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不抱怨世界》優秀讀後感範文3篇 "追尋心靈的寧靜"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39W

《不抱怨世界》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小説,它講述了一個被社會所遺棄的主人公的生活故事。這部小説以其獨到的觀點和人物描寫,引發了讀者對生活本質和個人責任的思考。本文將為大家精選並分享一篇《不抱怨世界》的優秀讀後感範文,希望能給您帶來啟示和思索。

《不抱怨世界》優秀讀後感範文3篇

第1篇

放暑假前,和一個同事聊天,聊自己的工作、生活,發泄出自己的不滿,喋喋不休的抱怨,問及她時,她表達地反而是輕鬆的一面,用另一個角度去看待自己面對的問題,隨即她向我介紹了這本《不抱怨的世界》,她希望我能用心地去看一看,想和我共同分享,也讓我去領會《不抱怨的世界》中的精神。

正好是暑假,才能靜下心來認真地翻閲這本書,它令我豁然開朗,給我耳目一新的感覺,就像一把神奇的鑰匙將我長久以來封閉着的意識緩緩敞開,我相信:“這本書,會改變你的命運!”

本書中,作者美國心靈導師威爾·鮑温對人們抱怨的原因、行為表現等一一做了非常深刻的詮釋,分析得非常到位,而且提出了走出不抱怨的四個階段,即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有能及無意識的有能四個階段,最難能可貴的是,他還建立了一套可操作的方法即紫手環運動來幫助人們減少抱怨的行為,有興趣的各位都可以看看哦!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一樣,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失敗或者是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每當這時,大家都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運、怨同事、怨領導,自己也想當然地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一種放鬆,是舒緩壓力的一種有效途徑。對,我也是這樣的想法,面對很多的工作、生活中的不滿,我通過不斷抱怨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來獲得別人的同情和認可,在《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中,威爾·鮑温不留情面地指出,“我們抱怨,是為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其實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

是的,正如書中闡述的抱怨不僅不能改變你的現狀還會變本加厲,如果想改變,不妨開始動起來,有意識地控制自己不抱怨(採用介紹的紫手環運動),開始慢慢地過度到用沉默來給自己思考的機會,便於説出更多有意義的話而非無意義的抱怨,經過一段時間(21天或更久),你抱怨減少了,心態平和了,行為積極了,你得到了很多積極的正向的反饋(表揚、成功等),這些鼓勵強化你不斷地選擇不抱怨。久而久之,你再遇到不順心也已經習慣於不抱怨達到所謂的完全不需要意識控制(無意識的無能階段),如此,你整個思維模式已經被重新塑造!

我也想改變,我應該積極地調整自己的心態,逐漸地減少抱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遇事多從自己身上尋找問題,解決問題,在任何時刻都要努力保持積極良好的心態。平時的生活中,不能將眼光只着眼於眼前的困境,而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到美好的未來,看到我漫長的生命歷程,也相信自己會有很多機會來改變的。正如書中所提到的:“停止抱怨,你就已經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雖然這條路還很長很遠,還需要我們付出無法想像的努力和代價,但是既然選擇了就應該積極地走下去,勇敢地面對。

《不抱怨世界》優秀讀後感範文3篇

第2篇

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我的心裏在能又是一本講大道理的書。帶着懷疑的心我開始了看書之旅,也在自己手上帶起了紫手環,心裏卻怎樣也不肯堅信這樣對自己有何有用之處……

但當我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突然發現,這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裏面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用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在鏡子裏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潔,我們的臉上是什麼表情,是憤怒還是難過……而這本書裏的就是返照內心的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內心世界:是樂觀向上的,還是消極低沉的?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們沒有表露,但在言語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產生。當然,有人認為抱怨是一種宣泄;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沒有看這本書前我也是如此認為:我們把抱怨俗稱“發牢騷”,認為偶爾發發牢騷有助於自己內心平衡的調節,有助於擺脱心靈的陰影。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為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正因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書中主人公的狗被車撞了後,就差點讓他自己成為了憤怒及抱怨的奴隸,是理智讓主人公在抱怨的行動中停了下來,沒有讓事情更糟。而理智就是內心世界對自己行為的理性剖析與明白,而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給與我們做到的。

紫手環在我的'手上來回互換,這讓我很不安我從來沒有想到我的內心有如此多的抱怨,如此多的不滿。我對自己的情緒好像根本沒有自制力,我十分恐懼的應對這個結果,我改怎樣辦?但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的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己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的那種不安的情緒,但是書中的一句話卻讓我頓然醒悟“誠實應對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就應誠實、勇敢的應對它;就就應去想辦法結局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己的不安”。書裏就是要求我們勇於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己。既然喜愛抱怨,那也就想辦法讓他悶在心裏不能説出來“在還沒有説出口之前,就逮住那些話語”這樣“你的紫手環已經從讓你發現自己正在抱怨的工具,變成你的話語在説出之前要穿越的過濾器”。有少説到學會沉默,再到安於不説的狀態,最後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

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靈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我不想太多,從自己做起、從這天開始,讓自己也能夠有“不抱怨的世界”,最後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理解他吧。請記住永遠都不好抱怨!”

第3篇

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我的心裏在想這可能又是一本講大道理的書。帶着懷疑的心我開始了看書之旅,心裏卻怎麼也不肯相信這樣對自己有何有用之處。

慢慢的深入這本書我發現這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裏面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用很普通的方式和一些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在鏡子裏可以看到自己的臉部表情和整體面貌。而這本書裏的就是反照內心的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內心世界:在這面鏡子裏我們可以看到自己心裏最真實的想法,是樂觀向上的,還是消極低沉的?

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們沒有表露,但在言語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產生。很多人認為抱怨是一種宣泄,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在沒有看這本書前我也是如此認為。我們把抱怨俗稱“發牢騷”,認為偶爾發發牢騷可以讓心裏舒坦很多也能都輕鬆許多。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為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夠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這種抱怨的程度變得更為嚴重,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

書中一位因車禍截肢的太太,在重大車禍之後,她經受了千辛萬苦,不停的開刀與康復,飽受身體和精神的挑戰,或許大家都會覺得她是一個最有資格抱怨的人,但是她沒有!她相反每天祈禱感謝救助他的醫生護士和每天照顧她的丈夫,她謝天謝地,她感謝諸神,感恩自己可以浴火重生。

我們的生活也認識如此,或許我們換一種方式換一種心態去看待很多事情都會得到好的一面。學習中的我們也是這樣,我們會抱怨上課枯燥無聊,抱怨作業堆積如。只要我們朝好的一面去看待,看到老師父母的良苦用心我們就會明白,不抱怨會是正確的選擇!

最後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