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英雄兒女觀後感想與心得國小范文3篇 英雄兒女觀影感受與心得:勇敢和奉獻的力量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53W

本文將報道一位國小生觀後《英雄兒女》後的反應和心得體會。通過觀影,他對主人公的英勇行動和無私奉獻給予了高度讚揚,同時也深刻理解到愛國、奉獻的重要性。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也能成為像他們那樣的英雄兒女。這篇觀後感將展示孩子們對於英雄精神的理解和追求。

英雄兒女觀後感想與心得國小范文3篇 英雄兒女觀影感受與心得:勇敢和奉獻的力量

第1篇

抗美援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國之戰!自1840年至1945年這一百多年的歷史,不是被八國聯軍侵略,就是被日本鬼子侵略。多少億兩白銀被擄走,多少珍寶被豪奪,多少生靈被塗炭?是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才使中國有了今天的地位,抗美援朝一戰保證中國的70年和平。新中國成立後,沒有一個列強把新中國看在眼裏,就連戰敗的小日本也沒有把中國放在眼裏,但抗美援朝一仗,讓日本對新中國刮目相看。

朝鮮戰爭還起到了威懾作用,在中蘇交惡最嚴重的時期,蘇軍邊境陳兵百萬中蘇境,都不敢輕舉妄動。中國以不公開的兩次地下核試驗,結束了蘇聯最後的幻想。直到前蘇聯解體,都沒有任何一個蘇聯領導人,敢跟中國軍隊在正面戰爭一較高下。

1840年以後我們屢戰屢敗,1949年以後我們戰無不勝。抗美援朝不僅僅是一場戰爭,更是一種精神,那種精神是不信邪不信神不怕鬼的自信精神,是不畏強暴敢於亮劍的英雄精神。它説明,貌似兇猛的美帝國主義並不可怕,的確是一隻紙老虎。中國人從那時開始,就不再害怕地球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支軍隊。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當前國際形勢下,尤其不能忘記開國領袖的話: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狹路相逢勇者勝,保家衞國是每一箇中國公民的神聖義務與光榮使命!

就如今的中美關係而言,這個紀念章頒發的時機恰逢其時!這是向以美國為首的蠢蠢欲動的一切反華勢力發出的一個強烈信號:美國非要把我們當敵人,我們一定要做個合格的敵人。

英雄兒女觀後感想與心得國小范文3篇 英雄兒女觀影感受與心得:勇敢和奉獻的力量 第2張

第2篇

昨天,我看了電影《英雄兒女》,雖然這是一部黑白電影,但也不能改變我對劇中英雄王成深深的崇拜。

影片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時期上甘嶺戰役的一場激烈的戰鬥。戰場上炮火聲不斷,坡下的敵人像洪水一樣衝上來,王成所在的連隊為了拖住敵軍,堅守高地,一次又一次的擊退比己方多出數倍的敵人,王成所在的連隊的傷亡也是十分慘重。最後,戰場上僅剩王成一人,他身負重傷,雙拳難敵四手,被敵人團團圍住。他臨危不懼,拿起對講機,對着對講機另一頭的指揮部大聲喊道:“為了勝利,向我開炮!”隨即拿起身邊的輕機槍向敵人掃射,子彈打空了,便拿手榴彈向敵人羣裏扔去,手榴彈扔空了,便拿石頭砸,在最後一塊石頭扔出去後,王成拿起身邊的高爆筒,他拿起對講機,高聲喊道:“親愛的首長,同志們,王政委,勝利永遠屬於我們!”,然後他便拉響了手裏的高爆筒,這個時候,敵人們驚慌了,他們瘋狂的向後撤去,可是已經晚了,王成已經帶着高爆筒跳進了敵人羣中。突然,“轟”的一聲,王成手裏的高爆筒爆炸了,戰場上硝煙滾滾,煙霧瀰漫,高爆筒爆炸所產生的黑煙久久不能散去,就這樣我們的英雄王成與敵人一同消失在了那濃煙中……

為了中國和朝鮮的安寧與和平,王成獻出了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在歷史中,還有無數個如同王成一樣年輕的戰士們,是他們用年輕而寶貴的生命換來了我們現在幸福的生活。

而現在的新冠疫情就如同一個新的戰場,一個個醫護人員、警察、小區街道的卡點人員……他們化身戰士們,日日夜夜地在與新敵人——新冠病毒抗衡,他們就如同劇中的英雄們,不顧生死地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奮戰,他們冒着生命危險在前線與病魔抗衡,為我們與病毒之間築起了一道銅牆鐵壁,我們雖然不知道你是誰,但卻知道你是為了誰。

是的,紅色精神,紅色的信念,支撐着無數英雄,支撐着千百萬的人民去奮鬥,去抗爭,才迎來了新中國的曙光,才有了現在的和平安定。在百年不遇的大疫面前,也正是因為這種紅色的精神,紅色的團結的精神引領我們,引領着我們在抗擊疫情的道路上以中國的速度取得舉世矚目的勝利成果。我驕傲,我生在紅色的中國,我自豪,我是紅色的後人,我相信這種紅色的精神一定相伴一生,讓我戰勝一個困難又一個困難,這種紅色的精神會在我身上發揚光大,成為我學習的動力,吾輩定會讓這種紅色的精神閃亮在世界的各個角落

第3篇

面對延燒至新中國國境線上的戰火,面對帝國主義侵略者不可一世的霸權行徑,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6個軍共18個師,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奔赴抗美援朝前線。

跨江赴戰的每個志願軍戰士,心中都奔湧着保家衞國的激情。他們即將證明,一個覺醒了的、敢於為祖國光榮、獨立和安全而奮起戰鬥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

在極不對稱、極為艱難的條件下,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人民軍密切配合,連續進行了5次戰役,把侵略軍從鴨綠江和圖們江邊趕回到三八線附近,一舉收復了朝鮮北部廣大土地。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最終迫使帝國主義侵略者於1953年7月27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如今,遼寧丹東,鴨綠江畔,英華山上的抗美援朝紀念塔熠熠生輝。“抗美援朝的歷史經驗充分證明,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抗美援朝紀念館副館長宮紹山感慨地説。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也是一個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血脈中,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鬥:從“上甘嶺特功八連”“南京路上好八連”到剛剛獲得“時代楷模”稱號的“硬骨頭六連”,中國軍人始終肩扛着祖國和人民的安全;從“兩彈一星”“神舟”“天宮”,到北斗全球衞星導航系統,科學家們接續研發着國之重器;從大慶油田、三峽大壩,到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雄安新區,建設者們不斷改變着祖國的面貌。

“這是偉大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當飄揚着五星紅旗的戰艦幫助身陷困境的僑民撤離時,當新冠疫情患者不分男女老幼、得到免費診療和悉心救護時,“我愛你,中國”,成為中國人發自肺腑的真情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