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三百讀後感7篇 "文學之旅:三百篇讀後感"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58W

《三百讀後感》是一個專注於分享讀書心得體會的網站,致力於通過精心挑選的讀後感文章,激發讀者對文化藝術的興趣和思考。我們相信讀書是提升個人素質和拓寬視野的重要途徑,希望通過這個平台,與讀者們一起分享感悟、交流思想,共同成長。

三百讀後感7篇

第1篇

在我三四歲的時候,住的地方門口就是一棵高大的泡桐樹,旁邊還有幾棵低矮的楊梅樹。每當初夏來臨的季節,蟬兒就開始在樹上鳴叫。天黑時,爸爸經常拿着手電抓起“知了龜”來,不一會總能捉到幾隻,我就把它們放到蚊帳裏,期望它們立刻就變成長着透明的翅膀飛起來。我對它們產生了好奇,它們來自哪裏,又會到什麼地方去?讀完了《昆蟲記》我明白了原先蟬在樹枝上產卵,自上而下用尖利的短針扎進樹枝,然後把卵放進去。到了十月初的時候,它就變成能看見東西的幼蟲了。有一天,幼蟲會落到地上,找一塊鬆軟的泥地鑽進去,藏在土中。就這樣他必須在很小的地方孤獨的生活四年,沒有朋友,沒有夥伴,還有經受着大自然的考驗。直到有一天,它最終爬出了洞,爬上了樹,退了殼,在樹上大聲地鳴叫起來。

在暗無天日的地下生活了四年,在陽光下狂歡一個月,這就是蟬的生命。我們經常責怪成年蟬的太吵,因為它們有時影響了我們的休息。但你想想,它穿着邋遢的外套,在黑暗中生活了四年,一朝換上漂亮的衣衫,長出可與飛鳥媲美的翅膀,又沐浴着温暖的陽光,你叫它怎樣不如痴如醉,不停地歡唱呢?為了慶祝這來之不易而又為時短暫的幸福,它歌唱得再熱烈也難以表達歡樂的心境啊!這也是蟬生命中的絕唱啊!大自然中每一個生命都是美麗的,每一個生命都要忍受成長的磨難,才能長出美麗的翅膀,開出美麗的花朵,唱出動聽的歌聲。

經過蟬的故事,使我懂得要熱愛大自然的每一個生命,因為每一個生命都有各自的平凡與美麗。

三百讀後感7篇

第2篇

俗話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唐詩三百首》作為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總集,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的縮影和見證。唐詩取材豐富,體式多樣,格調高雅,所以我很喜歡讀唐詩。

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意思是説“慈母用乾枯的手拿着針線,顫抖地為將遠行的兒子縫補着冬衣。母親一針一線仔細地縫補着,心想着孩兒這次遠行將遲遲不會回來。正像小草難以報答陽光一樣,兒子又怎能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

?遊子吟》是一首歌頌母愛的詩,詩中真切地讚美了偉大的母愛。詩篇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牽掛不捨之情。雖無言語,雖無淚水,卻表現出濃濃的母子情深,扣人心絃,催人淚下;最後兩句是前四句的昇華,以形象的比喻,寄託赤子內心對母愛的感激。全詩語言樸實無華,無巧琢雕飾,於清新流暢的語言中,飽含着濃郁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絃,引起萬千遊子的共鳴。

其外,諷喻詩《古從軍行》、送別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田園風光詩《過故人莊》也是我愛讀的詩篇。

第3篇

唐詩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詩歌是中國文學中最古老的文學樣式。俗話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中一共有三百首古詩,每一首古詩都藴含着深刻的含義。對於四年級的我,讀完了一首古詩,我會明白這首詩的意思,但其中深刻的歷史意義還需我去慢慢體會,許多知識還需要我繼續去探討。唐詩,被譽為“中國詩歌顛峯”,讀了《唐詩三百首》一書,我從中感受到唐詩的絢麗多彩,堪稱中國傳統文化發展史是最璀璨的明珠,是中華民族的珠寶。唐代是詩人輩出的時代,令人驕傲的是盛唐出現了李白、杜甫二位最偉大的詩人。唐詩所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度,遠遠超過以往任何時代,十分豐富。

當我讀到“詩仙”李白《望廬山瀑布》那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時,我體會到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有着遠大的抱負和理想。

在讀到“詩聖”杜甫的那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時,我為杜甫一心為國、為民的偉大情操而感動。從王昌齡《出塞》那句“但使龍城習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唱出了戰士們多少驚心動魄的軍旅生活,體現了唐代詩人慷慨激昂的男兒風度和建功邊塞的英雄氣慨。

從我所讀的唐詩中,我知道了中國傳統詩詞的博大精深,有我們的民族特色,同時讓我認識了一個道理:我們國小生從小要有遠大的抱負,做事情要腳踏實地,長大才能為祖國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第4篇

?唐詩三百首》中收錄的作者,不僅有我們耳熟能詳的“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白居易、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等人,還有一些不知名的,他們雖然名聲不顯,但他們的作品亦有其可借鑑之處,值得一閲!因為這寫詩作都是經過了時間考驗而未被淘汰的,我一向認為,時間是最好的評判家!《唐詩三百首》中有像杜甫的《望嶽》,王維的《渭川田家》綦毋潛的《春泛若耶溪》,李白的《蜀道難》這一類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的詩句,讓人仿若置身其中,仰躺于山水之間;也有像王維的《送別》,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別》,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樣的送別詩,讓人感佩於其中藴含的深刻情感!

從李白的一句“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我體味到深切的悲意淒涼,然後是釋然的灑脱;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一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讓我深深動容,我彷彿看到一個背影,在逆着光的地方歎息,便也體味到了遠離故鄉的寒冷;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一中寫的“雲想衣裳花想容”又讓我渾身一鬆,彷彿一個人仰望天空,呼吸都變的芬芳。

然而,現代社會迅速發展,許多中華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遺棄,對外來事物的狂熱追求使越來越多的現代人忘記了中國的古文化,忘記了唐詩,他們寧願生活在虛擬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無味的事物。曾有一則新聞報導:近六成的人認為中國人崇洋媚外。面對這個結果,我不禁震驚,難道中國文化的內涵不及外國文化嗎?並非如此,相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國文化是因為他們沒有了解中國文化的精粹。試問,如果每個中國人能夠多讀一首唐詩,多一份對詩歌的熱愛,又如何會出現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詩不再只是詩,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嚮往,是中華文化的縮影。細讀唐詩,它能給予你智慧;品讀唐詩則可以使其勉勵你,鞭策你,使你前行。

?上下五千年》,是一本講述中國歷史的書,講述了從盤古開天闢地到新中國成立中間的一大段歷史,所以我今天來講講這一本擁有着中國所有歷史的書。

?上下五千年》裏的故事很多,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著名的“荊軻刺秦王”了。故事發生在公元前230年,秦國滅掉了韓國,準備攻打燕國,燕太子丹聽説秦國要攻打自己,心中十分着急,就讓刺客荊軻去刺殺秦王。荊軻帶着一張督亢的地圖和一顆樊於期的人頭,還有一把用毒水煮過的一把匕首去刺殺秦王。做好準備之後,荊軻就出發去秦國。荊軻先把樊於期的人頭給了秦王,之後,荊軻對巴都坑的地圖拿了出來,慢慢地地圖和匕首都顯現了出來,在荊軻想刺殺秦王時,秦王發現了,他一劍把荊軻的左手砍了下來,之後護衞一擁而上,把荊軻殺死了。雖然刺秦王失敗了,但是這個故事卻牢記在我們心中。

?上下五千年》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有以前不知道的,現在知道了;有以前知道的,又重新鞏固了一遍,我覺得這一本書是對我們國小生非常有幫助的,因為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我很愛我的祖國,想把祖國的點點滴滴都記住。

第5篇

人人皆知,高爾基先生的自傳三部曲是響譽世界的,其中的《童年》一篇,更是堪稱佳作,前段時間剛剛看完,感想頗深。全文高度概括了高爾基先生的童年生活,在沙皇的統治時期,一個可憐的孩子阿繆沙很小就失去了父親,接着失去了母親,唯一的親人——外祖父也家道中落,他卻仍然懷抱着一顆求知的心坎坷而悲慘的生活,讓人感動!

看到了最後一句,我放下了書本,心情是那樣複雜,為什麼一個可憐的孩子,他的童年那麼悲哀?為什麼他的童年沒有一絲歡笑,只是充滿了仇恨的悲憤?蘇聯當時的社會真的那麼黑暗嗎?然而,我知道,這一切都是資本主義社會下黑暗政治鬥爭的惡果!那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社會,一個暗無天日的社會,一個國家最底層勞動人民永遠無法翻身的社會!這是高爾基先生的批判,這是文章以小見大的妙筆!一個黑暗到可以使人變壞的社會,不得讓我們膽寒,更覺得社會主義制度的光明,是她讓我們能過得如此幸福,她是公正與和平的象徵,她是東昇的太陽,照亮了華夏大地,暖和了人們冰封已久的心,才體會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是否應該好好學習,好好珍惜?

?童年》是俄國作家高爾基自傳三部曲的第一部,被譽為俄國最優秀的自傳小説之一。《童年》寫於1931年,它向讀者們展現了高爾基童年時期在外祖父家的生活,記錄了高爾基在沙皇統治下的心路歷程。書裏十分成功地塑造了幾個角色,尤其是外祖母這一角色,她被稱為“俄羅斯文學史上最鮮明、最富有詩意的形象之一”。小説真實地描寫了19世紀70—90年代俄國社會的面貌,展示了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閲讀《童年》時,我們可以真切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醜惡,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和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着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着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裏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裏,被甜水泡着,被金燦燦的錢堆着……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麼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

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童年》中有一節是讓我喜歡的,那是關於一位化學家“好事情”的事,幼小的主人公在沒有被老文化完全吸收的時候,與一位奇怪的人教上朋友,很明瞭,這一定會使阿繆沙的外祖父又狠狠揍他一頓,這僅僅因為在當時的社會,不為沙皇服務,就是無所事事,是邪惡的,相信,這會讓許多人捧腹大笑,但更多的是思考,當時的社會真理是那麼難以接受嗎?也許這樣的事情太多,為此,有很多科學家都獻出了生命,但是明智的高爾基先生為他的這段短暫的友誼表現出了高興與惋惜。這也讓我知道了,黑暗的存在就是建立在人們的天真與無知上,而人們是否應該主動的去學習,應該知道,擁有知識的人就是聰明的人,也只有遮這樣的人可以維護正義與真理!

?童年》是一本不錯的書,是一本袒露真實的小説,我有想過寫一本自己的《童年》,即使不能,我也永遠珍藏這本書,因為它絕妙的寫作手法,樸實的語言,深刻的寓意都是值得珍惜的!

第6篇

高爾基(1868——1936)前蘇聯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出身貧苦,幼年喪父,11歲即為生計在社會上奔波,當裝卸工、麪包房工人,貧民窟和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的課堂。他與勞動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親身經歷了資本主義殘酷的剝削與壓迫。這對他的思想和創作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高爾基刻苦自學文化知識,並積極投身革命活動,探求改造現實的途徑。1892年發表處女作《馬卡爾?楚德拉》,登上文壇,他的早期作品,雜存着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兩種風格,這是他無產階級世界觀形成前必然經歷的階段。浪漫主義作品如《馬卡爾楚德拉》、《伊則吉爾老婆子》(1895)、《鷹之歌》(1895)等,讚美了熱愛自由、嚮往光明與英雄業績的堅強個性,表現了渴望戰鬥的激情;現實主義作品如《契爾卡什》、《淪落的人們》、《柯諾瓦洛夫》等,描寫了人民的苦難生活及他們的崇高品德,表達了他們的激憤與抗爭。這些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努力探求新的生活道路、思考生活的意義並充滿激烈內心衝突的人物。

1905年革命失敗後,高爾基赴美國及意大利寫了一系列政論文章,抨擊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和充斥于思想、文學界的形形色色反動思潮。1908年創作的中篇小説《懺悔》流露出唯心主義的造神論思想,受到列寧的嚴肅批評,並得到他的熱情幫助。儘管如此,高爾基的主導傾向仍然是積極的,富於革命的戰鬥精神。對新的無產階級文學創作方法的特徵從理論上進行了許多探索,提出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觀點。他在兩次革命之間的創作成果頗豐,如《奧古洛夫鎮》(1909)、《夏天》(1909)、《馬特維柯熱米亞金的一生》(1910——1911)、《意大利童話》(1911——1913)、《俄羅斯童話》(1912——1917),以及稍後完成的自傳體長篇小説三部曲的前兩部《童年》和《人間》(1913——1916)。

高爾基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也是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他組織成立了蘇聯作家協會,並主持召開了全蘇第一次作家代表大會,培養文學新人,積極參加保衞世界和平的事業。

高爾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開始介紹到中國。他的優秀文學作品和論著成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共同財富。

?童年》是俄國作家高爾基自傳三部曲的第一部,被譽為俄國最優秀的自傳小説之一。《童年》寫於1931年,它向讀者們展現了高爾基童年時期在外祖父家的生活,記錄了高爾基在沙皇統治下的心路歷程。書裏十分成功地塑造了幾個角色,尤其是外祖母這一角色,她被稱為“俄羅斯文學史上最鮮明、最富有詩意的形象之一”。小説真實地描寫了19世紀70—90年代俄國社會的面貌,展示了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閲讀《童年》時,我們可以真切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醜惡,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和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着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着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裏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裏,被甜水泡着,被金燦燦的錢堆着……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麼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

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為長輩着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

第7篇

有那麼一本書,你不管別人怎麼評價它,但在你心裏它總是最好的。而在我眼中,《宋詞三百首》就是那本最好的書。

?宋詞三百首》只是一本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書,因為我們班幾乎沒人沒有這本書。也正是這樣,同學們都不在怎麼讀這本書,幾乎就是老師讓背宋詞的時候應付一下,幾乎沒有人注意到這本書,這本書自然成為了我們班的“土書”。

但是我最喜歡的就是這本書——《宋詞三百首》。這本書不僅僅只是宋代詩人寫的詩,這裏面還記載了那些寫詩人的心情,讓我們更瞭解古人。

例如陸游的“一彈指頃浮生過,墮甑浮空當破。去去醉吟高卧,獨唱何須和?殘年還我從來我,萬里江湖舸。脱盡名利僵鎖,世界原來大。”這首詞不僅僅是一首詞,它還記錄了宋代詩人陸游當時感歎、心情。這本書對我可謂是受益匪淺,我在這裏確定了自己明確的目標。

這本書還能在困惑裏的人豁然開朗,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我們不禁感歎古人的智慧!如果這本書不被當選世界名著,那真是太可惜了!《宋詞三百首》是本非常好的書,它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近段日子,一直在讀《宋詞三百首》,並且深深地沉浸在宋詞的詞海中。書中優美的詞和詳盡的註釋、精闢的評述,讓我更好地領略宋詞的迷人風采,使我得到更多的人生體驗和美的陶冶。

我喜歡李清照婉約派的委婉細膩。描寫孤單寂寥時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和“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苦悶。遙想初見時的“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誰知現如今卻“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當真是“花自飄零水自流“啊。陳染其中,彷佛與她同悲共喜,同感共悵。我敬佩李清照的才華橫溢;感歎她經歷的悲歡離合與坎坷;欽配她在那麼一個時代,作為一個女人在詞作上所得到的傑出成就,讀她的詞,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我欣賞豪放派慷慨曠達的豪情,看那“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感歎“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站守沙場,看那“馬做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感歎“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何等大氣與徹悟!反覆誦詠,彷彿親臨其境,道不盡“浪花淘盡英雄”般豁達。我為之敬佩,也為之折服。

我欽佩蘇軾的大氣,面對東去的大河,其他人也許只是感時傷勢,東坡卻是何等慷慨,一句“人聲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就將其拋到九霄雲外。這是何等的大氣啊!我寡歡於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幽怨;傾心柳永“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的訴説;惆悵范仲淹“酒入愁腸,化作相思雨”的孤獨……

讀完了《宋詞三百首》,真是讓我對宋詞的理解又到達一個新的高度,宋詞中藴含着許許多多對人生的大度、豁達,都值得我們現代人去學習。

假期閒餘,隨手翻閲了一本宋詞。翻開《宋詞三百首》,則為其中的細膩真摯所吸引,而不能自拔。詫異於文字的魅力竟可穿越千年不朽,思接千載。試想穿越千年的風雲變幻,和古人吟詠着同樣的詩歌,感受着同樣的情感,那是何等神奇的事情。

忽然想起一句話“其實時間是靜止的,流動的是我們自己”,似乎有悟。品讀宋詞,感覺他們真情湧動,真切如一縷縷微風,從古代飄到當今,而且還要繼續飄到未來;它們又象涓涓溪流,在歷史的長河中永不間斷。心情好的時候,我喜歡讀詞。

喜歡和柳永一起感受“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真情;喜歡和蘇軾一起“把酒問青天”,感慨“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心情不好的時候,我也喜歡讀詞。柳永的輕輕訴説“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我深有同感;蘇軾那斷腸的“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的淒涼滄桑,我聽後,會和他一起憂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李煜的“愁”,彷彿感染了我的“愁”。

讓我也反思是否我有些“為賦新詞強説愁”?但是無論心情好亦或是心情不好,總有兩件事我很喜歡做:一是能感動自己的,再則是能為自己的心靈創造一份感動的。所以讀細膩的宋詞成了我所喜歡做的事,因為古人飽蘸感情的文章總能拂動心絃。

我喜歡蘇軾,他的豪邁是一種幾番大起大落後的徹悟;我還喜歡李清照,她的詞脱俗而清新,委婉而細膩……每每讀到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辛棄疾的“把吳鈎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我總會覺得蕩氣迴腸,感慨萬千。

讀到白居易的《琵琶行》時,當讀到“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難”,不先求解釋而光看字面,就能體會到琵琶聲的清脆婉轉;讀曹植的《洛神賦》時,單簧管讀到“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迴雪”,不用細想這句話的解釋,也同樣能體會到那種輕塵出俏的脱俗;讀辛棄疾的《破陣子醉裏挑燈看劍》,更會被他“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豪言所折服……

讀古詩在我看來是一種享受。品宋詞卻是一種心靈的溝通,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我是在品讀一個人。我喜歡那種從不知所云到有所領悟的境界。的確,我鍾愛着宋詞,但也有個小小建議:不要太過於鑽研它們的情感,會讓你走向“林黛玉”呀。但仍要説:“我愛宋詞!”

我喜歡讀書,因為書是知識的海洋。我讀過很多很多書,有《查理九世》,《小屁孩日記》,《福爾摩斯探案記》,《水滸傳》等等。但是,我最喜歡讀的是《宋詞三百首》。

我喜歡讀岳飛寫的詩《滿江紅》,岳飛感慨道: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首詩讓我知道了從小要好好學習,少年早立志、老大無傷悲。

更喜歡岳飛豪情壯志的情懷、對敵人的恨和對祖國無比情深的感情。我也喜歡周瑜,當我讀到蘇軾寫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我會想象周瑜大破曹營一戰成名!古代儒將意氣風發時的驕傲。

我也不能忘記李煜寫的《虞美人》。我承認李煜是個才華橫溢的詩人,但是絕對不是一個稱職的皇帝。直到一天山河破碎,國破家亡時才知道後悔。

我要以古人為鏡子,從小多讀書愛讀書,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老師要求我們在暑假熟讀抄寫詩詞70首,出於好奇看到了這本《宋詞三百首》,裏面有那麼多的彩圖,借過來看看吧!就借了它。

?宋詞三百首》挑選了宋朝57位著名文人250多首詞。我讀時,又感後悔,它難懂難朗讀。只得強打精神看一遍譯詞,再讀一遍原詞,像讀散文那樣的很費勁地讀完了它。

我喜歡岳飛的《滿江紅》中‘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作為一個男兒,我要學岳飛那樣的有志氣,雖然出身農民的孩子,卻能文武雙全,寫出這麼好的詞!成為浮流芳百百世的民族英雄。

我也喜歡蘇軾的《水調歌頭》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要像蘇軾那樣的心胸開寬,雖然人間有離合悲歡,儘管我留守在爺爺家,雖然月兒有陰晴圓缺,雖然我很少能跟父母親相見,這些事難以求全,只要把思念父母的情留在心間,在同一個月亮下,我們一家人不是歡聚在同一月光之下!

我不喜歡那些離愁怨女,可是它們佔了200來首,寫得最好,對我們小孩子有什麼益處?

朗讀時,我讀不出感情也讀不出韻味,爺爺對我説,詞比詩還難呢?要學詞牌,平仄,押韻,唉!古代的的詩詞,為什麼要有這麼多的規則。

如果在詞中,能有勵志,勸學內容,能有專為兒童寫的東西,哪該多好啊!

在寒假裏,我閲讀了紅色主題書籍之一的《紅巖》,這本書中,國民黨的殘忍讓我痛恨,共產黨戰士們和老百姓們的堅強不屈的精神和復興祖國的大願又讓我震撼和由衷的欽佩,也使我對祖國當初的抗戰史有了更深的瞭解。

?紅巖》中主要講1948年在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後,,在國民黨的殘暴統治下,中國處在處在最黑暗的時刻。由美國相助的敵人為了得到口供,獲取共產黨員的信息來消滅共產黨,妄圖用各種殘酷刑法和死亡動搖共產黨員的意志。可這種折磨根本打不過革命者們堅強的意志,敵人在暴怒和巨大的恐慌下處死了抓來的所有共產黨員,可敵人可以摧殘革命者的肉體,卻摧殘不了他們的精神,死去的烈士們的靈魂踏着腳下紅巖,與英勇的解放軍一起攻入了國民黨的大本營,迎接勝利的到來 !

讀了《紅巖》這本書後,我越發越敬佩祖國的共產主義革命者了,也越來越為共產主義革命者的無堅不摧的精神所震撼了,這種精神無私而又偉大,強大而又堅強,這就是共產主義革命者的精神,我也要從自己做起,做一個守法守則的少先隊員,長大後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現在的幸福安寧是由無數共產黨前輩叔叔阿姨的犧牲和努力鑄成的,我們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努力學習,天天向上,做一個守法守則的小公民!

我懷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動的心情讀完了《紅巖》這本書。《紅巖》描寫了眾多革命英雄,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雲峯英勇鬥敵,捨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劉思揚出身豪門卻投身革命;渣滓洞難友團結奮鬥,敵人喪膽;白公館志士奮勇突圍,迎來黎明……所有這一切展現在我眼前,那是多麼讓人崇敬、感歎的畫面。

最令我難忘的是許雲峯將要被特務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寫:“死亡,對於一個革命者,是多麼無用的威脅。他神色自若地蹣跚地移動腳步,拖着鏽蝕的鐵鐐,不再回顧鵠立兩旁的特務,徑自跨向石階,向敞開的地窖鐵門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階上,忽然回過頭來,面對跟隨在後的特務匪徒,朗聲命令道:“走!前面帶路。”面對着步步逼近的鬼門關,許雲峯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堅定,即使天崩地裂,也不會動搖。江姐被粗長的竹籤釘入指甲縫間的刺骨鑽心的逼供,特務們為的是想從這位重要的共產黨員口中套出有關地下黨的重要機密,可是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了。試想一下,在那潮濕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館,近乎窒息的地牢,在嚴重缺水的情況下嚥着發餿味的難受,拖拽着遍體鱗傷,強忍着舊膿新創襲來的陣陣裂痛……然而他們以常人無法想象的毅力頑強地與反動派抗戰到底!

對這些可敬可佩的戰士,國民黨反動派只能給他們肉體上的折磨,卻動搖不了他們精神上的絲毫,反而更使他們的鬥爭精神豐富起來!讀到他們的事蹟,我無法自已,在他們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學習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棄。

“晨星閃閃,迎接黎明。林間,羣鳥爭鳴,天將破曉。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碧綠的嘉陵江,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這是解放戰爭勝利後的第一個黎明的描寫。這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是無數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血染紅巖,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要感謝

?紅巖》,它為我樹立了榜樣,,讓我成為一個勇敢頑強的人!

和平,安全。祖國,那隻地圖上的金雞,正在夜以繼日地成長、強大。這一切的強大,使我們不再受到戰爭的威脅,使我們青少年在祖國的呵護下,茁壯成長。可謂“國強則少年強,少年強則國強”。只有祖國使我們有安全感,人民才能安居樂業,青少年才能生根發芽。而祖國的和平與安全,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紅巖》,帶我走進了20世紀中國共產黨與美國、國民黨產生的摩擦與戰亂,也就是所稱的“內戰”。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伴隨着共產黨積極刊物的發行和《挺進報》的擴大,越來越多的青年參加了革命,組織也越發成熟,脱穎而出了不少好苗子。同時,國民黨、美國的聯合集團也派出了無數的特務,他們行動謹慎,深入共產黨中心集團。面對如此強大的敵人,不公平的社會,又有貪生怕死的甫志高領導陳松林開展了書店工作。書店正是備用聯絡站,由於甫志高私自擴大書店,使書店倍受國民黨組織的關注,最終被迫關閉,甫志高被捕。他經不起嚴刑審問,招出了共產黨部分機密,導致了許雲峯被捕。緊接着,成崗、餘新江等人相繼被捕。可他們不同於甫志高,就算是敵人砸開他們的嘴巴,也不透露半點機密。白公館、渣滓洞中被關的共產黨員越來越多,敵人的不公、殘暴,極度引起了他們的鬥志與憤怒,一切都在祕密地進行着。終於,在那天,解放軍來了,兩處的共產黨根據計劃越獄,最終成功了,但是,劉思揚、胡浩、齊曉軒等人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壯烈犧牲了。

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碧綠的嘉陵江上。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

解放了!勝利了!今日的和平安全是曾經的他們用生命,用鮮血換來的。講到這裏,我頓時感到一股感激,振奮,激昂,歡呼,悼念的思緒湧上心頭……

正是他們,才有瞭如今的和平,如今的安全。為我們,為華夏大地,為祖國,補上了那不可缺失的安全感!紅色的革命,振奮人心的革命!祖國站起來了,人民站起來了!

何謂 “革命烈士”?我覺得可以引用孟子的一句話來概括:“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紅巖》這本書就是講述了一個在1948年,在國民黨統治下,被關在白公館、渣滓洞的共產黨員們用堅強意志和仔細謹慎的態度成功擊敗敵人的故事。

這本書裏的英雄人物太多太多,但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江雪琴和許雲峯。江姐被捕後,人們彷彿親眼看到一根繩子緊綁她的雙手,一根粗長的竹籤對準她的指尖,親耳聽到特務惡狠狠地盯着她説:“十指連心,考慮一下吧,説不説?”沒有任何回答。江姐閉上眼睛,神情自若,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似的。氣得特務重重地跺了幾下腳,吼道:“釘!”頓時,血水飛濺,但江姐卻仍是緊閉着嘴脣,沒有呻吟,更沒有透露出半點情報。她的堅韌不屈精神令我十分敬佩!還有許雲峯,他不怕犧牲,在重大宴會上嘲笑敵人,諷刺敵人,使敵人在人民羣眾面前出盡了醜。他讓我體會到了共產黨人的大無畏革命精神,他會永垂不朽!

書中的每個革命者雖然都有各自不同的鮮明性格,但是他們有着同樣的願意為全中國解放而拋頭顱、灑熱血的一顆心。革命者在槍林彈雨中艱難穿行,在1949年成立了新中國,這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在他們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一點小困難、小挫折,便馬上想到放棄。可如今,在《紅巖》英雄們的光輝形象前,我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前方的道路多麼坎坷,我都要用堅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它,因為成功的果實肯定要在困難克服後才能嚐到。

“紅”是鮮血的顏色,“巖石”是最堅硬的物質,“紅巖”則象徵着革命先烈們不畏犧牲、視死如歸,為了人民獻身的偉大精神。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革命先烈們是為國家而死,為解放而亡,他們舍小家,顧大家,他們的死比泰山還重!我要感謝《紅巖》這本書,這些英雄人物讓我對自己有了嶄新的認識,也對中國血與淚的歷史有了新的認識: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