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高中摘抄感動中國人物張桂梅事蹟素材8篇 張桂梅:高中生志願者的感人故事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4W

張桂梅,四川省宣漢縣人,高中語文教師。她十餘年如一日堅守教育崗位,將愛心注入每一位學生心中。疫情期間,她義無反顧回到學校,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幫助和支持。她的感人事蹟令人敬佩,成為了高中摘抄素材的佳選。

高中摘抄感動中國人物張桂梅事蹟素材8篇 張桂梅:高中生志願者的感人故事

第1篇

不少業內人士説,紀錄片要有一種“靜水流深”的特點,《掬水月在手》可謂對這一特點的很好詮釋。如果選一句詩來形容這部紀錄片給人的感覺,相較標題“掬水月在手”,也許更適合的是曹丕《燕歌行》裏的“短歌微吟不能長”。短歌輕吟,似續還斷,它説明中國藝術需要留白,而留白不等於停頓或缺失,同樣是一種內容的呈現形式。

電影中有許多看似和主題無關的傳統文化展示,比如細膩地去拍攝一片青瓷,一襲精美的絲綢旗袍,一尊斑駁的摩崖石刻,這些空鏡頭堆疊出詩的韻味。一首詩不能太實,再濃而烈的感情,也需要有一兩筆盪開來,寫寫山裏的葉子,香爐裏快燃盡的灰,地上的月光。看似沒有關聯,但反而是最觸摸心靈的東西,更見詩人的火候。《掬水月在手》作為金爵獎紀錄片官方入選影片,曾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放映,不少觀眾喜愛它詩意的鏡頭和唯美的表現形式,但也有人批評其敍事的支離破碎和過於軟性的細節選取,彷彿不足以支撐起葉嘉瑩一生的創舉和身後波瀾壯闊的時代。這也許是因為,《掬水月在手》選擇了一種詩性的創作方式,而在體裁裏,它更近乎一首婉約詞。

據該片創作團隊介紹,在拍攝過程中,葉嘉瑩的“弱德之美”是最打動團隊的地方之一,也是該片想傳達給觀眾的重要理念。而“弱德之美”是葉嘉瑩對詞體的美感特質提出的一種説法,紀錄片中明確提到“弱德之美”的地方,是葉嘉瑩談論朱彝尊的詞時。顯然,在寫作手法上,電影是偏於慢詞、長調的,但稍顯矛盾的一點是,它選取了《秋興八首》作為隱線敍事,來烘托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主題,略有一種割裂之感。無論“弱德”還是“要眇宜修”,都是詞的一種難以直言的隱曲之美。詞之為體,適宜表現女性之柔美,而用詞去表達離亂興衰,有時會失於晦澀難懂,讓人覺得形式上有些輕和散。鮮少時代的大處落筆,迴避一些直接的現實矛盾,過於清空騷雅,這是《掬水月在手》的不足之處。但我們無須過於苛責它,正如葉嘉瑩自述,“我覺得陳導演取的名字很好,因為那不是真實的我,只是水中的一個影子,大概介紹了我一生的經歷。”至少,它是一首完整的婉約詞,借葉嘉瑩之言,照見了古詩詞之美。

高中摘抄感動中國人物張桂梅事蹟素材8篇 張桂梅:高中生志願者的感人故事 第2張

第2篇

朱彥夫,男,漢族,1933年7月生,中共黨員,山東省沂源縣西里鎮張家泉村原黨支部書記。

他少年從軍保家衞國,血灑疆場、身體殘疾;退伍後,拖着殘軀帶領鄉親建設家園,並將自己的經歷體會寫成小説,用堅強意志和為民情懷書寫着自己的“極限人生”,被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

1947年,14歲的朱彥夫報名參加解放軍。1950年,朱彥夫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戰役中身負重傷,雙腿膝蓋以下、雙手手腕以上截肢,失去左眼,成了一級傷殘軍人。朱彥夫從部隊回到家鄉後,於1957年擔任村支部書記。上任伊始,朱彥夫拄着拐,拖着17斤重的假肢,到田間地頭查看生產,逐門逐户查訪民情。他的主意慢慢拿定:治山、治水、造田、架電。一個個山裏人想都沒想過的大工程,在張家泉熱火朝天地展開,一干就是10多年。

張家泉三面是山。人多地少的矛盾不解決,張家泉村就永遠吃不飽。朱彥夫帶領張家泉村村民,先後將荒地“趕牛溝”“舍地溝”“臘條溝”變為沃土。為了讓羣眾早日用上電,朱彥夫在妻子的照顧下,跑上海、南京、勝利油田、陝西聯繫材料,經過艱苦努力,終於讓張家泉村於1978年結束了點油燈的歷史。

“山頂松樹帶帽,山下林果纏腰”。村民們一年接着一年幹,張家泉上千畝荒山全部披上了綠裝。現在,村裏產的蘋果都賣到了國外。從村支部書記崗位退下來後,朱彥夫又把主要精力放在宣講革命傳統上,他憑着堅強的毅力,在1996年7月出版了33萬字的自傳體小説《極限人生》。

朱彥夫榮獲“時代楷模”、全國模範傷殘軍人、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第3篇

20__年9月15日21時10分,劉伯明作為“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乘組成員,同翟志剛、景海鵬一道,承載着全國人民的企盼與厚望飛向太空,並同翟志剛密切配合,協同操作,完成了太空出艙行走的偉大壯舉,圓了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第一次飛向太空,劉伯明驚歎於地球家園的美麗,驚歎於個人的渺小和人類的偉大,更為祖國航天事業的成就感到自豪。受失重的影響,他們在太空中執行任務困難重重。僅僅打開艙門這一個動作,就讓劉伯明和翟志剛的體力完全透支。

我們在電視轉播鏡頭中看到,劉伯明與兩位戰友沉着冷靜地完成每一個步驟,為的就是讓五星紅旗在太空中高高飄揚。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他們準備出艙工作時,劉伯明的耳機中突然響起了陣陣火災報警聲,危急時刻他做出了怎樣的決定呢?

20__年9月27日16時30分許,是翟志剛打開飛船艙門,開始太空行走的計劃時間。一切準備就緒,不料,意外卻發生了:當他開啟艙門時,艙門絲毫沒有反應。此時,飛船即將飛出測控區,若打不開艙門,出艙活動就要延遲。

“決不能讓全國人民失望,決不能辜負祖國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翟志剛和劉伯明、景海鵬迅即啟動預案,用輔助工具連續撬了3次,終於打開了中國人信步蒼穹的大門。就在此時,“意外”接踵而至:軌道艙突然響起火災語音預警,並不斷重複。他們深知,艙外航天服一旦着火,後果將不堪設想。劉伯明當即報告地面,並認真檢查艙內電路,卻未查出原因。為了完成出艙任務,劉伯明臨時改變了操作步驟,把國旗遞給翟志剛,讓他走出艙門後率先揮舞國旗,自己則返回軌道艙排除火災隱患。那時他只有一個想法:“生死不在我們考慮的範圍之內,完成任務才是重中之重,只有這樣才能不負祖國人民的重託,無愧歷史的選擇。”

“出艙!”危急關頭,顧不上猶豫,翟志剛果斷決定開門出艙。關鍵時刻,根植革命軍人血脈的堅不可摧信仰信念和生來為戰勝的血性秉性,迸發出強大力量。他們將生死置之度外,把完成任務作為首要選擇,臨時改變出艙程序。16時43分許,身着“飛天”艙外航天服的翟志剛,揮動着鮮豔的五星紅旗向地面報告:“神舟七號報告:我已出艙,感覺良好。神舟七號向全國人民、全世界人民問好!請祖國放心,我們堅決完成任務!”後經查,火警是因煙火敏感器對高真空環境適應性不好所致。在清華大學的一場報告會中,當有學生問起“擔不擔心回不來”時,劉伯明的回答撼動人心:“即便是死,我們也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高高飄揚!”

在太空的三天,每當他們飛到北京上空的時候,劉伯明都想趴在舷窗上,抽一點點時間往外看一看。每當遇到困難、累到極限時,他都會想起祖國。劉伯明還向鏡頭展示了一張字條,上面寫着“俯瞰家園,同一個地球村;橫望日月,同一個太空城;三馬飛天,齊祝願;天地連線,一家人。”

一如20多年前那個在家鄉泥濘道路上頂着風雪騎車往返的堅毅少年,今天的劉伯明,用當年的那股韌勁面對航天員艱苦的訓練,並取得驕人成績。從“神五”落選後,劉伯明觸動很大。為彌補差距,他把相關專業書籍都找了出來,進行重新梳理。3個月內,他整理出筆記、資料70多萬字。針對“神七”任務,劉伯明還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訓練方法。比如,他從不死記硬背,而是總結出心理表象記憶法,每天晚上躺在牀上,把白天訓練的操作程序在腦海裏放電影。父親劉志生曾在北京航天城親眼見證兒子訓練的艱苦:坐在高空旋轉椅上,疾轉100多圈後,下來還要辨別方向;有幾天要24小時頭朝下躺在30度角傾斜的牀上。回憶起這些鏡頭,老人的眼中流露出對兒子的憐惜。如今,劉伯明帶着億萬中國人的夢想,乘坐神舟七號飛向太空。20__年9月27日16時43分,翟志剛穿着我國自主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在劉伯明的協助下打開艙門,邁出了中國人在浩瀚太空中的第一步。劉志生得知這個消息非常激動,他説:“沒有白努力,兒子是好樣的!”

神舟七號飛船順利着陸後,劉伯明出艙後發表講話:“我們剛才進行了重力返回再適應,並進行醫監醫保檢測,身體狀況都正常,相信中國航天員是最棒的,請祖國人民放心,感謝祖國人民。”

20__年11月7日上午10點,慶祝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劉伯明“英雄航天員”,並獲頒“航天功勛獎章”。劉伯明與翟志剛、景海鵬三位航天員在太空的身影是20__年的焦點和亮點,他們成就的不僅僅是一次成功的太空飛行、太空漫步,更是中華兒女的自信和夢想,他們實現了中國人自古以來的飛天夢想。

第4篇

9秒99,中國選手第一次殺進了田徑世錦賽百米決賽,翻開了中國田徑歷史性的篇章。從第一個跑進10秒的亞洲本土選手,到第一個晉級百米決賽的中國選手,這個身高只有1米72的廣東小夥子,已經成為了中國速度。

1989年8月,小個子的蘇炳添出生於廣東中山古鎮。父母在家務農,小時候的蘇炳添就在泥巴地裏亂跑。不過,在蘇炳添的家族裏,可是有不少出色的運動員。表哥蔡健發比蘇炳添大9歲,是中山古鎮的百米賽跑冠軍,也是蘇炳添最早追逐的目標。那時候的蘇炳添還是跟着表哥屁股後面,在外公家外面空地四處追逐打鬧的。

玩耍打鬧,直到上了國中,蘇炳添因為陰差陽錯的選擇,才真正開始練起短跑來。那是在八年級的時候,學習成績不太好的蘇炳添被老師要求留下來補課。那時候的每天放學後,老師都會把一些學習不好的孩子留下來進行例行的“留堂補課”。

不想“留堂補課”,蘇炳添想方設法加入了學校的田徑隊。因為每天下午都要定時訓練,蘇炳添也就可以避免“留堂”。啟蒙教練楊永強成為解救蘇炳添的“恩人”。楊永強老師透露,當時在上體育課,發現蘇炳添爆發力、彈跳力特別好,就有心收下這個孩子,“個頭不高的蘇炳添跳起來竟然可以摸到籃板,我就留意了下,後來經過觀察,發現他彈跳力和爆發力都特別好,所以才把他吸收進了學校的田徑訓練隊。剛開始,我還想讓他練跳高呢。”

其實啊,八年級時候的蘇炳添已經展現出小小的短跑天賦,在他們村裏的比賽裏,身高只有1米5多的蘇炳添已經可以超過很多大孩子,拿到第一名了。剛剛進入田徑隊,還沒有經過什麼系統訓練,蘇炳添在泥巴地裏跑都跑得非常快。參加當地的中學生運動會,在跑道上有很多石子上都能跑到11秒多。

第5篇

在20世紀50年代朝鮮戰場上的一場慘烈的阻擊戰中,20多歲的他永遠地失去了雙手,下肢從小腿以下也都被截去,他變成了一個“肉骨碌”,住進了榮軍院。

看到自己成了處處需要人照顧的“廢人”,他心情極為沮喪,絕望的他幾次企圖自殺都沒成功——那時,他連自殺的能力都沒了。

後來,在別人的講述中、在影視作品中,他認識了奧斯特洛夫斯基、海倫·凱勒、吳運鐸等一些中外鋼鐵戰士,他們在殘酷的命運面前的永不屈服的堅韌品性,深深地震撼了一度迷茫的他——原來,生命的硬度遠在鋼鐵之上。

於是,他開始近乎自虐地學習生活自理,在常人難以想象的跌跌撞撞中,他終於學會了照顧自己生活起居的本領,並毅然地告別了他完全有理由享受安逸的榮軍院,回到了當時還很貧窮的沂蒙山老家。

不滿足於只能做到生活自理的他,又拖着殘軀,無數次在山上溝下摔打,帶領着鄉親們開山修路、架橋引水、種樹、建果園……直到貧困的山村真正地富裕起來,他這個無手的村支書一當就是30多年,令鄉親們敬佩不已。

從村支書的位置上退下來後,不甘寂寞的他,為給後代留一份精神遺產,又開始艱難地寫書——他用嘴咬着筆寫字,用殘臂夾着筆寫字,用嘴、臉和殘臂配合笨拙地翻字典。寫上幾十個字,都要累得他渾身是汗。

要知道,從未上過學的他,僅僅在榮軍院的習字班裏學會了幾百個字,雖説他後來一直在堅持讀書看報,但文學素養幾近於零。很多人都不相信他以那樣的文化功底、那樣的身體條件,還能夠寫作,許多知情者勸他別自討苦吃了,可他寫作的信念毫不動搖,他硬是花了3年多時間,七易其稿,寫出了令着名軍旅作家李存葆都驚歎的撼人心魄的30多萬字的小説——《極限人生》。

他就是中國當代的保爾·柯察金——特殘軍人朱彥夫。

沒有雙手、雙腿殘疾、視力僅有0。25的朱彥夫,硬是憑着自立、自強的渴望,憑着挑戰命運的堅韌與執着,打破了生活中的一個個“不可能”,以無手之臂書寫了傳奇人生,留下了熠熠閃光的生命篇章。就像他那部小説的名字一樣,他打破了人生的許多極限,創造了耀眼的生命輝煌。

其實,誰都可以像朱彥夫那樣,只要信念在握,熱情永不泯滅,虔誠地努力向上,有些極限是完全可以被超越的,有些奇蹟完全可以在拼搏中誕生。

第6篇

1985年6月,高中畢業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飛行基地學校來依安一中招飛行員,他聽説考上飛行員讀大學不用花錢,還管吃管穿管用,就悄悄報考軍校。父親得知後,他對父親説:“家裏負擔太重,當兵能省一大筆費用,”面對懂事的兒子,父親感到欣慰。經嚴格考試和重重體檢,最後一輪到齊齊哈爾市體檢合格,他成為依安一中唯一被選上的飛行員,進入空軍長春飛行學院。軍校的四年,讓劉伯明完成了從地方學生到軍人、飛行員的轉變,也讓他學到了豐富的知識,養成了良好的軍事素質。那段時間裏,他特別愛讀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朝鮮戰爭等方面的史料書籍,深切感受到了前輩英雄們的偉大事蹟,也更加堅定了保家衞國的決心。1989年7月,他被分配到空軍某基地,對飛行操作技能進行強化訓練。

1990年9月,劉伯明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年,成為一名戰鬥機飛行員。那時,他所在師裏的一個團飛殲8,一個團飛殲6,他主動向上級申請去飛殲8,領導考慮他飛行經驗少,沒有立即批准他的申請。但劉伯明相信天道酬勤,也深知要飛最先進的戰機就必須要有最過硬的技術。訓練中他主動“加碼”,經過兩年的刻苦訓練,1992年12月,終於如願以償飛上了殲8。安全飛行105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但他並不滿足,經幾年刻苦訓練,無論飛行技能還是戰鬥機飛行員的作風養成,都有快速進步。在一次編隊訓練中,他曾遭遇飛機與鷹相撞的險情,在右側機翼撞出一個大洞的情況下,他依然冷靜地穩住駕駛杆,完成編隊任務。

1996年,劉伯明聽説了選招航天員的消息。他想,航天一定是一個充滿挑戰的事業,自己的性格遇事比較冷靜,身體素質也不錯,應該具備當航天員的基礎,就第一時間報了名。後來,他順利通過了體檢、特檢,1997年底,接到了被錄取的通知,能夠開闢一個全新的事業,他的心裏非常高興。1998年1月,經多年航天員訓練,完成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訓練任務,以優異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劉伯明和其他13名戰友一起加入到航天員大隊,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面對鮮豔的國旗,他們莊嚴宣誓:甘願為祖國的載人航天事業奮鬥終身!

執行飛天任務的航天員選拔是嚴格而殘酷的,儘管14名航天員都具備了獨立執行任務的能力,但神舟五號任務,只有一人能夠實現飛天夢想。20__年,“神舟五號”飛船上天前,作為“神五”飛船首飛梯隊隊員劉伯明,在信心滿滿地備戰神五時,突然聽到母親病故噩耗。母親的去世讓劉伯明沉浸在深深的悲慟之中。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裏,劉伯明始終鬱鬱寡歡。後來。劉伯明的妻子、戰友也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並帶他做心理治療。大約過了半年時間,他才從母親去世的陰影中擺脱出來,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更加刻苦學習訓練,用最好的成績告慰母親在天之靈,回報領導和戰友的關心幫助,並用加倍的努力,早日實現飛天夢想,回報母親的恩情。

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中,劉伯明雖然進入了備份乘組,卻再次與飛天擦肩而過。雖然最終沒能上天,但他沒有氣餒,選拔沒有失敗,只有認真總結提高,更加努力學習、刻苦訓練,才能早日圓夢。與“神五”“神六”任務不同,備戰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時,新增了3個地面大型訓練設備:模擬失重水槽、低壓艙和出艙程序模擬器。學習訓練的內容和強度成倍增加,劉伯明從難從嚴圓滿完成訓練任務,並取得優異成績。20__年底,劉伯明被選入“神七”乘組。

第7篇

高爾基説:“在自然剝奪了人類用四肢走路的本領時,它就給予他一根枴杖,那就是理想。”而盧仁峯用他一生的坎坷經歷,為這句話作了完美的註解。

記者問盧仁峯,什麼時候最快樂?這個常年與鋼鐵打交道的漢子,臉上露出靦腆的笑容:“看到親手焊接的坦克和輪式裝甲車駛過天安門的時候,我流淚了。我知道,那是喜悦的淚水。”對他來説,用最高的標準焊接出最堅固的坦克和裝甲車,讓官兵駕駛着它們馳騁疆場,是他的驕傲。

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承擔着我國坦克的生產任務。作為廠裏技術最好的焊接工人,盧仁峯專門負責焊接駕駛艙,這是坦克上最關鍵也是最複雜的部位。

某型主戰坦克使用堅硬的特種鋼材,焊接難度極高。盧仁峯的工友們回憶,有近半年時間,他連吃飯都在琢磨怎麼焊出符合要求的產品。

盧仁峯的妻子董煥先也是一名焊接工人。看着丈夫長年累月堅守一線,她理解老盧的那種倔強:“為了讓工友們吃得好一點,他把家裏的爐具和柴米油鹽都搬到了車間休息室,他就是這麼個不管多難都要把事情做成的人,我有時會給他們做做飯,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是盧仁峯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沒有合適的工具,他帶領團隊成員製造工具;為了找準合適的焊接角度,他鑽到車下進行焊接,落下的火花燙得他滿身傷疤。“光是料就用了1000多塊,試驗一次不行再換另一種方法,試驗了300多種方法,用了整整5年時間終於攻克了這個難題。”盧仁峯説。

某型輪式車輛所用的裝甲材料碳當量高、可焊性差,嚴重影響到裝備的質量和進度。在狹小的空間裏,盧仁峯和工友們反覆推敲、試驗,最後總結出一種新的焊接方法,有效提升了裝備的質量和焊接效率。

工友們常説,盧仁峯之所以被稱為焊接“大師”,是因為有一手絕活——一動焊槍,他就知道鋼材的可焊性如何,僅憑一塊鋼板掉在地上的聲音,就能辨別出碳含量有多少,應採用怎樣的工藝。在穿甲彈衝擊和車體涉水等試驗過程中,他焊接的坦克車體堅如磐石、密不透水。

“困難並不可怕,只要堅持、努力去做,就沒有幹不成的活。” 盧仁峯的執着,像一根焊條把他和這份事業牢牢地“焊”到一起。

盧仁峯愛看書,工作室的書桌、卧室牀頭都有專業書籍,其中《金屬學》《焊接工藝》等常用的工具書已經翻得起了毛邊,裏邊各種顏色的筆塗得密密麻麻。

在他的刻苦鑽研下,越來越多的實踐成果得到理論固化,並逐步推廣應用。“金屬材料與焊接材料的選用匹配法”“特種車輛焊接變形控制”等多項成果榮獲國家專利,熔化極氬弧焊接技術甚至被應用到神舟七號上。

第8篇

“神舟六號”載入航天飛行成功啦!在這麼多的宣傳報道中,我最感興趣的是航天員在太空居然也可以跟地球上的家人通話。

飛船進入太空的第二天剛好是航天員聶海勝叔叔41歲生日,最近聶海勝叔叔的事情太多了,完全“忙昏了頭”,連自己的生日都忘了。他的家人為了給他一個意外的驚喜,事先沒有告訴聶海勝叔叔和航天局裏的`人。聶海勝叔叔的女兒在電話裏給爸爸唱了《生日快樂》歌。就是這個平凡的舉動,使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動了,隨着歌聲拍着節奏。這也羨慕死我啦。假如我是聶海勝的女兒,我要把這“神祕工作”做得更好!

首先我會事先了解爸爸在今年的生日裏想要什麼禮物,然後把它買下來,藏在“神舟六號”的某個地方,來給爸爸一個意外的驚喜,當然這要經過允許。

其次我會去定做一個大蛋糕,上面用鮮紅色的果醬寫着“祝‘神舟六號’發射成功!祝爸爸生日快樂!”而且還要嵌着各種水果,並把這個精美的蛋糕放在“神舟六號”的食物儲存艙裏,讓爸爸自己去尋找、發現。要知道在太空吃蛋糕可是我想都不敢想的哦!

而且我的普通話講得不錯,為了給爸爸一個超值的驚喜,可以錄製一首詩朗誦,讓整個太空都環繞着我們祖國的聲音,讓整個宇宙都感受到中國的悠久歷史。

假如我是聶海勝的女兒,我還有更多的理想。不過,我可的的確確是我老爸的女兒,我也和她一樣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