干預”。

師:文章哪些地方提到了“人為干預”?

眾生:第3段,第8段。

師:第8段中以美國為例説到了世界各國的措施。我國也有自己相應的措施。我們看。

師:時至今日“生物入侵者”有隨時入侵的可能,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對“生物入侵者”現象採取了嚴格的防範措施。

反思:

綜觀以上教學片段,學生回答不夠精確,教師引導生拉硬拽。尤其是對問題4的回答,動用了兩位學生,再加上我的“強勢”引導,才勉強有些思路。

從教學內容選擇的角度看,我的選擇是合乎學理的,不存在教學內容偏、難的問題,那麼,為什麼課堂教學卻是如此耗時費神呢?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閲讀和思考時間。課堂上我要求學生先速讀課文,之後才出示了四個問題,在這樣的安排中,學生先前的閲讀是缺失明確導向的,面對四個問題時便多了緊張、少了從容,無法短時間內給出“圓滿”的思考結果。如先出示問題,後進行閲讀,會有效提升閲讀、思考的針對性。

二是問題4本身存有提問不清、解答不明的缺陷。在先前的備課中,我直接從《教師教學用書》上“挪用”了這一問題及其答案,沒有細加推敲。結果造成在課堂教學中顯露了其中的缺陷,給學生的思考造成了一定的障礙,給教學產生了較大的阻力。

三是教師沒能及時採取有效措施補救充分閲讀的缺失。其實,面對課堂教學顯示出的問題,如果我能及時調整策略,是可以有效補救的,如我把問題四細化為“什麼情況下需要‘人為干預’?‘人為干預’的結果會怎樣?”,學生的思考會更有針對性,或者指導學生閲讀文中提到“人為干預”一詞的語句,聯繫上下文思考採取“人為干預”的前提和結果,也應會有較好的效果。

循序漸進 自主探究

——思維提升源於自主思考實踐

教學片段二:

師:説明文的説明順序是需要我們細加研究的。首先我們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課件出示:理讀課文,概括段意。——概括每段段意,梳理文章思路。) 學生閲讀課文,勾畫關鍵詞。(用時約4分鐘)

師:好。我們逐段梳理每一段的意思。首先看第1段。

生1: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師: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內容嗎?

生1:生物入侵者的概念。

師:完整地總結應是,提出生物入侵者的概念,並點明它的危害。

生2:第2段,在人類文明的早期,陸路和航海技術尚不發達,自然界中的生態平衡並沒有受到太大破壞。

師:生物在自然條件下遷移、繁衍,不會造成生態系統的嚴重平衡。

生3:斑貝給美國造成的經濟損失。

師:不僅有斑貝,還説到了天牛、紅螞蟻。顯然這三者都是例子,它們共同説明了什麼問題呢?

生3:如果一個物種在新環境中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以及天敵傷害等諸多因

素制約,它很可能會無節制地繁衍。

生4:生物入侵者也對入侵地的其他物種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構成極大威脅。 師:這樣看來,我們可以把第3段、第4段的意思合併一下。

生4:都是寫生物入侵者帶來的危害。

師:概括很好。往後。

生5:生物入侵是由於日益繁榮的國際貿易。

師:也就是説,生物入侵的……

生5:原因和途徑。

生6:面對生物入侵者人們束手無策。

師:一種情況,束手無策。

生7:一個物種在新的環境中必然遵循物競天擇的法則,不必擔心。

師:有學者專家認為不必擔心。綜合第6段、第7段,都是寫人們的…… 生7:對策。

生8:世界上許多國家採取了措施。

師:這樣看來,本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

眾生:邏輯順序。

師:注意發音,“luójí”。

師:我們具體分析一下。

(課件出示)這是一篇事理説明文,是按照邏輯順序説明事理的。文章從解釋“生物入侵者”這個概念入手,引出話題;接着擺出現象,介紹了“生物入侵者”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後討論對策。基本上是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路展開的。

做一下筆記。

反思:

以上教學環節是按照“逐段概括——合併歸納——得出認識”的次序展開的,核心教學目標是教學如何理清説明文的順序。

從教學實踐看,學生的概括能力較好,而合併歸納能力較弱,教學環節的展開還算流暢。今後教學中需要加強的是,不要一直把思考的主線握在教師的手中,應放手讓學生來合併歸納。

八上生物教學反思篇3

“生物入侵者”指的是“原本生活在異國他鄉,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中的‘移民’”。在上這一課時,學生找到了課文中的原文來闡釋了“生物入侵者”的含義。我也認同了這種説法。可是,在隨後的教學探討中,我發現對於文中的這句話,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否則,會犯以點代面、以偏概全的錯誤。

“原本生活在異國他鄉,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中的‘移民’,它們不僅會破壞某個地方原有的生態系統,而且還可能給要類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作者如是説。但這樣説有失偏頗。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原本生活在異國他鄉”,後來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中的“移民”。比如,原產於西域的黃瓜,在西漢時引種到中國後,並未見其對某地生態環境的破壞,也並沒有給人類社會造成經濟損失,反倒是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增加了可食菜餚的品種。像黃瓜這樣的“移民”,生活中可謂多多。如西紅柿、胡蘿蔔等這樣帶有“西”、“胡”字眼的植物,或是由國外引進,或是由少數民族地區引種。它們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改變,但,是有益的。

當然,反面的例子也是有的。幾十年前我國從國外引進了一種植物——水葫蘆,曾一度用它淨化污水。後來,引入“高原明珠”滇池後,水質污染導致它瘋長,幾乎覆蓋了整個滇池,使很多水生植物幾乎絕跡,每年國家要花巨資打撈。類似的還有薇甘菊,它也使深圳濱海大道北側的紅樹林區,由80000多平方米鋭減至不到20xx平方米。紫莖澤蘭也在四川涼山上惟我獨尊。

這樣看來,對於生物“移民”,我們不能如作者那樣,一概稱之為“生物入侵者”,看之色變。我們也要認識到這些生物“移民”中,也有許多有益於自然和人類的物種。它們也會促進生態系統的平衡民展,也會給人類社會帶來福祉。但是,對於“在新的生存環境中不受同類食物競爭以及天敵傷害等諸多因素制約”的物種,我們也要提高警惕,不能讓它們無節制的繁衍。

所以,在教學中,還要引導學生勤于思考,善於發現,勇於質疑,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從而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不然,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八上生物教學反思篇4

在教學時,由現實生活中生物入侵的事例導入,學生初讀課文積累詞語並瞭解文章大意,在具體分析文章內容時,注意體現教師組織者、指導者的作用,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深入掌握説明文章的寫作説明順序及説明方法,最後聯繫實際,請學生試用一兩種説明方法介紹你知道的生物入侵事例並出謀劃策提出可行性對策,在此環節,採用小組討論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習的主動性,並通過此環節,培養學生合作精神,提高環保意識。

授課後,我認為此堂課基本實現了預定的學習目標,學生參與面較廣,調動了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課堂氣氛輕鬆、民主、主諧。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最後聯繫實際,請學生試用一兩種説明方法介紹你知道的生物入侵事例並出謀劃策提出可行性對策中,做得不過到位,沒有結合運用一兩種説明方法來進行介紹。在一些細節處理不夠到位,我想如果能處理以上問題教學效果會更好些。

八上生物教學反思篇5

在生物教育教學工作,必須做好教學反思,這樣才能有序的實現學習,實踐,獲得進步!課堂教學重在準備,做到有備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也就是在教學設計中,要有較強的預見性。比如:學生在學習新課和複習課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而且複習課的授課方式不同於新課的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學生好奇心,學習動力的調動方法也應作相對調整;考慮到這些問題的,如何來解決這些問題?即時的找出解決的方法,這就要求有非常明確的教學計劃。理清思路,對症下藥,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針對學生的現有的學習情況,在知識點掌握方面,找出學生原本存在的不足;

2.對考試大綱的準確把握,明確哪些是重點難點,特別是在大學聯考當中常考的熱點;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了,哪些內容只要求做到熟悉這個知識點,而不用花過多精力,加深習題練習,這也是減輕學生學習壓力,明確目標的有途方法;

3.在講複習課時,與新課在授課方式上的區別,如何組織複習課上的提問設計,組織形式,反饋信息等;

4.總體評價。這也是在反思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通過課後反思,能更清晰地明確,學生的不足與進步,而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還有哪有更行之有效的方法?總結經驗,提升教學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進步!針對以上問題,根據這一年來的工作經驗,總結如下:

1.作為平行班的學生,在新課時,仍然存在較多知識點的遺漏,甚至沒能完全掌握。比如:減數分裂,孟德爾遺傳規律,種羣相關知識的拓展。這是許多學生

覺得頭痛的問題,無法對相關知識有一個清晰的理解,或者只會背一些條款,卻不知道靈活運用。這也是在第二點中要着重強調的。當然除了這些情況外,還有一部份學生是在學習過程中,掉以輕心,等到高三的時候,想重新拾起課本,加入最後的拼搏。這部分學生有着好學之心,但是知識差距較大。這部份人也是最讓老師頭痛的人,一方面,我個人奉行着?一個都不能少??有教無類?的原則,但是現實是這部分的學生玩心較重,三分鐘熱度,需要時時督促。而且舊知識遺漏較多,補起來相對更困難。但是,老師是不會拒絕任何一個有求學之心的人的,所以只能利用平時多關注,盡力幫他們補救。

2.對於第二個問題,也是自己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具體如何解決,也只能説是在摸索中,有了一點小的見解:

首先要通覽教材,鳥瞰全局;其次,精讀教材,把握兩點(重點和難點);再次,泛讀教材,這個情況下,就只能靠自己做大量的題,多涉獵。增加參考書的數量,老師只有做的題目,對於最新的題型接觸遠遠多於學生的時候,才能遊刃有餘的解決複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樣也能對一些內容進行必要的刪減、調換和補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現的排列順序能否直接作為教學順序。在教學重、難點上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有否差異等。如在制定學期教學進度計劃時,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順序做適當的調整。

八上生物教學反思篇6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質的運動、物質結構及變化、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同時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以技術應用廣泛、知識創新快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新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作為一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進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一、求實——紮實嚴謹聯繫實際

1紮實嚴謹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當紮紮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需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範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係,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在習題講析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即啟發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挖掘隱含條件,抽象生物情境,提出規律列式求解,做出結論並加以討論等,做到解題過程步驟完整,推理嚴密。

2聯繫實際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繫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講授中,應儘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

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應當善於觀察,挖掘生活實例中的生物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求活——方法科學、靈活多變

1方法科學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分析、體會建立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的科學方法。

2靈活多變

在課堂講授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內容特點、課型特徵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應根據不同的課型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生物問題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應當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三、求新——轉變觀念創新教育

“求實、求活、求新”三原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有機的統一體。二者相輔相承,層層遞進,求實是基礎,求活是關鍵,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備紮實嚴謹的基礎知識,才能轉變成靈活的思維方法,最終表現出獨特的創新能力。

八上生物教學反思篇7

第一,對生物學科而言複習時間不夠,需要教師更好的整合教材內容,用有限的時間達到最好的效果。生物教材一共三本書,兩本必修,一本選修,高二完成了兩本必修的學習,選修一本書共五章,暑假補課完成了兩章的內容,上學期到11月中旬把選修內容學完開始進入第一輪複習,而其它學科在上學期開學時就直接進入第一輪複習了,我們的一輪複習到本學期4月底結束,整個一輪複習戰線長,內容多,學生容易遺忘,5月一個月進行專題卷和綜合卷的練習,因此時間倉促,效果一般。如果能在3月中旬將一輪複習結束,用一個半月的時間進行二輪複習,再用20天的時間進行綜合複習,我想效果會更好一些。

第二,對生物一輪複習資料的選擇和使用方法可以做一些有效的調整。本學期的生物一輪複習資料選擇的是衡水中學出的《大學聯考調研》,全書共420頁,該書的優點是:

1、含蓋的知識點全。

2、考綱知識列的細、全、明瞭。

3、將選修內容安排到相關聯的必修章節中去,便於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系統整合。

該書的缺點是:

1、個別練習題和例題超綱。

2、每一節後的練習量過大。

3、每一章前的知識網絡圖不夠細,不夠全。

所以今後再選擇生物一輪複習資料時應注意:首先,書不能過厚,最好不要超過300頁,否則一輪複習時間過長;其次,每一節後的題量要適中,難題不宜多,綜合性過強的題不應該出現,因為一輪複習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把基礎知識掌握牢固。一輪複習資料的選擇上原本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在使用的時候本該做適當調整,但我在本學年的一輪複習過程中沒有對複習資料做大膽的大量刪減,基本上是除超綱內容外全書挨個過,所以致使複習時間緊張,在以後的高三複習中我會精挑細選適量的練習題,在每一章複習完之後進行一次歸納總結和一次考試,這樣就不會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鬆緊適度,相信一定會取得好的效果。

第三,“滿堂灌”的教學方法需要做一定的改進。我除了上習題課以外,其餘時間都是從頭講到尾。有些典型例題我在黑板上講過一遍,一段時間後再遇到同一道題,一部分學生覺得從來沒見過,此時我是最受打擊的,每次上課的時候學生不是都睜着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聽的很認真嗎?我們的師生問答不是也都配合的很好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去聽同一備課組老師的課時,我才有了答案,學生一天坐在教室裏要聽九節課,並且堂堂課老師都會強調“同學們,注意了,這是重點”如果不提要求,不去找學生的興奮點,他們怎麼能夠做到九節課全部都集中精力的去聽呀!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儘量避免從頭講到尾,對簡單知識點可以讓學生通過查閲教材限時解決,對於重、難點知識在講之前先告訴他們:“此重點知識將不再重複講解”,並且設問,在講完之後對之前的設問進行提問,相信這樣可以提高課堂效果。

教學效果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的具體體現形式就是學生成績,學生、家長、學校、社會都在問我們老師要成績,所以提高每一節課的課堂效果也就是我們這些戰鬥在教學一線的教師們所應該努力尋求的目標,通過對本學年教學工作的深刻反思,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改進,相信以後的教學效果一定會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