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最新人民的名義觀後心得體會觀後感2篇 《人民的名義》:警鐘長鳴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43W

《人民的名義》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一部電視劇,該劇以反腐為主線,旨在揭示腐敗現象的存在及其對人民生活的影響。作為觀眾,我們在欣賞劇情的同時,也應該深入思考,如何從自身做起,為國家的反腐事業出一份力。

最新人民的名義觀後心得體會觀後感2篇 《人民的名義》:警鐘長鳴

第1篇

每一位觀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人民的名義》都會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下面談談我的深刻體會: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講述了因工廠拆遷、企業經濟糾紛而暴露的一樁特大案件,檢察官侯亮平的調查行動為主線,以錯綜複雜的官場關係和貫穿始終的“一一六”事件為輔線,抽絲剝繭、層層遞進,最終一網打盡一連串的利益集團。

通過一件件、一樁樁觸目驚心、震撼人心、發人深醒的典型腐敗案例,深刻地揭示了建黨以來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嚴峻形勢和重要性。通過觀看這些腐敗分子的典型事例,使每一位黨員幹部及職工都接受了一次思想洗禮,深刻領悟到:要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僅靠黨紀國法的約束是不夠的,必須靠自覺、靠嚴格自律,保持嚴謹的生活態度和生活作風,要“慎微”,要“慎獨”。 同時,讓人們從靈魂上受到震撼,從心靈深處得到淨化,牢築道德、紀律和法律防線,正確對待權力,正確把握人生。

權力是一柄雙刃劍,自己手中的權力既可成為為人民服務、為企業服務的工具,也可成為毀傷自己的利刃。對於無權無勢的人,在各種非分的誘惑面前即使有那個心,也往往沒有那個膽;即使有那個膽,也往往缺少付諸行動的條件。而對黨員領導幹部來説,由於權力在握,在一般人眼裏困難重重的事情卻可能易如反掌。這樣,當他們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為個人或小集團撈取好處的時候,權力對他們的腐蝕也就開始了。但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在歷史上和現實中,多少人自以為手段高明,自以為手中的權力和強大的後台可以充當“保護神”,最終卻都難逃被押上審判台的下場,被永遠地釘在恥辱柱上。

在社會道德目標不斷髮生變化的今天,在腐化墮落、違法犯罪的道路上,一些人不斷地步那些翻身落馬者的後塵,重蹈覆轍,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自我警惕,思想上解除了武裝。觀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後,我再次深深認識到時刻自警,增強自律的重要性。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要時刻不忘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在權利與誘惑面前,要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在思想上、行動上、作風上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自覺擺正同人民羣眾的關係。鄧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們忙於事務,不注意學習,容易陷入庸俗的事務主義中去。不注意學習,忙於事務,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説要變質,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個危險的起點。”前人教誨語重心長,實實在在地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兢兢業業,如霆如雷。”這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的句子。“ 兢兢”,是謹慎小心的樣子;“業業”,是誠惶誠恐的樣子。兢兢業業,就是一種極端負責、生怕有什麼閃失的生活態度和工作態度。高度自覺的“自警” 精神,是全黨同志和全體人民思想道德的修養上都不可缺少的品質,“自警” 精神是抵禦誘惑的武器,“自警” 精神是保持廉潔清正的最後屏障,“自警” 精神是平衡權利與責任的天秤。天下事無不成於節儉而敗於奢糜。我們要在工作中兢兢業業,時刻自警,增強自律,進一步開展好工作。

觀看了“人民的名義”電視劇後,作為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我深受教育,也有幾多感慨。是啊,黨員幹部也是人,是人也就會有私慾,那麼在私慾面前,我們每一個黨員幹部要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時刻認識到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善始善終完成黨交給的使命。

這部劇給我們每一個黨員敲響了警鐘,黨員、官職不是護身符,手中的權不代表自己的利益,處在黨員幹部職位上,那就意味着你要比普通人付出更多,因為在你的身上寄寓的是百姓的期待,國家的希望。

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幹部,在實際工作生活中,應該懷着敬畏和感恩心理,圍繞“權、利、廉、責、德”五個方面,時刻自我警醒,時刻自我約束,始終堅持“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做一個領導幹部。

作為國家幹部,如果不潔身自律的話,那麼最終會得一應有原下場。曾多次將國家和人民的財產裝進自己的口袋的袁學林所説 “後悔了,我的心在流血”,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反而教材,此時此刻,毀掉的是他自己的前途,而痛心的是我們的黨和人民,我們每一個黨員幹部千萬不要讓利慾薰昏了頭腦。

最新人民的名義觀後心得體會觀後感2篇 《人民的名義》:警鐘長鳴 第2張

第2篇

一名官員被人舉報受賄千萬元,當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平前來搜查時,看到的卻是一位長相憨厚、衣着樸素的“老農民”在簡陋破敗的舊房裏吃炸醬麪。檢察院反貪局長陳海在調查行動中遭遇離奇車禍,為了完成當年同窗的未竟事業,侯亮平臨危受命,接任陳海未竟的事業……

3月28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組織創作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定在湖南衞視金鷹獨播劇場開播。時隔多年,反腐劇再次迴歸熒屏,而且“尺度”頗大——劇中級別最高的貪腐官員“官至副國級”,一個大省的“半壁江山”都陷入貪腐。

本劇導演、製片人李路説:“本劇的力度、佈局之大,是前所未有的。電視劇能拍到這個尺度,是國家反腐力度使然。”

原著小説作者、編劇周梅森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説:“作為一個作家,如果你不敢寫,或者寫得不痛不癢,你的作品就失去了讀者和觀眾的信任。老百姓是真的關心反腐,對腐敗的切齒痛恨不容置疑。”

江蘇省作協副主席周梅森出生於1956年,代表作有《人間正道》《絕對權力》《國家公訴》《至高利益》等。他只在徐州市政府掛職過一年副祕書長,並沒有從政經歷,如何寫好官場,“只能説我非常關注這個時代,關注這個時代的政治生態,看透了權力背後的面孔”。

李路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沒有人天生是貪官,沒有人臉上寫着‘貪官’二字。從導演的角度,我更看重的是描繪官員內心世界和人格的演變過程。對人性的挖掘,是反腐劇需要思考的。”

小説中,某官員家屬受賄150萬元,破案過程就來源於南京市浦口區反腐部門的一個真實案件。“我曾經下到反腐第一線,和辦案的同志們聊。我們以前覺得,反腐就是把犯罪嫌疑人抓過來,軟硬兼施,其實不是,是鬥智鬥勇。像這個案件,完全是零口供辦案”。

當時,受賄的方式是卡,可以用來消費和提現,但寫的不是受賄人的名字,而銀行取款機的監控錄像也因時間久遠已經銷燬,案子一度陷入僵局。但反腐部門的同志注意到,卡里還剩幾千元“零頭”,“就看受賄者舍不捨得這幾千塊錢,如果他拿着這張卡再去取錢或者消費,證據就拿到了。最終,受賄者還是捨不得,拿着卡去買了貴重物品,還和自己的卡合併使用”。證據到手,犯罪嫌疑人立刻被捕。周梅森把這個案子寫進了小説,也成為電視劇中的一個重要案件。

從年輕時候起,巴爾扎克就是周梅森的偶像——巴爾扎克所處的是一個新舊交替、金錢至上的時代,和現在有很多相似之處。“巴爾扎克有一個觀點講得非常好,小説家必須面對現實生活,使自己成為當代社會的風俗史家;小説家的任務不僅在於描摹社會現象,還要解釋這些現象的原因;小説家又必須同時是道德家和政治家。”周梅森説,“巴爾扎克的作品有一個特點,就是對社會思考的追求,這也是我這部小説所追求的東西。”

弱勢羣體對貪腐有切齒痛恨。在《人民的名義》中,除了描寫官場,周梅森還花了近一半篇幅寫下崗工人等弱勢羣體。“我的幾乎每一部小説都會有一定篇幅觸及弱勢羣體,這個羣體我非常熟悉。”周梅森自己曾是一個煤礦工人,十幾歲就在煤礦半工半讀,1979年離開煤礦後,仍有很多親戚朋友在煤礦工作。

“高樓背後有陰影,霓虹燈下有血淚。一方面,我們改革開放,物質極大豐富;另一方面,兩極分化嚴重,這是非常可怕的。”周梅森在《人民的名義》中寫到一個老工人鄭西坡,工廠破產,工人下崗,他本來是幫助政府做説服工作的,但後來被貪腐官員欺壓,打官司又被司法腐敗壓迫,為了保衞自己的工廠,他被逼無奈搞出一個羣體性事件。

“這正是貪腐的可怕之處,侵害了老百姓的權益,敗壞了世道人心,激起了人民的憤怒。”周梅森説,“有些無恥的腐敗官員,連老百姓的救濟款都貪,沒有底線到這種程度。底層老百姓對腐敗有切齒痛恨,我的作品就要寫出老百姓的這種痛恨。”

反腐主題的文藝作品在過去十幾年一度出現空白,反腐劇也在電視屏幕上消失,此次《人民的名義》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迴歸觀眾的視野。周梅森説:“文藝作品對腐敗和反腐敗問題的描寫,也是一種監督。過去我們的文藝作品對這些羣體性事件都是迴避的,官僚們以為你不寫,老百姓看不到,就能掩耳盜鈴。”

在《人民的名義》中,一個大省的“半壁江山”都淪陷了,老書記、接班者、政法委書記、公安廳廳長、法院副院長、大型國企老總、省會城市副市長……全是腐敗分子;小説中級別最高的貪腐分子更是官至“副國級”。

周梅森説:“我們寫出來,不是要讓人民絕望,而是要給人民希望,引導人民正確地看待這場反腐鬥爭。要讓人們知道,像侯亮平、沙瑞金這樣的肩負着反腐職責的同志,面對多麼大的風險,要讓老百姓相信我們。”

當週梅森剛寫完3集劇本的時候,製片人兼導演李路就與他簽約;為了籌拍這部“很有風險”的電視劇,李路差點抵押了自己的房子貸款,最終,投資方是5家民營企業“個體户”,而且從不干涉拍攝。

周梅森告訴李路,之前他的《絕對權力》和《國家公訴》兩部反腐劇,審查修改意見有事件百處,這次也要做好心理準備。“結果,這次我們給最高檢影視中心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都呈送了劇本,審查過程比較順利。當下的國家形勢和反腐力度,需要這種重拳出擊的劇。”李路説。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司長毛羽還公開表示:這段時間,我們在審看周梅森編劇、李路導演的《人民的名義》時,一直被這部現實主義大劇感染着……劇中腐敗勢力非常猖獗,形勢非常嚴峻,但看的過程中,每一集都有正面的力量,光明hold住黑暗。從這部劇中,我們看到了人性的温暖,看到了正義的力量,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曾有不少人建議李路給電視劇改個更抓人眼球的名字,但他堅決不同意。“先立正,再觀劇。主旋律不是喊口號,也可以拍得很好看。好萊塢電影也是弘揚美國精神、正義戰勝邪惡,商業和娛樂元素並不代表不是正劇”。

?人民的名義》集結了陸毅、張豐毅、張凱麗、侯勇等40多名實力派演員。相比之前傳出的“摳圖演戲”等新聞,李路用“敬業得不得了”來形容這些演員。因為夜戲太多,演員們熬夜是家常便飯,晚飯都常常顧不上。

在《人民的名義》後期製作中,剪片子的工作人員有不少是95後,剪完後對李路説了4個字,“重塑三觀”。“他們跟我説,原來官員是這樣的,生活是這樣的。本來以為是年輕人的父母才愛看的劇,結果發現年輕人這麼感動,觀眾是全年齡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