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五上品德教學計劃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4.9K

熱門的教學計劃是我們成長的重要方式,每個教師都要端正自己的態度,優質的教學計劃可以讓我們的教學更加有條理,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五上品德教學計劃8篇,供大家參考。

五上品德教學計劃8篇

五上品德教學計劃篇1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套《品德與生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 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 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

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 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

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4. 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

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為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為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三、教學總要求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愉快積極地生活(兒童生活的主調)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兒童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時代的進步對兒童提出的要求)。

四、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五上品德教學計劃篇2

一、班級基本情況分析

所帶班級共有學生xx人,大部分學生懂禮貌,講文明, 看到老師能主動打招呼。對學校常規有了基本的瞭解, 課堂上能認真聽講,作業能按時完成,課後能文明遊戲,比較能夠適應學校生活。二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天真可愛,但由於現在獨生子女多,孩子大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生活常識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引導兒童瞭解家庭,感受親情,學習溝通,學會幫助別人是尤為重要的。學生熱愛學校,熱愛班級,熱愛學習,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學生普遍都能尊師守紀,團結友愛,有較強的上進心和求知慾,課堂氣氛活躍。但有時有點過於活躍,需要老師適時調控。

二、教材分析

1.第一單元 多彩的校外活動

本活動主要通過故事鼕鼕的星期天,讓學生知道家庭、社會都是學習的大課堂,激發學生參與校外活動的興趣;説一説活動,讓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生活,説一説自己校外活動的樂趣和收穫,加深學生對校外活動好處的理解;瞭解校外活動場所活動,使學生知道一些對自己有益的校外活動場所,引導學生到有益的場所參加校外活動。最後,通過建議學生和爸爸媽媽利用節假日參加校外活動,整理自己校外活動的收穫和感受的形式,來提升學生對活動的感知能力,使學生的生活質量得到提升。

2.第二單元 遇到問題想辦法

本課主要先通過小強和小麗同是丟鑰匙,採用不同方法取得不同結果的正反事例比較,使學生懂得遇到問題時應積極想辦法解決;然後又以問題1:和家人走散了怎麼辦?和問題2:球打到房頂上怎麼辦?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結組想辦法,想出辦法進行獎勵的方式,鍛鍊了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想辦法解決的能力;在由squo;司馬光砸缸squo;引起的思考的活動內容的學習中,通過故事進而討論其它方法的方式,加強學生對遇到問題想辦法的理解,使學生明白只有遇到問題積極想辦法,才能戰勝困難,成為生活的強者。

3.第三單元 誠實孩子人人誇

本課活動主要通過誠實的孩子作為引導,直接切入主題,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後再通過狼來了的故事,使同學們初步認識到説謊的害處,從反面説明不説謊話誠實品質的重要;然後再通過説一説和討論活動,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具體指導他們的行為,激發他們願意做誠實孩子的願望;最後通過兒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誠實再次明確做誠實孩子的要求和意義,從而喚起學生產生做誠實孩子的強烈願望。

4.第四單元 可愛的家鄉

本課主要通過讓同學們蒐集家鄉的名勝、特產資料,繼而介紹、交流家鄉的風景名勝和豐富的物產,使學生知道家鄉的風景名勝和資源。老師通過給同學們補充,以及通過讓同學們欣賞圖片、視頻等形式,使學生們對家鄉有個全面的瞭解,激發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感。

5.第五單元 變廢為寶

本課主要通過提前一週,給同學們佈置調查一個星期內全家人扔垃圾的次數,並大致估計一週內自己家扔掉垃圾的總量有多少,並做簡單記錄的調查活動,然後和同學進行交流的形式,使學生切實認識和感受到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的嚴峻形勢;繼而在通過讓學生們進行説一説活動和老師介紹相結合的方式,使同學們知道垃圾的危害;最後,主要通過教材資料和多媒體視頻,讓學生知道一些廢物還可以變廢為寶,瞭解一些廢物處理的巧妙辦法,學會在生活中分類處理垃圾。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建議學生和爸爸媽媽利用節假日參加校外活動,整理自己校外活動的收穫和感受的形式,來提升學生對活動的感知能力,使學生的生活質量得到提升。

2.使學生明白只有遇到問題積極想辦法,才能戰勝困難,成為生活的強者。

3.通過兒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誠實再次明確做誠實孩子的要求和意義,從而喚起學生產生做誠實孩子的強烈願望。

4.通過讓同學們欣賞圖片、視頻等形式,使學生們對家鄉有個全面的瞭解,激發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感。

5.讓學生知道一些廢物還可以變廢為寶,瞭解一些廢物處理的巧妙辦法,學會在生活中分類處理垃圾。

四、教學重難點

1.知道家庭、社會都是學習的大課堂,鼓勵學生多觀察,勤思考,並注意整理自己的收穫。激發學生參與校外活動的興趣。

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問題時,應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問題時,願意想辦法解決。引導學生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説謊話,做誠實的孩子。讓學生知道為什麼不説謊,知道説謊的害處。

2.知道家鄉的風景,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3.知道垃圾的危害,學會在生活中分類處理垃圾。使學生在今後的生活中能夠做到正確處理廢棄物,樹立初步的生態意識。

五上品德教學計劃篇3

教材分析: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其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二年級品德與生活課程應當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二年級品德與生活的教學目標將從情感與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三個方面。

第一單元 我們生活的地方

情感與態度:

瞭解自己家鄉的各種自然風光和人文景緻。知道家鄉的名勝古蹟及當地富饒的物產,初步形成熱愛家鄉的情感。感受家鄉的變化,形成建設家鄉的意識。

行為與習慣:

培養與人合作的習慣,學會與同學和睦相處及分工合作。

知識與技能:

能夠運用一定的方法調查、瞭解自己生活地方的名勝古蹟、豐富物產的相關資料,學會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做記錄,形成一定的技能。嘗試製作簡單的家鄉小吃,形成初步的勞動技能。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參與家鄉的調查、家鄉物產的再創造等活動,培養參與意識與參與能力,鍛鍊與人交往、交流及合作的能力。初步掌握蒐集材料、整理材料與表達的方法。

第二單元愛護我們的家園

情感與態度:

關注身邊的環境問題,熱愛大自然,初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價值取向和生態意識。

行為與習慣:

逐步形成在日常生活中珍惜、節約自然資源的好習慣。

知識與習慣:

初步瞭解地球上的資源與人類生存的關係,初步感知周圍的環境問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理解環保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通過親身感受、調查、觀察等活動,瞭解身邊的環境狀況,提高收集資料的能力,並學會初步的統計方法。

第三單元:我進步,我快樂

情感與態度

能看到自己和別人的成長、變化,併為之感到高興。對學習、生活充滿自信,願意向身邊的榜樣學習。體驗到誠實帶給別人和自己的快樂。

行為與習慣

勇於給自己不斷提出新目標,並能天天堅持,有始有終地完成自己的計劃,虛心好學。逐步養成誠實、不説謊話的好習慣。

知識與技能

能初步分辨是非,知道怎樣做才是一個誠實的孩子。體會到進步從點點滴滴開始,學習自我認識、自我總結的技能。

過程與方法

在玩遊戲、情景表演、行為訓練、故事講演、情感體驗、討論交流、對比思考等活動中去感受和發現,初步掌握取得進步與全面地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的好方法。

第四單元炎熱的夏天

情感與態度

養成親近自然、熱愛夏天的情感,能充分體驗夏天的樂趣,樂於對大自然中的現象進行探究,體驗成長的快樂。

行為與習慣

養成較好的假期生活習慣,合理安排暑期生活,注意游泳安全。

知識與能力

瞭解夏天季節變化的特點及其動植物、人的活動的關係,具有觀察、記錄動植物變化的能力。瞭解夏季防止雷擊、消暑降温、游泳安全的常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探討、交流等探究活動,瞭解常見的自然現象和相關科學常識,樂於實踐,多渠道地獲取知識,積累經驗。

教學重難點:

第一單元:

1、知道家鄉的風景名勝和資源,關心家鄉的發展變化。

2、學習用觀察、比較、小實驗等方法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

3、能用多種辦法收集資料,並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應用。

第二單元:

1、愛護家庭和公共環境衞生。懂禮貌,守秩序,行為文明。

2、愛護公物和別人的勞動成果,節約水、電、紙張等資源。

3、為保護周圍的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態意識。

4、對自然現象或生活中的問題有探究的興趣。能嘗試一物多用,廢物利用。

5、能用多種辦法收集資料,並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應用。

6、能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動成果。

第三單元:

1、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説謊,做誠實的孩子。

2、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認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

3、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自然的美。

4、願意有計劃、有目標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問題時願意想辦法解決。

5、能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動成果。

第四單元:

1、瞭解天氣、季節變化對生活的影響,學會照顧自己。

2、瞭解衞生保健設施的作用,能在成人指導下利用;知道基本的緊急救助和自救辦法。

3、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其他科學常識。

學情分析: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説,很多知識要從各方面全面地瞭解是比較困難的。為了增強兒童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切實地為他們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學素質等打好基礎,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參與活動能力、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動手動腦等能力的培養。因為動腦筋、有愛心地生活是時代對兒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發展兒童的創造性和動手能力,讓兒童能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探究或解決問題,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並在此過程中充分地展現並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創造帶來的歡樂。

教學措施: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應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提倡和鼓勵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與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為充分體現教學的實效性,針對《品德與生活》的學科性,教學時可採取以下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動範例。

充分利用教科書中所提示的活動案例,力圖體現本課程的目標和內容,是基本的課程資源之一。當然,我們還可以根據課程要求收集一些本地、本校、本班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2、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區的資源

充分挖掘學校、社區圖書室及家庭中的圖書資源、媒體資源,並促進兒童之間、班級、年級和校際之間圖書、資料的交流和共享。

重視利用兒童自身的興趣、經驗和活動中的發現、體驗等作為活動的資源。

教學活動形式服從內容,可根據目標、內容、條件、資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類型。

3、活動形式多種多樣。如討論、資料調查、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教學遊戲、參觀訪問、欣賞、練習、講故事、講授等。

五上品德教學計劃篇4

一、同學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一年半的學習,同學能感受到經過二年級上學期的學習生活後的進步和變化,並對二年級的學習和生活懷有美好的嚮往。隨着對《品德與生活》這門課程瞭解的加深,同學的學習熱情不時高漲,他們已開始運用討論、觀察、調查、實驗等多種方式去學習而且我班同學41人,男生比女生多15人,好動的同學較多,教材以圖畫的形式出現更可以開展的活動、遊戲和其活動的過程,同學活動的興趣被引發出來,同學通過自身的活動而非教師給予的現成結論去獲得知識。但是,可能由於地區的差別,本地同學的生活與教材反映的不盡相同,以和教材中的活動性較強,由於同學學習環境和條件的限制,個別同學對課文內容理解不夠透切,這有待今後教學中揚長避短,讓每個同學都得到全面發展。

二.全冊教學內容

1、我愛我的班集體——本單元設計了“集體生活真愉快”“班集體真温暖”“人人有優點,合作力量大”“我為集體添光彩”四個主題活動,目的是引導同學在一年多集體生活的基礎上,通過體驗老師、同學間的互相關心、互相協助,能夠進一步意識和感受到集體的温暖和力量,體驗到一起生活的愉快;同時通過開展為集體做好事、為班級做貢獻的活動,培養同學的集體主義精神、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

2、我們的動物朋友——本單元設計了“我最喜歡的動物”“可愛的小動物”和“我們的好朋友”三個主題活動。以引導同學注意通過實際的調查、訪問、飼養等活動發展保護動物的情感和對生命的珍愛,並由此樹立動物是人類好朋友的觀念,初步形成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愛心和責任心。

3、紙和環保——本單元圍繞紙的問題設計了“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紙”“紙從哪裏來”“維護森林,節約用紙”三個主題活動,以協助同學初步瞭解紙的來源,瞭解紙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奇妙的光——本單元從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影子的探索開始,引導同學獲得有關影子的知識,探索和認識光的一般特性,激發同學對光的濃厚好奇心和探索興趣。

5、我們都有一個家——本單元設計了“好大的一個家”“好壯麗的一個家”和“我們的家在哪裏”三個主題活動,目的是引導同學瞭解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多民族大家庭,瞭解祖國主要的名山大川、名勝古蹟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成績,瞭解有關長江、黃河的基本知識,併為此而感到自豪。

三.全冊教學目標

1、能夠認識自身的優點和短處,並能瞭解班上同學的特點,對自身充溢信心,與同學團結友愛。

2、初步形成集體意識,在感受集體的温暖和力量的同時,認識到自身作為集體一員的責任,從而主動地用實際行動為集體增光。

3、瞭解關於中國的基本知識,知道中國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多民族大家庭,併為生活在這個大家庭中而感到自豪。

4、能注意到身邊發生的自然現象或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並願意用各種方法去學習和探索,在獲得有益的知識和經驗的同時,提高活動技能和能力。

四、具體內容

周 次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第一週 集體生活真愉快

1、體驗集體生活的愉快.

2、能夠與老師、同學一起學習、勞動、遊戲,相處和睦;積極參與集體活動。

3、懂得集體生活的規則和交往的相關知識。

4、掌握同學之間解決矛盾牴觸的方法,介紹自身和好朋友的方法與能力。

第二週 班集體真温暖 1、 感受同學之間互相協助、互相關心的真情。

2、 養成與同學團結友愛,互相協助的好習慣。

3、 認識到集體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他人的協助,也要協助他人。

4、 掌握交流集體生活感受的技能;協助同學的相關技能。

第三週 人人有優點,合作力量大 1、感受團結、合作的愉快;體驗到合作的力量大。

2、能與同學團結合作,一起做事。

3、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短處,各人有特點,能力各不同。

4、掌握要他人瞭解自身的方法;合作的技能和方法。

第四周 我為集體添光彩 1、體會每個人的言行都會對集體榮譽發生影響;形成對集體的責任感。

2、認識到集體中每個人的表示都會影響到整個集體;能用實際行動為集體爭光彩。

3、認識到集體的進步需要大家一起爭取。

第五週 我最喜歡的動物 1、喜歡動物、關愛動物的情感。

2、珍愛生命,維護動物。

3、瞭解一些動物的基本常識。

4、知道動物能維持生態平衡,發展初步的生態意識。

第六週

可愛的小動物 1、有愛心並精心飼養小動物,關愛小生命。

2、初步學會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3、瞭解動物的特性,能正確餵養小動物,防止受到動物的傷害。

4、培養觀察能力,學寫飼養日記,掌握飼養某種小動物的技巧。

第七週 我們的好朋友 1、不傷害動物,自覺維護動物。

2、珍愛生命,拒絕吃國家維護的動物,並學習努力勸阻他人的不良行為。

3、懂得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它們為人類作出貢獻。

4、能做一些力所能和的維護動物的事情。

第八週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紙 1、感受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初步培養同學的民族自豪感。

3、瞭解紙與人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第九周

紙從哪裏來 1、體驗維護環境的重要意義,形成初步的環保意識。

2、初步養成節約用紙的良好習慣。

3、理解保護樹木對維護人類生存環境的作用。

4、掌握調查、收集資料、數據統計等方法和技能。

第十週

維護森林,節約用紙

1、體驗參與節約用紙、維護環境實踐活動的樂趣,培養維護環境從我做起的意識。

2、熱愛自然,維護樹木,保護環境,提高環保的自覺意識。

3、瞭解學校和社區維護環境的具體措施。

4、瞭解再生紙的製作過程。

第十一週

影子的探索 1、對光有濃厚的好奇心和探索的興趣。

2、會自身佈置時間,堅持、主動地完成活動。

3、能在生活中正確利用影子。

4、探索影子的特點和光與影子的密切關係。

第十二週

我們來造彩虹 1、對光的色彩有濃厚的好奇心和探索興趣。

2、堅持不懈、不怕失敗進行探索的科學精神。

3、認識太陽的七種顏色。

4、學習一些製造彩虹的方法。

第十三週

太陽光的利用 1、積極嘗試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太陽光。

2、學習防止光的傷害,學會維護自身。

3、知道可以利用光豐富自身的生活,為人類的生活服務。

4、瞭解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十四周

好大的一個家 1、感受到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多民族大家庭;感受我國民族文化我豐富多彩。

2、初步形成尊重和團結少數民族的意識和行為,學會尊重不同的文化。

3、知道我國共有56個民族;初步瞭解少數民族文化和風俗習慣。

4、瞭解少數民族聚居地、我國最南端與最北端城市的氣温變化,東西兩端城市相距較遠等相關地理知識。

第十五週

好壯麗的一個家 1、感受我國山河的壯美秀麗,體驗家鄉生活的愉快與幸福。

2、愛自身生活的地方,愛祖國的山河。

3、初步瞭解黃河和長江流域的一些名勝古蹟,瞭解自身生活的地方。

4、瞭解長江和黃河的發源地和入口;知道我國的一些名勝古蹟並對其有一定的瞭解。

第十六週

我們的家在哪裏 1、初步理解世界是我們更大的家,地球是人類一起的大家園。

2、與少數民族小朋友和外國小朋友和睦相處。

3、學習與外國小朋友交往的禮儀。

4、瞭解中國的地理位置、相鄰國家等簡單地理知識。

五、對本學期的期望

通過本學期的教學,希望能夠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充沛發揮同學的主體精神。使他們能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和對待各種社會現象;用學過的理論指導自身的行為,能夠明辨是非,使同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風氣,對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問題有積極探索的興趣,喜歡動手動腦,想方法解決問題。

五上品德教學計劃篇5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為了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兒童期是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啟蒙階段,教育必須從他們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同時,有效的教育必須採用兒童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後人格的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一、學生現狀分析

二年級這些學生活潑好動,上進心和求知慾都很強。這就要求利用《品德與生活》課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會做人,樹立班集體榮譽心,用科學的方法指導每個人去學習。

二、教材特徵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也就是遵循兒童生活的規律;

第二,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主要源泉,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們熟悉的學校生活、無可選擇的家庭生活和他們身邊的生活,這些都是親切的內容。其表現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發生在兒童身邊的真實的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為向兒童提供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並組織兒童實施,如觀察小動物、家政勞動、自理個人生活等;二是模擬兒童身邊的真實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為向兒童提供可以供模擬的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並組織兒童實施;

第三,以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為載體,這些活動主要包括遊戲、討論、交流、動手實踐、調查研究等形式。活動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師從兒童生活實際捕捉主題,也提倡兒童自己從生活實際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課程內容既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順其自然而又不聽之任之。教師要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2.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

第一,整體視野的開放,過去只關注本學科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而現在是面對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這是全新觀念,凡是兒童生活的事都與課程有關;

第二,課程內容的開放,解決了教材的滯後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兒童的實際問題納入課程內容,加強了針對性;

第三,授課的空間是開放的;

第四,授課的時間彈性延展,以學的需要和實效為出發點。

3.活動性。

第一,課程形態以主體參與性活動為呈現方式,強調做中學。強調兒童直接參與,強調全員參與;

第二,課程目標通過教學活動來實現;

第三,兒童本身實地參與活動,老師指導活動,把教材內容轉化主題活動。

三、課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

2、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3、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

4、在與兒童生活世界的聯繫中建構課程的意義。

四、課程總目標與分類目標

總目標: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1、 情感與態度:

(1)教育學生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信、誠實、求上進。

2、 行為與習慣:

(1)初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2)教育學生遵守紀律,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

(3)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3、知識與技能:

(1) 使學生初步瞭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見的自然、社會常識。

(2) 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4、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五、單元各主題重點難點

本冊共5 個主題單元分別是《我和大師交朋友》、《可愛的班級》、《家在自然中》、《我們生活的地方》、《長大,真好!》。

第一單元《我和大師交朋友》共 3課,定位在“與大師交朋友”,試圖讓大師成為兒童成長曆程中親切的朋友。通過尋訪大師的童年,瞭解大師成才的故事,找找身旁的大師等一系列圍繞大師的探究性學習活動,把在人們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師形象,變成有血有肉的、可以探究、可以學習的與兒童零距離的學習目標,引導兒童把好奇、好問、好動腦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標的積極探究、有創意地生活方面發展,並最終將關注點放在兒童現階段的成長和發展中來。

第二單元《可愛的班級》是對一年級下學期《我在班級中》教學主題的延伸,通過美化教室,組織參加學校的運動會,評選班級的小明星,製作班級的黑板報等各種日常班級活動,感受班集體的可愛,進一步培養兒童的集體意識,讓兒童“知道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愛護班級榮譽,關心和愛護同伴”。

第三單元《家在自然中》教學主題是生命和環境教育,引導兒童在原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調查、探究、評判、遊戲、誦讀欣賞、討論、實踐操作等各種學習方式,在與自然的充分互動中感受自然的美好與神奇、生命的美妙與神聖,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親密關係和生活在自然中的樂趣;從而使“愛護動植物、保護自然環境、使我們生活的家園更加美好”內化為兒童自我的行為準則。

第四單元《我們生活的地方》則是從兒童的視角看自己生活的社區、家鄉,從社區的設施、社區人,家鄉的食物、美景,家鄉的變化出發,幫助兒童瞭解家鄉,懂得鄰里相處的道理,激發兒童熱愛家鄉的情感,並初步培養和發展兒童熱愛生活、參與生活的意識和能力。

最後一課《長大,真好》是二年級下學期的最後一個單元,也是《品德與生活》課的最後一個單元。這個短單元由 2課組成,指導兒童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到自身的成長,在行將告別國小低年級生活的時候,覺察到自身各方面的發展,收藏童年的記憶,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體驗成長的快樂,從而為步入新的成長和發展階段打下良好的基礎。

六、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這是本課程的宗旨和價值導向。分目標的四個方面“情感與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技能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偏重追求結果,忽略過程與方法等傾向,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轉變教師角色。

在本課程中,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教師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該導不導,該點不點,不符合課程改革要求,也會影響教育效果。

3.加強教學活動的指導。

本課程的活動以落實課程目標為目的,以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內容標準”中的某一內容或幾個內容的融合為主題,以兒童的年齡特徵、經驗背景和學習興趣等為設計基礎,將知識、技能教育的要求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融為一體。因此教師在指導教學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四點:

(1)教師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應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活動設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活動設計和活動指導應具有計劃性和靈活性。

(2)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要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繫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教學活動應源於兒童的生活又高於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教師要善於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本課程的教科書主要不是作為知識的載體來供教師講授的,它是教師引發兒童活動的工具,是兒童開展活動時可利用的資源。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

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4.活動形式應靈活多樣。

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提倡和鼓勵教師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與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教學活動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從內容,可根據具體目標、內容、條件、資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類型。

教學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比較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課前準備活動或課後延伸活動來配合。

5.注意與其他學科、教育活動的結合。工作計劃

本課程教學活動應注意利用其他學科或教育活動的成果,與其他學科和教育活動,如少先隊、班會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七、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第1課——尋訪大師的童年——2課時

第2課——大師成才的故事——1課時

第3課——大師在我身邊——2課時

第二單元第1課——班級風景線——2課時

第2課——一次運動會——2課時

第3課——班級小明星——2課時

第4課——我們的班級報——2課時

第三單元第1課——美麗的大自然——2課時

第2課——動物、植物和我們——3課時

第3課——美好的家園——2課時

第四單元第1課——我們的社區——2課時

第2課——社區的文明——2課時

第3課——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2課時

第五單元第1課——我長大了——2課時

第2課——成長檔案——2課時

五上品德教學計劃篇6

一、全冊教學分析

本冊教材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程規範的規定,兒童年齡與生活的實際,以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編寫的,它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保守教學模式,注重促進同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只是在相互關聯中得到發展,以較好的落實三維目標。

全冊共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村》,意在使兒童瞭解地球的基本知識,熟悉世界海陸分佈等情況,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瞭解中國的面積、行政區劃、地理位置,讓同學知道各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正確對待互聯網。第二單元《地球生病了》,使同學有意識地關心和保護人類一起的生存環境,學習一些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增強同學自覺主動維護物種的意識和情感,協助同學逐漸養成節約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良好習慣。第三單元《世界問題還不少》,使同學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初步瞭解聯合國的性質和宗旨以和重要作用等。第四單元《新的生活就要開始了》,意在使同學能夠逐步學會確定自身的生活和學習目標,並據此獨立佈置自身的生活,發展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他們健康快樂地生長。

二、全冊教學要求

1、瞭解地球的基本知識,熟悉世界海陸分佈等情況,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瞭解中國的面積、行政區劃、地理位置,讓同學知道各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正確對待互聯網。

2、使同學有意識地關心和保護人類一起的生存環境,學習一些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增強同學自覺主動維護物種的意識和情感,協助同學逐漸養成節約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良好習慣。

3、和兒童一起走進多樣化的世界。培養同學開闊的視野、寬容的心態,正確認識其他文化,積極吸取外來文化的養分,更好的發展本民族的文化保守。

4、使同學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初步瞭解聯合國的性質和宗旨以和重要作用等。

5、使同學能夠逐步學會確定自身的生活和學習目標,並據此獨立佈置自身的生活,發展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他們健康快樂地生長。

三、教學重難點

1、引導同學直面並審視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學會確定自身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學會獨立。

2、以實際生活中的經驗話題,逐步向同學打開成人生活的大門,在參與和探索中生長。

3、從各個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會的多樣性,把兒童培養為優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同學展示新的自然觀,使同學保護環境,維護地球。

四、同學基本情況(略)

五、提高質量措施:

1、教法與時俱進,適應同學的實際,以和新課改的需要。

2、調動同學學習的熱情,使課內與課外有機的結合起來。

3、充沛利用各種教學資源。

4、經常開展與課堂有關的活動。

5、強調以同學為主體,讓同學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

五上品德教學計劃篇7

一、學情分析

四年級是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並養成了一定的行為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四個單元組成。第一單元《做守規則的人》;第二單元《做樂觀向上的人; 第二單元《做自尊自愛的人》;第四單元《做聰明的購物者》。本教程以四年級兒童不斷擴大的社會生活為主線,以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為前提,以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為目的,以體現育人為本的現代價值取向為理念安排的。

三、教學目標:

1、通過體驗、辨析和感悟,對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道德行為進行自我判斷,自我評價、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從而促進他們良好品質的形成和社會性的發展。

2、知道要守規則,怎樣做樂觀向上的人,自尊自愛的人以及如何購物等。

3、通過學習掌握本冊教材中的知識點,積累社會閲歷。

四、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目標,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2、結合學生生活經驗,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3、重視情感投入,靈活運用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4、拓展教學空間,開發和利用校本資源,滿足學生需求。

五上品德教學計劃篇8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區教育局“安全第一,質量為本,內涵發展”思想為指導。以《科學、品德課程標準》為依據。立足我區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創新教研方式,繼續圍繞“有效課堂教學”的教研主題積極開展教研工作。

二、工作重點

1、積極組織教師上好各種公開課,組織開展骨幹教師上教學示範課,教研員評析課例的形式,為各校教研聯動搭建平台,努力促進全區教學的均衡發展;

2、組織本學科教師j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合理、有效應用模式,片區內進行聽課、評課活動,取長補短,為我所用。

3、充分發揮教研組合作研究的優勢,紮實開展集體備課等形式教研活動。

4、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加強骨幹教師培養,以點帶面,輻射全區。

5、品德學科注重調研、視導,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

6、積極開展網絡教研活動,努力學習,適應信息教育大環境下的教研模式,進行網絡教研活動。

7、安全教育課程要列入課程計劃。(不得以週會課代替安全課,不得以班主任代替安全教師)學校要制定不同學段的安全教育課程計劃,並要有專門的安全教師,安全教案,保證每週不少於1課時。

三、工作安排

二、三月份:

1、制定科學、品德學科教學計劃、教學進度;

2、科學、品德試卷分析及教研活動

四、五月份: 組織開展骨幹教師公開課。示範課。

六、月份: 1、進行四、五、六年級實驗操作檢測;

2、籌備本學期期末測查及命題工作。

3、 期末考試、總結。

六月份:檢查學校各年級安全教育課程計劃和安全課開設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