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2023袁隆平事蹟感悟心得體會2篇 探尋袁隆平:啟示與感悟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8.79K

2023年,將會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的90歲大壽。幾十年來,袁隆平先生為中國乃至全球的糧食安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用智慧和勤奮,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科技奇蹟,成為一代科技大師和人類精神領袖。他的事蹟不僅讓人感動,更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啟示和反思。

2023袁隆平事蹟感悟心得體會2篇 探尋袁隆平:啟示與感悟

第1篇

5月22日,“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病逝世。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肯定袁隆平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技創新、世界糧食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並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學習。

涵養“以身許國,何事不可為”的忠誠擔當。殷殷愛國情,拳拳赤子心。作為新中國培育的第一代學農大學生,袁隆平將個人前途與國家利益緊密相連,下定決心解決糧食增產問題,全身心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把對祖國和人民的滿腔熱忱,結成一串串飽滿的稻穗。六十多年來,袁隆平始終以祖國和人民需要為己任,以奉獻祖國和人民為目標,腳踏實地把科技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黨員幹部要從“袁隆平”這類科學家身上汲取愛國動力,涵養為民情懷,堅定政治站位,把準政治方向,始終做到忠於黨、忠於人民。要立足當下,以赤膽忠誠之情懷、捨我其誰之擔當、光明豁達之胸襟,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黨的各項事業,用實際行動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篇章。

發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專研精神。作為雜交水稻育種的“領路人”,袁隆平經常強調,“做育種心要沉下來,根要紮下去”,“下田看稻家常便飯,勤于思考靈感閃現”。他曾説自己有兩個夢想,即“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在改革建設和發展實踐中,正是像袁隆平一樣的科技工作者以對國家的忠誠,對人民羣眾的赤誠、對科學精神的堅守,在工作崗位上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時代讚歌。黨員幹部要以科學家精神為引領,沉下心、撲下身,立足崗位、履職作為,堅持以人民羣眾的切身利益為出發點和立足點,奮力託舉起民族復興偉業。要肯下“苦功夫”,敢啃“硬骨頭”,擯棄“差不多”心態,孜孜不倦,鍥而不捨,積極鑽研業務知識,練就過硬本領,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當尖兵、打頭陣。

續庚“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務實作風。面對水稻種植試驗的失敗、質疑和受挫,袁隆平只有一句“爬起來再幹就是了”;被授予“共和國勛章”後,他説“我不能躺在功勞簿上,要儘量發揮新的貢獻”;90歲的高齡,他還堅持到海南三亞南繁基地開展科研工作……樸實無華的話語,實實在在的行動,體現的是袁隆平“泥腿子科學家”的作風。置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黨員幹部要在科學家精神的指引下,種下“務實”的種子,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以“一心一意”的幹勁、“一鼓作氣”的衝勁、“一抓到底”的韌勁,積極投身於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等偉大實踐中。

2023袁隆平事蹟感悟心得體會2篇 探尋袁隆平:啟示與感悟 第2張

第2篇

2021年5月22日,他走了,不帶走一片雲彩,卻留下了滿地金黃。他是最普通的農民,也是國之大者。他就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夢想不息,腳踏土地。“三個夢想”: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和億畝荒灘變良田。從書本到田野,從夢想到現實,雜交水稻產生從量到質的飛越,讓高產夢成為現實。飢餓,從來就不是一家故事,它是全人類的鬥爭。面對全球糧食危機,他再次挺身而出,向全世界宣傳雜交水稻種植,至今已在全球40餘各國家種植超過90億畝,被他人稱為“東方魔稻”。2020年,“超優千號”耐鹽水稻的平均畝產量達到802.9公斤,創下鹽鹼地水稻高產新紀錄。至此,他的三個夢想均超額實現。但自稱“90後”的他仍不停下腳步,繼續為水稻事業奔走,他説“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並寄語青少年“chance favors the prepared mind!”他的夢想不止是夢,更是對祖國最真摯的承諾,而這份“諾言”將永遠寄存於金黃的稻田裏。

創優爭先,夙夜奉公。1964年在國內率先開展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研究;1973年成功突破制種難關,使全國平均畝產350斤;1989年提出選育實用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起點温度指標和選育的技術策略,使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走出低谷;1997年開始了超級雜交稻的研究。一期畝產700公斤到雙季畝產1500公斤的突破,展示了他艱苦不懈的努力和敢於創新的拼勁。2020年11月,他提出了“小目標”:爭取早日實現雜交水稻雙季畝產2000公斤。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婦孺孩童皆知的道理,他用一粒稻種抒寫一生故事,用一捧稻穀填滿百姓糧倉,用滿倉白米餵養祖國人民。他很普通,每日躬耕田野,育種培優;卻不平凡,腳踏實地把科技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