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排行榜

滄州10個最美景點

欄目: 排行榜 / 發佈於: / 人氣:2.08W

10、紀曉嵐文化園

滄州10個最美景點

紀曉嵐文化園位於紀曉嵐故里河北省滄州市滄縣崔爾莊。紀曉嵐是中國一代文宗。名昀,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生於清雍正二年(一七二四)六月十五日,卒於嘉慶十年(一八零五)二月,歷雍正、乾隆、嘉慶三朝,享年八十二歲。紀曉嵐是中國清代炫人耳目的人物,作品頗多,以總纂《四庫全書》名聞天下,著有《閲微草堂筆記》。“紀曉嵐文化園”,佔地70餘畝,建有宦海書叢館、閲微草堂、灤如槐姑室、九十九硯亭、文漪閣等仿古建築。該園以實物、繪畫等方式,記載了紀曉嵐的生平和著述,還收藏有一部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四庫全書》。紀曉嵐文化園為一座園林式仿古建築,園林面積寬廣,水榭亭台,樹木環繞,外圍紅色長牆,清幽雅緻。景區面積5萬多平方米。人們都知道,紀曉嵐最愛旱煙,有“紀大煙袋”的綽號,因此,紀園特別設計了由生鐵鑄成、長達8.2米、重21噸的“大煙袋”,堪稱世界之最。

9、河間冀中烈士陵園

冀中烈士陵園位於河間市曙光西路,正門面北,大門東側的“冀中烈士陵園”六個大字是由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題寫的。正門迎面為冀中烈士陵園廣場,紀念館在廣場南面。陵園南端是無名烈士墓,在紀念館與無名烈士墓之間的中軸線上,巍然矗立着高11米花崗巖飾面的冀中革命烈士紀念碑。陵園內栽蒼碧不謝的青松,高聳入雲的翠柏和枝葉婆娑的楊柳。青青-的草坪,團團簇簇的花朵,把陵園裝點的肅穆莊嚴。冀中區是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所設的省(區)級政區單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在華北敵後創建的平原抗日根據地。抗戰勝利後,冀中區擴大至51個縣(市),範圍東濱渤海,西至平漢鐵路,南界滏陽河,北接京津。冀中人民有着光榮的革命傳統,無數先烈為抗擊外來侵略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前赴後繼,敢於鬥爭,不怕犧牲,譜寫了一曲曲血與火的凱歌。建在詩經陵園內的冀中革命烈士紀念館,佔地500平方米。

8、滄州清真禮拜北大寺

我國有十個民族信仰伊斯蘭教。信仰伊斯蘭教的羣眾進行禮拜活動的地方稱清真寺,又稱禮拜寺。凡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羣眾比較聚居的地方,都建有清真禮拜寺。在我國眾多的清真禮拜寺中,河北滄州清真北大寺是比較著名的一座。滄州清真北大寺位於滄州市城區東南迴民聚居的新華區,在全國回族中享有盛名。這座清真寺歷史悠久。滄州一帶是回民的聚居區,據資料記載,明代初期,為了解決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羣眾進行禮拜的場所,有一當地的吳姓回族官員變賣土地多畝,帶頭捐資建寺。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滄州市及其附近的其他回族居民也紛紛慷慨資助。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在吳氏主持下,清真寺的建造工程於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正式開始,歷經18年於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大寺落成。這座由當地回族百姓齊心自力建造的清真寺,迄今已有將近600年的歷史。

7、滄州觀音寺

東臨大海西臨澗,南控齊魯鎖幽燕。古剎歷代高僧棲,名播天下譽津南。《青縣誌》(清.光緒)載:觀音寺在縣西南四十里大孝子墓東南隅,同治(1867年)六年重修。觀音寺位於新興鎮大孝子墓村東,始建於何年何月已無從考證,但在其幾百年的歷史長河中,許多帝王墨客到此觀瞻憑弔,留下了不少動人的故事。據説,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康熙第一次南巡。其間,他察民情,觀民風宦風,聽説佛定和尚正住錫觀音寺-,遂前往,康熙帝君臣一行駐蹕(音同“閉”:馬車)河間府太平莊行宮,並寫下:“新霜來朔風,納稼滿西疇”的詩句。農曆八月十五,觀音寺舉行達摩祖師聖誕0會,觀音寺前佛旗獵獵、人山人海、絡繹不絕,一派節日的氣氛。康熙皇帝聽地方-説佛定和尚是當代-,道法精深,決定與這位-見上一面,所以,輕騎便服來到觀音寺,但見:牌樓高聳,山門巍峨,石獅雄距,金剛猙獰。

6、河間府衙

府衙是中國古代官員辦理公務之地。河間市現隸屬於河北省滄州市,歷史上,河間是與保定、濟南、開封齊名的四大名府之一,距今有2700多年的歷史,歷代曾在此設郡、立國、建州、置府,是京南經濟、政治、文化和軍事重地,素有“京南第一府”之稱。自北宋置府以來,河間府、縣並存計804年的歷史。所以城內既設府衙,又設縣衙。直至辛亥革命廢府存縣。1936年,國民黨政府又一度在此建立專員公署,專署縣衙均設在原府衙內(現在二中所在地)。舊府衙座北朝南,衙前設高大照壁(影壁),照壁兩側建有轅門,轅門外有直通河間東西大街的甬路,臨街有高大木牌坊,坊上雕刻有“燕趙雄風”四個大字。(傳説是直隸總督方觀承所書)大門兩側有石獅一對,大門附近有口水井。門口兩側牆壁上(辛亥革命後)左邊書“天下為公”,右邊書“選賢與能”。

5、滄州鐵獅子

鐵獅子坐落在滄州市東南20公里滄州舊城開元寺前,東關村西0.5公里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我國現存年代最早規模較大的鑄鐵藝術品之一,具有很大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滄州鐵獅子位於滄州市政府駐地東南偏北16.5公里。坐落在東關村西0.5公里處。鐵獅身高5.78米,長5.34米,寬3.17米,體重約50噸。揹負巨盆相傳是文殊菩薩蓮坐,獅身向南,頭向西南,兩左腳在前,兩右腳再後,呈前進狀,姿態雄偉,昂首闊步,徐徐如生鐵獅是我國大型的驚巧鑄鐵工藝。也是我國著名發源的古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充分的顯示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藝術才華。解放後鐵獅子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重視與保護,國務院首先把它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且對它進行各種的修繕。

4、泊頭泊蓮寺

泊頭河北省的鴨梨、金絲小棗之鄉;西靠古運河,北臨滄州,南依吳橋,(雜技之鄉)東屏京滬鐵路。泊蓮寺的興建,是為滿足本地區的廣大信眾的願望,提供聽經聞法的良好修學環境。經宗教局及政府有關部門的審批,已於肖圈村興建。山門前一大碑樓,拾階而上入山門是中軸線上的天王殿。天王殿的兩側是五官堂,客堂,及大悲殿及地藏殿。天王殿後的中軸處為大雄寶殿及殿前的兩石經幢。中軸處的最後方為藏經樓,及兩側的僧寮,禪堂。2005年初,恆誠師父受原肖圈村孟慶良書記及廣大佛教信眾邀請,經泊頭市宗教局批准,在肖圈村擬建泊蓮禪寺,法師身負大眾期望,空拳建寺,白手安僧,其艱難險阻可想而知,在建寺資金最為睏乏之時,恆誠師父悲心湧動,不忍建寺工程半途而廢,毅然向北京三步一拜募化淨資,沿途所到感天動地,人們紛紛捐資捐物,可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終於使道場建設度過難關。

3、千童祠

千童祠,位於滄州市東南鹽山縣千童鎮,北距鹽山縣城25公里。千童祠內有東渡堂、泰山堂、友誼堂,記載着秦代方士徐福勇率童男童女、百工巧匠成功東渡及對日本列島的影響。千童鎮,在商、周、戰國時期稱“饒安邑”,意為“其地豐繞,可以安人”。《史記·趙世家》中講到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趙將龐 攻齊取饒安”即指此地。秦時此地稱“千童城”,“始皇遣徐福將童男女千人入海求蓬萊,置此城以居之,故名。”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於此置縣稱“千童縣”。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於此始置滄州州治。千童鎮在歷史上州治縣治長達841年,由於在公元前209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勇率數千童男童女及百工巧匠從這裏啟航,求長生不老之藥,漂洋過海,東渡成功,移民僑居日本,開創了中日兩國友好交往之先河,成為中國歷史第一僑鄉。

2、東光鐵佛寺

東光鐵佛寺是著名的名勝古蹟,素以滄州獅子景州塔,東光縣的鐵菩薩聞名遐邇。據《東光縣誌》記載,鐵佛寺原名普照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五年(公元973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因寺內釋迦牟尼佛體態碩大而聞名,民國25年(公元1936年)直係軍閥吳佩孚曾親筆題匾為鐵佛寺。解放後,鐵佛寺被列為河北省重點保護文物。隨着歲月的流逝,時間的變遷,鐵佛寺歷盡蒼桑。-期間(1966年8月25日),這些象徵悠久歷史文化的名勝古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改革開放以來,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縣政府報請省政府批准,重修鐵佛寺。於1987年3月22日破土動工,投資500萬元,於1989年3月將鐵佛寺修茸一新。新建鐵佛寺位於旅遊區正中央,佔地面積7334平方米,包括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東西配殿,為一組古樸典雅雄偉壯觀的仿宋古建築羣。

1、吳橋雜技大世界

吳橋縣位於河北省東南部,是我國雜技發祥地之一,被國內外雜技界公認為中國雜技之鄉。1993年,吳橋縣政府與香港國旅合資興建了“吳橋雜技大世界”,把雜技藝術作為一項獨有的旅遊資源加以開發利用。大世界佔地200公頃,規模龐大,氣勢宏偉,內設十大景點,融千年雜技文化於一苑,集遊樂、人文、博物、民俗、雜技培訓、比賽交流於一體,具有神奇、絕妙、新穎、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展現了雜技之鄉古老的民間文化風采,成為獨樹一幟的世界東方雜技旅遊勝地。 為弘揚民族文化,變吳橋雜技優勢為經濟優勢,進一步推動全縣經濟的快速發展,1992年4月28日,由吳橋縣政府與香港共同興建的吳橋雜技大世界旅遊景區破土動工。1993年11月26日,吳橋雜技大世界一期工程對外開放,佔地617畝,共建江湖文化城、雜技奇觀宮、魔術-、小泰山等八大景點、集娛樂、參與、交流、表演、餐飲等多功能於一體,展示民俗精粹,盡顯藝鄉風情。

Tags:景點 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