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排行榜

福建18個最著名的道觀

欄目: 排行榜 / 發佈於: / 人氣:2.6W

18、莆田福莆仙東嶽觀

福莆仙東嶽觀位於莆田市涵江區江口鎮錦江路邊上,創建於宋朝,經歷了宋、元、明、清、民國至今。福莆仙東嶽觀始建年間為元至元二年,明萬曆三十七年,莆田知縣何南金再次修葺,清嘉慶十二年,由里人舉子莊允治捐款重修,民國十一年再次大修。1984年,福莆仙僑眷和台灣同胞、江口民眾集資,重修主殿、報功祠、中殿、觀音殿、地藏王殿及兩廡六司殿,新建混元寶殿、山門、東西轅門、中軍府、十王殿、媽祖殿、文昌書院、三忠祠及戲台等。園林式的廟宇羣體,金碧輝煌,巍壯峨嚴,觀中諸多文物古蹟出自歷朝代官紳、名人手跡。

17、華安南山宮

南山宮,是道觀,現屬國家級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福建省華安縣良村鄉的南山腰,距縣城13公里,坐西向東,面對筆架山,海拔300米,佔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始建於南宋德釣元年即1275年,明正統六年重建。明太僕陳天定曾流寓此宮二年,親題匾額“德茂天初”。南山宮是該縣境內現存最古老的建築物,始建於南宋德佑元年,明弘治十五年重修,歷代皆有修繕。宮內雕刻、彩繪、壁畫題材豐富,保護完整,整體建築構造藝術精湛,傳統文化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研價值。

16、福州烏山呂祖宮

烏山呂祖宮是福州市著名道教宮觀之一,坐落在烏石山彌陀寺西側,與道山觀院牆為界。該宮建於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據《烏石山志》記載:“明萬曆初(1573年),為提學孫昌裔石樑書屋,清順治年間昌裔子學稼、學圃舍為觀前(指道山觀)建玉皇閣,旁建三寶殿,後又添鬼谷子祠及呂祖宮。今主要建築物有正殿、偏殿、聚仙堂等,佔地面積300多平方米,紅牆青瓦,大殿軒敞,佈局緊湊,面對雙塔,為山中最佳憑眺處。

15、東山關帝廟

福建省東山縣銅陵關帝廟位於銅山古城中岵嶁山下,依山臨海,氣派魏然,是一座聞名海內外的廟宇,且具有明古建築藝術價值。關帝廟與山西運城關帝廟、河南洛陽關帝廟、湖北當陽關帝廟並稱中國四大關帝廟,是台灣眾多關帝廟的香緣祖廟,199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全國眾多關帝廟中,只有東山關帝廟和山西運城關帝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很高的建築結構科學價值。數百年來,太子亭歷經無數次的颱風、地震的侵襲,都安然無恙,令許多中外古建築專家讚歎不已。

14、平和九峯城隍廟

平和城隍廟位於福建省平和九峯鎮東門內,城隍是中國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碉,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祭祀的廟神是唐代大詩人王維,系明代著名理學家王陽明於正德十四年(1519年)創建,清康熙、嘉慶年間兩次重修。兩側為迴廊。前廳9檁捲棚式,中堂11檁、後殿7檁,面闊均為3間,進深3間,抬樑式,整體建築宏偉壯麗。其中儀門、涼亭、大殿均保存完好,是不可多得的縱列式鄉土建築組羣。

13、永泰名山室

永泰名山室是國家第六批宋至元的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福建省永泰縣城西13公里高蓋山上。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闢建東、西二石室。五代十國後唐天成年間926-930年賜名高蓋名山院,後改今名。閩王祭天封為西嶽,道書稱第七福地。奇峯環列,石階陡峭。石室中原有堂宇三座,現存後院,內有神榻、飛仙台,室中有元代佛教故事石刻及佛龕、石柱、香爐、台階,室前有龜石。名山室東室內保存有宋元時期福建省僅見的淺浮雕造像,上百尊的人物、動物浮雕至今仍清晰可見。雕刻內容有釋迦牟尼和佛系列,以及早期殘雕。

12、武夷山桃源洞道觀

桃源洞位於武夷山六曲畔內,此地窮極幽深,石崖相倚成門,復履婉轉而入,石橋下溪澗流水,內忽平曠,日月放生潭佈列洞口,四面環山,桃林片片;田疇可一、二十畝,彷如陶淵明筆下「世外桃源」,故得名。道觀創建於唐朝天寶年間(742-756年),是時武夷山仙靈之説吸引大批高士來此隱居修煉。會稽女冠孔氏、莊氏、葉氏(後人稱三皇元君)結伴來武夷修煉,後皆結茅於桃源洞,並開發成一方避世隱居的樂土,桃樹成林。

11、建甌東嶽廟

建甌東嶽廟,又稱東嶽行宮。位於建甌市東門一華里白鶴山南麓,坐北朝南十餘,佔地四十餘畝。東嶽廟不僅是目前福建省也是華東六省為數不多的古代道教建築之一,就其主體建築“聖帝殿”的規模、形制以及文物價值而言,堪稱全省僅見。東嶽廟佔地四十餘畝,是目前福建省為數不多的古代道教建築之一,就其主體建築“聖帝殿”的規模、形制,以及文物價值而言,堪稱全省僅見。2006年被列為國家級第六批清朝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龍海角美白礁慈濟宮

福建18個最著名的道觀

白礁慈濟宮又稱慈濟祖宮、閩南故宮,位於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資區角美鎮白礁村,處於漳州台商投資區與廈門海滄台商投資區中心點,海滄大橋一路向西8公里,海陸空交通便捷,主奉中國最為著名的醫神之一保生大帝,是全球保生大帝廟宇的祖宮。宋高宗皇帝為感吳·恩德,頒詔動支國庫,遣使監工,把龍湫庵改建為一座宮殿式的廟宇,明朝文皇后再賜送“國母獅”鎮宮,故有“南方故宮”美稱 ,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涉台文物,全國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先進集體,是世界第一慈濟祖宮,保生大帝最早祖殿。

9、古田臨水宮

臨水宮是祀典道教女神,海內外公認的“順天聖母”陳靖姑的宮殿, 臨水宮坐落在古田大橋鎮中村,距縣城39公里。臨水宮是一座風格別緻的仿唐代宮殿 建築,始建於唐貞元八年(公元792年),後經元明清歷代重修擴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是分佈國內外各地臨水宮的祖殿。位居景色秀麗的古田翠屏湖畔,交通便利,物產豐富。柿丸、柰幹、銀耳、香菇、竹蓀等名優特產品聞名於世,暢銷海內外。

8、羅源飛竹西洋宮

西洋宮又稱“林九娘祠”、“林九娘祖殿”、“順懿夫人宮”、“普濟崇福宮”,俗稱西洋宮,與古田縣臨水宮、福州下渡陳靖姑故居並列為陳靖姑文化發祥地。在羅源縣西部的飛竹鎮飛竹畲族村境內,距羅源縣22公里。西洋宮,周圍綠樹成蔭,環境幽靜,還有不少與陳靖姑、林九娘等有關的遺址和傳説。正殿後崖左右兩側分別有龍井、虎井,井水清澈,豐不溢,旱不枯。正殿西北側,有林九娘墓(一説陳靖姑墓),墓呈六角形,墓面為石構砌,直徑3米。墓前鎮石龜,龜背安石劍,劍長l米,闊20公分。

7、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宮

三坊七巷天后宮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三坊七巷郎官巷中,位於嚴復故居斜對面,是福州舊城內僅存天后宮。目前建築為清代重修並保存至今,與比鄰的綏安會館同為一體,為清綏安會館附屬建築,祀天后媽祖,系建寧人出資修建。重修於清代,佔地面積1470平方米。福建是台灣絕大多數同胞的祖籍地,信仰民俗文化極為相似,而隨着兩岸經貿文化往來的發展,三坊七巷天后宮近年來舉辦的初五迎財神活動,也逐步成為三坊七巷乃至福州、福建兩岸信俗文化交流中的一個新亮點。

6、福州福建都城隍廟

福建都城隍廟位於福建福州鼓屏路省衞生廳附近,巷口處的“城隍廟官地碑”尤為醒目,順巷而進即可找到。城隍作為中國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碉之一,大多由有功於當地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福建都城隍廟的面積不大,被四周民居所包圍,殿宇有兩座,一前一後,均為上下層結構。前殿供奉都城隍、都城隍夫人及其他神明。後殿供奉三清道祖、文昌帝君、臨水夫人等神明。

5、寧德鶴林宮

根據寧德市志、支提圖志、寧德文史和霍童各姓氏宗譜的記載,並參考霍童文史等資料,進行探索累集摘錄之。鶴林宮位於第一洞天,是中國道教南方發祥地――“霍林洞天”,古時為道教四大名宮之一。其位於福建閩東寧德西北部的霍童山大童峯居五嶽之首。考霍童得名,源於三千年前西周時有――“霍桐真人”煉修隱居霍童山叢林中,故號“霍林洞天”。 《洞天志》雲:洞天別有天地,後户可透“金陵大茅山”。洞口高丈許,廣盈十笏。下極平坦,中有一窟,泉味如醴,旁有小徑,黯然紆曲,人跡難到。

4、泉州天后宮

泉州天后宮位於泉州市區南門天后路一號,始建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泉州是我國海外貿易最高峯--宋元時期的最大港口,媽祖因被引進至海外交通貿易繁盛的泉州港,成為泉州海神,並因漕運及海外交通的發展,成為全國性海神並遠播海外,所建官廟宮址地處城南晉江之濱,“蕃舶客航聚集之地”,國際觀瞻所在,所建廟宇是海內外同類建築中禮制規格最高。現存建築規模較大,保存較好,仍保留一些宋代構件和明清時代木構。因此,泉州天后宮也是大陸媽祖廟中第一座被國務院審定公佈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福州裴仙宮

福州裴仙宮位於福建省福州肅威路(省府路的支路)。建於宋代治平年間 (1064―1067),因主祀督署裴真人,故名。裴真人傳為浙江紹興人,姓周名簡潔,曾任福建督署衙門幕賓,生前輔政多施恩澤於民,政餘廣宣道義,勉人從善,於是從學道者眾多,後得道仙去,後人遂興建廟宇,祀其塑像。該宮原有規模較大,後因年久失修,部分建築已廢,現僅存正殿及少量道舍。是福州香火旺盛的道教宮觀之一。

2、湄洲媽祖廟

福建18個最著名的道觀 第2張

媽祖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民間信仰。是歷代航海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碉。民間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明清海禁,泉州港衰落,1992年10月,湄洲島被闢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湄洲島還與媽祖的名字連在一起。 2006年05月25日,媽祖祖廟和祖廟的“媽祖祭典”分別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第一批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1、泉州元妙觀

泉州元妙觀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東街新府口 ,始建於西晉太康年間(280―289),初名白雲廟,曾經改名為隆興觀、天慶觀,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改為玄妙觀,取《道德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之意。清康熙七年(1668),為避聖祖玄燁之諱,又易名元妙觀,一直沿用至今。元妙觀是道教傳入泉州後所建的第一座道觀,也是道教傳入福建後的第一座道教宮觀。

Tags:道觀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