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2023袁隆平事蹟感悟心得體會3篇 "袁隆平:一生勤勉、創新、擔當"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19W

2023年,袁隆平將迎來自己的100歲壽辰。他作為我國雜交水稻的發明者和推動者,在農業科技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本文旨在回顧袁隆平先生的事蹟,探究他的精神品質,感悟他對科技事業和人類社會的貢獻。

2023袁隆平事蹟感悟心得體會3篇

第1篇

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逝世,他以祖國和人民需要為己任,以奉獻祖國和人民為目標,一輩子躬耕田野,腳踏實地把科技論文與科學成就寫滿祖國大地。年輕幹部要心懷信念、腳踏實地、志存高遠,做新時代拓荒農。

心懷信念,種下夢想的“種子”。一部中華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飢餓鬥爭的歷史。捱餓,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記憶。1953年,從西南農學院遺傳育種專業畢業後,袁隆平立下農業報國誓言,“作為新中國培育出來的第一代學農大學生,我下定決心要解決糧食增產問題,不讓老百姓捱餓”,接下來袁老袁一生踐行自己的誓言,用一甲子去尋找長得有高粱那麼高、稻穗有掃把那麼長、穀粒有花生米那麼大,百姓坐在禾下悠閒地納涼的“種子”。回望袁老一生,誓言並非一時頭腦發熱,而是一代中國知識分子對家國命運的情懷和擔當。當前,面對疫情疊加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年輕幹部要胸懷報國熱情,種下中國夢的“種子”,堅持紅心向黨,朝着黨的奮鬥目標不懈努力,心有希冀,不畏艱辛,不再迷惘。用實際行動傳遞信心與信仰,凝聚奮進的力量,共做偉大復興征程上的奔跑者、追夢人。

腳踏實地,耕耘希望的“田野”。“書本里長不出水稻,只有田裏才長得出水稻。”這是袁老送給年輕科研工作者的成長祕訣——唯有實踐,方不辜負真理。為追尋合適的温度與陽光,袁老就像候鳥追着太陽,從雲南到廣東,再到海南,重複着一場又一場試驗,不管是風吹雨打,還是烈日當頭,甚至是剛剛做完眼疾手術,袁老依舊堅持每天都去試驗田裏看一圈。時代需要擔當,時代呼喚實幹,年輕幹部不能空懷滿腔熱血、停留在空談與喊口號上,要保持初生牛犢不畏虎、越是艱難越向前的剛毅勇健,勇立時代潮頭,爭做時代先鋒,沉下心來實幹苦幹,幹出一番無愧於國家、無愧於人民的事業,贏得羣眾的認可和信任。要立足本職崗位,高標準要求自己,培養自身的職業素養,圓滿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在平凡中書寫“不平凡”。

志存高遠,追尋豐盛的“收成”。袁老始終以理想主義的精神努力“向前看”,他放棄了本可安享晚年的歲月靜好,一直奮鬥在水稻育種一線,一次又一次攀登科技高峯,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科學奇蹟,幹了驚天動地的偉業。甚至在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共和國勛章”的當天,他還在試驗田裏查看雜交水稻生長情況。他一心想着奉獻,一心撲在事業上,他是中國人的驕傲,更是年輕幹部永遠學習的時代先鋒、時代榜樣,年輕幹部要有不達目的、決不放棄的決心和毅力,面對困難和挫折不退縮、不躲閃,始終保持昂揚的鬥志和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保持進取之心,不存自滿之心,勇敢面對自身短板與不足,從學習中汲取營養,提升能力;保持專注與自律,集中精力專注於目標,保持專注、專心與專一,追求卓越,努力把工作做到極致,以實事實績與老百姓同舟同濟,當好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大旗的英勇先鋒。

2023袁隆平事蹟感悟心得體會3篇

第2篇

一粒種子,一生追夢。袁隆平窮盡一生上下求索,讓中國人牢牢地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裏!袁隆平夢裏夢外鞠躬盡瘁,讓神州大地各處都飄散着豐收的喜悦!一生風雨兼程,一生不懈探索,不知經歷了多少赤日炎炎、多少揮汗如雨?未曾改變的是袁隆平堅定的臉龐,未曾動搖的是袁隆平如炬的眼光。為了讓國人吃飽飯,袁隆平窮盡一生、堅守一生、奮鬥一生。如今,巨星隕落,精神不朽,夢想不滅,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堅守”這兩個字背後的“精神內核”。

上下求索,堅守源於惠澤眾生的“初心”。源於動亂年代的飢餓記憶,親眼見到倒伏在路邊的餓殍,讓年輕的袁隆平萌生了讓大家“吃飽飯”的強烈願望。農業科學研究,沒有任何經驗可尋,註定了是一條艱難曲折的道路。從為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跑遍大半個中國達六年之久……袁隆平從未選擇放棄。不論是太陽暴曬,還是風雨交加,他始終腳踏泥土、埋頭彎腰在田間勞作。即使耄耋之年,他亦是該上班就上班、該下田就下田,把論文寫在田野之上、把一生都貢獻給稻田裏,孜孜不倦、初心不改、奮鬥不息。數十年如一日向田野奔跑忙碌,讓袁隆平不斷向惠澤眾生的“禾下夢”邁進,徹底解決了中國人“吃飽飯”的問題。袁隆平給我們樹立了一面“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鏡子,砥礪廣大青年學習奮發有為、增強本領,把科學精神、執着精神融入血脈,在新時代中建功立業。

鞠躬盡瘁,堅守源於水稻種植的“夢想”。“高產、再高產、更高產、超高產!”這是袁隆平一生所求,對於雜交水稻的產量,袁隆平的追求沒有盡頭,也永遠不會知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一生的夢想是將雜交水稻種植覆蓋全球,讓更多的人吃飽飯。袁隆平院士長期致力於雜交水稻研究,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始終居世界領先水平。先後成功研發出“三系法”雜交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超級雜交水稻等,同時還提出並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實現水稻的推廣種植和豐收後,袁隆平敢於自我突破,敢於技術創新,把雜交水稻種到了沙漠,種到了鹽鹼地,使中國的農業技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受到世界的矚目。他還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國,傳授雜交水稻技術,以幫助克服糧食短缺和飢餓問題,為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卓越貢獻。新時代的我們,要永遠銘記袁隆平的不朽貢獻,傳承袁隆平勤勉敬業的操守,書寫屬於我們的燦爛明天。

大愛無言,堅守源於信仰如光的“情懷”。袁隆平説過這樣一句話:“人的身上最值錢的,是裝在腦子裏的知識和一顆責任心。”一輩子只專注一件事——解決吃飯的問題,袁隆平用自己的堅持和心血,為做好這件事竭盡全力、付出所有。這份堅守與執着的背後,是他大愛無言的家國情懷,信仰如光的“中國夢”。中央電視台《感動中國》給袁隆平的頒獎詞曾寫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穫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飢餓。”71年來,袁隆平從未停下逐夢的腳步,在他的一生中,沒有休息,沒有退休,哪怕鮐背之年,他依然“管不住”那邁向稻田的腿,“收不住”那顆向着水稻的心。因為他在以自己的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傾力傾情。

梳耙耬犁,把一生浸在稻田裏;宅心仁厚,把蒼生裝在心頭上。您是稻田裏的守望者,您是真正的國之脊樑。袁老,一路走好!

第3篇

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近幾天,各大熱搜榜都是與袁隆平相關的話題,一段段文字、一張張圖片、一個個視頻深深感動全國乃至世界。

習近平總書記在委託湖南省委書記許達哲看望袁隆平家屬時作出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和科技工作者要向袁隆平同志學習。“謹身事一言,愈於終身之誦。”學習先進典型,既要“有感”,更要付諸“行動”,在感動中昇華感情,在行動中踐行使命。

情感共鳴,在觸及靈魂中感動。黨員幹部怎樣才能打動人民羣眾,引起幹羣感情的共鳴?袁隆平用畢生追求“禾下乘涼夢,倉滿無飢恐”這樣平凡而無私的夢想,給出了答案。他以祖國和人民需要為己任,以奉獻祖國和人民為目標,一輩子躬耕田野,腳踏實地把科技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崇高風範,是廣大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榜樣無處不在。抗擊疫情關鍵時期,鍾南山提醒廣大人民羣眾,“沒什麼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自己卻做了“逆行者”;壁立千仞、羣山合圍並未嚇倒執着堅守的毛相林,他選擇了做“失敗了不要緊,繼續幹”的“奮鬥者”;身患10餘種疾病的張桂梅,卻甘當“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站在講台上”的“燃燈者”,每每看到這些事蹟,大家都會熱淚盈眶、深受感動。

付諸行動,在躬身實踐中力行。“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學習先進,不能止於感動。有些黨員幹部,看了,感動了,但過了也就忘了,沒有在學習和感動中昇華思想境界、純潔為民初心、提升服務水平,未達到學習的最佳效果。感動後更需付諸行動。只有學習榜樣越深入,內心信念才越堅定,對照楷模越嚴格,行事作風就越過硬。不能停留在“雨過地皮濕”“風過了無痕”的一時熱情中,更不能做內心感動、身體不動的“感情巨人”“行動矮子”,而要見賢思齊、檢身正己,付諸實踐、立即行動,把學習先進、爭做典型體現在具體工作中,從身邊小事做起,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為民服務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